【竹縣發展並非一朝一日,扎根建設奠基未來榮景】
最近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109年家庭收支調查,新竹縣市拿下平均每戶所得收入的第2、3名;其中,新竹縣的平均每戶所得收入為161萬9782元,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29萬4404元,每戶消費支出為103萬6565元,上述三項指標均排名全國第2,都僅次於台北市。新竹縣能夠獲得此成績,是因為大新竹地區科技產業蓬勃發展,而今日的榮景奠基於3、40年前的宏觀前瞻的政策擘劃,扶植科技產業,才有今日的成就。
我曾經參與過竹科草創、開發,今日竹科的各項成就及周邊地區的經濟繁榮發展,若沒有當年蔣經國先生的遠見、沒有中央及地方政府基礎建設,就不會有今日竹科的成就,見證過竹科成長的我也秉持當年的精神,更要以科技人實事求是的態度,為新竹縣未來30年榮景打拚,落實「#老中青幼通通照顧」的施政目標,一步步實現「#五支箭」的重大產業政策,繼續維持新竹縣在半導體、ICT及生醫產業的領先地位。
上任後,我積極的推動五支箭,其中「AI智慧園區」是進度最快的第一支箭,獲經濟部前瞻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計畫挹注4億多元,加上縣配合款8千萬元,規劃區位鄰近竹科、新竹生醫園區和台元科技園區等高科技產業,既能延續原有產業優勢,推動AI新創產業發展,期望未來吸引AI人才匯集,加速產業創新,加快新竹縣邁入文化、科技、智慧城的腳步。目前園區公共工程已完工,並引進4家AI大廠進駐,將今年第四季將陸續動工興建。
我深知施政必須貼近民意,和民眾息息相關的民生建設和措施尤其重要,執政團隊得時時刻刻接地氣、調整施政,務必讓民眾有感。除此之外,許多看不見的施政其實更為關鍵,現階段的產業奠基,短時間也許還看不到成果,卻是未來產業繁榮的關鍵。
#為新竹縣未來30年榮景打拚
#領頭楊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雲林台西產業園區計畫,縣府爭取補助來提升公共基礎建設,也配合農委會推漁電共生方案,在不影響農漁業發展、不妨礙環境景觀和觀光前提下,開放當地養殖業者與能源公司,來投入雲林縣綠能產業。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0549 - ...
產業園區計畫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竹縣「AI智慧園區」公共工程完工!
位於新竹縣竹北的「AI智慧園區」,在工業局「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計畫」以及縣府的支持下,於日前完成地下化公共管線規劃、道路系統建設、無線網路、空氣監測、水質偵測、智慧路燈等公共工程。
園區中產業專用區約 8.06 公頃,目前有 4 家 AI 大廠簽約進駐,未來112年興建完成後,將引進約 4,000 個就業人口,預估可創造千億產值!
💁♀️更多資訊:https://bit.ly/3fl5a7l
產業園區計畫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傳統代工蛻變智能客製.催生智慧機械園區💪
#產業園區產業輔導創新計畫 #成果案例
🎯中部地區是我國 #精密機械產業 發展的大本營,尤其是位於台中市大里區與太平區交界的 #大里工業區,更是中部地區相關機械設備重要零組件的生產基地,區內多達300家廠商,主要以供應 #機械設備零組件 為大宗🔩
然而,隨著工具機產業受到全球經濟趨勢的影響,中國、東南亞、南美洲等新興國家也紛紛加入工具機產業的競爭,對台灣工具機產業造成莫大的衝擊💥,區內相關企業也面臨轉型壓力🤔
為了擺脫削價競爭的低價位市場,大里工業區在 #永詮機器工業 林建佑總經理的號召與 #金屬中心 的協助下,💁♂️藉由工業局產業園區計畫協助,鏈結區內車、銑、磨、鑽專長的互補型廠商,建構「#技術整合應用中心」,成功開發模組化、客製化的大型多軸複合加工系統,不但縮短客製化機型開發時間⏰,更能提供客戶產線系統整合的創新服務🌟
期間,聯盟廠商共組「✨#Intaima工具機產線聯盟✨」,進軍航太與能源市場,在新冠肺炎的疫情衝擊下,雖然工具機產業面臨嚴峻考驗,但聯盟仍能以創新手法拓展市場,讓澳洲、越南、美國等國際客戶訂單仍然維持5至8%穩定成長📈,為台灣工具機產業衝向國際市場樹立成功典範!
產業園區計畫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雲林台西產業園區計畫,縣府爭取補助來提升公共基礎建設,也配合農委會推漁電共生方案,在不影響農漁業發展、不妨礙環境景觀和觀光前提下,開放當地養殖業者與能源公司,來投入雲林縣綠能產業。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0549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產業園區計畫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大林蒲遷村,代理也要繼續向前行
【沒遷村計畫就列遷村經費,誰放心?】
行政院去(108)年10月通過了「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但遷村計畫書要到110年才會出來。沒有遷村計畫書,就沒有確定的遷村基準日、遷村範圍、補償資格,但行政院卻已先算出遷村費為589億。沒遷村計畫就訂589億,這讓居民很不放心。
原本經濟部長沈榮津在6月21日要與大林蒲鄉親面對面,說明遷村計畫內容,最後卻延到9月中舉行。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鄉親認為遷村計畫書應該先準備好草案,不然座談會還是說明會,該辦的都辦了,百姓該說的都說了,辦再多場都沒有意義。所以居民希望中央準備好再來,也希望9月份時,新市長能夠給鄉親合理的解決方案。
中央政府遲遲無法給出明確的遷村條件。甚至有里長說,先前自己在座談會曾提出的問題,沒有被紀錄下來,像是土地一坪換一坪沒有法律根據,到時恐變成協議價購,如果屆時大林蒲被劃為國家重大建設區域,就只能等著被徵收,希望中央能展現誠意。
【五大訴求無法落實?】
遷村陷入冰點的最重要原因,就是居民曾提出的五大訴求,沒有獲得行政院具體答復。行政院去年10月核定時,當時市府專案辦公室即邀請經濟部、工業局及小港區沿海6里里長及轄區議員,召開「經濟部委託高雄市政府代辦大林蒲遷村工作」先期協商說明會,聽取地方居民意見。
居民要的很簡單,也都沒什麼變動,主要提出5大主要訴求,包括:
(一)應以優於徵收之條件,補償居民財產損失,保證居民不因遷村而負債。
(二)「全部私有土地」都應一坪換一坪,不能僅侷限住商土地。
(三)小面積土地換地後,無法單獨興建住宅,政府應以成本價開放購地。
(四)以造鎮方式,興建透天厝供居民入住,不接受集合住宅。
(五)鳳鳴里17鄰(山邊路)住戶,一併納入本案遷村範圍。
這些都關乎到居民的生存權與財產權,現在的看守市府的確無法作主,但居民也想知道,自從宣布延會到新市長後,期間中央有沒有對上述主張有所鬆動採納?
大林蒲居民要的很簡單,要搬可以,團進團出,該有的權利一個都不能少,也不會讓權利損失的人落單,如果行政院做不到,大林蒲人恐怕也不會輕言低頭。行政院如果真的有心要解決問題,希望在九月多的會議能給出符合居民需求的答案,讓大林蒲人心中堆了數十年的石頭能夠早日放下。
雖然是代理期間,我們還是希望代理市長能把地方心聲帶到中央去。
產業園區計畫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長期追蹤大林蒲遷村案的陳麗娜指出,尚未完成報編的新材料循環專區計畫充滿太多不確定性,為免遷村受到拖累,她希望一案歸一案,園區是園區、遷村是遷村,不管園區報編進度如何,遷村都要如期完成。此外,她也質疑589億遷村經費不敷使用,農地旱地應該適用一坪換一坪原則,大林蒲公有地也應先行解編。
副市長李四川表示,農地旱地可考慮於協議價購時折換住商,公有地解編可以和工業局討論。
新材料專區計畫於10月8日通過行政院核定,報編預計在110年6月完成。但陳麗娜指出,報編要闖環境影響評估、可行性評估、都市計畫變更三關,這三關都很難過,因此連新材料園區申請計畫核定本都承認「報編時程難以預期」。陳麗娜認為國道七號光是環評就審了8年,很難期待園區報編能如期完成。她希望一案歸一案,園區是園區、遷村是遷村,不管園區報編進度如何,遷村都要如期編預算,如期完成。
在遷村預算方面,陳麗娜指出105年經濟部曾概算遷村費為750億,當時被說隨便亂喊。然而現在還沒有遷村計畫書,也沒有確定的遷村基準日、遷村範圍、補償資格等,但「新材料循環產業園區計畫」遷村費卻縮水到589億,她懷疑經費是否夠用。
現在大林蒲遷村「一坪換一坪原則」看起來已經確定,但只有住商用地才能一坪換一坪,這跟當時陳菊市長講一坪換一坪的本意似乎有所落差。陳麗娜認為非農用農地是汙染的受害者,國家建設的污染造成它無法耕作,政府遷村時本就應該給予補償,不應排在一換一之外。何況未來大林蒲土地將成工業用地,而目前工業地一坪25萬,若以土地徵收條例來徵收弄地旱地,顯不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