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非常詳細!
也推薦去年審稿的 《性的解析》
《性的解析 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3:懷孕、生產、性的醫療與健康》
作者:威廉.亞伯 , 芭芭拉.薩雅德
原文作者:William L. Yarber, Barbara W. Sayad
譯者: 林哲安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導讀
有完整的性教育,才會有完美的生產
文╱陳鈺萍(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
今年,由於大選綁公投的緣故,性別平等教育的議題有了被熱烈討論的機會。公投辯論會中,第十四案與第十五案反方代表們的論點讓人瞠目結舌,真想送給他們每人一套《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讓他們好好研讀。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學歷的高低跟性知識的豐富與否沒有一定的關係,並凸顯台灣過往性教育的貧乏。
一九七○年代出生的我,成長於戒嚴時期的台灣,小學階段的性教育,來自少女內衣以及衛生棉公司的廠商。他們把高年級的女孩們集中到禮堂,講述女性青春期生理變化之後,順便推銷其產品。男孩們總是好奇,「妳們到底去聽了什麼?為什麼那麼神秘。」隔離與隱晦,讓男孩們無法理解女孩們的生理變化,在那樣的年代,女孩如果在國小時就開始發育,或是月經來潮,必須忍受男孩們的捉弄。他們總能從女孩的抽屜搜出衛生棉,像拿到戰利品般的宣示。「好朋友、大姨媽」是月經的代名詞,各種與性、性別有關的器官、事件、生理變化,不能明講,都有代名詞。上了中學,《健康教育》課本中講述青春期身體變化的章節,老師要不含糊帶過,要不乾脆不講,男孩們對於女孩們與性別有關的嘲弄更不曾少過。當時許多學校是男女分班或是男女分校,讓老師與家長們少掉許多麻煩,似乎每個少男少女度過青春期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明白這些大人們隱晦不提的事。至於同志議題,那就更不用說了,喜歡同性是不見容於這個社會的事情,是不能說的。
進入一九八○年代之後,台灣社會因解嚴而往民主國家邁進,社會風氣開始轉變,性教育不再是禁忌、不可說的話題,如果以十年為一個世代,一代比一代的想法更自由、更開放。千禧年後出生的兩個兒子,成長於性別主流化的年代,因為《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關係,他們在小學就有性別相關的課程與討論,聽兒子們說起對於性別刻板印象的看法、同志議題的探索、男女生理差異的理解,他們是非常具有性別意識的一代。有一次帶小兒子坐計程車,年近七旬的計程車司機問我有幾個小孩,知道我有兩個男孩後說:「妳以後好命啊啦!會『賺』兩個媳婦轉來!」我說:「我攏叫伊兩個免結婚啦,結婚對查某囡仔沒啥好處,好好啊到陣,欲生沒愛生攏沒要緊,有伴都好啊。我沒想欲『賺』兩個媳婦啦,而且囝仔合意是查甫還是查某還不知咧!」司機先生氣到一路都不願意再跟我說話,世代間的溝通,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性的解析》第三冊主要討論懷孕、生產以及性感染疾病等相關主題,內容十分詳盡紮實。婦產科門診就是檢視性教育成果的地方。我曾在國立大學附近的婦產科診所看診一段時間,我都說那是「阿萍阿姨性教育門診」,很多大學生們開始有性生活之後,充滿恐懼與不安,因為他們╱她們在大學之前所接受的性教育並不充足,而且過往對於性行為與避孕知識的傳遞,經常是恐嚇、威脅式的,讓他們╱她們無法「享受」性生活,同時照顧自身的安全。對於性病只有恐懼,缺乏預防的完整概念,對於避孕方法也是一知半解。一旦意外懷孕,在診間囁囁嚅嚅地不知如何是好,眼淚總是少不了。若大學的通識課程,都能好好講述《性的解析》的內容,相信會讓整個社會往更平權、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雖然這本書在美國是大學生性教育的教科書,但是我覺得成長於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法》尚未實施年代的「成年人」們,也都需要補足這些重要的知識。
我這幾年專注於「溫柔生產」的發展,在生產現場有許多觀察與心得。溫柔生產強調女性生育的自主權,產前討論生產方式時,最大的阻力通常來自於家人的擔心,尤其是伴侶。父權式的西方醫學很容易與台灣社會尚未完全拆解的父權結構結盟,對女性在生產場所與方式的選擇上形成雙重壓迫。這樣的壓迫情況,隨著一九九○年代出生的世代漸漸成為生育的主力,情況開始好轉;這也與社會風氣愈來愈強調平權,新世代的女性愈來愈了解自己,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非常相關。
「生產,是做愛的極致。」推動溫柔生產以來,我們累積了一個又一個共同高潮。在那個催產素充滿的場域,母親全然發揮,靠著自己的力量與腹中的寶寶一起努力,伴侶全心投入與協助,一同生下孩子,費洛蒙的擴散,讓參與的每一個人都處於高潮的欣快感中。這樣回歸女力的生產自主,生產場所與方式的自由選擇,需要建立在從小到大充分的性別平等教育之上,從與伴侶交往、結婚、備孕、懷孕、生產而至之後的養育,都需要充分的了解。而我內心更深的盼望,是一個更平權的社會,即使是單身、任何性別認同的孕婦,都可以安心懷孕,微笑生產!
=====
創造繼起的新生命,是性的重大意義之一;
但性的意義遠遠不僅止於傳宗接代,它更是對於我們的生命的自我完成。
「生,還是不生?」「拿掉還是生下來?」「去醫院生,還是在家裡生?」這一連串和性有關的決定,決定了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社會允許、支持我們做哪些決定,也決定了我們的社會是什麼樣的社會。
本書是《性的解析》系列的第三冊,著重在懷孕、生產、性的健康、疾病與醫療,這一冊的內容更接近我們的身體,也同樣接近我們的人生。
■ 在本書中,我們將更深入認識以下這些議題:
──避孕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避孕法?你╱妳支持墮胎權嗎?贊成與反對的原因分別為何?
──不孕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治療?生產一定要到醫院嗎,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為什麼會有產後憂鬱症?
──人對於自己身體形象的感受,如何影響其性生活?身心障礙者如何享受性生活?如何獲得性權?有哪些疾病與性有關?
──什麼是性功能困難?有哪些不同的類型?有哪些因素會導致性功能不滿?
──哪些行為提高了性感染疾病的風險?性感染疾病的種類有哪些?應該和性伴侶聊聊對方的性史和性病嗎?如何談起?
──什麼是愛滋病?經由何種途徑感染?愛滋病的傳布呈現什麼樣的人口學現象?如何防治愛滋病,並保護自己?如果HIV病毒檢測結果呈現陽性,怎麼辦?
本書提醒了我們,性從來都不只是性,它關乎身體,也關乎觀念,更關乎他人和我們的人生。
===============
誠懇推薦
陳鈺萍.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專文導讀、審定、推薦
黃國洋.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好孕工作室講師——共同審定、推薦
產前憂鬱症自我檢測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身為家長同時為一個婦產科醫師
我也加入了
邀請大家一起來
同時推薦《性的解析》給所有家長
《性的解析 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3:懷孕、生產、性的醫療與健康》
作者:威廉.亞伯 , 芭芭拉.薩雅德
原文作者:William L. Yarber, Barbara W. Sayad
譯者: 林哲安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導讀
有完整的性教育,才會有完美的生產
文╱陳鈺萍(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
今年,由於大選綁公投的緣故,性別平等教育的議題有了被熱烈討論的機會。公投辯論會中,第十四案與第十五案反方代表們的論點讓人瞠目結舌,真想送給他們每人一套《性的解析──美國大學性教育講義》,讓他們好好研讀。在這裡我們看到了,學歷的高低跟性知識的豐富與否沒有一定的關係,並凸顯台灣過往性教育的貧乏。
一九七○年代出生的我,成長於戒嚴時期的台灣,小學階段的性教育,來自少女內衣以及衛生棉公司的廠商。他們把高年級的女孩們集中到禮堂,講述女性青春期生理變化之後,順便推銷其產品。男孩們總是好奇,「妳們到底去聽了什麼?為什麼那麼神秘。」隔離與隱晦,讓男孩們無法理解女孩們的生理變化,在那樣的年代,女孩如果在國小時就開始發育,或是月經來潮,必須忍受男孩們的捉弄。他們總能從女孩的抽屜搜出衛生棉,像拿到戰利品般的宣示。「好朋友、大姨媽」是月經的代名詞,各種與性、性別有關的器官、事件、生理變化,不能明講,都有代名詞。上了中學,《健康教育》課本中講述青春期身體變化的章節,老師要不含糊帶過,要不乾脆不講,男孩們對於女孩們與性別有關的嘲弄更不曾少過。當時許多學校是男女分班或是男女分校,讓老師與家長們少掉許多麻煩,似乎每個少男少女度過青春期之後,「自然而然」就會明白這些大人們隱晦不提的事。至於同志議題,那就更不用說了,喜歡同性是不見容於這個社會的事情,是不能說的。
進入一九八○年代之後,台灣社會因解嚴而往民主國家邁進,社會風氣開始轉變,性教育不再是禁忌、不可說的話題,如果以十年為一個世代,一代比一代的想法更自由、更開放。千禧年後出生的兩個兒子,成長於性別主流化的年代,因為《性別平等教育法》的關係,他們在小學就有性別相關的課程與討論,聽兒子們說起對於性別刻板印象的看法、同志議題的探索、男女生理差異的理解,他們是非常具有性別意識的一代。有一次帶小兒子坐計程車,年近七旬的計程車司機問我有幾個小孩,知道我有兩個男孩後說:「妳以後好命啊啦!會『賺』兩個媳婦轉來!」我說:「我攏叫伊兩個免結婚啦,結婚對查某囡仔沒啥好處,好好啊到陣,欲生沒愛生攏沒要緊,有伴都好啊。我沒想欲『賺』兩個媳婦啦,而且囝仔合意是查甫還是查某還不知咧!」司機先生氣到一路都不願意再跟我說話,世代間的溝通,真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性的解析》第三冊主要討論懷孕、生產以及性感染疾病等相關主題,內容十分詳盡紮實。婦產科門診就是檢視性教育成果的地方。我曾在國立大學附近的婦產科診所看診一段時間,我都說那是「阿萍阿姨性教育門診」,很多大學生們開始有性生活之後,充滿恐懼與不安,因為他們╱她們在大學之前所接受的性教育並不充足,而且過往對於性行為與避孕知識的傳遞,經常是恐嚇、威脅式的,讓他們╱她們無法「享受」性生活,同時照顧自身的安全。對於性病只有恐懼,缺乏預防的完整概念,對於避孕方法也是一知半解。一旦意外懷孕,在診間囁囁嚅嚅地不知如何是好,眼淚總是少不了。若大學的通識課程,都能好好講述《性的解析》的內容,相信會讓整個社會往更平權、更健康的方向發展。雖然這本書在美國是大學生性教育的教科書,但是我覺得成長於台灣《性別平等教育法》尚未實施年代的「成年人」們,也都需要補足這些重要的知識。
我這幾年專注於「溫柔生產」的發展,在生產現場有許多觀察與心得。溫柔生產強調女性生育的自主權,產前討論生產方式時,最大的阻力通常來自於家人的擔心,尤其是伴侶。父權式的西方醫學很容易與台灣社會尚未完全拆解的父權結構結盟,對女性在生產場所與方式的選擇上形成雙重壓迫。這樣的壓迫情況,隨著一九九○年代出生的世代漸漸成為生育的主力,情況開始好轉;這也與社會風氣愈來愈強調平權,新世代的女性愈來愈了解自己,懂得爭取自己的權益非常相關。
「生產,是做愛的極致。」推動溫柔生產以來,我們累積了一個又一個共同高潮。在那個催產素充滿的場域,母親全然發揮,靠著自己的力量與腹中的寶寶一起努力,伴侶全心投入與協助,一同生下孩子,費洛蒙的擴散,讓參與的每一個人都處於高潮的欣快感中。這樣回歸女力的生產自主,生產場所與方式的自由選擇,需要建立在從小到大充分的性別平等教育之上,從與伴侶交往、結婚、備孕、懷孕、生產而至之後的養育,都需要充分的了解。而我內心更深的盼望,是一個更平權的社會,即使是單身、任何性別認同的孕婦,都可以安心懷孕,微笑生產!
=====
創造繼起的新生命,是性的重大意義之一;
但性的意義遠遠不僅止於傳宗接代,它更是對於我們的生命的自我完成。
「生,還是不生?」「拿掉還是生下來?」「去醫院生,還是在家裡生?」這一連串和性有關的決定,決定了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我們是什麼樣的人。我們的社會允許、支持我們做哪些決定,也決定了我們的社會是什麼樣的社會。
本書是《性的解析》系列的第三冊,著重在懷孕、生產、性的健康、疾病與醫療,這一冊的內容更接近我們的身體,也同樣接近我們的人生。
■ 在本書中,我們將更深入認識以下這些議題:
──避孕的方法有哪些?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避孕法?你╱妳支持墮胎權嗎?贊成與反對的原因分別為何?
──不孕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治療?生產一定要到醫院嗎,有沒有其他的替代方案?為什麼會有產後憂鬱症?
──人對於自己身體形象的感受,如何影響其性生活?身心障礙者如何享受性生活?如何獲得性權?有哪些疾病與性有關?
──什麼是性功能困難?有哪些不同的類型?有哪些因素會導致性功能不滿?
──哪些行為提高了性感染疾病的風險?性感染疾病的種類有哪些?應該和性伴侶聊聊對方的性史和性病嗎?如何談起?
──什麼是愛滋病?經由何種途徑感染?愛滋病的傳布呈現什麼樣的人口學現象?如何防治愛滋病,並保護自己?如果HIV病毒檢測結果呈現陽性,怎麼辦?
本書提醒了我們,性從來都不只是性,它關乎身體,也關乎觀念,更關乎他人和我們的人生。
===============
誠懇推薦
陳鈺萍.協和婦女醫院婦產科醫師╱好孕工作室負責人——專文導讀、審定、推薦
黃國洋.臺安醫院心身醫學科暨精神科主治醫師╱好孕工作室講師——共同審定、推薦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7031
誠品
http://www.eslite.com/product.aspx?pgid=1001236652729543
#大家出版 Common Master Press
遜媽咪支持性平教育!希望每個人都能尊重別人,也受到尊重。
產前憂鬱症自我檢測 在 錯過早期診治的時機。產後憂鬱症經過良好的治療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曾有憂鬱症病史的產婦,產前應至精神科追蹤諮詢 •產後持續有憂鬱症狀超過兩週,或是出現幻覺、傷害自己或新生兒念頭,應立即帶至精神科診治。 新手媽媽自我檢測 ... <看更多>
產前憂鬱症自我檢測 在 [新聞] 產前憂鬱恐傷胎兒8大指標自我檢視- BabyMother 的推薦與評價
以下提供孕婦自我檢視是否有產前憂鬱症的方式,若出現超過2 個病徵且持續達2周,建議尋求身心科醫師協助: ‧持續的憂傷情緒‧無法專心‧失眠或是嗜睡‧對平常有興趣的活動 ... ... <看更多>
產前憂鬱症自我檢測 在 孕媽咪的隱形壓力,原來這就是「產前憂鬱症」... - 媽媽經 的推薦與評價
懷孕時的種種不舒服,讓我完全無法去上班,幾次趁著精神好到公司想工作,就被同事和主管趕回家休息,因此,一路就這樣休假到生產....為什麼會有產前憂鬱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