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の故事]
最近最夯的話題就是「疫苗」,
除了討論疫苗數量、效果、副作用以外,
你知道疫苗的由來嗎?
跟中醫又有什麼關係?
古文關於初代疫苗的紀錄是什麼?
近代的真・疫苗如何被發明呢?
狂犬病透過貓、狗、蝙蝠的唾液傳播,
被抓傷或咬傷就有感染風險,
病毒會攻擊神經系統,
症狀初期像感冒,再來喉嚨麻痺、吞嚥困難,
最終呼吸麻痺而死。
東晉醫藥學家葛洪《肘後方》裡,
有關於防治狂犬病的記載,
〈治卒有猘犬凡所咬毒方〉:
「仍殺所咬犬,取腦傅之,後不復發。」
有人被狂犬病狗咬了,就挖出那隻狗的腦髓,塗在被狗咬的傷口上,療效相當好,這種類似「以毒攻毒」的方式就被認為是疫苗的雛形。
這種方法放在今天來討論是否可取,
我們不得而知,
但在使用疫苗防疫上還是有里程碑的意義。
真・疫苗的誕生:巴斯德大大(Louis Pasteur)!
是的,就是大家國小自然課本那個「鵝頸瓶實驗」發明者。
先讓無毒或毒性低的病原體進入人體,
免疫系統輕鬆消滅這些「血條幾乎歸零」的傢伙,
記住他們的特徵,下次遇到就知道怎麼戰鬥了!
巴斯德將感染狂犬病的兔子脊髓取出,
放在無菌瓶乾燥,將毒性降低,
再溶解後注射到狗身上,
發現狗真的產生對狂犬病毒的免疫力!
這是人類史上第一支疫苗,
證明人類第一次掌握疫苗的原理並研發。
巴斯德在70歲那天,法國總統頒發勳章給他,
並被世人稱作「微生物學之父」。
最後,雖然狗狗很可憐,
還是要感謝他們對醫學發展的貢獻啊啊啊!
按讚分享讓我們繼續找出有趣的中醫故事吧!
#COVID19 #疫苗 #狂犬病 #中醫養生 #中醫 #中醫師 #中藥 #保健 #健康 #養生 #飲食 #針灸 #acupuncture #healthylifestyle #health #chinesemedicine #likeforlike
同時也有1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穿山甲除藥」vs.「深潛太空人」。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深潛太空人」獲得50.5%的票數,險勝了1個百分點而已。 這次的廝殺真的非常激烈,完全沒辦法預料哪一條會贏,我們節目開播以來頭一次看到這麼接近的票數!雖然穿山甲高票落選,但還是要在這邊呼籲:沒有買賣就...
「生物學之父」的推薦目錄:
生物學之父 在 安導愛講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是「世界海龜日」(World Sea Turtle Day)
回顧一張2019年去小琉球潛水跟海龜的合照!
6/16為了紀念海龜生物學之父阿爾奇‧卡爾博士(Dr. Archie Carr),所以把他的生日這天訂為「世界海龜日」。
卡爾的透過海龜的研究和宣傳,引起了人們對由於過度開發和棲息地喪失而導致世界海龜數量下降的關注,令社會大眾開始反思人類對海洋環境、海洋生物所產生的威脅與衝擊。
🐢🐢🐢🐢🐢
目前全球海龜僅有七種,而在臺灣周邊常出現的海龜就有五種,包括綠蠵龜、赤蠵龜、玳瑁、欖蠵龜、革龜,皆屬於一級保育類動物,可以說是台灣海域非常珍貴的資產。
🐋🐙🦈🦑🦭🐠🦞🐟🦀🐬
如果你還記得幾年前「吸管怎麼會跑進海龜鼻子裡?」的新聞
那我們就要提醒自己要更愛護珍惜美麗的海洋及地球
住在地球上的萬物都是我們的一份子!
讓環境永續發展、生生不息~~
我們都有責任也都可以做到的哦!
🐋🐙🦈🦑🦭🐠🦞🐟🦀🐬
|延伸閱讀|
阿爾奇‧卡爾博士(維基百科)
https://reurl.cc/6aN5EO
吸管怎麼會跑進海龜鼻子裡?
https://reurl.cc/mLlD3A
從熱門棲息地「小琉球」完善政策認識海龜保育入門
https://reurl.cc/kZll6K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
#世界海龜日 #WorldSeaTurtleDay
#友善海洋
生物學之父 在 繪本,生活練習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專文推薦|《改變世界的非凡人物》
(FB功能有誤,再次建檔)
在人類悠遠漫長的歷史中,有許多成就非凡的偉大人物,即使他們的生命早已止息,但他們的思想、發明、豐功偉績仍持續嘉惠後代人的生活。閱讀人物傳紀即是了解歷史脈絡,也是在其中揀選自身敬仰的生命價值。於成人或孩童皆是精神上的支持與養分。
在女性就學、就業仍大受限制的十九世紀,瑪里居禮榮獲兩次諾貝爾獎、南非總統曼德拉雖以政治犯入獄,卻懷抱寬容之心帶領南非走向民主國家、世界奇才達文西從藝術的角度出發,發展對建築、數學、物理學、天文學、解剖學等領域的廣博研究。其努力的過程與重重困境,皆是閱讀人物傳紀可以習得的生命經驗。
在此套給孩童的傳紀中,除了上述瑪里居禮、曼德拉、達文西,還有世界上第一位獨自飛越大西洋的女飛行員艾爾哈特、一生對自然充滿好奇的演化生物學之父達爾文,以及凝視靈魂深處而創作的墨西哥藝術家芙烈達。
不凡的人生總有堅毅的信念,與追求理想的執著,我們在六本書中依循著一致的書寫架構,看得見主人翁年幼時的家庭環境、獨特性格的養成軌跡、為達成目標所付出的心血,以及在逆境中克服挫折的機智和堅韌。同時,書中也適切地記錄了這幾位不凡人物與一般人同樣會面臨的人生選擇和關卡。瑪里居禮在獲得諾貝爾物理獎不久後,先生皮耶意外喪生、達爾文因為害怕鮮血而逃離醫學學校,也因為興趣不符放棄牧師生涯、達文西則因為其資金支助者失去權勢,以及自身追求完美的性格,晚年性情暴躁、艾爾哈特甚至在環球的航行中失蹤喪命。性格的弱點、大環境的威脅、命運的不可抵抗,即使在不平凡的人生中仍然存在,這讓我們在仰望偉大的生命時,更加明白生命的本質與謙遜的重要。
六位人物即有六項天職般的成就。書中,繪者的圖像示意讓文字更加有傳達力。我們可以看到瑪里居禮利用瀝青鈾礦提煉鐳微小粒子的化學步驟、達爾文與小獵犬號為期多年的航行路線等圖示,加上書末的年表與小辭典,將傳紀人物生平以年表清楚條列,其領域相關的名詞也一一註解,例如超現實主義、自由憲章、演化、力學等,給予小讀者在閱讀後補充基礎知識。
此套書採納了三位女性與三位男性跌宕起伏的生命故事,含蓋藝術、科學、民族發展等範疇。在循序漸進且完整的架構下,以孩童可以理解的角度填入精要的內涵,書寫口吻引人入勝,是一套在撰寫、繪圖與編輯上皆出色的傳紀作品。
《改變世界的非凡人物》套書
聯經出版社
生物學之父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上週漏網東西軍角逐的選項是:「穿山甲除藥」vs.「深潛太空人」。經過24小時的刺激票選之後呢,「深潛太空人」獲得50.5%的票數,險勝了1個百分點而已。
這次的廝殺真的非常激烈,完全沒辦法預料哪一條會贏,我們節目開播以來頭一次看到這麼接近的票數!雖然穿山甲高票落選,但還是要在這邊呼籲: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深潛太空人」這個題目非常科普,繼5月底,美國睽違9年再度發射載人火箭後,美國太空人又繼續創造新的里程碑,不過這次不是上太空,而是「下海」寫歷史,下海就是字面上的下海。美國史上第一位完成「太空漫步」的女性太空人,現年68歲的凱薩琳‧蘇利文,選在世界海洋日的前一天6月7日,潛入馬里亞納海溝南端的最深處「挑戰者深淵」,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抵達這個地球最深處的女性,但更厲害的是,她還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既上過太空又到過海溝的人,上天下海成就解鎖。
這次蘇利文是和另一名美國退休海軍軍官「維斯科沃」搭檔,整趟任務包括下潛和上升,共花了大約4到5小時,兩人下潛了1萬零925公尺,在海溝底部的溫度攝氏零下5度,但很可惜沒看到魚。回到陸地上的時候,蘇利文還打電話給距離地球408公里外的「國際太空站」連線一下。總之呢,蘇利文現在可以很自豪的說,她曾經造訪過離地球最遠的地方,以及離地心最近的地方。
蘇莉文其實在踏入航太業以前,幾乎是沒有任何科學背景的,會成為太空人其實也有點無心插柳。她父親是航空工程師,雖然她從小就對太空非常感興趣,但後來讀大學的時候,卻想說自己很擅長學習新語言,那乾脆主修語言好了,還計畫成為一名翻譯人員,不過大一的時候選修了一門海洋生物學課程,就這樣歪掉跑到了科學的懷抱。後來她大學畢業的時候拿的是地球科學學位,26歲就拿到地質學博士學位,結果畢業那年耶誕節左右,她哥哥參加了NASA的太空人招聘計畫,也鼓勵她去申請看看,結果1978年她就被選中,成為NASA第一批女性候選太空人之一。
她在NASA服務的15年間,總共執行過三次太空梭任務,累計532個小時的太空飛行記錄,除了剛剛提到的,她是第一個完成太空行走的女太空人以外,還參加過一些厲害的任務,像是1990年4月美國部署哈伯太空望遠鏡,她就是其中一員。
1993年離開NASA,跑去擔任「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的首席科學家,後來被歐巴馬任命為這個單位的行政長官,2014年被《時代雜誌》選為百大人物之一。反正她就是一個從外太空到內子宮都開外掛的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陸海空三棲達人。
「挑戰者深淵」是太平洋「馬里亞納海溝」的最深處,最最最深處是1萬零971公尺,是目前已知地表最深的地方,比凱莉的股溝還要深(?)我們知道世界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瑪峰」對吧?「珠穆朗瑪峰」的海拔高度是8,848公尺,想像一下你把「珠穆朗瑪峰」倒插進海底,都還碰不到「挑戰者深淵」的底部,據說你往溝裡丟一塊石頭的話,要一個多小時才會到底。那海溝底部的溫度大約是攝氏0度左右,而且四周一片漆黑,水壓是8噸,相當海平面壓力的1100倍,如果潛水艇破一個小洞,應該不到一秒人就變肉醬。
因為環境真的太險惡了,所以過去執行過的任務,有載人加上沒載人的,兩隻手數得出來,甚至比上過月球的人數還少。最早一次是1960年,美國探險家和瑞士探險家聯手下潛,停留了20分鐘,發現海溝底有魚蝦之類的生物,1995年日本也執行了一次無人下潛,最有名的是2012年,奧斯卡名導演「詹姆斯卡麥隆」,挑戰單人下潛,還一口氣停留了3個小時,而一開始我們提到的,跟蘇利文搭檔的「維斯科沃」,他自己在2009年兩度獨自挑戰成功,然後帶蘇利文下去之後隔沒幾天又帶了另一個女登山客下去,真的是把潛水艇當計程車搭,喔對了,他2009年的時候說他在海溝裡看到塑膠袋和糖果包裝紙,所以在這邊也要呼籲大家減塑,不然真的很誇張,連那麼深的海溝裡都有人類的垃圾足跡。
其實現在隨著科技發展,要飛天遁地都不成問題,不過我曾經聽過一段話說得很好,就是不要抱持著「征服」的心態去挑戰大自然,不然總有一天會被大地之母教訓,我們要帶著尊敬的心情與大自然互動,也別忘了愛護環境和動物,穿山甲沒有療效,不要再吃穿山甲了喔~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生物學之父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本集主題: #末日植物計劃第一章 #藝術家張騰遠專訪
這集將再次帶著聽眾朋友去逛畫展,一起到位於誠品生活松菸店一樓的Cafe Showroom 去參觀「末日植物計劃 第一章」個展,並專訪藝術家張騰遠。
展覽論述:末日植物計劃 第一章
於2014年台北個展「生物學家」中,發表了一件作品生物學家的私人植物,這件作品是基於對未來末日的想像,以植物生長的形式,長出末日之後特殊的生命體。由這件作品開始,我以“末日植物該是什麼樣子?”為題,訪問了身邊的朋友們。每個人對末日植物的想像,都會依據成長背景而不同,有人希望末日植物長出思念的父親,有人希望可以長出漂亮的高鼻子,更有人想像末日植物可以長出心臟,我根據一位朋友的想像,製作(培育)了第一株末日植物,開始了末日植物計劃的序曲。
2015年,我希望將末日植物計劃,推進到下一階段,由序曲進入第一章。每位朋友對末日植物的樣貌,或末日植物該長出什麼樣的果實,都有其獨特的想像。因此,我將整理蒐集到的問卷資料,選出最具發展性的問卷回答,根據其回答內容培,育成末日植物。長期計劃預計製作出一百株各具特色的末日植物(此次展覽預計培育六株)。
每一株末日植物,也可視為個人肖像,因為這些植物,都是觀眾以回憶為線索,對未來投以想像的描述,而這些描述,就像是線條般,勾勒出個人的肖像。希望在未來,末日植物越來越多時,能夠組成末日花園。在花園裡,每一株植物,各自安好於高低差別的位置上時,他們各自述說著獨特的故事。進入末日花園,仔細閱讀每一株末日植物,就像低頭傾聽每個人的回憶,閱讀人類未來樣貌的預言,觀看每株末日植物背後所隱藏的肖像。
有人類學家預測,人類未來終將因為身體網路化,進入下一個階段的人類世,末日植物,希望呈現的,是人類走到下一階段人類世之前,變化演繹的過程和軌跡。
作品介紹:
一、 泥漿堆的馬植物
二、 人面樹枝
三、心臟花
四、以I-Pad之名我們切片
五、I-Pad生活取暖術
主辦單位:Cafe Showroom 松菸店
地點:台北市信義區菸廠路88號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日11:00-22:00
展覽日期:2015-12-04~2016-01-15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生物學之父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僅剩"2"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隱喻工作坊】認識自己的獨特,與潛意識做朋友~2020/05/23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165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在人類或動物的演化過程當中,「模仿」都是一個很重要的生存策略。行為生態學家在很多動物身上,都觀察到這些模仿是怎麼樣影響著這個物種的存續。
所以呀,今天給你補充一點知識,談一個動物;看看這個動物的群聚行為,跟模仿行為是怎麼影響到他們的生存?
這動物呢叫做「袋鼬」。袋鼬呢是一種活在澳洲的小型有袋的動物,但是牠們的生存受到外來生物,叫做海蟾蜍的威脅。
它的緣由是這樣的哦,在1930年代的時候,甘蔗甲蟲牠大肆破壞甘蔗田。於是呢,在澳洲的人就從美洲引入海蟾蜍來防治甘蔗甲蟲;但是他們不知道的是這麼做,其實是飲鴆止渴啊!
因為袋鼬看到這些海蟾蜍,以為牠們是美味的食物;於是呢把牠們吃下肚,結果我們知道蟾蜍是有毒的嘛,所以只要吃下蟾蜍的袋鼬全部都死掉了,造成袋鼬的數量快速的減少。
這時候行為生態學家,就運用袋鼬的模仿本能,去發展出一套聰明的解決方案;他們怎麼做的呢?他們先訓練一小群袋鼬,透過一種心理學裡面叫做「厭惡療法」的方式,讓袋鼬產生對於海蟾蜍的警覺。
做法是這樣哦,找一些袋鼬去餵牠們一種用蟾蜍做成的香腸,而裡面摻了一些藥,這些藥呢,它對於袋鼬是不會有傷害的;但是會引起袋鼬噁心的反應,讓袋鼬對於這些蟾蜍失去了興趣。
而受過這些厭惡療法的袋鼬,在野放之後,牠就把自己的求生新知,傳授給自己的下一代;而其他的袋鼬則是經由社會學習。
就是看到唉~那裡有幾隻袋鼬怎麼看到海蟾蜍一點反應都沒有,甚至於還會阻止自己的孩子去吃蟾蜍。
於是呢,不管是直接訓練自己的下一代,還是其他個體透過模仿的社會學習來學到,原來海蟾蜍不能吃。
如此這般下來啊,每一隻新出生的袋鼬就會很快的學會,去避開這些有毒的蟾蜍,而個體的存活率,和整體的生存率就因此而增加。
生物學家喔透過袋鼬與生俱來的模仿直覺,讓人類對這件事情的干預降到最低;但是同時也拯救了袋鼬這個族群。
其實如果回到人身上,我們透過模仿學到的事情真的很多,有些是有意識的,但有些是無意識的。
有意識的那些可能是你在學校學的,可能是你為了適應社會所學到的東西;但是無意識的部分呢?這些部分會直接的影響到你的情緒跟行為。在遠古時代就是你在面對野獸的威脅的時候,你該怎麼辦?
可是回到現在,當野獸已經不是我們在日常生活會遇到的事情,那到底是什麼東西會很直覺的反映出,或反射出我們這些無意識的學習?
其實這個部分往往可以指向那些,最容易引起我們情緒或焦慮反應的事物;這事物很多,然而其中有一個是非常凸顯的,就是我們在面對財務的時候。
有很多人呢,可能不知道怎麼跟別人開口談錢,或者是只要一談到錢,就有一股煩躁;甚至於無意識的學會了自己父母親的花錢模式,或投資模式。
那如果你的父母親跟錢的關係很好,他們的花錢觀念也很正確;那如果不是這樣呢,那麼這樣的你,可能就要透過學習來幫助自己去面對,在此刻文明世界裡,那最真實的挑戰,那就是你與金錢之間的關係。
也因著這樣的想法跟出發點,很多朋友知道我們有推出一門線上課程,叫做【理財心裡學】。
然而我真正想說的是喔,無論你會不會參與這一門課,我都希望你透過今天的這一段分享,可以好好的去檢視,在自己身上特別是信念的層次,到底從父母親或原生家庭那邊繼承了什麼?
如果你不給自己機會去看看這些的影響,可能啊你會一直在重復發生的事情上面痛苦著,但是你卻不知道該怎麼解決它們。你要知道一件事哦,就連挫折感跟無力感,我們也是經過學習而來的。
所以如果延申來看,假如你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也繼承了這樣的想法跟信念;那麼可能就從你開始,有意識的給自己學習跟前進,去重塑自己的信念,去重塑自己跟金錢的關係。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內容,請記得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把它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無論是YouTube還是Podcast,我們都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為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這一門課的最後優惠期限,在2月29號的晚上12點。
所以如果你還沒有加入的話,請你把握最後這難得的機會;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前進。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生物學之父 在 科學人- #科學史上的今天 孟德爾生日 1822 年7 月20 日,是 ... 的推薦與評價
科學史上的今天 孟德爾生日 1822 年7 月20 日,是我們的遺傳學之父——#孟德爾出生的日子。 其實孟德爾並非一開始就是生物學家,生物甚至還是他的 ... ... <看更多>
生物學之父 在 現代生物分類學之父林奈首部中文傳記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阿特迪熱衷於動物分類,林奈對植物分類更感興趣,兩人約定,共同對 生物 進行分類研究。 博物學的難題:爲全世界的新物種分類林奈的方法:用生殖系統來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