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戶要如何開的順、開的省時?20未滿的年輕朋友,開戶有哪些注意事項?
小編今天把所有的祕技都整理好了,希望大家都能開的順、開的省時、開的開心!
🙋♂:開戶要很久嗎?有沒有省時的方法?
👩🏫:想要節省開戶時間,快按照以下步驟走:
Step1. 先在網路預先填寫線上預約開戶資料,減少分行填寫資料的等待時間!
線上開戶傳送門🚪https://lihi1.com/vlmed
Step2. 到分行完成開戶,記得攜帶以下證件:
✅身分證明文件、✅第二證件(皆正本)及✅開戶印鑑✅若有開臺幣帳戶需起存額新台幣1,000元
等一下!想再節省一些在分行等待的時間?可以透過 APP線上取號免等候!
免申請登入,只要下載好APP,從左上選單>服務據點/取號>選擇分行>取號>服務台,就可以完成抽號了!
APP下載傳送門🚪https://lihi1.com/B5gcL
🙋♂:未滿20歲開戶,有什麼注意事項?要很多時間嗎?
👩🏫:未滿20歲的朋友,也可以先在網路預先填寫線上預約開戶資料,節省分行填寫資料的時間!
線上開戶傳送門🚪https://lihi1.com/vlmed
填寫完畢,記得要攜帶以下身份證明資料:
1. 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或身分證正本、第二證照及印鑑。
2. 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之身分證正本及第二證照。
3. 法定代理人雙方親簽之同意書(無行為能力人開戶適用)。
4. 父母離婚者,由取得監護權之一方行使,並須檢附戶籍謄本或法院判決書或裁定書等文件正本。如無明確之規定,則父母雙方皆需前來辦理(EX:父母若無約定監護時,即使離婚亦須雙方一起行使。
5. 非婚生子女若未受其生父認領,其監護權理應歸屬母親。
※(未成年人/ 受監護/受輔助之人,需由法定代理人陪同辦理)
‼請注意‼
未滿20歲請偕同父母親雙方皆到場,如有一方無法到場需攜帶未到場之法定代理人同意書,雙方之身分證、第二證件正本。您本人仍需攜帶身分證正本及第二證照,另請攜帶開戶印鑑、開戶需存入之現金1,000元。
最後,祝大家開戶順利!!
#國泰世華銀行
#開戶
#未成年開戶
‼註‼
1.為配合實施「金融機構執行共同申報及盡職審查作業辦法」(下稱CRS),本行自民國108年1月1日起,開立帳戶時,須同步簽署「CRS自我證明表」,以確認您的稅務居民身分。
2.為因應洗錢防制法及國內、外法令規範,開戶時必須更了解您及開立帳戶之用途,相關文件審查及作業流程所需時間較長,恐無法於當日完成開戶,提醒您預留相當前置期間以完成開戶程序。
生父認領監護權 在 國泰世華銀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顏值擔當❗拉拉熊i刷金融卡 人氣申辦中🔥/
.
✨「小編小編,請問拉拉熊金融卡還有嗎?」
開什麼玩笑,身為國泰世華der顏值擔當
這麼萌這麼可愛這麼QQ惹人愛的拉拉熊金融卡
當~然~還~有~啊~(招手)
.
✨跟著小編123,申辦萌萌噠拉拉熊金融卡94這麼簡單
1⃣先看拉拉熊金融卡網頁介紹 >>> http://bit.ly/2NEXwV3
2⃣查詢分行資訊、詢問庫存狀況 >>> http://bit.ly/2mBLvnP
3⃣線上預約開戶 >>> http://bit.ly/2L0GyiW
就完成啦
出發前別忘了該帶東西的要帶齊喔 >>> http://bit.ly/2Lxj4FC
.
✨注意事項:
1. 各分行庫存狀況不一,建議申辦前先致電詢問,以免向隅。查詢分行請點選>>>http://bit.ly/2mBLvnP
2. 依金管會、銀行公會現行規範所示,民眾申辦開戶作業,建議優先以符合地緣性或勸誘戶,包括工作、就學、租賃等因素為優先考量,若不符合,需有正當理由。
3. 20歲以上申辦開戶,請攜帶身分證正本+第二證照正本、印章。(第二證件=駕照、健保卡、護照等擇一)、現金1,000元。
4. 未滿20歲申辦開戶,需備文件如下:
1) 戶口名簿或戶籍謄本或身分證正本、第二證照及印鑑。
2) 法定代理人或監護人之身分證正本及第二證照。
3) 法定代理人雙方親簽之同意書(無行為能力人開戶適用)。
4) 父母離婚者,由取得監護權之一方行使,並須檢附戶籍謄本或法院判決書或裁定書等文件正本。如無明確之規定,則父母雙方皆需前來辦理(如父母若無約定監護時,即使離婚亦須雙方一起行使。
5) 非婚生子女若未受其生父認領,其監護權理應歸屬母親。※(未成年人/ 受監護/受輔助之人,需由法定代理人陪同辦理)
*未滿20歲請偕同父母親雙方皆到場,如有一方無法到場需攜帶未到場之法定代理人同意書。您本人仍需攜帶身分證正本及第二證照,另請攜帶開戶印鑑、開戶需存入之現金1,000元。
生父認領監護權 在 許秀雯 律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外籍母親在台居留權最新進展】
背景說明:我於3/5於行政院性平會提案,感謝其他民間委員的支持連署,其中第一案取得部分積極進展,原提案內容及會議決議如下,供大家參考,也希望未來能對於這些外籍母親有實質幫助。如果大家身邊有類似案例,歡迎提供資訊給需要的人。
「案由:有關本國人子女之外籍母親在臺取得居留權之實務困境,提請討論。
說明:
一、經查於以下類似案例,移民署均礙於現行法令而無法發給本國人子女之外籍母親在臺「居留證」,僅能為其辦理停留延期,若所持為60日停留簽證者,得延兩次;若所持為90日停留簽證者,得延一次,無論如何,其單次停留上限為180日,對於此等女性在臺之居留與家庭團聚基本人權構成極大困擾與障礙,有必要謀求合理解決之道。此類案例甚多,茲僅舉數實例說明:
(一)A女(非婚生子情形):印尼籍女性A與有戶籍國民在臺非婚生育一子,該子後雖經生父認領,並約定由母(A女)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A女持停留簽證入臺,移民署認於法無據因此無法許可渠之居留證申請,乃請其申請簽證時應向外交部申請居留簽證,A女無奈向外交部陳情,得函覆表示,依親對象以依配偶或未成年子女依父母、祖父母及外祖父母為限(僅能「幼依長」),並未開放外籍尊親屬申請依親(不能「長依幼」)。
(二)B女(離婚共同監護之情形):B女原係我國有戶籍國民之越南籍配偶,在臺育有親生、未婚之未成年子女1名,後與該我國國民離婚,約定共同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某次B女自臺離境,未察覺居留證於境外逾期,依法申請簽證入臺,然因渠所持為停留簽證,因未合於入出國及移民法第23條所列事由,返臺後無法重新取得居留證。
(三)C女(離婚,約定由母行使親權):C女原係我國有戶籍國民之越南籍配偶,在臺育有親生未婚未成年子女1名,後與我國有戶籍國民離婚,約定由母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民國95年攜女離臺,原居留證於其後不久到期,數年後攜子女返臺,惟返臺後無法再重新取得居留證。
(四)D女(夫死):原我國有戶籍國民之越南籍配偶,育有親生未婚未成年子女1名,夫妻二人常年攜女在越南生活,D女在臺未曾持有居留證,後其夫於民國104年死亡,本欲攜子返臺生活,惟取得簽證為停留簽證,縱外交部於簽證備註「夫XXX死亡,ID NO xxxxxxxxx,育有一女」,亦無助於其取得居留證。
(五)E女(非婚生子,生父經法院裁判停止親權):E女在臺非法打工期間與有戶籍國民在臺非婚生育一子,並經生父認領,E女受禁止入國處分,期滿後入臺,經訴訟程序,法院裁判生父停止親權,由E女行使負擔未成年子女權利義務。
二、入出國及移民法第23條第1項規定:持停留期限在60日以上,且未經簽證核發機關加註限制不准延期或其他限制之有效簽證入國之外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得向入出國及移民署申請居留,經許可者,發給外僑居留證:
(一)配偶為現在在臺灣地區居住且設有戶籍或獲准居留之我國國民,或經核准居留或永久居留之外國人。但該核准居留之外國籍配偶係經中央勞工主管機關許可在我國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8款至第10款工作者,不得申請。
(二)未滿20歲之外國人,其直系尊親屬為現在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或獲准居留之我國國民,或經核准居留或永久居留之外國人。其親屬關係因收養而發生者,被收養者應與收養者在臺灣地區共同居住。
(三)經中央勞工主管機關或目的事業主管機關許可在我國從事就業服務法第46條第1項第1款至第7款或第11款工作。
(四)在我國有一定金額以上之投資,經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核准或備查之投資人或外國法人投資人之代表人。
(五)經依公司法認許之外國公司在我國境內之負責人。
(六)基於外交考量,經外交部專案核准在我國改換居留簽證。
是依該條項第1款規定依親居留需具備「配偶」身分,第2款則須符合「幼依長」之原則。此對於非婚(如A女及E女案例)、離婚(如B女、C女案例)以及夫死(如D女案例)之本國人子女之外籍母親而言,恐已構成法制上頗不合理之障礙。
三、又入出國及移民法第31條就停留或居留的延期,規定如下:
(一)外國人停留或居留期限屆滿前,有繼續停留或居留之必要時,應向入出國及移民署申請延期。(第1項)
(二)依前項規定申請居留延期經許可者,其外僑居留證之有效期間應自原居留屆滿之翌日起延期,最長不得逾3年。(第2項)
(三)外國人逾期居留未滿30日,原申請居留原因仍繼續存在者,經依第85條第4款規定處罰後,得向入出國及移民署重新申請居留;其申請永久居留者,核算在臺灣地區居留期間,應扣除1年。(第3項)
(四)入出國及移民署對於外國人於居留期間內,居留原因消失者,廢止其居留許可,並註銷其外僑居留證。但有下列各款情形之一者,得准予繼續居留:
1、因依親對象死亡。
2、外國人為臺灣地區設有戶籍國民之配偶,其本人遭受配偶身體或精神虐待,經法院核發保護令。
3、外國人於離婚後取得在臺灣地區已設有戶籍未成年親生子女監護權。
4、因遭受家庭暴力經法院判決離婚,且有在臺灣地區設有戶籍之未成年親生子女。
5、因居留許可被廢止而遭強制出國,對在臺灣地區已設有戶籍未成年親生子女造成重大且難以回復損害之虞。
6、外國人與本國雇主發生勞資爭議,正在進行爭訟程序。(第4項)
該條第4項第1款「因依親對象死亡」及第3款「外國人於離婚後取得在臺灣地區已設有戶籍未成年親生子女監護權」之情形,雖原本的居留原因消失,似仍有機會申請延期居留,但在上開案例之B女及C女,因其離婚後離境且居留證逾期,已不在「居留期間內」,即無從依該條項申請居留延期。D女案例則因從未在臺持有居留證(夫妻皆在越南生活),因此夫死後,自也無從依該條項第一款「因依親對象死亡」取得居留權(延期)。
四、有關臺籍配偶死亡之情形,據了解實務上允許「臺灣地區配偶死亡,須在臺灣地區照顧已在臺設籍之未成年親生子女,現入境在臺停留或依親居留或長期居留之大陸地區配偶」可以直接申請身分證,不受居留年限或居留階段的限制。相對與此,外配並未有遇到臺配死亡,並與臺配育有親生子女,即可直接申請永久居留證的機會。兩相比較,似有失衡平。
五、末查,外配離境後居留證逾期,疏未能返臺延期而造成再也拿不回居留證的窘境,一再發生,衍生不少悲劇。由於居留證一般延期為1-3年,通常依民眾自己決定要辦幾年期。但實務上,一旦臺配死亡,移民署服務站就只給外配每次延期1年,若當事人想延3年則不被允許,此作法對於育有親身子女的外配恐尤其不人道,已經要自己一個人養小孩了,還被嚴格要求每年要到移民署延期,尤其在弱勢的社會處境與生活條件下,極容易一不小心就居留證逾期,逾期後又無法再申請回來,往往從臺配死亡後遭致一連串悲劇的無限迴圈。
辦法:
一、研議是否修改入出國及移民法之上開相關規定或調整其解釋適用,放寬國人子女之外籍母親得不受「婚姻」狀態或「幼依長」等原則之限制,合理確保其在臺居留權與家庭團聚權。
二、參照陸配之規定,於外配之臺配死亡時,若其與臺配育有親生子女,而有在臺灣地區照顧已在臺設籍之未成年親生子女之必要,允許其可直接申請永久居留的權利。
三、取消「臺配死亡後,只給外配居留權每次延期一年」的行政內規,以期間接減少實務上外配屢因居留證逾期致後續喪失長期居留權的案例。」
最後決議:委員所提有共識個案 B 女、C 女、D 女,在尚未完成修正入出國及移民法前(註:此等部分確定後續將修法),請內政部依個案事實予以專案居留。至個案 A 女、E 女部分,請內政部參酌委員意見以兒童最佳利益考量, 積極協助解決其在臺取得居留權之困境。
生父認領監護權 在 家庭集】孩子血緣上的父親可不可以自己去認領我辛苦生下的 ... 的推薦與評價
【市井-家庭集】孩子血緣上的父親可不可以自己去認領我辛苦生下的小孩❓ ... 在法律上本來就享有探視與照顧關心自己孩子的權利,這部分不論親權(即俗稱的監護權)屬於 ... ... <看更多>
生父認領監護權 在 關於孩子l 監護權知多少?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經濟狀況不好的人就沒辦法把孩子照顧好嗎?很多面臨離婚議題的父母,常會擔心收入沒有對方來的高或以往都是在家照顧孩子的人,這樣是否會影響 監護權 的 ... ... <看更多>
生父認領監護權 在 [問題] 生父認領及監護權- 看板LAW 的推薦與評價
請問,我是單親媽媽,寶寶還在肚子裡,生父不想要小孩,但我上網爬文後發現有可能那
天
1 記得還有爬文看到,可以請生父簽署某協議書,叫什麼我忘記了,但內容好像大致是以
後
2 還有一個辦法好像是生產後生父多久沒有到醫院或是多久沒有聯絡等同放棄監護權?
3 還是我也只能做什麼都沒用,等那天生父想來認領就認領,我不得拒絕?
目前沒有結婚請況下我是擁有孩子監護權的,那就算那天不得不讓生父認領,生父可以擁
有
謝謝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7.99.19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LAW/M.1448477651.A.0EF.html
我知道 所以我問題是 認領後是不是有資格來搶監護權
沒認領前法律上其生父也只是個路人而已阿
謝謝
嗯
※ 編輯: tristalo (49.217.99.190), 11/26/2015 11:51:40
我以往認知是其非婚生子女及生母可以否認及拒絕鑑定親子關係,不然路上隨便一個男人
說是孩子爸難道我們就要驗一次.....但後來才知道生母要拒絕需要有正當理由,但若生
父的確跟孩子有親子關係不得拒絕檢驗關係,其生父對孩子也是不聞不問,也沒有付出任
何一毛錢來支付關於孩子的費用,但前幾天他有跟我說他要小孩,但他不願意付錢。
就有點像是隔壁鄰居來逗逗小孩的感覺,要當爸爸可是不要負責,偶爾想到才會來看一下
。
我想真的蠻可悲的 現行法律居然讓生母不得拒絕其認領
※ 編輯: tristalo (49.217.99.190), 11/26/2015 12:23:16
小孩叫他爸爸根本不配當父親 卻沒想到小孩最大利益是被領養後在法律上有保障 (像是
父親需要支付撫養費、以後有繼承權)
是我思慮不周了 當然以小孩最大利益為優先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