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不下傷心?】
文:陳曉蕾
素雯的胎兒夭折了,非常傷心。她問懷孕的朋友是否要嬰兒床。「我們不避忌這些的!」朋友口裡說不,卻沒有拿走。素雯自此不敢問身邊的朋友:「我不想再受傷。」
時間一年年地過去,素雯身邊的朋友都變得小心,生怕觸到她的傷心事。但有一位鼓起勇氣:「你想教我女兒烹飪嗎?」他有三個孩子,若素雯的女兒當天能健康出生,年紀就跟他其中一位女兒差不多大。「這段日子素雯很不容易,作為相識多年的朋友,不知道可以怎幫忙,但我也擔心好不好讓素雯見到我女兒…」
素雯曾經很想教自己女兒烹飪,現在改為和朋友的女兒一起煮食,最初也擔心觸景傷情:「我想了很久,會否『頂唔順』?第一次可以,第二次也可,現在這對我是彌補。」素雯很感激朋友小心考慮她的感受。
香港人生活壓力太大,彷彿容不下傷心,看見喪親者難過,一下子就衝口而出:「節哀順變」;訴苦說話聽多兩次,可能就覺得尷尬,不知道再說什麼,甚至失去耐性把痛苦淡化:「人總得向前走!」曾經聽過喪親的被訪者被教會朋友「教訓」:「非洲人無飯食,都好慘架。」「那一刻我告訴自己,以後一定不會這樣亂說話!」那被訪者心裡滴著血發誓。
喪傷並不是一種「疾病」,也不是「問題」,而是人生要面對的轉變。節哀順變出自《禮記》,但當的喪禮並不止一兩天,守孝甚至長達三年,反觀現在由殮房領遺體、醫院出殯、火葬場火化……由戴孝到脫孝,可以不用一小時——哀傷還沒機會表達出來,就要節制嗎?
「接哀順變」,接受哀傷,面對哀傷,每個人可能能有不同的時間表,慢慢地淡化,然後才能夠順應改變。
若然過了一年,仍然傷心得無法生活,才需要找專業輔導,香港學者估計只有兩成喪親者需要接受輔導,絕大部都可以由身邊親朋戚友陪伴渡過。
怎去陪伴傷心的親友?「聆聽遠比說話重要。」生死教育學會創會會長謝建泉經常說:「傷心的時候,別人說什麼都聽不進去,但說錯話一定會記得!」
有時拍一拍肩膊,或者靜靜地坐在旁邊都是支持,這些身體語言在網上的世界比較難,大家似乎不得不寫點什麼。如果一定要說話或寫出來,資深安寧服務社工梁梓敦建議三類做法:第一類是說出觀察到的情況。「我看到你真的很傷心,很難過。」不用加鹽加醋,切忌勉強解釋什麼,把眼前景像說出來便可。
第二類是分享自己的感受:「我知道這事後,也很不開心。」坦白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與哀傷的人,一同哀傷。
第三類說話,是提供實際的幫忙,包括協助喪事、日常生活安排。喪親者往往會問很多「為甚麼」?這些問題往往沒有答案,喪親者所需要的,可能是這一句:「我也不知道為甚麼會發生,但我會在你身邊。」
香港亦漸漸地改變,人們學習與喪傷者同行。以往流產可能是禁忌,也因為不知怎安慰,身邊人都不敢提起,胎兒遺體處理方法乏尊重。今年四月政府終於成立首個公立墓園「永愛園」,專門安葬未滿24周的離世胎兒,柴灣天主教墳場、荃灣華人永遠墳場等私人墳場也有相關服務。
素雯和一班天使父母,可以好好追思失去了的孩子,並且把對小天使的愛,化成生活動力,嘗試與哀傷共存。
.
.
《死神九問2》本集在今晚8/9 20:30分在港台電視31及逢星期三晚6時在無綫電視翡翠台播出
港台網站tv.rthk.hk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亦會提供視像直播及節目重溫。
.
大銀與《死神九問2》合辦的社區放映會
即場放映《遺物變成祝福》,導演和監製會與參加者對談,分享拍攝背後的故事,一起討論哀傷如何能夠轉化。
日期|9月26日(星期四)
時間|7:00pm - 10:00pm
地點|大人站 油麻地上海街433號興華中心 21樓 03 - 04 室(近登打士街)
費用|免費
報名|https://forms.gle/bsjZhjPXEfcoRQib6
生死教育 心得 在 黄晓涵 Har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小林】来了!今天是世界电视日,你还有在看电视吗?
欢迎加入2018年11月21日星期三的《爱谈天下事》, 晓涵 和 淑霖 带你关心天下事。
本日精彩内容:
0600 至 0830 国内外焦点新闻
0630 及 0830 名师早点:时评人卢慧菁点评政治献金的管制
0750 - 职上云霄:123 Bake烘焙教室创办人Roy 分享创业心得
0805 - 打开天窗:你会不会为孩子办生日会?几岁办比较合适呢?
0810 - 天南地北谈华语
0830 - 名师早点(重播)
0850 - 报章社论摘要
上午9点到10点,开讲天下议题:生死教育
线上收听: https://myklik.rtm.gov.my/radio/AI_FM
或使用应用程式:mobilertm
Ai FM Whatsapp 号码:011-10 893 893
生死教育 心得 在 生死教育講呢啲 - 第 11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推薦與評價
梁梓敦先生註冊社工死亡學院士 DEAtHFEST 創辦人香港生死學協會副會長 2007 年社工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便從事臨終關懷、哀傷輔導及生死教育。當時我才二十多歲, ... ... <看更多>
生死教育 心得 在 生死教育的歷史 - Facebook - 登录或注册 的推薦與評價
生死教育 的歷史黃民牧師 美國的死亡學「死亡學」(Thanatology)在歐美, ... 多年的治學理念與探索心得,加上其個人與淋巴腺癌病魔搏鬥的生死經驗,親手構思「生死學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