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落入美食陷阱,惹脂肪上身!👄】
「健檢時發現肝指數過高,再進一步腹部超音波檢查發現已經有中度脂肪肝,醫生建議要運動減重。
我發現小妍是油脂控,只要是又油又甜的飲食,她都喜歡,包括酥餅、炸雞塊、蛋糕、甜甜圈等。我在幫她做一滴活血檢測時,發現血液當中充斥著許多氧化油脂,再進一步抽血檢測紅血球上的脂肪酸比例發現...👇」——《劉博仁不藏私的功能醫學新王道》
-
繼續閲讀 🙇♀️ https://bit.ly/39JGNgk
閲讀更多 🙇♀️ https://bit.ly/3ASikBu
-
#脂肪肝 #肝 #脂肪 #美食 #反式脂肪 #肥胖
甜甜圈反式脂肪 在 吳映澄 營養師食驗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居家防疫飲食】给家長的10項飲食營養建議
在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緊繃之下,三級警戒又要延長了,不僅家長WFH,連小孩也停課在家。居家防疫期間,被忙碌的線上會議、失控的小孩,搞的蠟燭兩頭燒的家長,想要讓全家人吃的健康、又能提升免疫力,到底可以怎麼做?以下给家長有關飲食營養的10項建議。
🍳🍳飲食建議🍳🍳
⭕️1.多樣化攝取各種新鮮食物。
▶️每天攝取深色蔬菜和新鮮水果,是各種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的主要食物來源。蔬菜的顏色越深綠或深黃,含有的維生素A、C及礦物質鐵、鈣也越多;新鮮水果則提供微量營養素、膳食纖維與植化素。
⭕️2.三餐應以全穀雜糧類為主食。
▶️主食類應儘量選擇全穀類(糙米、全麥、全蕎麥或雜糧等及其製品)或未精緻的原態食物。未精製植物性食物,除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礦物質及膳食纖維來源,更提供各式各樣之植化素成分,對人體健康具有保護作用。
▶️根莖類食物(蕃薯、馬鈴薯、芋頭、山藥、蓮藕)及豆類,耐久放好儲存,為防疫囤糧的好選擇。
⭕️3.優質蛋白質能維護免疫力。
▶️動物性蛋白(如肉類、魚、蛋和牛奶),因含有身體所需的必需胺基酸,是身體修復組織的原料,足夠的「蛋白質」可維護免疫力。
▶️可以黃豆及其製品取代部分的肉類。
▶️早餐可以為孩子選擇原味或低糖的優格或優酪乳,幫助維持腸道細菌叢生態。
▶️保久乳無添加防腐劑,跟鮮奶一樣營養,並可常溫久放儲存,為防疫期間的好補給。
🚫4.減少鈉的攝取量。
▶️將鹽的攝取量限制在每天5克(相當於一茶匙),並從餐桌上移除小鹽瓶。
▶️烹飪和製備食物時,少用鹽、沾料和調味料(如醬油、高湯或魚露),試試使用香辛料和中藥來調味或入菜。
▶️採買時記得檢查食品上的標籤,選擇鈉含量較低的產品,尤其是罐頭和調味料。
🚫5.適量攝取脂肪和油脂。
▶️購買食材優先選擇白肉,例如家禽和魚,它們的脂肪含量通常低於紅肉,切除肉類明顯可見的脂肪,並限制加工肉製品(如香腸、醃燻製品)的攝取。
▶️避免購買含有反式脂肪的加工類食品、點心(如爆米花、餅乾)、烘焙食物(如甜甜圈、蛋糕)和油炸食物(如薯條、炸雞、雞塊)。
▶️烹飪用油使用較健康的油脂,如橄欖油、大豆油、葵花油,來取代豬油和酥油。
▶️使用蒸或煮的烹飪方式,代替油炸食品。
⭕️6.保持水分,多喝白開水。
▶️白開水是人體健康、經濟的水分來源。少喝含糖飲料,是控制攝取糖和多餘熱量的簡單方法。
⚠️7.注意飲食衛生安全。
▶️勿一次性大量購買囤糧,應注意食品標示、來源及有效日期。食物應適當儲存與烹調。避免食用發霉、腐敗與受污染的食物。製作餐點時,生食與熟食砧板要分開。
🚫8.減少攝取甜食及高油脂食物。
▶️油炸與其他高脂高糖的食物,如巧克力、糖果、汽水、可樂、冰淇淋、太甜的糕餅、蜜餞、洋芋片等,為高熱量密度食物,居家期間攝取過多易成體重過重,家中也儘量不要存放此類食物。
▶️限制含糖飲料的攝取量,如可樂、果汁飲料、手搖飲料等。
▶️牛奶、新鮮水果、生菜、無調味堅果和果乾,為零食點心的好選擇。
.
🧘♂️🧘♂️️生活建議🧘🧘
.
⭕️9.養成定時規律的運動習慣。
▶️靜態的活動,如看電視、上網、打電腦、玩電動,身體的活動降低因而增加肥胖的機率,並且提升罹患近視的危險率。
👉WHO建議5-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
▶️所有兒童和青少年每天累計至少60 分鐘中等費力至費力身體活動。
▶️大多數日常身體活動應為有氧活動,同時,每週至少應進行3 次費力身體活動,包括增強肌肉和骨骼的活動等。
▶️若每天大於60 分鐘的身體活動則可以提供更多的健康效益。
⚠️10.注意孩童3C電子產品使用時間。
▶️藍光刺激會影響睡眠並降低免疫力,確保小孩居家防疫期間不會比平時花費更多時間在電子遊戲上。
▶️使用3C產品的時間被視為導致兒童肥胖的重要因素,許多研究指出,減少3C產品的使用時間,比降低熱量攝取更能有效減重。
.
.
📣你家有幾個失控的寶貝? 👨👩👦👨👩👧👨👩👧👦👨👩👦👦👨👩👧👧
本篇獻給居家防疫期間辛苦的家長,快tag身體那個快瀕臨崩潰邊緣的爸媽 👫
.
.
#防疫飲食 #居家防疫 #飲食建議 #免疫力 #防疫
#who #dietaryguidelines
#營養師 #營養師食驗室 #dietitian #dietitianlab
甜甜圈反式脂肪 在 謝宜芳老師的營養教室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疫情升溫了,相信大家心裡會擔心害怕,這幾天我特別看了國外醫學期刊,把幾篇對於疫情期間日常生活飲食建議做一整理,希望國人有要有智慧,不要搶購高油、高糖、高鹽的垃圾食品了
🍓🍓🍓🍓🍓🍓
1.均衡的飲食:
(一)全榖根莖類:
多選擇:糙米飯、紫米飯、胚芽米飯、全麥麵包、全麥麵、全麥饅頭、燕麥、全蕎麥、全粒玉米、糙薏仁、小米、 紅藜(藜麥)、甘藷、馬鈴薯、芋頭、南瓜、山藥、蓮藕、 紅豆、綠豆、花豆、蠶豆、皇帝豆等等未精製的食物,
少選擇:泡麵、餅乾、蛋糕等等高油、高糖、高鹽的加工品。
(二) 豆魚蛋肉類
多選擇:黃豆、毛豆、黑豆、無糖豆漿、豆腐、魚、蝦仁、牡蠣、文蛤、去皮雞肉、鴨肉、雞蛋
蝦仁、牡蠣、文蛤含豐富的鋅,有助於免疫力,魚肉含有ω-3脂肪酸具有抗發炎、幫助提升免疫力,一周至少要吃180公克的魚肉,素食朋友可多選堅果類及亞麻子來補充ω-3脂肪酸。
少選擇;飽和脂肪含量高及過度加工的肉品,如:雞皮、豬皮、鴨皮、五花肉、梅花肉、培根、豬小腸、豬大腸、有大理石紋的牛羊排、 熱狗、牛腩、火腿、香腸、熱狗、貢丸、火鍋餃類、用油處理過或油炸過的,例如肉鬆、肉脯、三角油豆腐、 炸雞、炸豬排、炸蝦等紅肉、肥肉等。
這是因為飽和脂肪酸的高攝取會讓身體產生發炎反應,不利於對抗病毒。
(三)乳品類
多選擇:優酪乳、優格等含天然乳酸菌的乳品)
(四)蔬菜類
每天至少3碗蔬菜,因為新鮮蔬菜的水分含量很高,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及植化素含量卻很豐富。能幫助我們在疫情期間抗發炎、增強免疫力及保護作用一定要足量。
(五)水果類
水果主要提供維生素C。目前盛產各類水果,如:芒果、木瓜、鳳梨、芭樂、 番茄、葡萄、香蕉、橘子、西瓜等,每天一定要吃2份。
(六)油脂與堅果種子類:
油脂選擇含不飽和脂肪的植物油且在室溫下為液體,是較為健康的選擇。少數富含飽和脂肪的植物油 ( 例如椰子油、棕櫚油 ),或是經過氫化處理的氫化油,如:人造奶油、人工奶油、人造植物奶油等,飽和程度提高,在室溫下呈現固態。氫化油與含氫化油脂的加工食品,如:餅乾、薯條、甜甜圈、洋芋片等油炸或烘焙食品,都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不利於防疫。
堅果種子類食物含有豐富蛋白質、必需脂肪酸、維生素 E、鋅、硒等增強免疫力的營養素。橄欖、葵花籽、紅花油和堅果中的歐米茄-9單不飽和脂肪酸具有抗氧化、抗菌和抗病毒作用。堅果中的花生、瓜子、葵瓜子、芝麻、腰果、杏仁、核桃、夏威夷豆等。盡量以食物原型少加工來選擇
2.多部充水分(包括湯品、飲料)
成人每天12杯,兒童每天4-5杯,青少年7-11杯,老年人9-13杯
3.少鹽、少糖
高鹽和高糖都會降低免疫力,讓身體在抗疫期間,容易由輕症變成重症,所以一窩蜂搶泡麵、零食、餅乾、冰淇淋的人,是否該思考一下,在許多醫學期刊就說明許多人在防疫期間拼命吃垃圾食物,反而不利於病情控制。
4.補充益生菌:COVID-19患者如有腹瀉時,可補充益生菌, 有些益生菌可減少病毒感染,可以選擇有臨床研究報告的益生菌
5.少喝酒🥂🍻🍺
喝酒會降低對抗病毒能力,在疫情期間請不要喝酒了。
🌹🌹🌹🌹🌹🌹
營養補充劑
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益生菌並不能治療或預防COVID-19感染,但它可以強化免疫系統,作為輔助治療:
對於有呼吸道病毒感染風險的個人,可口服高劑量維生素C(最高2克/天):
高風險族群或陽光照射少的族群,可口服2000至4000 IU/d的維生素D:
最大鋅攝入量不應超過40毫克/天:
高劑量的硒(200微克)可作為治療感染的輔助療法,但不能長期使用
🍋🍋🍋
日常生活食品安全
1.在將用品放入櫥櫃或儲藏室之前,用肥皂和水清洗包裝,然後用70%的酒精或氯化溶液噴灑:
2.儲存在冰箱裡的水果、蔬菜,應當事先從包裝上取下並消毒。
3.食用前,生水果和蔬菜應在自來水下清洗,並用次氯酸鈉消毒,按照包裝上的指示,應始終使用稀釋劑
4.超市或超商購物時,使用消毒擦拭擦拭手和推車把手
5.在準備或食用食物前用肥皂洗手(20秒)
6.將生肉與其他食物分開:烹調肉品到建議到能殺死有害微生物的溫度
7.任何不必要的包裝和垃圾必須拆除,並放入一個有蓋子的垃圾箱:
8.罐裝等包裝在打開或儲存前可用消毒劑擦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