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愛如山⛰️
《瑪拉基書 4:6》
祂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 ~
兒女的心轉向父親!
家人的愛就是阿爸每日精力充沛的補給原動力💪
#感恩父親👨
#辛苦了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65的網紅主持人 令潔,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瑪拉基書 3:10-12...
瑪拉基書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父親節快樂(]) 今天(6月20日)是全世界的父親節(台灣父親節是8月8日), 父親節就要到了,讓我們來表達對父親、祖父,以及生命中父親般的人物的敬意和思念 (power)今天主日 讓我們紀念天父上帝的慈愛
(爸爸)箴言23章24節--義人的父親必大得快樂;人生智慧的兒子,必因他歡喜。
(爸爸)詩篇127篇3-5節--兒女是耶和華所賜的產業;所懷的胎是他所給的賞賜。少年時所生的兒女好像勇士手中的箭。箭袋充滿的人便為有福;他們在城門口和仇敵說話的時候,必不至於羞愧。
(爸爸)詩篇68篇5-6節--神在他的聖所作孤兒的父,作寡婦的伸冤者。神叫孤獨的有家,使被囚的出來享福;惟有悖逆的住在乾燥之地。
(爸爸)以弗所書6章4節--你們作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只要照著主的教訓和警戒養育他們
詩篇103篇13節--父親怎樣憐恤他的兒女, 耶和華也怎樣憐恤敬畏他的人!
瑪拉基書4章6節--他必使父親的心轉向兒女,兒女的心轉向父親,免得我來咒詛遍地。
Happy Father's Day
瑪拉基書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事奉中的「完美」與「誠意」》
圖/文:蔡頌輝
(本文原載於《華傳》第67期,2021年1-3月: https://gointl.org/magazine-67.php#imission)
「在這個特殊時期,我看到好多教會都用Zoom,唱詩的時候就從YouTube挑幾首詩歌,大家跟著唱,簡單得多,不如我們也這樣做。」
歐洲疫情惡化,宣教工場忽然宣布封城,團契同工們在會議中討論接下來線上主日崇拜的安排時,有同工提出上述建議。無疑,他的建議是最簡單、最及時、效果又不錯的方法。從YouTube上所選的敬拜詩歌都是專業的團隊製作的,無論唱功、演奏、錄音、帶領的技巧都比我們自己的弟兄姐妹親自做來得好。不單如此,這樣做還省了我們很多練習、錄製和剪輯的時間。這個講求「方便」的建議若可被採納,那其實講道環節也可以直接在網上找個適合的講道視頻來取代本堂牧者的講道。通常我們請外來的講員還要給講員費,現在不單這個可以省了,而且還能「請」到平時很難請到的「大講員」,他們隨便一篇講道都比很多本堂牧者精彩,那些原本花在預備講道的寶貴時間,還可以用來做更多的個別關懷、推展其它事工,或處理其它平時沒有時間處理的事務。何樂不為?再說反正無論是自己人或別人帶敬拜或講道,參加者都是一樣看屏幕,不是嗎?
不過,這個聽起來非常聰明的建議最後還是被作為牧者的我否決了。我堅持要有自己的敬拜團在鏡頭前帶領敬拜,然後透過預錄或直播的方式帶領參與線上聚會的弟兄姐妹一起敬拜。為什麼?答案很簡單,神子民事奉神應該有什麼樣的態度?我們是看中哪種方法又容易、又好、又省事?還是我們看重那事奉是不是我們自己獻的?
不久前同一個老朋友聊起現在這種許多教會常用的敬拜模式時,他說:「這種能叫帶敬拜嗎?不就是播歌嗎?」我從社交網站上看到,有教會已經把原本帶敬拜的事奉,在線上聚會中改成了「選歌員」。
在繼續討論下去之前需先聲明,我能體恤許多小地方的資源有限。筆者所在的德國,就有許多較小的城鎮,那裡沒有華人牧者、信徒中也沒有音樂人才和設備,連聚會的地方也很受限(在學生宿舍或公寓裡),只有幾個基督徒在勉強維繫著團契生活,有些則透過國外的牧者定時給他們連線查經和禱告。在這些種種條件的限制下,他們使用YouTube播放詩歌作為敬拜,或從網路上播放講道視頻,我完全可以接受。我真心認為科技的發明大大彌補了網路之前的許多牧養上的缺口。然而,那些可以自己做得到的,我認為必須自己做。
科技的發明雖然提供了很多方便,可是人一但不警醒,就很容易濫用,而且扭曲了我們該有的心態。筆者還在宣教神學院教學的時候,就常發現學生大量拷貝網路上的資料當作作業交上來。還有一次,我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感覺到其中一段文字非常熟悉,於是把文字貼在谷歌上搜尋,結果發現那是我本人在網路發表的文章。學生竟然把老師所寫的東西當作是自己寫的交上來給老師!
尋求「既好又方便」與要求「自身所獻」是兩種不同的事奉心態,兩者的根源在於對完美和誠意的考量。
一、所獻的必須「完美」
無可否認,使用現成的作品比較「完美」,而好的品質的確是事奉者對事奉該有的基本要求。這讓我們直接聯想到舊約聖經中對完美祭物的要求。利未記論到祭祀條例時提到獻祭最基本的條件就是祭物必須是沒有殘疾的(利一3,10,三1,6等)。這要求背後最的神學含義,就是反映出對神完美屬性的尊崇,正如一般被視為概述主題的經文所述:「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十一45)當亞倫的兩個兒子拿答和亞比戶各拿自己的香爐、盛上火、加上香,向神獻上凡火的時候,神就降火把他們燒滅(利十1~2)。在第二聖殿時期,神透過先知瑪拉基責備當時的祭司,因為他們將瞎眼、瘸腿的、有病的、搶來的獻上為祭。(瑪一8,13)神對此深感恨惡,巴不得有人把殿門關上,不讓他們來獻祭(瑪一10),而且還說要把他們與祭牲的糞一同除掉(瑪二3)。
值得注意的是,聖經所要求的這些祭物都必須是獻祭者從他自己的所有中獻出來的,聖經從來就沒有允許獻祭者以別人的完美祭物取代(注意瑪拉基書對祭司的譴責中也提到了「搶來的」,參一13)。這可以從律法給不同經濟狀況的家庭的要求差別看出來,有人獻牛、獻羊,較窮的人也可以獻斑鳩或雛鴿(參利一14)。換言之,神所要求「最好的」,是獻祭者的能力和所擁有的一切中的最好,而不是和別人比較之下的最好。這一點提醒事奉神的人,在考慮獻得好不好之前,必須先確保那是自己親手獻的。
二、所獻的必須有誠意
獻上一個「完美」的祭,和一個自身所獻的「最好」的祭之間的差別在於誠意。
想像你是一個很會做飯的人,有一天你要請人吃飯,你會不會去超市裡買一些冷藏的現成食品,放進微波爐裡熱一下然後請大家吃呢?除非是非常緊急的情況,大家要趕著吃,或一些重要的材料不足,不然的話,你豈不會盡自己的能力獻出最好的手藝?更何況事奉是做神國的工、敬拜是獻給神呢?
這就是為什麼我堅持每週在自己目前的團契講道。在我到這裡服事之前,團契沒有牧者,弟兄姐妹就從YouTube選視頻來觀看。2017年我來了之後,除非有特約講員(但因為德國很缺華人牧者,所以很少有機會請外來講員),否則我每週都講道,連出差到其它城市或國外,我也提前把講道錄好發給同工屆時播放。這樣做,並不是因為我自認講道比別人好,而是我要求自己每次的事奉都必須「現做的」、新鮮的。疫情下,在線上請講員也比較方便,儘管效果差不多(大家都是對著電視或電腦看視頻),但我還是要求講員必須是現做的。
三、在不完美中求完美
討論至今,相信我們都可清除看出「完美」和「誠意」之間的輕重。如果可以做到既完美又有誠意最好,但那境界既然不容易達到,「誠意」務必是優先考量。不單如此,一個有誠意的事奉,必然會越來越完美。
以我們在疫情下的經驗為例,當德國開始宣布禁足令之後,我和資訊部同工便開始研究線上聚會的進行方式和技術問題。開始的第一週,我們在家裡作直播,但因為網路信號不佳,結果只能傳送歌詞和講道PPT畫面,現場錄像的畫面不動。後來我們商討後決定改用預錄,但是花了很長時間做後製,而且也出現許多狀況和錯誤。我們繼續改進,等到最基本的條件(字幕、聲音、畫面清楚傳達)達到之後,我們開始追求更美、更好的果效和更快速的製作方式。直到最近我們還在改進現場收音問題,尤其是多種不同的樂器同時配搭時,起初產生許多噪音和回音,於是我們為此而添購了新的器材,效果已大幅度提升。可見,當我們堅持「自身所獻」的時候,我們所獻的品質就越來越完美。如果我們從一開始就採取「方便」而「完美」的方式,我們永遠沒有學到這些技巧,也無法在這個事奉上長進。
筆者認識很多宣教士都是完美主義者,連我自己也是。一般而言,完美主義者給自己和別人增添很多壓力,而且可能帶來事奉團隊上的衝突,尤其在教會的事奉上,由於大家都不是受薪的,有時候還會有人因此而退縮,這些都是筆者親身經歷過的。事奉久了,這種心態也跟著有所調整。至今我仍然是一個完美主義者,我對於自己的手做出來的東西都有一定要求,不僅僅是在美術上、音樂上、講道上、教學上、講義上,或者甚至只是週報上的排版和標點符號。以前,我會把對自己的要求也加諸在其他同工身上,但如今我已改變,學習從中去欣賞「不完美中的完美」。儘管成品不一定能達到專業的水平,但看見弟兄姐妹背後的心思、努力、代價、配搭,齊心把一件事做好,那些要比成品的完美更美!反之,如果一直使用既方便又完美的方式,會不會導致弟兄姐妹變得更加懶惰而不求長進呢?
願神常常提醒我們,也願每一個服事神的人常保持清醒的思考,知道到底在神眼中何為美。對我而言,我寧願獻一個跟別人相比之下不太「完美」的祭,也不要獻方便的祭。
瑪拉基書 在 主持人 令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瑪拉基書 3:10-12
瑪拉基書 在 李根興 Edwin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第130故事《香港人 Go find the window!》「獨臂男孩打柔道」故事分享
未來幾年香港政治/經濟環境變得複雜,各行業打工仔/老闆應如何行落去呢?
錄影日期: 2019年12月1日(星期日) 日本Osaka
全文內容:
.......................................
從前有個男孩子,在一場車禍中失去了他的左臂。儘管如此,他決心學習柔道。許多柔道學校拒絕了他,只有一位教練肯教他。在課堂上男孩表現不錯,但他不明白為什麼經過多月的訓練,教練只教了他一招。
教練只是講:「這招是你目前的唯一招式,也是你將來需要知道的唯一招式。」
男孩子只好繼續練習。
再幾個月後,教練帶著這個男孩,參加了一場錦標賽。令人驚訝的是,這個男孩輕鬆地贏得了前三場比賽。男孩對他的勝利感到相當驚訝,他現在進入了決賽。他的對手相當強,比賽剛開始時,男孩子看起來有些危機,但過不久,他的對手見到佢單臂, 就是開始輕敵。男孩子於是見對手一放鬆了警覺,他便立刻用唯一的招式,把對手迅速達了落地,贏得了比賽成為冠軍。
在回家的路上,男孩忍唔住問教練一個問題,「教練,我為什麼只用一招就贏得比賽?」
(教練如何回答? )
教練終於回答:「你贏了有三個原因。(1) 你單擘,會容易令對手輕敵。(2) 你專注,因此你掌握了柔道中最難的一個招式。(3) 對手要破解那個招式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捉住你的....左臂。」
故事帶出什麼理念?
你有無覺得這個故事就好似依家的香港。 我唔知道你係邊派, 但係我估你都會覺得香港人依家好似斷咗一隻手臂咁。 政府就係林鄭,選舉就係泛民。香港係大陸嘅,但美國通過咗個人權法。
我話有危就有機。上面個男孩子最大的弱點,亦成為他最大的優勢。 香港未來政治/經濟嘅環境係複雜,但就係因為複雜才會誕生更多機會。 無論你係做餐飲、零售、教育、旅遊、房地產、移民都好,未來幾年都會洗一洗牌,適者生存。
我做舖,更多對手會輕敵。發生了的無法改變。就住新形勢,練好那一招,把那招掌握得好過任何人,未來幾年, 無論你斷左臂或右臂,可能都會係你的世界。
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opens a window. (當上帝關了一扇門,就會開啟一扇窗(天無絕人之路)) 《聖經瑪拉基書3:10》
「力量不是來自你能做到的,而是來自克服你認為你做唔到的。」。香港人,Go find the window!
#Go_Find_The_Window,#獨臂男孩打柔道,#勵志故事分享
聯絡李根興 Edwin WhatsApp +852 90361143 edwinlee@bwfund.com
李根興創業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Network/
李根興商舖之友 https://www.facebook.com/edwinprimeshop/
李根興 youtube 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商舖創業及投資分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EN66AnLghXESgCDIsz-3N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