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同時也有2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萬的網紅Janice Yan閻奕格,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EP22大來賓: Lydia 韓睿 ︱我很感謝我的歌聲治癒了你 但我不知道我難過的時候該去找誰治癒我︱ 各位觀眾!我妹來了!!! 不只外型,想法也好相似太共感(真的該找一天去驗個血) 面對各種攻擊、批評甚至網路霸凌,讓樂觀的她也漸漸自卑? 討好型人格真的要為自己多想一點,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 ...
「理想型人格」的推薦目錄: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PopLove 波波邱比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Janice Yan閻奕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你的人生教練 - 佐依 Zoe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MBTI】INFP的理想型我悟了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mbti理想型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mbti理想型的推薦與評價,DCARD、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愛在這- 划向內在的心海「我很喜歡做各種心理測驗 - 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理想型人格 在 16類人格,較為適合的理想職業(來源:香港財經時報) - MBTI板 的評價
理想型人格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善解人意是不是一个巨大的优点?
当我问出这个问题时,朋友在一旁坚定地摇头。
她最近找到了一个词,贴切地形容自己是 「情感海绵」 ,具体点说,就是她能理解和吸纳各种人类的悲欢,比失业的同事更难过,比分手的朋友更激愤,比在人群中的社交恐惧者更恐惧。
别人的喜怒哀乐,她都能敏感地察觉到,甚至直觉地猜出背后的原因。
神了。
对,就是神了。 一开始我以为她属于「高敏感人群」,但她对人际和情绪的敏感程度,显然更加极端和深刻。
直到我在一本书中看到, 这其实是另外一种人格特质,叫作共情者(Empath),又被称作「神使」。
比如说,你会不会有下面这些表现:
1)高度敏感。 通过语调和肢体动作,能察觉到对方没有说出口的情绪或「信息」。
2)不自觉吸纳别人的情绪。 别人的负面情绪让你筋疲力尽,但如果在有爱的环境中,你也会感到蓬勃有力量。
3)常被评价为很内向。 喜欢一对一的接触或者小团体,即使有外向的行为表现,也局限在社交场所。
4)高度直觉。 你喜欢通过直觉来体验世界,先感受再思考,这可能与我们过度理智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行为方式相反。
5)需要独处的时间。 由于天生的敏感,你很容易情绪过载,所以你需要定期的独处时间来给自己充电。
6)在亲密关系中可能会不知所措。 在内心深处,你害怕被「吞没」,你常常陷于一种令人神经紧张的、不自在的交往中,你想得到陪伴,但矛盾的是,陪伴让你感觉不安全。
7)你似乎有一种治愈的力量。 你总是自然而然地成为圈子里最「善解人意」的那一个,很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但他们通常是「求助者」,这种功能性的关系有时候令你感到孤独。 (也让你很容易被「情感吸血鬼」盯上)
8)你想减轻身边人的痛苦。 给予关怀和帮助,对你而言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即使有时候你已经觉得力不从心。
9)很难建立个人的边界。 在别人和自己之间几乎没有什么防备心。
10)热爱自然。 你可以在野生动物、海洋或者其他自然环境中得到能量的滋养和恢复。
「神使」几乎总是被信任的,因为他们让人们感到安全,也正因为如此,「善解人意」似乎成了他们不得不背负的压力。
成为一名"神使"是什么体验?
神使(Empath)这个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小说中,用来描述一个人有超自然能力,能够理解其他人的精神和情感状态,有点读心者的意思。
《星际迷航:下一代》中的Deanna Troi就是一个典型角色,她担任飞船顾问,利用自己的能力来感知他人的情绪,通过非语言的方式和他们进行交流。 这一类描述看起来很奇妙,但它们也可能无意中歪曲了现实中神使(Empath)的真实体验。
精神病学家Judith Orloff首先将神使(Empath)这一概念引入了人格描述(她本人也是一名神使),她认为,神使是对情绪高度敏感的人,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共情」随时随地都在发生。
那是一种什么体验呢?
「共情」(Empathy)本身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理解别人的想法、体会别人的感受,能够设身处地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的能力。
可是,当这种能力无法自控、或者超出了身心的承受范围,我们就会遭到一种反噬:
1)共情者更容易产生慢性疲劳:
就像演员沉浸在电影角色中无法「出戏」,共情者可能会沉浸在他人的情绪中无法自拔。 通常,共情者不只是「照顾」别人的情绪,而是「吸收」,就好像对方经历的一切,都发生在了自己的身上。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临床观察发现,当共情者被他人的情绪淹没时,他们可能会出现惊恐发作、焦虑、抑郁以及慢性疲劳等心理和身体症状。
而《Health Psychology》发表的一项研究同样发现, 父母的共情能力越强,他们越有可能经历慢性炎症的困扰。 可见,共情力并不总是一份礼物。
2)共情者更容易在关系中感到孤独:
当然,普遍理解中,共情力是人和人之间联结的纽带,但对于共情者来说,过度的共情往往会毁掉他们的人际关系。
研究发现,共情者对社会刺激高度敏感,但却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刺激。 因此,他们经常干脆封闭自己的感觉,或者对人际互动保持消极的期望。
丹麦家庭治疗师Jesper Juu甚至将共情力和攻击性称为「存在的双胞胎」。 一个共情者,可能会更加快速、准确地预测到对方是否有隐藏的冷漠、拒绝和威胁性,这让他们在其他人眼里看起来 「太容易生气了」 。
3)共情者更容易陷入"功能性的交往":
孤独,并不意味着共情者没有深度的人际交往。 恰恰相反。
因为共情者的同理心,他们常常在一段关系中扮演着「倾听者」、「帮助者」、「疗愈师」的角色,而他们也乐于使用这样一种直觉式的、深度暴露式的交流互动。
有失恋的朋友,找他们梳理和分析感情状况,有迷茫的朋友,找他们聊人生、聊理想。 但一切仅限于此,下一次再联系,可能就是对方「又」出现了什么感情问题或者人生困扰。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共情者?
你可能会怀疑,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种人格特质,能对他人"感同身受"?
学术界一开始也是这样怀疑的,毕竟大多数关于共情者的研究,都依赖于「自我报告」。
但根据发表在《Nature Neuro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它通过研究镜像触觉联觉,客观地衡量了共情能力。
结果显示,大约1%到2%的人是真正的共情者,而临床心理学家Helena Rempala认为,这个数字可能更高,大约10%到15%。
是什么让我们成为了共情者?
1)可能与大脑中过度活跃的镜像神经元有关。
有关镜像神经元的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可以通过过滤掉我们自己的情绪,来阅读和理解对方的情绪。
而共情者被认为拥有高度反应的镜像神经元,因此会与他人的情绪感受产生深刻的联系。
2018年,Abigail Marsh的一项研究,更进一步地揭示了共情者和非共情者之间的大脑差异,共情者对恐惧的面孔更加敏感,因为他们的杏仁核对这些面孔的反应更加活跃。
2)共情也可能是一种选择。
「像大多数人格特质一样,共情力很难区分基因和环境的影响」,心理学家Jeff Gardere认为,「成为一名共情者,不仅仅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选择。」
共情是一种可以后天习得的行为,早在幼儿时期就可以观察到共情能力的发展。 而在高度赞扬「共情力」的社会氛围下,我们可能会因为自己拥有「读懂」他人并给予帮助的能力,而感到自豪。
直白地说,我们实际上是在努力学习如何察言观色。
同时,也有研究表明,如果我们的父母缺乏共情力,我们更有可能成为共情者,「这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受到的训练,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
共情者们怎样关怀自己?
最早提出共情者的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著作《The Empath's Survival Guide》中写道:
「作为一名医生,我进化的一部分就是学会接受这些能力,它们是宝贵的、值得培养和支持的。 我拥抱我的敏感,而不是逃避它们。」
共情者和高敏感人群一样,它不是一种疾病或者缺陷,它只是一种稳定而持久的人格特质,我们可能无法改变它们,但有办法跟它们好好相处。
Judith Orloff博士根据她的研究和临床经验,在书中分享了如何成为一个平衡的、有力量的、快乐的共情者。
1)有意识地建立个人边界
如果你是一位共情者,你一定能体会到人际交往中最大的不舒服,来自于被侵犯边界的时刻:
你既因为被侵犯了边界而感到焦虑,同时也因为想要帮助对方的使命感被满足,而产生一种莫名的快感。
因此,这种矛盾的情绪体验让你一直难以建立起明确的个人边界。
但这是重要的。 「没有边界的付出,会让我们失去对内部资源的掌控能力,也无法将自己的最佳状态献给生活中更重要的人。 」
你需要做出一些勇敢的尝试:
明确你的极限。 回顾过去你对某个人感到不舒服、愤怒或怨恨的经历,为它他们创建一个「界限表」,并写下让你觉得舒服和安全的界限标准,尽可能地详细。
真正让别人知道越界的唯一方法,就是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你不习惯这样做,可以从一些小事做起,比如服务员把你点的菜弄错了,要求她重新确认一次。
或者暂时不要答应任何事。 给自己一点时间,回顾自己的"界限表",或者考虑自己的"可使用水平",你现在有时间和精力吗? 你必须为对方的情绪负责吗? 你会因此而快乐吗? 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再做回应。
如果这些都失败了,那就删除它们。 如果你已经明确地告诉别人你不舒服,但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请记得,你是可以离开的,没有人有权利让你感到不舒服,或者未经允许地利用你的价值。
2)比起照顾他人,你更需要学习如何照顾自己
一些研究表明,共情力与焦虑、抑郁等情绪存在正相关,甚至你会因为别人的痛苦而责怪自己。 比起照顾他人,共情者更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照顾自己:
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休息。 不要强迫自己在不同的事情之间周转。
有意识地选择与你共度时间的人。 「倾听你的身体,看看谁给你能量,谁消耗你的能量,意识到身体发出的信号而不是忽略它们。」
对待自己时,想想自己是怎样对待他人的。 尝试着理解自己的情绪,想象如果你是自己的朋友,你会怎样和TA说话、怎样安慰TA并给予TA拥抱。
找到让自己放松的地方。 对于共情者来说,亲近自然是启动心理恢复机制的方法。
练习冥想。
3)最关键的是,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共情者之所以被称为神使,是因为他们将神的使命,始终放置在了个体的幸福之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需要允许自己后退一步。
后退一步,意味着你可以屏蔽求助的朋友,可以对他们说「不」,可以在感到筋疲力竭之前,逃避到让自己舒适的领域。
哪怕在其他人看来,你有那么一点点避世。
Judith Orloff博士在她的书中建议共情者「独自隐居一下,远离这个世界,每年至少一次。 计划好你的时间去大自然或者其他令你平静的地方,这样你就可以放松下来并重新校准你的系统"。
在我们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后退和逃避,似乎总是可耻的。
「我必须善解人意,我必须提供帮助,
我必须在保持体面而没有倦态。」
这些都是共情者深陷其中的泥沼,而在《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我们在应对别人的痛苦时所采取的观念,往往会影响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幸福。
我看到过一篇共情者的日记,她写道:
「当我的共情力被触发的时候,那些未经处理的情绪就会泄露出来,有时会像烟花一样爆发;而当情绪远去,我又像一具被抽空的空壳,自我的价值感在瞬间瓦解。」
但愿每一个人都能了解,善解人意是一种价值。
但你,不仅仅只有这一种价值。
理想型人格 在 PopLove 波波邱比特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來測驗看看哪種愛情最適合你吧😍
#理想型這裡找
理想型人格 在 Janice Yan閻奕格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EP22大來賓: Lydia 韓睿
︱我很感謝我的歌聲治癒了你 但我不知道我難過的時候該去找誰治癒我︱
各位觀眾!我妹來了!!!
不只外型,想法也好相似太共感(真的該找一天去驗個血)
面對各種攻擊、批評甚至網路霸凌,讓樂觀的她也漸漸自卑?
討好型人格真的要為自己多想一點,照顧好自己才能照顧別人
00:00 到底是誰讓韓睿那麼害羞
00:41 歡迎我的雙胞胎妹妹 F.I.R. Lydia 韓睿!!!
02:08 兩人都曾經為了唱歌寫信給家人過
04:00 音樂劇系到底都在學些甚麼?
04:58 歌唱比賽報名小達人,因緣際會認識阿沁
06:57 韓睿堅定加入F.I.R.的原因首次公開!
09:17 加入F.I.R.之後性格上最大的變化
13:18 如何從怕孤獨到享受一個人自在?消耗型人格好辛苦
16:50 韓睿理想中戀愛的樣子是?理想型公開!
18:38 讓韓睿第一次主動出擊的前男友聽到了嗎? 對你是一見鍾情阿!!!
21:28 F.I.R.第九張專輯《 鑽石之心》來囉!
23:36 歌詞太符合心境,專輯中這首歌讓韓睿爆哭
27:24 《戀戀》首次挑戰女團唱跳,學生時期最愛男團竟然在華研追星成功!
32:28 心理測驗來拉~ 挑選寶石來分析你個性
33:48 Summer一句話惹怒眾人,你才外貿協會!!!
37:14 J格問奕下-如果能見到未來人,韓睿最想知道的居然是這個?
39:36 J格唱一首-夏日甜蜜舞曲《戀戀》超甜超療癒
40:47 J格唱一首-姊妹合作《 Fool in love》雲端首唱!
來跟我們一起聊聊各式各樣的J格辣個吧
---
數位收聽《 鑽石之心》|https://orcd.co/Diamond_Heart
F.I.R. 飛兒樂團《戀戀》MV| https://youtu.be/1-ttW1yeXSQ
Podcast廣告合作聯繫Email|[email protected]
訂閱閻奕格YouTube頻道|https://janiceyan.fanlink.to/sub
J格來尬聊 S2|Podcast 收聽平台
https://janiceyan.podlink.to/J_NoLimits
Special Thanks :
@F.I.R. 飛兒樂團
韓睿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qieqie.han/
F.I.R. 飛兒樂團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firband/
F.I.R. 飛兒樂團 官方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firband/
防雷線----------
寶石心理測驗結果-
A(和平、治療、優雅)-你一定是個給別人愛的人。你的行為很優雅,有種能吸引人視線的美麗,比起科學上的理論,你更喜歡跟隨自己的感情走,如果別人犯錯的話,你絕對會給他機會,是一個善良的人,當老師或管理層最適合你。
B(力量、智慧、變化)-經常都會認為自己是主角,另一方面,你也有自己堅持的信念,有一顆很堅定的心,雖然對別人你是一個非常嚴格的人,但其實這是你對別人的愛的表現,因為你相信經驗和知識,所以不害怕改變。
C-(賢明、幸運、和平)-是一個聰明而且積極的人,雖然過去曾經受過傷害,但你也能克服過來,而且將它視為你的成長之路的一部分,每當遇到困難時,你也會回想以前的事,它們都是用來安慰心靈的良藥。
D-(親切、平衡、信賴)-現在好像是在一個壓力很大的環境下生活,不過幸好你有一顆堅定不認輸的強心臟,現在是你人生中的成長期,就算發生多不好的事,也會成為對你成長有幫助的營養,而且,你身邊也有很多人幫你,所以一定可以不孤單地戰勝!
E(守護、富饒、愛)-是一個喜歡為人而動的人,在行動之前,你會想這件事能為別人帶來甚麼,是一個十分為他人設想的人,除此之外你也很喜歡聆聽別人的故事,所以你的溝通能力非常出眾,因為你的愛意很強,所以人氣很高。
F(知識、公正、規律)-是一個知識豐富、好奇心旺盛的人,你認為這個世界都是跟著一套規則去走,這是你的世界觀,無論是甚麼事,你也需要是非黑白分明,然後逐一解決,所以你也是一名非常誠實、公正的人。
理想型人格 在 楊定一‧全部生命系列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為什麼要談人格類型?是不是有哪些特質值得追求?或是和整體、和真實更一致?從整體的角度來看,如果一切都是同一個波函數,不同的人格特質又代表了什麼?讓我們一起來聽楊定一博士從全部生命的角度,將一般人最重視的「特質」做一個全新的整合。
#楊定一真原醫
#楊定一靜坐
#楊定一全部生命
#身心靈整合
#心流
#解脫
#意識科學
#療癒
#靈性成長
#修行
#新時代
#靛藍小孩
#水晶小孩
理想型人格 在 你的人生教練 - 佐依 Zoey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如何打造出能邊工作邊旅行的線上事業?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 https://zoeyk.co/bylmini
▾▾▾ 更多資訊請展開 ▾▾▾
#佐編茶水間 #遠距工作 #自我成長 #Kuma
今天的節目是一個特別企劃,我訪問了我的助理 Kuma 對於 佐編茶水間遠距工作 一年半的學習與啟發:包含對於這個職缺、對於個人品牌,和對於未來的一些心得與感想,在這一集裡面,你可以聽到站在「佐編茶水間」品牌最前線的他需要面對什麼樣的任務,以及遠距工作一年後的改變和啟發。這集特別之處在於,比較像是我和 Kuma 的深夜閒聊,我把這集稱作為 Kuma 的「畢業典禮」,希望能夠陪伴你在長途通勤或做家事的時候,一起談天聊心!
? 全文觀看? https://zoeyk.co/佐編茶水間遠距工作/
? 這個影片為視訊訪談的精彩剪輯
收聽 Podcast 完整音檔請到 ▸ https://youtu.be/0m_QdKFUKUo
-------
*訪談綱要*
00:00 節目開場與單集摘要
00:47 請跟我們用三個關鍵詞分享你為什麼會成為今天的你?
02:02 你當初是在什麼樣的契機下接觸到佐編茶水間接觸到佐編茶水間,為什麼想來挑戰這份職缺?
03:23 你對這份工作的想像是什麼?實際嘗試一年之後有什麼新體悟?
04:45 在這份工作上有什麼讓你大開眼界或出乎意料的地方呢?
06:20 現在回頭來看,有沒有什麼軟、硬技能是你發現自己進步了?
10:08 這份工作中有什麼即便是現在也很難克服的地方?
11:35 現在的你對於誰「適合」來做遠距工作,有沒有不一樣的看法呢?
13:23 關於你的下一步 : 你未來的計劃是什麼?
16:19 你認為的理想生活是什麼?
-------
如何打造出能邊工作邊旅行的線上事業?索取免費四天課程 ▸▸▸ https://zoeyk.co/bylmini
-------
⚡《工作必須有錢有愛有意義》把喜歡的事情做成事業,成為斜槓、創業者的提案|博客來連結 ▸ http://psce.pw/3b6vch
10個可以在家做的工作
▸ https://youtu.be/0JK-gJ7Fesw
森林小木屋「小豪宅真面目大公開」
▸ https://youtu.be/oDegPzGKMG8
在家遠距工作的生活日常:
▸ https://youtu.be/zHG4LVuHKVY
如何在印度邊工作邊旅行?印度之旅&5個遠距工作技巧
▸ https://youtu.be/4et16qW9vyc
如何靠歐美旅遊部落格在一年內 達成財務自由 ?
▸ https://youtu.be/PxhjmL6YPOg
如何利用設計思考找到熱情、建立自信?
▸ https://zoeyk.co/dreamtogoal
如何讓你的部落格開始賺錢?自媒體獲利的8個重要關鍵
▸ https://youtu.be/BNxurIBYLXA
如何在旅行時上班?好處、壞處、工作安排
▸ https://youtu.be/kgafM2f9o6w
如何進行遠端溝通、協作與管理
▸ https://youtu.be/OErOw6T5kwo
如何為Podcast做品牌定位, 提升市場差異化 ?
▸ https://youtu.be/dOAmRZGVgro
收聽Podcast節目:https://apple.co/2tlrLI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zoeyk.co/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zoeyk.co/
遠距工作課程:http://psce.pw/SMYHG
個人品牌課程:http://psce.pw/3aegpt
理想型人格 在 愛在這- 划向內在的心海「我很喜歡做各種心理測驗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九型人格起源於古老的蘇菲教派,所謂九型人格,簡而言之︰ 第一型︰理想型第二型︰熱忱型第三型︰成就型第四型︰感受 ... 聊療愛#愛在這#九型人格#彭川耘| Facebook ... ... <看更多>
理想型人格 在 16類人格,較為適合的理想職業(來源:香港財經時報) - MBTI板 的推薦與評價
原標題:80%大企業用MBTI評估員工!16型人格介紹+理想職業配對,(本文僅供參考/自己也很好奇這類型文章 ... 總經理ESTJ, - 人格,職業,工作,MBTI,mbti. ... <看更多>
理想型人格 在 【MBTI】INFP的理想型我悟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哈喽看换乘恋爱2太上头了聊聊INFP的 理想型 对于海恩和圭民关系的理解只是我单方面看法毕竟谁也不是当事人微博b站:xxxokhoko 歡迎來找我玩 有什麼想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