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5G,這個技術中美都砸錢搶超車!連白宮顧問都點名,2019不能不知的科技新趨勢
2018.12.17
撰文者 陳慶徽
中美貿易戰,從進出口已經打到5G規格之爭,現在中美兩強的世界科技霸權之爭,下一波焦點是什麼?
美國白宮官員欽點的,就叫「量子電腦」。
「它將會是國安議題。」擔任白宮貿易顧問的那法若(Peter Navarro),在接受電視節目專訪時點名,認為量子運算將是與人工智慧、機器人並列的三大科技戰場。他表示,各國爭相投入不只是為了保護經濟利益,更因為這些科技,在未來將有等同於軍事實力意涵的深遠影響。
量子電腦是什麼?它與傳統電腦又有什麼不同?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量子電腦的概念,來自1982年物理學家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將量子體系用於運算的想法。簡言之,量子電腦的運算速度可以超越現在生活中,你我使用的傳統電腦,以更快的速度解決生活中的各項難題。
一般電腦(包括桌機、筆電、平板、智慧型手機)都採用二進位制的計算單位「位元(bit)」,意思是0與1的二分法,一次只會出現0或是1單一種狀態,也就是「yes/no」形式;量子電腦則採用「量子位元(qubit)」,這種計算方式有「疊加(superposition)」特性,可以同時出現0與1,產生00、01、10、11的疊加狀態,也就是「yes/no/both」形式。
《華爾街日報》報導曾比喻,傳統位元是靜止的硬幣,一次只能出現正面或反面,量子位元就像旋轉中的硬幣,正反兩面都可以同時出現;或者也可以將傳統電腦想像成單一種樂器,量子電腦就像是眾多樂器組成的交響樂團,能夠一次同時演奏不同的段落。
目前為止,全球各國在量子電腦的專利數排名,前二強就是美國與中國,今年來,美國科技巨頭更在量子電腦領域出現新發展,他們都在競逐「量子霸權」的地位。
「量子霸權」一詞,是由加州理工學院物理學家約翰‧普列斯基在2012年提出,其指的是當量子電腦發展到50量子位元(qubit)時,運算能力將會超越世界上所有電腦,具有解決傳統電腦所解決不了問題的能力。
例如,若以區塊鏈來分散加密的虛擬貨幣為例,加密層級最高的私鑰來說,現在的電腦要解開其密碼要花超過一千億年的時間,但在量子電腦的協助下,100量子位元的量子電腦只要不到三小時就能破解,這就是白宮官員口中的國安新威脅。
美國的谷歌、IBM、英特爾與中國阿里巴巴…等科技巨頭,都投入鉅資在研發量子電腦。
目前最新突破來自IBM,該公司在1998年就開發出第一個量子位元,2016年就開發出具有 5 量子位元(qubit)的量子電腦,一年多後,IBM就宣布研發出全世界第一台50量子位元(qubit)的量子電腦,並在2018年的消費電子展(CES)上正式亮相。
IBM日本研究副總裁森本典繁接受《商周》專訪時指出,透過量子運算,舉凡包括金融風險預估、化學分子模擬實驗、人工智慧中的深層學習都將會是可受惠的領域。
在描繪量子電腦的前景時,森本典繁在紙上畫了兩個重疊的圈,分別代表傳統與量子電腦的能力範圍,其中重疊的部分象徵目前已知、也是量子電腦處理速度會更快、更有效率的領域,包含AI、大數據運算等。
不過,真正讓他著迷的,是在另一端、傳統電腦做不到、但量子電腦有機會實現的「未知」區塊。
「我們可以(透過量子電腦)打開未知的世界。」森本典繁解釋,目前人只能透過傳統電腦「0101」的編碼方式去理解世界,但藉由量子電腦,我們有機會完整模擬自然界的真實運作方式。
他舉例,像是植物行光合作用自行製造養分,由於其內部化學反應與分子結構過於複雜,至今人類仍無法完全模擬整個過程。但,透過量子電腦,未來便有機會揭開背後運作機制的神奇面紗。而這樣的突破與發現,未來或許會具有應用在農業、糧食危機議題等領域的無窮潛力。
也就是說,量子電腦將為人類打開全新的一扇門,讓人們跳脫既有「0101」的思考框架,成為探索新世界的鑰匙。「光這一點,就很值得。」森本典繁說。
不只是5G,這個技術中美都砸錢搶超車!連白宮顧問都點名,2019不能不知的科技新趨勢
附圖:IBM日本研究副總裁森本典繁。 (攝影者.陳慶徽)
IBM Q Network計畫中,所展示的量子電腦。 (來源.IBM Research)
資料來源: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歲讀書、30歲創業、40歲成家,這是標準化思維, 沒有進度、沒有時間表、走自己的路,這是黑馬思維, 人人都想當黑馬,但黑馬就必然成功嗎? 掌握這些關鍵,讓你「務實」做自己~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
理察費曼 在 Dung Kai-cheung 董啟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周專欄:〈閱讀霍金簡史〉
霍金逝世,書架上又添一亡魂。這原是時間史的自然趨勢,不值得大驚小怪。但是,霍金於我,有知識以外的個人意義,感覺猶如失去一個啟蒙老師,文學前輩。
對我來說,霍金除了是一個科學家,也是一個作家。很簡單的理由,因為他寫書。他寫連我也看得懂(雖然要花點功夫)的科普書。也許,身為作家的成功,帶起了他身為科學家的知名度。他的著作非常暢銷,《時間簡史》被譽為史上最多人買但最少人看得懂的書。的確,世界上頂尖科學家有很多,但誰知道他們的名字?但人人也知道霍金。他的名字幾乎等同科學。普通人一想到科學,特別是宇宙物理學,一定會想到霍金。也很可能只會想到霍金。
我小時候因為驕傲和無知,認為科學只不過是計算和死記公式的機械操作,中四選科的時候,投向了探討歷史、社會和人類行為的文科。我以為科學只是處理「如何」的問題,而文學和歷史才是研究「為何」的科目;而「為何」比「如何」更重要,更有意義。這樣的偏見一直持續到唸大學。在比較文學系修習文化理論,對主流科學採取懷疑態度,大談什麼「實證主義」和「範式轉移」之類的。那時候自己其實對科學一竅不通。
我重新認識科學,是從霍金的《時間簡史》開始。《時間簡史》初版於一九八八年,我手上的版本是一九九二年重印的,所以閱讀時間很可能是之後一、兩年內,也即是我開始寫作的初期。之後又看了題材相關的文集《黑洞與嬰兒宇宙》。霍金的語言能力不能小覷。他的行文看似簡明直接,但所表達的內容其實十分艱深。他既能思考最繁複的理論,但又能以最簡單的語言向普通人解釋,這是他了不起的地方。當然,據霍金憶述,這是經編輯提出意見反覆修訂的成果,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我不能說霍金的書立即對我產生影響。我開始寫作頭幾年的東西,也沒有出現相關的痕迹。大概是到了二千年之後,我看見《時間簡史》出了精裝插圖版,又新出了同樣是精裝插圖的《The Universe in a Nutshell》,便忍不住都買了。於是便把舊作和新作也仔細讀了一遍。應該就在這時候,霍金的宇宙論對我發生了作用。那幾乎是一次再度的文學啟蒙。我忽然發現,科學和文學其實不是對立的,而是有相通的地方。甚至乎,在最根本也最原初的地方,是同一回事。我把霍金的書當作科學去讀,但也同時當作文學去讀。那簡直就是一首宇宙史詩,一篇宇宙小說(但很明顯是短篇或極短篇)。
除了那些宏觀和微觀的科學理論,當中的意象也對我造成巨大的震撼。宇宙大爆炸(the Big Bang)、黑洞(blackhole)、奇點(singularity)、反粒子(anti-particle)、虛擬粒子(virtual particle)、想像時間(imaginary time)、歷史總和(sum-over-histories)、有限但沒有邊界(finite but without boundary)、蟲洞(wormhole)、嬰兒宇宙(baby universe)等等,不止猶如科幻小說的概念,更加是極為形象化的事物。可以說,統統都是文學意象。這些意象簡直是目不暇給,令我的想像力產生持續不斷的大爆發。這與其說是來自科學理論本身,不如說是來自霍金的思維方式和呈現手法。
霍金在二零零二年又編輯了一套稱為《On the Shoulder of Giants》的書,親自撰寫了總序和個別的簡介。當中選取的科學經典名著,包括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伽利略的《關於兩門新科學的對話》、克卜勒的《世界的和諧》、牛頓的《自然哲學之數學原理》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原理》。這套書單是拿在手裏,已經震撼得不能說話。硬着頭皮看下去的時候,當然是如墮五里霧中,不知身在何處。不過,親炙科學巨人的經驗還是值得的。霍金介紹科學前人的用心確實良苦,站在巨人肩上的說法看似謙虛,但其實他自己也有成為巨人的自信。
受到霍金的啟發,那幾年間我開始閱讀大量的科普書籍,以彌補自己科學知識的貧乏。量子物理學方面,有同樣擅長以簡明文字表述艱深理論的理察.費曼(Richard Feynman)。他的「歷史總和」理論簡直是令人神迷!(簡單地說就是每顆粒子運行的歷史不止一個,而是無數!粒子會以所有可能的路徑前進,只是多數的可能性會互相抵消,最後只剩下一個。)不過,讀得最多的卻不是天體物理學和理論物理學的書,而是自然史和演化論的著作。從祖師達爾文的《物種起源》讀起,上溯至布封(Comte de Buffon)和林奈(Carl Linnaeus),下及當代的古爾德(Stephen Jay Gould)、威爾遜(E. O. Wilson)和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等等。這些囫圇吞棗的閱讀的結果,就是自二零零五年起至二零一零年的三部長篇小說:《天工開物.栩栩如真》、《時間繁史.啞瓷之光》和《物種源始.貝貝重生:學習年代》了。
與一切的源頭《時間簡史》相比,我的小說可謂繁複累贅,完全不懂「簡潔」的美德。(我後來寫了本極簡短的《美德》,作為未能寫出後續長篇的搪塞。)也許,在霍金告別人世,終於「封筆」之時,我也應該重讀他的作品,再會舊雨,尋找新知。而他後來出版的我未曾讀過的書,好像自傳《My Brief History》,補充版《A Briefer History of Time》,以及包含他更新近的見解的《The Grand Design》,也將會列入我未來的書單中。
懷念一個作者的最好方法,就是讀他的書。
理察費曼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運輸機教派論中國
物理學家理察.費曼說過一個「運輸機教派Cargo Cult」的故事。二次大戰後,南太平洋的島民,回憶起戰爭時候的美好,天上常常有飛機飛下來,載來許多的好東西,於是這些島民開始模仿戰爭時候的情況,整平了一條跑道,跑道旁搭了個棚子,放個人坐在裡面,戴上太陽眼鏡、耳機,好整以暇地等運輸機從天上下來,當然,等到天長地久,也不見個蛋。費曼稱那些搞偽科學的人是這種島民,是運輸機教派。
但會犯這種錯誤的人很多,大名鼎鼎的胡采蘋Emmy Hu小姐最近也加入了這運輸機教派。她說朱鎔基搞國企改革,國企員工下崗的規模和程度,遠超過今日共產黨清理「低端人口」,當年不見暴動、革命,現在更不會。這當然是用歸納法論事了,但形似體不似,不探討三十年前和現在不同的根本原因,下這種結論是危險的。
火雞每天出門看到世界一片太平,風和日麗,有飼料吃、有水喝,哪裡會覺得人生有問題呢? 但十一月的某個星期四早上,一樣的風和日麗,怎麼就突然風雲變色,小命嗚乎了呢? 這是現在任何的中國觀察家都要有的準備,中國的改變會是像大水注滿水庫一樣,水位是用眼睛看不清的水準在上升,決堤的那天,絕對不是任何人預料得到的那一天。
理察費曼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歲讀書、30歲創業、40歲成家,這是標準化思維,
沒有進度、沒有時間表、走自己的路,這是黑馬思維,
人人都想當黑馬,但黑馬就必然成功嗎?
掌握這些關鍵,讓你「務實」做自己~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解夢體驗與教學工作坊】~學會善用潛意識的資源~2020/10/24 開課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4450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12/2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4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12/19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理察費曼 在 Re: 費曼- 看板specialman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SkyMirage (天地有正氣)》之銘言:
: 推 thanksto:我超愛他的阿 而且他第一任老婆挺漂亮的說 202.147.97.254 04/06
: 有辦法神的到照片嘛?
: 很想看看書中令費曼著迷又神傷的校花呢!
目前都找不到,也許是年代太久遠了...有照片的網友不如來分享一下連結吧
再轉錄一篇更深入描繪費曼性情的文章:
《獨一無二的費曼》寄不到的情書 (上)
童元方/譯 愛倫‧萊特曼(Alan Lightman)/作
費曼(Richard Feynman)是物理界的「空中飛人」喬丹(Michael Jordan)。
他的思想跳來跳去,似乎沒有重量,卻又完全無法解釋。
他在長島的伐洛克威念高中時,與他同在數學隊的一位隊友回憶道:
「比賽的時候,數學題目還沒有念完,他就以一種自發的悟性解了出來;
對方還不知道怎麼著手計算,就看見他大模大樣地寫下一個數字,接著畫上個圈,
然後他會大聲舒一口氣。」
費曼二十三歲在普林斯頓大學教書時,又讓一位同事大為驚訝:
一個物理學上的重要假設,八年前諾貝爾獎得主狄拉克只能大致推測的,
費曼卻在黑板上一步步證明出來了。
一九六0年他四十歲出頭,焦躁不安,又找不到一個值得研究的物理問題,
他就自修起生物學來,居然發現基因中的突變是怎麼一回事。
費曼幾乎不看科學著作。但如果他看的話,一篇文章他只看到說的是什麼問題以後,
就闔上學報,自己去找答案了。等到有同事經歷了也許是幾個月的計算之後,
帶著得出來的新結果,走進費曼的辦公室,這些同事經常會發現:
費曼不僅早就知道了那個結果,而且比那位同事所計算出來的還要周全。
可是費曼卻把那些成果扔在檔案櫃裡,視之為不值得出版的一類。
數學家凱克(Mark Kac)曾說:「世上有兩類天才,一類是普通天才,一類是魔術天才。
我和你都夠得上普通天才這一類,而且可能還要好上幾倍。」
但是第二類呢,就是「即使我們了解他所做的,但他得出該結果的整個過程,
對我們而言,還是一片漆黑……」他稱費曼為「有最高思維能力的魔術天才」。
費曼的傳奇
單說科學天才這一點,並不能完全解釋費曼的傳奇。他的傳奇還來自他特殊的風格:
固執己見又傲慢自大、欠缺教養且粗俗不文、遊戲人間卻好奇敏求,
而幾乎在他所做的每件事上都充滿創意。他有一種神祕性。
在幾百個「費曼故事」裡,有些是他自己在暢銷經年的《別鬧了,費曼先生》
(Surely You're Joking, Mr, Feynman)一書裡講出來的,
有些是物理學家與物理學家之間彼此所傳的。
比如,費曼在普林斯頓做研究生時,他會花掉長長的一個下午,
引導螞蟻爬到用線懸起來的一盒糖去,目的何在?
他是為了要知道螞蟻是怎麼互相作信息溝通的。
又如:費曼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是惠勒(John Wheeler),在兩人第一次上課時,
費曼注意到惠勒把懷錶掏出來擱在桌子上;
費曼第二次去上課時,也就把自己的廉價懷錶拿出來,
同樣放在桌子上,與惠勒的錶並列。
再如:在洛斯‧阿拉姆斯,他為「曼哈坦計畫」工作時,
年輕的費曼不斷地讓其他的科學家和高級軍官大驚失色,
因為他總是想開就開得了他們裝滿了原子機密的保險櫃。
費曼準備在瑞典國王面前接受諾貝爾獎時,他因為禮儀上不准背對著國王的規定而擔心。
人家告訴他,他可能需要倒著走上整段台階,於是他立時練習雙腳並用,倒著跳上去。
費曼無視各類權威,也討厭各種排場。
當他選上既有名望又難進入的國家科學院院士時,
他旋即退出,他說科學院的功能只是把人抬到那高高的台階上,如是而已。
費曼面對難題時,可以一針見血地直指核心,這一點實在是非比尋常。
一九八六年二月十日,因「挑戰者」太空梭一升空即爆炸的災難而舉行的公聽會中,
費曼身為調查委員會的委員,他做了一個非常簡單的實驗:
他把太空梭上的一個O形環封膠扔進一杯冰水裡,冰水的溫度正是發射當天的空氣溫度。
然後他給大家看,遭到擠壓的橡膠材料在如此低溫之下是彈不起來的。
這就是太空梭失事的根本理由。
我在此忍不住要說一個我自己經驗的費曼故事。
我在加州理工學院口試物理博士學位的時候,費曼是三位考我的教授之一。
他跟平常一樣,穿著白襯衫,不愛打領帶。口試就由他問我兩個問題開始。
對於他的第一個問題,我答得沒有什麼困難;
對他的第二個問題,則是掙扎著勉強作答的。
他的兩個問題正好不偏不倚地劃出了我知識的界限,
好像兩枚砲彈射向小船,一枚落得近,一枚落得遠,都沒有擊中。
而接下來三小時的口試中,他連一個問題都不再提出了。
《渾沌》作者筆下的素描
《渾沌》(Chaos)一書許多人都看過,它的作者葛雷易克(James Gleick),
也是為費曼寫傳的作者,他既視費曼為科學家,又視其為平常人,洋洋灑灑,
交錯寫來,實為難能可貴之作。
葛雷易克從來沒有見過費曼。但是他訪問過一百多個人,
包括費曼的家人以及世界上頂尖的物理學家;
他讀了費曼和其他人所寫的未曾發表過的信件和筆記;
他與費曼的很多女朋友談過話,雖然這些女朋友在書裡均未公開;
他又檢閱了在資訊自由法案保障之下,
從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拿來的有關費曼的文件,
還有幾百頁沒有出版的、科學史家溫諾(Charles Weiner)所寫的訪問稿。
綜合的結果是繪出一幅出色的肖像,以工筆細細描畫出本世紀一位才智雙全的大人物。
葛雷易克不僅摹寫費曼本人,而且旁及他周圍的物理學家。
他的筆帶領著我們進入一珍奇之地:可以洞察科學界,以及科學的價值與心態。
一九一八年五月十一日,李察‧費曼生於紐約。
他父親梅維爾(Melville),是白俄明斯克來的猶太移民。
他對科學的欣賞,是既生動而又實際的。有一次,他向兒子解釋:
一隻高二十五呎,頭寬六呎的恐龍,如果站在前面院子的話,
他的頭幾乎可以伸進二樓的窗戶裡。
在各種冒風險的活動中,梅維爾賣過警察制服,也賣過汽車打光劑,但卻沒有值得
一提的事業。葛雷易克告訴我們:費曼的母親露西兒(Lucille),生來具有幽默的稟
賦,而且極喜歡講故事。
在伐洛克威,費曼還是孩子的時候,就在住家附近搜集多餘的零件,修理無線電。
費曼,和許多理論物理學家一樣,都曾在兒時搭蓋過一些什麼、建造過一些什麼。
費曼終其一生保留了這種對物理現象的直接的、可以觸摸的感覺。
即使是他的數學計算,也顯出某種從容不迫的陽剛之氣。
費曼裝置了一個馬達去推他妹妹的搖籃,如此他便可以騰出手來閱讀《大英百科全書》。
費曼很怕運動,怕比他壯的男孩,怕女孩子,怕人家會以為他是一個有知識的娘娘腔。
正如許多崢嶸初顯、社交應酬上卻脆弱不堪的科學家一樣,
他集中精神,全心貫注於數學和科學的研究。
可是與那些科學家不同的是:他對那兩門學科實際的那一面特別有興趣。
他把他自己的丈夫氣,表現在於用手做事的能力上。
與之對應的自然是費曼避免所有看起來屬於「細緻」的追求,
比如詩歌、素描、文學、音樂。
事實上,費曼不怎麼看得起人文學科,視之為抓不住、摸不著、次於科學的一種東西。
對於人文學家,則更是看不起了。
他剛過三十歲時,曾寫道:「因為校園裡增加了許多人文科學的項目而使理論拓展了、
開闊了,卻又因研究這些科目的人太笨而加加減減地互相抵銷了。」
不過,費曼很欣賞人類心理學在科學上的作用。在他所寫的《物理之美》
(The Character of Physical Law)那本精采的小書中,費曼認為就同一個物理定律,
去尋求不同的導向方程式的過程,是很有價值的,
即使這些推算的過程在數學上完全相等;
因為不同的過程帶給我們不同的心靈圖畫,如此有助於科學的發現。
「這些推算的過程在心理學上並不相同,因為你在努力揣摩新的定律時,
各種推演的過程並不是彼此對應的。」
愛因斯坦的首肯
一九三五年秋天,費曼進入麻理省工學院。他發現在那裡,
實際上每一個人都是既不會交際,又不會運動,但對科學卻心醉而神迷。
他輕易跳過一年級的微積分,升上二年級前自修了量子力學。
他參加了兄弟會,是兩個肯收猶太人的兄弟會之一。
他認識了另一位早熟的物理學生韋爾頓(T,A, Welton),
兩人為自己高興,一起重新推算一遍量子物理的基本數據,
這些都寫在一本筆記簿上,彼此傳來傳去。
費曼只略讀了讀笛卡兒,就認定哲學是軟性的,
而哲學家可以說是無能的邏輯學家。費曼在麻省理工學院念大三時,
與早些年在伐洛克威認識的女孩艾爾琳‧格林堡(Arline Greenbaum)訂了婚,
而艾爾琳從此就成了,除物理以外,費曼一生的最愛。
如果說麻省理工學院的調子是工人階級,精神屬無拘無束的;
那麼普林斯頓大學就是貴族階級,態度是彬彬有禮的。
一九三九年秋,費曼到達普大當研究生的那個下午,
艾森哈特院長(Dean Eisenhart)邀他喝茶。
他穿著向來不太愛穿的西裝站在那裡,頗不自在。院長夫人--普林斯頓的母老虎--
對他說:「先生!你的茶裡要加奶?還是檸檬?」費曼囁嚅著說
道,「兩樣都加。」「你在開玩笑罷,費曼先生,」艾森哈特太太說。
這樣就給五十年以後出版的費曼回憶錄提供了書名。
費曼討厭別人藉繁文縟節讓他生野人卑微渺小的難堪;
他變得幾乎是挑釁般的粗魯不文,來迎接對方的挑戰。
費曼跟他普大的論文指導教授惠勒所研究的題目是:時間的性質。
愛因斯坦已經在二十世紀初指出時間不是絕對的,時鐘的滴答率視乎觀察者的運動而定。
可是誰決定了時間的方向呢?為什麼未來與過去如是不同呢?
大家都知道:在微觀的層面上,物理定律對時間的方向是無動於衷的:
不論時間是向前流去,還是向後流走,這些定律均給予相同的結果。
費曼和惠勒假定:以電子釋放輻射的方式看來,時間既向前流,也向後流。
如此解決了有關電的一個難題。
這乍看起來是個瘋狂的觀念,但正是那種深刻而重要的瘋狂主意,
使物理學家席不暇暖、廢寢忘餐地逗留在黑板旁邊。
等到一九四一年初,費曼在系裡的討論會上發表他的計算結果,
他的聽眾包括大數學家紐曼(John von Neumann);
不久之後得到諾貝爾獎的大物理學家鮑利(Wolfgang Pauli),
當時正從蘇黎世來普大訪問;還有六十二歲的愛因斯坦,他幾乎不來演講會的。
聽完了費曼的報告,
愛因斯坦以他柔和的聲音評論說:那個理論似乎是可以成立的。(上)
2001/07/01
聯合報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140.112.58.16
※ 編輯: dontmind 來自: 140.112.58.16 (04/13 02:35)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