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ep Reading! Let’s讀it.】──#書單推薦接力活動
.
距離上一次能無拘無束的在外面趴趴走,已經是一個多月前的事,在疫情緊張的現在,待在家雖然很悶,但卻給了我們時間重回書本的懷抱,畢竟你應該也很久沒有發下手機,認真的閱讀了吧!
很高興這次受到文化部的邀請,來為大家推薦一些防疫期間不能出去趴趴走,但是卻能雲端旅遊的書單。
.
《鈔寫浪漫:在這裡,世界與你相遇》天下文化
有看融融歷險記的應該都知道,鈔票是我每一趟旅程中,最重要的東西,沒有之一
就像謝哲青老師說的:「在紙鈔繽紛與純粹的色彩背後,都藏著無限的心情、佚聞、事實與秘密」
每張鈔票都代表一個國家的歷史與文化,透過紙鈔來認識這個世界吧!
—
《折返》啟動文化
以前都不覺得走路是多麽好玩的一件事,直到徒步環島之後,才發覺原來走路是一件那麼有趣的事!
阿呆和太泰走遍世界大大小小的步道,美西國家公園、蘇格蘭高地之旅和西班牙朝聖者之路等等,用溫暖的筆觸記錄下點點滴滴,搭配上照片,實在是一本看著看著就會腳癢的書啊!慎入慎入
—
《喝到世界的盡頭》大辣
前陣子很紅的電影《醉好的時光》,不知道大家看了沒有?
麥叔在裡面講了一句話,我是在同意不過了:「人類的血液中如果有0.05%的酒精含量,或許會是你面對生活狀態『最好的時光』」
換句話說這種醉而未醉的狀態,人會更加放鬆、更有靈感,事業和社交等表現都能更好
居家防疫都已經不能出門了,不小酌一下怎麼說得過去,總要為生活多點情調對吧!
書中作者跑遍了南美各國,只為找尋一種喝酒的儀式感,融入當地生活,找尋旅途中「最好的時光」
是時候來點酒精了~~~
(未滿18歲請勿飲酒)
—
《芬蘭與波羅的海三國繪旅行:最美好的北國假期,一路驚喜再發現》木馬文化
首先在這邊要感謝立陶宛!立陶宛!立陶宛!在我們疫情最緊張的時刻捐贈疫苗,
但立陶宛在哪?這個國家有什麼特色?
相信列為波羅的海三小國之一的立陶宛,大家對他的認識都不多,但這個國家一直都在我的旅遊名單當中,等疫情穩定我第一個就去立陶宛拍影片!
這本書比較像是工具書,但卻是獨一無二的工具書,與其說是工具書,更應該說是一本繪本。
大量的手繪圖瞬間拉近我們與這些國家的距離,好看又好用!
—
《這些國家你一定沒去過:融融歷險記387天邦交國之旅》
你知道全世界土地面積前十小的國家,我們的邦交國佔了幾個嗎?答案是5個。
這是一本極富價值的書,作者前後花費387天前往我們位在南太平洋、非洲、歐洲、中南美洲和加勒比海的15+2個邦交國,只為了一探究竟納稅人的錢都花去了哪裡?在邦交國的生活是如何?
我只能說這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寶啊哈哈哈哈哈哈
—
同時,文化部為響應世界閱讀日推廣閱讀的精神,推出「走讀臺灣」系列活動,串聯文本與臺灣在地連結,使民眾可以在城市、鄉野、山林以及海岸找到閱讀的樂趣,也歡迎大家來一起走入文本,讀出臺灣。在此我也邀請好朋友們與豬豬隊友 Scott & Wendy、解鎖地球 Unlock the Earth一起來種下閱讀的種子,靜待在更多人的心中,緩緩生根萌芽。
#閱讀的種子
#走讀臺灣
#KeepReading
#Lets讀it
#疫起待在家
#一起來讀書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海公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城區的中偏北部,故宮和景山的西北側,始建於宋遼金時代,是世界上現存建園時間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的布局以瓊華島為主體,在島的頂端建有標誌性建築永安寺白塔,與南岸的團城、北岸的宮苑群遙相呼應,相互借景,構成園林的南北中軸線。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園以「保護中南海安全...
珍寶島面積 在 李問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知道最近常見的「同島一命」標語,源自於馬祖列島的防衛嗎?
這個激勵人心的標語,如何自1976年起在戰地政務時期的馬祖出現,可以參考這篇文章➡️
🌊🌊🌊【同島一命:冷戰馬祖記憶,與疫情下的「文化逆輸入」】
※ 文:劉亦,台大社會系畢業,現就讀台大台灣文學研究所,母系家族來自西莒島田沃村。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0124/5475658
最近疫情緊繃,政府與媒體不斷高呼「同島一命」,團結抗疫。也許有些人能從字句的壯懷激烈中嗅出它的戰爭氣息,也許有些人受到電視劇《國際橋牌社》觸及,隱隱約約記得有「同島一命,死裡求生」的關鍵句。那你知道這個標語的出處嗎?你知道這個「島」,原本是指馬祖列島嗎?
身處軍事前線的馬祖
正如《國際橋牌社》第二季的時間背景座落在1996年,台澎金馬首次總統直選,引發中國強烈不滿。所謂文攻武嚇所言不虛,解放軍朝台灣外海發射了數枚飛彈,並進行兩棲登陸演習,威嚇意味濃厚,一時間台海戰雲密布。
當時謠言頻頻,聲稱中國即將佔領台灣離島,其中又以馬祖的東西兩莒為最。該劇場景之一的高登島也隸屬馬祖,面積更小,距離中國更近,可謂前線的前線,至今仍是軍事管制區,一般人很難進入。在飛彈危機期間,才剛剛在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的這幾座島,又重新被武裝起來,回到隨時迎接戰爭的準備。
回顧歷史,「同島一命」這個詞在1976年首度見於報端。馬祖因身處兩岸的軍事前線,籠罩在嚴苛的戰地政務體制之下,島上所有居民都被捲進戰備狀態中,例如燈火管制,全境宵禁,入夜禁止跨村移動;和台灣的貨幣流通與人員進出也受管制,儼然另一國度。此外,全島不分男女,一律編進民防組織,負有軍事支援的義務。
據《馬祖日報》載,1976年5月27日,在南竿的津沙村進行了由民眾組織成的自衛戰鬥演習,演習結束後,司令官兼主任委員——也就是軍政一元體系下馬祖的最高決策者——梁鳳彩將軍強調「軍民同島一命」的意義:「老弱婦孺必須熟悉疏散與掩蔽,年青人就必須熟練戰鬥技能。」
在那左右,「同島一命」的標語就如雨後春筍,在馬祖列島的四鄉五島冒出。至今都還能看到的包括:
🔺東莒猛沃港:軍令如山、軍紀似鐵、同島一命
🔺西莒菜浦澳:同島一命、奮戰到底
🔺南竿津沙軍事訓練基地旁:軍民一家、同島一命
從標語見歷史
同樣是標語,內容也是大有學問。若你乘風破浪,搭船來到馬祖,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南竿福澳港上方的「枕戈待旦」,意指以武器當枕,兢兢業業,等待天明。於1958年蔣介石巡視馬祖時親筆題下,嘉勉「雄峙臺海」的戰地英雄。
剛開始退守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以「反共」為職志,認為中共是蘇聯的鷹犬,因此殺氣騰騰,一起算帳,要「殺朱拔毛」「反共抗俄」。到1960年代末期中蘇交惡,兩國在邊界發生武裝衝突「珍寶島事件」,此後反共與抗俄脫鉤,口號與標語漸漸只剩反共。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華民國展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反制,你革除、我就要復興,藉此分庭抗禮,標語也從善如流,「復興中華文化」。
1971年,原本稱作「東犬」「西犬」的兩座島,為了昭示「毋忘在莒」的精神,改名為莒光鄉,成為今天的「東莒」「西莒」。毋忘在莒是春秋戰國的典故,齊國受燕國連攻重挫,最後只剩下兩座城池,遂以莒城為反攻基地,五年艱苦卓絕後終於逆轉勝,收復了失土。
最著名的「毋忘在莒」當然在金門的太武山。但在馬祖東引島的二重山,面海的峭壁上也被發現有毋忘在莒四個大字,東西兩犬也用改名鐫刻了歷史,戰地島嶼處處是「反攻與收復」的象徵。
整個1970年代,中華民國的國際地位搖搖欲墜,歷經退出聯合國、雪崩式斷交,最後於1979年「中」美斷交達到巔峰。國際局勢不利,一連串的外交挫敗,讓「莊敬自強,處變不驚」成了外在環境驚滔駭浪,自我鼓舞的信心口號。
為標語鑄造新的意義
「同島一命」號召的是不分身分(軍民)、不分地域(同島)一體對抗外敵。時移世易,不僅電視劇重新召喚它進入大眾視野,當下大疫蔓延的艱難處境,確實讓人想起那段風雨飄搖,眾志成城的日子。
爬梳過往,可以說這句擲地有聲的標語,是道地的馬祖產物。馬祖作為離島,向來只有文化輸入的份,這次能夠「文化逆輸入」,從海陬一隅傳播到我國全境,讓冷戰時代的肅殺標語重新復甦,並且鑄造新的意義,召喚國人萬眾一心,馬祖人也感到與有榮焉。
🌊🌊🌊
【延伸閱讀】
壓浪:同島一命(黃開洋)
https://kaiyang.info/a-laung/tongdaoyiming/
珍寶島面積 在 香港經濟日報 hket.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平面圖分析】黃竹坑站上蓋新樓有入門版3房,係點既呢?
【八大重點促進港島南發展 惟活化珍寶海鮮舫有阻滯】https://bit.ly/3vZ1ZJ4
珍寶島面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海公園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城區的中偏北部,故宮和景山的西北側,始建於宋遼金時代,是世界上現存建園時間最早的皇家宮苑。北海的布局以瓊華島為主體,在島的頂端建有標誌性建築永安寺白塔,與南岸的團城、北岸的宮苑群遙相呼應,相互借景,構成園林的南北中軸線。1969年至1979年,北海公園以「保護中南海安全」為由關閉,禁止遊人入內。1979年後北海公園重新對公眾開放。1996年,北海被列入聯合國教育科學文化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後備名錄。北海全園占地約70公頃,其中水域占據了一半以上的面積。太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著蓬萊、瀛洲和方丈,體現了對蓬萊仙境的追求。是一座純粹的人工園林,布局以水為主體,在太液池中布置島嶼,用橋和岸邊相連。太液池的池水原經金水河直接引自玉泉山,明代起取自積水潭。池中有瓊華、團城和犀山台三島,分別象徵著蓬萊、瀛洲和方丈,體現了對蓬萊意境的追求。它的建築風格受到一些江南園林的影響,但總體上仍然保持了北方園林持重端莊的特點。園內宗教色彩十分濃厚,不僅瓊華島上有永安寺,在北岸和東岸還有闡福寺、西天梵境、小西天、龍王廟、先蠶壇等佛教、道教建築,因此是一座集宮室、宅第、寺廟、園林於一體的宏大帝王宮苑。瓊華島位於北海的中偏南部,太液池中,是整座園林的核心。金代稱瓊華島,元代曾一度改名為萬壽山。「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指的就是湖心的瓊華島。瓊化島上的白塔也成為北海形象的代表。著名兒童歌曲《讓我們盪起雙槳》中的歌詞「讓我們盪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水面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環繞著綠樹紅牆」描繪的正是泛舟太液池的景致。島上建築均依山而建,高低錯落有致,大體可分為東南西北四個部分。瓊華島的西坡山腰有琳光殿、甘露殿、水精域、蟠青室等組成的建築群。其北側的閱古樓是座皇家藏書樓,平面呈半月形,共有兩層,上下共25間,左右合抱,內有螺旋樓梯。在樓內牆壁上鑲嵌了《三希堂法帖》刻石495方,囊括魏晉以來134位書法家的墨跡精華,其中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等三件墨寶都堪稱稀世奇珍,被乾隆帝譽為「三稀」。
山的北坡分為山麓和臨水兩部分。山麓建築有抱沖室、一壺天地、酣古堂、盤嵐精舍、得勝樓等。在山坡下,是臨水而建的漪瀾堂、道寧齋、碧照樓、遠帆閣等一組亭台樓榭,風格參照了鎮江的金山寺。其兩側有長300米的半圓形雙層長廊,東西分別連接倚晴樓和分水閣,與太液池北岸的五龍亭、西天梵境等建築隔水相望,交相輝映。在西北側的山坡上還有乾隆時建造的仙人承露盤,是雕刻在蟠龍石柱上的一尊以雙手承托露盤的仙人像,總高5.5米。山的東坡建築不多,有智珠殿、半月城和見春亭等。這一片林木成蔭,怪石嶙峋,崖洞深邃,景色幽靜。「燕京八景」之一的「瓊島春蔭」就是指此,至今林蔭內還保留著一塊乾隆帝題詩的「瓊島春蔭」幢形碑。清順治八年(1651年)在萬壽山上建造了白塔,故山又名白塔山。瓊華島的山坡的南麓以永安寺為主體,有山門、鐘鼓樓、法輪殿、正覺殿、普安殿、善因殿等。所有殿宇均為歇山頂,並覆蓋了黃、綠、藍等各色琉璃瓦,從山頂俯瞰下去,色彩斑斕、蔚為壯觀。電影《祖國的花朵》中的插曲《讓我們盪起雙槳》中所指的白塔即為此。
在永安寺的後部、瓊華島的最頂端,矗立著高達35.9米的白塔。它是一座覆缽式塔,外形與妙應寺白塔頗為相似,但更為秀麗。永安寺白塔始建於清順治八年(1651年),是在原廣寒殿舊址的基礎上修建起來的。康熙十八年(1679年)和雍正九年(1731年)兩次因地震倒塌,後來都進行了重建。塔的基座是十字折角形的高大石砌須彌座,座上置覆缽式塔身。覆缽的正面有壺門式眼光門,內刻「十相自在」圖案。塔身上有高大挺拔的塔剎。剎座是一個小型須彌座,其上置由十三重相輪組成的細長「十三天」剎身。十三天之上覆以兩層銅製華蓋,下層周邊懸14個銅鈴。塔的頂端是仰月和鎏金火焰寶珠組成的剎頂。
西天梵境原名大西天禪林,建於明代,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重修後改為今名。山門前有一座精美的琉璃牌坊,門內為天王殿和大慈真如殿,供三世佛和十八羅漢像,殿周圍有六十七間迴廊環抱。西天梵境的西側有一塊彩色琉璃磚影壁,稱作九龍壁,建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壁面闊25.86米,高6.65米,厚1.42米,廡殿頂,底為青白玉石台基,上有綠琉璃須彌座。壁面前後各有九條在雲霧中翻騰的蛟龍,是由424塊預製的七彩琉璃磚拼砌而成的,色彩絢麗,古樸大方。
團城位於北海的南側,北海與中海之間,是一座相對獨立的小園林。它原是太液池中的小島,稱作圓坻(意為水中的小塊地)。金大定三年(1163年)至十九年(1179年),開始在島上營建宮殿。元代增建了儀天殿,明代重修後改名為承天殿,並將東南兩處水面填為平地,四周加築帶雉堞垛口的城牆,形成一座微型城池。清代又修建了玉瓮亭、古籟堂、敬躋堂、余情齋、鏡瀾亭等屋舍,構成中軸對稱的格局。團城占地4553平方米,城台高出地面約5米。東西兩側的城牆下各開一座門,上建門樓,內有台階可登城台。位於平台中央的承光殿是城內的主體建築,始建於元,初為半圓形,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重建後平面呈十字形。它的中間部分為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四面各出抱廈一間,南面有月台。殿頂為重檐歇山頂,覆黃琉璃筒瓦,色彩絢麗、裝飾豪華。
承光殿內佛龕中供奉一尊用整塊白玉雕成的釋迦牟尼坐佛,高1.5米,重約2.5噸,相傳是光緒二十年(1894年)明寬和尚從緬甸募化而來獻給慈禧太后的。1900年八國聯軍曾劫掠北海的珍寶古玩,至今玉佛的左臂尚留有當時的刀痕。在殿前有一座玉瓮,名「瀆山大玉海」,高0.7米,重約3500公斤,系用整塊墨玉雕成,是中國現存形體最大的古代玉器。它的原材重達5噸,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將其雕為玉海,於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年)完成,運至大都,放於廣寒殿內。大玉海顏色青綠,上雕龍螭象徵蒙古汗,羊、鯉魚、犀牛、海螺、河蚌、蟾蜍、馬、兔等在波濤中參拜龍王。明代末年,廣寒殿被燒毀,瀆山大玉海流落民間。後被北京西華門外真武廟的道人發現,以為是一個普通石瓮,遂帶回作為鹹菜缸。清代乾隆帝訪得後以重金收購,置於團城建石亭保護,並且還親筆撰寫了兩首詩歌銘刻在玉瓮上。承光殿四周松柏蒼鬱,不少古樹都有數百年的歷史,古代帝王曾封以「遮蔭侯」、「白袍將軍」等官爵。
景山公園位於中國北京市西城區的景山前街,西臨北海,南與故宮神武門隔街相望,是元、明、清三代的御苑。公園坐落在明清北京城的中軸線上,公園中心的景山,曾是全城的制高點。在元、明、清三代,景山及其附屬建築不僅是一座供游賞的皇家園林,還具有習射、停靈、祭祖、官學、躬耕、戲曲、宗教等多重功能。目前公園占地23公頃,園內松柏蔥鬱,遊人如織,是北京皇城內獨具特色的所在。
珍寶島面積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故宮博物院,簡稱故宮或北京故宮,是位於中國北京市故宮內的博物館。其前身是明清兩代皇宮紫禁城。民國元年(1912年)清帝溥儀退位後仍居於宮內。至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一月五日,黃郛攝政內閣公佈修正清室優待條件第五條,廢除皇帝尊號,請廢帝溥儀出宮。政府代表李煜瀛、京師警衛司令鹿鍾麟、警察總監張璧,於六日接管皇宮,封存文物。後經攝政內閣核准,經一年之整理,故宮博物院於民國十四年國慶節(1925年10月10日)正式成立開幕。它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始建於明成祖朱棣永樂四年(1406年),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藏品也主要是以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為基礎。故宮博物院是國家一級博物館,與俄羅斯埃米塔什博物館、美國大都會博物館、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並稱為世界五大博物館。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可以說是世界上接待遊客最繁忙的博物館。
1933年華北形勢突變,於是國民政府命令:故宮南遷文物。當時共計13491箱,部分文物南遷後,北平故宮本院也留有相當多的珍品。後來又因八年抗戰,日本入侵南京,故宮文物再向西遷,分為北、中、南三路經火車和水運。經三年多至四川。後抗戰勝利,故宮文物又再度運回南京。1948年到1949年,國民政府將文物運往台灣島保存,因戰爭形勢突變只運了三次,其中第三次擬搬運1700箱,由於運輸艦艙位餘地有限,加之僅有24小時裝船時間,結果只運出972箱,另728箱也留在了大陸;但運至臺灣的文物皆為精挑細選的文物,所以意義仍十分重大。1萬多箱南遷文物中總共運臺2972箱,佔南遷箱件數的22%。期間南京中央政府曾下令故宮博物院院長馬衡選擇留平文物菁華裝箱,分批經火車運至南京,馬院長以各種理由推延裝箱,後來一箱也未運走。四散中國各地的古物已在1970年代以後陸續運回故宮博物院,但仍有台北故宮博物院、瀋陽故宮博物院、南京博物院、重慶博物館等機構收藏保存清代故宮文物。北京故宮博物院宮廷原狀陳列: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養心殿、太極殿、長春宮、翊坤宮、儲秀宮、皇極殿、寧壽宮(部分)、文淵閣、壽康宮。熱門參觀點有鐘錶館(奉先殿)及珍寶館:寧壽宮區(皇極殿西廡房、部分東廡房、養性殿、樂壽堂、頤和軒)
珍寶島面積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更新版) 珍寶王國(Jumbo Kingdom)是香港一座歷史悠久、停泊在香港島南區香港仔深灣的兩艘著名的海上畫舫,由珍寶海鮮舫及太白海鮮舫組成(昔日還包括海角皇宮),是香港南區的著名地標。很多人一般以「珍寶海鮮舫」之名概括整個珍寶王國。珍寶王國中以太白海鮮舫歷史最悠久,建於1950年。太白海鮮舫的設立,是因應當時在香港仔避風塘的「歌堂躉」熱潮。「歌堂躉」從1920年代起出現,原為水上人開設的酒樓,只接預約酒席,後來受到經營南北行的商賈的歡迎,使海鮮舫這門生意得以發揚光大。1950年代全盛時期,一度有十多艘海鮮舫停泊在香港仔避風塘,當中就以太白海鮮舫規模最大,由原於中環威靈頓街經營大景象酒樓(鏞記現址)的商人袁容投資,後被商人王老吉收購。太白海鮮舫於開業時原本只是一艘木製的登陸艇,於1952年建造了一艘長105呎的畫舫,到1960年再更換成一艘長達150呎的新畫舫,能容納800多人。當時太白海鮮舫更贈送象牙筷子給客人,藉此吸引遊客。到了1960年代末,擁有太白海鮮舫的王老吉有意發展一艘規模更大的海鮮舫,便集資籌建珍寶海鮮舫,但不幸在1971年開業一個月前,珍寶海鮮舫因發生四級大火而整艘焚毀,並釀成34死42傷。由於王老吉無力重新投資,結果由何鴻燊和鄭裕彤合資買下珍寶海鮮舫的業權。珍寶海鮮舫於1976年10月正式落成,使用4年時間建設,耗資超過港幣3000萬。海鮮舫仿照中國宮廷設計,單是中國傳統手工藝飾物及壁畫已花費了600萬港元,皇帝龍椅更須時兩年才完工。同年,另一艘海鮮舫海角皇宮落成,使香港仔的海鮮舫進入三國鼎立的情況。海角皇宮可容納1,500人,成為珍寶海鮮舫的有力對手。直到1980年,珍寶海鮮舫成功收購海角皇宮和太白海鮮舫,結束了互相競爭的局面。1991年,海角皇宮以珍寶皇宮之名重新投入服務,後於1997年金融風暴後以8百萬美元售往菲律賓。2003年下旬,珍寶海鮮舫和太白海鮮舫花費數千萬港元重新裝修,銳意改變古舊形象,並合稱為珍寶王國。珍寶海鮮舫長76米、闊22米、高28米(樓高三層),排水量達3,300噸,面積達45,000平方呎,可容納超過2,300名賓客,因此有「世界上最大的海上食府」之稱。成為外國遊客必到之地。不少旅遊書籍都推介遊客到這個景點,品嚐海鮮,至今累積遊客人次超過3000萬。其巨型海鮮池養了60多種海產,並設有香港最大的紫外線海水消毒系統。除了海鮮,海鮮舫也提供如點心等粵菜及中國菜。其廚房設於一艘獨立的躉船上,以架空式跳板橋連接海鮮舫各層。1996年,珍寶海鮮舫耗資1,800萬港元建造污水處理船停泊於廚房船旁邊,為東南亞最大的一艘污水處理船。珍寶海鮮舫吸引了不少中外名人親臨光顧,當中包括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國際巨星尊榮、尤伯連納、威廉•荷頓、湯告魯斯等。而很多著名電影都在珍寶海鮮舫取景,例如好萊塢電影《生死戀》、李小龍主演的《龍爭虎鬥》、日本怪獸電影《哥吉拉完結篇之世紀必殺陣哥吉拉vs戴斯特洛伊亞》(1995年電影)電影《無間道2》(2003年電影)和周星馳主演的《食神》等。著名電子遊戲《生化危機6》的「阿二海鮮」場景亦取自珍寶海鮮舫。
鴨脷洲因地形似鴨舌而命名,不過鴨脷洲還有兩顆鴨蛋嗎——原來從前在洪聖古廟附近有一大一小的山丘,被海水包圍(小山丘於潮退時步行可達),形如鴨蛋,加上居民認為在鴨脷洲居住旺丁,故又名「風水蛋」,附近的洪聖古廟建於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為香港仔及鴨脷洲一帶歷史最悠久的廟宇,獲評為一級歷史建築。洪聖為南海之神,有說洪聖原名洪熙,乃是一名清廉的唐代刺史,上曉天文,下懂地理,漁民商旅皆因為他預測天氣而受惠。因此,鴨脷洲村民立廟供奉洪聖,祈求舟楫安全。在廟內參觀時,亦可觀賞不少珍貴文物,例如廟內設置的鐵鐘便是建廟同年鑄造,已有240多年歷史。鴨脷洲風之塔公園Ap Lei Chau Wind Tower Park簡稱風之塔公園,位於香港島鴨脷洲北岸海旁,海濱長廊以西,前身為城巴車廠,佔地2.62公頃,耗資1億港元興建,於2009年9月28日開放,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展覽廊:介紹香港漁業與香港造船業,以及香港漁民的生活及風俗。在19世紀未期,香港仔黃埔船塢落成後,令到該區面向香港仔一帶的海邊,發展成船廠群,直至1985年鴨脷洲北岸,大規模填海計劃進行,造船廠才遷往鴨脷洲海旁道及深灣一帶繼續營業。公園的展覽廳陳列了造船的工具及製造漁船的照片場內裝有風之塔,是仿昔日漁船外型的暸望台,裝有電子顯示燈及太陽能發電版,顯示燈可因應風速而改變顏色。場內裝有風之塔,是仿昔日漁船外型的暸望台,裝有電子顯示燈及太陽能發電版,顯示燈可因應風速而改變顏色。公園安裝了日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