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東地區野菜很多,吃起來口感嚼勁氣味都和大菜田養殖的菜不完全一樣。
小時候食物來源稀少,家庭主婦多在大自然中找野生的食物來吃,家門口溪水裡摸得到蛤仔蝲仔,田裏的野生黃鱔泥鰍都可以打牙祭。
我家後院有防空洞,預備空襲避難,戰爭一直沒有發生,防空洞上的覆土就長滿各種花草,我最喜歡山芙蓉,花朵粉白粉紅相兼雜,極美麗。貼著覆土有一片野草,一叢一叢,看起來不起眼,但也開花,花有白有紅有紫,母親說這是「寶釧菜」,她一面摘菜,一面就說起王寶釧苦守寒窯十八年的故事。
母親愛看戲,她許多知識是從戲中來的,亦真亦假,多半是民間百姓相信的傳說。她一路在戰亂中看戲,看過秦腔的「王寶釧」,河南梆子的「王寶釧」,後來在大龍峒保安宮廟口看歌仔戲版本的「武家坡」,主角拿著鋤頭菜籃出來,她就跟我說:「看,這就是王寶釧。」戰爭中父親長年在戰場上,母親看王寶釧,等丈夫一等十八年,苦守寒窯,大概很有角色的認同吧。
「幸好武家坡上長滿這野菜,王寶釧十八年就靠挑野菜活下來。」她說:「陝西郊外寒窯還在,窯口插一把鐵鏟,窯裡有寶釧畫像, 野菜吃太多,肚皮是綠。」
民間的「傳說」最好別用歷史去考證,但是,老百姓不信「歷史」,他們依靠「傳說」活下來,「傳說」很像讓苦守寒窯的寶釧活下來的野菜,夠頑強,夠野,如何踐踏還可以活著。
我在母親身邊學了很多野菜故事。她摘空心菜也說起比干被挖了心,卻還有法術空心騎馬出城,卻在城門口遇到妖女幻化賣菜老婦,喚叫「賣空心菜」,就破了比干法術,比干從馬上倒地而死。「空心菜」故事似乎是從「封神榜」來的,自古不信歷史就有另一種胡謅的本領,去寫小說或編戲劇。
「寶釧菜」母親用鹽醃,加油涼拌。這次台東吃的寶釧菜是用麻油加辣椒炒的。數十年不見,見這盤菜,如見母親。老闆見我沉思,告訴我這菜正式名字是「馬齒莧」,台灣民間叫「豬母奶」,「連豬吃了都有奶,你看多營養,有omega 3的成分呢。」
老闆口氣和母親頗相似,只是母親對「寶釧菜」的認同更有她不可說的辛酸記憶吧。她看「武家坡」,最後薛平貴回來,十八年不見,要試一試妻子貞節,母親看到這裡就有一肚子火,眼中有委屈,禁不住會罵:「這男人,混蛋⋯⋯」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