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是一場冒險:我的2019年】
前言:
12月31日人人都會寫一年記錄,我當然提早寫飲頭啖湯啦(吓?)
2017年我第一本書出版的時候任教於慈幼的小學同學劉Sir邀請我去學校做一場講座,題目就是「人生是一場冒險」。
內容:
我絕對不是一個很勤力的人,要做學術研究比我強的人俯拾皆是。
但是突如其來的熱情卻往往讓我有股傻勁去挑戰,所以我的人生每一刻都有各種奇怪的事情等着我去發掘去探險。當中有成功有失敗,而且失敗的比數總是不低。
2019年的第一個月我就在東京有一個星期每天跟着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去不同的美術館博物館科學館做訪問交流。想當年大學畢業我考古物古蹟辦事處名落孫山, 但這次經驗對於我以後參觀博物館、了解博物館管理有很大的幫助。
2018年的12月跟隨着以丁新豹教授為首、幾位德高望重的專業人士以及歷史愛好者去京都奈良的旅程讓我開始對 ①香港歷史和日本歷史的交接點尤其英殖香港以及明治日本、以及 ② 日本佛教特別是大日如來產生興趣。
由於這兩個新的興趣春天的時候跑了幾次關西,終於叫做搞清楚2018年參加的侯清儀老師的講座有關大阪造幣廠以及香港早年製造貨幣兩者的關係、又在京都大覺寺欣賞日本第一個人工湖及貞觀年間的寺廟建築的時候認識了兩對很有趣的夫婦。
2019年的上半年,我關心的是日本佛教入門的書籍,同時也看了幾本日本美術入門不過差不多全軍覆沒。大覺寺認識的夫婦後來在夏天的時候再次見面,並且意外地和真田家家臣的後人扯上了關係來了一「真田家之旅」。
2019年3月的時候我出版了第二本書籍,內容圍繞一個人去日本旅行。作為一個獨行俠我早就習慣了一個人出發,因為人生的旅程就算有父母伴侶兒女,真正能夠和你由頭走到尾的從來都是你自己一個人。
出版這本書的時候剛剛好我的第一篇個人專訪出街了,這本雜誌名叫HONGKONGLEI,是一本在香港出版給日本人看的免費刊物。
因為這篇專訪,居住在香港一直非常關心福島復興的福島縣人會會長找到了我,一直以來希望能夠幫福島做一點事情的我很快和他見面並且去了食品節福島食品攤位去打氣。
平常不是有太多機會有贊助去日本採訪的我三月在某間公司推薦下到了熊本八代業務旅程。接待單位有一位廣西的女孩子和我一見如故,後來的半年裏我們分別在香港見過兩次、熊本再見過一次。最後一次的熊本旅行認識到她以前的老師,讓我初次接觸到「和平學」這一門學問,對理解香港當時情況有莫大啟發作用。
年中的時候一如以往我又去了倫敦短住一段時間,並且開始明查暗訪找尋我父母以前認識日藉夫婦的足跡。
在倫敦的期間我鼓起了最大的勇氣聯絡上我非常欣賞的夏目漱石研究學者,最初被拒絕但最後以誠意及以往我寫下的文章打動了他終於參觀到倫敦的夏目漱石紀念館。
教授是一位真正的人生冒險家,他的人生早就寫成自傳出版成書。這位當年並不富有用盡方法都要去倫敦生活最後選擇離開日本住在英國的日本青年,自然是一位很有趣又有個人想法的人。對於時間的運用以及終生的目標這兩個課題它有很獨特的見解,而且完全不符合世俗禮節。
透過教授我首次知道原來夏目漱石曾經在1900年到過英國殖民地香港。這和我年初的興趣不謀而合,於是我就從那一刻起關心起他的旅程,為了追隨他的足跡我又飛到了東京再去了熊本拜訪夏目漱石以前居住過的家。
大學研究院的同學想找人幫忙翻譯廣島原爆倖存者留下來的文章,我自告奮勇去做義工。因為這個機會認識到住在小金井的一位女士。
本來幫父母找尋30年前的舊朋友這件事一直處於膠着狀態,卻因為這位女士得到突破性的發展:這位女士找到該對夫婦公司的聯絡電郵。我順利聯絡他們可是原來丈夫已經過身。八月尾的時候跟這對夫婦的下一代見面,夫婦女兒和我在小學的時候曾經有過一面之緣並且拍過照片。我們都唏噓不已。
失散了30年的兩個家庭就這樣重新連結起來,我覺得這近乎是神蹟。
話說今年7月21日書展有些平常在粉絲專頁都會談天的網友們讀者們親自過來打招呼,我好感動。在這個出書等同自殺行為的21世紀香港社會,你們的幾十元絕對可以幫助出版社渡過難關、以及讓我這個長舌婦有藉口繼續長氣下去。就是出版社的連儂牆引起了某些綠色物體的注意,這一點是甚為氣憤的。
等到夏天結尾的9月初我決定再次踏足東北,買機票訂酒店集中去山形以及福島親自找尋合適的主題去推廣給香港的各位。山形方面我主動聯絡當地有心推廣旅遊的居民、福島縣人會會長則發揮了人際網得到當地觀光課職員的幫助帶路及說明。
雖然人微言輕沒有幾十萬粉絲但看到的總有幾千人吧?能夠有多點人去支持這兩個我最喜歡的東北地區我自己會欣慰。
另外在倫敦開始的夏目漱石與香港研究亦在福島縣人會會長文獻提供、以及多位居住在香港的歷史愛好者各施各法下有我超乎想像的進展,這是我始料不及的。
以往我們喜歡說日本和中國的古代有很多淵源,以後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就算是英國殖民地香港都和日本的近代發展有緣份我覺得是很美好的事情。
暑去寒來春復秋,成年之後的日子過得特別快。寫着寫着終於來到2019年的12月。
斷斷續續去學習穿和服也有一段日子,心中燃燒起了一個會被當成瘋子的念頭:帶着和服去旅行。每天早上起床化妝做頭髮穿和服,行程要盤算自己的體力是否能夠支持、還有總共20公斤的行李⋯⋯
這一年來我的收入最少減了一半以上,一來是自己出門多、二來是社會運動總有一些影響。面對這個情況我更加貫徹了山下英子斷捨離的觀念—化妝品衣服等等比以前更加克制、至於美容院髮型屋這些就向來都不去。
當我知道我的目標是留錢買機票酒店,我不介意用Daiso的化妝品300円的眼影還有二手的衣服。我非常清楚對我來說去日本的意義是去我想去的歷史文化旅行、支持東北、不是去大吃大喝的。
在香港的日子我改變了飲食習慣不外出吃飯盡量自己做飯,但對於食材我堅決不使用中國出品,連衛生紙都買台灣製品。美圖秀秀刪除了,大家樂美心東海堂永不錄用。
學生方面我的臭脾氣表現在挑剔方面,可以不教的都沒教。現在還留在身邊的與其說對待他們是學生不如說是朋友。
我很清楚這些朋友為什麼要學日文,也清楚他們的優點缺點。大部份時間我還以為自己成為了他們的人生導師長氣又囉嗦,但看到他們每天的進步我可能比他們更加興奮。
有朋友好奇我是不是真的那麼喜歡織田信長所以要去名古屋?當然不是!如果我那麼喜歡日本戰國歷史就不會經常寫錯被人攻擊啦!
其實是兩年前我在名古屋大須觀音求神拜佛一定要醫好我一位好朋友的病,因為靈驗了所以我去還神。當年求神拜佛支持我吃了這個下午茶,所以今次還神之後我再去吃同一個下午茶。
因此我選了這幅圖片作為2019年的紀念,其實在你們給我按讚的期間我已經把頭髮染黑了。
2019年是黑頭髮的Kiri,不知道還是不是老師。
結語:
回顧這一年,我的成長比以往10年加起上來的都要多。那些今年提攜過我幫助過我在痛苦的時候曾經伸出援手的每一位,我衷心感謝你們。
香港這個扭曲畸形的社會善良的人未必會有好報,但是對於他們我一定會感恩圖報。
*提醒各位寫2019年記錄的時候千萬不要提夢中的事情,夢境不是拿來放上Facebook宣傳的。
🛫Kiri出沒注意🛬
https://www.instagram.com/kirita/
https://www.instagram.com/lomore_kiri/
https://mobile.twitter.com/wongkiri
https://www.kiri-san.com
支持作者筆耕請買書!各大書局及博客來有售: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
《日本一人旅》(2019)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haun&Nic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我來為您織件衣服吧。 但是,要約好一件事。 當我工作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偷看我哦。 」 嘩啦嘩啦,唰唰地紡線, 咚咚哐哐,唧唧地踩著織布機。 然後...
獻香禮節的意義 在 おしゃれキリ教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人生是一場冒險:我的2019年】
前言:
12月31日人人都會寫一年記錄,我當然提早寫飲頭啖湯啦(吓?)
2017年我第一本書出版的時候任教於慈幼的小學同學劉Sir邀請我去學校做一場講座,題目就是「人生是一場冒險」。
內容:
我絕對不是一個很勤力的人,要做學術研究比我強的人俯拾皆是。
但是突如其來的熱情卻往往讓我有股傻勁去挑戰,所以我的人生每一刻都有各種奇怪的事情等着我去發掘去探險。當中有成功有失敗,而且失敗的比數總是不低。
2019年的第一個月我就在東京有一個星期每天跟着香港歷史博物館館長去不同的美術館博物館科學館做訪問交流。想當年大學畢業我考古物古蹟辦事處名落孫山, 但這次經驗對於我以後參觀博物館、了解博物館管理有很大的幫助。
2018年的12月跟隨着以丁新豹教授為首、幾位德高望重的專業人士以及歷史愛好者去京都奈良的旅程讓我開始對 ①香港歷史和日本歷史的交接點尤其英殖香港以及明治日本、以及 ② 日本佛教特別是大日如來產生興趣。
由於這兩個新的興趣春天的時候跑了幾次關西,終於叫做搞清楚2018年參加的侯清儀老師的講座有關大阪造幣廠以及香港早年製造貨幣兩者的關係、又在京都大覺寺欣賞日本第一個人工湖及貞觀年間的寺廟建築的時候認識了兩對很有趣的夫婦。
2019年的上半年,我關心的是日本佛教入門的書籍,同時也看了幾本日本美術入門不過差不多全軍覆沒。大覺寺認識的夫婦後來在夏天的時候再次見面,並且意外地和真田家家臣的後人扯上了關係來了一「真田家之旅」。
2019年3月的時候我出版了第二本書籍,內容圍繞一個人去日本旅行。作為一個獨行俠我早就習慣了一個人出發,因為人生的旅程就算有父母伴侶兒女,真正能夠和你由頭走到尾的從來都是你自己一個人。
出版這本書的時候剛剛好我的第一篇個人專訪出街了,這本雜誌名叫HONGKONGLEI,是一本在香港出版給日本人看的免費刊物。
因為這篇專訪,居住在香港一直非常關心福島復興的福島縣人會會長找到了我,一直以來希望能夠幫福島做一點事情的我很快和他見面並且去了食品節福島食品攤位去打氣。
平常不是有太多機會有贊助去日本採訪的我三月在某間公司推薦下到了熊本八代業務旅程。接待單位有一位廣西的女孩子和我一見如故,後來的半年裏我們分別在香港見過兩次、熊本再見過一次。最後一次的熊本旅行認識到她以前的老師,讓我初次接觸到「和平學」這一門學問,對理解香港當時情況有莫大啟發作用。
年中的時候一如以往我又去了倫敦短住一段時間,並且開始明查暗訪找尋我父母以前認識日藉夫婦的足跡。
在倫敦的期間我鼓起了最大的勇氣聯絡上我非常欣賞的夏目漱石研究學者,最初被拒絕但最後以誠意及以往我寫下的文章打動了他終於參觀到倫敦的夏目漱石紀念館。
教授是一位真正的人生冒險家,他的人生早就寫成自傳出版成書。這位當年並不富有用盡方法都要去倫敦生活最後選擇離開日本住在英國的日本青年,自然是一位很有趣又有個人想法的人。對於時間的運用以及終生的目標這兩個課題它有很獨特的見解,而且完全不符合世俗禮節。
透過教授我首次知道原來夏目漱石曾經在1900年到過英國殖民地香港。這和我年初的興趣不謀而合,於是我就從那一刻起關心起他的旅程,為了追隨他的足跡我又飛到了東京再去了熊本拜訪夏目漱石以前居住過的家。
大學研究院的同學想找人幫忙翻譯廣島原爆倖存者留下來的文章,我自告奮勇去做義工。因為這個機會認識到住在小金井的一位女士。
本來幫父母找尋30年前的舊朋友這件事一直處於膠着狀態,卻因為這位女士得到突破性的發展:這位女士找到該對夫婦公司的聯絡電郵。我順利聯絡他們可是原來丈夫已經過身。八月尾的時候跟這對夫婦的下一代見面,夫婦女兒和我在小學的時候曾經有過一面之緣並且拍過照片。我們都唏噓不已。
失散了30年的兩個家庭就這樣重新連結起來,我覺得這近乎是神蹟。
話說今年7月21日書展有些平常在粉絲專頁都會談天的網友們讀者們親自過來打招呼,我好感動。在這個出書等同自殺行為的21世紀香港社會,你們的幾十元絕對可以幫助出版社渡過難關、以及讓我這個長舌婦有藉口繼續長氣下去。就是出版社的連儂牆引起了某些綠色物體的注意,這一點是甚為氣憤的。
等到夏天結尾的9月初我決定再次踏足東北,買機票訂酒店集中去山形以及福島親自找尋合適的主題去推廣給香港的各位。山形方面我主動聯絡當地有心推廣旅遊的居民、福島縣人會會長則發揮了人際網得到當地觀光課職員的幫助帶路及說明。
雖然人微言輕沒有幾十萬粉絲但看到的總有幾千人吧?能夠有多點人去支持這兩個我最喜歡的東北地區我自己會欣慰。
另外在倫敦開始的夏目漱石與香港研究亦在福島縣人會會長文獻提供、以及多位居住在香港的歷史愛好者各施各法下有我超乎想像的進展,這是我始料不及的。
以往我們喜歡說日本和中國的古代有很多淵源,以後可以理直氣壯地說就算是英國殖民地香港都和日本的近代發展有緣份我覺得是很美好的事情。
暑去寒來春復秋,成年之後的日子過得特別快。寫着寫着終於來到2019年的12月。
斷斷續續去學習穿和服也有一段日子,心中燃燒起了一個會被當成瘋子的念頭:帶着和服去旅行。每天早上起床化妝做頭髮穿和服,行程要盤算自己的體力是否能夠支持、還有總共20公斤的行李⋯⋯
這一年來我的收入最少減了一半以上,一來是自己出門多、二來是社會運動總有一些影響。面對這個情況我更加貫徹了山下英子斷捨離的觀念—化妝品衣服等等比以前更加克制、至於美容院髮型屋這些就向來都不去。
當我知道我的目標是留錢買機票酒店,我不介意用Daiso的化妝品300円的眼影還有二手的衣服。我非常清楚對我來說去日本的意義是去我想去的歷史文化旅行、支持東北、不是去大吃大喝的。
在香港的日子我改變了飲食習慣不外出吃飯盡量自己做飯,但對於食材我堅決不使用中國出品,連衛生紙都買台灣製品。美圖秀秀刪除了,大家樂美心東海堂永不錄用。
學生方面我的臭脾氣表現在挑剔方面,可以不教的都沒教。現在還留在身邊的與其說對待他們是學生不如說是朋友。
我很清楚這些朋友為什麼要學日文,也清楚他們的優點缺點。大部份時間我還以為自己成為了他們的人生導師長氣又囉嗦,但看到他們每天的進步我可能比他們更加興奮。
有朋友好奇我是不是真的那麼喜歡織田信長所以要去名古屋?當然不是!如果我那麼喜歡日本戰國歷史就不會經常寫錯被人攻擊啦!
其實是兩年前我在名古屋大須觀音求神拜佛一定要醫好我一位好朋友的病,因為靈驗了所以我去還神。當年求神拜佛支持我吃了這個下午茶,所以今次還神之後我再去吃同一個下午茶。
因此我選了這幅圖片作為2019年的紀念,其實在你們給我按讚的期間我已經把頭髮染黑了。
2019年是黑頭髮的Kiri,不知道還是不是老師。
結語:
回顧這一年,我的成長比以往10年加起上來的都要多。那些今年提攜過我幫助過我在痛苦的時候曾經伸出援手的每一位,我衷心感謝你們。
香港這個扭曲畸形的社會善良的人未必會有好報,但是對於他們我一定會感恩圖報。
*提醒各位寫2019年記錄的時候千萬不要提夢中的事情,夢境不是拿來放上Facebook宣傳的。
🛫Kiri出沒注意🛬
https://www.instagram.com/kirita/
https://www.instagram.com/lomore_kiri/
https://mobile.twitter.com/wongkiri
https://www.kiri-san.com
支持作者筆耕請買書!各大書局及博客來有售:
《Kiri的東瀛文化觀察手帳》(2017)
《日本一人旅》(2019)
獻香禮節的意義 在 張亞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新聞]
張亞中:兩岸首先要解決的,是統一前的安排
2019-01-18/觀察者網小婷
1月4日,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對外表態,將以國民黨籍身份,參與2020年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是繼前新北市長朱立倫之後,第二位表示參選的國民黨人。
在選情不利的情況下,為什麽加入選戰?兩岸關系進入關鍵時間段,作為一直參與兩岸統一進程的台灣學者,張亞中對兩岸未來有怎樣的理論思考?觀察者網專訪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台灣“2020大選”參選人張亞中。
【采訪/觀察者網 小婷】
觀察者網:為什麽選擇在這個時候宣布參選2020?
張亞中:這件事情可以分兩個面向來看,一個是長期面向,一個是短期面向。從長期面向來看,其實我長時間關心台灣和兩岸問題,也不是一天一日了,大家應該都非常清楚。這20多年來,在台灣重大政治議題上,我一直都有參與,1996年我參與台灣地區“大選”候選人陳履安的選舉,做政策部總召集人,打第一次台灣“總統”選戰;2004年我參與反軍購運動,2005年參與“反修憲”,2006年參與“倒扁”,2007年反對陳水扁的“入聯公投”。2008年馬英九上台後,我又通過兩岸統合學會辦了很多大型的兩岸之間的會議,來促使兩岸關系的發展,2012年以後又參與了所謂歷史教科書課綱微調工作。同時,我還自己拍紀錄片、出版教科書、辦孫文學校,推動兩岸認同。2016年又協助洪秀柱參選。
從我的簡歷大家可以看到,其實我這一路走來,一直在奉獻台灣。為什麽會長期做這個事情?因為從1990年開始,我覺得台灣,包括中國國民黨、“中華民國”,它在價值方面都已經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說在身份認同上,一些台灣人已經認為“我是台灣人,不是中國人了”,在兩岸關系上,民進黨要走“台獨”路線,國民黨要走“獨台”路線。作為學者,這個趨勢我很早就看出來了,在別的訪問中我也談到,其實我的所有思想體系大概在40多歲時候已經都形成完畢了,所以40歲以後我一直致力於去改變台灣,改變兩岸現狀,也可以說我走的比較前面一點。這是從比較長遠的方面來講,我從來沒有放棄過要改變台灣、改變兩岸關系。所以我這次的競選主軸叫做“重新啟動”(Reset),就是我們必須要關機,重新再開始了。
從短期面向來看,蔡英文上台以後,兩岸關系變得非常低迷,民進黨走“台獨”路線,國民黨走“獨台”路線,而且兩條路線在慢慢匯流,大陸的耐性也在慢慢降低。所以這次大陸召開《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大會,習總書記再次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但國民黨和民進黨都表示要繼續反對“一國兩制”。所以你可以看出來,兩岸之間幾乎沒有能力去解決這個問題。我長期對兩岸問題以及台灣內部很多問題,都做了非常多的深入研究。我和一般所謂“候選人”的最大不同在於,他們都是要選舉了才提出政見,而我在政策理念上已經完全準備好了,我願意提出我的看法,希望能夠透過我的參選,獲得一個更大的政治平台,讓更多人聽到我的理念、我的聲音,能夠改變台灣,為兩岸關系註入新的活水。
所以從這兩個面向來看,這次參選對我來講並不是一個意外的事情,我想把這個事情做完,把它做成。
觀察者網:您之前在采訪中提到自己已經有100多條政見,這次參選的核心主張有哪些?
張亞中:要參加選舉,當然最重要的就是你必須提出一個台灣的發展方向,就像一個人的身體,既有骨骼、血肉,也有靈魂,缺一不可。
在台灣的制度方面,我會提出一些看法。比如台灣的“憲政”制度,我們應該做什麽樣的修改?你看今天賴清德又辭職了,在台灣目前的“總統制”下,“總統”是有權無責。從2000年開始,台灣更換了14個“行政院長”,平均一年半換一個新“院長”,“部長”更換就更頻繁了。請問這種情況下能做什麽事情呢?所以在“憲政”方面,我提出台灣要從“總統制”走向“內閣制”。
在兩岸關系方面,我提出兩岸要建立一個和平發展的框架,結束敵對狀態,這屬於結構層面,當然還有非常多其他方面的東西。我主張主權由兩岸人民共享,治權是大家暫時互相尊重。
在價值方面,我提出了五個比較重要的價值:和平、開放、共治、均富、美德。我的上百個政見就是在這五個價值之下發揮出來的。
觀察者網:能不能具體講講您提出的這五個價值?
張亞中:和平。今天兩岸還是敵對狀態,可是民進黨的“台獨”不可能有和平,國民黨采取的是維持現狀,也就是維持現在兩岸的敵對現狀,也沒有追求和平。所以,和平應該是我們要追求的一個價值。
可是現在國民黨和民進黨都不願意去結束敵對狀態,大陸談到的又都是統一後的政治安排,我比較希望和大陸、國民黨、民進黨來溝通,在和平統一前我們應該是一個什麽樣的政治關系?這個問題如果不解決的話,其實就沒辦法處理很多覆雜的問題。
開放。台灣作為一個小島,講難聽點,不開放可以嗎?台灣一定要開放,兩岸關系一定要保持很好的關系。而像蔡英文這樣和大陸保持敵對,就不可能徹底開放台灣。只有在台灣和大陸簽署和平協議以後,台灣是一個完全和平的地區,才可以開放,全世界的資金和優秀人才才安心把台灣作為一個基地。
如果說兩岸關系處在這種敵對狀態,台灣的政治是不穩定的。請問一下,台灣如何開放?任何一個開放的地區,必然是一個和平的地區,它才能夠開放。自己內部的紛爭不解決,你也不可能開放。
換句話說,開放取決於兩個概念,一個是外在的環境,一個是內部的思維。我們先要把外部的環境變成一個和平的環境,我們才能夠開放。同時,我們要有開放的思維,譬如說,大陸的朋友來台灣,我們給予合情合理的待遇,就可以讓他盡量來,我們對大陸的朋友跟全世界的朋友,至少應該同等對待,不能有差別待遇。
共治。請問一下,在一個現代化的社會,政府官員是不是應該和老百姓共同來治理這個社會?包括在兩岸關系上,在南海問題、釣魚島問題上,是不是應該我們來共同管理?我們不要說“各自表述”,不要獨享中華民族的財產,兩岸應該走向共治的概念。
均富。貧富不均是目前全世界各國都出現的問題,“均”屬於社會主義,強調公平正義,“富”屬於資本主義,強調發財。我們中國人講“不患寡而患不均”“倉廩足而知禮節”,“均富”是我們中華文化裏非常重要的美德。
美德。中華文化最強調禮義廉恥,可台灣這幾年來出現一些是非不明的價值觀,忘記了我們中國文化裏的美德。
所以我把這五點作為我今天參選的核心價值,甚至我認為整個中華民族都需要這五個價值。你看鄧小平用“改革開放”四個字,就為大陸帶來了40年的繁榮。所以一個好的價值實在是太重要了,我這次“參選”,並不只是提出一些卑微的或者很技術性的政策,而是每一個政策背後都承載著我的一個價值、一個理念、一個選擇,這是我跟所有“候選人”不同的地方。
坦率來講,我的這些主張,國民黨的其他候選人不會去做,民進黨的方向現在已經偏了,已經很難回頭了。在兩岸關系發展到這麽關鍵的時刻,我覺得我的參選是非常有意義的,可以導正台灣一些制度和思維方面的誤區,可以提供給台灣老百姓一個比較正確的思考,也可以給兩岸人民帶來一個新的選擇。
1月2日,《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觀察者網:1月2日大陸舉行了《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大會,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對台關系五點主張。其中提到的“兩制”台灣方案,引發了兩岸很多討論。您認為“兩制”台灣方案應該包括哪些含義?
張亞中:一個大的問題是兩岸必須要談,我想習總書記的講話給了一個訊息,就是說可以談。他同時也講了一個概念,“中國人不打中國”,換句話說,只要兩岸都是中國人,那就不應該發生戰爭。既然這樣,為什麽不能坐下來談呢?我們可不可以來討論一下和平統一前怎麽走?和平統一後你有你的主張,沒有關系我尊重你,問題是現在兩岸怎麽結束敵對狀態?就像你跟你的鄰居已經吵了70年了,可是你的小孩跟他小孩子現在非常要好,你們兩家現在開始想和好,應該先把敵對解除,這是一個方法論的問題,兩岸不可能從敵對一下跳到統一。
我相信所有大陸同胞都認為“一國兩制”已經是一個善意了,但是台灣老百姓可能不是這樣解讀的,所以我覺得從方法論上來講,今天我們的當務之急是活在當下,先解除兩岸的敵對狀態,然後才能自然而然、順利地往下走,這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就像人的成長一樣,不可能從嬰兒一下跳到30歲,這就不是漸進,而是揠苗助長,肯定會有副作用的。
舉個例來講,大陸講“和平統一”講了40年,這沒有問題,可是這40年來有一個問題一直沒解決,現在同以前到底是什麽關系?你怎麽給我講這個東西?今天台灣的領導上台就抓著這句話說,大陸對我不友善,但大陸40年前就講這樣的話,哪有對你不友善?但是這個東西就被人拿來炒作了,這也是大陸的決策單位要思考的問題,為什麽“一國兩制”會被人拿來炒作?
我們追求統一,不管是什麽形式的統一,最終應該是快樂的統一,大家歡歡喜喜地走下去,是不是才是我們中華民族追求的方向?如果有人跟我說,張老師你的和平統一前的方法不好,我有更好的方法,那請你拿出來,我們一起討論。我也不是說我的方法是最好,但我們總可以坐下來討論,看看台灣會不會接受,大陸會不會接受。
觀察者網:但現在的問題是,即便大陸想談,也不知道和誰談。
張亞中:今天台灣民進黨不會和大陸談,國民黨也不想談,背後的美國也不想談。而且國民黨也不知道該怎麽談,任何東西都是知識的問題,國民黨並沒有這樣的理論基礎,你看今天哪一個國民黨學者可以提出一個解決兩岸問題的方案或者論述來?任何了解我的人今天都不必懷疑我,我不是因為要出來選舉才講這一套,我講這一套已經講了那麽久了,無論是在大陸還是在台灣、在美國,我講的都是同樣的東西,因為這是我的方法論,而且背後有我的理論支撐。我不光講,還寫了二十幾本書,白紙黑字經得起檢驗。
我在我的競選聲明裏說,兩岸是兄弟一家親,兄弟之間有什麽問題不能談的?所以我主張兩岸進行政治對話,討論結束敵對狀態,勾畫兩岸未來的和平框架。我們中國人常講水到渠成,但也有可能水到了,渠還沒有修好。所以在水到之前,我們要先把渠修好。“一國兩制”是大陸提出來的統一後的渠道,但是我想建立一個統一前的渠道,就是兩岸的“和合”,先經過“和”的渠道,簽署和平協議,再進入到“合”的渠道,從“分治”走向“共治”,最後自然而然流入統一的渠道。
和平協議簽署以後,在“和”的這個階段,我們再來討論“一國兩制”作為統一後的渠道,所以我比較傾向於先提出一個和平統一前兩岸結束敵對狀態的渠道。這也是我這幾十年來的研究,包括在和大陸學者溝通之後,也得到了一些正面回應。以前我只是一個建議權,我希望能夠取得決策權,如果能夠當選,我就可以馬上啟動政治對話,結束敵對狀態,來討論簽署和平協議,這對中華民族來講將是一個非常重大的歷史進程。
觀察者網:您曾經批評過馬英九政府錯失良機,您覺得現在是否到了一個可以談統一的時機了?
張亞中:統一包括統一前、統一過程和統一後三個階段。現在我們連統一前的問題都沒有解決,在我看來,一國兩制並不等於完全統一,而只是統一的開始,真正完全的統一是一國一制。所以換言之,我們要追求的是統一的結果,還是統一的開始?如果兩岸馬上就開始談統一,這個障礙一定會非常大,所以要做好統一前的設計,慢慢水到渠成走向統一。
“一國兩制”最開始在香港實踐,當時的時代背景是到了1997年,大陸必須收回香港,有時間壓力在,而且當時大陸的經濟發展不如香港,但今天不一樣了,現在大陸發展這麽好,已經不能和當初相比了。如果今天鄧小平還在的話,或者我在夢中和他相會,我一定要詢問下是和平統一重要還是一國兩制重要?他當然會講是和平統一重要了。所以我們不要以文害義,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中國有5000年文明,我們應該有智慧去解決這個問題。
觀察者網:您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提出“一中同表”,您怎麽看您的這個主張和習總書記提出的“兩制”台灣方案的關系?
張亞中:“一中同表”最簡單的解釋就是如果我們要解決和平問題,是不是要共同表述?習總書記說可以探索“兩制”的台灣方案,沒問題,大家就坐下來討論,至於怎麽談,那就可以是海闊天空了。大陸講在“一中”原則下什麽都好談,但是“一中”原則到底是什麽意思?既然大家都是一家人,那我們是用父子關系還是用兄弟關系談?大陸體量那麽大,台灣那麽小,所以我主張兩岸不要再去爭這種東西了,對於一家人來說,不是主從關系,而是共同擁有這個家。
1993年汪辜會談
觀察者網:紀念大會之後,民進黨和國民黨都對習主席的講話做了回應。但和大陸釋放的友好信號不同,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回應,依舊阻礙著兩岸交流。您認為在目前這種情況下,該如何推進兩岸關系?
張亞中:這是非常困難的,也是我最難的挑戰,我舉個例子,一個是“台獨”一個是“獨台”,然後大陸又和台灣談統一後,大陸越談統一後台灣越反彈,台灣越反彈大陸就越談統一後,最後只能搞得大家都很惱火。
我在中間,左邊看不順眼,右邊看我也不順眼。台灣說我就是個統派,出賣台灣。大陸說你看看搞了半天你還是不願意接受“一國兩制”。但是我們也不能就這樣一直吵下去,所以說今天我的出現對兩岸關系來講,其實是一個曙光。不管我能不能夠贏,我要讓我的這種聲音在台灣發揚光大。我跟民進黨不一樣,跟國民黨不一樣,和統促黨也不一樣,三個政黨我好像都沒有選邊站。可是從另外一個來講,我的方案是最考慮各方面利益的,以前大陸清華大學一位非常重要的學者就跟我說亞中加油,你的方案是能夠為台灣爭取到最大利益,也是北京可能讓步的最低底線。
觀察者網:您對最終的結果有沒有什麽期待?
張亞中:佛教講因果,只要我們的因是善因,結的果就會是善果。一件事情不見得努力就會成功,但是你種的善因絕對會得善果,所以只要我這種聲音出去,讓更多人聽到,將來絕對會得到好的結果。我不是在鼓勵雙方的對抗和對立,我有我的人文情懷,我對中華民族的關心不會少於任何人,我希望中華民族偉大覆興是快快樂樂、大家手牽手的偉大覆興,我希望中華民族偉大覆興是快快樂樂、大家手牽手的偉大覆興,統一不是在武力或武力的威脅下完成,而是兩岸共同的締造。台灣也絕不可以在美國的操弄下,變成另一個黎巴嫩或阿富汗,對誰都沒有好處。我相信兩岸的中國人應該有智慧找到解決的方案。我個人提出了一個非常具體可操作的方案,也希望兩岸均能提出結束兩岸敵對狀態的和平方案,勇於開啟兩岸政治對話,共同為兩岸的和平發展而努力。
https://www.guancha.cn/zhangyazhong/2019_01_18_487324_s.shtml
獻香禮節的意義 在 Shaun&Nick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b3OFZOXHEHDfL7kONoH4g/join
「我來為您織件衣服吧。
但是,要約好一件事。
當我工作的時候,千萬不可以偷看我哦。 」
嘩啦嘩啦,唰唰地紡線,
咚咚哐哐,唧唧地踩著織布機。
然後用織好的綢緞,做一件精美的衣服。
時髦的晚禮服? 紳士的西裝?
前衛的大膽設計也不在話下。
無論什麼衣服,都能為您獻上。
因為,這就是我的報恩。
這是我全心全意,對你的報恩……。
身高/體重:173cm·55kg
出處:日本民間故事、中國民間故事等
地域:日本
屬性:中立·善 性別:女性
「化妝的技術,是在法國·巴黎學習的♪」
彬彬有禮、待人親切、勤勞肯幹。而且最重要的是,過度遵守交往禮節。她就是這樣的人。
即便是微小的恩情,她也會深受感動,並全力報恩。不,是忍不住要報恩。
而她能做到的最大程度的報恩,就是「製作衣服」。
從紡線到縫紉只靠自己一人完成,其本領正可謂已臻神域。
喜歡的東西是「偶像」。
東邊有演唱會便興高采烈地參加,西邊有握手會就帶著禮物急忙趕去。如果自己推的偶像穿上了自己製作的衣服,說不定會因為太過美好而受到衝擊,被強制遣返到座上。一定要注意!
另外,完全不收拾自己的房間。
「他人會經過的地方」會收拾得乾乾淨淨,但如果是只有自己會去的臥室、儲物間,那是真的不得了。
脫完亂丟的衣服,與設計有關的筆記,各國的時尚雜誌,高級酒(她相當能喝)的空瓶子滾得到處都是,就像炸開的鳥窩一般的環境……這魔窟,可千萬不要偷看哦?
○淑女的服飾情結:EX
她的心深愛著一切服飾的證明。
雖然服飾並沒有心,但一旦被她的愛觸碰,就會不禁在生命的歡喜中燃燒殆盡。
○一夜羽織:B
當場展開工作室的結界,專心致志地開始工作。
但是,孕育出極致藝術的熱情,也會灼燒她的生命。
○千年的報恩:A
不會忘記對受過的恩惠表達謝意。
即便過了千年,她的情感也不會消失,不會扭曲,而是保持那天的模樣一直存在於「這裡」。
而如今,正是獻上自己報恩之時。
○陣地建造(工作室):C+
擁有特化服飾類的效果,在陣地內紡出的布與衣服的品質提升,並獲得各種追加效果。
雖說陣地內部會遮蔽來自外部的視野,但作為抵擋攻擊的屏障來說效果不高。
○道具作成(衣):A
可以製作帶有魔力的高品質的布與衣服。
『天衣無縫·鶴恩惜別歌』
階級:EX 種類:對人寶具
有效範圍:1~10 最大捕捉:1人
Ten'imuhou Tsuru no Enishi Namida no Wakare。
傾注了全部精力織就而成的,至上的服裝。
讓所有職業裁縫與時裝設計師所追求的最終目標,理想之服在極短時間內顯現於世間的寶具。
其完成度已非人智可及,如同日本各地的天女傳說中的「天女羽衣」一般精美而舒適,字面意義上的「天衣無縫」。
這一服裝所擁有的力量則極為單純。
「為穿上它的人帶來希望」
僅此而已。
希望,希望,以及希望。
心中擁有希望的話,人就能不斷前行。
不論什麼困難與恐懼都能克服……服裝會透過肌膚,將相信的力量付與你。
然而,製作出這種級別的服裝,會給製作者帶來極大的疲勞。
被榮光包裹之後,你注意到。
啊啊,她已經離開了。她留下至上之衣,飛向了黃昏的彼方……
有一種故事類型叫做動物報恩譚。
這種故事一般講述被人類幫助的鳥獸,為了報答恩情,為人們帶來相應的幸福。在日本,「仙鶴報恩」的故事尤其出名。
她就是以「仙鶴報恩」故事中的鶴作為核心印象而形成的存在。
為了恩人盡心盡力地工作,從自己身上拔下羽毛作為織布機的材料,如果被人看到工作時的樣子,就會變回鶴的樣子並離開。
與民間故事不同的是,最後不僅織出了布,還將其做成了衣服這一點。這一點顯然是如今顯現於此的「她」才擁有的特質。
因為某種理由現界的她,一直以來在世界各地奔走。在旅途中,她與許多人(其中也有從者)相遇,接受了他們的幫助。所有人的恩情,她都牢牢記著,並且在心中堅定地發誓,終有一日要報答這份恩情。
那一天,被施捨的一小塊麵包。
那一天,被留宿的溫暖的被褥。
那一天,被讓出的演唱會內場最前排座位。
無論哪一件事,都不會忘記。
報恩吧。
真心實意地報恩吧。
沒錯,當然也要對「你」。
……身體已經疲勞不堪,魔力也見底了。
已經,不行了吧。到此為止了吧。
但是,在困境中與援助之手「邂逅」也是我的命運。
突然,一陣溫柔的聲音向我打了招呼。
仔細一看,是一位長得很好看的男士。雖然看起來很溫柔,但同時,也稍微有種鬆懈,毫不緊張的感覺。
只是,不知為何……能看出他好像在某些方面非常努力的樣子,總之是個不可思議的男人。
我竟然不知道如何應對初次見面的人,這對我而言很是罕見。在我茫然的時候,他溫柔地保護了我。
◆
——據說,是叫迦勒底。
是個做著非常艱難,非常重要的工作的地方。
有一間叫做「Lost Room」的房間,我被安排住在那裡。
誰也不會靠近,誰也不會窺視。
啊啊,那個天窗……讓我想起了住在巴黎公寓的日子。
現在先讓我在這裡休息一下吧。
但是,但是啊,新的恩人。總有一天,我一定會報答您的。
即使您不需要我製作衣服,我也會用盡我有限的魔術與努力,實現您的「願望」。
……為什麼,您會有些困擾地笑起來呢?
真是不可思議的人啊。
◆
啊啊!
啊啊!
啊啊!
丟失了。消失了。為什麼。為何、再一次。
沒有回來,也不會再回來了。
但是,至少。至少至少,想要傳達給你。
即使,「座」會永遠地忘卻你。
我也,不會忘記。
迦勒底的大家,一定也是這樣。
所以……我要向曾經存在過的你,贈予「證明」。
向失去之人,贈予失去之物。
向彼方之人,贈予閃耀之物。
#FGO #Miss鶴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FqGd7D8IkR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