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
打開電腦,桌面立刻出現照片,告訴我去年今天我和朋友帶著丹丹控肉到三芝放風。我們的行程很簡單,去海邊晃晃,吃越南小棧,不熱的話再找個地方讓兩隻狗跑跑,回套房休息吹冷氣,睡午覺,三點左右打道回府,在下班塞車時間前到家。
今天的提醒也讓我確切的記起,是在這一天,我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那時父親出院已超過半年,不但褥瘡好了,生命跡象越來越穩定,臥床一年多的他在復健後還能坐輪椅。相對於母親經常出門曬太陽,我們從不讓父親出門。他是老派人,絕不希望鄰居看到他的病容,因此他的旅程通常僅止於到老婆房間約會或到客廳換個風景。
我一直以為前半年是最辛苦的,我是說受傷後的六個月創傷期。當時我每天早上四點起床遛狗,五點回家,六點半到病房讓看護出去透氣吃早餐,七點半醫生查房。那時他說,行醫三十年從沒遇過我這種天天比他早到的家屬,我以為他的意思是正面的。一年後,我為了父親出院事宜跟他吵架,因為社工課課長指控我主導家屬會議,並非所有家屬都同意讓父親脫離呼吸器回家。為了這個指控,我從呼吸照護病房跟他吵到胸腔科病房,一開始溫文儒雅的主任,突然變成防禦性醫療主義醫生,我在所有等著他開會的醫護人員面前跟他大吵,都一年多了,他怎麼可能以為我是那種人。原以為用心良苦建立的醫病信任關係,就這麼毀於一旦。
也許那信任關係根本未曾存在。後來我才知道,所謂的「呼吸照護病房」是人間煉獄,據說只有一個病人坐著出院,因為年輕力壯得已藉由訓練恢復自主呼吸能力,但依舊全身癱瘓。其餘的病人只能老死在那裡。他們不符合「末期」的定義,但無法脫離呼吸器自主呼吸,自然無法下床,更無法由口進食。就算如此,營養師依然為這些人調配一般人所需之熱量,父親每天攝取1500大卡的營養奶,肚子越來越大,原本就有糖尿病的他血糖飆高,醫生的處理方式是打針,如此惡性循環,褥瘡永遠不會好。呼吸照護病房由胸腔內科負責,胸腔內科醫生看的就是肺臟,只要肺臟好好的,就是健康的病人,就要活下去,不論這「活」的品質如何。因為在法律上,呼吸器依賴不算末期,全身癱瘓不算末期,萬一感染一定要打抗生素,除非像我這樣,全家都簽安寧照護同意書,確保將來沒有家屬會告他,這不是安寧緩和,這是無意義的延長生命。
後來我到處打聽,請來安寧科醫生評估,但父親不符合末期條件,自然也找不到兩位醫生簽名。只好用上更極端的方式,我們和院方開家屬會議,然後辦理自動出院。除了所有的直系親屬,包括二哥從新加坡特地飛回來,出席的有醫生,護理長,社工課課長,護理師,呼吸師。醫生向所有家屬解釋出院後會發生的狀況,也分批帶著家屬到病床邊向父親解釋出院的意義:你會停止呼吸,然後死亡。那日父親異常清醒,堅定而清楚的點頭表示了解。我們終於爭取到父親的死亡權。
當時醫生和呼吸師都評估父親脫離呼吸器之後撐不過三十分鐘。不久前大哥才親眼目睹岳父由於肺炎活活喘死,如同溺死般痛苦。為此我們做好必要的準備,包括在安寧病房預留一個床位。
我清楚記得那天是十二月七日星期六,選星期六是因為大家可以不用請假,且那天安寧科醫生有門診,不用擔心有問題找不到人。一直以來,大家都以為是呼吸器在幫父親呼吸,脫離呼吸器他就會停止呼吸。然而,從出院那天開始整整一年多,他的血氧,血壓和心跳完全和使用呼吸器時一樣正常。這位高齡九十的阿公明明脊髓受損,無法自主呼吸,他硬是用橫隔膜繼續呼吸了一年多。
父親回家後,母親的機能也漸漸退化,尤其是吞嚥功能。漸漸的,母親的雙人床換成了病床,床邊多了一台抽痰機。客廳堆滿醫療備品,如果我不說話,我們家彷彿身處印尼。
一個原本應該死去的人該如何活下去?這個問題跟我無關。我要面對的是如何照顧一個原本該死去但死不了的病人,還有一個沒什麼意志力活下去的妻子。其實也沒什麼,就把醫院那套搬回家,其他的慢慢學,剛好遇到疫情,所有的物資都要囤貨。我終於回台南搬了家,不用再付房租,也找人重新整理三芝的房子,考慮出租或當成喘息的空間。領了三人份的三倍券跟朋友去吃高級牛排,一個月一次和朋友相約帶狗到海邊放風,然後呢?然後就是抬頭無語問蒼天,只好對著大海吶喊「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第一家出版社找我寫書的時候,我們連書名都想好了,就叫「不孝女」。我並不覺得受到冒犯(是我自己提的)或幽默風趣,只覺得深沉的悲哀。他們都出生於不幸的的家庭,自食其力成家立業,同時背負原生家庭的重擔,熬到退休,抱著人生短暫的心情看了幾眼外面的世界,歡欣的迎接五個孫子的到來。他們經歷了人生,有喜有悲的活過了,也坦然準備面對也許老也許病或既老且病的晚年,從未料到老病與死亡的距離是這麼的遙遠,看似很近,其實很遠的難熬。究竟是苟且偷生好,還是灑脫的揮揮衣袖好?
一年後的今天,腦部萎縮的母親發作時總是焦慮躁動需要藥物緩和。原本以為已經可以回答一年前的問題,如今忍不住再問一次殘忍的蒼天:「到底什麼時候才要死?」
喔對了,龍山寺很準,不過據說對年前不能進廟宇,所以依舊沒有答案。
「狗褥瘡護理」的推薦目錄:
- 關於狗褥瘡護理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狗褥瘡護理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狗褥瘡護理 在 [心得] 老狗癱瘓、褥瘡護理、自製狗輪椅Part1 - 看板dog 的評價
- 關於狗褥瘡護理 在 [心得] 老狗癱瘓、褥瘡護理、自製狗輪椅Part2- 看板dog 的評價
- 關於狗褥瘡護理 在 小丸子的老犬回憶錄- 《褥瘡護理》 小丸子後腳癱瘓8個多月 的評價
- 關於狗褥瘡護理 在 【LIFEAPP】艾利動物醫院謝醫師-老犬褥瘡篇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狗褥瘡護理 在 藥局查詢指南- 狗褥瘡藥膏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狗褥瘡護理 在 藥局查詢指南- 狗褥瘡藥膏的推薦與評價,PTT、FACEBOOK 的評價
- 關於狗褥瘡護理 在 壓瘡處理 :: 寵物認養網 的評價
狗褥瘡護理 在 高閔琳 高雄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高雄】慎終追遠:全國首座寵物樹灑殯葬園區
#閔琳爭取全國首座寵物樹灑葬區
隨著養寵物的家庭越來越多,寵物生命結束後的埋葬方式,也深受國人關注。如何慎重處理毛小孩的「後事」,在在牽動著民眾對死去寵物、毛小孩不捨的懸念。
關心動保、愛護動物的閔琳,自擔任議員開始即積極參與制定動保自治條例、爭取北高雄寵物公園,更是第一位在議會提出、並多次質詢要求設置「寵物殯葬園區」的議員(https://youtu.be/AWQeQUoXwlI、https://bit.ly/2Vo6ASx)。
閔琳積極協調市府農業局動保處與殯葬處,於燕巢區深水段11-68地號之軍人公墓範圍內之殯葬用地,規劃設置面積2490平方公尺「動物樹灑葬區」;讓寵物生命結束後,可以綠色環保方式埋葬,寵物也能因此能有個安息處所,供主人懷念,告慰其不捨的追思。
由於農委會已補助50萬元先期規劃費,目前園區工程業已規劃完畢;然總經費仍需810萬元,因營建工程經費不足,特別請託邱志偉積極再向農委會爭取648萬元的補助。
#感謝邱志偉立委大力協助爭取農委會經費
邱志偉立委認為,除了部分民間的動物焚化廠外,很多人只能將寵物屍體裝袋,偷偷丟進垃圾車,依照一般廢棄物和垃圾一起焚化,應該已漸漸不見容於現代社會。而這樣的做法讓許多人不忍,尤其現代寵物已是許多家庭中不可缺少的成員,甚至跟隨主人的姓氏,擁有專屬的名字。
閔琳本身是愛狗人士,長期關心動物保護;尤其去年剛送走從四個月大、養到18歲的浪浪愛犬毛毛,更能切身感受失去毛小孩的悲痛。
閔琳期待透過積極推動全國第一座「動物樹灑葬區」,讓更多毛小孩能夠以樹葬的環保方式合法安葬,也讓飼養毛小孩的市民朋友能安心、妥適地安排毛小孩的身後事。
~~~~~~~~~~~~~~~~~~~
💖毛毛我永遠愛妳💖
💚特別感謝:「博聯動物醫院」主治醫師楊淑芳和全體醫護人員對毛毛的悉心照顧,還有「寵物天堂」全體夥伴細心協助閔琳妥善安排毛毛的身後事;另外我也把毛毛剩下的狗食、乾糧、餅乾、營養品、尿布墊等轉贈至「 社團法人台灣愛狗人協會」的屏東園區。
💜動物長照:閔琳對失智老犬的長期照顧、褥瘡等傷口護理與包紮非常有心得;尤其我的包紮技術是經過多位獸醫師專業認證優良噢!也許,改日再跟大家分享經驗,希望能幫助到更多毛主人和毛毛小朋友!
#高雄市動物保護處粉絲團
#博聯動物醫院
#寵物天堂
#社團法人台灣愛狗人協會
狗褥瘡護理 在 [心得] 老狗癱瘓、褥瘡護理、自製狗輪椅Part2- 看板dog 的推薦與評價
[癱瘓臥床] 癱瘓臥床的重點是勤翻身,理想值是每半小時一次,肌肉和臟器不可完全不動,D醫院教我屈手掌拍身體(像是幫小小孩拍背那樣,有出力卻不傷身)。 ... <看更多>
狗褥瘡護理 在 小丸子的老犬回憶錄- 《褥瘡護理》 小丸子後腳癱瘓8個多月 的推薦與評價
當時的護理方式有效治癒傷口,後來我用在褥瘡上,作法如下: 1.用優碘(或生理食鹽水)清潔傷口; 2.接著用衛生紙輕輕吸乾 ... ... <看更多>
狗褥瘡護理 在 [心得] 老狗癱瘓、褥瘡護理、自製狗輪椅Part1 - 看板dog 的推薦與評價
必須先懺悔,我認為自己做得不夠好,沒有及早協助狗狗,經驗談最想傳達的是提醒,了
解動物的需求很花時間也不容易,請儘量努力別留下遺憾。在狗狗生命最後一個月裡,我
和家人合力全天候照顧下半身近乎癱瘓的她,目標是改善褥瘡、生活舒服,並自製狗輪椅
完成她再度四腳行走的夢想。
以下分為七部分,字數多可視需求跳過:成長與個性、進入老年期、獸醫院經驗談、癱瘓
臥床、褥瘡照護、自製狗輪椅、安樂園火化。
[成長與個性]
我家阿蒂2015年7月初離開,她是剛滿18歲的米克斯奶奶、中型犬,全盛時期約15公斤,
蒙主寵召前瘦到8公斤,自幼犬時期領養回家。
說一下從收容所回家後的狀況,第一件事是驅蟲打預防針。當年收容所環境可能不太好,
服用驅蟲藥後連續幾天都吐出義大利麵般的寄生蟲,有時多到掛在嘴邊,真的清到會怕,
而這樣還算是看起健康的,原來小圓肚子不是福態而是蟲蟲,可想而知其他小狗狀況,想
到就覺得很抱歉,只有帶一隻回家的能力。
平時阿蒂與家人同住室內,吃喝睡玩就好不用顧家,有時刻意表現叫不停,專長是握手交
換美食。她很有個性,也就是有些絕不屈服的事,例如不給挖耳朵、不剪指甲、不吃藥,
硬逼她就會咬人,用狗嘴套仍被掙脫,只要不逼她都很親人,拿她食物也不會生氣(小時
候有教,都是說借姊姊看一下,拿過來看完就依約歸還)。由於阿蒂個性較剛烈、倔強,
所以不太可能配合吃藥,幸好沒生大病,僅年輕時吃太好心室肥大,後來控制飲食痊癒了
。
[進入老年期]
13歲眼睛開始漸漸有白內障,日常行動靈活不顯老態,到A醫院定期打預防針時說這樣很
正常,狀況很好,可滴眼藥水減緩,但狗狗抵死不給滴。
15歲時外表還是很好,但開始小耳背。保險起見,我帶去設備較多的B醫院做血檢,這是
生平第一次正式檢查,結果GPT、ALP指數過高(初判肝功能不佳,生活環境化學物質過多
或有腫塊)、MCV太低(可能貧血),治療方式是先吃不便宜的肝藥一個月後回診。
家裡還有另外5貓,阿蒂常偷吃貓砂裡的便便,不惜連砂吞下,我想這就是肝問題的主因
。接下來是餵藥大工程,把膠囊藏在肉裡還是被當西瓜子一般吐出,騙了幾次真的沒辦法
(連我都聞出藥味,狗當然更厲害),強迫不來於是氣到說隨便妳了,然後也沒回診。(
非常後悔)
老態明顯則是到了17歲,也就是離開前一年,例如起身和走路後腿吃力、脖子無力抬不高
、身形漸漸消瘦、重聽嚴重又不算全聾、繞圈圈發呆、晚上亂叫(很吵卻不該責怪的老狗
症候群)。A醫院認為是正常老化,就算有骨頭問題也不宜開刀了,此時照護大於醫療,
毋須執著查出病因。到這節骨眼我卻沒想到看專書多了解,所以說是自己疏忽,並不真懂
醫生說的照顧是什麼,忽略了找出狗狗真正需求。
舉一個例子,老狗汪汪叫有很多原因,可能要密集觀察一兩週。也就是狗叫了,原因有吃
飯、想玩、想上廁所…,如果我猜是吃,但拿食物給她不要,那就再換一個答案。D醫院
說這是做得到的事,需細心用心耐心,做到百分百很難,但儘量理解,我在阿蒂離開前才
猜到比較多。(據說做得到的主人不少是退休人員,可見時間和心力兩者不可或缺,我是
睡很少)
最後一個多月、滿18歲不久,阿蒂狀況急轉直下,我不敢想太多,但感覺這次不再像以前
一樣會立刻痊癒。她幾乎無法自行站起(後腿退化、腰無力),堅持撐起身體卻磨傷了骨
盆大腿區,小破皮竟轉為見骨傷口,然後褥瘡,又常因自理排泄困難而沮喪該該叫。另外
,她食慾越來越差,最後連水等流質都不太喝,瘦得很快,常常睡很沉、不易清醒,從食
慾驟變到離開相隔2週。
離開前狗狗呼吸道感染有鼻涕,有專門藥水但此時她已不願吃喝,剩下工作就是勤清理,
否則結塊會阻礙呼吸,我用了沾食鹽水的棉花棒和吸涕器,每次清完明顯呼吸順暢。
[獸醫院經驗談]
狗狗離開前一個多月,共跑了三趟醫院。第一家到了熟悉的A醫院(有耐心、不加多餘治
療、收費合理,惟設備較簡單,若是大病建議再問第二家),其實醫生覺得不妙,但建議
寬心以安寧照護看待。而狗狗開始不吃時,電話問醫生他說要有心理準備,我怕阿蒂太痛
苦也問了安樂死的事,醫生強調前提是無法妥善照顧才安樂,否則人狗都累,我們決定全
家輪班。
家人又帶去看C獸醫,醫生判斷阿蒂生存意志強烈,不需考慮安樂,這時她身上褥瘡多了
幾處,但他只推薦買傷口噴劑和口服營養液,並未教導傷口護理等實務,這間不是說不好
,而是沒解決問題,確定不會再去了。回家後買了《老犬生活完全指南》看(這本書非常
推薦,早讀早好,只恨太晚想到),按書佈置水墊床、定時翻身餵食排泄、整理褥瘡,但
傷口只能說沒惡化,使用噴劑未見好轉。
最後找到公司附近的D醫院,特別選人少的週間下午請醫生示範傷口護理,他是有熱情耐
心的人,設備也較A齊全,之後會再帶貓去診療。他介紹我用『藻酸鈣』敷傷口(適合缺
肉等深層或範圍大的傷口),褥瘡每天都大幅進步,明顯長了新肉,換藥時都鼓勵狗狗說
快要好了,可惜她開始不喝水,1週後離開。
獸醫院的部分,我認為平時就要多試幾家,像我就太晚分辨出各家優缺點,延誤到治療時
間,或許早點讀《老犬生活完全指南》和找對獸醫諮詢,狗狗生活就能更舒服。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0.170.145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og/M.1437764450.A.8C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