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安!今晚你想來點什麼呢?
受疫情影響,電子商務與宅經濟消費興起,街上出現許多外送及物流人員,提供送餐、送貨與宅配服務。
因此,也衍生不少熱點區的裝、卸貨臨時停車需求,一方面要兼顧交通秩序,又要滿足民生經濟,已成為迫切解決的問題。
根據「道路交通標誌標線號誌設置規則」第190條規定,「專用性停車位(停靠區),其寬度、長度、#專用車種及適用時機由主管機關視實際需要設置,其地面應加繪白色專用車輛標字或圖案…。」
換句話說,裝卸貨專用區的使用有其彈性。以「晶品城」為例,經過溝通爭取,目前大同路上的裝卸貨專用區分為貨車用、機車用;至於南寮「波光市集」新港三路的卸貨區,則未區分特定車種,也就是貨車、機車都能用。
另一個議題,就是許多騎乘機車的外送物流人員,都會在安全帽上加裝「行車紀錄器」或「藍芽耳機」。
經過正式公文往返確認,如以「魔鬼氈、吸盤」等 #非固定方式 安裝於安全帽上,即符合「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88條第2項規定;反之,如係以螺絲或鉚釘固定,即得以法開罰。
相關公文如下圖,把遊戲規則釐清楚,是希望能保障勞工在外工作基本權益,也降低員警取締開罰時的不必要爭議。
新竹市平台外送從業人員職業工會
物流職業工會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晨醒,幾則令西西里島也無語的新聞》
* 指揮中心證實,高端、聯亞等生產國產疫苗人員列屬第二類優先順位。指揮官陳時中說,「若疫苗相關人員染疫,我們會睡不著覺」,此話引發民眾不滿。陳時中昨天澄清,先前提到疫苗相關人員沒打疫苗會睡不著,指的是食藥署負責疫苗封緘檢驗人員,而非疫苗公司人員。
七月九日指揮中心記者會中,被問及生產國產疫苗的聯亞、高端公司人員是否列優先施打對象,發言人莊人祥說,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於六月廿日會議中討論,有關生產疫苗的倉儲物流人員,含生產流感疫苗、新冠疫苗等,皆屬於第一線衛生人員,經委員一致同意,列入第二類接種對象。陳時中則說,「若疫苗、物流倉儲人員染疫,因為跟疫苗有關,事情非常嚴重,這樣我們也睡不著覺,跟防疫有關的人員要先保護起來,運送疫苗就不用擔心這麼多。」
「睡不著」惹議 陳時中:非指疫苗公司的人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93029
* 慈濟基金會申請購捐五百萬劑德國BNT原廠疫苗,昨天宣布已與政府簽署完成必要法律文件,將迅速完成後續採購及捐贈疫苗流程。慈濟六月廿三日送件,蔡總統六月廿六日與證嚴上人視訊電話,行政院七月一日成立專案,又再隔了八天,慈濟直至前天,才正式取得政府授權的法律文件。
慈濟:誠摰感恩
慈濟基金會表示「誠摰感恩」政府大力協助,總統府也感謝證嚴法師及慈濟基金會的大愛義舉。但知情的慈濟人士指出,慈濟原本就與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同步,但政府繞了一大圈,才讓郭台銘、慈濟與台積電合體,且把慈濟拖到最後,共十五天延遲疫苗進口的時程。
光公文跑8天?政府授權慈濟買BNT https://udn.com/news/story/122190/5593106
* 指揮中心公布十三日起,包含電影院等廿多個場所微解封,按摩業卻仍未列入其中。由於按摩工作為視障者的重要收入來源,有視障按摩師感嘆這段時間「零收入」,更質疑「看電影至少一小時以上,豈不是更群聚」。台北市按摩業職業工會則希望盡快替視障按摩師施打疫苗,否則就算開放,客人還是不敢上門。
視障按摩師嘆零收入 https://udn.com/news/story/120974/5593038
* 華盛頓郵報與華爾街日報報導,海地總統摩依士遇刺演變為國際事件,扯入台灣且疑點重重。此案牽涉到經由多明尼加前來海地犯案的哥倫比亞前突擊隊員共廿六員,以及兩名從佛州南部來的美籍海地人,十一名犯嫌闖入「台灣駐海地大使館」被捕。
許多海地民眾和關心海地局勢的外國人都覺得奇怪,訓練有素的暗殺小組怎麼會在刺殺摩依士幾小時後就被捕,沒有縝密逃亡計畫。
前美國駐海地代理大使莫雷諾說:「他們可是所謂的精銳突擊隊員,怎麼會犯案後沒多久就在兩個街區外被捕?」
海地首都太子港「海地社會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理事薛佛里說:「涉嫌暗殺海地總統的有哥倫比亞人,有美籍海地人。每個人都想知道真相。」
美國維吉尼亞大學政府與外國事務教授法頓關於海地著述頗豐,他受訪時說:「最重要的新案情是這些傭兵不是要刺殺摩依士,而是要逮捕他。為何如此?誰是幕後金主?傭兵有沒有說謊?」
另一大疑點是總統隨扈當時為何不在。法官表示將傳喚總統府侍衛長到案說明。
海地總統遇刺案 上升國際事件 https://udn.com/news/story/122292/5593020
物流職業工會 在 政經八百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八百回合經濟談
〔#誰的命更有價值? #經濟學看誰先打疫苗〕
各個工會爭取被列入優先接種、有錢的人可以飛去美國打疫苗,你也在想「我什麼時候能等到疫苗」嗎?
接續著上週,八百想繼續討論的是,到底經濟學家怎麼看「疫苗施打順序」?
▌首先,經濟與公衛的考量不同
既然政府管制了疫苗市場、疫苗數量又有限,誰應該先施打疫苗就成了一大難題。
公衛學家透過模型推算來控制疫情、拯救生命。
而之前提到過,以經濟學來說,政策要能極大化社會福祉(請看 #疫苗管制必要嗎),必須考量疫苗保護力與阻止傳播力之間的效益差別,代表著公衛角度的最優解,不一定等於經濟角度的最優解。
且我們可以明顯發現,由於各國的人口結構、文化、經濟命脈不同,所以選擇與優先排序也會不同。
在疫苗分配上,或許經濟學的成本效益分析能有所貢獻,尤其考量到疫苗與呼吸器不同。
(疫苗分配不是選擇救誰的性命,即使還沒辦法馬上打疫苗的人,也可以繼續居家防疫,且居家快篩的擴大使用也能降低 R 值。)
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為什麼有些「群體」應該優先施打疫苗?
▌ 風險工作者與長照機構
一般來說,醫事與工作人員以及長照機構的照護者與居民都會在優先順序上,美國部分州更將最優先接種對象限制在「從事新冠相關醫療照護」的人員。
一來,讓這兩群體施打都能協助保證防疫量能穩定、尤其第一線防疫人員創造醫療量能,進而增進社會效益。
在台灣,長照機構住民與照護者排在第 3 順位序;然而,以英國與紐約州為例,因為療養機關多、且群聚感染率與死亡率極高,長照機構人員與住民都是第一順位施打對象。
二來,英國預防接種委員會(JCVI)則強調醫療人員應該優先施打、因為此工作讓他們個人高度暴露在染疫的風險中。
然而,若純粹以此說法,考量就成了「職業風險」 — 醫療人員的私人利益,必須思考其他與醫療量能無關,卻也有高染疫風險的職業別(如超市店員等)也該優先施打嗎?
如果以美國為例,其一大困境就是近 8 成的人口按定義都是重點工作者(essential workers),而加州就將超市、餐飲與農業相關勞工都列在第二順位。
▌ 長者該比勞動人口先打疫苗嗎?
另外一個經常被討論的焦點,是長者是否應該優先打疫苗。
我們假設一個簡化的情境:長者跟勞動人口其中一個群體在 7 月前能接種疫苗、另一個群體必須等到 12 月。
而疫苗並非此時防疫的唯一解,居家隔離與居家快篩普及都能有效降低 R 值。
在此情況下,問題並非「誰應該得到疫苗」而是「誰應該先得到能讓他安全地外出、而不需要繼續居家隔離防疫的物資?」
以公衛而言,讓長者優先施打的出發點是保護最脆弱的族群。
倫理考量外,支持長者先打疫苗也可維持醫療量能,減少重症造成的醫療體系負擔,讓醫療體系能支撐到 12 月。
然而, John Cochrane 等經濟學家則指出許多勞動人口應該先得到疫苗。以成本效益分析來說,包含兩個主要層面。
📌 首先是經濟層面:這些人口是否無法遠距工作?這些產業能間接創造多少工作(就業乘數效應)?
台灣的中小企業數位化程度不足、而 30-50 歲的人口又是主力消費族群,要能恢復經濟與人民的生活品質,讓青壯年人口能盡快回去工作顯得十分重要。
以南韓為例,雖然早已展開年邁人口的施打,但近期疾病管理廳(KDCA)官員也表示在考慮讓晶片等關鍵產業員工優先施打新型疫苗,以避免生產遭受疫情衝擊。
📌 其次則是傳染給他人的可能性:勞動模式是否需要與許多人接觸?
根據香港與以色列的實證研究,新冠的傳染鏈符合帕雷托法則(又譯 80/20 法則),約 10-20% 的受感染者導致了 80% 的傳播感染個案。
這顯示了減少超級傳播者(Super-spreader)的必要性,也有模型顯示先施打重點工作者可以更快降低確診數。
若想維持經濟,勞工就必須出門上班、搭乘大眾運輸、跑外送與物流、甚至在餐廳駐唱,但其中某些勞動模式可能有超級傳播的風險。
相較之下,已經退休的長者沒有必要外出原因、進行居家隔離的成本較低,把疫苗先給勞動人口的分配就可能達到更好的經濟效益。
以印尼為例,因為其人口結構年輕又對勞力密集產業高度依賴,就優先讓勞動人口施打疫苗。
美國許多州讓部分產業的勞工優先施打也有同樣的出發點。
▌ 能妥善排序基於「保護」的優先順序嗎?
如果台灣採用公衛的考量要優先保護最脆弱的族群,那除了年長者外,是否有其他高重症率的人口也該優先施打?
美國 CDC 就公告具特定狀況的人有高重症風險,其中包含:糖尿病、癌症、氣喘、HIV、過重(BMI>25)、懷孕、吸菸、藥物濫用失常等數項。
帶有這些症狀的人,許多甚至是每日必須外出上班的勞動人口。
這成為美國各州在規劃優先順序時的參照標準,比如慢性病患者都會出現在優先施打名單裡,而麻州甚至細分到「帶有至少 2 個以上症狀的年長者」才是最優先者。
基於衛福部 6/20 的順序修改,除了孕婦被新加入第 6 順位外,其他 64 歲下的高風險疾病患者是被安排在第 9 順位。
然而,資源的稀缺性代表如慢性病等標準的訂定都可能給人動機造假來插隊打疫苗。
當管制必須考量這些問題,標準就容易限制在可觀察訊息(如年齡),直接影響到分配疫苗的配置效率。
另外,因為資源不對等,研究發現如街友、低教育程度與中低收入戶(教育程度/薪資水平與健康狀況/平均壽命有正相關)等族群也有較高的重症機率與傳染力。
另外,因為資源不對等,研究發現如街友、低教育程度與中低收入戶(教育程度/薪資水平與健康狀況/平均壽命有正相關)等族群也有較高的重症機率與傳染力。
▌ 小結
以上我們討論了經濟學對政府規範施打順序的觀點,學者們也以模型來驗證。
政府管制分配其實難以辨認最適合先打的人,標準模糊、關說等也都會造成資源錯配。
優先順序的研擬已經成實證研究的命題,所幸各國的選擇不同,未來我們才能比較哪一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