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滅負能量🔪 來看好好學人精在學什麼?
#當媽後就是無聊當有趣連這個都要發
今天有點惆悵,一直在這裡分享大小事的我,很高興在網路世界能遇到你們,最棒的是讓更多人試著「相信孩子辦的到」
看到V友告訴我文章被轉貼到靠北社團(未經同意),被模糊焦點才刪文,可惜了留言區前半段許多心得分享或是幼教老師回覆。
#難怪後來一堆留言感覺都不太懂我所謂的理念問題,你們在大V生活坐很久了應該能懂我的育兒想法,我還一個個回留言解釋給新朋友(累)
驚覺現在已經不是想說什麼就能說什麼的現任曬娃魔人了😭(對!我以前真的不是,生活多采多姿😝)
這次的討論,有一派人認為,孩子總是要進入社會~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應該讓他去適應環境才對。
我完全同意,這就是我們在挑幼兒園最在意的不是嗎?
我相信現在的父母一定都是以希望孩子在這所學校會開心當目標。
既然同意小型社會各種人都有,為什麼這次反應這麼大?
🌟如同我說的,這是理念問題。
初期的慌亂會變成後期的穩定,孩子的作息飲食也能與學校同步。
古人說的「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理念是很難去改變的。
一直以來都是這樣跟幼童說話相處,要他怎麼改成另一種方式?(再次強調,不是老師不好,是跟我家不同步)
育兒路上「沒有標準答案」,有些人說我家孩子不打不行,也有人靠著威脅利誘與孩子拔河。
這麼做難道不對嗎?(以蒙特梭利來說是,以育兒來說不是)
如果可以,我相信每個家庭都願意給孩子最多的時間,最大的包容,假如走到了這一步,一定是有各種原因考量才決定這麼做。
Ex,長輩、隊友不認同,耐心不足,生活壓力太大等。
📌我跟大家聊過蒙特梭利一個理論「有吸收力的心靈」三歲以前的孩子,無論好壞不加以分別全都概括承受。
是的,社會無法跟家裡一樣。
在可允許的範圍內,需要讓他這麼小去判斷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能做的嗎?
🔸孩子的自由,來自於他的自律,兩歲的小小孩你認為他準備好了嗎?
🌟因為黃好好概括承受,所以學會了抖動嘴巴技巧,希望以後舌技高超,媳婦幸福(想太遠)
#好亮育兒日誌
#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不利誘
#蒙特梭利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由來 在 台灣俗諺12 牛就是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你有沒有遇過自私只為小利益而活的人? 你身邊有貪心又固執的人? 勸了很多次都不聽, 一意孤行的朋友? 牛真的很不好嗎? “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 是什麼意思? ... <看更多>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由來 在 [新聞] 拆穿柯文哲「人設」 她批:反同、厭女 的推薦與評價
...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柯文哲一樣是8 年前那個認為漂亮女性就是坐櫃檯、 台 ... 起源於執政者,立法權的不作為,才把性別少數的權利,交給多數的異性戀者 ... ... <看更多>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由來 在 Re: [請益]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看板ask-wh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 引述《etsuki (好表面...)》之銘言:
: 請問一下,
: 「牛牽到北京還是牛」
: 這句話的典故是由何來的阿?
: 真的覺得好好奇喔~!
: 為什麼不是狗牽到上海還是狗呢??????
奇摩知識有人問了:
https://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405121403462
節錄如下:
1.
清代趕考應官者終須上北京, 北京是漢人意識中
文明城市的最高象徵.追求功名者自然以上京為榮耀. 好像美國鄉巴佬
去一趟紐約市就覺得身上沾光.牛是比喻某個愚笨的人, 就算到天子腳下也不能
開智.
以上。網路上找到的。出處不可考
2.
第一,俗語為口傳,沒有文字,在歷史文獻、史料中都沒有寫到,都是經由口傳,一代傳
一代的口傳文學。第二個特色,俗語是普遍性,大家都用得到,如『無禁無忌,囝仔人吃
百二』,形容那個年代養育小孩子,非常困難。『無禁無忌,吃百二』,為什麼不說百三
;『飼養老鼠咬布袋』,為什麼不咬其他東西;『牛牽到北京還是牛』,為什麼不能說牽
到南京,也不能牽到其他地方,因為大家都這樣說,其中沒什麼道理,這才是俗語,這就
是俗語的第二個特色。俗語代代相傳,成為我們共同的語言,因為俗語具普遍性,在生活
當中,會不知不覺的使用到,成為生活用語,不用刻意去營造,就能使用。第三個特色,
俗語具有時代性,隨著時代變遷,描寫出每個時代的景況。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61.224.66.6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