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reon英屬香港】英屬香港22:薄扶林村巨鑊煮人
點擊閱讀:https://www.patreon.com/posts/53755444
薄扶林村位於港島南區,相傳張保仔早於十九世紀初期協助村民建屋,歸順朝廷之後,其餘部脫離海盜行列,定居村內,至今已有200年歷史。這兒最廣為人知的,莫過於牛奶公司牧場遺址,範圍由村落綿延至瑪麗醫院一帶,而職員宿舍,則已活化成博物館供人參觀。
牛屎湖、舞火龍、攋鑊邊,都是薄扶林村的特色。其中傳統食物「攋鑊邊」,村民燒柴備灶,又設鐵鍋,炒熟豬肉、芹菜、蘿蔔及冬菇等,然後用粘米粉漿沿鑊邊倒下,這種步驟稱為「攋鑊」,上碟後吃落的口感猶如粉團,有濃厚潮州菜的味道。
「攋鑊邊」用的煮食鑊,較家用的鑊大得多。不過,在70年前薄扶林村,居民以大得容納整個人的巨鑊烹煮豬哨,應付龐大的飼料需求。豈料一天,薄扶林村發生一宗駭人聽聞的「巨鑊煮人」事件,一名男子被發現倒插在巨鑊中,當場死亡,只有左足伸出鑊外,未被煮熟,惹來一宗謀殺疑雲……
—--------------------------
【香港舊照片Patreon】
-香港歷史探索,Podcast、地區及街道研究,期望大家支持。
https://www.patreon.com/chunyu1230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0萬的網紅果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薄扶林村—港島城中村裏的藍染工房 村姑以藍染布藝聯繫社區 疫下縫製300個口罩送長者 一提起薄扶林村,大家都會聯想到火龍、牛奶公司等文化遺產,其實近年有一班熱心的村民成立了「村姑工房」,運用藍染布藝建設自己的社區,武肺期間親手縫製藍染口罩給年老的村民。記者今天就跟村姑上後山,了解一些自然染料,親...
牛奶公司薄扶林 在 香港舊照片 - oldhkphoto.com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Patreon平行香港】南區電車計劃
聲音導航:https://www.patreon.com/posts/52170214
港鐵南港島線一分為二,東段早於2016年通車,西段或於2026年以後啟用。這種構思模式,早於1906年已經提出,不過並非以地下鐵路形式落實,而是以纜車及電車混合方法展現,沿途興建龐大的花園城市,為鐵路物業的構思的始祖。
當然,這個計劃並沒有實踐,可是早於20世紀初便有如此天馬行空的構想,值得探討。
1906年,意大利商人Chevalier R Pescio向港英政府提出港島南區發展計劃,包括電車線及住宅項目。
這條電車線,將由中環雲咸街近牛奶公司倉庫(今藝穗會)開始,然後經隧道克服山嶺阻礙,然後開往南區。隧道將穿過堅尼地道庇理羅士大宅皇座樓(Kingsclere),駛向薄扶林水塘附近的隧道出口。這段隧道不會超過兩英里,行駛時間不會超過五分鐘……
牛奶公司薄扶林 在 史丹福狂想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前幾天跟大家分享過血液中的錐蟲(trypanosoma),今次再與大家看看另一類的血液寄生蟲--微絲蟲(microfilaria)。它們是線蟲(nematode)的幼蟲。成年的線蟲會寄生在不同的身體組織中,但其幼蟲會被釋放到血液中,令寄生蟲可以透過吸血的昆蟲(如蚊子)傳播。
重要的血液微絲蟲包括班氏絲蟲(Wuchereria bancrofti)、羅阿絲蟲(Loa loa)及馬來絲蟲(Brugia malayi),我們可以透過其尾巴的形態去分辨其品種。圖中所顯示的是班氏絲蟲。班氏絲蟲的尾巴是沒有細胞核的,而其他兩種微絲蟲的尾巴都有細胞核。
班氏絲蟲會入侵及破壞淋巴系統,影響手腳的淋巴液循環,令手腳出現嚴重的水腫,皮膚變厚。受影響的手腳變到粗得像象腿一樣,因此這疾病又叫做象皮病(elephantitis)。
班氏絲蟲其實跟香港很有淵源。有「熱帶醫學之父」之稱的白文信爵士(Sir Patrick Manson)是位蘇格蘭醫生,他首先發現班氏絲蟲可以經蚊子傳播。
但白文信爵士在香港行醫多年,並在1887年創立了香港華人西醫書院,是今日香港大學醫學院的前身。他是該學院的首任院長,是中國國父孫中山的老師,而書院的另一位老師康德黎甚至在孫中山被清政府逼害時提供幫助,幫助義士逃離極權政府的追捕。
白文信爵士除了對寄生蟲醫學有貢獻外,他更從蘇格蘭引進乳牛,在薄扶林飼養並生產牛奶出售,他成立的公司就是今天大家都很熟悉的牛奶公司。
就讀港大醫學院的朋友聽到白文信爵士的名字應該會覺得異常親切吧,因為位於沙宣道的香港大學醫科生宿舍白文信樓就是以他來命名。
牛奶公司薄扶林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薄扶林村—港島城中村裏的藍染工房 村姑以藍染布藝聯繫社區 疫下縫製300個口罩送長者
一提起薄扶林村,大家都會聯想到火龍、牛奶公司等文化遺產,其實近年有一班熱心的村民成立了「村姑工房」,運用藍染布藝建設自己的社區,武肺期間親手縫製藍染口罩給年老的村民。記者今天就跟村姑上後山,了解一些自然染料,親手學習不同的藍染布藝紮法。
村姑背後的導師傅凱兒(Alice),2013年因為機緣巧合,協助薄扶林村繪畫了一幅導賞地圖,慢慢參與不同的社區活動,認識一眾村姑。「喜歡自然染是因為大部份植物對皮膚無害,甚至有藥用價值。」Alice曾走訪台灣、日本等地學習自然染,近年她把手藝傳授給村姑。在2018年成立了村姑工房,每月都有不同的手工藝活動。今天由Alice及村姑玲玲姐帶路,走入薄扶林村的後花園,來一趟心曠神怡之旅。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薄扶林 #口罩 #藍染 #村姑工房 #台灣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
牛奶公司薄扶林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薄扶林村—200年歷史港島古老寮屋村 探前牛奶公司牧場遺址 四代村民搞保育保家園:每兩三年就話要拆
超過200年歷史的薄扶林村,在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已經記錄在《新安縣志》內。背山面海、周邊被牛奶公司主牧場包圍,2014年更被列入世界文物建築基金會的監察名單。每年中秋火龍在月下躍動,村內煙霧瀰漫,為村民驅除瘟疫。看上去一堆堆殘舊的鐵皮屋,蘊藏一個又一個人情故事。
「薄扶林村起源非常神秘,不像新界鄉村,這裏沒有祠堂,家族沒有太多歷史記載!」高永康(Nigel)的太公在1889年定居於薄扶林村,家族四代人在村內長大,他現在是薄扶林村文化環境保育小組的成員。薄扶林原本的寫法為「薄鳧林」,是香港最早期的村落之一,有人說因為附近水塘有不同的鳥類棲息,所以用上「鳧」字。
「根據村民口述歷史,張保仔當年有份協助村民起屋,因為張保仔最大的巢穴就在對面海的南丫島。張保仔在1810至1820年間歸順了清政府,不排除部份海盜選擇離開,定居在村內。」Nigel解釋,薄扶林村像一個大寶藏,不少人回來尋根,很多舊有歷史文化有待慢慢發掘。巧合地,記者的爸爸及爺爺在八、九十年代曾經在薄扶林村居住,今天就跟Nigel認識這條客家鄉村孕育的文化故事。
影片:
【我是南丫島人】23歲仔獲cafe免費借位擺一人咖啡檔 $6,000租住350呎村屋:愛這裏互助關係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XSugNPyaXFQ)
【香港蠔 足本版】流浮山白蠔收成要等三年半 天然生曬肥美金蠔日產僅50斤 即撈即食中環名人坊蜜餞金蠔 西貢六福酥炸生蠔 (果籽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Fw653R1aQ6s)
【這夜給惡人基一封信】大佬茅躉華日夜思念 回憶從8歲開始:兄弟有今生沒來世 (壹週刊 Next) (https://youtu.be/t06qjQbRIpY)
【太子餃子店】新移民唔怕蝕底自薦包餃子 粗重功夫一腳踢 老闆刮目相看邀開店:呢個女人唔係女人(飲食男女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7CUTg7LXQ4M)
【娛樂人物】情願市民留家唔好出街聚餐 鄧一君兩麵舖執笠蝕200萬 (蘋果日報 Apple Daily) (https://youtu.be/e3agbTOdfoY)
果籽 :http://as.appledaily.com
籽想旅行:http://travelseed.hk
健康蘋台: http://applehealth.com.hk
動物蘋台: http://applepetform.com
#果籽 #薄扶林村 #牛奶公司 #客家 #張保仔 #南丫島 #StayHome #WithMe #跟我一樣 #宅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