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儀熊讚
鄉親ㄟ~今日台南市議會第3屆第6次定期會,進行建設部門業務報告及質詢-「工務局、水利局」,鴻儀向鄉親報告今日質詢重點。
#支持台86線延向東延伸至台3線道路與高架穿越台19甲線
台86線向東延伸至台3線道路新闢案:由交通部公路總局辦理,總經費111億元,行政院 109 年12月10日核定可行性評估,目前交通部公路總局刻正辦理綜合規劃及環評中,本案可望串連台南與高雄山區路廊,大大方便台南來往旗山地區之交通,進而縮短緊急醫療、國防、搶災救
災之行車時間,並提高觀光遊憩的吸引力。對未來 86 沿線效益,含沙崙綠能科學城、醫療產業園區等,是台南攜手高雄南二都心一起發展的重要建設項目。但地方鄉親引頸期盼的重大交通建設,卻淪為特定人士的政治口水,甚至提出不如把錢留下來改善能路等言論,鴻儀認為重大交通建設有其目標與必要性,市府應善盡說明責任,把效益告訴大家,讓市民清楚。
#歸仁高鐵特定區(公兒六)特色遊戲場工程即將完工
新豐區第一座特色遊戲場,歸仁高鐵特定區(公兒六)特色遊戲場工程,10中旬將會完工,很快就可以與鄉親們見面,也會成為沙崙綠能科學城另一熱門景點。
#建請活化水利高灘地與橋下閒置空見設置寵物公園
寵物公園是現在很夯的熱門去處,如台北市迎風狗運動公園、樂業寵物公園,都是時下很夯的寵物公園,鴻儀發現在北部寸土寸金的都市,充分利用如水利高灘地、高架橋閒置等空間,規劃寵物公園,鴻儀認為,台南市八掌溪、急水溪、曾文溪、鹽水溪、二仁溪等大小河川,高灘地的利用應是條件非常豐厚,期盼市府可以跨局處整合,新設寵物公園,讓喜歡跟毛小孩互動的飼主,帶著自己的寵物來遊玩。
#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維護管理問題
「亞太國際棒球訓練中心」第二期工程,興建符合 2 萬 5,000 名觀眾席次的職棒主球場、3,000 名觀眾席次成棒副球場、內野練習場、室內、戶外投打訓練場等場地,總計畫經費 19.35 億元,於109年9月28日申報開工,其中內野練習場已於110年6月30日完成,預計 111 年 12 月完成標準副球場及室內外投打練習場,112 年底完成標準主球場及全部工程完竣。數十億的工程都接近竣工,但鴻儀卻經常接到民眾陳情,如球場的全壘打牆外雜草叢生、內野場地養護不佳,鴻儀要求工務局在尚未完成維護移交程序前,必須維護好球場內外。
#爭取仁德區文賢路一段保安路以南拓寬
臺南市文賢路一段(臺1線至保安路)拓寬工程,其工程範圍南、北側為仁德(文賢地區)都市計畫用地,中段為臺南都會公園特定區,可帶動周邊奇美博物館觀光需求,並將路網由臺1線連結至保安火車站,鴻儀持續要求工務局,將保安路以南也納入生活圈道路計畫,持續推動拓寬工程。
#原有住宅無障礙設施改善:
營建署-原有住宅改善無障礙設施申請補助作業要點,補助五層樓以下(含五層樓)公寓大廈,更新無障礙設施,以109年紀錄,僅1 件申請案件完工,鴻儀呼籲市府,為提高民眾改善意願,可以提高補助比例,提高改善意願,讓台南成為無障礙的友善城市。
#路燈改善勿好了傷疤忘了疼
長榮大學馬來西亞女大聲遇害案將近滿週年,但審計報告中卻指出,轄內 LED 路燈比率 62.46%未達 109 年度 70%預期目標,與路燈維修情形與汰換比率仍未達預期標準,鴻儀提醒市府團隊,勿〝好了傷疤忘了疼〞,持續推進本市路燈汰換與盤點減少安全死角,雖然不能照亮每個角落,但起碼有一條安全的回家路。
#提升污水下水道接管率
污水下水道整體污水處理率逐年緩步上升,惟仍低於全國平均值,其中公共污水下水道普及率六都之中僅高於桃園市,鴻儀持續要求水利局,加速汙水下水道接管率,改善生活環境品質。
本影片連結:https://youtu.be/9TnQ7E_HsUo
鴻儀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TSZPoIbIrweY2Wb2CyP4w/
同時也有1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4的網紅新竹市議員林彥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市長還不懂嗎❓ 真正讓市民感到生氣的,不單是市府浪費幾千萬在根本不用改的東門城廣場,而是市府用一個標案,就毀了 20 年前透過全民參與所打造出來的新竹之心。 日前我質疑東門圓環的改善工程有問題並跟市府要資料,結果市長只准局處在我總質詢前夕給了我兩張紙。幸好,透過立法委員邱顯智的協助,順利跟營建署要到...
營建署 都 發 局 在 台中市議員沈佑蓮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提案東山路郵局用地及9號步道口停車場整體開發活化】
東山路要轉進9號步道,旁邊一塊從921地震閒置至今的郵局用地,10年前佑蓮便與和平里林里長爭取活化運用,分別找過台中郵局、營建署、地政局、都發局等單位,但因為位處地震帶100公尺內,郵局也希望蓋大坑郵局,但礙於法令完全無法興建建物。
另外,東山路轉進9號步道入口,多年來一直發生人車爭道,地方及很多山友都建議,希望能把左側小停車場改為農產攤商區,車輛全部停到對面經補庫停車場,讓東山路轉進9號成為行人徒步區。
歷經多年不斷找各單位協商,去年(109)7/21日佑蓮再次邀集經發局張局長、台中郵局到現場討論,均表達會朝向活化這兩塊地規劃。
昨天(9/29),佑蓮再次邀請經發局、台中郵局、交通局、林標權里長至現場研商,初步結論:
1.台中郵局表示,因為600多坪土地並無法興建任何建物,因此,已朝向搭設綠能(太陽能板)規劃,地面則可以部分規畫為停車空間、部分作為攤商區使用。
2.經發局表示9號停車場,為不減少停車需求,若郵局用地有規劃停車空間,本市府用地便可朝向攤商區規劃。
台中郵局:後續尚有土地分區使用需與都發局釐清外,也會請水保技師評估水土保持計畫。
經發局:後續將會與台中郵局密切配合共同打造新的環境。
第三屆第五次議會質詢: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qzIWdWH-OY
營建署 都 發 局 在 蘇巧慧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創造多贏!
爭取全國首個醫養專區社會宅在樹林
長期以來,樹林鶯歌地區長照量能不足,民眾往往必須跨區尋找 #住宿型長照機構。從2019年開始,我與 #陳世榮 議員多次和新北市政府協調,規劃在板橋樹林交界地帶設置 #醫養專區,也獲得新北市政府的支持。但因該地區未來將有捷運經過,位置良好,內政部營建署也開始評估於相同位置興建社會住宅。
我們認為,社會住宅和住宿型長照機構本來就是可以互補存在,社會住宅的精神本來就有多元互助,當然同時也能提供給長者優先入住,並在低樓層設置照護機構、樂齡商店,成為台灣銀髮照護社區的典範!
因此,日前我和陳世榮議員共同召開協調會,邀請內政部營建署、新北市衛生局開會討論,確認雙方合併開發的意願,研議醫養專區結合社會住宅的可行性。
同時,我建議營建署和新北市府應針對此區域進行整體評估,以生活圈的概念規劃,雙方也都同意合併開發的方向可行。接下來,新北市衛生局將盤整醫養專區需求,進一步向營建署討論合作方式。
我一向支持中央地方攜手合作,期待全台第一個醫養專區暨社會住宅能夠順利完成,回應地方需求,創造多贏!
營建署 都 發 局 在 新竹市議員林彥甫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市長還不懂嗎❓
真正讓市民感到生氣的,不單是市府浪費幾千萬在根本不用改的東門城廣場,而是市府用一個標案,就毀了 20 年前透過全民參與所打造出來的新竹之心。
日前我質疑東門圓環的改善工程有問題並跟市府要資料,結果市長只准局處在我總質詢前夕給了我兩張紙。幸好,透過立法委員邱顯智的協助,順利跟營建署要到前後兩個標案的比較表,讓我可以檢視市長的回應。
市長回答說是因為後來發現東門城是古蹟所以要送中央審,加上要改善排水的關係,所以要變更設計,原來的廠商做不來解約,所以重新招標找了新的廠商。
但從營建署提供的比較表中很清楚可以發現,原本圓環人行道經費不見了,增加出來的是親水平台近 1 千萬、廣場優化 5 百多萬、燈光 3 百多萬、機電 2 百多萬,排水只有 160 萬。
市長說另外有一個排水工程的案子 7 百多萬,圓環人行道市府明年也會都更基金來做,但是市長,這些經費都不在原來4 千多萬的標案當中,是市府額外花的錢。
更讓人疑惑的是,市府原先跟營建署申請到的3千萬補助經費,其中主要的項目就是要用來擴大圓環人行道,甚至跟議會專案報告還舉了紐約時代廣場的例子。
結果呢?因為市府挪用經費到其他項目,變成現在要在用市款來做,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嗎?
其實真正有問題的不是花了多少錢,而是這些錢根本花得不值得,也沒有必要,甚至還因此毀了屬於全體市民的城市地標。
深入研究東門城的改造歷史,我才知道,原來 20 年前的市府是如何花了整整四年的全民參與來打造新竹之心,不但有長達一年的歷史研究調查、在戶外廣開十多場的公聽會和說明會,還用電腦動畫模擬改造後的樣貌、讓市民票選東門城的定位。
甚至不同於一般公共工程採用標案的型式,透過參與式的公開競圖,結合居民的想法和建築師的專業,打造出充滿城市光榮感的東門城廣場。
但是 20 年後的東門城廣場改善,市府連一場公聽會或說明會都沒有,根本是閉門造車。
很遺憾,市長認為既然是同個建築師,那就不會有問題,也不需要在設計階段就廣納市民朋友的意見。
經過 20 年,即使是同個建築師想法也會改變,但這 20 年來,新竹之心乘載了許多市民重要的記憶,這點也是無庸置疑的,更是不能夠被忽視的。
就如同當年新竹之心重要推手劉育東教授說的:「公共空間的改造,不只是一個案子,更應該是全民運動。」
呼籲市長能經由這次東門城改善的錯誤記取教訓,未來市府推動重大公共工程,都應該在設計階段納入公民參與,並且尊重新竹市民的共同記憶。
#第十屆第四次定期會市政總質詢
#監督市政 #公民參與 #城市記憶
【媒體報導】
質詢東門圓環工程不符 竹市議員等2週「總質前只收到2張紙」 ETtoday政治 | ETtoday新聞雲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1118/1857580.htm
營建署 都 發 局 在 侯友宜 houyuih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新北市 今年投資金額已達1220.67億,共有53家廠商入駐,並且帶來了43,762個工作機會。目前正在進行的重大開發案包刮 #林口工一區 、#新莊產業知識園區、#新店寶高智慧園區、#蘆南蘆北開發案 等,在都更過程中,市府會做好土地和廠房間的媒合,全力協助產業轉型,防止傳統產業邊緣化。
議員相當關心的 #三重第二行政中心 案,現階段除了要蓋行政中心大樓外,還要容積價金,目前正和廠商協調中,會整合市府各局處努力完成溝通。#淡海新市鎮 第二期開發案都市計畫由營建署處理後會再交給新北市接手,等一切就緒,市府便會全力進行開發。
施政報告第四部分「#活絡經濟發展」將為大家說明新北市經濟及開發相關政策和進度,期盼能與大家共創美好經濟環境。
#安居樂業 #侯友宜
營建署 都 發 局 在 陳麗娜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壹、大林蒲遷村,農地漁民誰來顧?
一、大林蒲遷村計畫書有如兒戲
市府9月編了「大林蒲遷村計畫書(草案)」薄薄幾頁,只有原則,根本沒細節,這也能稱計畫書?這是兒戲吧?
二、大林蒲遷村農地如何處理?
有關於農地部分,所謂的草案只講依「高雄市舉辦公共工程拆遷補償及救濟自治條例」辦理,卻完全沒具體內容,大家還是霧煞煞。事實上,拆遷補償救濟自治條例裡只講到了地上物補償,這就是第十八條講的「農作改良物及畜產遷移之補償標準,由本府農業局另定之。」卻沒講到農地本身的處理機制。請問農業局長:
(一) 你對大林蒲的農作改良物地訂了補償標準沒?
(二) 更重要的是,農地部分不在補償自治條例裡面,這該怎麼辦?農地也要一坪換一坪,你們會為農民請命嗎?
三、漁民部分又該如何處理?
拆遷補償救濟自治條例第十九條也講到:「水產養殖物遷移之補償標準,由本府海洋局另定之。」那麼請問海洋局長:
(一)鳳鼻頭漁港現還有多少漁民、漁船、漁具,你們是否都知道?
(二)目前停泊在鳳鼻頭漁港內舢舨共計78艘,漁船3艘,有拖網、刺網,你們要全部收購嗎?用多少價格?補償標準訂出來了沒有?
貳、君毅正勤污水管舖設問題
君毅正勤國宅社區由多棟12樓住宅大樓組成,其污水下水道於民國83年國宅開發時已配合埋設完成,污水經由地下室化糞池採壓力排往區內側溝,因區內巷道底下接鄰地下室頂板,早期以淺埋連接管及側溝截流方式辦理用戶接管,因此,必須以廢除地下室化糞池改管方式,藉以辦理實質用戶接管,達到改善環境衛生,削減河川污染源。
原計畫花1.3億,應該在2年前就完成,請問水利局目前狀況如何?
參、工業缺水問題
一、高雄每日155萬CMD,用水緊繃
高雄每日約需 155 萬噸水,高屏堰地面水每日 110 萬噸,鳳山水庫每日供應 30 萬噸,另外地下水(含伏流水)每日15萬噸,這樣的供水量已經達到極限。
二、工業區加入搶水行列,十年後缺水23萬噸
目前用水緊張,然而高雄現在還有開發中的工業園區將要加入搶水行列:
(1) 橋頭科學園區最高用水量是4萬CMD(公噸/每日)
(2) 仁武產業園區1.2萬CMD
(3) 和發產業0.55萬CMD
此外,現有的臨海工業區等也會增加用水需求,再加上民生用
水也可能成長,高雄市預估民國120年每日用水缺口達23萬噸。
三、再生水補得過來嗎?
經濟部預計公告之「水源供應短缺之虞地區」,高雄將被列為首波名單。為解決困境,經濟部打算加強再生水的利用,在再生水發展條例規範下,未來境内新設廠或舊廠擴增產線,用水量超過3000噸工業用水須強制使用50%以上再生水,新法勢將影響高雄未來之產業發展。
但單靠再生水廠,能補足23萬噸用水缺口嗎?高雄第一座已完工的鳳山再生水產可供應4.5萬噸。第二座設計建設中的臨海污水處理曁再生水廠,第一期供應臨海工業區內中鋼、中油、李長榮化工、李長榮科技、中石化等5家工廠每日3.3萬噸再生水,總經費約新台幣39億元,計畫向内政部營建署申請補助(中央補助92%,市府自籌8%),未來最高可擴充到日產 6 萬噸。
鳳山加臨海兩座再生水廠,最多只有10.5萬噸,這個離23萬噸還有很大差距,要怎麼補?
四、新設每日用水3000噸以上公司要用50%再生水,辦的到?
另一個問題是強制新設每日用水3000噸以上公司要用50%再生水,這如何強制法?做得到嗎?
五、高雄水自己用都不夠,未來竟還要支援南科20萬CMD?
南科目前用水量約21.5萬CMD,在台積電設廠後,預計在115年將會到達32.5萬CMD。我們從水利署的穩定供水方案看到,中央為了讓南科不缺水,竟然打算在「臺南高雄水源調度108年完成」後,要把高雄送水到南科由現在的5萬CMD增加到20萬CMD!
高雄水已經不夠用了,中央竟然一口氣還要抽20萬CMD的水給南科用,這會不會太誇張了?原來水利署花了幾十億做「南化高屏聯通管工程」把原水送到高屏溪攔河堰並不是支援高雄用水,而是為了南科,請問水利局長,這樣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