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超級趨勢~投資翻倍賺】
時間:2021/8/8
發文:NO.1290篇
大家好,我是 LEO
.
❖產業巨擘投入第三代半導體
八月五日「鴻海」出手震撼市場,宣佈以 25.2億收購旺宏在竹科的 6吋晶圓廠,目標鎖定生產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元件,鴻海董事長劉揚偉預估,2024年晶圓月產能可達1.5萬片,每月可供應3萬輛電動車的功率元件需求,藉此讓台灣在電動車產業取得世界領先地位,LEO認為這只是第一步,到2030年全球電動車年銷售估計超過 5500萬輛/年,這是很棒的大願景但是該如何築夢踏實呢?
.
鴻海以代工起家,蘋果光在中國紅色供應鏈的搶單與蘋果供應商分散策略下,逐漸退色,一代霸主開始尋找新的舞台,跨入電動車領域成立MIH車電大聯盟,意圖掌握新一代電池材料研發,與車用晶片領域—跨入第三代半導體,每一步都瞄準未來十年產業趨勢,眼光相當精準。
.
台灣最早跨入第三代半導體領域的漢磊(3707) 歷經10年練兵後,終於在今年第二季EPS由虧轉盈繳出 $0.13元的成績,上半年財報EPS $0.07元,世界先進佈局超過 4年,今年下半年才開始小批量生產,台積電2017年與納微半導體(Navitas)合作-它是世界上第一家生產氮化鎵(GaN) 功率IC的公司,2013年成立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2020年台積電與意法半導體共同宣布加速市場採用氮化鎵產品,市場趨勢成形,穩懋、全新、宏捷科、環球晶、晶成半導體、盛新材料(太極持有64%)、穩晟材料(大股東-矽力杰、中砂)都耕耘已久,鴻海憑什麼快速克服前期漫長學習取線?
.
❖借力使力-彎道超車
鴻海取得旺宏 6吋廠後,預計後續還要砸下數十億投資生產第三代半導體設備,錢對鴻海來說並不困難,關鍵是「生產設備的參數」,整個半導體產業最重要的源頭就是上游的「長晶」,掌握「碳化矽基板者得天下」。汽車用的第三代半導體SIC晶圓叫做N型(導電型),應用在5G通訊用的SIC叫做SI(半絕緣型),盛新材料是國內唯一,可以同時量產N型SIC與SI型SIC晶圓的公司,因為它直接技轉中科院的技術與人才,就好像資質平庸的武道家在偶然機遇下拿到一盒充滿靈氣的上品混元丹,免去漫長的試誤法,加上自身的後天努力取得正確的關鍵參數直接晉升一代武學宗師。
.
它厲害的地方在於 1.生產SIC晶圓的晶種是自己做的(成本低),2.在超過2000度的長晶爐裡,精準掌握熱場、流場、電性均勻度控制,用X光檢測晶體乾淨品質佳,媲美國際大廠水準,3.廣運(6125)集團母公司掌握自製機台,成功在5RUN完成熱場測試,製成調整,產出 6吋N型SIC晶錠,換句話說-這代表掌握新機台快速大規模量產的關鍵。
.
如果鴻海找上廣運(6125)添購設備、盛新材料購買晶種,取得關鍵生產參數,掌握最上游的長晶後,包含IC設計、晶圓製造、到後段封測將可提供一條龍服務。
.
❖鴻海5G戰略背後的佈局
鴻海旗下工業富聯(FII)斥資39億元增資旗下蘭考裕展智造科技,增產5G小型基地台與模組等產品,意圖擴張中國大陸5G設備市占率,在日本方面夏普推出小規模用5G設備,搶攻日本工廠與辦公室市場,售價是目前市價的五分之一,可望在日本市場攻城掠地。
.
在台灣鴻海旗下亞太電信與遠傳電信 5G 共頻共網,未來電動車、自駕車的發展也與5G網路息息相關,這跟第三代半導體又有什麼關聯呢?原來SI半絕緣型SIC它的特色是:可以提高射頻及PA元件的功率,熱傳導性與電場擊穿係數,較「矽元件」提高十倍以上的功率密度,非常適合應用在新一代5G通訊,自動駕駛交通工具,以及雷達衛星系統,LEO相信鴻海走這一步棋是經過縝密籌畫的結果。
.
❖第三代半導體小知識科普
到底SIC長晶有多難? 碳化矽長晶時,晶種放在石墨坩鍋根本無法觀察長晶情況,因為溫度高達2000度以上,打開就注定壞掉,原料都無法重覆使用,每一爐 7天才能生長 2公分厚度,SIC有 200多種晶態,要在高溫高壓環境長出6吋晶錠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等於是矇著眼睛射飛鏢,到底有多難要比較才知道,矽晶圓3~4天可以長 200公分,長晶溫度約 1400度,量產尺寸最大 12吋,碳化矽SIC長晶 7天只長2公分,溫度 2200~2500度間,目前主流為 4~6吋。
.
盛新材料的良率為何比其他競爭對手高?困難點在於不管4吋 6吋,所有的晶型與晶向都要一致(SiC有兩百多種晶型),一般要4H晶型,其他廠商拿箭瞄準射靶,射中就是良品,沒射中就失敗,盛新則是從機台到材料、熱場、製程、電性控制,以"軌道"的概念,穩穩地把箭輸送到靶心上,良率自然高可以跟世界級大廠匹敵。
.
經過 LEO的分享,相信大家知道「碳化矽長晶」與「矽晶圓長晶」是截然不同層次的技術,所以價格差距也相當驚人,注意喔 12吋矽晶圓大約100美元/片,4吋碳化矽晶圓大約 1000~1200美元/片,6吋碳化矽晶圓更恐怖約 2500~3000美元/片,更誇張的是5G通訊用的半絕緣型SI價格又是電動車用N型碳化矽的 3倍左右,所以,同時掌握N型與半絕緣型碳化矽長晶技術的盛新材料與自製長晶爐設備廣運(6125)我的研判,也許不一定是現在,但有朝一日將成為產業界的明日之星。
.
如果大家想知道更多關於這個新的「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新知與最新國際盤勢觀點,請鎖定團隊每天即時分享👇
.
❖Line群組傳送門⤵
https://lihi1.com/jjjwf
❖TG 頻道傳送門⤵
https://t.me/stock17168
天佑台灣,疫情早日結束❤️
熱傳導工業應用 在 工研院科技學習 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降低電路EMI實戰攻略~
📊【課程】產線電磁干擾(EMI)防制設計與接地工程
📊【網址】https://reurl.cc/b5RgL3
📊【日期】109/7/16~17 ⚡️確定開課
電磁相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
包含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EMI)
和電磁耐受性(Electromagnetic Sensibility,EMS)
兩大部分。
EMI指的是電氣產品本身通電後,
因電磁感應效應所產生的電磁波
對周邊電子設備所造成的干擾影響;
EMS指的是電氣產品本身對外來電磁波的干擾防禦能力,
即電磁場的免疫程度。
電磁干擾傳播或耦合,通常分為兩大類:
即傳導干擾傳播和輻射干擾傳播。
透過導體傳播的電磁干擾,
稱為傳導干擾;
透過空間傳播的電磁干擾,
則是輻射干擾...
(資料來源: EET 電子工程專輯)
--------------
👉👉👉【熱門課程推薦】
1️⃣啟動AI~物聯網系統規劃、建置與應用實作
https://reurl.cc/WdR7Ax
--------
2️⃣機械元件加工技術與製程規劃工程師
https://is.gd/BPqxNu
--------
3️⃣工業生產線ESD控管與ESD防制標準實現(ANSI/ESD S20.20)
https://is.gd/tYj6iz
🏃♀️🏃♂️🏃♀️🏃♂️🏃♀️🏃♂️🏃♀️🏃♂️
歡迎加入LINE@及FB好友!隨手掌握最新課程資訊:
http://line.me/ti/p/%40cco1893w
https://goo.gl/7AbcfS
熱傳導工業應用 在 十方富裕人生(心靈 夢想 財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武漢一個小小的病毒,相當於10個原子彈的威力。」泰康保險集團董事長陳東升說,此次疫情影響面之大超乎想象,武漢一隻「蝴蝶」扇動翅膀,引起了全世界的震動。
除了疫情本身,人們開始擔心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突如其來的疫情造成湖北多地「封城」,全國延長春節假期,各地企業延後開工,旅遊、餐飲、交通、娛樂等線下消費陷入停滯。生產經營停擺,收入和現金流中斷,受衝擊最大的中小企業能否扛過去?服務業首當其衝,製造業又會受到多大衝擊?被世界衛生組織宣佈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全球產業鏈、進出口貿易會受到多大影響?本就面臨較大下行壓力的中國經濟,遭受此次疫情,會不會進入下行通道,甚至動搖根本?
下面,我摘錄《中國企業家雜誌》的文章,幫大家做個整理:
1、吃的、喝的、玩的,大受影響
這個春節,絕大部分餐廳經理最忙的是處理預訂客戶的退款。1月20日之後,疫情形勢急轉,原先已經預訂滿的餐廳,紛紛接到取消用餐的退單。整個春節,人們取消聚餐,居家隔離,餐飲業一片蕭條,一些餐廳甚至把庫存的食材拿出來擺攤銷售。
不僅是餐飲,航空、旅遊、娛樂、零售等嚴重依賴線下的服務業都受到嚴重打擊,收入幾乎是斷崖式下跌。2019年春節黃金周,中國零售和餐飲業實現銷售額10050億元,旅遊業收入5139億元。2020年春節假期10天,消費幾乎停擺,零售和餐飲業收入銳減,全國鐵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發送旅客比上年同期下降近73%,旅遊相關行業陷入冰凍狀態。專家估算,僅零售、餐飲和旅遊市場的直接損失就超過1萬億元。
「中小企業將會面臨巨大衝擊,尤其是那些現金流不好、經營不穩健的中小企業將遭遇嚴峻挑戰。」北京大學國發院BiMBA商學院院長陳春花教授說,很多中小企業的現金流可能僅能保證兩三個月的運行,現在一些行業基本停滯,沒有收入和現金流,而房租、利息、人員成本等必須支出,企業如果不能及時調整、壓縮成本,很可能就倒閉了。
在全國60多個城市擁有400多家西貝莜面村的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春節期間全國門店基本停業,只保留部分外賣業務,2萬多名員工待業,若疫情在短期內得不到控制,公司賬上現金撐不過3個月。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在一份報告中進一步指出,經營中斷可能導致訂單合同違約、資金週轉困難,部分體量較小、抗風險能力較弱的中小微企業面臨破產倒閉的困境,風險還可能沿著供應鏈和擔保鏈上下及橫向傳導,引發局部性危機。
中小企業困境的背後,是就業和民生面臨的挑戰。餐飲、娛樂、旅遊等線下服務行業,創造了大量就業崗位,這些崗位實行彈性薪酬和計件工資的比例相當高。若中小企業大量裁員乃至倒閉,將對就業和居民收入造成嚴重影響。
2、對製造業的影響,看疫情時間
疫情對製造業的影響,已經不可避免。
首先是製造業成本上升。
和2003年非典不同,這次疫情爆發在春節假期,國家延長假期,企業停工停產,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已經宣佈,非必要行業停工到2月9日,湖北地區則進一步延長春節假期。工人返工延遲,房地產、基建、工業生產都將受到嚴重影響,因停工停產造成的人工成本、房租成本、庫存成本都會上升。「停工停產對各行業都會造成影響,雖然每個行業影響不一樣,但損失一定是一個非常大的量,後續影響還有待觀察。」陳春花說。
其次,對製造業最直接的影響是貨物貿易出口。
出口的背後是哪些行業?分析2019年貨物貿易出口數據不難發現,機電類產品、勞動密集型產品、民營企業是三大關鍵詞:2019年,全國貨物貿易出口額17.23萬億元。其中機電類產品出口10.06萬億元,佔58.4%;紡織服裝等7大類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3.31萬億元,佔19.2%。機電類產品中,電器及電子產品出口4.63萬億元;機械設備出口2.87萬億元。從出口主體來看,民營企業出口佔比51.9%,已成為出口第一大主體。上述行業短期內市場可能受到影響。
除了出口,可能受到影響的還有全球供應鏈。武漢「封城」後,芯片產業就開始聚焦武漢三大晶圓廠長江存儲、武漢新芯、武漢弘芯的運營情況,三家企業如果停產,將嚴重影響全球最缺貨的三大芯片供給狀況。如果疫情持續蔓延,類似擔憂會擴散到更多領域。一些國家採取關閉邊境、拒絕中國人入境、取消航班等措施,也使得部分在產業鏈上依賴進口設備和配件的產業,都將受到影響。即使在國內市場,因為疫情防控限制物流、人流流動,也會讓不少企業的供應鏈遭到挑戰。
3、影響短期,不影響長期
人們很容易與17年前的sars疫情來比較。
「不能簡單地跟sars的影響做比較,因為經濟結構發生了巨大變化,規模總量已經在不同量級,經濟發展的質量也不一樣。」陳春花說。
簡單來看幾組數據的對比。2003年,中國GDP總量13.6萬億元,2019年的GDP總量已經超過99萬億元。2003年,服務業佔GDP比重為39%,2019年,服務業佔比已經接近60%。經濟規模上的巨大差異,決定了抗擊風險的能力完全不同。經濟結構上的變化,則要兩分來看:一是經濟結構更優化,抗風險能力更強;二是服務業佔GDP比重提升,看似服務業受衝擊,對經濟影響也大,但還應該看到服務業內部的結構。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線上服務業已佔相當比例,而這一塊受影響較少,甚至部分線上服務大幅增長。
這些年,中國經濟的抗風險能力已今非昔比。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和內生性較好的經濟結構,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擁有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工業體系完備;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具有強大的市場潛力。長期來看,中國經濟的韌性不會改變。
4、面對疫情的衝擊,企業該如何應對?
「不確定的是環境,確定的是自己。」陳春花說,在危機來臨的時候,應該強調人的作用,重視人的主觀努力,強調企業自身的能力,而非環境的約束。她提醒中國的企業家,應該「堅定自我發展的信心」「進化應對而非預測判斷」「挑戰極限式地降低成本」。
5、結語- 危機帶來變革
當然,每次危機都會帶來巨大的變革,也給商業帶來改變的契機。
2003年sars,阿里巴巴在公司被隔離、全員居家辦公的情況下推出淘寶,京東也在彼時被迫轉型線上商城,這開啓了中國的電子商務時代。此次疫情,一定也會帶來一些影響深遠的改變,企業家在看到挑戰的同時,也應該敏銳地關注到市場的積極變化。
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型。此次疫情,春節檔院線票房慘淡,徐崢的《囧媽》突然改為線上收看,開了中國電影業先河,也給了傳統電影行業當頭一棒。教育培訓行業同樣全力向線上轉型,電商、短視頻、遊戲、知識付費、線上辦公軟件等迎來流量高峰。每一個行業都應該思考,有沒有可能把線下的消費場景搬到線上。
服務業基於新技術創造新的商業模式。
此次疫情,阿里巴巴、騰訊等互聯網大公司迅速開發出大數據尋人、查找附近發熱門診、線上就診等服務,這些都有可能在疫情過後形成新的商業模式。傳統零售業遭受重創,人們對盒馬、每日優鮮等新零售有了更深切的理解。未來,無人零售、無人餐飲、無人機配送等興起,與新零售相關的各種配送平台、上門服務平台、同城物流等都有機會崛起。
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大大提速。
富士康已經在深圳、成都、鄭州、太原等地運行了6座熄燈工廠,包括精密機構件加工工廠、智能刀具加工工廠、精密組裝、測試及包裝工廠等。這些熄燈工廠人力節省了88%,效率提升了2.5倍,在疫情面前,它最大的優勢是不用擔心工人不能回來工作。
經過近幾年的轉型發展,互聯網、數字化技術在傳統產業的應用已經非常普遍,可以預見,這次疫情將大大縮短傳統產業尤其是製造業數字化、智能化的過程。
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將再次迎來爆發式增長,而製造業的發展質量也將發生質變,智能工廠、熄燈工廠普及步伐加快,這將是「中國製造」的又一次重大變革。
來源:《中國企業家雜誌》
作者:萬建民
微信號:ice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