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vocus.cc/article/5fb8bb98fd89780001001044 方格子
https://tinyurl.com/y5v5zea5 Medium
==========
這聽來很簡單對吧?一點也不。
學校有教過吧?理論上都有教。
那為何還是常常沒弄清楚,甚至是根本上弄錯了?
這個喔...
一個是意識形態影響,例如你堅信中國絕對不侵略外國,頂多戰狼出征懲戒一下就回國。
另一個是資料情報太少,好比你只知道鐵路開通,卻不知道周邊道路爛的可以,少算了一段時間。
最後一個就是,你收了某些好處,所以決定說鬼話。
麻煩的地方在於,我們很難判斷某人在檯面上講話,是根據這三個中的哪一個。
例如你天天說某團隊不會賣掉台灣,但這個團隊的外交顧問,全部是季辛吉的熊貓派大將。呃,我們該覺得你是哪一種,單純的意識形態面子掛不下來,所以裝鴕鳥沒看到,堅持一切都不會改變。
反正賭對了就賺到可以上節目的機會,運氣好還能當官勒。
熊貓外交好處 在 US Taiwan Watch: 美國台灣觀測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美國對中國強硬政策不停歇+評論美中關係】
最近新聞很多,尤其是美國對中國的制裁絲毫沒有停歇的跡象,這裡觀測站幫大家稍做整理。
🗓 8月19日:美國終止與港三協議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發出聲明:「由於中國沒有信守香港自治50年的承諾,我們在8月19日通知香港當局,暫停或終止(suspension/termination)三項美國與香港的雙邊協定,包括逃犯移交、被判刑人士移交、以及針對國際營運船舶的雙重課稅赦免。這些措施強調美國對於對北京實施國安法摧毀香港人民自由的深切顧慮。」
💬 短評:有不少國家都紛紛撤回與香港的引渡協議(五眼聯盟國家都撤了),美國也推出了一系列的制裁,包括針對特首林鄭月娥(她說現在不能刷信用卡了QQ)等11位官員的制裁(參考先前報導及評論:https://pse.is/U34XZ),還有取消給予香港的特殊出口待遇。這些動作很重要,至少必須要讓中共知道他們的行為必須付出代價,而且不是說隨便要引渡就可以引渡的。
🗓 8月18日:美國第七艦隊臉書po出穿越台海的訊息,強調保衛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自由航行權。
💬 短評:因應Azar部長來訪,中共日前氣呼呼派了軍機過來示威,還說要在台海演習(事實上相距三四百公里遠),然後台灣內部有一大堆人又開始炒作美國棄台論、台灣挑釁論之類的。
我們認為,整天講說美國會把台灣賣掉的人們真的要好好思考一下,如果台灣海峽變成中共內海,對美國是會有什麼好處嗎?至於整天講說美國一定會輸給中國、中共出兵的話美國不可能來的那些人,呃 … 本來想說些什麼,但還是算了。我們唯一要強調的就是:「天助自助者」。
📖 針對失敗主參考閱讀清單:https://pse.is/TRP8B
📖 關於船艦的自由航行權、無害通過權等名詞,可參考這篇:https://pse.is/T3RV5
🗓 8月17日:美國商務部宣告華為制裁令擴大。
美國五月針對華為的禁令,主要規定使用美國科技(設備、軟體)的業者,需要先經過美國商務部批准,才能替華為製造晶片,所以我們的台積電就被掃到,再也無法幫華為製作晶片。但現在新的禁令則是,華為無論是作為「採購者、中間收貨人、最終收貨人或是終端使用者」,該業者都必須取得美國商務部的執照。而且這次一下子把橫跨多國家的38家華為的子公司都列入禁運清單(一共有超過150間公司上榜了),等於是將所有包括晶片設計、軟體設計、晶片相關的製造和原料公司等等,全都納入禁令了。
🗞 新聞稿:https://pse.is/TVCRW
💬 短評:先前中國許多人出來喊說華為技術領先,受到制裁沒在怕的。但8月11日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的執行長Neil Mawston分析(https://pse.is/ULRQP),華為已經幾乎快要沒有晶片供應商的選項了,所以說先前講自製晶片沒問題只是自我感覺良好。值得注意的是,台灣和中國的關係很深,這些禁令通常會直接影響到台灣的廠商。例如聯發科,由於之前生產的5G晶片是標準規格的晶片,並非特地為華為設計打造,加上主要研發及使用技術接在台灣,所以逃過之前的禁令。但在這個新的禁令當中,聯發科連這樣標規的晶片也將無法再出售給華為,聯發科接下來的反應成為了眾人關注的重點。
📖 關於抖音和微信禁令及「乾淨網路」計劃,可參考這篇:https://pse.is/VDW5K
=============
✍🏻 綜合評論
世界局勢變化之快,常讓人眼花瞭亂。很多人都會很有疑問,到底現在美國和中國的關係,有沒有可能再走回頭路?尤其是之後美國大選之後會怎麼變化?
從中國的角度來看,主戰派和主和派(希望中美不要脫鉤)仍在激烈鬥爭當中。最近在美國之音的節目上,有一個很有趣的討論(https://pse.is/V24K5)。
王飛凌教授的見解:「所謂的新冷戰局面,已經給中共高層和既得利益者們一個損害和不確定性,他們覺得個人利益受到損害了,他們對習近平這種強勢的與美對抗政策可能有所不滿。這種不滿情緒有可能有所宣洩,那麼北戴河(高層會議)可能是個機會。」
但王飛凌表示,這種內部的爭論不大可能改變北京的對美國的態度和策略。他說除非有人事的變動,要不然變化不會很大。換句話說,除非習近平總書記以及他的人馬被換下來,或者被減權,中國對美的外交不會有太大變化。
我們認為,雖然最近「戰狼外交」在檯面上有稍微收斂了一點,但中國內部的民族主義氣焰以及對美強硬的態度,並不會有太大的轉變。至少,我們可以確定的一點是,中國目前的科技和軍事實力仍然遠遠不如美國。
📖 推薦王飛凌教授的書:《中華秩序》(https://pse.is/TLH9U)
而在美國方面,在該節目當中,葉耀元教授的發言可以印證我們過去的評論:美國對中國政策的轉變,其實是反映出美國對過去幾十年對華「接觸政策」的全面反省和糾錯。尤其是前陣子皮尤研究中心民調結果顯示,美國民眾將近七成對中國抱有負面態度,來到史上最高。照此情勢,葉認為:「美國應該是會硬的回去,那最簡單的就是完全不處理、完全不回應。」
過去我們幾篇文章也已經大致上討論過,目前美國民意整體來說是對中國反感度愈來愈大(https://pse.is/KLSN2),國會裡面針對亞洲相關的法案通常都是無異議通過,兩大黨有高度共識,因此行政部門不可能再走回過去和中國交往的政策。
然而,也如同之前我們提過的,國際議題及外交政策對於美國大選的影響力很小,中國議題也不像在台灣是主導所有議題的最重要因素。有了這樣的認知,想要了解美中未來走向,我們應該要關注的是政策圈菁英們的風向。
目前看來,「假設」民主黨當選,那麼他們很可能不會像現在川普政府一樣推出這麼多(而且一拳接一拳)的制裁措施,力道很可能會變小。但從一些重要策士的發言來看,在經濟、軍事、國安議題上,民主黨的態度也已經認定中國是威脅。然而(⚠️),偏自由派的策士們仍然認為,在某些全球議題上(如朝鮮無核化、氣候變遷等)美國仍需要跟中國合作;只是,他們目前並沒有清楚論述,若中國在上述議題繼續不理你擺爛的話該怎麼辦,這些都是目前大家比較擔憂的方面。
不過,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在數位威權主義以及制裁抖音等議題上,民主黨的風向也漸漸趨向鷹派。像是一位民主黨的超大咖學者Tim Wu(吳修銘,台裔身份,是「網路中立性」這個概念的提出者),最近就在紐時投了一篇文章:「TikTok禁令來得太遲了」(A TikTok Ban Is Overdue,https://pse.is/U7J26)。而最近在頂級國關外交雜誌如《外交政策》、《外交事務》上面的討論也都有滿一致的風向:中國的數位威權主義對自由世界造成嚴重的威脅。
簡單來說,目前共和黨政府的風格是「全面」「抗中」;而可預期的民主黨政府則是「多面」「防中」,但在一些全球議題上要與中國合作。
最後講一下,原本只是想要寫一下近期新聞整理,沒想到又不小心寫太多。每次寫這類文章,都會有許多平常沒什麼在看我們文章的人來留言區和我們熱烈討論。雖然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把文章看完,但還是想在文末放上往常的勸世文,希望大家在看待相關新聞時,避免直覺式地把凡對川普提出批評的人的貼上「親中左膠」的標籤,或者認為「左派」媒體全都不可信什麼的。事實上,所謂左派根本不是現在網路上很多人說的那個「左派」(你說的左是什麼左?我的右不是你的右),而且更重要的是,國內議題跟國際議題不一樣,這點跟台灣真的非常不同(在台灣,大部份議題談到最後通常都是會分成藍綠、統獨、自我認同的不同陣營。對中國的態度也是解釋大選結果的最重要原因,沒有之一)。
儘管台灣這幾年打了幾場民主的勝仗,但網路輿論的極化現象一直都沒有緩下來過,而這是滋養各種有心分裂社會操作的沃土。在台美議題上,我們要去做的事情是區分美國(或針對其他任何一個外國政壇)有哪些人是「擁抱熊貓派」、判斷執政團隊(或者「可能的」執政團隊)的整體立場和風向,找到我們需要更加強交流的人群、可以合作的人群,思考如何才能擴大台灣議題的支持基礎。我們認為,不應該對媒體或評論照單全收,也不需要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網路上戰人很容易,但持續去說服那些對中國抱持天真想法的人、或是不理解中國議題的人,才是真正艱苦的外交實踐,才有辦法壯大你的支持者(沒有人會被你「罵成」成支持者的,有這麼M嗎?)。
📖 延伸閱讀:
➤ 美國政治菁英如何看中國:五種人物的分類
https://pse.is/T3QBA
➤ 美國都是「左派」在亂?談什麼是左派、右派
https://pse.is/UU98Q
✨ 支持獨立內容,贊助觀測站:https://pse.is/MG557
🎙 收聽觀測站podcast:
➤ SoundOn:https://pse.is/QSLXX
➤ Spotify:https://pse.is/RCQ2K
➤ Apple:https://pse.is/R2RXV
➤ Google:https://pse.is/U4JMN
➤ Youtube:https://pse.is/QSM4H
熊貓外交好處 在 鄭宏輝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台美關係從「戰略模糊」到「戰略夥伴」,美國啟動「防止台灣遭入侵法案」立法
👉今日的美中關係如何煉成的
1970年代中蘇交惡,珍寶島事件(中蘇武裝衝突)和文化大革命導致中蘇關係徹底凍結,毛澤東謀劃用美國這張牌來對付蘇聯,於是開始尋求與美國發展外交關係;當時美國正陷入越戰泥淖,國內也有經濟危機遺緒,中國這番帶槍投靠並闡述「一條線」包圍蘇聯的戰略,於是處於冷戰中的美國心動了,重新評估對中國的外交關係。
當時不少美國人相信民主化理論,認為經濟發展能使人民進一步追求社會改革與政治權利的平等分享,認為美國應該要攏絡中國,等中國經濟好轉自然會民主化,不會成為美國的威脅。「擁抱熊貓派」的祖師爺國務卿季辛吉秘密訪中,開啟美中關係的一連串序幕,中國順勢進行改革開放,在美國全球主義者的推動下,大量台港資金、國際製造鏈流向中國,中國經濟起飛一路爆發到今天這個規模。
👉台美關係為什麼有「戰略模糊」
在前述中美聯合對抗蘇聯的「一條線」戰略下,美國並不願意處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之間誰是「正統中國」的問題,因為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對抗蘇聯威脅的小夥伴。
但是美國仍須守住二戰以來太平洋由美國實質戰略控制的局面,不能讓可能的戰略威脅如中國取得太平洋西側的不沈母艦台灣,於是《台灣關係法》應運而生,不使用中華民國(Republic of China)用詞,迴避正統中國問題,台灣在美國法律中成為具有主權的亞主權國家,台美之間透過美國在台協會建立事實上的外交關係,條文中這樣稱台灣「與外國、外國政府或類似實體一視同仁」。美國人稱此為對台的「戰略模糊」。
此後一系列的對台法案,因為中國因素大抵都離不開對台出售武器、保護台灣現狀承諾、強化台灣對外能力、強化美國亞太防禦能力等,相關法案如《六項保證》、《台灣旅行法》、《2018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
美國對中國釋出的最重訊息是,如果中國違反美國對台承諾的原則,美國將會幫助台灣自衛,至於到什麼程度,則是沒有明言,這也是美國人對台的「戰略模糊」。究其根本,除了美國人的自家利益外,美國其實也不確定台灣人究竟如何想的,所以每次選舉美國人都在看著,到底是親中還是反中,美國對應的手段也不一樣,這就是「戰略模糊」對美國的好處之一,但這對台灣不是好事,台灣人必須明白這點。
與之相對的是美國對韓國、日本的戰略關係,美國在韓國、日本都有駐軍,美韓共同防禦條約和美日安保條約都有規定雙方須共同承擔軍事責任,當他方受到軍事攻擊時需要進行軍事協助,這是明確到「出兵」的程度。
👉台美關係從「戰略模糊」到「戰略夥伴」
2019年6月1日,美國國防部發布《印太戰略報告》,在這份報告中,美國將台灣視為維護國際秩序的民主夥伴,提及中國對台灣的國際打壓及武統意圖,再次承諾會依此繼續售予台灣防禦性武器。
報告書出爐不久,八月,美國總統川普批准2500億66架F-16V軍售案,台灣空軍直接宣布增設一個聯隊;九月,首屆「美台印太區域民主治理協商機制」正式啟動,希望台美雙方透過此對話機制一同促進印太區域秩序的安全;十月,美國參議院通過《臺灣友邦國際保護及加強倡議法》以強化支持台灣與印太地區及全球其他國家正式外交或非正式的夥伴關係。這些挺台作為在在顯示,美國將台灣在印太戰略中推到更高層次的「戰略夥伴」。
👉美國不再相信中國會改變,美中關係將徹底扭轉,台美關係大邁進
2019年10月24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華盛頓的威爾遜中心發表演講,一改先前的溫和態度,直言「美國政府不再相信經濟發展可讓中國獨裁政權變得更開放和民主,中國是美國的戰略和經濟對手」,以副總統的高位表示美國態度,公開否定長年以來「擁抱熊貓派」樂觀的民主化理論,這是美國第一次透過代表性人物否定中國的改變可能性及正視中國真正的戰略威脅。
2020年7月17日,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發表演說,表示中國正企圖粉碎香港及台灣的自由,更迫害新疆人權,對此美國不會袖手旁觀,將會對中國實施制裁;2020年7月18日,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發布新聞稿表示,中國是美國的「首要戰略競爭對手」,北京欲改寫二戰後的國際秩序,有試圖取代美國的野心,美國國防部將進行重大戰略佈局。近期南海事態可以看見美國對中國態度已經趨於積極主動防禦。
2020年7月21日,美國國防部長艾斯培在倫敦國際戰略研究所發表談話,指責中國以軍演模擬攻台,讓兩岸關係惡化,強調在台灣沒有人會相信中國會遵守「一國兩制」,美國在未來會繼續軍售台灣。
由於近年的國際局勢與美中角力,台美的實質外交狀態已經超越歷史高峰,台美合作越來越緊密頻繁,不論是軍購、軍演、軍事訓練,或是外交層面的互訪與合作皆可發現痕跡,美台間的戰略模糊已經到了「只要有默契不對外聲張,很多事都可以先做再說」的地步,比如美國在台協會各種以「聯盟」為後綴的白皮書,由美國政策或預算支持來實質進行,藉以增進台美關係。但是這些對於現今的國際局勢仍然不足,於是開始有美國國會議員倡議,對台「戰略模糊」應該要有所突破了。
👉台美抗中戰略軍事行動明確化的第一聲槍響
美國眾議院外委會亞太小組共和黨首席議員Ted Yoho本週將提出「防止台灣遭入侵法案」(the Taiwan Invasion Prevention Act),這是美國首次出現授權對台出兵的法案,突破美國1970年代以來對台的「戰略模糊主義」,明確授權美國總統在中國出兵侵犯台灣時動用武力。
Yoho認為美國與韓國、日本的三方關係足夠牢固,但美國對台灣做的不夠;Yoho指出,美國自季辛吉時代開始,在中國與台灣之間一直留存戰略模糊空間,目前對台軍售自衛武器則是基於雷根時代的備忘錄。在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已明言不惜濺血武統台灣的情況下,美國若要守護印太地區的國際秩序,勢必要改變現有作法,所以才會提出如此直接明確的授權作戰法案。
雖然只是草案,但是代表民意的國會總是先體制一步,在美國民意全面翻轉、戰略體系將中國列為頭號威脅、共和黨和民主黨都不想當張伯倫時(二戰時對納粹妥協而遭後世罵名),我們可以期待美國以各種不同名義、方式突破過往的「對台戰略模糊」。
台美關係從「戰略模糊」到「戰略夥伴」,美國啟動「防止台灣遭入侵法案」立法將成為後續發展的第一槍聲響,不論軍事的、經濟的、外交的、科技的合作,未來的台美關係將會更明確、更緊密、更有利於台灣。
👉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台灣要走出自己的路
雖然國際局勢對台灣越來越有利,但是準備永遠不嫌多。我們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讓台灣利益在國際間更加鞏固,亦即怎麼樣才能讓包含美國在內的其他國家更重視台灣?
由於中國近年來對人民的暴行曝光,對其他國家的威脅也與日俱增,自由民主陣營開始對中國產生疑慮與謹惕,在這裡台灣正好能發揮功能。
台灣作為自由民主國家,與自由民主陣營共享相同的價值與利益,要讓自己能夠被國際信任,就不能重回親中的泥淖;而台灣過去數十年來與中國的交手不斷,作為抵禦中國侵略的橋頭堡更可以分享經驗,提高自己在自由民主陣營的價值。
如何堅定對抗中國的對外侵略,又在最大程度維持現有的國際秩序與利益,這就考驗台灣在新時代的角色定位與戰略方向。機會只留給準備好的人,台灣要走出自己的路,抓住機會為後世留下遺產,讓台灣被全世界承認,不枉先賢前輩的流血奮鬥,留給子孫一個獨立而美麗的國家。
🎉號外:比利時國會全票通過台灣地位決議案👏👏👏
比利時眾議院休會前夕,130位比利時議員投下贊成票,0票反對、13票棄權,壓倒性通過台灣地位決議案,力挺民主台灣參與國際。這就是台灣作為自由民主國家,與自由民主陣營共享的價值與利益。唯有持續強化與自由民主國家的價值連結,台灣才能跟全世界一起抵禦極權國家的侵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