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攝影132] 細說分鏡 Vol.09
🎥 影片時間連結:https://youtu.be/3XpWY8Xbe5U?t=121
🖍「猜想該用什麼曝光模式」?
🖍「光圈該用多少? 最大光圈是好嗎? 還是縮要小一點?」
🖍「快門,更沒有概念,調了半天,除了亮暗速度差別,沒了,隨便用吧」
🖍「對焦呢? 放在哪裡才是對的? 上次是對左邊,這次換右邊好了
玩相機、玩攝影這麼多年了,其實有一個設計我始終覺得「對也不對」,就是機頂上的「曝光轉盤」,這個曝光轉盤指的是像 P/A/S/M,或是「自動」「場景選擇」等功能,而這轉盤還會依不同程度使用者,有著不同的設計。
🟥曝光模式轉盤
P/A/S/M 我想就算是初學者,也會知道大概的差別,但我今天不是要介紹它們,而是談談這樣子的設計是好…,還是不好。
上面說到,對於不同程度使用者,上面這轉盤還有不同的設計,比如說針對「入門級消費者」,就還會有「自動、場景、運動、人像…」等對入門消費者更常用的功能,設計在轉盤上,好讓你可以快速的轉換拍攝模式。
而面對「進階消費者」,那些「自動、場景…」等自動模式就消失了,因為這類使用者是不需要這些功能,反倒是是多了比如 C1 自訂功能,將一些快速設定儲在相機裡,當面對到一些場合,只要快速切換到 C1 就好。
在很久前我就在想,那些自動場景模式真的會有人在用嗎? 會依照前眼的場合,轉換到適合的模式拍攝嗎? 拍出來的照片,真的有比較好嗎? 當我接觸數位相機時,我從不用這些自動模式,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反而是個問題
🟥花生醬與蘋果醬
選擇性越多,真的越好嗎? 有個著名的實驗是這樣,當桌上只有二種口味的果醬 – 花生與蘋果,經過的消費者只能從中擇一選擇,只要搭配簡單的字牌,就能賣得不錯的成果。
但如果給上消費者更多選擇呢? 加上了「巧克力」「藍莓」以及「椰子」口味」,同樣的位置,同樣的銷售手法,看起來是消費者選擇更多,應該銷售量更好吧? 反了,反而因為消費者選擇太多,產生了「選擇性障礙」,若是很明確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拿了就走,這點不難,難的是左右遲疑,不知道該選哪一個最好,心裡一想乾脆放棄好了,如此一反銷售量不增反減。
而要研究那些放棄不買的消費者,「為何他們不買」的原因,五花八門,有的是不敢嚐試新口味,有的是一次只能買一瓶,但又不想買花生與蘋果,在不了解新產品下,放棄好了…,真的要談下去可又是 5000、10000 字,我們跳過吧。
🟥手機 AI 功能
近 3、4 年來,手機相機開始主打「AI 拍照」功能,第一次接觸後,直覺就想到相機上頭的曝光模式轉盤,這個 AI 拍照能自動辨識場合,看到藍天綠地幫你切換「風景」,辨識到人臉切換到「人像」,看到食物改為「美食」多麼方便呀我說,雖然一開始能辨識的場景不多,效果也不算特別突出 (看起來就像是調整色溫、飽和度、對比等等)。
但隨著硬體中央處理器的進步,辨識速度能力越來越快,表現在辨識的場景越多,越能拍出更適合眼前景像的照片,這點也是手機相機進步飛快,讓人難以相信「電腦、軟硬體搭配」能做到如此程度,真是不簡單。
🟥那些曝光參數與構圖
至於不用傻瓜模式的使用者,那就麻煩更大了,就算跳過了曝光模式的選擇,後頭你要選擇的事情可就麻煩了。
在相同的時間下,彼此距離保社防疫社交距離 1.5M,面對相同風景,視角略為有點差別,但不影響,若我們來個模仿他人作品的練習,不給你看照片,只告訴你某一得獎作品,就是在這裡拍出來的,且現在的條件與他當時可說是一樣,你會怎麼拍?
這下會讓你很傷腦筋,畢竟在場的人都不是得獎者本人,360 度視野看到的東西何其多,不同焦段所看到的視野範圍更是不同,再想到曝光變數何其多,在沒有更多線索下,這項練習根本很難達成。
但如果我將照片拿出來,哦,那就簡單太多了,照片上明確的構圖,差別是曝光參數不容易讀得出來,至少要模仿出一樣的照片機會大得多,但也沒那麼容易。
在網路上偶爾會聽到一種聲音「他還不是抄襲某某人的構圖,根本沒有創意可言」,不妨你也去「抄襲」看看,要抄到「一模一樣」或是「很像」還是需要一點功力,沒想像的簡單呢。
🟥沒有限制下更難創作
更多的限制,其實對初學者來說,反而是更好的練習,開放式的拍照練習,反而失去焦點,而所謂的「攝影眼」,就是帶著特定的觀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尋找不平凡的事物。
外拍練習我常會出一種練習就是「尋找顏色」,一開始練習是要求學生,每一張照片「只能有一種顏色」,這不難達成,第二個練習就多加一種顏色,第三個練習再加一個顏色,學生們在我的限制下,帶著這樣子的觀點四處尋找,反而拍出意想不到的練習。
這就好比果醬的例子,選擇少看起來限制多,但其實是在你腦海裡消除掉那些不必要的猜想 – 你就花生醬與蘋果醬選一個就好了,你不喜歡花生,那就只有蘋果,反之亦然,如果全世界只有這二種果醬,那或許會簡單多了。
攝影呢? 也是相同的例子,如果光圈只有「F2.8、F11」這二種選擇,快門同樣只有「1/10、1/500」二種選擇,ISO 更是全自動不讓你選,光是這樣子就有四種曝光參數組合,當所有人面對同一場景,就算是構圖不同,但在有限的曝光選擇下,作品反而變化不多,可以猜想就哪幾種可能。
但是現實是,光圈自常見的 F1.2 開始一路縮小至 F22,快門從 1/8000 一路慢至 30 秒,ISO 從 50 變化到 12800 甚至更高,可以組出多少的變數出來 – 只為了一個完全相同的構圖? 這就讓人覺得麻煩 (還是討厭?) 而人腦不擅於做選擇決定,通常會想取得最快的捷徑達成目標,此時若有老師在旁邊告訴大家「大家參考我的曝光參數 – F2.8、1/500、ISO 100」,我想當下所有的學生都會這麼做,少部分的學生再依我的數據做其它的調整嚐試。
🟥讓自己成為天線
前幾篇不斷提到一個概念,任何一張照片,都是無數的選擇中「選擇組合」出來,為何朝著這裡構圖,為何選擇這些參數拍照,我認為這是你當下對環境的感受後,受到剌激、產生靈感,在無數種變數中組合出來,每一張照片皆是如此。
在拍照練習不只是如此,還要為你所做的組合說出一些解釋,之所以這樣做、那樣決定,背後那些選擇的過程,身為老師的我更在意這些,才知道上課所教的觀念,有沒有讓你記在腦中,溶入現場加以變化與創作。
即使是相同的地點,已經來過 4、5 回,每一天的天氣也不盡相同,你做的選擇也會不同,就算是同一天、同一時刻,都還會改變一下構圖與曝光參數,因為不知道如何會是最好,反正多拍二張也不費力花錢,多拍幾張回頭再想想,這就是為何我會建議學生,照片拍完是要「回頭看、回頭想」的原因,照片的價值不是「按完快門、修好圖、分享完」就是它生命的終點。
🟥其它一般使用者
以上這些體驗對一般使用者來說,很難讓他們體驗這些故事,因為這些使用者基礎觀念不熟,甚至只是真的「只想拍照,不想花太多時間」的人,根本不想去理會上面講的這些事情,他們要做的就是「瞄準、按下快門」就拍完照片。
學會攝影,不是「學會 – 沒學會」二分法,特別是卡在中間的人,總是會多加摸索,在眾多拍攝變數下,不斷的嚐試數種組合方式,通常會得到不同的結果,但也說不出這些差別的意義在哪裡? 試著改變光圈、快門,除了景深、亮度有所不同,好像也沒別的差別的感覺,要他們解釋為何這麼做就太為難他們,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怎麼做才比較好,更別說是….,感受當下環境給他們速度,透過攝影加以回應,這麼進階的攝影體驗,對他們來說,還離的太遠了一點。
📷📷📷📷
7 堂攝影入門課 🙆♂️終生看 ⏱隨時看 🎞線上看
#報名連結:https://go.hojenjen.com/3p2g6n
👉9/30 前早鳥價~~ $4990
「照片去背捷徑連結」的推薦目錄: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我是賀禎禎 - 攝影教學 & 自助旅行 & 數位生活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照片去背神器腳本來了!直接透過iPhone或iPad也能輕鬆實現 ... 的評價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iPhone捷徑用6個步驟變App背景 的評價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實聯制捷徑設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實聯制捷徑設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Remove.bg】讓AI幫你一鍵去背 的評價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R Download 捷徑腳本,iPhone 輕鬆下載YouTube - 逍遙の窩 的評價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又補充)蘋果「捷徑」讓你更方便保存圖片及影片- 追星板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問題] 下載IG照片捷徑突然不能用 - PTT 問答 的評價
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螺螄拜恩的實話實說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贈書】【好書分享:自然科普《慣性思考大改造》】
「用簡易科學推翻感知慣性,開發深埋直覺背後的創意潛能。」
假設現在桌上有一根蠟燭、一包火柴和一盒圖釘(圖釘的長度不足以刺穿蠟燭),請大家發揮創意想想看,如何利用桌面上的東西,將蠟燭固定於牆上、點燃蠟燭,且蠟油不能滴到桌上?答案將於文末揭曉。
大家是否記得數年前紅極一時的「藍黑/白金」洋裝事件?同一件洋裝在不同人眼裡呈現「藍底黑條紋」和「白底金條紋」兩種樣貌,討論沸沸湯湯、擴及全球,連《華盛頓郵報》都以〈讓世界分裂的「白、藍洋裝」精彩內幕〉為題報導。(從我眼中看來是藍底黑條紋,且洋裝款式偏老氣,不適合穿去婚禮)(誰問你時尚建議了!?)
這起趣味軼事,實則與「感知神經科學」息息相關,洋裝顏色歧異打擊了許多人對「客觀現實」之信念,透過洋裝照片,我們發現自己認定的現實產生裂縫,即使能「感知」到光線,卻不一定能「看見」真實的光線。
因人類的感知系統乃基於物種存續演化,「精確看見現實」可能成為生存障礙,大腦習慣排除具有不確定性的事物,導致感知經常抄捷徑,做出錯誤結論。眼見,不一定為憑。
為了以實體方式改變大腦,直接影響自己未來能擁有的感知類型,《慣性思考大改造》的作者畢.羅托教授以「籃中貓咪」、「發條橘子」等實驗為例,說明勇於質疑,有意識地採取行動,積極參與個人世界,才能適應改變,藉此不斷定義常態。
身為一位25年來專注研究神經科學的專家,本書就像其紙上實驗室,古怪、奇特、有趣,從第一頁到最後一頁都經過特殊編排,藏了許許多多意想不到的細節和小驚喜,以大量實驗、測試及練習與讀者互動,引導一般人循序漸進消化原本難以理解之博大精深理論,展開一場新奇閱讀體驗。
閱畢本書,不但長高了、變壯了、胸部變大了,連考試都考一百分(廣告不實)。更能學以致用汲取全新創造力,應用於工作、感情、人際、家庭等面向,以與眾不同的方式看待世界。
回到開頭「鄧克的蠟燭問題」,解法如圖片8,用圖釘將圖釘盒釘在牆上作為燭台,點燃火柴融化蠟燭底部以固定蠟燭、燃燒燭蕊。
若你能提出截然不同的創意回答當然更好!該問題沒有標準答案,重點在於跳脫傳統觀點與固有思維,在試誤過程中連結相異概念,喚醒沉睡創意,開發更多可能性。
如果你想突破現狀、跳脫感知慣性,歡迎加入《慣性思考大改造》的紙上冒險旅程,體會眼見不能為憑之驚奇~
【抽獎辦法】如下:
1、這裡有『三本』《慣性思考大改造: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要送給網友,有興趣的朋友請在本則動態下『按讚』+『留言』索取。
2、留言請告訴我,新的一年,你希望在哪方面有所突破?
例如:『《慣性思考大改造》:我希望在薪水上有所突破,老闆拜託你了!!』
3、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19/12/20(五)晚上十一點截止,屆時將於粉絲團公布得獎者名單。
4、請正取得獎者於2019/12/21(六)晚上十二點前,回覆寄件資訊,超過領獎期限未認領者由備取遞補,寄送僅限台澎金馬。
#慣性思考大改造 #教大腦走不一樣的路 #再也不跟別人撞點子 #Deviate #TheScienceofSeeingDifferently #畢羅托 #BeauLotto #時報 #神經科學家 #怪奇實驗室 #LabofMisfits #視錯覺圖 #互動式實驗 #跳脫感知慣性 #思考邏輯 #創意潛能 #眼見不能為憑 #自然科普
★博客來:http://bit.ly/2Z3h1h2
★時報:http://bit.ly/2YUxQdX
★誠品:http://bit.ly/36IlPe7
★金石堂:http://bit.ly/35w49SO
★讀冊:http://bit.ly/2EskI6d
※影片介紹:https://youtu.be/3ycGOidxOxA
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焦糖綠玫瑰 caramelgre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那些靈魂給我的美景與救贖】
先前
從施景中醫師的臉書
看到一則有關蟲洞的都市傳說
主角是台大醫師
發生地在第七講堂附近一個像戰壕的地方
我從小對這種古文明
或時光倒轉的話題很有興趣
(雖然我曾經碰到一些科學不能解釋的事情
從此刻意遠離這種人煙稀少的地方)
不過聽到
「撞見穿越時空,日治時期的急救團隊」
還真的好想看看那是什麼地方
#我只是去朝聖並不想看到😆
那天
我有事到台北車站
結束後
想起施醫師那篇文章
線索有
1、第七講堂
2、舊急診處,是連到西址地下室的捷徑
3、天花板管線外露,低矮像戰壕
Google“第七講堂”
都是內部演講上課的資訊
沒什麼建築物的照片
「反正沒事,沒找到就算了」
就朝連結台大醫院東址新大樓
跟西址古蹟的方位前去
我方向感很好
站在東址大樓急診處那側
「哇,每棟看起來都好老啊!」
心中才浮現這句話
就看到零零散散的人群
往對面的停車場走
「這一定是捷徑」
雖然不確定是不是那一條
但確實是往西址大樓沒錯!
我躡手躡腳地走過去
看到有台小黃停在那個入口
司機正在扶老太太下來
我承認自己還是有點膽怯
但老太太跟家屬都敢往前走了
大白天怕什麼?
走進長廊後
跟施醫師所述相同
只是看起來不太古色古香
比較像未完工的毛胚屋
雖然來往都有人
但我的步伐還是加快1.5倍
直到看見往西址地下室美食街的玻璃門
我放鬆了
竟看到右邊有條好美的日治建築通道
(第一張照片)
這才知道
台大醫院的文藝復興式美景
果然發思古之幽情
名不虛傳
如果說
這條隧道真的有靈魂留滯
他們想必看出我膽小
於是邀請背負龐大現實壓力的我
看看這棟建築物的美麗與歷史
跟歷史比起來
我們擔負的只不過自己的人生
再多悲歡離合
終究化為一股塵煙
在開心的時候
大聲笑吧
在難過的時候
大聲哭吧
我們都僅是宇宙中的一小分子
何必看太重
#焦糖綠玫瑰
#台大醫院 #鬼故事 #靈異
台大醫院
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iPhone捷徑用6個步驟變App背景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用iPhone 捷徑 做出不一樣App 連結 鍵 照片 (iOS 捷徑 簡易教學)喜歡請按讚 喜歡請訂閱 Hello我們的頻道♥️依依沅沅♥️我是依依姐姐~我是沅沅妹妹~ ... <看更多>
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實聯制捷徑設定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推薦與評價
iPhone 如何一鍵去背照片?IOS「照片去背」捷徑腳本! iPhone 捷徑教學!教你透過捷徑快速幫照片去背! 你知道如何在iPhone 中不用 ... ... <看更多>
照片去背捷徑連結 在 照片去背神器腳本來了!直接透過iPhone或iPad也能輕鬆實現 ... 的推薦與評價
2021年8月2日 — 「照片去背神器」iOS捷徑腳本一定要收藏!免費、快速、高畫質. 先前曾經介紹過10款免費線上去背景工具,大多數都是需要透過照片去背景App或線上去背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