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許基金會今天正式公布,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為 2021 年威爾許化學獎( Welch Award in Chemistry )的得主,成為台灣第一人獲此殊榮。
翁啟惠過去就曾摘下沃爾夫化學獎,今年再獲威爾許化學獎,照往例,拿了沃爾夫獎和威爾許獎後,下一步就是要挑戰諾貝爾獎,因此許多人也看好翁啟惠有望奪下諾貝爾獎。
基金會特別提到,這是為了肯定他在化學科學領域的基礎研究和對人類福祉的貢獻,特別是醣科學的革命性發展,為未來新藥和疫苗開發帶來新機會。
前陣子也有報導傳出,翁啟惠和他的團隊研發出的單醣化棘突蛋白( S 蛋白)疫苗,在動物實驗中,不僅能夠對抗各種 COVID - 19 的變種病毒,甚至在過程中找出了超級單株抗體「 m31A7 」。
這樣的頂尖人才,理當是台灣的國寶,國家更應該要挹注資源協助。但你知道嗎?翁啟惠卻曾因為惡意操作而捲進政治風暴,甚至遭到起訴。
今年才正式獲得的威爾許化學獎,僅能算是失而復得而已。若是沒有政治操作,或許台灣甚至會擁有一位研究所前都在台灣一路求學並受諾貝爾獎肯定的化學家。
時間回到 2016 年,當時威爾許基金會就已來信告知,翁啟惠為當年度的獲獎者,且將派團隊拍攝得獎者紀錄片。
當時正值台灣的總統大選,國民黨為了政治考量,接連發起「宇昌案」與「浩鼎案」,指控蔡總統意圖圖利特定人士,甚至有貪污之嫌。翁啟惠也在這個風波中被捲入,國民黨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指控時任中研院長的翁啟惠有貪污、內線交易之嫌,隨後地檢署也啟動偵辦。並且將他列為被告、限制出境。
翁啟惠被迫辭去擔任十年的中研院長一職,因此無法領取當年的威爾許獎,更喪失了近一步爭取諾貝爾獎的機會,更留下了多年學術生涯的一大污點。
後來呢?
2018 年,士林地方法院判決翁啟惠無罪。
2021 年,高等法院認定舉證不足,依然無罪。
2021 年,高等檢察署決定不予上訴,全案無罪定讞。
2021 年,監察院認定翁啟惠無財產申報不實,亦無違反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撤銷裁罰。
即便如此,台灣的生技產業遭到重創的過往難以回溯,而抹黑翁啟惠的名譽所造成的傷害,也無法完全撫平。
翁啟惠近日受訪的時候提到「我相信台灣是溫暖有公義的,我知道台灣這個地方絕不是那樣。」,過去不論是研究流感疫苗、癌症治療甚至是禽流感的解方,都看得到他心繫故鄉,關懷土地的精神。
由衷地恭喜並祝福這位嘉義子弟,能夠繼續敞徉在研究的學海中,自由地追求更多自我實踐的目標。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9的網紅容海恩 Eunice Yu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律政司早前就梁國雄先生因涉嫌無申報收受壹傳媒黎智英先生25萬港元而被控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一案,向立法會申請特別許可,要求5名立法會人員作證。 對於有反對派議員在12月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議案試圖阻撓律政司申請,我就律政司決定的必要性和法律基礎作出解釋。梁先生被控公職人員行為失當是因其隱瞞收取捐款,...
無 基礎 考 公職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女性參政的世代對談及前行
昨天晚上,很榮幸受到女書店的邀請,能夠主持「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座談會的第一場「婦運與民主政治的交會: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
這個場次名副其實邀請了4位 #跨世代女性參政者 對話交流:
#李元貞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苗博雅 MiaoPoya
大家的參與前後跨越近四十年,見證台灣女性參政歷程並實踐其中。整個座談會實在是太精彩了,感謝兩三百位與會者一起渡過了精彩的150分鐘。
#婦女運動在台灣民主化進程中的重要影響
現在的年輕人可能對「性平運動」比較認識,但其實台灣發展性別平等,是從婦運開始的。
這場座談會世代傳承的意義格外重要,關心性別議題的各世代,可以直接由運動者的分享,了解婦運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包含台灣成為 #亞州最性別平等國家 的歷程。
#女性參政所帶來的改變與意義
今天座談會主題是「跨世代女性公共事務參與」,「參政」只是其中一種實踐路徑。
女性參政不是只為了女人要平等的權利,而是一個女性邁向平權的象徵與過程。如果性別真的已經很平等,以佔據人口一半來看,應該要有一半的決策者是女性,但實際並沒有。
此外,女人參與公共事務,也會改變政治的結果。許多研究都看到,女性參與公共事務會讓公共政策不一樣;因為女性會更關心和家庭相關的公共政策與下一代,例如托育、健康、照顧和教育。
#四起女性參政的重要事件
台灣在女性參政上有許多重要的事件,以下列舉我自己最熟悉的4起事件作為分享:
1️⃣1996年,彭婉如女士擔任婦女發展部主任時,成功推動「婦女參政四分之一保障條款」,要求民進黨內各類公職選舉提名,保障女性名額佔1/4,這是歷史性的突破。
2️⃣2000年,當時婦女團體遊說了所有總統候選人承諾,當選後,女性內閣比例要1/4。陳水扁當選總統後,女性內閣比例21.4%,是首次台灣內閣女性超過20%(42位中有9位是女性)。
3️⃣2005年,修憲的關鍵突破之一是「不分區立委中必須要有一半的婦女保障名額」,這件事我自己有親身參與推動。
當時,立委要從「複數選區」改為「單一選區兩票制」,我們提出實證研究,說明單一選區對於女性不利,所以做出要求, #成功獲得跨黨派支持。
這個關鍵改變,保障了全國113位立委中,即使區域立委皆無女性當選,至少還有17位女性能擔任不分區立委,佔整體的15%。
也因此,愈來愈多女性的努力與傑出表現 #能被看見(之前是連機會都沒有);連帶影響更多女性能夠進入國會,到我們這屆女性立委比例已突破4成,不只是有史以來最高,也是亞洲之冠。
4️⃣2016年,社會民主黨提名的區域立委,候選人中6位中有5位是女性,只有1位是男性,女性佔83%。
當時還有人質疑說:女性候選人這麼多,社民黨是不是厭男?但反過來,過往常見許多候選人提名多為男性時,卻鮮少遭受質疑。
#女性參政還要更往前
過去,婦女運動為台灣女性參政打下重要基礎。現在,我們還可以做更多,為下一個世代創造更加性別平等的公共參與環境。
我在立法院,有兩個相關的修法提案:
🍀 內閣單一性別比例不得低於三分之一的修法草案:
台灣在2007年就簽署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公約),其中第23號一般性建議便指出,女性參與政治和公共生活的比例應達30%至35%。
我已提出「行政院組織法增訂第十二條之一條文草案」,希望台灣的內閣比例,#任一性別不得低於1/3,本草案已於去年9月一讀通過。
🍀 政黨補助款5%培育多元人才參政的政黨法修法草案:
促進女性參政已是國際潮流。以韓國為例,2004年起,政府對各政黨所補助的經常費之10%必須用來促進婦女參政,約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2.5%。
台灣應參考南韓培育女性參政之作法,培育多元族群(含女性)參政人才制度性的財源應更加擴大。因此我將提案,建議「多元參政人才培育」費用比例,應占政黨補助款總額的5%。
#座談會精彩分享摘要
昨天4位重量級與談人以及1位神秘嘉賓的精彩分享及回應,我就自己印象最深的點盡量摘要,希望能為這場豐富座談留下一些紀錄,也跟大家分享:
🙋♀李元貞
1982年婦女新知雜誌創辦人/台灣婦運先驅/淡大中文系榮譽教授/《眾女成城》作者
20世紀70年代,台灣民主運動興盛,人權觀念開始被提出,但當時很少討論兩性平等,也缺少對於婦女議題的重視。
所以我和好幾個婦運夥伴就在80年代婦女新知基金會知基金會,把全台各方面的婦女議題,包含兩性平權、女性各類議題(婚姻、家庭、就業、參政等),一方面研究,一方面提出主張及批判,讓社會能夠看見。
我在威權時代做婦運時,常常被人家罵說:「你那什麼問題啊?!女人都已經有婦女節了,台灣哪裡有什麼兩性不平等?!」等話語。
也因為我離婚,所以那時大家就說:「元貞就是因為離婚,心理有問題,一天到晚要講兩性平等。」
當時的我面對人家這樣說,就覺得更要去提兩性平權;當人家說婦女哪有什麼情慾好談時,我就更要去談。
婦運的努力從早期,一直到後來好多婦女團體紛紛成立,推廣各種不同面向的婦女議題,真的愈來愈好。
當然推動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競爭與辯論,例如早期提出的婦女就業較無爭議,後來情慾部分的爭議就比較多。但整體來說,現在整個社會對女性權益愈加關注與提升,尤其是年輕人,對此我相當開心。
🙋♀ #成令方教授X台灣基進
2001年創立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2018年教授退休/2020代表台灣基進參選不分區立委/現任台灣基進黨 性別發展部 顧問
今天的主題「眾女成城」雖然是「女」性為主,但這之中也有男性的參與。
元貞寫的《眾女成城》這本書中就有提到,早期消基會的創辦人之一柴松林,每次婦女運動時,他就是一個白髮蒼蒼的男人站在一群女性中,跟大家一起遊行與支持。
有人會說你們都不包括男人,我覺得不是,重點是以女性為主體,任何支持性別平等的男性,也都會是我們的好夥伴。
談到女性的參與,公共事務的認定應該要很寬廣,我們的發言、開會、上街遊行、課堂教學、在外演講或寫書等,這些都是公共事務;我們不應該只將參選和擔任公職當成參與公共事務。
例如當時劉毓秀堅持要從母姓,這個行動和發言就改變了大家的思考,去反思為什麼姓一定要用父親的姓?為什麼不能用母親的姓?
另外,我自己的親身經驗是,1983年的暑假,我和婦女新知的夥伴聚在一起,大家開會討論 sexual harassment 這詞要怎麼翻譯?後來決定要翻成「性騷擾」;隔年,華航空服員做身體檢查時遭到醫師性騷擾,這個詞就開始有意義、成了公共議題。
🙋♀ 張淑惠-歐巴桑來了(歐巴桑聯盟)
小民參政歐巴桑聯盟黨召集人/台灣親子共學教育促進會創會理事長
為什麼歐巴桑會參選?一個是身為小民的不服氣,另一個是做為一位女性的不服氣。
不久前富比世雜誌指出,女性在領導國家時,比較具有公開透明、當機立斷、富同情心、鼓勵對話與交流等特質,也使得許多國家遠離新冠肺炎的疫情威脅。
我們很希望女性能夠帶進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為父權文化其實影響我們生活各個層面,也影響了政治的場域,比方說逞凶好鬥真的是唯一的樣子嗎?
2018年時南部還有男性議員的候選人,看板設計是把自己和金正恩的照片併在一起,然後下標說:敢說敢做敢爭取。
但其實民意代表不只是爭取福利,更是要喚起民眾的參與才對。且這個照片雖然下面寫了「傾聽民意」,但金正恩這個人物本身就和民意有所衝突。
當然,我們也不能認同女性候選人穿著結婚禮服下標說要嫁入議會。
我們的參選是希望創造一個新的文化,包含女性帶來新的政治文化、更多的對話、溝通、同理.以及讓這個政治不是一個金錢的競賽。推動參政平權,支持更多女性和一般的小民能夠進入政治場域來為大家的生活帶來改善。
🙋♀ 苗博雅 MiaoPoya
台北市議員
我自己剛好是在解嚴的1987年出生,我等於是大家努力奮鬥下的受益者,如果沒有先前二、三十年大家努力做的倡議和教育,今天台灣是不會進入到讓像我這樣子的一個人選上議員的時代。
過去二、三十年,大家一起努力做到了一件工作,就是台灣性別平等法制工程其實是做得相當好。
尤其是我有時候跟其他亞洲國家,例如香港和日本的朋友經驗交流時,他們常提到台灣有一些在亞洲相當亮眼的數字,比如說女性國會立委的比例、女性政治人物的比例、婦女的就業率及勞動參與率等等,他們常問說到底台灣做什麼麼才有今天的成果?
我認為過去大家努力推動各種法律制度,顯著提升婦女與各種性少數、LGBT族群的法律地位以及國家公權力的保障,這點非常重要。
包含《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工作平等法》、《性騷擾防治法》、《性侵害防治法》等等,正因為台灣有這些相對完整的法律保障,讓我們的婦女不管是在職場、家庭,或我們現在不斷培育出新一代的青少年在學校內,都可以得到更多的保障,更自由地發展自我。
🙋神秘嘉賓 ♀彭渰雯
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教授/高雄市婦女新知協會理事長
從現任各級民選政治人物的女性比例:
總統100%
立委41.6%
縣市長31.8%
縣市議員33.7%
村里長16.6%
就可以看到,和我們很驕傲的立委及縣市議員女性比例相比,女性村里長的比例相對很低;且在我們推女里長運動前,更只有13.9%。
保障名額帶來了正面的效應,讓許多女性的亮麗表現被看見,讓愈來愈多女性被提名;但在保障名額制度無法執行的村里長層面,則必須要婦運的陪伴與支持。
2016年的資料顯示,社區女性志工的比例有69%;但女性村里長只有14%、女性社區協會理事長只有19.3%,都不到1/5,這是一個不合理的現況,必須要系統性的改變。
--------
以上是 女書店「2021 眾女成城:世代對談」系列的首場摘要分享,接下來還有6場次。
下一場接棒的是10/8(五)晚上,由紀惠容監委所主持的「女性身體自主權與社會保護機制」,相信精彩可期,請大家持續關注女書店臉書,報名參加!
婦女運動四十年的歷史,讓我們看到,改變是可能的!
我也會在國會繼續推動修法與政策監督,讓台灣成為一個讓所有人不分性別與認同,都能平等自在生活的地方!
無 基礎 考 公職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0811紐約時報
*【美國參議院通過1兆美元基礎設施法案】
這是拜登總統議程的關鍵部分,經過數月談判最終獲批。該法案將為全美基礎設施項目提供十多年來最大的聯邦新援助,涉及幾乎每一個經濟領域,並將加強對全球變暖的應對。但該法案在眾議院將面臨考驗。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0/us/politics/infrastructure-bill-passes.html
*【基礎設施預算國會勝利後,拜登面臨更艱钜的任務:團結他自己的政黨】
參議院通過了一兆美元的基礎設施計畫,這證明瞭拜登總統對兩黨合作的承諾是正確的,但為了他的更大議程,他需要民主黨人步調一致。一兆美元的跨黨派協商法案經費,將用於道路、橋樑、鐵路和供水系統的費用。然而而還有另一份預算藍圖,將在國會投票,預計用在今秋擴大美國的社會安全網:包括教育、醫療、兒童保育、尤其氣候變化的清潔能源基金等。民主黨自由派對此有強烈的堅持,拜登總統面臨讓他自己焦躁的民主黨,在這兩項法案中繼續支持他。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0/us/politics/biden-democrats-infrastructure.html
*【紐約州長古莫宣佈辭職】
古莫反省了自己在”代溝和陳舊的社會文化”中學到的教訓,他稱自己表達愛意的方式可能是過時的,但肯定不是惡意的。他為冒犯了11名指控他性騷擾的女性而道歉,儘管他否認自己有不當行為。當他描述自己對國家的感情時,心裡充滿了渴望。週二古莫在醜聞下不光彩地宣佈辭職,同時尋求紐約人眼中的救贖,他將致力提起訴訟,不斷強調自己任內的政績維護未來的地位。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10/nyregion/cuomo-resigns
*【Kathy Hochul接任古莫下臺後職務】
紐約州長古莫的辭呈於14天後生效,屆時副州長、現年 62 歲的Hochul將接任。如果她如預期中的參與明年的選舉,她將是受益的候選人。Kathy Hochul將成為歷史上紐約州首位女性州長。黨內同志稱“現在沒有人比她更適合擔任這個職務”。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0/nyregion/kathy-hochul-cuomo-ny-governor.html
*【另一名古莫,CNN主播休假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週二進入紅色警戒模式,CNN報導紐約州長古莫宣布辭職的新聞。另一位古莫顯然缺席了:州長的弟弟、CNN收視率最高的主持人Chris Cuomo,那是他的家人與醜聞,這讓CNN處理起來更為棘手。本周他休假中。兩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表示,過去一周, Chris Cuomo定期與州長哥哥通電話,並建議他的哥哥辭職。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0/business/media/chris-cuomo-cnn-andrew-cuomo.html
*【資料顯示,完全接種疫苗者重症及死亡率偏低】
《紐約時報》通過對40個州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完全接種疫苗者僅占因新冠病毒住院人數的不到5%、死亡人數的不到6%。面對感染性更強的Delta病毒,疫苗在保護絕大多數人避免重症方面,發揮了顯著作用。
https://www.nytimes.com/interactive/2021/08/10/us/covid-breakthrough-infections-vaccines.html
*【Covid-19實時更新】
#德州當地官員無視州長關於戴口罩的禁令。德州法官裁定當地官員勝訴,州長拜訴。當地官員就州長Greg Abbott的反口罩強制禁令提起訴訟後, San Antonio學校和貝克薩縣的其他公共場合,可以暫時強制要求戴口罩。根據《紐約時報》的數據庫,週一,德州的病例日均值在全國排名第二,達到 12,414 例。這個數字大約是 7 月下旬的兩倍。
#奧勒岡州州長凱特布朗計劃在週三恢復全州的口罩規定。
#夏威夷恢復限制聚會以對抗Delta變種。州長David Ige表示,社交聚會將限制在室內不超過 10 人,室外不超過 25 人。所有室內活動都將減少到 50% 的體力活動,包括酒吧、餐廳、健身房和禮拜堂,並且必須始終佩戴口罩,除非在積極進食或飲水時。
#沙烏地阿拉伯解除了對前往麥加的外國朝聖者的禁令。沙烏地阿拉伯本周宣佈,只要完整接種疫苗,恢復允許來自國外的旅客前往麥加朝聖,這是對去年為防止 Covid-19 在伊斯蘭聖地傳播而實施的限制的新放鬆。
#所有華盛頓特區公職人員都將面臨疫苗或檢測要求。華盛頓市長Muriel E. Bowser週二指示與該市合作的所有 37,000 名公職人員接種冠狀病毒疫苗,或在 9 月 19 日之前進行每週檢測。
#德國將停止為特定不能接種疫苗的人支付病毒檢測費用。德國從 10 月 11 日起,針對18 歲以下的人、孕婦或其他有醫療原因不能接種疫苗的人將繼續免費進行檢測。
#Facebook表示,已刪除了一個位於俄羅斯的帳戶網絡,這些帳戶刻意散佈有關冠狀病毒疫苗的錯誤資訊。
#今年 6 月,歐盟領導人建議成員國對美國人重新開放邊境,希望得到實質回報。但近兩個月後,美國邊境仍然對大多數歐洲遊客關閉,即使是已經接種疫苗的遊客。歐洲領導人感到沮喪,有些人甚至建議重新對美國旅行者實施旅行限制。白宮發言人薩琪表示,該政策旨在“在Delta變種正在上升的時候保護美國人民的安全”。
#法國政府本週表示,在歐盟以外地區接種了法國批准的 Covid-19 疫苗的法國遊客,現在可以使用國民健康通行證進入酒吧、餐館、咖啡館、健身房和其他室內場所。體育比賽和音樂節等大型活動也需要通行證。非歐盟遊客越來越擔心,如果他們的疫苗接種證書不被承認,他們將被排除在大多數社會活動之外。
#菲律賓民眾紛湧至首都馬尼拉的接種點,因為有報導稱凡未接種疫苗的人將不得領取政府的福利金。
https://www.nytimes.com/live/2021/08/10/world/covid-delta-variant-vaccine?type=styln-live-updates&label=coronavirus%20updates&index=0#texas-delta-abbott-mask-mandate
*【拜登政府計畫披露9•11相關保密檔案】
聯邦調查局表示,該機構將審查一批長期以來保密的文件,以確定是否可以披露。一些遇難者家屬認為,這些文件可能會將沙烏地阿拉伯政府與911恐怖攻擊事件聯繫起來。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09/us/politics/sept-11-saudi-arabia-biden.html
*【加拿大公民走私毒品案:中國法院二審維持死刑判決】
謝倫伯格最初因走私毒品被判15年監禁,但2019年孟晚舟事件發生後,中國法院對該案重申,他被改判死刑。目前,還有另外兩名加拿大公民因間諜罪等待中國法庭判決。
https://cn.nytimes.com/china/20210810/china-canada-death-sentence-drug-trafficking/
*【巴西波索納洛詆毀電子投票,引發當地對權力爭奪的擔憂】
巴西總統波索納洛對該國已使用25年的電子投票系統開始發起全面攻擊。由於新冠疫情造成的毀滅性打擊、經濟不景氣以及競爭對手的崛起,波索納洛的選舉前景堪憂。他最近表示,除非選民能在紙質選票上投票,否則明年的大選將被叫停,並呼籲其支持者準備“拿起所有武器戰鬥”。他的言論引發了對該國政壇震盪、陷入權力爭奪的擔憂。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0/world/americas/brazil-vote-bolsonaro.html
*【中國房地產帝國型的公司恒大遭遇債務危機】
在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恒大曾是中國最大的開發商,渴望擴張的恒大一度舉債涉足足球、瓶裝水、電動汽車等新業務。如今,恒大已成為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脆弱性的縮影。由於擔心房地產泡沫破裂會影響金融體系,當局試圖縮小該行業不斷增長的債務,但困難重重。監管壓力之下,恒大股票過去一年已下跌75%,債權人陷入恐慌。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0/business/economy/china-evergrande-debt-property.html
*【梅西與巴黎聖日爾曼簽約】
離開F.C.巴賽隆納後,梅西將與P.S.G.簽訂一份為期兩年的合同,這突出了足球界富人和超級富豪之間日益擴大的差距。梅西的動態也突顯了他的前東家巴塞羅納面對的金融危機有多嚴重,海灣地區的財富如何改變了現代足球的經濟,以至於即使是世界上一些最大、最富有和最受支持的俱樂部,現在也無法匹敵為國家贊助的球隊在競賽中獲得最精英的球員。
https://www.nytimes.com/2021/08/10/sports/soccer/lionel-messi-psg-barcelona.html
無 基礎 考 公職 在 容海恩 Eunice Yung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律政司早前就梁國雄先生因涉嫌無申報收受壹傳媒黎智英先生25萬港元而被控公職人員行為失當罪一案,向立法會申請特別許可,要求5名立法會人員作證。
對於有反對派議員在12月1日的立法會會議上提出議案試圖阻撓律政司申請,我就律政司決定的必要性和法律基礎作出解釋。梁先生被控公職人員行為失當是因其隱瞞收取捐款,他身為立法會議員理當知悉相關的申報利益要求,卻仍作出失當行為,這屬於嚴重失當而非微不足道,律政司亦已清楚表明這5名立法會人員提供的證據是必需的。有部分議員引《立法會(權力及特權)條例》用斷章取義,但梁先生的言論並非是控訴的因由,他亦不會因其在立法會會議程序中的言論而承擔任何刑事責任。
被告人有權得到公平的審訊,而律政司有責任向法庭提交適用文件作參考,如法庭認為文件不恰當就不會採用,被告人亦可提出抗議,我認為律政司提出的申請有必要性,理據充分和有法律基礎,而姚議員提出的議案理由則欠缺法理依據,最終已遭否決。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vTzqVrKsOb8/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