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型錄的其中一個造型,型錄還沒能給大家看所以先發這個俏皮的樣子。
-
幾日前看關於人工受孕的專題。求子的雙親可能因為各種理由選擇這樣的途徑,而蹦出寶寶的方式也幾許種,排除不可抗力之因素。求子的雙親除了需要承受身體上的不適、壓力,還需面對其他團體的異議,阻撓明明可以幫助這些有需求的人的法規更完整。看到其他團體異議,氣憤難平,人家有個寶寶到底關你什麼事情?憑什麼健康的人在霸凌不健康的人?有子宮在霸凌沒有子宮的人?孩子不是你養,失落感不是你在承受,自以為是的樣子令人擔憂 可惡
-
打個比方就跟你說不需設有無障礙坡道、戲院劇院不設置身障座位區、無障礙扶手等這些你用不到、浪費空間一樣自私可鄙
-
氣憤之餘同時也謝謝盡心盡力努力生活,
為公平努力著的人們。
-
#art #
無障礙扶手法規 在 余秀芷sleeve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推動無障礙友善診所公聽會中,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薛瑞元)開口提起說︰「身障人數少,要全數診所作無障礙沒有辦法,只能集中某些地點作示範點開始…!」
想問薛次長,您推動長照2.0在各媒體高談闊論時,是否有思考到長者也屬於無障礙需求的群體?再加上陪同長輩去看病的家屬也需要無障礙協助,還有您口中說的少數障礙者,以及障礙者身旁的陪同者,還有暫時受傷需要去診所就醫的人,以及體弱需要無障礙協助的病患,跟他們的陪同者,我不知道您所謂的人數少,是你的自認為,還是有所憑據?
時代在進步,思想也要跟上,尤其在決策位置的人,更應該有所遠見的為眾人權利把關,而不是盡享排除掉、區分出所謂的少數,這是自私的行為,不是為人民服務時該有的思路。
提醒您,在台北捷運剛要開始建設時,也被當時的市長認為障礙者是少數、障礙者搭乘捷運危險為理由,不打算蓋電梯,經過障礙者的奔走、上街抗議、溝通,現在的捷運電梯排隊的人群,真的是少數嗎?孕婦、大型行李、娃娃車、長者、障礙者、寵物車以及體弱需要電梯協助的人...在這環境中,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少數,每個人也可能成為所謂的少數。
推動無障礙友善診所公聽會--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超級無感!輕視弱勢醫療環境無極限!阿里 2019/07衛生福利部常務次長(薛瑞元)開口提起說︰「身障人數少,要全數診所作無障礙沒有辦法,只能集中某些地點作示範點開始…!」實在聽不下去!內政部營建署建管組高文婷組長報告︰「 105年營建署函文詢問衛福部將大型診所(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空間)納入無障礙設施適用範圍,得到的回應是醫師公會反對!」所以延宕至今仍然無法納入設計規範內。醫師公會代表說︰「超商賣東西價格可以隨便開價,診所收費被訂的死死的。」所以沒有錢作無障礙設施及改善障礙環境。醫師公會全聯會的代表告訴大家「診所人員都有愛心可以協助障礙者,這樣都解決了!」「推動無障礙友善診所」公聽會,由陳曼麗立法委員國會辦公室、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等主辦,2019年7月2日(星期二) 下午三時至五時,假立法院群賢樓101會議室舉行,邀請官方與縣市政府及民間身障與移工團體等各方代表出席與會對話交鋒。令人噴飯!令人髮指!當場聽到這些各方代表們的報告及回應身障者及國際移工等代表的發言內容,實在是聽不下去、坐不住、血壓即時上升,真想起身衝過去罵人。從台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調查報告資料,全國各縣市健保西醫診所之《無障礙友善診所》達標率,符合(無障礙通道+廁所+溝通)的全國診所家數554家,達標率僅只5%,當中台北市、基隆市、屏東縣、金門縣、連江縣等全部O%;符合(無障礙通道+廁所)的全國診所家數2,203家,達標率僅只21%;恐怖啊!恐怖啊!難怪醫師公會全聯會的代表告訴大家「診所人員都有愛心可以協助,這樣都解決了!」又說「房東不同意他們增加無障礙設施或改善有障礙的環境」!聽起來似乎很無奈?但是,真實的租賃房屋場景現象我們無法求證與茍同這是真的。營建署「建築設計施工篇-無障礙建築物」各類場所無障礙設施要求來比一比;銀行、學校、超商、電影院、加油站、護理之家、醫院等不論面積大小,皆應設置無障礙設施;餐飲店、補習班、幼兒園、寺廟教堂等樓板面積300或500平方公尺以上,應設置無障礙設施;診所無論面積大小都沒有要求!內政部營建署「 105年營建署函文詢問衛福部將大型診所(1,000平方公尺,約300坪空間)納入無障礙設施適用範圍,得到的回應是公會反對!」真是傲慢的專業!公聽會後特趨前向內政部營建署建管組高文婷組長表示及支持「比照餐飲店規模」納入規範,別再等他們同意了,難不成目前的診所都不適用依公共場所之「消防公安」要求來管理嗎?無障礙診所的重要三項指標︰通路、廁所、溝通;通路,室外及室內通路、出入口(無門檻)坡道、扶手、昇降設備、升降平台等;廁所,通路順暢、指示標誌、門口無高低、扶手、求助鈴、橫向拉門、迴旋空間等;溝通,協助診所建立多語言表單(衛教資訊)、點字或圖示藥袋、溝通圖文版、通譯人才庫服務等各式各樣資源;也是大型醫院必須具備的醫療服務水準。診所或醫院配備量輪椅族的身高、體重計、移位機等更是不可缺乏,不然醫師怎麼知道如何投藥、手術麻醉評量、女性孕婦或癱瘓傷者等移位上診療台(手術台)安全的內診或治療?以這些醫療器具為基礎項目,很多診所及醫院必備的服務就不及格!更別說人道主義精神!診所障礙(物理及溝通服務)問題知多少?衛生福利部醫療政策、社會家庭署角色與態度?以及與CRPD的態度在那裡?可以這樣忽視及惡劣行為嗎?引用大紀元2017年報導「台灣目前共有479家醫院,《遠見雜誌》指出,健保實施22年,原先設計的分級醫療,始終沒有兌現,反倒造就大規模的醫學中心。過去20年來,台灣醫學中心數目成長2倍。區域醫院也從52家增加到83家,成長六成。但是,小型地區醫院從544家減少到370家,降幅為三成二︰診所則增加三成。」小病到小診所,大病到大醫院;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診所等四級分級轉診制度,這是國內現行的制度。但是,城鄉的醫療資源差異大,鄉下診所環境障礙不友善是真的。各家醫院門診掛號費的差別很大!一般身分收費從0元、50元、100元、200元、475元等價格分級都有!去小錢,花大錢,行動不便者輪椅族(不分年齡層的)到診所進不去,不想小病就直接殺去大型醫院看診!浪費錢,浪費時間;診所有障礙無法可及性、接近性絕對不是我們的錯!千錯萬錯是衛生福利部長久以來完全不正視全國大小診所的物理環境有障礙問題!千錯萬錯是醫療公共政策不聽人民的聲音!醫療專業傲慢逼人花錢?診所看完病要拿藥,手拿處方箋到藥局拿藥,這藥局可有無障礙?若一樓門口有高低差或以上的樓層無電梯可有提供人力協助服務?輪椅族實在不容易啊!要自立生活比登天還難!說穿了,行動不便者(一般人)大病時全被抬著走,小病時要忍受病情自力救濟到醫院!城鄉差距大(診所多)與醫療資源分布(大醫院)問題是存在的事實,數一數鄉下只有診所多,又有環境障礙!到大醫院則遠在天涯海角!遇上急救看病是在賭運氣!最好不會客死在路途上?不客氣的發問,這項醫療公共政策計畫從發想、初擬、討論到最後的拍板決策過程,社會家庭署的角色是什麼?與CRPD的態度在那裡?沒錯,衛生福利部您的公婆,惟您們可曾站在身障者(行動不便)這邊發聲表達抗議過?基於官僚職場倫理想也不敢發作吧!只有任憑各級長官們的權利霸凌與不對等暴力待遇?中央部會身障權益推動小組委員們的意見是什麼?有無維護CRPD的精神據理力爭?說台灣無障礙法規已非常進步?但是,全面無障礙是何時?而診所無障礙又是何時才能落實呢?該是訂立「無障礙專法」的時候了,其具備強制性,才不會淪為各方說鬼話藉口逃避之。我們要全國的診所完全無障礙(物理及溝通),並且請別再濫用友善、愛心來包裝障礙的事實,這欺人太甚了!
無障礙扶手法規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北歐經驗:除了輪椅、斜坡、有扶手的廁所,無障礙設施要怎麼做得更好?】
不得不說,無障礙環境的議題,真的很少被拿到媒體上討論。原因不難理解,障礙者不只是生活上的弱勢,在社會參與上更是弱勢。
台灣社會為障礙者提供的協助非常少。或者說,從法規、都市、交通到建築的規劃中,很少重視障礙者的需求。
以廁所為例,雖然台灣許多地方都能看到「無障礙廁所」的標誌,但實際使用時卻經常有規格不符法規、設計不符需求的問題。所謂的無障礙環境,就僅僅是輪椅標章貼紙而已。
上廁所看似「小事」,但卻是障礙者每天都會遇到的問題。而且,由於關心的人少,大多都還是要靠障礙者團體積極爭取,才有辦法改善。
這很難怪罪於其他人,畢竟多數人平常的確無法「感同身受」。
這次邀請到的講者是黃佳玉和張學誠。
佳玉曾在2013年擔任障礙者的個人助理,協助障礙者自立生活,並在2014年前往挪威參與無障礙營隊。這些經歷,讓她對於障礙者、以及障礙者與照顧者的關係有深刻的反省。
學誠之前曾在專營無障礙交通服務的公司任職,有許多在第一線為障礙者服務的經驗,能從最日常的視角觀察障礙者的需求以及台灣無障礙環境的課題。
他們兩位將在10/14(日)下午3點,來到我的競選總部跟大家分享:
-挪威身心障礙營隊
-瑞典的無障礙設施
-芬蘭自立生活中心
-對台灣目前無障礙環境的想法
如同佳玉說的「我們必須承認,我們從小到大對於障礙者或不同需求的使用者的生活想像甚少。」這個議題其實離我們並不遙遠,只是缺乏認識的機會。
【北歐經驗:除了輪椅、斜坡、有扶手的廁所,無障礙設施要怎麼做得更好?】
時間:10/14(日)15:00
地點:黃郁芬競選總部/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六段328號/https://goo.gl/maps/xvLCNqn5k5G2
電話:02-2831-5775
立刻填寫表單報名活動:https://pse.is/ALE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