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讀推薦】~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如果這世上有神蹟,或許在現代建築大師-勒・科比意(Le Corbusier,1887- 1965)所設計的宗教建築裡,那些隨意流瀉游移的光影中便可見到,例如名聞遐邇的「廊香教堂」(The Chapelle Notre-Dame du Haut de Ronchamp),或者「拉圖雷特修道院」(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
出生於瑞士,發跡於巴黎,科比意生活的年代與現代藝術發展軌跡恰好重疊。
如同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一般,他們都經歷過兩次大戰,眼見世界如何從歌舞昇平美好年代,遭受戰火侵襲而後重建,也為藝術和建築現代化揚起改革大旗。
----------------
多才多藝如科比意,不僅限於建築才能,同時能寫又能畫,著述甚多,影響至深。從純粹主義、功能主義,至粗獷主義、結構主義,自1920至1960年代,科比意個人風格轉變幾乎書寫了現代建築史重要章節。因為才華洋溢形式前衛,科比意又被視為〝建築界的畢卡索〞。
一心推動革新,禮讚現代建築,面對批評向來剽悍強勢,翻桌吵架完全沒在怕,加上又是個無神論者,這樣的科比意如何為最古老保守的天主教道明會設計修道院?
當初又是誰獨排眾議,硬生生破除要由教徒建築師主導的傳統,堅持找來名氣雖響亮,爭議卻未曾少的科比意操刀?
----------------
形式簡潔新穎,完全有別於古典形象,許多傳統宗教符徵只能隱晦置身其中,在那個新舊交錯的年代,如此模樣的宗教建築肯定招來不少批判吧?結果偏偏廊香教堂和拉圖雷特修道院都成為科比意代表作,也榮登20世紀最重要宗教建築之列。
若說廊香教堂和拉圖雷特修道院是科比意人生最後的傑作,那麼費盡千辛萬苦百般周折才請到科比意來展現揮灑的艾倫神父(Marie-Alain Couturier,1897-1954)就是最重要的幕後推手。
艾倫神父原本立志當畫家,後來雖加入道明會成為修士,敏銳美感卻未就此塵封,他積極突破宗教藩籬和觀念隔閡,一再促成非教徒當代藝術家,甚至猶太藝術家與教會合作,讓藝術成為文化和宗教的延伸,並與畢卡索、馬諦斯、夏卡爾等人都交情匪淺。
由於愛倫神父慧眼挑中科比意設計建築,更使得原本垂死的教會乍現生機,迎向現代。
----------------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原本為宗教服務,只是時代變遷,現代藝術創作早已遠離宗教主題。
然而有了科比意的建築,反而因褪去傳統外衣,憑藉傑出設計,讓古老教派再度被世人所見。除了拉圖雷特修道院和廊香教堂,就連馬諦斯晚年結合剪紙藝術的精華之作「旺斯小教堂」(Chapelle du Rosaire de Vence)設計案,艾倫神父也參與其中。
儘管成為修士,艾倫神父的創作魂並未閒置,受過完整藝術訓練的他,就以花窗玻璃設計而聞名。可惜年僅56歲便逝於重症肌無力,他的去世不僅是教會一大損失,也讓眾多藝術家深深哀悼。
多年後的現在看來,許多建築和藝術愛好者為了追逐殿堂之美,來到艾倫神父籌畫的宗教場域時,透過這些大師們別出心裁的手筆和才華,因為強烈感受而深深觸動,那一剎那,無聲勝有聲,人間諸事早已超越了宗教和規範限制。
原來是否相信上帝,重要嗎?
----------------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作者范毅舜是教徒也是專業攝影師,前後曾拜訪拉圖雷特修道院多次,也在此與僅存的10位修士長期共同生活。這兒根本是座結合中世紀隱修與現代空間的秘境。
在范毅舜鏡頭下所呈現出的拉圖雷特修道院,有暮靄晨露,春意秋色,流光漫影,疏林繁野,還敘述了更多關於科比意、艾倫神父、道明會與現代藝術大師們的陳年故事。那都是觀光客走馬看花所見不到的風景,聽不到的往事,幸虧,他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了下來。
不僅圖美,文字亦舒雅,細膩感性又性靈深邃。每每翻開一頁,尋覓歷史脈絡之餘,總是因修道院的某個角落而傾心,儘管只是一株看盡人世滄桑的大樹,或是曠野林中的教士身影。
科比意依據艾倫神父所願,在法國視野開闊的里昂郊區「創造一個安靜、可讓上百人身心靈安頓的地方」,成為修士們安身立命,洗滌心靈之所。如今亂世紛擾,正需要這麼一個逸靜之處。
----------------
儘管此刻無法親自前往,透過《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一幀又一幀精彩畫面和溫潤文字,我們也可以走進郊野坡地上的修道院,領略大師思緒,感知寧靜之美,進而遠離塵囂沉澱心境,神遊桃花源而心神嚮往之。
反正最近哪裡都不能去,正適合靜下心來在家好好閱讀。
#美得動人至深
#科比意
#拉圖雷特修道院
#廊香教堂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無神論者 開 教堂 在 人山人海 PMPS Music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關 SOPHY 王嘉儀《PUSA404notfound》remix 的二三事:
「當神佛墮落的時候,我開始為自己戰鬥。 」
這是鄭問《鬥神》的宣傳句; 一萬年前看的漫畫,這一句卻在決定製作《菩薩》混音時揮之不去,大概少時吸收的總會入骨。
世界要死了。 最大的問題是,世界要死了,而我們苟活。
我是一個無神論者, 到廟裡會拜拜到教堂不會狂笑也只是出於教養;如果有神,我相信質問的清單會比祈求的福蔭多上太多; 「不問蒼生問鬼神」是自己最唾棄的做人方法, 是以今次嘗試了一個惡作劇:刻意的刪掉 「菩薩」二字, 把重點放在「我要持續進化」這一句, 以及,很多很多扭曲的碎碎唸上面(填詞的王樂儀請不要追殺我);然後不住的想,沒有虛無的信仰,我們如何走下去。
「當神佛墮落的時候,我開始為自己戰鬥。 」
願你在世界崩壞的當下找到活下去的理由。
台灣的朋友們,多多指教,我是喜歡吃大腸包小腸的 Shelf-Index 。
Mastered by Nerve Twenty Alpha
Special thanks to Osheyack
IG: SHELFINDEX
#下週各大平台上架
無神論者 開 教堂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醫病平台】宗教信仰與生命末期的「天堂與地獄」
文/許建立(安寧病房、安寧院志工)
來自香港的湯姆是無神論者,而他夫人瑪格莉特卻是位虔誠的天主教徒。在夫君的大腸癌已經四處擴散,最後只得入住安寧病房做疼痛處理時,瑪格莉特一方面不捨他即將離世,更著急的是他靈魂的何去何從。保守的瑪格莉特深信若是不信耶穌、不受洗成為基督徒的人,死後將不得永生。因此,她除了自己勸說之外,也發動教堂裡的神父、教友志工們一起開始「搶救湯姆靈魂」的努力。
作者認為如果軟硬兼施地強要別人加入自己的信仰,美其名曰「傳福音」、「救靈魂」,其實就是一種騷擾的行為;尤其對末期病人來說,更可能導致他們在瀕死之際,否定自己原來的信念、懷疑自己過去的價值。這不僅是種精神虐待,更是罪惡的做法。這些過度熱心者大概不會意料到他們一番好意的初衷,卻產生了適得其反的效果呢!
#生命終結 #信仰與死亡 #天堂與地獄
📌快加入民報FB社團,每日新聞精華不漏接📌
👉https://cutt.ly/Tr8r0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