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成問答信箱】(Q22701-Q22720)
Q22701:
龔sir,見你1211多年,究竟係咩令你咁相信自己嘅眼光 就算佢當年由$88跌到$12,你都渣住唔放呢,點解你有咁強大嘅自信,我唔明?
龔成老師:
睇長遠價值,不是睇短期股價。
十幾年前,我已大量睇電動車行業資料,分析行業及技術發展,我見到電動車的最大問題,就是電池技術與配套。
如果這兩大因素解決,電動車一定能普及,因為佢比用油平好多,同時更環保。
然後,我分析電池技術與配套,這兩大因素,中國的配套在近10年間,不斷建設,例如充電設施等,在全球行得較多,多年前已相信,中國這方面的配套成熟,是遲早的事。
之後就是分析電池。
比亞迪(1211)本身就是造電池起家,之後再造車,是全球擁有較高電池技術的車企,其實佢的電動車,2007年已出產,當時已見到唔算差(雖然與市場化有距離),但佢過往的電池研發好強,因此可以推論,只要比時間佢,電池技術一定會提高,因此成功只是時間問題。
我地分析,一定要著重大方向,多年前,當其他人仍停留在「比亞迪的車會爆炸」,我就是分析,這個爆炸的原因是甚麼,是否核心因素,還是能解決的問題,我以「長遠的角度分析」,而不是這刻,我見到佢受短期不利消息,令股價大跌,就會增持,我從不擔心佢股價跌,因為我集中睇企業。
投資潛力企業,就是「這刻未成熟時買入,耐心持有,等企業成長」,所以,我地的分析點一定是長期。
------------------------------------------------
Q22702:
老師,有件事情想請教你。我每天工作8小時,所以有時候回家再看書就會因為太累而拖慢速度,所以我把書本都帶回公司看,但你知道很多人都冷眼看待,
但我不會理會別人的價值觀,因為我知道我在進一步走在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他們只是在正常的範圍內生存著,甘願做個普通人,但我不想只做個普通人。
不過有時候真心覺得自己很孤獨寂寞,仿佛被孤立無援,覺得沒有人會明白,所以我才要更加證明自己所走的路是正確的方向。
我相信你也有這個時候,請問你是如何走出陰霾的呢?請賜教,謝謝你!
龔成老師︰
其實有時候,這個世界只有自己,才會最清楚自己在做什麼。我地人生,最重要並不是要向別人交代,而是要向自己負責。
而且,你要做到別人做不到的成就,你就一定會做一些一般人不會做的事。
我建議你唔好介懷太多別人眼光,做正確的事,永遠都是正確的。
當然,我都唔建議過份極端,有時間中午也要跟同事聯誼一下,維持一個正常社交,都係同樣重要。
------------------------------------------------
Q22703:
老師,雖然未有機會親身上你的課(等港澳開關),但你在財務自由路上的確啟發了我許多,除了拜讀你的作品,也聽你的建議讀了窮爸爸富爸爸、巴菲特給股東的信等不同財務概念書本,
我做政府工,而且花費不大,本覺得生活不會太差,但發現即使努力工作,家庭成員和其他突發事件還是會有機會令自己陷入財務胡同,所以希望趁年輕(29歲)檢視我現時狀況,作出根本改變,
由於身邊長輩和朋友都沒有這種概念,實在不知道可以和誰討論,希望老師可以給點意見。
1. 去年買的澳門物業正在放租,但租金($13000)不能抵按揭和管理費($23000),而且因而鎖住了首期和每月現金流,除著橫琴發展,我覺得澳門的物業未必會再大升,
我是否該在禁售期(3年)後賣出,套現作更進取的投資?自住方面預計2年後有需要,但可以租較便宜的唐樓($7000)
2. 老師一直強調企業的質素不變可不理升跌,一直持有,我在8年前已持有1128永利,當時永利皇宮開張在即,而且我在內工作,知道公司營運文化甚好,所以以$28.5買入,
後來一直跌,我在跌到約$14的時候放了一半,但沒想到現時可跌至$9,在我理解,這間企業的質素實在沒這麼差,但我即使繼續持有也不太可能升回$28,這種情況應如何應對?
其實和我購入匯豐的情況相若,持有10年(平均價$70) 但一直下跌,實在不明白優質企業長期持有的用意,又應在甚麼時候賣出?
3. 然後我在科技股熱炒時,以較高價購入,現在portfolio 已損失30%,家人說我不懂止蝕,但我本意為長期持有,但我以上的長期持有例子效果也不好,實在不肯定未來應如何步署。
4. 很多人羨慕作為公務員的薪高糧準,但穩定同樣扼殺了晉升,做兼職和做小生意等收入增加的機會,你會建議趁年輕闖一闖還是安穩收入配以投資呢?
最後,老師我明白你不想上網課是怕偷拍,但如果你委托可信之人在澳門租課室,用大屏幕做網課,同學照坐在課室,有助教監督,應就可避免此情況,也可不必受來往澳門之影響,
這只是一個建議,希望早日可見。
龔成老師︰
1) 你可以從2個角度去考慮,從投資方面睇,你現時物業支出,明顯比收入為多。但唔地唔會因為咁,就斷言話這個物業,無投資價值。
因為我地仲要考慮佢長線增長潛力,另外如果你係高成數按揭,都會令收入不抵支出。
不過,你現時收入和支出個落差都有點大,可能係你租金部份出問題。你要了解清楚,同區租金情況,係唔係都是這樣低。
另外,從自住角度,雖然你話2年後,可以先租較平唐樓。但你都要從長線角度去考量,講緊係你未來10-20年,你可能會組織家庭,對單位大小需求會有變化。
如果你現時放租物業,係可以滿足到你長線需要,其實你都可以考慮保留。中短期放租,長線收回己用。
2) 因為優質企業,長線佢會因為企業成長,慢慢令價值提升。但由於你買入價,其實好貴,完全偏離企業價值。所以,你預要較長時間,或者市況好熱,才有機會重回這個價位。
但畢竟此股有投資價值,我地係可以守。
你可能會問,咁不如放左,平D再入翻唔會更好咩。但問題係,我地投資唔會去"估走勢",因為無人知你沽左後,係唔係一定跌,佢係可以之後一直升,那你就要用更高成本,才可以買回股票。
但好似匯控(0005)情況都類似,但匯控(0005)是收息股,增長力不高,本身就不適合你這個年紀,建議換碼至其他有增長力的優質股,會較好。
3) 由於你本身買入價高,所以現在有較大帳面虧損係正常。只要有質素,長線持有會係較好策略。
除非企業質素變差,或者大市又去到好狂熱,否則我地唔會沽出手上優質股。
你現時問題,唔係組合虧損無止蝕,因為你這些持股係有質素的話,真的不用沽,等佢長線升值就可以。但你要學好估值,以避免將來再買貴貨,否則長線回報會大打折扣。
在有能力估值前,最好投資方法,就係做月供,不理當時價值,定期定額地供款儲股票,就可以減低買貴貨風險。
4) 這個睇你個人志向,因為要做到富人,係有好多方法(可以睇我千萬富翁本書,會有較詳細解釋)。做生意,會係其中一個渠道。如果你係想向這個目標推進,把握年青去闖一闖,不是壞事。
但有些人會選擇利用投資,那你初期必先有一個基本收入,再用額外資金去投資,累積財富。到你有一定資金和經驗,可以考慮慢慢轉成一個全職投資者。
若你想行這條路,公務員工作,會係一個好好的平台,去支援你的目標。
所以,你要先定好目標,才決定下一步應該如何走上去。
另外,多謝你課堂營運上的建議,我會認真考慮,謝謝。但暫時,我都係較希望可以真人見面,因為可以更易跟學員互動溝通。希望疫情早點過去,可以早點和澳門朋友見面。
------------------------------------------------
Q22704:
老師 1117股價下跌了很多 我2.18入手的,共有40000股 需要斷捨離嗎,其實我對他們公司也有信心的
龔成老師:
現代牧業(1117)不是劣質,但政策及行業產品價格波動,都對佢有不利影響。
佢係中國採用大規模工業化散欄式乳牛畜牧業務模式的公司之一,所有標準化畜牧場乃以各個畜牧場。
按畜群大小計算,集團是中國最大的乳牛畜牧公司及最大的原料奶生產商。
整體都有質素的,不過行業變化大,原奶的價格令佢盈利較為波動,長線投資價值都有,但唔建議太大注,現時要睇你持貨%多唔多。如太多,減3分1至一半。如不多,暫時守住先。
------------------------------------------------
Q22705:
龔sir, 我在掙扎應否轉行從事保險業,如AIA. 我現從事酒店業,行業經驗達15年,現是部門經理(部門中最高級的職位),自覺好難會有更大的突破
掙扎點如下:
-我即將39歲
-沒保險業經驗,要由低做起
-怕收入不穩
還有,不確定保險業是否適合自己
龔成老師︰
其實你明白自己已經無突破位時,做改變係正確做法。
如果你無乜家庭負擔,要試!
保險業從業員,其實對年齡唔係睇咁重,反而人脈和溝通技巧,會係更重要。
雖然一開始要從低做起,但只要你係有能力,可以晉升得好快。
但當然,收入跟你銷售成績成正比,因此開始1,2年,可能收入會較不穏定,你要有心理準備。最好你儲有一定資金,作為背後後盾。
如果你怕不適合,你可以找一些保險業朋友,去了解多D。同時間,你睇下可唔可以,用兼職模式試下先。
------------------------------------------------
Q22706:
想問一下,我想幫小朋友的財富增值,月供盈富基金是否一個比較安全嘅選擇?除了盈富之外仲有冇其他選擇?
謝謝!
龔成老師︰
小朋友由於可投資時間長,策略上十分簡單。你可以儲盈富(2800),佢係包括58間質素不錯上市公司股票的組合,有一定增長力。如果有投資美股,可考慮月供VOO。
若你想增長力較高,可以儲安碩恒生科技(3067)。但此股波動性會較大,要睇翻你自已風險承受能力。
基本上,以你小朋友年紀計,持有以上股票都係可以,但你明白當中風險。
------------------------------------------------
Q22707:
老師,您好!我有一個鄰居,大約10年前搬家了(估計賣掉自置物業)。
一直留在這屋苑租住,也搬4次了。我們的屋苑10年間升幅只5成,大約10年前值1千萬,現價1500萬。所以,我推斷就算大市繼續升,再住10年也是2千2百萬。但到時樓齡三十幾年。
買樓也是投資,我覺得繼續投資這個物業不太值得。
假如我仿效鄰居,過多幾年賣樓,用1500萬全買收息股,一年進帳75萬,一個月6萬。每月租樓3萬2,已經包括目前個個月要交的管理費,差餉,地租。
然後,有足夠的生活費。想到這個方案,我覺得更安心退休。當然,租其他地方可以更平宜,留在這裏感覺無降低生活質素,而且我們算平的。
老師,你認為這個方案可行嗎?
這是製造現金流的方法,如果,我適當投資,回報更不止75萬一年呢!
龔成老師︰
你所講的方法,係可行。但你要明白,香港樓市供求失衡,我預期樓價長線都會係升。你物業雖然到時係3X年樓齡,但唔算話好舊,只要其他條件係合理,依然有一定投資價值。
你可以睇翻自己情況,若不沽出物業,單靠現時資金所創造現金流,是否跟你未來退休生活所需,有好大落差。
如果較大,你沽出物業,買收息資產,去提升退休生活本錢,係可以。但你就要承受租金波動的風險,你要明白這點。
而這筆資金,你可以將佢分成5部分。
第一部分投資收息股,你可以建立一個收息股組合,你可考慮港燈(2638)、香港電訊(6823)、恆生(0011)、工行(1398)、置富(0778)、陽光(0435)、深高速(0548)等,大多有5%股息
另外,有些更有超過8%的高息股,但股價就略有風險,你可以小注考慮,例如佐丹奴國際(0709)、中石化(0386)、富豪產業(1881)、互太紡織(1382)等(記住,股價略波動,不能太過大注)。
(你可睇下《50穩健收息股》當中仲有好多)。
你平衡的投資這些股,除了可以得到穩健的收息收,同時可有效的分散風險。
第二,投資債券,你可以選擇A評級的債券,年期較長都可以,但利息卻不高。你可以到銀行問問。
第三,投資年金,你可以睇睇,這是適合你們的產品,零風險,可以有穩定回報。
第四,你亦可投資銀行低風險類的產品,你可自行到銀行了解下,總之是「低風險,持續現金流」的。
第五,持有現金,以備不時之需。同時,若投資市場大跌,你也可以考慮買到更多的收息股,因股息率會進一步上升。
但如果你現有資金創造的現金流,其實同你退休生活所需接近,或者只係差少少。
你可以考慮係退休時,用現有物業去做逆按揭,創造額外現金流,去補足你落差部份。一來不用沽出物業(不用為市場租金變化擔心),二來可以加大每月現金流。
但大前題係,你這個物業係無傳承給家人的需要。
------------------------------------------------
Q22708:
龔sir你好,之前問過992聯想,我發現琴日10號派左息。
每股派0.306 但我1萬股得2370,同埋點解派左息,股價冇跌反而上升7%,係因為上半年業積好,所以派完息,多左人入市?
龔成老師︰
今期聯想(0992)派息每股$0.24,以你10000股計,會獲得10000 X 0.24 = HKD2400。但銀行會收入手續費,所以會比HKD2400為少。
至於派息,係"除淨日"(而非派息日)會除下相關權益,故單純派息除淨這個動作,係會令股價下跌。
但每日股價,會受不同因素影響,故除淨日未必一定跌。而且,你所講係派息日,對股價更加無任何影響,因為派息日係唔會對股價進行調整。
你要明白中短期股價,可以因為好多原因而出現變動,但我地著眼點,都係要放翻係企業長線質素上。
佢大升,相信係因為集團預期方案服務業務集團(SSG)部份,未來增長理想,故令股價受到刺激。
現價算係合理區中上部,這股係平穩增長型,你唔好預佢高增長。主要係有平穏增長力,再加收下息。
------------------------------------------------
Q22709:
你好 龔sir。自從上次收到你回覆 已隨即改了月供組合。過了大半年時間,蝕既金額已收窄了很多,謝謝你。
原先我組合內有$2000騰信及$2000 阿里。但想剔除呢兩隻,把資金加大落1810,1211及0175,分佈如下:
2800-$5000
66-$3000
0823-$2000
2-$3000
3-$1000
2388-$1000
1810-$3000
0175-$3000
1211-$3000
0388-$2000
1177-$2000
3067 每月100股 ~2000
欲望日後能從股票收息獲被動收入每月至少一萬元。是否可行?
謝謝你。
龔成老師︰
現時比亞迪(1211)偏貴,不宜月供。或回翻D先小注月供。
如果你想月供新能車股票,你可以供住考慮GX中國電車(2845)先,這基金的目標是追蹤Solactive中國電動車指數NTR「相關指數」表現緊密相關的投資回報。
另外,現時大市只在合理區,每月儲蓄要留有部份,用來等大跌市出現,去入平貨。
如果你希望每月有1萬蚊現金流,以股息率6%計,你需要本金200萬。
你現時組合,係一個增長型配置。我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30000,5年後大就可以達成200萬目標。
但你現時只係40歲,依然有一定時間增值。建議你唔好咁快換成收息資產,比D有增長力股票,用更多時間升值,去爭取最佳升值效果。
------------------------------------------------
Q22710:
龔sir你好, 認識您太遲,我在投資路上浪費了許多時間,希望您可以給我現在的投資一些意見:
本人已28歲,目標: 10年內可以先買到細價樓投資或自住(600萬物業) ,同時不用賣出所有股票。因人工不高,保守估計未來八年都是2萬~3萬左右,
所以計劃要預多首期(可能要超過350萬)才可以過銀行審批及供得起。
現持有: 20萬股票, 20萬現金
[email protected] (17%)
[email protected] (19%)
[email protected] (15%)
[email protected] (8%)
[email protected] (24%)
[email protected] (5%)
[email protected] (4%)
1448@7 (7%)
今個月開始月供1810, 66, 1177 (各$2000), 3067就打算每兩三個月買入
同時每月另儲$3000等機會加注1810,1448,3319
1) 請問以上組合有沒有改善的地方? 計劃是長期持有。選擇2822而不是2800長遠有沒有問題?
2) 請問我可以達成以上目標嗎?
感謝您。
龔成老師︰
1) 南方A50(2822)目標為追蹤富時中國A50指數之表現,此股都係一個有質素的組合。但波動性會比盈富(2800)為高。
你現時組合,都有質素,但有3點想你留意翻。
首先﹐郵儲銀行(1658)只係收息股,增長力不高,用來增值不太適合。建議你沽出部份,換至其他有增長力股票。
第二,要注意個別企業和行業,不要佔組合15%和30%以上,銀行業更加不要高於組合20%,否則會有過度集中性風險。
在創建組合初期,組合金額較少,出現超標都係可以接受。但長線你要參照這指標,去維持組合的平衡性,才算理想。
第三,你月供太偏重左係潛力股(1177,1810,3067),佢地雖然有增長潛力,同時風險都較高,不宜持有過多。
以你年紀,我一般建議潛力股佔約5成,餘下應用以下平穏增長股。但如果你想加大組合增長潛力,維持現有比例都可以,但你要明白會有一定風險。
2) 假設投資回報有10%(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6000 + 現有40萬*(股票+現金),10年後大約會增值至220萬。
如果要達至你350萬要求,月供要提升到$13000﹕其實以你收入,你每月儲蓄比例唔算多。你要努力去開源節流,找出不必要開支同時,睇下有無增加額外收入空間,例如兼職、網上小生意等,去助你達成目標。
------------------------------------------------
Q22711:
龔成你好,有關投資問題想請教你。最近有聽過一d複利息既做法,有以下問題
1.想問點樣分辨該股票是複利息定單利息
2.如真係想作為定時定額長期投資,VOO 盈富基金外,有冇其他建議。thanks
龔成老師︰
1) 其實股票本身,無分單利定複利。
複利息的意思,係你要將收到股息,再作投資,以達至將股息再增值的效果。
但有時股息金額唔多,我地好難即時再買一手股票去再投資。這時候,我地就會將佢儲起,等累積到一定金額時,才出手。
另外,複息效益唔一定係派息企業才有。有些企業不派息,但將賺到的盈利,重新投放在企業發展,都係有複利效應。
2) 以你不足30歲的年紀計,可以利用「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作長期月供目標。
你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如果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若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餘下的另一半現金,我地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較大回調,就加大力度掃貨,然後作長線投資。
緊記月供係一個長線計劃,月供最少維持3年,並持有這些股票5年以上,才會有較理想效果。
當然,可以的話,最好一直持有。因為,優質股持有時間越長,財富增值效果就會越理想。
------------------------------------------------
Q22712:
老師,請問美股有邊幾隻有潛力?
龔成老師︰
Apple(AAPL)、TESLA、Facebook等都係有潛力,但現價唔平,最好用月供儲貨。
如果你想投資美股,但對美股又唔係好認識,你可以先投資係佢的相關ETF。以下2隻股ETF,都係不錯的選擇。
當中,QQQ波動性會較高,要注要風險。
Vanguard標普500指數ETF〈VOO〉,是追蹤標普500指數的ETF。
Invesco QQQ Trust(QQQ) 是追蹤納斯達克100指數。
------------------------------------------------
Q22713:
老師,而家危疾最新產品有多次賠償,同單次賠償,請問成哥有無研究過多次賠償是否好過單次賠償呢
謝謝意見
龔成老師︰
我無特別研究,因為不同公司產品可以好唔同。就算同一公司,不同危疾計劃,都可以好不一樣,其實好難去每間研究。
整單咁講,過往大部份危疾產品,都係賠完整個保障額,就會將保單完結。
但現時市場不少產品,係原來保障額全數賠清後,當你再遇到某些特定疾病,依然會作出一定程度賠償。(當然受有關條款限制)
只從次數計,永遠都係愈多愈好。
但保單保障其實係好複雜,每隻產品都可以好唔同。除了賠償次數外,其保障疾病範圍、不保事項、等候期、多次賠償的規定等,你都要注意。
買一份保險,有很多細節你係要知。我建議你找可靠的保險顧問,等佢比地意見你,會更理想。
------------------------------------------------
Q22714:
如果要現金用 ?
放270 得12-13元才放?
2638 放
11 小注等收息才放?
其他持有收息?
仲有人仔對美元 新高,投資人仔對港幣定期可取。
龔成老師︰
由於貨幣係可以無限量發行,所以唔係一個理想增值工具。除非你有實際用途,否則不宜持有太多外幣。而定期本身,純粹係收息產品,無增值能力。
你上述股票,都有長線投資價值。但若你急需套現,其實3隻都可以,現價平貴水平都差不多,放邊隻先都無所謂。
至於保留邊D股票,你睇自己投資取態和人生階段。2638和0011係收息股,無乜增長力,主要收下息,較適合近/已退休人士,或者好保守的投資者。
0270、0066、2800、0003則是平穏增長股,除了已退休人士,其他人都適合。
至於恆生(0011),如果你想放,係無必要等派息後,因為派息前會除淨,扣除派息部份的權益,令股價下跌。故你派息前後沽貨,唔會有分別。
------------------------------------------------
Q22715:
我有買你書架,我知道草錢係第一步。
大師點睇558 力勁科技
點睇cfd
龔成老師︰
無錯,再精確D係要每月有一定儲蓄,才可以用這部份資金,去做財富增值。
力勁科技(0558)我無特別研究。
如果從過往業務情況分析,這企業投資價值,質素只是中等,唔算好值得投資。
另外,我地分析一間公司,唔好單從佢一年成績,就去下定論。睇翻佢過往多年,盈利都好波動。
再加上2020/03年度,個盈利得好少,只有320萬。若果用再早一年,即2019/03的1.9億作比較。假設佢2021/03年度真係有3億盈利,按年增長只係57%。
由於2020/03盈利個基數好細,所以才會出現升100倍咁誇張架升幅。
除非你明確了解這企業,知道企業出現左一些新的長期利好因素,否則,不宜投資。就算投資,都只宜小小注。
基礎產品的差價合約(CFD)是一種衍生工具,主要係估走勢去圖利。純粹賺蝕係基於市價走勢,合約唔會持有相關資產。
投資者只要交小量保證金﹐就可以進行交易。通過杠杆來倍大利潤,當你估中走勢,你可以倍大你獲利,若估錯,虧損都會力口倍,風險唔細,不建議投資。
同埋,我地投資唔應該用"估走勢"架方法去投資,正確方法應該係去理解企業長線質素和前景,再了解佢處於平定貴,之後去進行資金配置。
------------------------------------------------
Q22716:
941中移動和6電能,若以收息和股價穩定來講,邊只值得長期投資,謝謝你
龔成老師︰
中移動(0941)有質素的,5G雖然對佢有正面影響,不過,中國政府希望相關費用不會太貴,令資訊流通更好便利,所以,對佢的賺錢能力方面,未必能帶來突破性的增長。
電能實業(0006)佢主要從事投資能源及公用事業相關業務,範圍包括火力及可再生能源發電,輸電和輸油,配電及配氣。
佢除左持有港燈(2638)外,亦有國際業務,如英國、澳洲、新西蘭、中國內地、泰國、荷蘭、葡萄牙、加拿大和美國等能源及公用事業相關業務。
2隻同是有質素的收息股,質素計差不多,以現價值博率計,中移動(0941)會較高。
但我地唔好成個組合,只集中係1,2隻股票身上。
最重要是建立一個長期的「財富組合」,要優質,要平衡,要適合你的年齡與風險承受程度,新舊經濟各類股都要有。
同一行業不能高於組合30%,同一股不能高於組合15%。要平衡,建立後長期持有,不是買賣賺差價,而是成為你財富組合一部分。
另外,收息股本身增長力不高,主要係提供穏定現金流。若你係偏年青,應先重點做好增值部份,這類收息股,不適持有太多。
------------------------------------------------
Q22717:
龔老師你好 我是一名90後 收入大概每月3萬(未計租金)現有一層樓收租 現金大約有150萬 請問好唔好將層樓按揭再買多一層收租?
龔成老師︰
將層樓按揭再買多一層收租,係一個增值方法,但會令你負責水平增值。你現時算年青,負債水平較高,都係可以接受。但一定要明白當中的風險。
但較大問題是,你現時資產上,只有一個收租物業。若再加一個物業,你成個財富組合,就會嚴重偏向晒物業類。當地產市道出問題,你成個組合就會受到很大影響。
而且,以租金回報率計,投資物業值博率,比買優質股為低。從投資角度,買優質股值博率會較好。
因此,無論你最終是否增購一個收租物業,你都應先利用現有資金,去累積優質股。
策略上,你可以投資「平穏增長股」和「潛力股」。你每月5成儲蓄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由於你現時無太多投資經驗,潛力股這類風險較高的股票,你就不要持有過多,最多維持2-3成好了,甚至先集中係平穏增長股類。
到你有一定投資經驗﹐潛力股比重可以相應調高,佔組合約3-5成,視乎你當時投資經驗多寡和了解這些股票程度而定。
現時大市只是合理區,你現有150萬資金可以先投入一半,用"分注"形式,慢慢買貨。餘下一半和每月所儲倒的資金,就等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才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
Q22718:
好的,謝謝老師你的意見!!我打算沽出部份股票。
我本身買樓想自住,但考慮到移民,將來都想有被動收入,所以與家人商量,我決定買入細價單位,用收租,一來我唔會用盡所有錢,繼續有現金。二來我還可以保持部份股票。
但我唯一阻礙我行動力的是我本身住公屋,就算將來樓價跌,爆破,發生什麼事,我都有公屋可住。這一個心裏關口真的得難過。
但我知道若想脫貧,但繼續以這種方式來想,我只會永遠都擺脫不了,什麼事也做唔到~
謝謝老師。
龔成老師︰
我地人生目標,唔應該只係停留係一個公屋之內,要開闊些。
雖然,公屋基本上解決左好多香港人,一直最困擾的問題,就係住屋部份。但我地人生,應該不只如此。
你應該有更多東西想嘗試,更多願望相達成。所以,我地要努力為自己財富增值,去創造條件,令自己可以盡早為自己而活。
所以,你唔好安於現狀,要為自己財富增值定下目標,最少做到財務自由水平。
------------------------------------------------
Q22719:
龔成,你好! 你話財務自由多重要,可惜我這一刻仲未做到。老細突然間話移民,公司即將解散,我應該會面對失業了。
這一刻好徬徨無助,心頭壓住好流淚的衝動。我知道人是無情,但老細撇棄我們已成事實。
這一刻,徬徨無助都無用,好好想下自己前路如何,謝謝你
龔成老師︰
發生這樣突然的事,任何人都會手足無措。而且,因為工作表現以外原因而失業,難免會有點不甘。
但人生就是這樣,特別係現時咁不穏定環境,難免會出現這些預計之外的問題。
不過,我地唔好因為咁,就氣餒認輸。比少少時間,去平復自己心情,再想想如何重新上路。
改變會令人不安,但你要明白改變係相向,唔一定係向壞的一方面。如果在一般的環境,我地不會想突破,但面對這些環境,有可能是上天給你一個突破的機會。
只要你保持正面的心境去面對,相信很多事情都可以闖得過,加油!!!
------------------------------------------------
Q22720:
你好,老師,我follow你的fb已有1年,在這一年裡,我由完全唔識股票,之後開始買你的書,之後上你的股票班(現在上緊進階班),從而對投資的知識不斷累積。
我起初有跟老師推介買入港股,但自己收入本身低,投入的錢不算很多,只是投入左十萬左右。另外從身邊朋友開始認識美股,感覺投資美股增長力都不錯,又投資了8萬,
想問下我平時課堂學習的財務比率和估值方法適用於美股嗎?另外你有冇其他途徑/書本推介給我學習美股投資?
另外,我覺得投資組合只有股票,增長力比較慢,想加一些高風險的東西,例如期指和期權,但我又對這些不了解,想老師提供一些途徑/書本名稱,
讓我可以建立知識基礎和技巧,再投資。聽朋友說,這些都是只能用技術分析,對嗎?(但我記得老師講過不要用技術分析,那應該怎樣辦?
希望老師早日賜覆,感激不盡
龔成老師︰
其實我係課堂教授知識,係識用於不同地域的股票。當然,不同地方的市場、消費者文化、稅務等都會有分別,但大方向都係一樣,所以你可以照應用。
書本上,巴菲特、彼德林區等知名投資者的書,都係以美股為藍本,都有一定參考價值。
期指和期權,我就唔建議你加,這些工具基本上就係玩估走勢。所以,投資這類工具的人,都只會跟一般短炒投資者一樣,用技術分析。
而技術分析,是好錯的投資方法!巴菲特已經講到明,技術分析沒有作用的。我地只會分析企業的質素,以及企業的價值。
而且,我地投資最不應該做,就係估走勢。我地只會用平貴水平作考量,去決定投資策略。
所以,你唔好貪快,去用這些短炒工具。你要記住,財不入急門,你睇全球投資最賺錢架人,都唔會用短炒,只會做長線,你就應該明白邊個才是好方法。
----------------------------------------------
若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資料的部分刪去。
另外,我所給予的各種意見,只是供大家參考,當中無任何銷售及推介,不涉及任何利益,其實大家應該要有獨立分析的能力,我只是給予一些方向及純參考模式。
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無所不盡其極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說得非常好👍民主/共產?
#至少現在我看到的台灣式民主是爛透了
分享:#陳真
2020.12.26
萬般皆可忍,惟俗難耐。
這是我對台灣所謂「民主化」以來,也就是蔣家政權結束後一個最重要的感受:猥瑣,齷齪,貪婪,下流,庸俗化,小丑化,低能化;島內政治不再具有一絲嚴肅性,純粹就只是一群詐騙人渣、網紅、小丑與文人走狗撈錢奪權的娛樂競技場。
李敖常感嘆:「我因台灣而小」,這話很有道理;特別是在蔣家之後,更是如此。
過去我們打蔣家,也被蔣家打,朝不保夕,你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否還有明天。
但是,一是一,二是二,一個字有一個字的重量;打與被打的雙方,都有著一定的重量與嚴肅性。
但是,所謂「民主化」之後,蟑螂、蛆蛆全來了,講話就跟放屁沒兩樣,語言完全失去它應有的基本意義。
你每天罵蛆蛆,打蟑螂,或是被蟑螂、蛆蛆群起攻擊,不管輸贏都很窩囊。
而且,隨便一隻蛆,只要鍵盤在手,隨時都能折磨你,羞辱你,抹黑你。
人與蟲鬥,這樣一種害蟲橫行的世界,你能不因之而「小」嗎?
三十多年前,解嚴之後,我寫過一些類似的系列文字,叫做《罵政客是可恥的》,簡單說就是我們居然墮落到必須罵蛆蛆,必須和一群蟑螂打架,必須討論一些毫無出息的猥瑣人渣擔任所謂總統或什麼院長部長市長之所作所為。
吾友柏楊先生曾引用一段元曲 (?):「道是劉三,說什麼漢高祖」,大約就是這個意思:啊不就是那個沒出息的劉三嗎?
偷雞摸狗的小癟三,小混混,說什麼漢高祖呢!
而我們居然墮落到必須和這樣一些毫無議論價值的小癟三共處海角一隅,罵也不是,不罵也不是;每天打開媒體,如雷貫耳全是他們的聲音,真的是很痛苦,很窩囊。
再怎麼恐怖的政治高壓都能忍,惟俗難耐。
每天就是什麼「館長」什麼網紅,什麼男神女神3Q哥,什麼屎袋力量雞雞黨,什麼蔡英文、謝長廷等等黨國餘孽,沐猴而冠,招搖撞騙;政治低能化、小丑化、犯罪化到一個極點;連學位也能造假,
一騙三十幾年,毫無一絲羞赧,而人民居然無所謂,甚至熱烈擁戴。
請問所謂「民主化」以來,哪一個政治人物懷抱一絲善念與利他精神?
幾乎是零,一個也沒有,至少我實在想不出來;全是拼命搞錢奪權卡位搶資源,而仇中反華就是美國主子賦予他們的任務;只要聽話,只要仇中,只要搞台獨,包你享受不盡的榮華。
過去是國庫通黨庫,現在是國庫直接通內褲,把國庫當成自己家裏的金庫,吃喝玩樂總是記得打統編,報公帳,連一點小錢也要撈;並且進一步發展成一套羅素所說的「美式世襲制」,權位始終牢牢掌握在特定家族或幫派集團手中,大家輪流貪,我先撈幾年,然後換你撈;老子貪完,換兒子,兒子吃完換孫子。
世襲現象與分贓酬庸,藍很嚴重,綠則迎頭趕上,青出於藍,卑劣骯髒程度,百倍於往昔。
蔣家年代,基本理性與是非善惡依舊還保有某種內在力量;在這個窩囊猥瑣的低能輕薄年代,誰越無恥就越佔上風,道德泯滅,理性根本不值一個錢,更不用說什麼事實與價值了,誰鳥你?
毒豬進口的事就是政治低能化輕薄化之一例,你看窩不窩囊,我們居然被迫得像幼兒園小朋友那樣,回應各種低能蠢話,沒有一句話是有點營養的,蠢到難以想像,什麼「量大就是毒,量小就不是,水喝多也是毒」;什麼「美國人吃多少年萊牛萊豬,也沒怎樣啊」;他媽的是要當場七孔流血口吐白沫才叫做「有怎樣嗎」?
還有什麼「這個跟那個無關,那個跟那那個也無關,統統都無關」,真的很想撞牆,有夠低能。
這樣一些腦殘叫做學者專家?
他媽的活見鬼了,而我們居然得去回應這樣一些低能蠢話,活在這島上究竟還需不需要大腦?
這不是真的在討論,天底下沒有低能到這種程度的專業人士,這只是存心鬼扯蛋,為劉三政權護航。
自從所謂「民主化」以來,幾乎一切公共事務全是這樣幹的:鬼扯蛋,瞎掰,歪曲,渲染,抹黑,毀滅人格,眛著良知的御用學者與文人走狗到處都是,主流媒體更是每天造謠,洗腦,栽贓,網軍帶風向。
有沒有哪一件事不是這樣幹的?沒有!
有沒有哪一件事之議論過程是有一點點基本內涵的?沒有!
誰認真誰就輸了,鬼扯瞎掰造謠抹黑則永遠是贏家。
就算講輸也是贏,只要權力在手,完全可以為所欲為;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
只要我有錢撈有官做,有什麼事是我做不出來的?
然後大家說這就是偉大的民主。
在這島上,「事實」變成毫無意義的東西,正直善良根本一文不值;沒有人在跟你講什麼事實與價值,反倒是以造謠抹黑為榮。
好好一個人,例如韓國瑜,聰明勤奮善良,卻被抹黑成低能人渣,而那些人渣到爆的貪婪惡棍與歹徒,卻反而萬民擁戴,彷彿英雄,儼然明星。
根本沒有什麼事情是媒體與網軍辦不到的。
任憑你是人格者,只要派出網軍,出動媒體,馬上就能把你打成臭不可聞的過街老鼠。
所謂「民主化」的這二、三十年來,請你告訴我,有哪一天不是這麼一回事?
這樣的政治讓你感到很榮耀?
全世界都好羨慕?
你看那個什麼農運健將叫陳什麼仲的,過去說「打死也應該擋下毒牛」。
現在當官了,比毒牛危害一百倍的毒豬來了,他卻居然說這是喜事一樁,可喜可賀,是台灣豬農邁向國際的大勝利,還嗆聲說萊豬進口「哪一點是負面」?
我常說,在台灣,參加所謂公共討論就是一種「自我作賤」,很窩囊,為什麼呢?
因為不對等:知識不對等,誠意不對等,品性不對等,經驗不對等,目的不對等,心態不對等,感情不對等,態度不對等,一切都不對等,就好像人跟蟑螂跟蛆不對等一樣;誰認真,誰就是在自取其辱。
西方人,或是被西方人洗腦的台灣人,動不動就滿口民主,很多腦殘還真以為大陸十幾億人口,天天羨慕著我們每幾年就可以搞一次選舉。
對此我真的很無言。
這讓我常想起狗兒的一些行為。
狗在吃東西時,除非你跟牠很熟,要不然還是不要隨便打擾牠比較好。
為什麼呢?
因為牠會以為你想搶牠的食物,搶牠心愛的骨頭。其實正常人絕無此一企圖,但是狗不相信,牠以為你羨慕牠的美食,以為你對牠的食物流口水。
人類近代史上最大的一個騙局就是所謂「民主」。
我問你,你想去某個學校念書或某個機構上班,你在乎的是什麼?一定是很實在的一些東西不是嗎?
比方說學校的學術水平、教育環境與科系內涵,或是公司的福利與待遇及工作環境等等等,我不相信有人會在乎該校校長或該公司董事長是否是全部師生或全體員工一人一票選出來,我不相信會有一個正常的公司或學校會把這樣一種所謂「民主」當成一種至高無上的價值。
就連單一學校或機構尚且不可能背棄基本的理性運作與專業,何況是統籌管理一切公共事務的政府;偌大權柄,怎麼可能交到一些低能網紅或貪婪人渣的手上?
或者是像美國那樣,所謂選舉,基本上就是選左手或選右手,選來選去永遠都選出同一批人,選出彼此根本沒有任何差異的財團與特工,任由他們愛怎麼幹就怎麼幹,然後你說這就是你所引以為榮的民主?
這不是腦殘,什麼是腦殘?
台灣七成以上的人反對毒豬,這不就是民意嗎?
但它有任何意義與作用嗎?
人渣黨愛怎麼幹就怎麼幹。
只要掌控好媒體與教育,權力就會牢牢掌握在手上。
哪天就算換國民黨執政,小事方面也許會比較好一些,但是大方向有何不同?
還不是都一樣。
國民黨哪天又上台,說不定也是馬上翻臉說萊豬無毒,萊豬很棒,進口萊豬是偉大成就,你又能如何?
反倒是對岸共產黨,才是真正依照人民的意志與需要在做事,至少心態上目標上努力想要把國家搞好,給大家過上好生活。
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民主,以實質民意為依歸。
台灣則是只要一掌權就拼命撈錢卡位搶資源,每天滿腦子就是想著下次的選舉,想著如何騙選票;能夠貪越久越好,而從來都不是努力想要讓大家過上好日子。
我能理解為什麼蔣家如此獨裁,卻依舊能夠擄獲民心。
特別是蔣經國,至今受人懷念,因為他不貪不取,勤於任事,真心想要造福台灣,讓大多數人安居樂業。
然而,所謂民主化之後,絕大部份政治人物卻只是想撈錢奪權而已,毫無一絲善念,而且行事猥瑣低能齷齪下流,講話就跟放屁根本沒有兩樣。
台灣政治,撈錢奪權才是唯一的真實目的。
但我們應該搞清楚,蟑螂蛆蛆不該是跟我們對等的鬥爭對象,豢養這些腐蝕社會的害蟲背後的主子--美國,才是我們的對手,我們的敵人。
惟有「去殖民」,台灣才有明天,才有可能走出下一步,否則,我們永遠只會在一種低能反智的抹黑瞎掰議論中,日復一日地不斷重演一模一樣的低能醜陋政治戲碼。
腦殘遊戲就這樣玩了二、三十年,真的夠了。
陳真:本名陳興正,台灣台南市人,知名精神科醫師、民進黨創始黨員
無所不盡其極意思 在 盧斯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香港人的哀慟不僅僅是生理性的 | 盧斯達 on Patreon】
幾年前就發現,政治社運圈裡面,年輕人罹患精神疾病的人越來越多。我的並非自留意政治開始,而是之前。年長者多數不了解這個現象。一陣之前台灣的娛樂圈大佬在節目說,因為不知足,才會得抑鬱症;香港那邊的社會賢達也多數歸結為年輕人心靈弱小,吃不了苦。
很多年之後,我發現了來自社會科學的解答。社會學大師 Liah Greenfeld 在 2018 年公開大學有一個演講,談到香港處於西方和中國文明思考方式的中間。一方希望控制全局,但控制並未完全成功;一方希望容忍外來的改變,卻也不完全馴服。那些採取西方式思維、不能容忍自己受到一個外部控制的人,特別是年輕人,因為兩種文明觀念自相衝突,就特別容易曝露於精神疾病的高風險;而能夠全面擁抱中國式思維、視受外部控制為「天地之常經」的人,心靈就不容易失調。Greenfeld 說:「……中國式思維的人,不會受這種苦,他們就很開心。」是否受這種苦,跟階級、性別等並無絕對關係,重點是他們思考的內核屬於西方模式或者中國模式。
也許精神病並不完全是生理現象,而是文明衝突折射於個人精神層面。將這種問題純病理化,是在掩蓋某事情。經典西方文化談個人尊嚴、人權、主權在民。這個思維模式下,對外部勢力、政府、權力、文化加諸於自己的限制,就特別敏感,這套思考便是「道術將為天下裂」,以自己的角度考慮問題;但中國思維是授權的思維,人本身是沒有權的,是做了某種義務,例如認了宗主、徵賦謠役,成了編戶齊民後,你才有權利。人本來是沒權的,要通過群體互動及權力階梯才能後天得到權利。
東方世界假設,沒有東西可以獨立存在。佛教傳來就合了這點,某些佛教系思維認為萬物存在是由因緣而「假合」,因緣消失,現象就消失,沒有根本不移的自性。
西方基督教文明設定人是神聖的,依耶和華的形象而造,也依連著上帝那口氣中的永恆,又得到管理天地萬物的權柄。人類的概念設定本身就有點獨特/立,也是人權概念可以誕生的憑藉。後來教會壟斷權力被中產、宗派、各地的民族主義者削弱,裝入獸籠,因信稱義攻破了作為救恩代理的教會,為國族建立和民主主義鋪平道路。各民族開始自昏暝入覺醒,本來停滯的時間開始流動,就開始不能忍受被其他種族或文化的勢力從外面遙控,認為這樣是沒尊嚴的。
然而處理這個念頭的時候,一定充滿失範和瘋狂的可能。本來的君父,今日成為仇讎;本來的祖國,不再是祖國。兩種自相衝突的文明思考、對尊嚴的執著,可以引發道學家不能鼓動的強烈力量,但作用在個人,則肯定是令受者充滿了痛苦、無所適從和精神分裂。
自巴爾幹到東歐,乃至之後的亞非拉精英,都要面對西化與否。是否接受這種跟自己全然不同的文明,服從的人,精神也挨了刀,不服從的就直接拔刀相向,玉石俱焚。朝鮮有東學黨、中國有義和團、日本則有西鄉隆盛。歷史書只會寫他們暴亂,參與者的內心則一定充滿矛盾。心理防衛機制會排除過多的思考模式,取日子最老最穩定的那種。西化的就西化了,而不願西化的就乾脆自殺式攻擊,引刀成一快。
瘋魔上一代的粵劇《帝女花》,也是在表現兩種文明模式一旦碰撞,就可能引起自殘行為和精神錯亂。崇禎發瘋斬死家人像《閃靈》的男主角,後來長平公主和駙馬結局也是雙雙自盡殉國。也許他們可以不死的,像劇情那樣浪蕩野外、隱姓埋名,亦未必死,但他們不能接受外面已是清人天下,睹物思明,看著故人變成異型,內心悲痛,活著也沒有意思。
明人為了不留髮,要死人的抗爭;到民國要剪辮時,辮子人又不免黯然銷魂。換衣裳容易換心難,兩種心共存於一體,就挑戰人類心理防衛機制的厚度。一旦金屬疲勞,心理防衛系統就變成精神疾病。
文明的傳統(思考方法)越單一,心靈和意志就越強大;越紛雜就越容易矛盾,心靈和意志就越脆弱。曾幾何時香港年輕人製作了一句示威文宣:「細個教我仁義禮智,大個要我埋沒良知」,這已經預告了兩種價值並存的折磨。現在人們多數認為,文化越多元越好,但其實越多元就越繃緊,我與非我之間的權界就越緊張。本來想推廣和平,但動亂反而增加。
迫近瘋狂之牆也會產生巨大創造力。在擁抱新知和固守傳統之間,最終會發展出第三條道路,即美洲模式。現在我們發現,美洲先賢也是愛著英國,自豪母國文化,但在地緣利益上又發現母國在壓迫自己,發現自己被非我控制著。最後他們創造了美國這個獨立概念去調和兩個衝突方,只有肉身分離,靈魂才能安心;否則精神分裂的危機一旦持續,精神核聚變所發出的能量就不會終止。甚至可以說美洲人由認英關社到被迫獨立的動能,是一小撮人特別複雜的大腦希望化解那種自相衝突而引發了一連串行動。這些菁英為了解決自身的精神問題而意外建立了美國意識。
中國意識和後來的全球化思潮是異曲同工,即大家都推廣一種想法:這世界互相依存,每一個人都被他以外的機制所控制。每個地區分別專精於某種產品或技術,然後互相交換,長期實行下去,就沒有人能離開誰。這共同負一軛的狀態,也許能避免大戰爭爆發,但對人的尊嚴其實是一把貶損的刀。正如五毛告訴你,你們連喝的水也是東江來的,有甚麼資格投訴這個那個。你的邏輯運轉之前,首先就感到生理性忿怒,因為你潛意識知道對方在貶損你作為獨立個體的尊嚴。
然而 1789 年以來現代性的大傳統就是講人的獨立尊嚴,但現實卻是走向相反方向,現在有民主壓倒自由之勢。所以整個世界的人都在發怒,都在感到被自己不認同的異己所宰制。這些人會張牙舞爪試圖劃界,試圖重奪自我;而大體制則通過文化統識來界定這些行為是排外和不文明。希望界定自身、排除內在衝突的「不文明」和「瘋狂」,是現代性種下的。現代世界想將它完全清除,就像兒子妄想將父祖的污血撇清一樣。現代自由派與中國皇帝混一宇內的理想是一致的,所以中國在達沃斯人之間越來越重要,便有極幽深的根源。
問題是兩種事物彼此都消滅不了彼此,隨便一方只剩下一點,戰爭就不會完結。極小的核子就可以放射出用之不盡的能量。耶穌說自己為地上帶來刀劍,人的自尊亦然。
Greenfeld 說香港很獨特,兩大文明在一個極小的地方對撞,像一個萬花筒,當中的不少文化碎片互相排斥。如果我們暫時界定這個衝突在回歸中國後進入白熱化,那成長於這個階段的那群人,內心的交戰程度就不難想像。或者說白一點,那個階段成長的人是畸型的,但那是後天形成,就像你把一個西瓜放進四方型玻璃容器,它就長得「不正常」,然而這也誤打誤撞培育了一個新品種。
自尊越高,越痛苦。最可怕的是你不能靠吃藥消滅自己的尊嚴,無法消滅那痛苦的源頭。因為你已經沾上了文明,沾上了文明就會沾上痛苦。然而這一群人的生還者也會變得越來越深邃,因為內在的驅力在自我鬥爭的窮山惡水得到昇華。例如網絡迷因,最流行的那些迷因,其實都是懷著深深的反諷、黑色幽默和世故,最後是那些東西獲得共鳴。在此悲劇比起喜劇更要深刻。喜樂往往是指向未來,是未存在的,像他們創作的「煲底相見」,就是將救贖後設在未來,而當下永遠是爬滿蟲子,就是那些痕癢令人不斷發力。沒了蟲子你反而沒有搖晃的驅力,但因為在未來有一個指望,當下的痛苦能夠融入精神的大海。哀慟的人有福了 . 因為他們最終會得到歷史的安慰。
重新探析很多人罹患精神疾病的現像,並不是說否定異常,也不是說吃藥沒用、精神病不存在之類的後現代咒語,而是病確實存在,既非咒詛也不是恩賜,只是大文明、多重思考模式互相磨擦時,人類被拋入的一種極限經驗,這極限狀態給你負載,也給你力量,但你能不能跳出抑鬱去看待自己的抑鬱,並且在烈火中取出金子呢?若取出了,這是一句文青不會引用的尼采話:你離群索居,總有一天你會成為一個民族。一直快樂的人,是不會在自己的生命之外做到甚麼特別的事。當一整代人,甚至全個地域的人都墮入心靈的黑暗處,會有很多人消亡和枯萎,但他們作為整體,之後肯定能夠長得更接近陽光。
patreon 助養 https://www.patreon.com/lewisd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