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尚氣》我想說的其實是(微劇透):
1, 梁朝偉的角色是Marvel電影的反派中,少數地層次比較豐富,戲份也意想不到地多的一個,朝偉先生的演出確是無懈可擊,要有型時有型,深情時深情,甚至他在演出上,讓人有比當年Thanos更心寒的感覺,這可能亦與人物設定有關:Thanos的執迷是出於一份普通人難以認同的「大愛」,死一半人來救世界;文武的執念是救妻,大家可以投入到的愛;
2, 作為看港產片長大的人,見到梁朝偉與楊紫瓊做對手戲,是有少少感動的,可惜他們沒有打返一場;
3, 動作設計是好睇的,Marvel系列中大部份動作場面都是美式的追來追去射來射去飛來飛去,這次是少數地有招式,有近身戰(猶如美隊2那場經典的電梯混戰),揉合了港式動作與電腦特技,冇得講,這種場面真的是要有技術再加資源才能成就到的;
4, 我都覺得男主角唔靚仔,但看完就會明,故事開始是講一個自暴自棄了十年的高手,如果太靚仔有型,他一開始做泊車仔你就未必信,女主角對他是純友誼你就更加唔信,所以這個選角其實是相當合理的(當然,主角的演技亦有進步空間,尤其對住朝偉,一對Cut個眼神就輸了);
5, 很多人都輕視商業類型片劇本的創作困難程度,又要緊湊又要好笑又要入戲又要有局又要有人物又要有驚喜又要有動作又要啱節奏又要交待晒上文下理,而呢套仲要在有限時間內交待兩個全新的「十環」及「大羅」世界,還有父母兄妹的恩怨情仇,但節奏上又要隔兩場就去一去場動作,其實劇本難度相當高,現在以類型片來說,真的算是高水平之作;
6,其實我又幾喜歡電影最尾的「大羅」世界,因為夠狼死。
7, 上星期四看了特別場,事隔三日的星期日再去了看第二次,因為我個仔話想睇多次。
#看到人家的好
#又是時候要自強
#寫好啲度好啲拍好啲
#大家都加油
#我愛梁朝偉
Marvel Studios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moto1hk,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
無懈可擊 第 二 部 在 Alli 台北美食 台灣美食 新北美食 基隆美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嬌滴滴的美味(・_・;
極料理套餐💰6500
我平常是個對肉品品質執著偏高的民眾,在某個月黑風高的夜晚看到 @77.food 的食記後,就對梵燒肉的那個肉肉一見鍾情,感謝我的美食大夥伴 @a220919299 阿吉神的邀約,讓肚子很餓的我,也能品嚐嬌滴滴的食物們。當天用餐是在平日晚上,本來想說價位偏高的燒肉店,平日晚上應該不會有太多人,結果一到現場看全部客滿,彷彿座位區飄來的金錢香味,瞬間蓋過餐廳裡烤肉的香氣(開玩笑)。好啦~這次的食記開始惹,請大家豪好的觀賞( ´▽`)
#雙人牛排套餐
🌕🌕🌕🌕🌗
梵燒肉主要以套餐方式呈現,其中以「極」料理套餐最為有人氣,而套餐的份量和價格可根據人數作調整。這次用餐我們將原本設定為一人套餐的「遊肉、一部始終」份量,改成雙人份的牛排套餐,這套餐的品項幾乎都是牛肉,包含甜點後總共有11道品項,愛吃牛肉的人應該會很熱愛~套餐除了有必備的桌邊服務外,還有現切的牛排服務。從一開始的漬物盛合可以說:好的開始是成功一半,醃漬小黃瓜、蘿蔔、泡菜都非常開胃,一不嘴巴就完全停不下來,更讓我對接下來的肉肉們產生了難以言喻的期待。而開胃小品過去,接下來的冷前菜、沙拉共有三道,#柚庵蒸柚、#生牛肉 #旬沙拉強勢登場,前者柚庵蒸以豚肉上蓋為基底,配上柚子胡椒和肉凍,吃起來肉汁豐富外,又帶有了一些酸甜的口感,中段的生牛肉搭配蛋黃跟海苔攪拌後放在現烤麵包上,吃起來外熱內冷,麵包的酥脆、生牛肉醃漬味和生蛋黃的平衡,讓整體層次感豐富,後者的#旬沙拉當天選用萵苣配上特製醬油,吃起來味道偏酸生菜清甜。而接下來的品項全部是牛肉,不過種類太多我要偷懶,所以只會講講我的前三名,其他的我會再把套餐的全品項列在後方供大家參考。好了回歸正題,果然薑還是老的辣,我最喜歡的一道是壓軸上菜的特選部位#BMS12進擊的絲綢肉,話說雖然第一名的肉品,名字聽起來頗為中二,不過實際吃起來驚為天人,跟Raw的晴天霹靂米的全名有異曲同工之妙。絲綢肉選用介於肋眼與菲力之間的部位,油花看似豐富,實際吃起來卻不會太油膩,且嚼勁感十足,絲綢肉底下醬汁,是細緻又綿密的,帶有濃厚的牛肉鮮甜味和淡淡的起司香氣,肉跟醬組合起來真的是燒肉界的香奈兒,再配上一點白飯,可以說是100分乘以100分。再來第二名的獎項我頒發給#牛肉精力湯 ,獲獎原因讓我娓娓道來,雖然湯品的精華在於超級彈牙的牛舌,但比起它我更愛經過那個長時間熬煮的牛肉湯底,當鮮醇的牛肉味擴散在嘴巴回甘時,真的會有種肌肉猛男在身旁邊,而自己心裡已經死了不知道多少小鹿的即視感~最後我心中的第三名是#赤身牛排,店家選用了俗稱老饕牛排的日本和牛上蓋肉,肉的部位位於肋眼上方的筋膜,雖然梵燒肉全部都有桌邊的烤肉服務,但牛排不一樣,它還有現切服務,只能說在吃肉前,視覺上就已經飄出一股專業感~上蓋肉以五分熟的熟度呈現,實際吃下來,牛排的口感超級軟嫩、油脂味濃郁,不過因為油脂豐富,我建議單吃一兩片就好,其他的用蒜片或柚子胡椒變換風味跟解膩,也是不錯的選擇。好的,以上是我當日用餐的前三名,如果要我選擇套餐中有哪個比較普通的,我的選擇是和牛咖喱飯和甜點,主要是因為這兩個品項的味道好像在哪裡都吃得到,但整體來說這份牛排套餐的肉質真的無懈可擊,而店員烤肉技術也很棒。
品項內容
前菜:漬物三盛合
冷製:柚庵蒸、生牛肉
鮮菜:旬沙拉
燒物-鹽味:厚切牛舌、薄牛舌、腿三角
塊燒牛排:赤身牛排
燒物-醬料:內裙肉、赤身肉
吸物-湯:精力湯
逸品 稀少部位:肩小排、紅磚菲力
強餚 特選部位:BMS 12進擊的絲綢肉
本日食事:和牛咖哩飯
本日甜點:剉冰、大福
#總評
🌕🌕🌕🌗🌑
肉質無懈可擊但價格又令人卻步的肉肉們,真的讓人充滿又愛又恨的感覺,而且不知道是不是年紀越大食量倍增,吃完晚餐後我和我的美食小夥伴 @xrebekahx_0211 都覺得沒有飽足感~但總結來說,如果是以追求品質和環境為考量,梵燒肉是間值得收藏的一家店,而以小資女孩的角度來說,這裡我推薦給要過生日、求婚紀念日、結婚紀念日、100天紀念日,什麼稱上紀念日的某一天的人來吃吃,畢竟come 值偏低。好的,嚼勁腦汁詞語匱乏的我就在這裡下台一鞠躬,喜歡這篇文章的人就請多多關照,收藏按讚分享追蹤我吧~下篇見(⁎⁍̴̛ᴗ⁍̴̛⁎)
——————————————
📍梵燒肉
🏠台北市大安區敦化南路一段235號2樓
🚇忠孝敦化站
💳現金/信用卡
#台北美食 #台北 #台北燒肉 #燒肉 #精品 #相機先食#手機食先 #popdaily #popyummy台北 #popyummy_mag #beef #4foodieforfoodie #alli吃台北 #alli吃燒肉 #美食 #美食日記
無懈可擊 第 二 部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魔鬼裡的天使 : 17.2與62.2》
多年前,當我開始有了自己的小團隊,團隊裡面有個年輕的孩子,私底下會暱稱我為「娘娘」。他起這個名字給我,沒有惡意,純粹覺得我就像宮廷劇中走出來,心細如髮、善於糾錯的娘娘,任何事情都逃不過我的眼睛,也沒有辦法做得比我細緻。是天生的娘娘。
那時,我恐怕驕傲過了頭,不是天仙娘娘,而是魔鬼晚娘。送上來的action plan常被我改到只剩下個位數的黑字是不用調整的,大大小小的活動,流程、佈置、動線、走位、撤離,吃的喝的用的,我能挑出上百個錯誤。
我常對孩子們說,能不能多用點心,注意一下細節?孩子們總是似懂非懂,覺得哪有這麼多細節可注意。我只好不厭其煩地替他們拆解,把巨大的專案庖丁解牛,一塊一塊請他們煎熟。
有天,我在交代完細節,轉頭離去時,從對向的玻璃看到其中一個孩子的表情,他把打得好好的領帶扯鬆,翻了一個輕視又莫可奈何的白眼,和剛剛畢恭畢敬的模樣,有天壤之別。
當年氣盛,哪裡經得起這種刺激,轉身便出聲質問,有甚麼不服氣的,現在儘管說。那孩子很驚訝,可也沒有退縮,向我提出了一個挑戰,意思是,我能不能不要「一把抓」,把甚麼事情都管得死死的,他想以自己的方式,向我證明事情一樣可以圓滿達陣。
我答應了。雖然那個專案,我們根本沒有試錯的本錢。出了紕漏,不會有第二次機會。然而,我想起引我入門的mentor,曾對我說,「有時,選擇不做,遠比妳選擇做到吹毛求疵,還來得重要。若妳永遠學不會信任、授權,妳的格局就只是以井窺天。」
之後,那孩子進步得很快,少了我的掣肘,他的確有兩把刷子。我每天戰戰兢兢,表面佯裝風和日麗。團隊裡有種踩踏在冰上的寧靜,擔心踩破了薄冰而滅頂,但不得不繼續前進。
到了開行前會的時候,我把主控權交給他,聽他指揮若定,真沒甚麼可挑剔。終了,他態度謙恭卻又遮掩不住得意地問我,還有甚麼需要提醒的嗎?
那是一個開放給消費者體驗的活動,也是我們第一次這麼大陣仗面對群眾,平心而論,他設想得很周全,唯獨一些我認為很關鍵的細節,想要再確認一次。
我問他,既然要讓大家體驗,吃吃喝喝免不了分裝,也一定會髒手,現場有沒有提供濕紙巾、衛生紙給消費者?我們前線負責的人,有準備抹布、垃圾桶、垃圾袋那些備品嗎?我的觀點是,如果一個連基本衛生都無法維持的環境,怎麼能期待消費者會安心試吃,同時給予正向評價呢。
他楞了一下,霎時,好像聽到了細微的薄冰碎裂聲。我接續問了行動廁所的安排,活動場地很偏遠,離最近可以上廁所的地方,要走上15分鐘。即便我們負責吃喝,不管拉撒,但凡這樣的場合,一定會有消費者詢問哪裡可以方便?這是基本需求。我們也可能有機會拉攏一些、原本只想借個廁所的過路客。
孩子的臉色變了,說並沒有想到這些。為什麼還是會有妳想得到而我想不到的地方呢,我還以為這次絕對不會再被你挑出錯誤來了。
我本無意讓孩子難堪,笑著回答,「誰叫我是娘娘。可娘娘也是宮女變來的,因為曾經犯過這些錯,有一些經驗值罷了。你已經想得很完整,這兩個細節,就用你的方式,把它們補好吧。沒甚麼大不了的。」
這段往事,在我寫17號與62號的閘門爻辭時,又原封不動地回到我的心中。17-62接受的通道,豎立在我的圖面上,是我相當珍惜的天賦禮物之一,只是我之前不能明瞭,為什麼要叫做「接受的通道」?
現在,我有一點懂了,因為,17-62善於濾析、更精通譬喻,我們統御與重視細節,可以把複雜生硬的事情,具象落實,溝通得活靈活現,讓收斂過後的意見或觀點,得以被大家所接受。17-62多半早慧,我身邊有許多具備這條通路的朋友,提綱挈領、深入淺出的底子深厚,聽他們說話,有如語音科普。
只是,17-62的鋒芒,綻放的秘訣不在「早」,說得早、不如說得巧。我的17與62閘門,恰好落在紅黑水星,主宰了我的溝通特質,一件事情,我能整組拆開,講得很細微。難以消化的資訊,我會通通貼上標籤便利貼,組合成賞心悅目的詩。但,如果沒有等待適當的時機,或獲得詢問意見的邀約,驟然大鳴大放,只會得到我當年的那記白眼。
我也終於明白,為什麼我明明很能應付細節,但一想到過程中有這麼多細節需要搞定,總是讓我五心煩燥,而下意識地把細節拆分得更細,好確保沒有任何細節會被我遺漏,如此一來,往往讓團隊也跟著我緊張兮兮,反而把簡單的事情搞複雜。
「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至今我仍然信奉老子的哲學,我唯一學聰明的部分是,應用17.2的巧勁,尋求關係同盟,創造自己的意見被彰顯的可能;戒慎62.2的執迷,別過份局限細節,捨本而逐末。
魔鬼確實藏在細節裡,我不想當下放細節的娘娘,但想做一個在細節上進退有方的天使。願我的聲音與提醒,是天外飄來青羽,而不是愕然墜下巨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2 歧視】
17號閘門位於邏輯中心,以右眼的視角,從紛亂的想法,爬梳與建構成圖像化的概念,藉此獲得外界的順從與遵隨。位於理解迴路的一端,17號閘門擺盪在「統治」與「服務」之間,試圖為大眾在渾沌的當下,歸結出清晰的脈絡指引,以利建構未來。然而17號閘門座落的邏輯中心,並不具備動能,和薦骨能量中心也距離遙遠,僅能作為外在權威的參考,關鍵在於引導,幫助社會、組織、或他人,找出最佳解決方案,而不在於堅持己見、指揮他人以此行動。
易經中的「隨卦」,有相互順從,己有隨物,物能随己,彼此溝通的意涵。而所謂的依隨,必得順勢,有其原則和條件,才能達到馬首是瞻、一呼百諾的跟隨境界。
17.2說服群體起而「追隨」的策略,在於透過關係,發展與發表意見的可能性有多少?唯有被外界詢問時,自身的意見才有被採納或奉行的機會,這也反映了二爻的投射天命,同時考驗是否能辨識正確召喚、再挺身而出的先天人設。
若在未獲詢問之前,即滔滔不絕地表達意見,就很有可能陷入下降相位的局勢,一股腦地將自身觀點強行灌輸在對方身上,因而對既有的關係造成威脅,或意見很難被團體採納,導致孤立。
健康運作的17.2,是懂得借力使力的,會尋求各種關係的結盟,讓自己的觀點或意見,有被傾聽或被彰顯的機會,只是在此之前,必須充分理解17號閘門的本質,是用於服務社會群體,才能廣被信服,否則終會遭受悖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2.2 自制】
我喜歡暱稱62號閘門為「貼標籤」的閘門,承接頭腦所擷取的影像,試圖為畫面命名、或定義看似陌生或複雜的事物,因此在喉嚨中心說出:「我認為…」這樣的論述,好讓大家在面對龐雜的未知時,能夠產生基礎的認識。
62號閘門極擅長各式譬喻法,也能夠很快速地消化資訊,以「換句話說」的語法結構,將一件事情敘說得有條理,邏輯與因果無懈可擊。但也由於62閘門仰賴的是頭腦的畫面,頭腦所見,未必代表所有的真實,然而62閘門容易信以為真,迷失在頭腦所儲存的畫面碎片當中,固執地相信,「我認為我的意見才是對的。」並希望得到大家的認可。
62.2在面對「細節」時,上升相位嶄露的是,知道如何在海量細節中,率先找出畫龍點睛的「細節」,進行歸納、分類、標籤化與具象化,所謂「糾錯先抓粽子頭」,而不是一股腦沉浸在所有的細節當中,不分先後排序,是屬於「取捨得宜」的細節控,只要抓住關鍵重點,其餘細節不會窮追不捨。
在下降相位,則反被細節吞噬,捨本逐末,容易對所有細節一視同仁,或者不知道自己為何偏執於細節,有將事情複雜化的傾向,不僅讓周遭的人無所適從,說出來的意見或指令,不易獲得接納,因此,在面對充滿細節的工作環節時,陷入焦慮與不安。
無懈可擊 第 二 部 在 moto1hk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或者,好多讀者已駕駛過純電動電單車(包括國內親戚那部買餸羊或家中果部電動單車),但玩過電動大包圍的騎士應該不多,仲要是一部扭力峰值達到20.3kg-m的跑車,感覺如何?加速力有幾癲?有請張煒安同大家報告。
載番個頭盔先,本誌是電動汽車及電動電單車的文盲,惡補後才如夢初醒,現在才知道純電汽車十分普及。雖然香港的充電設施仍有待完善,但充電站的數量遠超10年前,並且遍布全港,現在不僅Tesla,其他傳統牌子已加入製造純電車行列,款式愈來愈多,部份車子的續航力更高達400km,打個折扣都跑到300km多,這一刻才知道自己仍然活在石器時代。
純電電單車又如何,其發展速度好明顯滯後,那麼有沒有一間年資又Young,又沒有造車經驗類似Tesla的製造商?答案當然有,ENERGICA是其中一間,但兩輪界仍未出現突破樽頸,同時迫使傳統品牌加速電氣化步伐的非傳統車廠。事實上,傳統電單車廠好早開始研發電動車,不過遲遲未市販化,好可能考慮到用家的負擔能力及市場接受程度;畢竟生產電池的原材料昂貴,導致車價高昂,以及充電設施未配合發展,更重要是短期內未必有利可圖,姑且讓新冒起對手試探水溫。
究竟ENERGICA有幾Young?2014年正式成立,所有車輛都在意大利跑車故鄉MODENA生產。ENERGICA的母公司是CRP集團,擁有50年歷史,業務涉及賽車、航空、太空科技、3D打印及軍事科技等等講求高準確度工業。肉眼所見,今次介紹的兩部電車在各方面均有一定質素。
CRP集團為了展示賽車技術,2006年成立自家車隊,出戰世界WGP125及意大利CIV道路賽,2008年啟動eCRP純電大包圍計劃。適逢史上首屆全電動TTXGP格欄披治在2010年舉行,正好測試eCRP的實力,CRP集團其後亦有參加由FIM舉辦的e-Power電動格欄披治大賽。
事實上,eCRP純電大包圍是今次試駕ENERGICA EGO的雛形,原型車見於2013年,車子因為採用3D打印及CNC製造的部件而廣收宣傳效果,市販版正式在2015年推出。不過真正讓更人認識ENERGICA EGO,是因為ENERGICA自2019年起成為Moto E獨家供應商,所有參賽隊伍都使用相同規格的ENERGICA EGO參賽。編者今次能夠在香港親身接觸市販MotoE戰車,看著披上MotoE拉花的包圍,突然有落場的衝動!
張煒安試車感受—加速話咁快
8年前領教過純電動電單車的扭力,當年試駕的車子雖然只有54hp馬力,但扭力達到9kg-m,產生的加速力及起步反應媲美直四600級大包圍,雖然如此,與今次試駕的兩電車相比,所有數字差了一大截。
以ENERGICA EGO大包圍為例,馬力143hp(107kW),相等於一部750cc左右的大包圍,可是扭力峰值高達20.3kg-m (200 Nm),與超過2,000cc的電單車看齊,卻比起這一代公升級超電多約70%。如此巨大的扭力有幾好玩?簡單來說扭力越大,起步及加速力越勇猛。據廠方公佈,ENERGICA EGO的0-100km只需3秒,簡直痴線,極速可達240km/h,至於NK版EVA都有200km/h極速,理論上在香港用唔著。
果只看數據,ENERGICA EGO的扭力無懈可擊,實際駕駛又如何?
好勁....頭、中段的加速力比現今的公升級超電有過之而無不及,加速時上半身被風阻扯得好利害,尾段則受到環境限制而無法體驗。電動摩打甫加速便進入扭力範圍,不用像內燃引擎提升至一定轉速才增加扭力,所以油門近乎沒有延遲感,一篤油便立即向前衝,反應比汽車電單車的油門要更捷,所以早段時間沒有膽量大力質落油門加速;事實上,不論電或高性能油車,統統都採用電子油門,沒有威也,所以更正確的說法是電門,而非油門。
此外,由於電車採用單速波箱,無波可轉,油門操控與綿羊相同,所以扭著油門不放,馬力一氣呵成釋出,既沒有因為檔位銜接導致馬力流失,也沒有轉檔的頓挫感,即使任何時候減速,都輕易再爆升車速,騎士因此無需善用波段或Keep轉數,20.3kg-m的扭力及超廣闊扭力帶果然非同凡響。
加速感又如何?
其實電與油車的差異頗大,首先電車只有摩打排出的VV聲,雖然轉速越高,音頻越尖,但實際駕駛中的風聲比麼打聲大,取代汽油車轉數越高,排氣聲越亢奮的感覺,而全球推動電車的原意,就是要保持環境清靜。再者摩打缺乏類似引擎的諧震,駕駛時仿佛與車子失去聯絡,原因是內燃引擎的排氣聲及震盪成為騎士與車子溝通渠道之一,因此沒有留意車速,駕駛電車比油車更容易超速。究其原因,電車的加速力雖然強勁,可是油門控制比油車更容易,馬力細滑如絲地傳送到尾輪上,感覺就好像剛踏進高鐵車廂,凳子還未座暖,列車已飆升到300km/h一樣。
因此未駕駛過ENERGICA EGO的讀者,我建議包括老手在內,最好選擇Standard(標準)、Eco(慳油)或Wet(濕地)馬力較低的馬力模式,與此同時開啟防止尾輪打滑的循跡系統及ABS,待熟習260kg重量及寧靜操控感,才好好享受最強的Sport(運動)模式,原因電車的馬力來得又快又直接,用多幾個電子輔助駕駛傍身,既安全又好玩。再者ENERGICA EGO是一部自動波大包圍,沒有離合器,對於棍波車騎士來說難免有點空虛感,也不可以使用離合器控制掉頭車速,因此需要一點時間適應,如何倚靠油門及煞車控制掉頭速度,否則增加跌車風險,因為掉頭的時候,你會實實在在感覺到她的重量。要是你有綿羊底子,絕對有幫助。
講開減速,車子重達260kg,但是BREMBO M4煞車卡鉗足夠街道使用;另一項協助騎士減速的功能名為Regenerative Maps,即是「制動力回收」,熟識電動四個轆的讀者一定不會陌生,作用是當騎士縮油減油,讓原本驅動尾輪的摩打變成發電機,為電池充電,夠晒環保。
而Regenerative Maps「制動力回收」共有四段選項,分別是OFF(關)、LOW(低)、Medium(中)及High(高);當日試車首先切換High(高),縮油後車身立即頓挫起來,俗稱鎖得好勁,車速明顯拖慢,感覺有點像突然拖低一個檔位,所以個人認為不適合跑山,會影響壓車攻彎的暢順度,但應付「長命斜」或落山好有用,等於波車用低檔落斜,大大減輕制動系統負擔,可避免制動過熱。講咗咁耐,「制動力回收」即是棍波車所講的Engine Brake(制動煞車)。
之後體驗LOW(低)效果,個人認為這個Mode適合玩山,雖然高速煞車縮油的Engine Brake明顯減少,不過仍有效地拖慢車速同時,讓我更流暢地入彎。最後嘗試OFF模式,一如所料,減速沒有Engine Brake,跟綿羊及二衝車一樣,縮油後車子繼續向前衝。對我來說,「制動力回收」好有趣,讓我在短短數小時試駕中,回顧過去20年賽車技術發展史;由我初初鬥2衝車近乎沒有Engine Brake,到轉戰4衝600 Superspot的強勁Engine Brake,再之後普及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舒緩Engine Brake,讓車手更暢順攻彎),到現在的全電子年代。另外,ENERGICA EGO配置ABS防鎖死系統,然而另外還加入名為eABS系統,它是防止急煞減速同時,尾輪又被「制動力回收」產生的Engine Brake鎖得太死,導致輪胎失去咬地力;此時,eABS立即介入,暫停「制動力回收」工作,好讓輪胎恢復咬地,發揮類似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Slipper Clutch)。當eABS介入後,儀錶會亮起相關信號。
ENERGICA EGO的座姿及車身闊度與600或1000大包圍分別不大,座上810mm的座位依然跳芭蕾舞(張煒安身高5呎6吋),可是軑把高度適中,整體來說不極端,有上一代跑車的影子,某程度來是一款舒適型超電。不過論真正舒適性,當然是NK版EVA為佳。
所有電車,包括二輪及四輪,因為負載電池組件而變得比同類型油車重,當你騎上ENERGICA EGO再踢起側架,然後拉直車身,便會發現比起拉起600及1000更費力,畢竟她們相差超過60kg。
為應付重量,ENERGICA EGO實行以硬制硬,例如廠方建議使用42磅胎壓,否則胎壓不足,輪胎與路面接觸面積過多,加上避震設定太軟等等,都會影響操控性能,即使直路行駛都會出現跌車傾向,所以當日在山路行駛幾圈後,立即調硬前避震的預載,穩定性才大大改善。事實上,電車對我來說是新事物,需要更多時間摸索各方面的設定技巧。
老實說,當日聽到260kg的車重都有點詫異,腦海突現浮起80-90年代的1000cc大包圍,就連moto-one的編輯都對我的評價特別感到興趣,試駕後不斷追問是否好鈍好笨重,比第一代R1更重等等。說實話,論輕巧度及靈活度肯定不及新一代600及1000大包圍佳,壓車搬身需要多一點力,之但係又唔覺得好鈍或好笨重,比原先估計更好彎,的確有點意外,所以用第一代R1比較未免太誇張。事實上除了落地推車、窄路掉頭、燈位停車及塞車慢行之外,起步後唔覺重。不過聽車主講,駕駛初期因為未熟習車身重量,難免會有壓力。
或許你會擔心推車,可是ENERGICA EGO設有後波及前波,最高車速只有2.8km/h,其操控不難,只要按下著車掣2秒,便會切入“PARK ASSISTANT”(泊車輔助),即後波,若再按下著車掣便會切入前波,讓你在限速下向前或向後泊車,大可安座於車子上撐船仔。
至於騎士最關心的續航能力,由於當日只駕駛不足50km,所以未能詳盡解釋。根據廠方資料顯示,在市區駕駛的續航力200km、市區與高速公路駕駛的續航力160km、高速公路續航力130km。不過據車主講,ENERGICA EGO的實際續航力與廠方公佈的數據接近,他試過從元朗出發去機場,全程高速公路,平均車速約80-90km/h,來回路程約100km,回家只餘20%電量,估計可以行多約40km-50km。事實上,續航力好視乎騎士的駕駛方式,所以駕駛電車必須要經常留意電量,畢竟充電站並非度度都有。
無懈可擊 第 二 部 在 this屋諾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對我來說,它不一定是第一名
但卻是最難忘,也最令人回味的
松阪牛麵在我心中的地位就是如此
它是我目前吃過的拉麵裡
應該是前三名,但第一名到底是誰
我還不知道就是了
醬油,豚骨,味增
這應該算是日本拉麵的三大基本分類
松阪牛麵,完全不屬於這三種味道
它不算是正統的拉麵,但它的味道卻讓人驚艷
端上桌是一碗麵上面鋪滿了生牛肉
然後會給一壺熱湯,讓你直接淋上去
這時候牛肉會被熱湯給瞬間燙熟
而肉如其名,他們牛肉使用的就是松阪牛
還有自製的麵條跟獨家湯頭
麵裡有牛油 水菜 還有一片黃檸檬
可以把檸檬用筷子在湯裡戳一戳
整個湯頭更會增加了一個檔次
吃起來非常清爽,但口味也不至於清淡
麵條算是細麵,但是口感也非常Q彈
整體的搭配,根本就是無懈可擊
我個人一定要在大推必點的石鍋拌飯
上桌是炙熱的石鍋,鍋底是店家先鋪上的蛋白
然後白飯上面有滿滿的松阪牛,青蔥還有蒜片
再放上一顆跟蛋白分離的蛋黃
專用的蒜頭醬汁
在石鍋裡轉一圈後(這很鹹,不要加太多)
就開始把鍋裡的東西全部攪拌均勻
攪拌均勻後,記得先把飯鋪平在鍋裡
等一下下後,就會有些脆口的鍋巴
這我不用講口感了,用看的就非常罪惡超級好吃
如果要來吃松阪牛麵,他真的很遙遠
我有google了一下,他好像有二間店
另一間是在往甲子園那個方向,但我沒去過
我去的那間是吹田店
松阪牛麵 吹田店
請搭上阪急千里線,坐上往北千里的方向
一路坐,坐到倒數第二站的山田站後,請出站
然後請你打開手機google地圖
一定要走對方向,然後慢慢走過去
大概要走15分鐘才會到,非常之遙遠
附上店址,有機會可以去吃看看
我個人極力大推就是了
松阪牛麵 吹田店
〒565-0862 大阪府吹田市津雲台7−5−14
"屋諾強 Uno's Jump" 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unosjump/
Date:2016 , 2017
Location:Osaka , Japan
Machine:GoPro Hero 4 , canon 550d , panasonic G85
Music:Canon Drive Canon-JP
creators:屋諾強
無懈可擊 第 二 部 在 Vicky Tsai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第一次聽到這個Cover的時候就下定決心要翻譯了👍
無奈段考的原因拖延到今天才動工!
還記得Vicky曾經製作過一首《Try》的字幕嗎,
這首歌正好帶給我這樣的感覺~
但是相比起《Try》,這首歌給我更多的「正向與自信」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渴望自己能夠被關注及在乎,
而這種情況在女性的感知裡變得格外重要,
所以常常為了那一點點的關注及矚目做出幾百倍的努力,
而對於他人的評論也顯得格外重視,所聽到的批評也自己心中被無限的放大,
而隨著這些現象的擴大,也許許多的人正失去自己的判斷,
變得盲從、跟隨他人的意見,無法看見真正的自己,
「每個人都是美麗的。」這句話也許聽來只是無用的心靈雞湯,
但可以確定的是,「盲從的美麗」也許只是一無是處的浪費,
做真正的自己才是獨一無二的美麗!
❄ VICKY’S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VickyTsai1019/
*--------------------------
*Original URL: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s4nNy3_0yw
⚠:I didn't do anything about this video.i only doing this chinese subtitle.
if you like this video just give me a thumbs up!!!
⚠:每一部翻譯的影片上傳僅負責參考學習使用
不具有任何商業意義
(如有侵權請留言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