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4大重點!超隱藏版化妝包這組超亮點必買!!!
來了~新香水捧在手上根本鑽石快揪朋友快敲櫃姊留貨啊!!!配合週年慶還有滿額贈跟滿千送百!可以說是年度最欠買JO MALONE聖誕第1波"4個"最欠買!新香水「午夜麝香與琥珀」連標籤都換材質,實品如水晶般的切面設計,捧在手上就像是一顆大鑽石一直折射光線太美惹!重點是味道好暖、好舒服,有一種聖誕夜中,鑽進對方的大衣裡,還能感受到對方心跳的暖和生動,很推薦洗完澡睡前往棉被裡面一點噴,在冷冷的冬天睡覺時伴隨著這樣的香氣,就算一個人睡也不覺得孤單了(握拳)!
-
可以說每年重點必搶的聖誕倒數日曆除了比去年還便宜外,首度內容物大更新!而且你注意看!每一個抽屜打開來都像萬花筒般的璀璨迷人!我整個最認真的去看所有英文明細全都幫你們翻譯成中文!單是香水就有15瓶可以說有史以來最超值!其中更有高達5瓶是超有價值的黑瓶香水,就連去年最新上市的也都在其中!而且不要小看倒數日曆中配的蠟燭~全都是限定版的居家香氛蠟燭,包括松木與桉樹、綠番茄葉等一共有4顆,其他還有很實用的護手乳霜、香氛皂、潔膚露等,整個打開來真的是夠你整個聖誕節12月都圍繞在幸福的香氛氣息之中,甚至是居家聖誕佈置,你真的擺上這尊JO MALONE倒數日曆在聖誕樹下,拍照打卡你最強的概念~哈
-
今年一大重點絕對必搶「蠟燭禮盒」太精緻太美!就是之前聖誕限定才會出現的凝霜櫻桃與丁香、暖烘栗子蠟燭等,這兩顆可以說是在二手市場炒得非常高,因為味道真的太好聞了!我好不容易2017年找到人幫我從土耳其帶回來超大顆的暖烘栗子,到現在都捨不得點,一整個爐火啪滋暖暖烤栗子香有夠適合聖誕跟冬天的,更別說那讓人沈醉香氣的凝霜櫻桃與丁香,這顆也是心目中很愛!但這兩顆就一直很機會命運很久沒出了,不然就是塞在五顆小蠟燭裡面點起來很不過癮!今年的水晶鑽石限定版香氛蠟燭禮盒終於把這兩顆也給納入,甚至是終於等到單獨販售!這2顆你今年再沒買到到時喜歡的話又要去蝦皮買高買貴我就沒辦法了~
-
另外!還有一個超級隱藏版「繽紛聖誔旅行組」,這組你千萬不要小看它!最有價值就是裝起來的LOGO化妝包!超級時髦的就是經典的JO MALONE黑白彩條,配上烙印的JO MALONE LOGO拉鍊,一整個棉麻的材質,可以說超耐裝也超實用~裡面配的東西也超經典實用,除了有30ml鼠尾草與海鹽香水外,還有各50ml的青檸羅勒與柑橘去角質沐浴露、英國梨與小蒼蘭潤膚乳霜,就是讓你一整包外出、旅行隨身帶著走概念,這組算是最讓人驚喜!
-
以上是我覺得目前JO MALONE年度最欠買的聖誕限定4組!完整一共22品項全價目配上高清大圖一次整理在blog給你比對!有些厲害的像是大理石擴香,等到第二波才會上!
.
https://goris.pixnet.net/blog/post/44951080
化妝包超驚喜!!!年度最欠買JO MALONE聖誕第一波4重點(新香,倒數日曆,蠟燭等)
.
早安早安快來許願喜歡哪一組?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烙印logo英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不取悅旁人也不討好世界,擁有安寧明亮的目光,也要有抵禦人生無常的金剛心,這種「接地氣」的美,就叫做「可愛」!
▌關於人生
˙今天一定要過好,因為明天會更老。
˙真正讓人遺憾的,其實不是遊樂園的門關上了,而是它向你敞開時,你沒有痛痛快快地享用它。
▌金錢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發財。
˙對一個人最好的愛,就是你有陪伴他或者帶她去看世界的能力。
▌愛情
˙讓你熬夜想念的人,都是渾蛋。
˙人生有三大錯覺:手機振動、有人敲門和他很愛你。
˙「我養你」這種話,除非是老爸說的,否則聽聽就算了。
▌婚姻
˙能被愛被呵護是非常幸運的,但你要明白,愛情是相互扶持,不是扶貧。
˙婚姻是愛情的佳釀,不是物質的枷鎖,男人固然要有擔當,女人也不能逃避成長。
˙希望你有伸手向上的資本,也有伸手向下賺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會在擁有幸福生活的候心安理得。
▌愛美
˙把一件五百元的衣服得有品味,那是你的本事;把一件白T恤穿得驚豔,更是美麗女人的本事。
▌成長
˙當你做到又瘦又好看,錢包裡裝著自己賺來的錢,克服從前不能克服的東西,你的人生才開始真正地美好起來。
▌視野
˙你的生活應該是精選之後的樣子,別急著把太多人和事請進生命裡,要學會專注、挑選,甚至學會捨棄和拒絕,並為此負責。
取自《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
各位可愛的姊妹們,早安安💕~
關於外表這件事,我常常擺盪在徹底崩壞,跟亮麗動人(咦?)之間。所以我很清楚,一個人看起來像流浪漢的時候,不會被很好地對待,連路人都會閃遠一點,警衛也會驅趕。
雖然我自認為是靠內涵取勝的人,不過,最近有朋友告訴我,其實我靠的是「臉」。這該怎麼辦呢?我該相信哪個信念呢?真是苦惱啊😫😫😫~
雖然我很困惑,但我勉強接受,朋友給我的正面肯定,說明外表是很重要的(有需要繞個彎來稱讚自己嗎?😏😏😏)。
上普通心理學的時候,教授就有說,外表比較好看的人,會得到比較多機會。就神經學研究來說,所謂外表好看,其實是大腦健康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簡單來說,我們不是只是因為好看這個看似膚淺的理由,讓好看的人得到機會,而是為了人類整體種族的繁衍,這是有深切含意的啊啊啊啊啊啊啊……
各位版面上的姊姊妹妹們,就是今天,讓我們奮起吧。讓我們展現我們的魅力,如同走在伸展台,向這個世界宣告,如果沒有可愛的女性,整個地球就會少一半人口(這不是廢話嗎?)。這個道理,就像是60秒過了,就會是一分鐘,那樣的不可質疑(這更廢!)。祝願您,敲敲口愛,啾咪💋💋💋!
ps. 看來我長久以來像是心靈大師的那股莊嚴超然,就要毀在這篇文章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pps. 從今往後,請叫我「心理甜心」!
(突然有種身體不適的感覺🤮🤮🤮)
ppps. 看到姊妹們的熱烈回應,我看我離「可愛教主」不遠了~💘💘💘
**************************
沒有審美觀,比沒知識更可怕
【文/ 伊姐 】
朋友葉子最近和家人,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又鬧翻了。這一次不是因為吃喝拉撒,而是為了穿衣打扮。
每個季節到來之前,她都會幫兒子買衣服。曾經是時尚雜誌編輯的她,自有對衣著打扮一整套的邏輯思考和審美標準。
然而這標準放到孩子身上,卻招來家人的質疑和不滿: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啊?小孩長得快,買那麼多衣服,頂多穿一季就不能再穿了,不是浪費嗎?
她兒子不到兩歲,就知道自己選衣服了,每次出門前,都打開衣櫃琢磨著今天要穿什麼。
她選好的衣服偶爾也會被兒子拒絕,自己去找另一件拿來穿。這時家人又說:
「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挑三揀四地炫耀,長大以後,能把心思放在課業上嗎?」
她終於忍不住,一字一句地說:「孩子是小,但是有一種東西叫審美。這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如同其他生活習慣一樣,需要從小教育培養、耳濡目染的。我並沒有鋪張浪費,都是按照家裡情況,適度消費給孩子買衣服的,我花錢買的不只是衣服,而是孩子一輩子的審美!」
別說省吃儉用大半輩子的老人家,很多父母,現在也一直受「孩子穿百家衣」的觀念影響,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穿別人穿過的舊衣服也無所謂,更別說什麼風格和顏色上的搭配。
然而,實際上很有所謂。
美是一種浸染,是自我表達,更是一種選擇。
大部分的父母,會捨得花錢供孩子吃喝,注意力放在身高體重的數字上,覺得這才能表現出,在養育孩子過程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卻忽略了很多看不見的成長指標,比如審美。
孩子小時候可能察覺不到,但是長大成人後,審美的烙印,會在他的言談舉止、行為處事上一目了然。
審美也是一種教育,而且是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它需要來自父母的影響薰陶,需要父母創造環境和機會,讓孩子從無到有,從零到一。
孩子小的時候,這種審美可能只是衣服的選擇,顏色的判別,但是假以時日,這種審美就會涉及生活的取捨,和人生方向的選擇上。
有多少女生,在小時候愛美的年紀被大人誇張喝止,把關注衣著打扮當作浪費時間,把關注時尚訊息當作無心學習,把愛美當作一件難以啟齒的羞恥事。然後長大之後,因為不懂化妝,不在意打扮,尋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衣著風格。
在未來審美導向的世界,在一個大家越發意識到「外在即內涵」的世界,不懂得美的風險巨大:在情場上敗下陣,在職場上遭遇滑鐵盧。
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提及當年留學歐洲,第一次去羅浮宮看到的一幕,讓他受到極大震撼。
那是二十世紀八零年代,他到巴黎工作的第一個星期天,便迫不及待地去探訪這座藝術聖殿。當時,有一群七八歲的法國孩子和他一起進去參觀,孩子們由一位戴眼鏡的女老師,引導去參觀一間建築模型展廳。
在裡頭,他聽到老師說:「孩子們,你們要仔細看,然後告訴我,希臘羅馬式建築的美,和哥德式建築的美有什麼不同?」
當時徐慶平非常驚訝。他深切感受到,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懂得審美的民族,而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審美,就不是一個完全的人,是一個有缺陷的人。
在歐洲國家,孩子們從小就有去觀賞藝術活動的習慣,每到周末和假日,他們總會去看展覽、聽音樂會、欣賞演出。他們到任何一個新的地方去度假、休息、工作之餘,總是首選參觀博物館,而且是美術博物館。
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兒子去攝影藝術館參觀時,迎面跑來一個小男孩,他牽住媽媽的手,眼睛閃著亮光,興奮地說:「媽媽,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簡直太美太棒了,原來這世界上,有那麼多神奇的景觀和現象,等我長大後,也要去全世界瞧一瞧!」
在我看來,沒有審美觀,簡直比沒有知識更可怕。
沒有審美觀的人,未來會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是才華和金錢都無法彌補的缺陷。
譬如你會發現,有的人的確不缺錢,卻沒有把自己的生活品質,過成和自己的財富相稱的能力,甚至還一團糟。像有人買得起世界一流品牌服飾,卻穿不出品牌與眾不同的設計感,相反的,只會把各種logo掛在身上,僅見堆砌而沒有自己的態度和主張。
很多所謂的社會菁英人士,在什麼都不缺的時候,唯獨因為缺少審美,而無法應用各種形式,充分準確地表達自我。
楊瀾曾說過,自己二十五歲時,在英國的一段經歷。
她面試失敗後,披頭散髮地穿著睡衣、裹著外套去了咖啡廳。咖啡廳人很多,她被安排坐在一位像伊莉莎白女王一樣高貴和端莊的英國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沒有看她一眼,但寫了一張紙條給她:洗手間在你左後方拐彎。
當楊瀾再回到座位時,那位老太太已經離開了。那張留在餐桌上的紙條,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寫英文:「作為女人,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以貌取人」有時候的確是最好的方法。因為一個人的長相是天生的,但是形象是後天經營的。你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都是無形的自我介紹,都在清楚地告訴別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自重。
沒有審美是人一生的毒藥,且無藥可救,比沒有知識還要可怕。當我們被尊重、被美浸染,才能漸漸懂得對自己的重視,對這世間美好事物的理解和追求。
一生如此漫長,我們更要美美地度過。
.
以上文字取自
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024
.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烙印logo英文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不取悅旁人也不討好世界,擁有安寧明亮的目光,也要有抵禦人生無常的金剛心,這種「接地氣」的美,就叫做「可愛」!
▌關於人生
˙今天一定要過好,因為明天會更老。
˙真正讓人遺憾的,其實不是遊樂園的門關上了,而是它向你敞開時,你沒有痛痛快快地享用它。
▌金錢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發財。
˙對一個人最好的愛,就是你有陪伴他或者帶她去看世界的能力。
▌愛情
˙讓你熬夜想念的人,都是渾蛋。
˙人生有三大錯覺:手機振動、有人敲門和他很愛你。
˙「我養你」這種話,除非是老爸說的,否則聽聽就算了。
▌婚姻
˙能被愛被呵護是非常幸運的,但你要明白,愛情是相互扶持,不是扶貧。
˙婚姻是愛情的佳釀,不是物質的枷鎖,男人固然要有擔當,女人也不能逃避成長。
˙希望你有伸手向上的資本,也有伸手向下賺錢的能力,只有這樣,才會在擁有幸福生活的候心安理得。
▌愛美
˙把一件五百元的衣服得有品味,那是你的本事;把一件白T恤穿得驚豔,更是美麗女人的本事。
▌成長
˙當你做到又瘦又好看,錢包裡裝著自己賺來的錢,克服從前不能克服的東西,你的人生才開始真正地美好起來。
▌視野
˙你的生活應該是精選之後的樣子,別急著把太多人和事請進生命裡,要學會專注、挑選,甚至學會捨棄和拒絕,並為此負責。
取自《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
各位可愛的姊妹們,早安安💕~
關於外表這件事,我常常擺盪在徹底崩壞,跟亮麗動人(咦?)之間。所以我很清楚,一個人看起來像流浪漢的時候,不會被很好地對待,連路人都會閃遠一點,警衛也會驅趕。
雖然我自認為是靠內涵取勝的人,不過,最近有朋友告訴我,其實我靠的是「臉」。這該怎麼辦呢?我該相信哪個信念呢?真是苦惱啊😫😫😫~
雖然我很困惑,但我勉強接受,朋友給我的正面肯定,說明外表是很重要的(有需要繞個彎來稱讚自己嗎?😏😏😏)。
上普通心理學的時候,教授就有說,外表比較好看的人,會得到比較多機會。就神經學研究來說,所謂外表好看,其實是大腦健康的一種表現形式。所以簡單來說,我們不是只是因為好看這個看似膚淺的理由,讓好看的人得到機會,而是為了人類整體種族的繁衍,這是有深切含意的啊啊啊啊啊啊啊……
各位版面上的姊姊妹妹們,就是今天,讓我們奮起吧。讓我們展現我們的魅力,如同走在伸展台,向這個世界宣告,如果沒有可愛的女性,整個地球就會少一半人口(這不是廢話嗎?)。這個道理,就像是60秒過了,就會是一分鐘,那樣的不可質疑(這更廢!)。祝願您,敲敲口愛,啾咪💋💋💋!
ps. 看來我長久以來像是心靈大師的那股莊嚴超然,就要毀在這篇文章了啊啊啊啊啊啊啊😱😱😱……
pps. 從今往後,請叫我「心理甜心」!
(突然有種身體不適的感覺🤮🤮🤮)
ppps. 看到姊妹們的熱烈回應,我看我離「可愛教主」不遠了~💘💘💘
**************************
沒有審美觀,比沒知識更可怕
【文/ 伊姐 】
朋友葉子最近和家人,在帶孩子的問題上又鬧翻了。這一次不是因為吃喝拉撒,而是為了穿衣打扮。
每個季節到來之前,她都會幫兒子買衣服。曾經是時尚雜誌編輯的她,自有對衣著打扮一整套的邏輯思考和審美標準。
然而這標準放到孩子身上,卻招來家人的質疑和不滿:這麼小的孩子懂什麼啊?小孩長得快,買那麼多衣服,頂多穿一季就不能再穿了,不是浪費嗎?
她兒子不到兩歲,就知道自己選衣服了,每次出門前,都打開衣櫃琢磨著今天要穿什麼。
她選好的衣服偶爾也會被兒子拒絕,自己去找另一件拿來穿。這時家人又說:
「這麼小的孩子,就知道挑三揀四地炫耀,長大以後,能把心思放在課業上嗎?」
她終於忍不住,一字一句地說:「孩子是小,但是有一種東西叫審美。這不是與生俱來的,是如同其他生活習慣一樣,需要從小教育培養、耳濡目染的。我並沒有鋪張浪費,都是按照家裡情況,適度消費給孩子買衣服的,我花錢買的不只是衣服,而是孩子一輩子的審美!」
別說省吃儉用大半輩子的老人家,很多父母,現在也一直受「孩子穿百家衣」的觀念影響,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穿別人穿過的舊衣服也無所謂,更別說什麼風格和顏色上的搭配。
然而,實際上很有所謂。
美是一種浸染,是自我表達,更是一種選擇。
大部分的父母,會捨得花錢供孩子吃喝,注意力放在身高體重的數字上,覺得這才能表現出,在養育孩子過程的成就感和滿足感,卻忽略了很多看不見的成長指標,比如審美。
孩子小時候可能察覺不到,但是長大成人後,審美的烙印,會在他的言談舉止、行為處事上一目了然。
審美也是一種教育,而且是最重要的啟蒙教育。它需要來自父母的影響薰陶,需要父母創造環境和機會,讓孩子從無到有,從零到一。
孩子小的時候,這種審美可能只是衣服的選擇,顏色的判別,但是假以時日,這種審美就會涉及生活的取捨,和人生方向的選擇上。
有多少女生,在小時候愛美的年紀被大人誇張喝止,把關注衣著打扮當作浪費時間,把關注時尚訊息當作無心學習,把愛美當作一件難以啟齒的羞恥事。然後長大之後,因為不懂化妝,不在意打扮,尋找不到適合自己的衣著風格。
在未來審美導向的世界,在一個大家越發意識到「外在即內涵」的世界,不懂得美的風險巨大:在情場上敗下陣,在職場上遭遇滑鐵盧。
國畫大師徐悲鴻的兒子徐慶平,提及當年留學歐洲,第一次去羅浮宮看到的一幕,讓他受到極大震撼。
那是二十世紀八零年代,他到巴黎工作的第一個星期天,便迫不及待地去探訪這座藝術聖殿。當時,有一群七八歲的法國孩子和他一起進去參觀,孩子們由一位戴眼鏡的女老師,引導去參觀一間建築模型展廳。
在裡頭,他聽到老師說:「孩子們,你們要仔細看,然後告訴我,希臘羅馬式建築的美,和哥德式建築的美有什麼不同?」
當時徐慶平非常驚訝。他深切感受到,一個偉大的民族,一定是一個懂得審美的民族,而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審美,就不是一個完全的人,是一個有缺陷的人。
在歐洲國家,孩子們從小就有去觀賞藝術活動的習慣,每到周末和假日,他們總會去看展覽、聽音樂會、欣賞演出。他們到任何一個新的地方去度假、休息、工作之餘,總是首選參觀博物館,而且是美術博物館。
記得有一次,我帶著兒子去攝影藝術館參觀時,迎面跑來一個小男孩,他牽住媽媽的手,眼睛閃著亮光,興奮地說:「媽媽,這些來自世界各地的自然風光,簡直太美太棒了,原來這世界上,有那麼多神奇的景觀和現象,等我長大後,也要去全世界瞧一瞧!」
在我看來,沒有審美觀,簡直比沒有知識更可怕。
沒有審美觀的人,未來會出現許多問題,這些問題,是才華和金錢都無法彌補的缺陷。
譬如你會發現,有的人的確不缺錢,卻沒有把自己的生活品質,過成和自己的財富相稱的能力,甚至還一團糟。像有人買得起世界一流品牌服飾,卻穿不出品牌與眾不同的設計感,相反的,只會把各種logo掛在身上,僅見堆砌而沒有自己的態度和主張。
很多所謂的社會菁英人士,在什麼都不缺的時候,唯獨因為缺少審美,而無法應用各種形式,充分準確地表達自我。
楊瀾曾說過,自己二十五歲時,在英國的一段經歷。
她面試失敗後,披頭散髮地穿著睡衣、裹著外套去了咖啡廳。咖啡廳人很多,她被安排坐在一位像伊莉莎白女王一樣高貴和端莊的英國老太太面前,老太太沒有看她一眼,但寫了一張紙條給她:洗手間在你左後方拐彎。
當楊瀾再回到座位時,那位老太太已經離開了。那張留在餐桌上的紙條,多了另一句漂亮的手寫英文:「作為女人,你必須精緻,這是女人的尊嚴。」
「以貌取人」有時候的確是最好的方法。因為一個人的長相是天生的,但是形象是後天經營的。你的言談舉止、衣著打扮,都是無形的自我介紹,都在清楚地告訴別人,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這是對別人的尊重,更是自重。
沒有審美是人一生的毒藥,且無藥可救,比沒有知識還要可怕。當我們被尊重、被美浸染,才能漸漸懂得對自己的重視,對這世間美好事物的理解和追求。
一生如此漫長,我們更要美美地度過。
.
以上文字取自
這世界很煩,但你要很可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5024
.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