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蹟的故事:聖約翰座堂與添馬艦】
今時今日大家所見到的聖約翰座堂是一座巨型的建築物,但倘若仔細觀察,可以發現座堂由幾種不同建築風格組成,亦是分別在不同的年代建成。聖約翰座堂足有170年歷史,座堂於1847年建成,為歌德式建築風格;而主殿於1865-69年間曾進行擴建;期後再於1924以及1956年分別擴建副堂以及辦公樓,直到1996年,這座香港最古老的教會建築才正式被確立為法定古蹟,而本篇主要會為大家介紹聖約翰座堂百多年間發生過的故事。
#聖約翰座堂 #15枚炮彈 #添馬艦 #木門
關於聖約翰座堂,有兩件不為人知的故事:
上文曾提及聖約翰座堂鄰近不少的政府建築,甚至昔日的美利兵營亦貼近座堂。或許是因為這個地理位置,在日治時期前,就曾經有15枚炮彈擊中座堂,幸好並沒有對建築物的結構造成大規模的破壞;而且,當時的日本人對英式的建築有著特殊的情感,不單止沒有大肆破壞,甚至把此處劃為日本人的會所。而在二戰過後,座堂的財政狀況以及運作陷入困難,最後以賣物會的方式渡過時艱。
而有關座堂第二件不為人知的時,就是與其正門有關!聖約翰座堂的木門為一塊完整的巨型木材,相傳這塊木材是由添馬艦的艦身木材所製成。添馬艦除了是今時今日的政府總部名稱,更早的時候是香港保護戰時英軍所用的戰艦(HMS Tamar),可惜當年為免落入日軍手上而自行炸毀。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