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某台菜文化專書對唐魯孫先生飲食書寫之謬誤
一本前陣子出版的台灣飲食專書中,論及已故飲食作家唐魯孫先生的作品時,作者的結語是這樣的:「在戰後飲食書寫中,唐魯孫的此種批評並非特例,許多戰後移民作家都採取『褒揚家鄉食物同時貶低台灣食物』的書寫方式」(《「台灣菜」的文化史》324)。
該書的作者不知是刻意忽略,或是沒有完全讀盡唐魯孫老前輩的文章,以至於對唐魯孫先生對台灣美食的讚揚和推廣都隻字未提。前者在學術倫理,後者在學術專業上,都是極大的瑕疵。
例如,在《唐魯孫談吃》〈四臣湯〉這篇中,唐魯孫前輩寫道:「嘉義早先中央市場有一家中藥鋪益元堂,門前設攤專賣四臣湯,因為老闆開中藥舖,四臣湯是遵古法炮製,現在叫本名四臣湯的恐怕只有益元堂一家啦」(107)。
討論台南擔擔麵時:「度小月的肉燥漿凝瓊液,先要裝罈固人,而且入口即溶,凡到臺南總要去度小月,領略一下古都小吃風味。筆者于役於嘉南的時節,數度在度小月碰見當時任縣長的林金生先生。他輕車簡從,坐在矮凳上,就着麵挑子,大啖特啖,一吃就是十碗八碗」(110,「燥」應為「臊」,這裡按照原文)。
對於台南米糕,唐老先生更覺得誘人:「老闆姓文,大家叫他『米糕文』,因為他個子很矮,又叫「矮仔文」。他也賣五香滷蛋,蛋在滷鍋裡翻滾,蛋白越煮越嫩越有味,跟市面一般賣的滋味完全不同,拿來跟米糕一塊兒吃,味道更是沉郁香腴。緊挨着米糕文的攤子,有個賣虱目魚皮湯的,做法是把虱目魚皮剥下来,抹上特制的虱目魚漿,放在排骨湯裡煮熟,跟米糕、滷蛋一塊兒吃,游氏認為是天下絕味。當年他跟幾位同學在復旦大學讀書,遠離鄉土,難免想家,大家談起台南米糕、滷蛋配虱目魚皮湯的滋味,有位同學居然想得哭起来了,可想而知這三種小吃是多麼誘人啦啦」(116)。
在談到台灣肉粽時,唐魯孫先生先是批評了北平人對粽子觀念之狹隘:「北平人重土難遷,真有一輩子没出過城圈的人。談到飲食,有一種定而不可移的標準,就拿粽子來說吧,永遠是白江米蘸白糖或糖稀,要不就是江米小棗。如果您剥一只火腿粽子嚐嚐,他認為粽子只能吃甜的,吃鹹粽子簡直不可思議」;隨之大讚台南的吉仔肉粽:「吉仔的肉粽,近乎廣東肇慶的裹蒸粽,好在不惜工本,花樣繁多,百味雜陳,材料扎實,寧可提高售價,但是貨色不肯抽條。它還有一個特點,煮好之後,得透而不糜,只只入味,冷吃熱吃均可」(《唐魯孫談吃》: 117~118)。從北平蘸白糖的粽子,比較廣東肇慶的裹蒸粽,再回來比較台南的肉粽,字裡行間皆可見到唐魯孫前輩對大江南北吃食的瞭若指掌。
台灣的滷豬腳,更是讓唐魯孫前輩讚嘆不已,想起早年在鄉下收購菸草時吃到的小攤的豬腳,他覺得那口味是他在德國吃的豬腳所遠遠不及的:「一碗豬脚端上來紅燉燉、油汪汪、香噴噴全是脚爪尖,妙在味醇質爛,腴滑不腻。吃豬最怕細毛扦不乾淨。早年我吃德國飯店鹽水猪脚,能够放心大嚼,就是因為收拾得乾淨,才無冗毛。想不到在窮鄉僻壤,居然有皮光肉滑的豬脚,而且是紅燜的,比德國佬所做的鹽水豬脚又適口充腸多了(119)。不單如此,他更提及了台灣豬腳對其人稱豬腳大王的友人的魅力:「民國六十一年,財政廳有一位李視察,自稱在大陸時是有名的豬脚大王,我特地請他到美濃吃豬脚,他一口氣吃下十二大塊豬脚,乃滋蜜说:『以往來吃豬脚的最高紀錄是十塊,這位先生可算最高紀錄了。』他吃完豬脚還外加一碗魚湯兩碗飯,後來他回到中興新村跟人表示,到美濃吃豬脚是人生一大樂事,令他畢生難忘。可見美濃豬脚的誘惑力是多麼大了」(120)。
此外,他和萬巒豬腳創辦人林海鴻先生更是多年的好交情,也讚美屏東縣豬隻養殖的嚴格,造就了這樣好吃的豬腳:「我在二十多年前第一次去屏東,車過屏東大橋,在橋頭上發現有一個豬隻檢查站。據說當時屏東縣政府對於豬隻品種、檢疫都非常重視,而且管制嚴格。當时屏東縣縣長是林石城先生,他對於豬隻育種繁殖特别有興趣,還特地陪我們到豬隻繁殖場去參觀。我想高屏地區美濃、萬巒豬脚能够馳名全省,和這些都有微妙關係的」(121)。
在面對吃遍世界五大洲的一位法國朋友攝影師高德,與日本友人狩獵家松崎達二郎批評當時在台灣花錢受罪還吃不到好東西時,唐魯孫前輩則是以屏東東港興亞飯店的一道蜂巢蝦,滿足了他們挑剔的味蕾:「屏東東港有一家興亞飯店,因為港口没有大型輪舶進出,海水污染程度不深,每天漁獲所得隨撈隨吃,自然新鮮肥美。興亞有一道蜂巢蝦,似乎别家海鮮店還不會做呢!據興亞的頭廚說:『蜂巢蝦是跟澎湖一位大師傅學的,蝦要新鮮,抽腸剥殻要乾淨俐落,用料方面不能太鹹,要帶有一絲絲甜意,滾油旺火,拿来下酒,比鹽酥蝦高明多啦。』蜂巢蝦一上桌,黄裳裹玉,蓊葧蓬鬆,宜粥宜酒,兩位國際友人吃了之後讚不絕口。此後他們每到東港必定到興亞飽啖一次蜂巢蝦。我在屏東曾經請林邊的海鮮店試做,色、香、味、形都趕不上興亞這道招牌菜。割烹之妙,易牙難傳,這句話是一點兒都不假的(125)。
以台灣的海鮮為例,唐魯孫先生非但沒有貶抑,更認為比起中國沿海各省有過之而無不及:「清代精於飲饌的美食專家,要屬隨園老人了。袁簡齋(枚)先生認為中國沿海各地,雖然都有海鮮出產,以鮮度論,自然北勝於南,以種類分,則又南多於北。拿台灣海鮮的種類來說吧,可真是集蘇、浙、閩、粤各沿海省份海產的大成,可以說是珍錯畢備,而且尤有過之」(《天下味》52)。
在此書作者筆下,唐魯孫先生的作品有兩大特徵,一是中國飲食是高度藝術的表現;二是對菜餚傳統與本真性、正統性的重視。
關於這樣的特徵,作者批評道:「唐魯孫從自身的經驗與記憶中取材,將北平的飲食文化視為一種『好』的飲食標準,並以此評價其他各地的飲食文化,包括台灣飲食。如此,他在台灣所接觸的飲食自然是不合乎其標準」(《「台灣菜」的文化史》321)。
「唐魯孫對台灣飲食的不滿,主要原因之一是台灣餐館中「不純正」的烹飪方式以及『混省菜』的現象 . . . 」;「然而,他對台灣飲食的批評與不滿,也顯示出對台灣文化的缺乏了解,特別是對台灣大酒樓中常見的混省菜現象」(322,324)。
作者又提到,唐魯孫先生在吃了台灣北平館子做的雞絲拉皮後,批評道:「大陸各省的飲食,台灣現在大概都會做齊了,可是直至如今還沒吃過一份像樣的拉皮」(《「台灣菜」的文化史》324)。
關於以上幾點,一位致力於推廣傳統台菜的作家,無獨有偶地,也在她書中不只一次提過自己的不滿:「這些年我去過好多家知名的台菜餐廳,發現有些台菜餐廳菜單上現在竟然也有了宮保雞丁、酸辣湯,有些餐廳雖高舉『台菜』的招牌,內部裝潢也是古色古香,濃濃台灣味,但端出的台菜卻只有菜脯蛋、香腸炒飯等幾道最普通的菜色,這讓我十分感慨台菜到底怎麼了!」(《老台菜》6)。
若是將上述引文的台菜和台灣換成北平,可以看出,其實在尋求台菜與北平菜的本真性與正統性這方面,都是對於想要保存傳統飲食文化的人在共同追求的。上述引文的作者抱怨在台菜餐廳出現宮保雞丁,絕非在貶低川菜;唐魯孫先生抱怨台灣的北平館子做不出好的雞絲拉皮,也不是在貶低台灣。
況且,唐魯孫前輩更不是一個不懂台灣酒家文化的人,據我所知,他不但會上當時的酒家,還常去:「早年臺灣的上林花是著名的酒家。因為乍到臺灣,還不懂得點菜,有一位酒家小姐外號叫航空母艦的,以拳雅量宏、一口氣能半打啤酒下肚面不改色而得名」(《天下味》54)。當時最老牌名氣也最響亮的,是位於錦西街和重慶北路口「江山樓大酒家」,最豪華的該是位於保安街口的「新中華大酒家」。「新中華大酒家」位於太平町,也就是現在台北市大同區延平北路一段至三段附近。唐魯孫先生非但時常光顧,更與其主廚熟識:「台灣出產的響螺,肥狀鮮脆,是不輸閩浙兩省的。一味炒響螺片,是當年太平町新中華主廚陳阿廉的拿手菜。新中華在全盛時代,逢到星期休假,太平町大菜市從南部運來的響螺,要讓新中華先挑,其勢派跟北平正陽樓到菜市批購大螃蟹一樣。他家挑完才開秤,人家不計較價錢,只要雌雄成對,黄滿肉肥,要多少錢一斤,給多少錢,從不還價。新中華到市上買響螺,也是如此。所以要吃好響螺,必定到新中華去。自從新中華收歇,陳阿廉曾經回到高雄,在河東路一家海鮮店主廚,仍然以炒響螺片來號召食客,生意依舊興旺異常」(《天下味》56-57))。
炒飯專家永明街 在 老莫踅透透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說起台南好吃的炒飯,絕對不能漏掉台南永康 炒飯達人-佑師絕鼎炒飯,阿佑師的炒飯,將飯炒得粒粒分明!近期改裝完後,老莫去了一趟,要介紹3種獨家好口味,報你嚐嚐!
#佑師-絕鼎炒飯專門店
營業地址:台南市永康區大仁街207-4號
營業時間:10:00 - 14:00 、16:00 - 21:00
營業電話:0987 359 677
#炒飯 #炒飯達人 #炒飯專家
https://saytainan.com/2019/07/02/fried-rice-2/
炒飯專家永明街 在 林嘉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我的文青記者臉友
在越南的「情人座飯友」
用最純淨的心
記錄好簡單的素食心路
因為美好
所以分享
感恩瑋璇😘🙏🏻
《吃素二三事》
吃素將滿四年了,今天有點感觸,寫下關於吃素種種,是紀念、反省,也是回應一些曾經在你我心裡的困惑。
●先說吃素的好處:
1. 到餐廳點菜超快,根本不用猶豫、不浪費時間,肉菜合一的餐廳通常素食選擇就是翻到菜單最後一頁、最下面的那唯一一道。(但現在浮誇的蔬食餐廳暴增,菜單越搞越複雜,少了一點點素食者點餐明快果斷的小確幸。)
2. 搭飛機餐點永遠最先上,空姐起飛前先來確認,隔壁餐還沒送到,我已經吃飽撐了,搭經濟艙卻享受商務艙的美好服務,重點是,素食不像一般肉食飛機餐重複加熱產生怪塑膠味,素食餐經得起復熱。走遍世界各地,絕對好吃,毫無地雷,讓我徹底愛上飛機餐。連向來被嫌棄至極的華航都好吃無比。
3. 餐桌上多了話題,工作應酬難免,但吃素者常被關照,同桌吃素者會自然成為一夥兒(例如,台鐵惠平哥總是揪著我吃飯),大家也常問你吃素的原因、分享吃素的故事,應酬場合對不擅開話題的我幫助很多。
4. 餐都超級大份,每次吃桌菜,我的素食另外盛裝,超級大份,一人吃夠三人飽,讓同桌其他人非常羨慕。
5. 吃素不會變瘦,但我從此鮮少長痘痘,困擾了20多年的過敏改善很多。缺點是經常性血壓偏低,我的收縮壓大約九十幾、舒張壓五十幾,素食者要注意補充蛋白質、鋅、鐵等營養。不知為何,可能因年紀漸長,吃素後脾氣好多了,我認識的素食者都容易心軟、同情他人與小動物,善良應該是吃素者共通的特質。 (自己說)
●為什麼開始吃素?
某一天,我突然想,「來吃素吧」,就開始了,至今未斷。
不少人心裡思量許久,卻始終沒行動,或許只是因緣未到,念頭放心裡,某個機緣下就會開始,從每月初一十五,或每周一天無肉日,都是很好的開始,不要給自己壓力,給身體一些規範與戒律去遵循,人生因約束產生轉變與提升。
也許剛開始吃素的你,會懷念肉食,但不用排斥、更不必感覺褻瀆,沒有壓力的吃素才能走得長久,一些為許願、還願吃素,時時刻刻數饅頭,倒數與神明的約定還剩下幾天,其實有點負擔,沒有承諾的枷鎖,日子自自然然過,更能體現透過吃素實現友善環境、愛惜生靈、祈求康泰、累積功德的目標。
我從未與神明承諾吃素多久,但開始後,從來沒一天貪涎過肉食,以前我嗜吃海鮮如命,一日不可無魚,但決定吃素後,始終不曾動念想吃,只能笑說大概太早把魚的quota吃完了。小時候特喜歡吃魚卵,吃素後,常自我反省害多少來不及長大的小生命葬送胃肭,海洋並非永不枯竭,吃,這麼簡單的選擇都足以改變一些什麼。
●那些素肉沒說的事
我不主張吃素肉。
一來,素料充滿化學添加物,不健康,二來素雞、素排骨、素牛肉、素羊、素魚等雖然「生理上」是素食,但「心理上」是葷食,吃素者用假肉滿足口腹之慾,其實心態上還是葷食者,實在太勉強了。
我也不喜歡舖張奢華的素食餐廳,尤其坊間裝潢豪華餐點精緻的吃到飽。吃素是從身體到心靈的簡約環保,但奢華素食一客數百、上千元,食物精雕細琢、加了許多添加物,碳里程高,就失去吃素的本意了。雖說我還是喜歡久久一次的享受(例如蓮香齋),但真的久久一次就好。
●你是什麼素?
常有人問我,蛋奶素、蛋素、奶素、五辛素、方便素、鍋邊素(肉邊素)怎麼分,很簡單,望文生義,素字前面加什麼就是能吃什麼,蛋奶素就吃蛋奶、五辛素就吃五辛。
很多人問「五辛」是什麼?是大蒜、蔥、薤(藠頭、小蒜)、韭菜、興渠(洋蔥)這五種植物,佛教認為味道濃重的植物產生臭穢濁氣,像大蒜都能把吸血鬼嚇跑了可見真的很臭啊,所以出家人不吃,但若基於非宗教理由,吃也沒什麼關係,環保人士都不忌五辛,尤其這是中西式料理中常見佐料,避開很麻煩。
「方便素」是在葷食環境下,盡可能吃素,例如請提供葷食的餐廳炒一盤沒肉的炒飯或下一碗麵,並不忌諱用同樣鍋具煮食。「鍋邊素」是在有肉料理中,把肉挑掉,都是基於方便,畢竟這是肉食者主宰的社會,素食者為求省事,出門在外盡量配合,但許多朋友常為了我,大家一起吃素,當做顧健康(朋友們真的人都太棒了)。
另外,關於什麼食材算素食的辯證也不少,除了蛋奶,例如蜂蜜、燕窩等來自動物的食物,到底算素食或葷食呢?另也有一種「海鮮素」,肉類只吃海鮮,素食界定很寬,沒有你想的那麼困難。
●許願吃素
個人認為,許願吃素,虔誠靜心最重要,無論到佛寺向佛祖許願,或自己在家心理默禱,應該都沒關係,我沒有信仰,不是專家,但總覺得與神明之間的承諾,只要真心誠意、努力實踐,神明都會聽見,為你做出最恰當的安排。
曾看過一部印度電影「來自星星的傻瓜」,劇中關於向神明許願,有非常令人著迷且耐人尋味的描述。人們捐了香油錢、向神明許了願,是否就像花錢雇人,存在對價關係呢?給了神明錢,請神明替我們辦事,事情最後沒辦成,還可以要回香油錢嘛?宗教顯然不這樣看待與神明之間的關係,因此我們許了願,發願誠心並努力,有時候,是運、是命、是念、是人,太多太多原因,不要冀求吃素了達到什麼好處,吃素之所求,最終仍是為了給自己、給你愛的人,神明並沒有得到什麼好處(神明可能OS:你吃素干我啥事?)更何況吃素本身就帶來身體健康、心靈清淨等各式各樣的好處了。
吃素是讓自己有了寄託及約束、目標及動力、盼望及定錨,這些從吃素過程中獲得身心靈的至福,本身已讓許願者充滿力量。
●愛狗狗 卻轉頭吃牛
人對生命是有貴賤之別,雞、鴨、豬、牛、羊生來是食物,人們可以無視他們被宰殺時的恐懼與痛苦;但貓、狗是寵物,我們親暱稱呼牠們為「毛小孩」而自稱為「爸比、馬咪」,給牠們買玩具衣服、定期美容洗浴,打扮漂亮上街溜。同樣都是有靈性的生命,為什麼如此差別待遇呢?
我們很難想像,自己兒女被硬生生抓去宰殺剝皮,也很難想像自己兒女的肉被切一塊塊放在盤子裡給人吃,因為人類有感情,但牛媽媽、羊媽媽、豬媽媽也有,牠們也有慾望及情感,出於本能的求生覓食、保護幼子、負擔養育責任,對子女被抓去宰殺那種痛徹心肺、摧肝裂膽的苦痛,卻束手無策,人類無情、冷血地在動物身上再三複製痛苦,週而復始永無休止。
人類善於殺戮,更善於遺忘,盤內珍饈美饌的吸引力,遠大於對動物的同理心,或可說是選擇性的同理心。人們用動物無盡的痛苦來滿足口腹,即便看著將被宰殺的小羊死亡眼裡極盡的悲傷與恐懼、全身顫抖、喉嚨哀鳴,人們繼續磨刀霍霍,無動於衷。
也許人天生是雜食性動物,但若自詡為人,與其他生物的最大不同,是我們懂得創造、也懂得選擇,台灣並非蔬菜水果難以取得的遊牧地區,不吃肉並不至於活不下去,維持生存非得吃肉的理由,基本上不成立。科技與社會的進步,讓我們能輕易取得或栽種出足量食物,人們掌握殺戮與否的權力,權力越大,越要謹慎。
我並不是說減少殺生是為了做功德,有點陳義過高,單純出於對生命的尊重。愛惜生命是一種本能,對自己也對別人,如果不想承受那般痛苦,就盡量不要對他者那麼做,哪怕只是對小動物展現一絲同情,都讓我們成為更好的人。
●吃素的日子
最後,推薦我的好友Pois老公Roseman寫的「吃素那一年」(http://blog.xuite.net/rossbaby/wretch/156918106),笑中帶淚、情深意摯,是我讀過最感人溫柔的素食情書。儘管滄海桑田,文章開頭台北車站二樓相對便宜實惠、窗明几淨的明德素食,已在商業空間利益極大化的包夾下,關門殺出,但曾用素食一起度過的日子,是一對伴侶攜手走過不會忘懷的回憶。
吃素需要身邊的人的包容、體貼與配合,謝謝曾為我張羅奔忙的每一位,這四年來,因為吃素,感受到家人朋友給我無盡的愛與照顧。雖然大可沒有作者的好文筆,但無肉不歡的大可如今陪我參加婚宴,一起坐素桌沒有抱怨,外出吃飯主動先點素食,對食物選擇也傾向簡單純淨(現在大可早餐也幾乎吃素了),這樣的轉變,已讓我感動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