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家說說我在教育文化委員會做了哪些事情
#品妤週週報
會勘跑起來▶️認真傾聽鄉親心聲,共同解決鄉親問題
交通▶️為了安全為了生活品質,金山萬里需要聯外道路
勞工權益▶️杜絕職場性騷擾,應修法不要讓老闆球員兼裁判!
#汐止 #金山 #萬里 #瑞芳 #平溪 #雙溪 #貢寮 #交通部 #教育部 #原能會 #紙風車劇團 #性騷擾防治法 #災後心理重建 #離岸風電 #綠能
【汐止服務處】
📍新北市汐止區大同路二段493號
☎️(02)2690-2345
-
【瑞芳服務處】
📍新北市瑞芳區明燈路二段40之1號
☎️(02)2496-6600
-
【金山聯絡處】
📍新北市金山區中山路258號
-
【萬里聯絡處】
📍新北市萬里區中福路178號
-
【張錦豪議員聯合服務處】
📍新北市汐止區新昌路55號
☎️(02)2648-1647
-
【周雅玲議員聯合服務處】
📍新北市汐止區仁愛路11號
☎️(02)2641-1772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
災後心理重建 在 賴品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社福衛環委員會 在禮拜一開會的時候討論「#408次列車事故案之災後關懷與扶助規劃」,我在上周也針對408次列車事故的後續心理重建召開了座談會,因此本周再次到衛環委員會關心後續發展,並重申我的要求。
我認為災後的康復,不應該只侷限在身體上的傷害治療,心理上的創傷平復也是同樣重要的。這次事件涉及人數眾多,無論是旅客、旅客家屬或是參與救災的人員,都應該要投注相同程度的重視。
因此我在委員會上向 #陳時中部長 要求:
1️⃣軍警消往往在這個社會被要求要「勇敢、堅強」,在這樣的氛圍下,有時會讓肩擔起救災重任的軍警消同仁礙於社會眼光或是職場發展的考量,選擇不求援。
因此我在此要求各單位應該多鼓勵同仁,多加留意救災後身心狀況,需要協助時就要提出要求,而給予協助也是政府的本份。
2️⃣學生方面,事故相關的保險、補助、津貼,應該要「認定從寬、程序從簡」!另外也要注意各校的輔導人員能量,有不足的可能性就要提早準備因應方案或是與民間單位合作。若是有輔導人員過勞的情形發生,不旦影響輔導人員身心健康,也沒有辦法妥善的進行學生的心理健康輔導。
3️⃣衛服部的心理健康輔導計畫,除了可掌握名單之外,也要提供即時應變的專線、管道及資源,並公開相關資料。很多民間單位及義工(例如:鄰里長、地方民代及助理、守望相助隊)在事發的第一時間就在現場協助救援行動,但因為沒有團體組織可以統計參與人員,而無法提報相關資料,這部分的人也可能在事後有需要心理輔導的協助,衛福部必須有方案因應。
另外也要確保受輔導者的隱私問題,切勿發生個資外流影響其日後生活或工作的狀況。
陳部長在現場就非常乾脆的就答應我的要求,並且也表示認同,會朝我的建議方向繼續做災後復原工作;而我也會持續追蹤監督各單位的執行狀況,力求讓每一個在這次事件受到影響的人都可以恢復身心健康。
#災後心理重建 #心理輔導 #衛福部 #身心健康
災後心理重建 在 謝衣鳯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悼太魯閣號事故😢
#重視災後心理重建‼
根據教安中心統計,太魯閣號事故造成 63 名師生傷亡,其中有 15 人死亡,代表許多班級、學校都必須共同面對創傷。相關人員可能會產生創傷後壓力症候群、急性壓力反應,我們的心理輔導人員夠嗎?
教育部雖承諾要採取「一對一關懷」,但校園內的心輔資源長期嚴重不足,政府若不重視,恐怕會淪為「政府請客,學校買單」,導致災後心理重建難以落實。
審計部在 108 年查核時發現,衛福部原推估全國所需社區關懷訪視人力為 425 名,但實際只核定 99 名人力,每名訪視員須負擔 350-400 名個案訪視工作,比英國的1:35、香港的1:50、日本的1:10高出許多。
顯示政府不論是在校園心理諮商輔導,或是社區精神疾病患者的關懷訪視,服務量能都仍有相當大的努力空間。
因此,我要藉此呼籲政府應重視民眾心理健康議題,並要有更具體的作為,以及相關的配套措施,而非口惠而實不至,讓心輔人員與社區關懷訪視員獨自承擔巨大的壓力。藉由這次創傷健全社區心理輔導體系,真正為臺灣人民做事。
相關新聞報導:
災後全民都有創傷感 專家籲政府重視
https://anntw.com/articles/20210414-Ushu
太魯閣號事故全民受創傷 藍智庫呼籲:落實生命教育
https://www.rti.org.tw/news/view/id/2096915
太魯閣號事故 藍智庫提醒重視災後全民心理重建
https://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3499289
災後心理重建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學影像製作出身的黃嘉俊,原本打算退伍後要前往美國深造電影,但軍中生涯因921大地震發生後,前往救災,而有了截然不同的體悟與轉向。處在救災現場的他,眼前的煉獄景致開始讓他思考生命的價值究竟為何。親眼目睹災民的重建、修復過程,也黃嘉俊對生命的脆弱與堅強,有了一番深刻的感受,視野全然地被打開。於是,黃嘉俊對人產生了興趣,投身於紀錄片創作。
黃嘉俊想要再多凝視、傾聽不同人的故事,實際上參與被攝者生命裡頭的其中一段,也使得他如若多了另一截人生。黃嘉俊認為,每個人生命的寬度或深度都有限的,然則藉由紀錄片,它能夠真實地體驗到千百樣生命的模樣或生活的可能。且紀錄片的保存期限相當長,只要沒有另外一部片能夠凌駕已有作品的高度,它就會持續地觀看、討論,久遠地發酵,黃嘉俊深信這是紀錄片最大的價值。
他的第一部長片是《飛行少年》,主角們是安置機構裡面的孩子,由於身份比較敏感,過去幾乎罕有能夠進行拍攝的機會,大多必須馬賽克、變聲和化名處理。黃嘉俊沉痛地說明,在以菁英教育為主的現有體制下,有一些少年在不斷的分類與篩選下,落到最後方最下面,被人忽略,但這群人不會消失,他們終究存在,這是社會不得不面對的真相,因此萬分需要更多人去正視其人生。是故,黃嘉俊決心長期深入花蓮,與青少年們相處,在《飛行少年》裡探討青少年的成長與犯罪議題,他們跟家庭還有學校之間的關係等等。
而以罕病孩童爸爸所組成的搖滾樂團為主角的《一首搖滾上月球》,則是黃嘉俊對家庭、親情的在場目擊。他直接走進別人的家居日常,眼見那些情感在生死與共的相處或激烈摩擦中,一點一滴日積月累地醞釀、生長,察覺到父母的愛有多深、多濃。黃嘉俊也因此瞭解,人夫、人父這樣的角色是有意義的,他最後也選擇了結婚生子的道路,脫離原有熟悉與安逸的狀態,勇猛地踏進另一種的人生風景。
新作《男人與他的海》的被攝者,是海洋文學作家廖鴻基和水下鯨豚攝影師金磊,黃嘉俊跟著不同世代的兩人,深入海洋,包含2016年與廖鴻基執行黑潮漂流計畫,在台灣的東部,乘筏於太平洋上,隨著黑潮從南到北,漂流7天。黃嘉俊在海中見證了海洋的美麗,以及哀愁,如海底垃圾、海洋污染、魚與珊瑚的消滅。黃嘉俊以為海並不如一般台灣人認定的那般可怕、危險,只要海洋的能力與知識增進,其實海是安全的。他明白,海對台灣人而言是距離非常靠近,唯心理又是無比遙遠的領域,因此總是習慣性地恐懼海洋、背對海洋。但潛水等相關的海洋能力,都讓黃嘉俊對海有更多的感受,並思索著海洋與自身、台灣人的關係。《男人與他的海》對黃嘉俊而言,無疑是生命的壯遊。
小檔案
黃嘉俊,1974年出生,外號黑糖,世新大學廣電系電影組、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MFA。在紀錄片、廣告及戲劇拍攝工作之餘同時進行劇本、電影及純藝術創作,對人與社會的題材有敏銳的觀察。因為經歷921地震現場救災,讓他開始投入紀錄片拍攝創作,作品風格溫暖清新,卻有深刻沁人的厚度力量。黃嘉俊從事台灣影視幕後工作已有十年以上的資歷,擅於發掘無人接觸的新穎題材,以平易近人的創作風格,呈現自身對社會人文的細膩觀察。
2008年成立黑糖媒體創意公司,專事紀錄片、電視節目、廣告短片製作,同年推出個人首部紀錄長片《飛行少年》,獲頒台北電影獎最佳紀錄片;爾後作品也常受國內外影展好評。2013年,《一首搖滾上月球》也獲得了台北電影獎最佳觀眾票選獎及金馬獎最佳電影原創歌曲獎。作品另有《來得及說再見》,以及即將在2020年上映的新片《男人與他的海》。
災後心理重建 在 親子天下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當一個人能煩惱變老、變醜,是幸福的,然而生命中有許多限制,尤其當生老病死突然臨到,心理的恐慌難以言喻,多麼希望今天像昨天一樣平凡。親子天下嚴選作家#葉揚、數感實驗室創辦人 #賴以威、921受災戶小緁與資深相聲演員 #宋少卿 4個人生故事,述說經歷生離死別後,最要珍惜的是真實陪伴,相聚時刻。
00:00:00 作家葉揚:終止孩子的心跳,是最痛苦的決定
作家葉揚懷第二胎24週時,寶寶確認為愛德華氏症,將有嚴重先天缺陷,百分之八十五會胎死腹中,百分之九十會在一年內死亡,醫生建議終止懷孕。
葉揚回憶引產當日的情景,必須在母愛和現實間作出最天人交戰的抉擇。經歷了這人生巨大的痛苦,她深深感到生命的可貴與渺小,希望告訴所有產前失去孩子的女性,縱使沒有成功生下孩子,「母親」的身份永遠不會消失。
【採訪:李佩璇、蘇岱崙|攝影剪輯:曾千倚|照片提供:葉揚、葉揚著.大塊文化出版「我所受的傷」】
● 延伸閱讀 ●
(文字採訪)作家葉揚:即使失去孩子,媽媽的身份依然存在: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314-
終止懷孕的那天:35歲的我和6個月的妳,初見即永別: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212-/
給來不及長大的寶寶:我怕隨著時間過去,只剩下我會記得妳: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180-/
00:02:26 賴以威 夫妻:失去孩子的日子,愛從未遠離
十年前,數感實驗室創辦人賴以威從一通再平常不過的電話中,得知爸爸癌末,相處日子所剩無幾。2018年,命運再次捉弄人,父親節當天,1歲長子樂樂發燒送醫後,經歷加護病房的搶救,竟成永隔,最後確診為罕見的兒童急性壞死性腦病。
平常習慣與數學打交道的賴以威,以及同為創辦人的妻子廖珮妤知道,沒有任何一套科學理論可以解釋生命的脆弱與短暫。經歷2次至親驟逝,他們的人生體悟......。
【企劃:邱紹雯|文字採訪:諶淑婷|攝影:蕭凱堯、洪瑞琪|剪輯:蕭凱堯|平面攝影:楊煥世|封面設計:施雲心|照片來源:賴以威提供】
● 延伸閱讀 ●
失去兒子一年 賴以威:極度幸運,才能過上普通的家庭日常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996-/
00:08:34 921受災戶小緁:好想再跟姊姊說聲對不起
九二一大地震當下,小緁的家瞬間倒塌,被活埋的她聽著身旁的姊姊呼喚著她的名字直到氣絕身亡的那一刻,被親戚挖出後,父母已雙亡,留下她們姊弟三人和爺爺相依為命。
二十年的傷痛,永不可能被遺忘。
從高中懵懂少女被迫一夜之間長大成人,小緁經歷喪親之痛、獨立照顧弟弟,還要面對世人異樣眼光,在社工和先生支持下勇敢走到今日,建立自己的家庭後,以母親身份重新看待自己的經歷,若時光能倒流,最想跟不幸罹難的姊姊說聲對不起。
【採訪:李佩璇 黃怡菁|攝影剪輯:曾千倚|採訪協力: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 中區辦事處|照片及影片來源:小緁提供(小緁家庭照)、財團法人九二一賑災重建金會、鄉親報─果然文化工作室、部份畫面翻攝自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 攝影者:翁文俊
、林錫銘、呂秋明、杭大鵬、楊文財】
● 延伸閱讀 ●
921,20年後的你|小緁:現在耳邊好像還聽見,姊姊叫我的聲音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277-/
921,20年後的你|小志:爸爸唯一的舊照片,一直放在我的皮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291-/
921,20年後的你|走過餘震的每一天,不能把爸媽還你,只能與你作伴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0280-921
00:11:24 宋少卿一年內半內喪4親 :離別不是刮掉一塊肉
資深相聲演員宋少卿:「親友離世,那只是個離別,不是從你身上刮掉一塊肉,不是!」宋少卿經歷一年半內養父母、岳父、生母過世的打擊,除了感念養父母視如己出的恩情,更從悲傷中理解,人生要珍惜當下的緣份,不要到「兩眼一閉、兩腿一伸」再後悔。
【採訪、攝影剪輯:曾千倚|照片提供:宋少卿】
● 延伸閱讀 ●
一年半內痛失4位至親,宋少卿的悲傷與豁達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79652-/
...................................................................
親子天下官網 http://www.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Shopping http://Shopping.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嚴選部落客」 http://best.parenting.com.tw
親子天下「翻轉教育」http://flipedu.parenting.com.tw
粉絲頁:
親子天下 http://on.fb.me/1Kkng6j
親子天下Baby http://on.fb.me/1KQQAkP
親子天下悅讀 http://on.fb.me/1Sryt7P
親子天下育兒好物 http://on.fb.me/2dpFvHK
翻轉教育 http://on.fb.me/1QgVd3O
嚴選部落客 http://on.fb.me/1R3XbYD
災後心理重建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從3月11號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接連著福島核電廠發生爆炸,輻射外洩的疑慮籠罩全球,國內媒體接連不斷的報導,雖然讓電視機前的觀眾能隨時掌握訊息,但也讓部分民眾覺得很焦慮。
精神科醫師說,這次日本的大地震,以及輻射外洩,確實讓少數有精神疾病病史的患者,感到不安,雖然目前看來門診量沒有太大的變化,不過,看到國內新聞台24幾乎不間斷地連播,甚至以誇大的方式來描述災情,醫師提醒觀眾,如果覺得焦慮緊繃,應該適時關掉電視,暫時遠離災難新聞。
另外,醫師也指出,根據921大地震後、醫療團隊針對罹難者家屬的研究顯示,120位罹難者家屬中,有高達3成六有創傷症候群,有一成五罹患了重度憂鬱症、短期內嚴重適應不良的患者,也有一成,還有3%的災民,長期用酒精來麻醉自己,而且女性明顯高於男性,日本這次連續性的災難,對當地災民來說,未來心靈的重建,恐怕才是一項大工程。記者陳姝君邱福財台北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