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文分享】金星大氣水份貧乏 專家:如有生命將不似地球任何生物/小肥波
//最新刊於《自然天文學》的研究稱,如果金星上存在生命,這些生命體將不如地球上曾經出現過的任何生物。
2020 年底,金星的潛在宜居性成為焦點,因為有團隊在金星大氣中檢測到磷化氫 (phosphine, PH3) ,並假設 PH3 可能由微生物釋出,是該星球有生物存在的證據。 PH3 是一種無色、有魚腥臭味的劇毒氣體,在地球上由細菌在缺氧環境下產生。
根據貝爾法斯特女王大學微生物學家 John Hallsworth 領導團隊的最新分析指,金星雲層中缺乏可用的水份,因此生命無法在金星生活——至少不是我們所知道的生命。
團隊在報告中指,水分活度 (water activity) 是微生物細胞功能的有效決定因素,也是宜居性的關鍵。
水分活度的測量範圍由 0 到 1 。據人類所知,生物的生物功能在水活度水平低於 0.585 時停止運作,而該最低限值門檻來自地球已知最耐寒的嗜旱真菌帚狀麴黴 (Aspergillus penicillioides) 。不幸的是,金星的乾雲主要由硫酸液滴組成,其水分活度只有大約 ≤0.004 。換言之,金星大氣比這個假設的生命閾值乾燥 100 多倍。
以同樣的推斷方式,火星大氣也可能被認為太乾燥而生物無法生存,但其 ≤0.537 的水活度水平僅略低於生命宜居範圍。
然而,就水分活度而言,木星雲層確實顯示出生物學上允許的水平,但僅在 –10–40°C 的溫度之間。團隊指出,這只是評估雲可居住性的第一步,因為其他雲中的化學成分也會影響此估計。同樣地,地球大氣中的水分活度也適合生命存在,但僅限於對流層低層,平流層高層和中間層太乾燥而無法令生命生存。
至於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包括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目前無足夠關於其大氣的數據來進行同樣分析。
本月初,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宣佈兩項新的金星任務,旨在了解人類 30 多年來無到訪過的金星如何變成一個類似地獄般的熾熱世界,預計兩個探測器都在 2028–2030 年發射。
來源:
Science Alert, Life on Venus Would Have to Be a 'New Type of Organism', Astronomers Now Claim, 28 June 2021
報告:
Hallsworth, J.E., Koop, T., Dallas, T.D. & et al. (2021). Water activity in Venus’s uninhabitable clouds and other planetary atmospheres. Nat Astron. doi: 10.1038/s41550-021-01391-3//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10的網紅吳光頭,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來自外太空的神秘禮物 被稱為「天鐵」的鐵隕石—天鐵原石! 隕石,就是從地球外進入大氣層的小天體,大部分原來都是小行星。但是,也有很少是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 小天體之間相互碰撞後破裂,在宇宙空間漂浮期間,如果偶然來到地球附近的話,就會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而開始向地球下落。小的...
火星大氣組成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你知道火星也會下雨嗎?這種外星雨,跟地球的雨一樣嗎?】#關鍵專欄
地球上的雨滴由水分子(H2O)組成,由於不同行星、衛星上的大氣組成與地球不同,其雨滴成分也會與地球相異。
與地球同為類地行星的火星,會下二氧化碳雪或是乾冰;而金星上則會落下成分為硫酸(H2SO4)的雨!讓我們再稍微往遠一點的星球前進……
#科學 #外太空 #雨 #研究 科學月刊 Science Monthly
火星大氣組成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看 “祝融號”火星車成功駛上火星表面】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根據遙測數據判斷,“祝融號”火星車已安全駛離著陸平臺,到達火星表面,開始巡視探測。天問一號任務的科學目標是研究火星形貌與地質構造特徵、火星表面土壤特徵與水冰分佈、火星表面物質組成、火星大氣電離層及表面氣候與環境特徵、火星物理場與內部結構等。
火星大氣組成 在 吳光頭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來自外太空的神秘禮物
被稱為「天鐵」的鐵隕石—天鐵原石!
隕石,就是從地球外進入大氣層的小天體,大部分原來都是小行星。但是,也有很少是來自月球和火星的隕石。
小天體之間相互碰撞後破裂,在宇宙空間漂浮期間,如果偶然來到地球附近的話,就會被地球的引力所吸引,而開始向地球下落。小的就在大氣中放著光芒燃燒掉了,而沒有燒掉的就落到地面上。新降落的隕石表面都有一層黑色的熔殼,使其表面發生熔融而形成一層薄薄的熔殼,厚度約為1毫米。
隕石原來是小行星,正因為如此,它是研究太陽系歷史的最直接的珍貴材料。
隕鐵,鐵隕石iron meteorite,主要成份為鐵、鎳的隕石,其次含有少量的石墨、隕磷鐵鎳礦、隕硫鉻礦、隕碳鐵、鉻鐵礦和隕硫鐵等。在化學成分上除Ni和Fe外,還含有Co、S、P、Cu、Cr、Ga、Ge和Ir等元素,有少數鐵隕石還含有硅酸鹽包體。鐵隕石的分類主要根據Ni、Ga、Ge和Ir的含量及其構造特徵,分為13個群。
通過對石鐵隕石中各種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測定,可以推算出其年齡,從而推算太陽系開始形成的時期。現在已經發現石鐵隕石中存在有機化合物60多種,而且這些有機化合物都是在原始太陽星雲凝聚的晚期合成的,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佳的研究 「素材」。對於石鐵隕石中存在的各種有機化合物的成因研究,為人類探索生命前期的化學演化過程開拓了一個新的前景。
觀此鐵隕石,重:2092g;呈不規則多面形,暗灰色的熔殼包裹著整顆隕石,融殼上不規則分布許多小坑洞,紋路斑駁,此為隕石墜落地球過程中與大氣急劇作用後所形成,也是辨別隕石的重要依據。
此枚隕石通體呈灰色,石頭上有些許暗紅和黃色,無氧化痕跡,保存十分完好,而且品相精緻,上有流紋,似鐵非鐵,似石非石,其色蒼蒼,其聲錚錚,實為難得。現如今國際市場上隕石行情大好,可謂「千金易得,一石難求」。
不論是從外觀,還是從本身價值看,都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觀賞價值、考古價值、收藏價值和經濟價值,市場價值不可估量。
據資料顯示,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隕石有20多噸,數量有兩萬多塊,其中有一部分隕落在大海,一部分不能被人類發現珍藏,還有一部分被收藏在大型博物館中。而鐵隕石是比較罕見的一類隕石,佔隕石數量的2%—4%,存量不多。
那麼如何分辨出石鐵隕石呢?從這幾方面看:
1.外表熔殼:新降落的隕石表面都有一層黑色的熔殼,厚度約為1毫米。
2.表面氣印:另外,由於隕石與大氣流之間的相互作用,隕石表面還會留下許多氣印,就像手指按下的手印。
3.內部金屬:鐵隕石有金屬鐵組成,這些鐵的鎳含量很高(5-10%)。
4.磁性:正因為大多數隕石含有鐵,所以95%的隕石都能被磁鐵吸住。
5.球粒:大部分隕石是球粒隕石(佔總數的90%),這些隕石中有大量毫米大小的硅酸鹽球體,稱作球粒。
6.比重:鐵隕石的比重為8克,遠遠大於地球上一般岩石的比重。
1898年世界第三大、中國第一大鐵隕石,被發現於新疆阿爾泰青河縣西北,名稱為「銀駱駝」的鐵隕石。這些隕石表面呈現鐵的光澤;並且表面布滿坑洞和疤痕。依據斷裂面分析,其成分為黑白色鐵鎳金屬。
其外形呈不規則圓錐體;體積為3.5立方米,重約30噸。該鐵隕石含鐵88.67%,含鎳9.27%。特別是,其中含有6種地球上沒有的礦物:錐紋石、鎳紋石、變鎳紋石、合紋石、隕硫鐵和磷鐵鎳等宇宙礦物,該隕石目前存放在新疆地質礦產博物館。
在古老的歷史長河中,人們將隕石視為聖物。比如,古羅馬人把隕石當做神的使者,他們在隕石墜落的地方蓋起鐘樓來供奉。匈牙利人則把隕石抬進教堂,用鍊子把它鎖起來,以防這個「神的禮物」飛回天上。在中國,《左氏傳》雲:「隕石,星也」。
世界之大,宇宙之廣,歲月之無窮,天下隕石非人力所能窮也。收藏雖少,卻每每把玩,如獲至寶,如數家珍。直至現今,隕石仍被認為具有強大的神秘宇宙能量,是宇宙中第四度空間的天使,具有強大的闢邪能力,並能轉運開運,闢邪、鎮宅等。泰國、東南亞等國和西藏的高僧把隕石稱為——「天鐵」,做成護身符和金剛杵等法器進行修煉。
如今,隨著藏家對隕石知識的不斷深入,使隕石收藏的風潮越來越熾熱,想收藏的藏家不斷增多。隕石是「天外之物」,蹤跡罕見,因其來源的特殊性,一直以來被世人當做珍寶似得收藏起來,在市場上也升值空間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