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權力在每個角色上發光
史丹佛MBA爆棚選修課,擊敗沒安全感、霸凌,讓自己被需要就能自信發揮影響力
作者|#黛博拉葛倫費德 Deborah Gruenfeld
譯者|#陳琇玲
類型|#商業理財 #自我成長
讀感|
《懂權力,在每個角色上發光》是一本在談論權力的專書,一開始就先以權力是什麼做解析,區分了人們對權力的迷思,以及事實上權力應該要怎麼去看待,才是正確的方向,其中提及↓
迷思:權力屬於個人;不是擁有,就是沒有。
真相:權力屬於社會;它隨所屬情境存在和喪失。(P31)
也就是權力並不屬於個人的。當一個人擁有權力時,是因為所處的環境賦予權力、是身邊人的認同與支持所賦予權力,權力是因各種不同的條件而成立,很可能地在某些情境下,權力也會消失或移轉。
「如果你走在前頭,卻沒有人追隨,那麼你只是在散步罷了。」P36
最近我又重新看了一遍#進擊的巨人,其實整部動畫的故事內容,也是因為權力而引發了每一次的事件,每一個人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其原因,而這個原因往往都與自身有關聯,之所以有巨人出現,也是為了權力的鬥爭。『欲戴王冠,必承其重。』如何掌握權力、運用權力,也是這本書所討論的一個重點,當我們擁有了權力,很容易會迷失初心,模糊了事實的焦點,但權力應該發揮的適得其所,才不枉權力賦予的意義。
書末也舉了一本書作為例子,也是我前陣子剛看完的書#蒼蠅王,內容是一群孩子處在一座無人島,如何建立規範、求生法則⋯等,在沒有大人陪伴的狀態下,孩子們如果要建立出秩序來共享資源,必定會推舉能夠帶領眾人的掌權人。如何決定權力應落入何人手中,又如何督導權力不被濫用,也是這本書會提到的觀點。在掌權的時候,應先制定一套制度,不以個人的利益為導向,為眾人的收穫努力,這樣的權力會比暴政更來得持久、長遠,於此同時也讓我想到#給予 一書所提出的互利互惠的關係,擁有權力之人應當保護自己、得利眾人。
最後,學會善用權力發揮影響力,當掌權者總是禁止他人擁有自由、禁止別人獲得利益,最大的可能就是適得其反,權力漸漸消失,不再有人信服,「當人們告訴自己不要做某件事情時,往往無意間會去做那件事情,因為只要想到『不要做某件事情』,就會自動激起去做那件事情的想法。」P253,就像是此時叫你不要想白熊,你的腦中立刻就會浮現白熊的模樣。
出版日期:2021/08/25
#妮啵閱讀 #妮啵手寫 #妮啵2021 #閱讀 #閱讀筆記 #好書推薦 #書籍推薦 #bookstagram
#天下雜誌 @bookcw1
#感謝天下雜誌邀約
#妮啵試讀
濫用權力例子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終局之戰!聲援南鐵黃家!】
黃春香家是台南鐵路地下化工程的最後抗爭戶,交通部鐵道局祭出最後通牒,預計明天早上將進行強拆,黃春香家關注組今天召開記者會號召支持者抗拆到底。
綠黨目前有許多的夥伴已經到達現場聲援,請所有到現場的夥伴一定要注意自身安全,天氣炎熱也請記得補充水分,綠黨會與所有抗爭的夥伴一起站到最後一刻。
以下為黃春香家關注組記者會新聞稿節錄:
【鐵道局無法無天輾壓半拆戶!南鐵黃家誓要爭口氣!】
8月19日上午9點,南鐵東移抗爭堅持九年的半拆戶黃春香將與時代力量立法委員陳椒華在立法院共同召開記者會,完整解釋黃家爭議並批評鐵道局長期以來濫用公權力的作法。
黃春香這九年來反對台南鐵路地下化「要以土地挹注財政」將原軌案改為東移案,反對犧牲三百多戶居民的生活來成就土地炒作。
在《台南市區鐵路地下化計畫土地整合計畫》中明確指出,軌道東移後騰空出來的土地與開發計畫,預估土地效益將高達250億,這是從原軌案改東移案的關鍵。
然而,財務理由並不構成土地徵收的公益性與必要性,侵害民眾基本權,更是導致抗爭不斷的原因。
近兩年,黃春香試圖爭取保留原梯,讓半拆的房屋不會被鐵道局搞到難以居住和無法使用。
不幸的是,經過長達一年的爭取,本週鐵道局向黃春香寄送了最後通牒的公文,鐵道局以所謂的拆除「一致性」為理由拒絕了黃春香家樓梯保留的訴求。
我們認為此說法是荒誕的。鐵道局不僅缺乏資料公開佐證純屬自己臆測;法理上,沒有所謂的其他戶都拆,所以根據「一致性」黃家也得拆的說法。
正相反,如果半拆戶無法繼續利用自己剩餘的房屋空間的情況不僅發生在黃春香身上,也發生在大部分遭遇迫遷的半拆戶,鐵道局必須讓有相同修繕困境的半拆戶,重新檢討徵收的比例原則,以保障半拆戶剩餘空間的功能使用。
也就是說,真正的「一致性」是充分考量半拆戶的情況,給予具體、差別化的保障與徵收調整。
一律強拆不是「一致性」,而是利用普遍的既成侵害事實繼續迫害。
根據黃春香家關注組的瞭解,許多仍想要繼續使用半拆房屋的居民,普遍會面臨到不僅徵收範圍內的財產滅失,就連未被納入徵收範圍的部分,使用功能也被迫犧牲。
有的居民已經重新畫好建築圖,卻因為建材與人力大漲,而蓋不回房子。
有的居民搬離後生意銳減至過去的1/3,因此即便被半拆剩不到5坪,也想回到原址做水電裁縫找回老客人。
但施工造成的地基變化、大型機具在近處施工的壓迫感以及噪音粉塵,讓他們遲遲不知道該怎麼回來原址,生意的處境在疫情下影響又更加劇烈。
這些使鐵路沿線居民們難以回復過去生活水平的事實,實為對基本人權的莫大侵害。
而鐵道局的回覆中也證明了此前鐵道局、交通部以所謂「工程上不可行」、「地下有連續壁(結構物),不能保留樓梯間」的說法是單方面的謊言。
在黃春香不斷的具體追問之下,鐵道局避談所有與工程細節相關的內容,甚至以「一致性」等非技術理由來回覆黃家對於工程可行性的發問。黃春香對此感到非常憤怒,認為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政府部門對待受影響戶應真誠磋商,而非以謊言和欺騙來便利工程的推進。
黃春香家關注組也認為,我們揭露的是一個「對公共工程影響極小、對於居住狀態損害極大」的例子,這其實是台灣軌道建設工程倫理檢討時刻,當政府作為不符合比例原則致使政府必須改善做出與過去差異的作法時,本該歸責為政府這方承擔,撤銷處分重跑行政流程。
最後,黃春香本人、黃家關注組代表、陳椒華立法委員、台灣人權促進會共同嚴正譴責鐵道局九年以來輾壓、霸凌南鐵東移迫遷戶的行為。
此外,鐵道局已在黃家周圍佈下圍擋、進行了土地測量,即將在最近兩天進行第三次強拆,黃春香號召聲援者團結一心,抵擋不合理的土地徵收機制以及喪失公共、專業考量的鐵道局。
新聞聯絡人:李容渝 0911393244
__
加入志工》 t.ly/actW
成為黨員》 t.ly/b00g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以抵稅
濫用權力例子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篇將舉出網路文章中(包含筆者在內),常見的推論相關問題。
一、訴諸權威:OO專家說,所以這就是對的
這其實要看地方、場景,也就是情境。
例如:「根據都市規劃專家、交通學者的評估建議,這個地方真的不適合蓋體育館。」
最後還是蓋了,這能代表決策者背離專業嗎?有沒可能民意就是要這樣,或是實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地點蓋?所以,我們是否可以,在這邊訴諸專家權威,指責支持蓋的人不科學,或是痛罵反對興建者只會訴諸權威?
第二個例子:「心臟專科權威OOO表示,流感疫苗都不該打,因為打了沒有用,還會造成對心臟不好的副作用。」
在這個例子,對心臟的副作用是可以聽這位OOO專家的,畢竟他是專科醫生,總是比路人甲來得有道理。但坦白說,也僅止於比路人甲好,因為這段推論沒有任何可以證明的資料,例如流感疫苗打了幾個人,有多少人出現心臟方面的副作用。
但再強調一次,總比路人甲說來得強,畢竟他是心臟專科醫師。不過,如果有另一個非心臟專科的醫師,找出資料證明根本沒這回事,那麼你繼續說「OOO醫師是心臟專科,怎麼會騙人呢」,那就是品質差的論證。
.....
全文連結
https://vocus.cc/eoiss/60ee013afd8978000181c451
==============
說真的,我這些年看到,誘導性極高的論證,並不是從頭錯到尾,而是幾乎都是對的,但在關鍵的地方歪了一下。這毛病一般人也常犯,學術界也會這樣,導致一般人沒有意識到。
這得要把此人過去整串講類似主題的文章都攤開來,才會發現一個路徑,看出他真正的目的,是想要歪到哪裡去。
且他真的要歪到天邊?也未必,往往只是要你「不相信」真正專家,甚至只要讓你心生懷疑就夠了。因為接下來,站在他那邊陣營的,同時會有「專家」發表另一種言論。
例如,某XX專科醫師表示他對OO病症,進行了大量研究後發現狀況是A而非B。下篇文章變成某專科醫師表示,再下一篇變成某專家醫師 ,接著又變成某醫學專家表示。然後負責散播的人,會把醫學專家簡化成醫學權威、醫師良心,去做政治宣傳。
看單一篇看不出,要拉出整個時序,就會發覺誰是產製新聞中的一部分,誰又真的只是愛碎念唱反調。
濫用權力例子 在 公民不只是公民- 權利濫用禁止補充 的推薦與評價
或者是做出「損人不利己」的事情。 例如,有同學甲蓋了一棟二十樓大飯店,然後同學乙是他鄰居,然後乙很討厭甲。有一天乙發現甲蓋的大飯店佔用到他的私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