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可能聽過,中國兵法分成四大流派。到底是哪四大?哪個權威分的?有沒有道理?
事實上,正確的記載是「兵書四種」: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這是《漢書‧藝文志》中所提及。
漢武帝是一個武功強盛的皇帝。他雖然不上場打仗,但看著衛青霍去病的戰報,想必也對戰爭很感興趣。後來,到李陵上戰場的時候,已經是由漢武帝本身在擬定對匈奴戰術了。
史前文話 的「新漢演義」▶ https://tinyurl.com/yxmt44sp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千里步道2: 到農漁村住一晚」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周聖心 本書特色: 在地達人深度導覽: 傳統農村、原鄉部落、客家聚落、鹽村漁港、昔日煤鄉城 你嚮往一種常民生活感的旅行嗎?歡迎到台灣島內出遊,到農漁山村住一晚! 二○一一年,千里步道協會在《千里步道,環島慢行》書...
「漢書藝文志」的推薦目錄:
漢書藝文志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春秋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原因|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在中國歷史上,春秋戰國是思想和文化最為輝煌燦爛、群星閃爍的時代。這一時期出現了諸子百家彼此詰難,相互爭鳴的盛況空前的學術局面,在中國思想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使這一時期成為中國歷史上諸子百家政治學術思想大融合的重要時期,這個時期,社會結構急遽變化,社會矛盾異常尖銳,兼併戰爭接連不斷,文化思想空前活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大多出現於這個時代,構成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和基礎。
這個時期,一個重要的現象,就是知識分子——「士」階層的出現和活躍。
「士」階層是如何產生的呢?西周之時,學校都是官府的。《周禮》明確規定,「古者學在官府」。那時的史官,既是官府的官吏,又是學校的老師。章學誠先生說:「三代盛時,天廠之學.無不以吏為師,《周官》三百六十.天人之學備矣」。說的就是「學在官府」的情形。即夏商周王代,官府完全控制著學校,學必須以官吏為老師,各種各樣的學問,都要向官府有關主管的官吏學習。比如,要學習法律,《周禮·地官》記載「受法於司徒」。即向司徒之官學習法律。但是,並非任何人都可以進學校學習,只有王公貴族的子弟才有資格。一般人是不能掌握文化知識的。周平王東遷,天子的地位衰微,出現了「禮壞樂崩」的形勢。一些「王官」便散入各諸侯國,有的則流落民間。「學在官府」局面的打破,使私人辦學蓬勃興起,入學條件西周時大力改變,像孔子所辦的私學提倡「有教無類」,教育的對象不分貴賤等級,只要學生送給他「束俯」(一串臘肉)作為學費,就可以了。這樣便大大擴大了受教育者的範圍,因而有學問的人多了起來。這些人就是所謂的「士」。「士」的成分很複雜。他們分屬各個階級。「士」可以經人推薦而擔任官職。很多有經濟基礎的人棄農為士,而私人辦學的發達,提供了這一條件。
「士」階層的活躍,和當時社會的「養士」之風的盛行,有密切的關係。春秋時代已經開始「養士」,而戰國時期更為盛行。各諸侯或大夫除了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加強自己的實力外,為了逐鹿中原,統一中國,十分需要借重士的力量,因此紛紛「養士」,形成了一種社會風氣。如春秋晚期,齊國的田常,早在齊景公時就施惠於「士」。每殺—頭牛,僅取「一豆(四升)肉」,其餘的都用來供士食用。每到年底,田常僅取「二制」,即兩匹布帛,其餘的分給「士」做衣服穿。又如戰國初期的魏文侯草賢禮士,他周圍有一大批知識分子。戰國中期.齊威王、宣王之時,在都城臨淄西門外設謖下學宮,招探天下文人學士,在那裡講學和著書立說.議論朝政。後來的「四公子」,即齊國的孟嘗君、魏國的信陵君、趙國的平原君、楚國的春申君,他們「養士」多達幾千人。戰國後期秦國的呂不韋,也有「食客三千」,多為有一技之長者,「士」中許多優秀人物受到重用,甚至出為卿相,如商鞅、吳起等,學術活動也受到鼓勵和資助。
此外,當時諸侯各國致力於富國強兵,對學術研究採取寬鬆的政策也有密切的關係。特別是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對「士」往往都採取寬容的政策,允許學術自由。這就為「士」著書立說、發表個人的意見,創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大大促進了戰國時期的思想解放。
百家爭鳴的主要基地稷下學宮是最為典型的例證。
戰國時代,由於齊國經濟發達、政治開明,以及良好的文化政策,齊國君王給予士人的優厚物質待遇。吸引了當時幾乎所有的著名學派彙集稷下。而稷下學宮成為百家爭鳴的極其引人注目的學術場所。並使諸侯各國羨慕不已,紛紛效而仿之,幾乎無一例外,成為了當時的一種模式。
稷下學宮的創建與興衰歷史,基本上與田齊政權共始終,隨著田齊的強弱而興衰。學界比較普遍的看法是創建於田氏取代姜族,奪取齊國政權後的第二代國君齊桓公田午時期;發展於齊威王時期,興盛於齊宣王時期;中衰於齊憫王時期;中興於齊襄王時期;亡於齊王建,秦滅齊時。大約存在了150年,但對後世產生的深遠的影響直至今日。
既然稷下學宮是田齊王朝興辦的,其直接的原因是政治乃是需要。田氏代齊以後,歷代君主無不發憤圖強,勵精圖治,圖謀稱雄諸侯。稷下學士則是為田齊君王們的政治需要,製造輿論、設計藍圖、擬定典章制度。客觀上也是適應田齊統治的政治需要。因此,稷下學宮首先是一個智囊團性質的機構。其次,就是炫耀國力,標榜尊賢至士,吸引人才。這就為學術交流、文化傳播、百家爭鳴創造了優越的政治環境。故稷下學宮又具有社科院的性質。
「不治而議論」,是稷下學士的主要活動特點之一,這一特點體現了學官鮮明的政治性。「不治」,即「不任職」。雖有上大夫的頭銜但不但任實際職務。「議論」,就是議論時政、國事、治亂之策,為田齊統治者提供決策依據,以實現智囊團的功能。而他們的議論時政,是在寬鬆自由的政治氛圍內,對田齊統治者的政治活動提出批評意見和決策參考建議,沒有或者少有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情況,所提意見及建議都是坦率的直言。
同時,稷下先生及其各派學者利用齊國提供的良好的環境與條件,潛心研討,互相爭鳴,取長補短,豐富和發展了各自學派的學說.促進了中國文化的大融合。這一時期產生了一大批不同學派的著作,有些著作在稷下得以豐富補充。即有黃老學派,也有儒家、法家、陰陽家等等。《漢書·藝文志》就記述了部分稷下先生的著作目錄。而稷下先生及各派著名學者薈萃稷下,往往是率領弟子門徒一併來的。稷下先生與各派著名學者在學宮傳道、授業、解惑,培養出了眾多的人才。比如荀子,15歲就到此學習,後來成為了稷下的學術大師。而孟子兩次入齊講學,時間長達三十年,被授予上卿。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齊宣王時稷下學宮有「數百千人」,其戶下不乏有成就者。對一些有成就的人才,往往被齊錄用為各級官吏,直接參與齊國的政治活動,《戰國策·齊策》對此有所記載。
劉向《別錄》記載說;「齊有稷門,城門也。談說之士期會於稷下也。」這所說的就是指各派學者的定期學術例會。在例會上,各學派推薦出他們學派的代表,闡發學術觀點和政治主張.批駁與他們觀點不一致的學派。這實際就是為各學派提供學術交流與爭鳴的機會,以便更好地豐富、發展他們的學說,獲得政治上的重視。但他們爭鳴的議題非常廣泛,既有不同學術觀點的潔難,又有不同政治主張的闡發,也有對宇宙奧秘的思考。稷下學宮作為戰國百家爭鳴的主要園地,而這類學術報告例會則是百家爭鳴的集中體現。
無論在戰國早期魏國的「西河之學」,或是戰國中期齊國的謖下學宮,還是戰國晚期呂不韋以三千門客編撰《呂氏春秋》,所實行的學術政策都是寬容的。各國對「士」給以十分優厚的待遇,而其中以齊國威王、宣王時期的謖下學宮尤為突出,是當時的學術文化中心,百家爭鳴的發源地。田齊政權雖然倡導黃老之學,但對各家各派的學者並不排擠打擊而是兼容並包都受到禮遇。學者們可以自由講學、著書立說和隨意議論政事。比如儒家大師孟子與齊威王、宣王的政見是不同的,但在謖下學宮都受到重視,爵祿都是相當高的。齊宣王多次向盂子問政,甚至象齊伐燕這樣的重大決策,也向孟子徵求意見。後來終因為彼此政見不合,孟子離開齊國。但齊宣王還儘量輓留他,「欲中國而授孟子室,養弟子以萬鐘」,即打算給孟子建造一座房,並資助其辦學。
由於春秋戰國諸侯對「士」的寬容政策,允許其「合著留不合則去」。「士」就好像自由的鳥那樣,可以「擇木而梧」,從而促進了各國的人才流動。比如商鞅在魏沒有得到重用,聽說秦孝公「廣令國中求賢者」,於是西入秦,求見秦孝公,終於委以重任。又比如鄒衍本是齊國人,在謖下學宮位在上大夫之列,他不滿齊滔王的暴政,而到了燕,成為燕昭王之師。在齊襄王時,鄒衍又回到謖下學宮,並在齊王建時作為齊國使者出使趙國,而從未受到非議。又如吳起一生中曾在魯、魏、楚等國為官,每當遭到誣陷,便另投明主。如此等等類似的例子還很多。春秋戰國這種待殊歷史環境,對諸於百家的形成和「百家爭鳴」局面的出現創建了良好的條件。
在學術自由的環境中,謖下先生們敢於衝破舊傳統的思想束縛,敢於探求和創新的精神得到發揚,大大促進了學術的發展。因此,各家各派的著作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各種觀點紛然並存,各種針鋒相對的辯論時有發生,這就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學術繁榮景象。
百家爭鳴出現的原因概括起來是以下幾點因素:
其一,政治因素。當時處於社會大變革時期,社會動盪不安,各諸侯國林立紛爭。各諸侯國的國君為了在爭鬥中取得霸主地位,競相招賢納士,運用不同思想學說以使自己的國家富足強大起來。這便給百家爭鳴創造了一個寬鬆的學術氛圍。
其二,經濟因素。當時經濟有了極大發展,這使得有某些人成為有閒階層,有時間從事自己的學術活動。
其三,科技因素。科學技術取得了較大進步,如天文學、數學、光學、聲學、力學、醫學等方面在當時均達到較高水平。這些科技成果標誌著人們認識水平的提高,豐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質生活。
其四,文化因素。當時「天子失官,學在四夷」,其結果是打破「學在官府」的局面,使原來有貴族壟斷的文化學術向社會下層擴散,下移於民間(這種歷史現象被稱為「文化下移」),致使「私學勃興」。
其五,學術自由因素。各學術團體於政治權勢是相對於獨立的。他們雖從不同的社會集團的利益出發,紛紛著書立說,議論時事,闡述哲理,各成一家之言,但是他們並非政治附庸,依附於某個政治權勢集團,而是「用我則留,不用我則去」。
此外,各個學派之間、同一學派的不同流派之間,既相互鬥爭又相互學習和借鑑。這也是促成百家爭鳴的另一重要因素。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漢書藝文志 在 篠舞醫師的s日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這篇不錯
唯一我不同的看法是
《漢書.藝文志》「有病不治,常得中醫」的「中」
我認為是「遭受」之類的意思
整句話簡單來說就是:「身體有疾患無法根治,常常得看醫生」
其他,這篇把很多台灣這片土地上,近代關於稱呼我們的名詞來龍去脈描述得很詳細了。
漢書藝文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本集主題:「千里步道2: 到農漁村住一晚」好書介紹
專訪作者: 周聖心
本書特色:
在地達人深度導覽:
傳統農村、原鄉部落、客家聚落、鹽村漁港、昔日煤鄉城
你嚮往一種常民生活感的旅行嗎?歡迎到台灣島內出遊,到農漁山村住一晚!
二○一一年,千里步道協會在《千里步道,環島慢行》書中,首次公開專為徒步行走及單車騎乘近三千公里的環台千里步道路網,引發許多熱烈的共鳴與回響,而且還獲得開卷美好生活獎與入圍金鼎獎圖書藝術生活類的殊榮,但更重要的是啟動了新一波走讀台灣的環島風潮。
這條彰顯台灣地方特色的國家級環島慢速路網,串連起許許多多各具特色的聚落、社區、鄉鎮,而這些綴滿在環島步道上的耀眼亮點珍珠,怎麼能夠錯過!千里步道協會的第二本新書《到農漁山村住一晚》,要為大家分享千里步道上最亮眼的九個台灣特色農漁山村,包括:活力小農村——宜蘭員山的內城、花蓮光復的太巴塱、彰化溪州的圳寮、高雄美濃的九芎林,魅力小漁村——雲林四湖的三條崙、嘉義布袋的新厝仔、屏東牡丹的旭海,以及令人驚豔小山城——新北市的猴硐和金山,透過低碳生態的深度遊程體驗書寫,邀請你一起來認識未曾親臨過的台灣美麗角落,讓不為人知的農漁山村美景與特色活力,得以被看見、被守護。
☉宜蘭員山內城:最美好的農時光
☉花蓮光復太巴塱:感受原鄉旺盛生命力
☉屏東牡丹旭海:山海環抱國境之南
☉高雄美濃九芎林:守護雙溪黃蝶飛舞
☉嘉義布袋新厝仔:傳承幸福鹽滋味
☉雲林四湖三條崙:歡迎來當養蚵人家
☉彰化溪州圳寮:鄉村小路上邊吃邊玩
☉新北市瑞芳猴硐:煤鄉的九十九種玩法
☉新北市金山:尋訪迷人的金山祕境
作者簡介:台灣千里步道協會
「千里步道」是一項致力於保護台灣山海風光的公民參與運動,2006年由徐仁修、小野、黃武雄共同發起。透過跨領域、跨縣市的串連,試圖提供人們一條可安全步行、單騎,保有自然人文之美的綠色路網。
在城市,注重綠色交通、倡議行人與自行車安全通行的空間;進入社區,則協助推動生態旅遊、促進小民經濟、在地飲食、友善環境的無毒農產;面向公眾,進行身體力行環境教育,例如推動手作步道與無痕山林等;面對政府,則長期進行環境與景觀保護等政策遊說,期待推動美麗風光保留區、建立社區參與守護環境機制;並藉由環島路網沿線一村一林徑種樹計畫與社區認養,結合企業與跨社群志工,共同打造出低碳綠色的環島廊道。
六年多來在眾人合力下,已於2010年7月完成3000公里的環島路網串聯,2011年7月出版《千里步道,環島慢行》,該書並入圍2012年金鼎獎藝術生活好書。未來並將透過社區認養、手作步道、工作假期、公益生態旅行、示範區與美麗風光保留區等議題推動,讓步道變綠道,也串起人與人之間緊密的連結。想知道更多訊息,歡迎造訪「千里步道」網站:www.tmitrail.org.tw。
漢書藝文志 在 漢書藝文志-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漢書藝文志 找漢書藝文志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
漢書藝文志 在 七略》、《別錄》、《漢書.藝文志》 貼文日期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藝文志 》今可完整得見,故為現存最古且最完整的國家藏書目錄,亦開創了正史(《二十四史》)加入目錄的先例,意義重大。 從《漢書.藝文志.序》可見班固 ... ... <看更多>
漢書藝文志 在 漢書藝文志-PTT/DCARD討論與高評價網拍商品-2021年11月 的推薦與評價
漢書藝文志 找漢書藝文志相關商品就來飛比.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