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的細菌戰有多恐怖?
作者: 新華社記者王洪山、吳傑、梅世雄
日本東京高等法院19日下午宣判,侵華日軍細菌戰中國受害者訴訟案二審敗訴。細菌戰中國受害者再一次受到傷害,人道主義再一次被踐踏。
侵華戰爭期間,日軍先後多次在浙江衢州、寧波和湖南常德等地進行細菌戰,奪去了無數中國人的健康和生命。對於倖存的細菌戰受害者來說,這是刻在他們記憶中永遠的恐怖。「飛機飛過來,叫得好害怕」「經常從夢中驚醒,呼吸急促……」這是記者在曾遭受日軍細菌戰攻擊地區採訪時最常聽到的話。
「我身上的瘡口爛了兩年多才癒合,至今留下瘡疤18個」70歲的伊文秀,背後有18個銅錢大小的傷疤,這是日軍炭疽菌留下的印記。不久前,他在浙江省金華市湯溪鎮的家中接受了記者的採訪。下麵是他的自述——
「1944年7月,一架日軍飛機從我們村飛過,撒下一些爛布樣的東西,病菌從此就在我們村蔓延開。當時弄不清是什麼病菌,後來才知道是炭疽病。」
「7月初,我母親突然發高燒,熱得連衣服都穿不住,嘴唇乾燥,不斷要喝冷水。當時我們不知道這是日軍細菌戰引起的,只稱它為瘟疫。4天后,34歲的母親離開了我們。之後,我的弟弟妹妹又相繼而亡。在不到10個月的時間中,我失去了3個親人。」
「我和父親也感染上了炭疽病。父親臉上先是起紅斑,後來開始爛,爛了一年半左右。我背部長瘡,流著膿血,黏得衣服都脫不下來。祖母用紅茶水給我清洗傷口,連續洗了一年多時間,才有好轉,至今留下瘡疤18個。」
「那段日子,村裡天天要死人,最多時一天死六七個人。村中死氣沉沉,家家戶戶在下午三四點就關門,早上八九點才開門,路上長滿了青草。“當時全村有700多人,254人發病,倖存者只有8人,包括我。即使是倖存者,痛苦也伴隨了我們一生。”“鎮上死人高峰時期,連抬屍體的都找不到」
82歲的黃嶽峰,既是細菌戰的受害者,也是湖南細菌戰受害者接待處義務工作人員。他在湖南常德細菌戰受害者接待處控訴了日軍細菌戰的罪行—— 「我的家鄉石公橋鎮,是西洞庭湖平原的一個美麗古鎮。土壤肥沃,物產豐富,1公里多長的小街有300多家商戶,1500多居民。」
「1942年陰曆九月,鎮上的老鼠開始大批死亡。我家裡死的老鼠有半撮箕,是我掃出去的。隔了三四天,鎮上就開始接二連三地死人,第一個死的是陳三元。陳三元死後還沒有出殯,她隔壁的丁長髮死了。丁長髮的屍體放在地上不到1天,他不滿周歲的小女兒就死了。接著,丁長髮的母親、大弟夫婦、小弟、大女兒等也相繼死亡……不到一個月時間,丁長髮一家死了11人。」
「那時人成群成堆地死,埋都埋不過來。死人高峰期間,人死後連抬屍體的人都找不到。」
「石公橋暴發鼠疫後,常德方面派了醫療隊和防疫部隊來防治鼠疫。醫療隊中有個從歐洲來的醫生,叫伯力士。我親眼看見他為病人檢驗,他檢驗的結果證實,石公橋死的人與常德城死的人一樣,都是日軍731部隊撒播的鼠疫細菌所致。」
「我也感染了鼠疫,就找到了伯力士醫生,他對我說:‘幸好你來得早,治療及時,要是來晚了就沒法治了!’由於我治療及時,才倖免於死,並能活到今天。 我爸把兩個弟弟一頭一個放在籮筐裡,挖坑掩埋。埋葬時也不敢放聲大哭」
72歲的張禮忠是這次赴日打官司的原告代表之一,他的兩個弟弟和爺爺都死于日軍投放的鼠疫細菌,奶奶和父親也因無法承受失去親人的痛苦相繼去世。在赴日討還公道之前,他在湖南省常德市和平街的家中向記者講述了這段無法忘卻的經歷。
「當時,我們家是一個有13口人的大家庭,父親開了家文化刻字店,生意興隆,一家人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1940年陰曆五月初七,日軍飛機丟了燃燒彈,我家的房屋全被燒光。1941年秋,一天清晨警報剛響,日本飛機就臨空了,我左小腿被彈片炸傷,直流血,我拔腿就跑,一直跑到城外七八裡地的陰陽橋,見到祖母、母親等人,大哭一場。」「下午解除警報回城後,看到許多牆上粘著人血人肉,電線上掛有人的內臟、手、腳,街上到處是殘缺的屍體。我腿上的傷口在鄉下搞了一些煙絲包紮,後來感染化膿,雙腿都爛了,臭不可聞,直到1950年才好。我的妹妹才十七八歲,1942年4月份的一天,她開始發高燒,頸項腫大,全身烏黑。隨後我的兩個弟弟也開始發燒。」郎中對父親說:「三人的病情一樣,可能是鼠疫。我爸趕緊把我妹妹送回農村,第二天就死了。兩個弟弟也先後死亡。奶奶用毛巾捂著嘴哭,生怕哭聲被保長、甲長知道。那時員警發現人死了,就搶去燒掉,所以我們一家人只能小聲地哭了一個通宵。第二天清晨,我爸把兩個弟弟一頭一個放在籮筐裡,上面蓋著衣服,隨著早晨跑警報的人群,挑著去了小西門外,挖坑掩埋了。埋葬時也不敢放聲大哭,生怕被人知道。我的祖母想到兩個孫子的慘死就哭,身體一天比一天消瘦,在1942年冬天也病故了。祖父也于1943年陰曆九月染鼠疫而亡。兩年之中家裡死了5口人,父親精神上受到的打擊太大,也因此得病,在1944年冬病死……這些都是侵略者害的。」
文章來源:http://big5.southcn.com/…/shzt/japan/memory/200507290291.htm
鳴謝:南方網
更多文章:https://peaceinhistory70.wordpress.com/…/%E6%97%A5%E8%BB%…/…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