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呢邊好似好耐冇新 post 咁, #看舖 掃一掃塵啦。原文如下,Medium Link: https://link.medium.com/Syasb0h6mY
//
香港金管局 (HKMA) 發出咗八個虛擬銀行 (Virtual Banking,下簡稱 VB) 嘅牌照,預期 2019 年年底或 2020 年年初陸續投入服務。
不過, VB 未開始投入服務,傳統銀行已經率先迎戰。匯豐銀行率先取消多項銀行賬戶最低結餘要求及相應嘅低結存收費。剩返一百萬或以上嘅卓越理財 (Premier) 戶口,先要求大家達到指定 TRB (Total Relationship Balance ,泛指各項存款、投資、保險及借貸,但唔計按揭及信用卡結餘) 。
行內大佬出招,其他行家陸續撤回類似嘅費用同存款金額要求。唔係暫緩啦,今時唔同往日,在商言商,冇得你玩語言偽術嘅。主流嘅中銀、渣打、東亞同恒生都已經先後同匯豐睇齊,要享用有網上銀行、電話銀行、外匯兌換、投資戶口等一站式服務,從此唔使再擺低一萬或五千蚊。
企喺 HKMA 嘅角度, VB 可算係未出發,先興奮。 VB 其中一個好處係令銀行服務普及,減少「因為貧窮而用唔到銀行服務」嘅情況。係有啲左膠嘅,但今時今日間間上市公司都要講社會責任 (social responsibility) ,冇得話賺到盡就將基層市民拒諸門外。
如果話 HKMA 係虛擬銀行新時代之下嘅贏家,咁傳統銀行割捨一部份來自低結餘嘅收入,睇落好似係輸咗咁。但係棄車 (其實係卒仔啫頂多) 保帥,輸少當贏,喺大環境變化之下,傳統有分行嘅銀行首先要避免客戶流失畀 VB 。如今 VB 主要嘅賣點,即係冇低結餘收費同埋冇最低存款要求,已經被中和 (netlutralized) ,VB 帶來嘅威脅。自然由嚴重變成輕微。
咁邊個係連串轉變之下嘅輸家呢?似乎就係一班諗住打入香港銀行市場食大茶飯嘅 VB 喇。原本 VB 嘅賣點已經失去叫座力,嚟緊要搶客搶存款,多少要靠存款息口去競爭,咁又即係打價格戰囉。如果你唔知嘅,典型銀行盈利方程式就係「借貸息率」 – 「存款息率」,再扣減人工租金同燈油火蠟。咁存息要高,利錢自然少咗咯。
何況 VB 要攞牌本來就要擺低一大嚿資金作為股本,以示申請機構有返咁上下家底同財力,唔會郁啲就擠提。資金本身都有成本架嘛大佬,基本要求係三億港紙。如是者,資金成本 (或機會成本) 本身已經係一個要考慮嘅因素。
再講, VB 要喺市場上招兵買馬,成本其實唔低。你諗下,除非本身量緊地,否則好人好姐,做乜要入去 VB 做開荒牛?轉工加薪,收嘅係 Risk Premium ,而 VB 無論係盈利能力同持久力兩者都係問號,好難叫得郁已經上岸或坐穩釣魚船嘅有經驗人士,要冒險外闖嘅,一係本身由同一集團移殖過去 (中銀 / 渣打) ,一係就本身仕途不順、瞓身一博嘅散兵游勇,一係就真係睇錢份上嘅僱傭兵。
由籌組班底、建立基礎 (infrastructure) 同相關政策、工序、衡量市場定位以制訂 marketing strategies ,喺開張大吉嘅半年之前, VB 已經燒咗一大嚿錢。仲未計開檔之後,為咗吸納客戶而付出嘅禮物或回贈,以至為吸納存款而支付嘅高息。如果 VB 背後扒唔返相應咁大啖借貸嘅飯, be it 私人貸款 (aka P-Loan) 或企業信貸 (主要都係中小企或 start-ups 啦,今時今日 KYC 揸得咁緊) ,咁 VB 食乜呢?
英國《金融時報》就做咗一篇幾詳細嘅報道,分析返匯豐本身喺香港市場,不論存貸,都佔咗大約四分一江山,而匯豐喺亞太區,尤其是香港市場,利潤零舍豐厚,即使唔爭逐 VB 牌照,仍然可以保持優勢。
又或者咁諗。八間 VB ,除咗 WeLab 份屬本地初創企業,其餘七間或多或少有中資身影 (騰訊、阿里系嘅螞蟻金服、中國平安、小米、中銀、眾安及同渣打合資嘅 CTrip) 。對於呢啲 VB 嚟講,吸納香港 (及大灣區) 嘅資金,借畀大灣區甚至大陸其他地區嘅公司,喺唔使交分行租金、業務 scalability 較大嘅優勢下,透過大灣區區內融合而「個餅大咗」帶來嘅商機發展,先至係大家嘅如意算盤。
有朋友問置記,入 VB 做好唔好。冇架,張 CV 有 FinTech 成份,肯定豐富又矚目咗。不過投資涉及風險,押注自己嘅仕途喺 VB 呢度,可以玩幾多年?八間 VB ,最終有幾多間順利開檔,又有幾多間兩、三年後仍然健在?投身 VB ,同炒賣股票一樣,最緊要係退潮時唔好畀人發現自己冇褲著。能夠賺到比較高嘅人工,累積到實在嘅經驗,甚至 Title 都靚仔咗,日後去返傳統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都唔係冇得諗嘅。
渣打按揭回贈 在 股榮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各銀行轉出糧戶口優惠大比併。
▴ #理財深度遊 #出糧戶口|迎新優惠最「即食」,以為外資銀行最闊綽?其實中資也不輸蝕。若出糧金額達6萬元或以上,並持續出糧一年,信銀國際現金回贈或信用卡免找數簽賬額高達2400元,連計設立直接付款授權服務指示及轉數快獎賞,最盡可達5600元。
比較市場上出糧戶口迎新優惠,銀行大致以現金回贈、里數、信用卡免找數簽賬額發放獎賞,並要求發放獎賞時,存戶須繼續持有出糧戶口。
部份銀行接納設定常行指示轉賬(Standing Instruction)代替每月出糧記錄,即是存戶授權銀行代表存戶定期於指定日期將資金轉移至另一銀行戶口。
信用卡達人、平時慣於打理多個戶口的小斯教路,若你手頭有幾十萬元,即使未必月賺8萬元,「都可以透過常行指示轉賬,持續6個月,每月轉入8萬元至渣打,渣打就有7000里」。他現時手持渣打、花旗、滙豐、恒生、星展、東亞的銀行戶口,只要懂得調撥資金,「由呢個(銀行戶口)過落嗰度(B銀行戶口),就會多嚿錢或者賺到額外里數,何樂而不為?」
根據銀行網頁及優惠條款,渣打香港及大新銀行(2356)出糧戶口均接納以「常行指示轉賬」,惟大新向有關存戶提供的優惠就會較直接由僱主發薪記錄之存戶少。
有人樂此不疲,甚至自製出糧效果,盡舔迎新優惠,甚至積極推介朋友成為銀行客戶,賺取高達4萬元或20萬里數的優惠。理財專家李錦卻持另一看法,他認為銀行迎新優惠屬一次性,且不特別吸引,不建議打工仔因而頻密轉換出糧戶口。他篤信理財關鍵要心無旁鶩,續解釋頻密轉換出糧戶口,只會令事情複雜化:「要管理嘅銀行戶口多咗,收到嘅推銷電話多咗」,若把持不住,隨時衝動做錯投資決定,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以免打亂自己的理財計劃。
康宏理財(1019)助理聯席董事何嘉騏建議,應一併考慮銀行其他配套、優惠及服務才「轉會」,包括買賣股票免佣、基金首次認購費,或者按揭貸款優惠:「有你出糧戶口可能按揭貸款易批啲呢?」他續指,銀行始終對長期客戶較關注:「若迎新優惠(飛行里數或現金回贈)太少,我就唔建議頻密轉換」。
#investMAN #薪金 #銀行 #戶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