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日誌 林維喜案事件簿
時間:1839年3月2日
地點:江西近廣東地帶
事件:
(今日風平浪靜。)
#知史討論:
萬曆皇帝開「吸毒」先河 製造中國近代鴉片市場
鴉片,在中國俗稱「大煙」,這玩意兒其實就是一種用罌粟汁液經過熬制而成的具有麻醉功能的毒品。鴉片這東西在中國的名氣實在是大得很,當然,它的名氣大不僅僅因為它是危害不小的毒品,更重要的是因為這東西在中國近代史上引發過一場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的戰爭。
迄今為止,關於這場被大多數歷史學家所普遍認定的為中國近代史開端的著名戰爭,我們所接受的資訊實在可以用目不暇接、耳不暇聞來形容。但是,悖論也恰恰在此時產生。因為海量的資訊有時不僅不會幫我們看清歷史的真相,反倒很容易使我們越來越偏離事實。
具體到這場著名的以「鴉片」命名的戰爭而言,可能就有幾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卻一向被我們的史家有意無意地忽略了。比如,如果說鴉片戰爭真的是因為英國的鴉片貿易問題而引起的話,那麼,為什麼獨獨在中國會有一個所謂的「鴉片貿易」問題呢?
由此引出的一個更為尖銳的問題是,英國的東印度公司的確從中國的鴉片貿易中牟取了暴利,但是,為什麼他們的鴉片貿易只朝向中國,而不是兼及歐洲大陸和美洲大陸呢?
要回答以上的問題,顯而易見要搞清楚兩種可能存在的情況。這即是英國商人向中國輸入鴉片,說明在中國存在著這樣一個鴉片需求市場。那麼,這個龐大的鴉片需求市場,是由英國人一手製造的呢,還是在英國商人之前,在我們國家就已經存在了呢?
如果是前者的話,那麼很顯然,英國的鴉片商人不但要為鴉片貿易而承擔責任,還必須承擔起誘導中國人民吸毒的責任。但是如果是後者的話,那麼我們在譴責英國商人販運毒品的同時,就不得不發揮點「反求諸己」的精神,查找一下我們民族自身存在著的一些導致鴉片問題複雜化的癥結了。
當然,事實往往就是這樣殘酷和不幸。因為歷史呈現給我們的真相,正是後一種情況。這大約也可以部分解釋,為什麼在當時的世界上,只有中國以及周邊幾個地區存在著一個鴉片貿易問題。很顯然,一是別的國家和地區根本不像我們這裡的許多民眾一樣,已經養成了吸食鴉片的習慣;二是那些國家早就把鴉片看作是毒品,一直對其嚴格管理。
與這些國家相比起來,我們這個東方大國在對待鴉片的問題上,的確有著自己與眾不同的獨特國情。這不同就在於,中國雖然不是罌粟的原產地,吸食鴉片的發明權似乎也並不屬於我們中國人,但是,當這種最初只是作為藥材而引進的東西,在神州大地落地之後,很快就被大範圍地濫用成一種普通的消費品,以至於在一段很長的時間內,在中國販賣鴉片和消費鴉片都是被政府所默許的活動。
而為這種「時尚」推波助瀾的不是別人,正是那位居于深宮之中的皇帝老兒。
史有記載,這個被最早記錄進史書的染上鴉片毒癮的皇帝就是明朝的萬曆皇帝朱翊鈞。
朱翊鈞乃是明朝的第14任皇帝。此人在位48年,卻只和大臣們公開地見過一次面!其餘的絕大部分時間,他因和大臣們就「立儲」問題發生嚴重分歧而玩起消極怠工,長期龜縮在深宮裡,對國家大事不聞不問,任由國事日非,江河日下。
別看這位皇帝疏于政務,但對於鴉片這玩意兒卻是情有獨鍾,以至於最後染上嚴重的毒癮而不能自拔。因此,有歷史學家認為,萬曆好多年不上朝理政,根本原因是因為他中了「烏香之毒」。
當然,也有專家考證指出,萬曆皇帝雖然是個地道的「癮君子」,但是由於彼時的中國人尚未發明出吞雲吐霧式的吸食鴉片的方法,所以這個朱皇帝的吸毒方式只能是和著其他藥物一起「吞食」,而其用意大約是想靠此物來提高自己的性能力。
皇帝的一舉一動對於他治下的百姓,無疑有著巨大的示範作用,正所謂「上有所好,下必有效者焉」。堂堂的大明朝萬曆皇帝整天躲在深宮裡以吞食鴉片為樂,必然會對宮內宮外的人產生極大的示範和暗示作用,從而製造出類似于「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效果。因此,完全可以推斷,中國民間之所以自明朝後期開始形成吸食鴉片的惡習,其始作俑者大約正是這位萬曆皇帝。
對於鴉片這東西,凡是負責任的政府,必然會嚴厲禁止。但是,由於皇帝都染上了毒癮,由其統治下的政府對待鴉片問題恐怕也只好聽之任之、不管不問了。事實是,明政府不但不對鴉片厲行禁止,而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把鴉片貿易合法化,並默許民間的吸食活動日益做大。明朝萬曆十七年(1589年),政府竟然火中取栗,從鴉片貿易中收起稅來,實在是荒唐之極!像這樣的「好好政府」在世界上大概也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了。
明清易代之後,社會上因為吸食鴉片而帶來的危害實在太大,到了不能不重視的程度,新建立的清政府才于雍正七年(1729年)頒佈了第一道禁止售賣鴉片及開設煙寮的上諭,對販賣鴉片煙者、私開鴉片煙館者、吸食鴉片者等,明確地提出了初步的量刑標準。這在中國的禁毒史上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然而,儘管如此,由於從明朝中後期到清初,中國已經形成了上自皇帝下自平民的數量巨大的吸食鴉片的消費群體,而且眾多的政府官員也被牽扯進了鴉片貿易這項可以獲取暴利的利益格局之中,所以,清朝政府雖有禁絕鴉片的決心,並從雍正七年以後三令五申要禁絕鴉片貿易和社會上吸食鴉片的風氣,但是終因此風已呈現尾大不掉之勢頭而沒有產生良好的效果。廣州等口岸的鴉片仍然或明或暗地被運進口內,社會上吸食鴉片的民眾依然在吞雲吐霧,優哉遊哉。毒焰流布,終於在1840年引發了那場著名的影響中國命運的鴉片戰爭。
今天,我們重新回首研讀這段歷史,不能不有所感,有所思。萬曆皇帝固然可恨,但更可氣的,則是早已紮根于民心的「皇帝情結」:上行下效,推波助瀾。此風不除,它以後恐怕還會借屍還魂,荼毒中華。
歡迎暢所欲言,加入#知史討論。
(知史討論中的文章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知史 #長知史 #歷史 #中國歷史 #鴉片戰爭 #林維喜案 #林維喜 #林則徐 #禁煙 #禁毒 #日誌 #知史討論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北京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1961年,天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
清朝 第 十 位皇帝 在 小虎食夢網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是那一個人的家和一座3000年的歷史古城等同,其家人,歷代帝王爭相加封其後代,還世襲封公,不分朝代上千年?
是那一個人死後的廟宇偏及全球,而且廟中居然有清朝上至康熙下至宣統九位皇帝的親筆御賜的扁額?
是誰的墓園埋著長孫第七十六代,旁系子孫已至七十八代,十萬餘座?
他的家、他的廟、他的墓全成了世界遺產。
從小讀著論語,唸著子曰,去了一趟山東孔府、孔廟、孔林,直到寫完這篇花了我十小時之久的文章,才總算了解孔子有多偉大。
全中國,不,全世界可能絕無僅有,獨孤一例。
對的,他就是大家都認識的至聖先師-「孔子」。
清朝 第 十 位皇帝 在 金老ㄕ的教學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說到清朝,個人覺得這是一個很可惜的朝代。
說他可惜,是因為他已經把中國傳統價值觀的手段都已經成熟的使用,效果雖有遺憾之處,但整體是讓人滿意的。
且不說康雍乾盛世,號稱「嘉道中衰」的嘉慶即道光兩位皇帝,在個人職業操守上其實也比大部分中國皇帝好。比如嘉慶皇帝,每天風雨無阻辦公,甚至生日當天都堅持批閱公文,這比明朝一堆不上班的皇帝舊牆上幾萬倍;又比如道光皇帝,他面臨時代變動無能為力,但他謹守本分,最好的例子就是他為了抑制統治集團的奢糜貪風,於是自己過得很節儉,身上穿著打補釘的龍袍,要加菜也就是加個炒雞蛋,雖然最終沒人鳥他,大家是舞照跳、妞照泡,但起碼心意是夠到位了。
後來英法聯軍後,清朝走向改革之路,雖然改革之路屢次不成功,但過程中的成果還是屢有亮點。像是自強運動時,能在十數年間搞出一個世界第八噸位的北洋水師,這個軍事崛起速度可是快得驚人;庚子後新政,清朝開始在各地有計畫性的發展,已經在高發展地區推動穩健的工業化,甚至在政治上都已經建立有次序的改革階段,光就國家整體發展上,比後來的民國可是有成果許多。
另外在處理民族問題上,那比現在的中共更是高明許多。起碼清朝沒鬧出大規模的藏獨,甚至乾隆皇帝搞出的金瓶掣籤,還成為西藏宗教的準則;至於蒙古,直到清帝退位,那跟滿族都還是一條心的,哪像現在中共把內蒙鬧的爭議不斷。
但以上所說,都是以中國傳統思想及手段看待清朝。而事實是......在清朝中後期,所謂的傳統禮教在世界關係上,那已經是不合時宜了。不是說清朝犯了大錯,只能說是時代的趨勢讓清朝一貫的統治陷入到落後的地步,也因位處於歐美大肆擴張的時代,相對落後的地區也就遭到從未預期的苦難。
所以所謂的大清盛世,那是在眾多妥協及調和下,來之不易的榮光。他並非沒有缺點(別忘了同時間可是文字獄不斷,而清朝對回疆地區的用兵,雖然打下大片江山,可卻也開啟延宕至今依然未獲解決的民族及宗教衝突),但在中國歷史長久的發展裡,卻是進入現代前的最後巔峰,也因為後來的苦難襯托,回顧這段「盛世」於我而言有頗多的感觸。
那如果想了解清朝的盛世生活,我們就進入主題吧......抽獎了!
如果想獲得這次抽獎禮物:《大清盛世忙什麼:來去紫禁城打卡,體驗當皇上的日常!》,請完成以下步驟:
1.
按讚及公開分享本文
2.
請留言「一想到清朝我就想到......」然後填上你自己對清朝印象深刻的人事物
就有機會將這次的贈品帶回家,提醒一下,這應該是今年本粉絲團最後一件禮物了,大家不妨試試手氣,為自己贏得一份年末禮品吧。
我們將在一周後抽出1位朋友,到時結果如何,還請持續關注喔。
購書可往這裡走: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7464
#大清盛世忙什麼
#平安文化出版
#一想到清朝我就想到徐錦江
#人家可是戀有十三太保橫練金鐘罩的鰲拜_後來又轉世成為京城六扇門的高手豹子頭_之後在清末民初又成為馳騁上海灘的袁嘯軍_這人在清朝的存在感還不夠強嗎
清朝 第 十 位皇帝 在 Dd tai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北京天壇位於北京市東城區,是明清兩朝帝王祭天、祈穀和祈雨的場所。是現存中國古代規模最大、倫理等級最高的祭祀建築群。1961年,天壇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北京天壇最初為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城形制而建的天地壇,嘉靖九年(1530年)實行四郊分祀制度後,在北郊覓地另建地壇,原天地壇則專事祭天、祈穀和祈雨,並改名為天壇。歷史上共有二十二位皇帝先後在此舉行過六百五十四次祭天盛典。第九屆天壇文化周祭天儀仗和祭天樂舞表演依照清乾隆十三年的《大駕鹵簿圖》和古代舞譜的記載,藝術地再現中國古代祭天情景。祭天禮儀體現了古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觀,表達了人與自然、社會和諧共處的理念,寄託了人們祈福美好的願望,皇帝祭天時使用的依仗等級最高規模最大,被稱為大駕鹵薄。大駕鹵薄陣容龐大,色彩斑斕彰顯國家威嚴,表達對上天的敬仰。祭天禮儀表演,由260名演員組成的祭天儀仗隊伍從齋宮出發,一路行進到祈年殿南磚門後結束表演。行進中將展示靜鞭、罡筒、笛簫、幡幢、刀槍劍戟、旗羅傘蓋、金八件等儀仗器物,表現出皇帝、百官、八旗武士、內廷侍從等歷史人物形態,通過候駕、行進、靜鞭、迎駕等環節展現清朝皇帝到天壇舉行祭天大典的盛大場面。祭天樂舞表演在天壇祈年殿院內進行。由128名樂舞生通過武功舞和文德舞,表現文治武功、天下太平的寓意。“皇帝”扮演者在歌聲舞影中向上天敬酒致意,表達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祝福。天壇祭天樂舞由“初獻”“亞獻”“終獻”三部分組成。為了讓表演更具真實感和觀賞性,今年的祭天儀仗表演增加了大臣撞肩禮和跪拜迎駕表演,在祭天樂舞表演前還增加了大臣禮儀表演,並對武士佇列表演進行了重新編排。祭天樂舞表演,每天上午和下午將各舉行兩場,屆時遊客可以親身體驗古代皇帝的宏大震撼場景。春節期間,中外遊客還可以聆聽昔日皇家的天籟之音。清代皇家禮樂學府 —天壇神樂署,是教習禮樂的場所,而今天的天壇神樂署是中國唯一傳承和演奏中和韶樂的地方。祭天禮樂演出繼承了中國古樂表演中歌、樂、舞相得益彰的手法,音樂、舞蹈、歌唱、吟誦等多種藝術樣式珠聯璧合,古風今韻相結合,準確完美地表達了中國禮樂文化精髓,為中外遊客送上一道音樂盛宴,感受到傳統禮樂文化的魅力。另據瞭解,天壇文化周期間,天壇公園還將舉行新東城成立以來首次非遺展,展覽將在北天門內文化長廊舉行,以圖文並茂的形式介紹東城區64相國家和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包括天壇神樂署中和韻樂,在天壇內各個景點還設有祭天系列展覽供遊客參觀加深對天壇歷史文化的瞭解。
清朝 第 十 位皇帝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明清兩個朝代二十四位皇帝的皇宮。明成祖朱棣厭棄元代氣運重新起造皇宮,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營建,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規模超過大都皇宮,略小於南京紫禁城,設計師為工匠出身的御用匠師蒯祥。現為故宮博物院的所在地。北京故宮是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第一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987年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2年單日最高客流量突破18萬人次,全年客流量突破1500萬人次。現玄武門為故宮博物院正門。城牆高9.9米厚8.26米。明朝初期有殿宇1630餘座,清朝乾隆時期有殿宇1800餘座,現存殿宇約2631座,故宮是以黃瓦、紅牆、金飾、白石構成的建築群。其中黃色琉璃瓦是天子的象徵。北京故宮為明成祖朱棣於西元1406年開始建設,基本上並沒有在元朝大都皇宮的基礎上建構,而向東移150公尺,包括所有宮殿宮牆均重新建造,西元1420年正式落成,從1420年落成到1911年清帝遜位的約500年間,明、清兩代共有24帝在故宮生活過。歷年來多次發生大火殿宇被焚毀及重修。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清帝退位。但按照與中華民國簽訂的優撫條件,仍然居住於紫禁城內。 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驅逐清帝溥儀。 1925年中華民國國慶,在原紫禁城的基礎上建立國立故宮博物院。 1933年國立故宮博物院文物南遷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國立故宮博物院隨國民政府南遷約總量2/3的文物到台灣。天安門廣場是位於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因位於明清故宮皇城的南門-天安門外而得名。廣場北端設有國旗桿,每天都會隨日出、日落進行升、降旗儀式。根據《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天安門廣場地區及廣場東側、西側各100米範圍內禁止設置戶外廣告。另外駛經天安門廣場的公共汽車的車身也不得有廣告,因此在天安門廣場上除節日樹立起的政治標語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廣告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