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年沒掃墓了。
我們家族有個自農業時代沿用至今的規矩,墓不需要年年掃,只有當子孫娶妻生子時,當年的清明節才需要回來祭拜,順便向祖先稟報。
爸爸是家中的么子,又晚婚,我和同輩堂兄姐的年齡差距很大,他們已五十好幾,我才正要結婚。算一算,這期間家族已有十幾年沒喜事,也就十幾年沒來掃墓了。
相隔很久,家族成員再次聚集在阿公墳前,姪子們大了,長輩的頭髮都已花白,背後的鳳梨田卻依舊十數年如一日。
帶著律律一一向家族成員介紹寒暄,其後,眾人拿起香,爸爸率領著大家,用熟練的閩南語對他天上的爸爸說話。神情慎重,語調帶著一點感動。孩子成家,總是長輩值得告慰的心願。
律律從沒見過鳳梨田、沒去過墳上祭奠,外省人的家庭背景,是大時代下的另一滴眼淚。過去我們身處兩個很不同的世界,未來,將交融合一。
掃墓後,我們一如往常,回了宗廟、回了老厝,上上香、吃吃潤餅、和親戚談談天。不同的是,以前做這些事都是自個兒,現在,則是和她一起。
於是,在傳統的節日裡,我逐漸體會了結婚的真意。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9萬的網紅Kids Playground孩子們的遊樂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潤餅卷,又稱潤餅、薄餅卷、嫩餅菜,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潤餅[食夾]、春捲,是一種用薄餅(春捲皮)捲食其他肉菜等的食品。狀似春卷,但捲好熟食後直接食用,無須油炸。潤餅作為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臺灣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越南春卷在形式上也比較類似於潤餅。 遠在中國春秋...
清明節拜潤餅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復活節 ⛪️ 清明節】
今年復活節連續假期與清明節剛好同步。
這個週末過得好充實啊🐰🍀🐣
星期六在櫻爸媽家慶祝復活節&Mr.櫻生日趴。星期日拜祖先&爬山&準備潤餅!還好星期一仍是放假,可以稍微喘息緩和。
.
由於目前不方便回到家鄉掃墓,只能暫時以照片&蠟燭&音樂&鮮花食物來告慰祖先,希望他們的靈魂平安,感謝他們以前的努力幫子孫我們打下穩健的根基。
.
這些節慶的意義最終都是:感謝&祈福!
無論哪個宗教🙏願眾靈平安。
.
#奧地利 #薩爾斯堡 #生活日記 #開動with貓 #Austria #Salzburg #KaidongWithKat
清明節拜潤餅 在 記者媽的日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清明節是祭拜祖先
慎終追遠的日子
我成為雲林媳婦之後
才知道原來清明節要吃潤餅
而且還是自己準備料、自己包
有蛋絲、香腸、紅蘿蔔絲、高麗菜、芹菜…………這些基本款
最讓我驚訝的還有麵條
當媳婦第一年我根本不會包潤餅
現在我是老鳥了😂
清明吃潤餅也成了大家最期待的事情
#你們吃潤餅了嗎
清明節拜潤餅 在 Kids Playground孩子們的遊樂場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潤餅卷,又稱潤餅、薄餅卷、嫩餅菜,臺灣中南部地區亦稱為潤餅[食夾]、春捲,是一種用薄餅(春捲皮)捲食其他肉菜等的食品。狀似春卷,但捲好熟食後直接食用,無須油炸。潤餅作為閩南飲食文化的一部分,流行於福建南部、潮汕、臺灣和印度尼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地區。越南春卷在形式上也比較類似於潤餅。
遠在中國春秋戰國開始[來源請求],就有在春天以五辛盤祭祀春神的禮俗,五辛盤內容為大蔥、小蒜、韭菜、香菜、芸苔,再祭祀春神後食用這五辛,以求開五臟、去伏氣的保健效果,但因五辛味道辛辣,單吃難以入口,於是後來逐漸發展以麵餅包裹五辛成為春餅來食用,春餅也就成了潤餅和春卷的前身。自東晉開始中原數度戰亂使中原人士大舉南遷閩避難,以致今日台閩一帶吃潤餅還保有古代春餅之俗,桌面無論菜色多少,內容一定必須具備五辛在內,僅芸苔以滸苔代替。吃潤餅在閩台一帶是家族一年中重要的聚會禮節,大多為家族成員食用,一般不會用來招待外人。但近來也出現潤餅專賣店、賣潤餅專車,尤以夜市、菜市場等地最常見。
傳說
相傳潤餅由明代福建泉州同安縣金門島才子蔡復一的夫人李氏首創,相傳是蔡夫人因為蔡復一公務繁忙,無暇用餐,特意為他製作,可以邊辦公邊享用[3]。
故事版本眾多,姑取其中最盛行者如下[4]。
民間流傳,蔡復一是明朝萬曆年間進士,但身體殘缺得很厲害,獨眼、跛腳又駝背,但是他熟讀四書五經,不僅能作詩、賦、八股文;才華橫溢,兩手能同時寫字,在殿試上大出鋒頭,皇帝原本想點其為一甲(前三名),但蔡態度狂傲,皇帝又改其為二甲。不過放榜之後,皇帝憐才之意又起,常對蔡加以賞賜,四個奸臣於是過來消遣他,欲挫其銳氣。
四奸臣前來,第一人取笑他是獨眼龍,蔡說:「一眼觀天下。」第二人取笑他是瘸子,蔡回應:「一腳登龍門。」第三人取笑他是駝子,蔡回應:「一背藏千卷。」最後一人又質疑他兩手同時寫字是假的,蔡就回答「兩手作萬言。」立成一首詩。四個奸臣無趣而返,於是告訴皇帝,蔡復一說天下文書都抄寫得成,「兩手作萬言」,皇帝很生氣,覺得蔡太狂妄了,故要求蔡一個月內抄寫朝廷歷年來的邊防文書,如不從,將以「欺君」論處。
為了完成任務,蔡只好廢寢忘食,晝夜雙手齊書,幾乎不吃飯,蔡夫人看在眼裡,急在心裡。有一天,她想出了一個妙法:麵粉加水,攪成糊狀,在熱鍋上輕輕一抹,做成一張張薄薄的麵餅皮,再把各種菜切細,炒成燴菜,然後用餅皮把燴菜捲成圓筒狀。每天用餐時,蔡夫人雙手捧著「薄餅」餵正在抄寫的蔡復一,這樣既不影響工作,又不耽擱用餐。在夫人的照料和協助下,蔡復一如期完成使命,他抄的文件足足放滿了九個櫃子。
皇上認為蔡是個能吃苦、有智謀的人,故大力提拔蔡,蔡後來作到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廣西五省經略。從此,蔡夫人做餅的故事在當地傳為美談,因「潤餅」是蔡夫人所創,所以民間又有「美人薄餅」或「夫人薄餅」的說法。
清明節拜潤餅 在 【潤餅_美食新聞】清明吃潤餅習俗典故何來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民眾:「這個我不太清楚,就是每一年都會吃這樣子。」 民眾:「應該好像是祭祖吧?祭祖,祭拜祖先。」 民眾:「就是說,把家裡的一些菜,包一包放在 潤餅 皮 ... ... <看更多>
清明節拜潤餅 在 上山採藥tsaio - 清明節就是要吃潤餅呀 你們都包什麼在裡面 ... 的推薦與評價
由於古代寒食節跟清明很接近,寒食的活動往往會延續到清明,到了現代,寒食雖然被清明取代但習俗仍然保留到了今天。 而台閩地區一帶的家庭於寒食、清明時,會以潤餅皮來祭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