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看故宮(防疫不防藝)清明上河圖-8
—清院本 #清明上河圖(人物)
💧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故宮典藏十大人氣國寶
在所有清明上河圖中 #場面最大 #尺幅最長 36.5 cm X 1152.8 cm
#歷時十年之久(1728~1737) 始於雍正六年(1728)成於乾隆二年(1737)
#共5位畫院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合力完成
前面看過〈清院本〉主持起稿呈覽的 #陳枚 所繪的仕女、擅長硬挺剛勁線條界畫的 #孫祜 的樓閣、屋舍,今天接著看的是畫中非常有名的「金蘭居」,下方牌匾寫著「包辦南北酒席」,畫中多數人物身形較為粗壯,但姿態多變,各有不同,衣紋線條簡勁,應是出自第3位畫家 #金昆 的手法。
※下一篇將介紹第4和第5位畫家「戴洪、程志道」
*************************
清明上河圖小測驗(難易度:低)
●金蘭居門外旁有個穿白衣服的人,正在整理他的交通工具,你覺得他的工作可能是什麼?
In front of the “Golden Orchid House”, a suspicious person in white is working on his vehicle. Check out what he does for living.
A.金蘭居的老闆 The owner of the “Golden Orchid House”
B.走鋼索的街頭藝人 A tightrope-walking street performer
C.將馬車停在金蘭居前的車伕 A coachman pulling over his car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
清明上河圖人物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最近韓國瑜市長開始請假認真跑選舉,一整個氣勢如虹,而且幾乎每天都有拋出震撼性的想法或政見。
他就在台南觀光政策發布記者會上面提出說『故宮的展品有九分之八在山洞裡面太可惜,要把故宮70萬件藏品一次展,才能轟動全世界。』金句一出,讓所有人聽到都大吃一驚。
故宮雖然第一時間出來澄清,指出館藏展品要展出的話,溫度濕度以及光線都有一定的規範,並不僅僅是擺出來那麼簡單,而且有很多的文物都是展一次傷一次。所以韓市長這個政見一提出來就被大肆批評。但的國政顧問張善政,馬上出來幫他善後,跳出來澄清說他們要做的是『數位故宮』。
雖然展品數位化雖然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故宮其實早在2002年就開始「典藏數位化」的計畫了,而且做到今天整體典藏數位化完成率也才26.49%,因為數位化可不是把展品拿來掃描拍一拍上傳就好了,故宮前院長林正儀就表示,故宮有很多文物歷史久遠,數位化之前必須要先進行修復,文物修復要人、要錢、要花時間,尤其實館藏超過半數都是古籍圖書,這些都要經過專業人員重新整理、修復。所以雖然說那種一整張水墨畫那類的「書畫類」數位典藏完成率超過95%。翠玉白菜那種「器物類」完成率有85%。但「圖書文獻類」,只有18%。
而目前故宮官網上面就已經有典藏數位化的資料庫,可以讓部分古文物重見天日,民眾也可以自由使用,但是說到要展出的話,還要有策展人重新思考要怎樣運用各種數位科技,跟合適的文物結合,提升展覽品質,還有觀眾的藝術體驗。
在80、90年代以後就有「新博物館學」的概念被提出來,因為藏品數位化,博物館的角色就從很專業權威的「物件導向」,變成是觀眾為導向,民眾可以自由選擇他想要瞭解的跟參與的。所以現在國際上其實不追求很多展品,而是希望觀眾可以有更好的參觀體驗。
像現在很多國外的美術館或博物館,只要掃QRcode或是直接掃東西,手機上就會出現說明。紐約的MoMA還曾經透過app,讓民眾在美術館裡面像抓寶一樣看一些隱藏版的作品。或是讓透過AR讓畫作再多一層動畫的創作呈現。2017年的時候美國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還融合了body mapping的技術,讓你可以去擺出跟雕像一樣的姿勢,並幫你打分數。
這就是數位科技帶來的好處之一。
這一兩年故宮也有到台灣各地去做數位巡迴展。只要你戴上虛擬眼鏡之後,就能真的進到山水畫或走在清明上河圖裡,近距離的看那時候的野台戲或是街景人物。那今年剛好是達文西逝世 500週年,羅浮宮製作了一款虛擬實境 《蒙娜麗莎:越界視野》,就算在家,你也可以利用虛擬實境的技術進入羅浮宮,可以看一看畫的細節、介紹、並了解達文西畫這幅畫用到的技法等等。
博物館不應該只是一個放滿藝術品的地方,現在全世界都有各種創新的策展方式,融合數位科技,讓每一個人都能輕鬆的了解藝術、並且得到更多的觀點跟靈感。
你對於博物館數位化有什麼看法呢?快在底下留言告訴我們。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清明上河圖人物 在 National Palace Museum國立故宮博物院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Oct 15th–Dec 15th, 2018
Location: 210 Multimedia gallery of painting and calligraphy, National Palace Museum, Taiwan
At the end of 2018, 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NPM) collaborated with HTC's virtual reality team, VIVE, in organizing a state-of-the-art exhibition in the museum's main building,"A Journey Inside Paintings and Calligraphy- VR Art Exhibition". The exhibition showcases VR installations inspired by three different works of art from the museum's collection. It is also the first ever large-scale VR art exhibition featured in a museum with a permanent ancient Chinese art collection. Through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we can now enter the extraordinary world of ancient Chinese art and calligraphy, and view the artworks in a new light and in ways never before thought possible.
2018年底,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下簡稱故宮)與HTC宏達電的虛擬實境技術團隊HTC VIVE攜手,在台北故宮正館內舉辦了院史第一次的VR藝術體驗特展,展名為再現傳奇。展覽集結了三個依據不同書畫藏品製作的VR作品同時展出,也是全球中國古美術領域類型博物館首次的大型VR體驗特展。從親身操作書法大家揮毫情境的書法VR:「自敘心境」(唐 懷素《自敘帖》),到穿越時空,徜徉於濟南山水間的繪畫VR:「神遊幻境」 (元 趙孟頫《鵲華秋色圖》),將數位書畫藝術帶入了新的紀元。
展廳的設計上,為了讓觀眾能安全地在遊戲範圍內戴著VR頭盔探索畫中世界。展區安排了一對一服務的工作人員隨時在玩家旁協助,並在體驗區加設地毯、幫助玩家判斷安全且正確的體驗區域。本次展廳分成四個VR體驗區以及中央一影片觀賞區。體驗區內容除了上述VR作品,更有2018年VIVE團隊以故宮《清院本清明上河圖》為藍本開發、與故宮共同推出的「清明上河圖系列VR」。玩者能微觀的細細賞玩畫作中的人物、街景、建築、民俗活動,或巨觀的在古畫時代中進行互動遊戲。
在這個展覽中,觀眾能透過繪畫研究以及現代科技,進入難以領會的古代繪畫和書法世界之中,改變了以往人們觀看書畫的方式,並能以前人無法想像的方式參與其中。
清明上河圖人物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本集主題:「時光寫生:手繪0.65世紀臺灣庶民日常」繪本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呂游銘
內容簡介:
一場別開生面的穿越旅程,一段迷走六十五年的真情回顧。畫家呂游銘將珍藏心中的臺灣記憶,以時間為橫軸、空間為縱軸,交織出一頁頁手繪長河,細細道出臺灣戰後至今庶民日常中的醍醐味。
.116公分超展開精繪拉頁全景畫
.旅美畫家呂游銘真情流露之作
.內附時光寫生藏書票
這是一本乍看單純,細看卻藏滿彩蛋的繪本。呂游銘以「造境」式蒙太奇手法,將來自全臺灣不同角落的奇特街景和建築,重組於橫向畫面中,宛如《清明上河圖》,每一個人物的穿著與動作,都有其時代意義,反覆讀來,畫中有話。
「臺車在輕便軌道上,越過農地、溝渠,我心中既興奮又害怕。途經一座簡易搭建的木橋,目瞪著橋下冷冽的青綠溪水,心中混雜著刺激和恐怖的神祕感受,超過半世紀後竟仍歷歷在目,無法忘懷。這,算是我最早的旅行圖像記憶吧。」
畫家呂游銘於八零年代解嚴前夕的臺灣離開家鄉,三十年後再回來時,現代化的臺北令他恍若南柯一夢,有如穿越了時光隧才回到老家。奇幻感受使他想要以畫筆記錄下記憶中的家鄉:「生命中前三十年在臺灣,後三十年在美國,現在我來到了中間點。」前半部無字、如無聲電影般的畫面,讓讀者安靜地跟著白帽男孩從密西西比河的急流穿過漆黑洞穴,回到五、六零年代的臺灣,最後經由臺南古厝的大門,豁然來到現下的臺北,看似亂序的跳接、拼接的街景,實則為畫家心中最真實的臺灣印象,描繪逝去時代的一幅幅時光寫生。
作者簡介:呂游銘
臺北人。廣泛的喜愛不同性質的創造性活動。自1969年以來不斷的作了許多繪畫、插畫和室內設計作品,1983年起旅居美國加州舊金山灣區從事藝術創作。愛自由,不隨流派,喜歡思考和走萬里路 深入觀察、體驗,以畫代話說故事。得過國內一些像是:金鼎獎、金書獎、好書……等獎。自創繪本有:《糖果樂園大冒險》、《想畫就畫就能畫》、《魚鷹搬家》、《鐵路腳的孩子們》、《大酷鴨找朋友》、《時光寫生》。與文字作家合作繪本有:《一起去看海》(陳玉金/文)、《冬天的故事》(陳玉金/文)、《夢想中的陀螺》(陳玉金/文)、《一起看電影》(陳玉金/文 )、《我是貓》(游珮芸/詩)、《我愛貓》(游珮芸/詩)、《微笑警察》(劉清彥/ 文 )、紀錄片《童夢》(an Odyssey of Dreams,賴俊羽/導演,2015年)介紹作者一路走來,創作心路歷程的一部分。
清明上河圖人物 在 清明上河圖 - KK閱讀 的推薦與評價
於不經意間刻畫人物的嬉笑怒駡,展現不同層次人群之間生命的對話,體現畫家對人性的觀照。 《清明上河圖》局部——店鋪招牌 邵琦介紹,張擇端是宋代皇家畫院的畫師。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