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盯、民眾搶買,失能扶助險買了就有保障?】
最近金管會盯上壽險業失能扶助險,認為過度保證、高度競爭的給付內容,將危及壽險公司清償能力,要求依缺口增提準備金,大型壽險公司紛紛停售失能扶助險…
一個人發生失能狀態,需要的是金錢與人。所謂錢,當然是失能照護所需,這期間可能很長,從幾年到數十年都有可能;那麼人指的是什麼意思呢?有錢不就請得起人來照顧嗎?誰需要監護人?
--------------------------------------------
🌸想知道如何活到老、領到老嗎?精彩的第三人生會是什麼新樣貌?>> https://bit.ly/3nIAEGl
清償能力意思 在 陳泰源-專任約房仲的斜槓人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0616負債加儲蓄險:雙高壓的刻苦歲月@文/陳泰源
【前言】
在我從事房仲業的第2年起,負債已達300萬元,當時還沒因為做房仲而賺到錢,可我仍堅信這條路沒有走錯,我要繼續在這個領域打拼,可是,光會賣房子還不夠,如何省錢、存錢也很重要。
某夜,我打開電視收看某財經台節目,專家談到三個觀念:
A.不要輕視每1塊錢,每1塊錢都很重要!
B.賺到錢之後,先扣掉該存的,剩餘的才可花用。
C.檢視支出,看哪些其實可以不用花費?縱使看起來已經省到了頂點,一定還有辦法再省下那一點點,就像擰濕毛巾一樣,多用點力,就能再擠出水滴來。
因此,我開始想,如何把「省錢」發揮到極致?......↓
【省錢:三餐不花錢的日子】
我這個人其實很無趣,休閒娛樂的花費不多,再省也省不了多少錢,於是,我把腦筋動到每日三餐上。
我自問自答:再怎麼省,三餐總得要花錢吧?一般來說,預算就算壓到最低1餐只要50元就好,1日起碼也要150元,1年下來至少也要5萬4千元。(這已經可以抵掉我將近4個月的房租了!)如果我能做到「三餐不花錢」,長期累積下來就能多省下好幾萬元。
《晚餐當媽寶》
先從最好解決的開始講起,雖然我早已搬出去住,但只要到了晚餐時間,我願意回老家跟爸媽一起吃飯的話(其實不過就是中山區到松山區的距離而已),就等於免費。
而且,回老家吃晚飯,對父母親而言,多一雙筷子沒差,菜的份量還比較好調配,兒子願意天天回家陪伴爸媽,也是一種孝順,對吧?
《午餐吃泡麵》
公司每隔半個月,也就是逢農曆初二、十六,秘書就會去市場買拜拜用的祭品,必備的東西除了水果、飲料之外,再來就是泡麵了,只要我午餐都先吃拜拜後的泡麵,大約祭拜一次的份量足以讓我撐7天,1個月當中,我就有半個月的午餐是可以不花錢的。
只是,剩下的半個月呢?如何用最低的花費解決午餐?
麵條(澱粉):我去全聯買1大包重量兩公斤的經濟麵,1公斤吃1週,2公斤剛好半個月吃完,每個月只需買1包,金額約100元。
青菜(纖維):選當季的,因為當季意思就是盛產,盛產的青菜一定很便宜!如果適逢水災或旱災,導致短期青菜價格較貴,可以改買金針菇或豆芽菜,我還記得金針菇1包最便宜有到7塊錢,1大包豆芽菜最便宜時1包也才10塊錢,而這些青菜的份量,通常也可以分2~3天吃,也就是1個月的青菜錢我大約只花150元。
雞蛋(蛋白質):一般洗選蛋平均1顆4~5元,1個月總共也才150元。
換句話說,我的午餐成本,1個月總共約400元,平均換算1餐不到15元。雖然花費已經壓到很低了,可畢竟還是有花錢,而且,午餐這樣吃其實營養不夠,於是我又開始傷腦筋:該如何靠早餐賺錢並兼顧營養呢?
《早餐賣水果餐盒》
我每天早上去公司附近的水果行,買至少5樣比較便宜的即期品水果,做綜合水果早餐,例如:蘋果、芭樂、柳丁、香蕉各切四分之一,外加幾顆小番茄、幾顆葡萄,平均一餐的成本大約是100元。
於是,我分成4盒,自己吃掉1盒,剩下3盒以1盒50元的價錢賣給同事們,因此倒賺150元,扣掉買水果的成本100元之後,尚餘50元可以用來與午餐的費用相互抵銷,有時甚至還有點盈餘。
就這樣,我維持「三餐不花錢」的模式長達至少3年以上的時間,假設1日三餐加總起來最低花費至少150元,換算1年我就省下近5.5萬元的餐費,3年的時間,我便省下了大約20萬元!
【存錢:儲蓄險帶給我的試煉】
《有請媽媽代清償》
一樣也是從電視的財經節目聽專家說:理債、理財,要同步,千萬不要把賺來的錢,全部通通都拿去還債,萬一哪天緊急要用錢時就完蛋了,可是,兩者間的比例該怎麼拿捏呢?專家說,要看還債的利率而定,如果利率高,那就優先還債,如果利率低,當然就一邊存錢,一邊慢慢還囉~
既然如此,我是否該先做到「讓負債零利率」呢?
於是,我又把腦筋動到媽媽身上了,我把欠朋友的錢,先請媽媽幫我一次還清,將所有「有息外債」通通變成了「零利率內債」之後,開始在比較沒有壓力的狀態下努力賣房子賺錢。
《高估自己苦6年》
在從業的第2~3年間,可能是運氣也比較好?也可能是過去的耕耘逐漸開花結果,業績開始突飛猛進!一時樂觀地看待自己的業務能力,以為接下來的幾年都能如此順利。
於是,基於親戚間的捧場、銀行理專的鼓勵之下,我各別買了1張(總共2張)6年期1萬美元的高額儲蓄險;換言之,我必須每年都得生出台幣約莫60萬元繳保費並維持6年,這都還不包含我的房租、水電瓦斯、勞健保、交通油資、生活雜支與休閒娛樂費喔!
也因此我在2012~2018年這段期間,只要我成交房子賺到錢,我都會把美金保費優先繳掉,扣掉生活必需支出的費用後(房租與水電瓦斯費),假設還有剩,再拿去清償欠媽媽的內債,在這6年之中,我始終處在「活存歸零」的窘境。
回想那段歲月,活得真有些自虐,卻也抱持感恩的心情看待,若非歷練過這樣長期的高壓,哪能修練成功且習慣低度消費仍知足的生活模式,雖然現在講起來有點臭屁,可實際的體驗我可不想再經歷第二遍啦!
【結語】
如果你正處於負債狀態,也以為自己平日的花費已經省到不能再省了!相信我,你一定還能「再省一點點」,只要你願意就一定有辦法做到。或許你無法控制自己能賺多少錢,但你一定可以決定自己要省多少錢。
但你知道嗎?有時候,花錢是為了抒壓,維持好幾年的時間幾乎三餐不花錢,雖然我蠻得意的,可是到後來卻常常焦慮、失眠,所以,適時地放鬆,偶爾花錢吃好料、買衣服、旅遊,還是必要的。雖然我已度過人生最難熬的階段,不過,縱使到了現在(2020年)我仍維持「晚餐不花錢」的孝子模式,堅持每一天都為自己省下一頓晚餐錢。
至於儲蓄險,在許多理財專家眼裡是不推薦的工具,可對於「零底薪、純獎金」收入不穩定的業務性質工作者的我而言,它卻是我的「緊箍圈」,是我決心下降時的剋星,也由於儲蓄險的「強迫」特性,它也促使我將理財專家所說的「先把該存的錢扣掉,剩餘的才可花用」奉為圭臬,促使我養成勤儉的習慣。
只是要強調,千萬別太高估自己的賺錢能力,因為籌錢繳保費很辛苦,遇到要用錢時還「不得不認賠解約」這樣的憾事發生將更讓人痛苦!
「理債理財要同步」真的很重要,只是「緊急預備金」也別忘記存。
補充理財專家說的,通常「緊急預備金」的水位應該要保持在每月生活費的6倍,意思就是,要讓自己可以在半年期間完全沒收入的狀態下依舊能活著。像我當初以為自己很會賺,天曉得2013~2014房市開始反轉直下,緊接著發生大直違規住宅議題發酵,導致成交量急凍,生活壓力大到我喘不過氣,過渡期還曾跑去夜市兼差當洗碗工賺現金呢!
最後我想說的是,當我終於還清380萬元的負債後,恍然發現自己竟然也存了好幾桶金(12萬美金),當下湧現的成就感,外人難以體會,我內心可是激動到無法言喻!
部落格網址→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0/06/200616.html
清償能力意思 在 99啪的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開啟合法賴帳大門之年改釋憲案】
過去我常講,年金只要是確定給付制的,都要當成 #確定賴帳制。
.
在這次年改釋憲案中完全印證我的看法,也讓政府撿到了槍,因為解釋文重新定義了 #由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 的意涵,以及將確定賴帳制的做法合憲。
.
解釋文寫很清楚,雖然軍公教人員各退休撫卹法律,都有明文「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但在解釋上並未排除於基金收支確有不足時,政府得另採行其他因應措施,包括檢討調整撥繳費用基準、延後退休給與起支年齡、 拉長平均本俸計算期間、調整退休所得替代率等開源節流之手 段,以增加退撫基金財源、提高支付能力等。
.
另外政府依法定比率按月繳納之提撥費用本息部分,為政府履行共同提撥制所應負之法定責任,惟其財源源自政府預算,涉及國家財政資源分配之社會關聯性,立法者得有相對較高之調整形成空 間,本院審查相關立法是否符合比例原則及有無違反信賴保護原則時,應採較為寬鬆之審查標準。
.
我來幫大家翻成大白話解釋,就是法條雖然寫清楚,是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但並沒有規定當基金錢不夠時,政府不能先要求你「多繳錢」、「晚退休」、「少領退休金」等,之後剩下的範圍再由它負責。
.
至於政府要求的內容是否合理必要,因為基金裡有關政府提撥費用部分,是來自國家預算,所以他們只會採取寬鬆審查標準,不要太離譜就好。
.
從本次釋憲案 #林俊益大法官的部分不同意見書 中,可以瞭解這部分的爭議出在哪裡,相關摘要如下:
--------------------------.
『依本院歷來解釋,法律規定所使用之概念,須為受規範者可得理解,且為其所得預見,並可經由司法審查加以確認,始與法律明確性原則無違。
.
所謂「受規範者可得理解」,應從一般人民的觀點, 依據正常生活與語言經驗的標準,來理解法律規定。
.
而依一般人民的觀點,普遍會認為「由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一詞,簡單的說,就是當退撫基金不足以支付退休軍公教人員的月退休金時,最後由政府保證負責支付到底的意思!
不然,為什麼法律會規定「保證」、「最後支付」、「最後保證」等語,難道這一切都是玩假的嗎?
.
沒想到這次竟然釋示: 在解釋上並未排除於基金收支確有不足時,政府得另採行其他因應措施。
說白話一點,就是法條雖然沒有關於開源節流的明文規定, 但在法律解釋上並不排除有這種可能性。
.
請問:一般人民能理解,所謂「政府負最後支付保證責任」,還有這招解釋嗎?
.
舉個例子說明,例如,債權人甲向債務人乙請求清償債務 100 萬元,債務人的財產不足以清償,債權人甲轉向保證人丙請求給付
保證人丙說:「我也沒有什麼錢,我們共同想個開源節流的方法來處理債務人的債務,要不要先請債務人再努力去賺錢來還?
.
5年後,假如債務人還是沒有還,債務額100萬元可否打個折扣?七折或八折?我一時間也沒有那麼多錢,先給個緩衝期 5 年,之後再分個 20 年分期給付,我最後一定付保證責任,最後、最後我一定保證支付完畢!」』
-------------------------------------
如果發生在現實世界,請問,這不是賴帳?什麼才是賴帳?
.
同時這也讓政府撿到了槍,因為未來所有符合上面要件的年金,政府都能比照辦理,不必受到法條文字的拘束,而且不分職業對象,都成了它的射程範圍。
.
因為難道只有退撫基金有這種情況?當然不是
.
勞保跟國民年金,政府有沒有提撥費用?有
.
經費是不是來自國家預算?是
.
條文有沒有「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文字??當然也有
.
國民年金法第49條:「本保險之財務,由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
.
勞工保險條例修正草案第69條:「勞工保險如有財務虧損,應由中央政府檢討虧損原因及負擔最後支付責任。」
.
更重要的是,這些基金有沒有財務危機?當然也是有
.
根據最新精算結果,人數最多的勞保,預計最快將於2026年破產,
.
假如這次解釋文都已經幫政府背書,未來用各種手段賴帳都合法合憲,那麼上面這些「政府負最後支付責任」的規定還有任何意義嗎?
.
其實臺灣人口老化、少子化是不可逆的趨勢,未來繳的人愈來愈少,領的人卻不斷增加,加上基金績效又差,這些年金未來會不會改,只是很簡單的數學問題。但要怎麼改?那就是複雜的政治問題了。
.
畢竟得罪少數人,還可以換得掌聲,但假如得罪到多數人,那就是 #政權存亡 的差別。
.
但不管基金預計何時破產,可以確定的是,經過這次釋憲案,政府的信用其實早就已經先破產了。
------------------------------------------------------------
圖片來源:https://reurl.cc/xYzV5
【如何正確理解現行退休制度】https://reurl.cc/e0jlL
清償能力意思 在 清償能力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清償能力意思 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ics rbc差異,清償能力意思,rbc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清償能力意思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 ... ... <看更多>
清償能力意思 在 保險松鼠快易懂- 【資本適足率】...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資本適足率】 資本適足率係監理保險公司清償能力之多種衡量指標之一,尚非保險公司財務健全與否之唯一指標。 圖中為106上半年度資本適足率的狀況順便附上前一次的 ... ... <看更多>
清償能力意思 在 清償能力意思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推薦與評價
清償能力意思 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ics rbc差異,清償能力意思,rbc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清償能力意思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年度社群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