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詩聲字 #長輩圖 第三波於3/14時於藝文社團 竊竊詩語 分享,今天於粉專分享第四波,供大家自由取用。主要仍由總召林思彤操刀製作,並向原篇作者及手寫者致謝。
祝大家周日愉快。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林思彤 創作(〈#抵達〉)、手寫(〈#我必須〉)及長輩圖製作,粉專 林思彤的臨詩瞳
#任明信 創作(〈#念念〉)
#扶疏 創作(〈#暖流〉),粉專 字影扶疏,Instagram:writingxphotography
#李蕪 創作(〈我必須〉),粉專 蕪地芳草
#安卡森(#AnneCarson)創作(〈#淺談受寵之樂〉)
#小黑大叔 手寫(〈淺談受寵之樂〉),粉專 小黑大叔碎碎唸, Instagram:sblack5492
#伯納 手寫(〈抵達〉),粉專 伯納的字紙簍 ,Instagram:bernardwrites
#小花 手寫,粉專 小花愛寫字,Instagram:sf_handwriting
#EE 手寫(〈念念〉),Instagram:ee__writing
#鍾小魚 長輩圖製作(〈暖流〉),Instagram:lonelyfish28
P.S.由於長輩圖分享的熱度不如預期,因此第三波逕於社團分享,如有意願下載的朋友,歡迎加入社團,或是寄訊向我們索取。
「淺談受寵之樂」的推薦目錄:
淺談受寵之樂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淺談受寵之樂(Le Bonheur D’etre Bien Aimee)
◎安.卡森(Anne Carson)
每天每天我一醒來就想你。有人把鳥聲像珠寶一顆顆懸掛在半空。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安卡森(#AnneCarson)創作
#陳育虹 翻譯
#小黑大叔 手寫,粉專 小黑大叔碎碎唸,Instagram:sblack5492
※收錄於安.卡森創作集《#淺談》(寶瓶文化,2020年7月28日)。
※陳育虹(譯者,引自書介,經微調)
著有詩集《閃神》、《之間》、《魅》、《索隱》等七本;散文《2010陳育虹日記》;2011年出版日譯詩集《我告訴過你》(日本思潮社),2018年出版法譯詩集《我告訴過你Je te l’ai déjà dit》(Les Editions Circé)。
曾獲《2004臺灣詩選》(陳義芝編,二魚文化)年度詩獎,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2007年),聯合報文學大獎(2017年)。
譯作:凱洛.安.達菲詩集《癡迷》、瑪格麗特.艾特伍詩選《吞火》、露伊絲.葛綠珂詩集《野鳶尾》、傑克.紀伯特詩集《烈火》等。
淺談受寵之樂 在 寶瓶文化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把語言推到最極限處,是鳥聲也是珠寶,有聲音又有光。——#阿布
謝謝阿布的推薦,一起看由陳育虹老師翻譯的作品,安·卡森《淺談》~
〈淺談受寵之樂〉Short Talk on Le Bonheur D’etre Bien Aimee
◎安.卡森
每天每天我一醒來就想你。有人把鳥聲像珠寶一顆顆懸掛在半空。
#安卡森|#淺談 #short_talk #淺談受寵之樂 #Short_Talk_on_Le_Bonheur_Detre_Bien_Aimee
❍❍❍
《淺談》🌿
博客來|https://bit.ly/3fbvFJD
金石堂|https://bit.ly/32YW6iU
誠品|https://bit.ly/2P1k4SI
讀冊|https://bit.ly/2BDQDDa
momo|https://bit.ly/3jENkwJ
全台各大書店販售中
❍❍❍
🔥#寶瓶藝fun券三倍券加碼振興🔥
►► https://bit.ly/30TtdlB
淺談受寵之樂 在 淺談受寵之樂(Le Bonheur D'etre Bien Aimee ...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淺談受寵之樂 (Le Bonheur D'etre Bien Aimee) ◎安.卡森(Anne Carson) # 每天每天我一醒來就想你。有人把鳥聲像珠寶一顆顆懸掛在半空。 #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看更多>
淺談受寵之樂 在 恋爱十年!25岁终于能和15岁喜欢的人结婚生子!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恋爱十年!25岁终于能和15岁喜欢的人结婚生子! 潘爸和乐爷 ... “英年早婚”刘诗诗,毅然嫁给吴奇隆,婚后却备受婆婆冷落 ... 浅谈 人生. 浅谈 人生. ... <看更多>
淺談受寵之樂 在 淺談烈丈夫王猛- 看板gallantry - 批踢踢實業坊 的推薦與評價
這算是自己觀看史書上關於王猛資料後所寫的文章吧!但或許可能有許多推論是有
問題的,留給大家指教囉!
一、前言
現今在典籍上記載有關王猛的資料還不少,但是大多屬於資料的堆砌,很多資料大多
留於「斷爛朝報」的形式,並無特殊的意義,只記載了王猛的武功,這些資料無法看出王
猛個人的才性與對時代的大影響,我們只能從剩餘的少數幾條條資料,大致看到王猛的事
蹟。
王猛對於時代是否有影響呢?當然是有的,在王猛的輔助之下,苻堅才得以統一東晉
時期的北方,但可惜王猛過於早逝,無法影響符堅後期,遂令符堅所創立的前秦「其興也
勃焉,其亡也忽焉」。就某一種形式而言,正因王猛的早逝,令符堅前秦因肥水之戰而崩
潰,使中國北方再度流於分裂混戰,生民荼炭不已,這是最令人嘆息不已的。
現今個人研究王猛的方式依舊是從史料當中進行檢索分析,以條貫綜縷的方式,從文
獻的細部記載,了解王猛之本人,以及其在歷史中的意義與地位。
二、王猛的才性與個人特質
關於王猛的資料,重要者莫過於史書上的本傳記載:
/新校本晉書/載記/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苻堅下/王猛: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也,家於魏郡,少貧賤,以鬻畚為業,嘗貨畚於洛陽,乃有一人貴
買其畚,而云無直,自言家去此無遠,可隨我取直,猛利其貴而從之,行不覺遠,忽至深
山,見一父老,鬚髮皓然,踞胡床而坐,左右十許人,有一人引猛進拜之,父老曰:「王
公何緣拜也!」乃十倍償畚直,遣人送之,猛既出,顧視,乃嵩高山也 。
這份王猛的紀錄是附錄在符堅的本記之下,並未單獨獨立成傳,成為符堅本人的附傳
。但是從符堅的本記中的前半段記載,可以了解王猛對於符堅的前半生有著很重要的影響
力。至於這一段所引的內容可以了解王猛出身貧賤,曾在洛陽賣畚箕為業,文章內容記載
到這邊都還算正常,但是後面的紀錄則筆鋒一轉,變成帶有傳奇性的內容,神怪詭異之思
想充斥非常。且其行文亦有不合理之處:「行不覺遠,忽至深山」,此處若細思是十分不
合理的,雖說依靠腳力可到深山,但是王猛行走一陣子後,並未感覺行走甚久而卻已進入
深山,個人認為這部份有點類似狗尾續貂,類似左傳浮誇,失之也巫的筆法,應當是王猛
興起後所產生的傳說故事,與偉人降生必帶祥異的情節雷同。
至於王猛未依附符堅前的重要記載,如下:
晉書‧苻堅載記》:
王猛字景略,北海劇人也,家于魏郡。少貧賤,以鬻畚為業。好兵書,氣度雄遠,隱于
華陰山。懷佐世之才。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
。溫異之,請與俱南。猛還山諮師,師曰:「卿與桓溫豈並世哉。」猛乃止。苻堅將有大
志,聞猛名,遣呂婆樓招之,一見便若平生,若元德之遇孔明也。及堅僭位,以猛為中書
侍郎。……又遷尚書左僕射、輔國將軍、司隸校尉,加騎都尉,居中宿衛。時猛年三十六
,歲中五遷,權傾內外,上下咸服,莫有敢言。……後率諸軍討慕容暐,以功封清河郡侯
。留鎮冀州。俄入為丞相。後數年,復授司徒。
猛宰政公平,流放尸素,拔幽滯,顯賢才,外修兵革,內崇儒學,勸課農桑,教以廉恥。
兵彊國富,垂及升平。猛疾篤,堅親臨省病,問以後事。猛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
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言終而死,時年五十一。堅哭
之慟。謂太子宏曰:「天不欲使我平一六合耶。何奪我景略之速也。」贈侍中,丞相。諡
曰武侯 。
從這部份的記載,比較清楚了解王猛的一些才性與個人特質,與前面所引的內容相比
較,少時貧賤鬻畚為業這部份的內容是相同的。但這邊所引的資料比較豐富,談到了王猛
「好兵書,氣度雄遠,隱于華陰山。懷佐世之才。」這大概可以了解,史書雖記載王猛貧
賤,但不至於到無法讀書的程度,而其好兵書,氣度雄遠,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從這邊可
以了解何以王猛日後能具有統兵之才,成為文武雙傑的能人。比較值玩味且屢被後人提及
成為典故的是王猛與桓溫相遇的部份,這部份已經有記載,今在從他篇細引相關內容:
新校本北史/列傳/卷三十六列傳第二十四/薛辯父強:
(薛辯之父)強,字威明,幼有大志,懷軍國籌略,與北海王猛,同志友善,及桓溫入關
中,猛以巾褐謁之,溫曰:「江東無卿比也,秦國定多奇士,如生輩尚有幾人?吾欲與之
俱南,」猛曰:「公求可與撥亂濟時者,友人薛威明其人也,」溫曰:「聞之久矣,」方
致朝命,強聞之,自商山來謁,與猛皆署軍謀祭酒,強察溫有大志而無成功,乃勸猛止,
俄而溫敗,及苻堅立,猛見委任,其平陽公融為書,將以車馬聘強,猛以為不可屈,乃止
,……
1.《晉書》卷一百十四〈苻堅載記下‧王猛〉頁2929:
猛姿俊偉,博學好兵書,謹重嚴毅,氣度雄遠,細事不干其慮,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
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屑懷。少游於鄴都,時人罕能識也。惟
徐統見而奇之,召為功曹。遁而不應,遂隱於華陰山。懷佐世之志,希龍顏之主,斂翼待
時,候風雲而後動。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
溫察而異之,問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杖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
傑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遠數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
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溫默然無以酬之。溫之將還,賜猛車馬,拜高官督護,請與俱南
。猛還山諮師,師曰:「卿與桓溫豈並世哉!在此自可富貴,何為遠乎!」猛乃止。
2.晉總論:
桓溫入三秦,王猛來見。眼中不識人,卻謂三秦豪傑未有至也。三秦豪傑,非猛而誰。可
笑 。
3.康海
曰:我康狀元,乃公里人。瑾聞即攝衣出迎,坐海上坐。留海飲,海談笑睨瑾。曰
:自古三秦豪傑有幾。瑾愕然惟先生教之。海曰:昔桓溫問王猛,三秦豪傑何以不至。猛
捫虱而談世務,三秦豪傑舍猛其誰。溫闇若此哉 。
以上的記載亟有意思,從這些紀錄中可以看出王猛之個性放達不拘的一面,與不受世
俗之言影響,頗有「說大人則藐之」的氣度,亦可看出王猛以王佐之才自居,不甘居他人
之下的豪傑性格。
關於這部分在《晉書》卷一百十四〈苻堅載記下‧王猛〉的記載比較清楚看出:「細
事不干其慮,自不參其神契,略不與交通,是以浮華之士咸輕而笑之。猛悠然自得,不以
屑懷。」,另外又言王猛:「懷佐世之志,希龍顏之主,斂翼待時,候風雲而後動」,其
中「希龍顏之主」此句話頗堪玩味,王猛此時大概已經以王佐之才自居,不甘處於他人之
下,因此雖被徐統賞識,召為功曹。但遁而不應,隱於華陰山之中。
若果真如此,則可理解何以王猛日後會離開桓溫。
而王猛與桓溫相遇的故事屢為後人所道:
桓溫入關,猛被褐而詣之,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溫察而異之,
問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銳師十萬,杖義討逆,為百姓除殘賊,而三秦豪傑未有至者何
也?」猛曰:「公不遠數千里,深入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所
以不至。」溫默然無以酬之。
後人對此事的評論亦頗有意思,其中在前面所引的晉總論與康海的言論:「三秦豪傑
舍猛其誰。溫闇若此哉!」當中都可以看出批評桓溫之不識人才。而王猛「被褐而詣之,
一面談當世之事,捫蝨而言,旁若無人」的形象,與孟子所言的「說大人,則藐之」的氣
度相等。讀書至此,個人對於王猛亦頗感欽佩,王猛實為當世之豪傑、雄傑之人物,他與
桓溫相遇時,面對他可以視若無睹,旁若無人,捫蝨而言,胸懷倘盪無畏,從此處可以看
出王猛的自信。王猛與桓溫相遇,多少希冀得受重用,其語桓溫:「公不遠數千里,深入
寇境,長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見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推其本意,大概看出桓溫
有自立為王的野心 ,因此直言回答「百姓未見公心」,桓溫聽此亦只能無言以對,由此
亦可見王猛對當時天下事務與晉國情勢的高度了解。至於王猛真正離開桓溫幕下的原因是
其師一句話:「卿與桓溫豈並世哉」,另一部份記載的更為明確:「猛還山諮師,師曰:
『卿與桓溫豈並世哉!在此自可富貴,何為遠乎!』猛乃止。」個人認為後者所揭示的理
由較為清楚,「不可與桓溫並世」表示王猛必不甘居桓溫之下,桓溫雖亦世之豪傑,但王
猛與桓溫的首次見面情形,可以了解王猛無法折服於桓溫,對於桓溫恐怕十分的失望,但
但這應非主要的理由,真正的理由在於「在此自可富貴,何為遠乎!」一句,其言外委婉
之意是指即使王猛到了南方的東晉,恐怕也未必能夠受到重用,還不如留在此處。這個建
議是十分一針見血,讓王猛立即打消了隨桓溫入東晉的念頭。
三、王猛烈丈夫之一面
王猛真正得以發展長才是在受到符堅重用之後,符堅甚至以諸葛再世來稱譽他並倚重
他。根據史書王猛受到符堅重用後的紀錄,亦可以看出王猛有著烈丈夫的個性,關於這部
份,可以見下面的數條記載:
1./新校本晉書/載記/卷一百十三載記第十三/苻堅上:
及堅之僭,頗留心儒學,王猛整齊風俗,政理稱舉,學校漸興,關隴清晏,百姓豐
樂,自長安至于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
貿販於道,百姓歌之曰:「長安大街,夾樹楊槐,下走朱輪,上有鸞栖,英彥雲集,誨我
萌黎。」
2./新校本晉書/載記/卷一百十三載記第十三/苻堅上:
王猛親寵愈密,朝政莫不由之,特進樊世,氐豪也,有大勳於苻氏,負氣倨傲,辱
猛曰:「吾輩與先帝共興事業,而不預時權;君無汗馬之勞,何敢專管大任?是為我耕稼
而君食之乎!」猛曰:「方當使君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世大怒曰:「要當懸汝頭于
長安城門,不爾者,終不處于世也,」猛言之於堅,堅怒曰:「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百僚
可整,」俄而世入言事,堅謂猛曰:「吾欲以楊璧尚主,璧何如人也?」……猛讓世曰:
「陛下帝有海內,而君敢競婚,是為二天子,安有上下!」世怒起,將擊猛,左右止之,
世遂醜言大罵,堅由此發怒,命斬之于西廄,諸氐紛紜,競陳猛短,堅恚甚,慢罵,或有
鞭撻於殿庭者,權翼進曰:「陛下宏達大度,善馭英豪,神武卓犖,錄功捨過,有漢祖之
風,然慢易之言,所宜除之,」堅笑曰:「朕之過也,」自是公卿以下無不憚猛焉。
3.同上所引:
是時慕容垂避害奔於堅,王猛言於堅曰:「慕容垂,燕之戚屬,世雄東夏,寬仁惠下,恩
結士庶,燕趙之間咸有奉戴之意,觀其才略,權智無方,兼其諸子明毅有幹藝,人之傑也
,蛟龍猛獸,非可馴之物,不如除之。」堅曰:「吾方以義致英豪,建不世之功,且其初
至,吾告之至誠,今而害之,人將謂我何!」
4./新校本晉書/載記/卷一百二十三載記第二十三/慕容垂:
自恪卒後,堅密有圖暐之謀,憚垂威名而未發,及聞其至,堅大悅,郊迎執手,禮
之甚重,堅相王猛惡垂雄略,勸堅殺之,堅不從,以為冠軍將軍,封賓都侯,食華陰之五
百戶,王猛伐洛,引全為參軍,猛乃令人詭傳垂語於全曰:「吾已東還,汝可為計也。」
全信之,乃奔暐。猛表全叛狀,垂懼而東奔,及藍田,為追騎所獲。堅引見東堂,慰勉之
曰:「卿家國失和,委身投朕。賢子志不忘本,猶懷首丘。書不云乎:『父父子子,無相
及也。』卿何為過懼而狼狽若斯也!」於是復垂爵位,恩待如初。……垂曰:「吾昔為太
傅所不容,投身於秦主,又為王猛所譖,復見昭亮,國士之禮每深,報德之分未一,……
5.古今圖書集成 第 340 冊第 47 頁之 1:
《前秦錄》:王猛為相,性剛明清肅,於善惡尤分,微時一餐之惠,睚眥之忿,靡不報焉
。
6.古今圖書集成 第 352 冊第 36 頁之 1:
按《前秦錄》:世,本氐豪也,佐健定關中有大功,拜特進姑臧侯,負氣倨傲,王猛親幸
,用事勳舊多忌之者,世於眾辱猛曰:「吾輩與先帝共興事業,而不預事權;君無汗馬之
勞,何敢專管大任。吾輩耕之而君食之耶。」猛曰:「方當使君為宰夫,安直耕稼而已。
」世大怒曰:「要當懸汝頭於長安城門,不爾者,吾終不處於世也。」猛以白堅,堅曰:
「必須殺此老氐,然後百寮可肅。」會世入言事,堅謂猛曰:「吾欲以楊璧尚主,璧何如
人也。」世勃然曰:「楊璧,臣之婿也,婿已久定,陛下安得令之尚主乎。」猛讓世曰:
「陛下帝有四海,而君敢競婚,是為二天子也,安有上下。」世怒欲起,擊猛,左右止之
。世遂醜言大罵,堅由此發怒,命斬之西廄。
以上數條資料互有關聯,其中第一條可以看出在王猛的輔佐之下,「整齊風俗,政理
稱舉,學校漸興,關隴清晏,百姓豐樂,自長安至于諸州,皆夾路樹槐柳,二十里一亭,
四十里一驛,旅行者取給於途,工商貿販於道」,這是一幅政安人和、百姓樂業的景象,
這在長年戰亂的北方是少有的情景,因此特備史書所錄。這則高度的顯示了王猛的政治才
能 。
但是王猛之個性,並非完人,反倒是人如其名,從《前秦錄》一書的記載可以略探一
二:「王猛為相,性剛明清肅,於善惡尤分,微時一餐之惠,睚眥之忿,靡不報焉。」,
這與司馬遷論伍子胥相似:
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悲夫!方子胥窘於江上,道乞食,志豈嘗須臾忘郢邪?故
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之所以如此評論,是因王猛與伍子胥都是屬於「恩必還,仇必歸」之剛烈性格,前秦
錄言王猛「微時一餐之惠,睚眥之忿,靡不報焉」,想必非憑空論斷,這可從王猛處理樊
世與慕容垂二人觀察出他剛烈的一面。其中王猛陰陷慕容垂事件這部份,也可看出王猛的
陰暗面。
慕容垂歸奔符堅後,王猛與符堅言:「慕容垂,燕之戚屬,世雄東夏,寬仁惠下,恩
結士庶,燕趙之間咸有奉戴之意,觀其才略,權智無方,兼其諸子明毅有幹藝,人之傑也
,蛟龍猛獸,非可馴之物,不如除之。」
慕容垂何許人也,他是在枋頭一戰,以騎兵打敗縱橫不可一世的桓溫,這仗使的桓溫
賴以起家的精兵幾乎損失殆盡。當時的慕容垂可以說是年少英雄,銳志不已。但他卻被當
時的前燕太傅慕容評和太后可足渾氏所忌,二人聯合起來整慕容垂,手法狠毒,這令慕容
垂只好率領全家投奔關中苻堅。符堅對於慕容垂的投奔幾乎是倒履相迎,盛情款待,慕容
垂亦是十分的感動,但這在王猛的眼中難免不是滋味,遂心生計謀,與鏟之而後快,這也
與王猛少年時不甘居他人之下的心理想法相同。
王猛利用的計謀為離間計,手段亦惡毒無比。他在率軍征伐燕國的時候,向苻堅請求
以慕容垂最喜歡的長子慕容令出任參軍。出發前晚,慕容垂設宴餞行,主要有意請求王猛
於軍中多關照其子。王猛假意與其交心,甚至最後結拜為兄弟,慕容垂並不知王猛心機之
深,當王猛生平最愛的一方鎮紙送給幕容垂做紀念時,慕容垂大受感動,便不多想立即解
下自己的家傳寶刀送給王猛。王猛得此寶刀後,便於大軍至前線後,令人攜此寶刀並詭傳
詐語與慕容令:「吾已東還,汝可為計也」,慕容令見此不得不信,便投歸燕國。王猛殆
及其逃歸燕國,便急表上告朝廷,慕容垂得聞此訊,無從辯解,亦只好倉卒逃亡,後於藍
田一地被追兵趕上,押送回長安,但符堅寬容,慰勉曰:「卿家國失和,委身投朕。賢子
志不忘本,猶懷首丘。書不云乎:『父父子子,無相及也。』卿何為過懼而狼狽若斯也!
」最終還是赦免了慕容垂,並復其爵位,恩待如初。但幕容垂雖無故恙,卻害死了幕容垂
的愛子慕容令,葬送了慕容垂的身後希望。關於這件事情的記載,在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有
著更詳細的敘述內容:
海西公下太和四年(己巳,公元三六九年):
……王猛之發長安也,請慕容令參其軍事,以為鄉導。將行,造慕容垂飲酒,從容謂
垂曰:「今當遠別,卿何以贈我,使我睹物思人?」垂脫佩刀贈之。
猛至洛陽,賂垂所親金熙,使詐為垂使者,謂令曰:「吾父子來此,以逃死也。今王
猛疾人如仇,讒毀日深;秦王雖外相厚善,其心難知。丈夫逃死而卒不免,將為天下笑。
吾聞東朝比來始更悔悟,主、後相尤。吾今還東,故遣告汝;吾已行矣,便可速發。」令
疑之,躊躇終日,又不可審覆。乃將舊騎,詐為出獵,遂奔樂安王臧於石門。猛表令叛狀
,垂懼而出走,及藍田,為追騎所獲。秦王堅引見東堂,勞之曰:「卿家國失和,委身投
朕。賢子心不忘本,猶懷首丘,亦各其志,不足深咎。然燕之將亡,非令所能存,惜其徒
入虎口耳。且父子兄弟,罪不相及,卿何為過懼而狼狽如是乎!」待之如舊。燕人以令叛
而復還,其父為秦所厚,疑令為反間,徙之沙城,在龍都東北六百裡。
臣光曰:「昔周得微子而革商命,秦得由余而霸西戎,吳得伍員而克強楚,漢得陳平
而誅項籍,魏得許攸而破袁紹。彼敵國之材臣,來為己用,進取之良資也。王猛知慕容垂
之心久而難信,獨不念燕尚未滅,垂以材高功盛,無罪見疑,窮困歸秦,未有異心,遽以
猜忌殺之,是助燕為無道而塞來者之門也,如何其可哉!故秦王堅禮以收燕望,親之以盡
燕情,寵之以傾燕眾,信之以結燕心,未為過矣。猛何汲汲於殺垂,至乃為市井鬻賣之行
,有如嫉其寵而讒之者,豈雅德君子所宜為哉!」
在資治通鑑中,司馬光在這件事情中對王猛有著較深的批評:「猛何汲汲於殺垂,至
乃為市井鬻賣之行,有如嫉其寵而讒之者,豈雅德君子所宜為哉!」細觀事件前後,慕容
垂後來之所以背秦自立,多少是被王猛所激發出來,慕容垂在肥水戰後面對諸人勸說殺掉
符堅以自立時,能嚴詞以拒,:
吾昔為太傅所不容,投身於秦主,又為王猛所譖,復見昭亮,國士之禮每深,報德
之分未一。如使秦運必窮,曆數歸我者,授首之便,何慮無之。關西之地,會非吾有,自
當有擾之者,吾可端拱而定關東。君子不怙亂,不為禍先,且可觀之。
從史書的這段紀錄,可以看出慕容垂未必不忠於符堅,有著報德之心,因此司馬光認
為王猛因忌妒慕容垂之受寵而讒言於符堅,此非雅德君子之所宜為。而細究王猛之所以如
此,應該是與他不甘居他人之下的心理是相關聯的。
四、後人對王猛的其他評論:
關於後人對王猛的評論,可以從以下的紀錄進行探討:
1.蘇軾《決壅蔽》:
王猛之治秦,事至纖悉,莫不盡舉,而人不以為煩。蓋史之所記,麻思還冀州,請
於猛。猛曰:速裝行矣。至暮而符下,及出關,郡縣皆已被符。其令行禁止,而無留事者
,至於纖悉,莫不皆然。苻堅以兵強國富,垂及昇平者,猛之所為,固宜其然也……
2.《呂光據姑臧》:
昔苻重鎮洛陽,以光為長史,重謀反堅聞之曰:呂光忠孝方正必不同也,馳使令光檻車送
重,以今觀之,忠孝安在哉。光少好鷹馬,時人莫識。惟王猛異之,然猛能知慕容垂之颺
叛,不能察呂光之二心,知人其誠難矣。
3.古今圖書集成:
上曰:「王猛佐苻堅,以蕞爾國,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而不能使人,何也
?」對曰:「王猛睚眥之忿必報,專教苻堅,以峻法殺人為事,此必小臣刻薄,有以誤陛
下者。願專以堯舜三代為法,理順而勢利,則下豈有不從者乎。」
4. /新校本宋史/列傳/卷三百二十七列傳第八十六/王安國:
……帝曰:「王猛佐苻堅,以蕞爾國而令必行,今朕以天下之大,不能使人,何也?」曰
:「猛教堅以峻刑法殺人,致秦祚不傳世,今刻薄小人,必有以是誤陛下者,願顓以堯、
舜、三代為法,則下豈有不從者乎,」又問:「卿兄秉政,外論謂何?」曰:「恨知人不
明,聚斂太急爾,」帝默然不悅……
從以上所引的資料,評論王猛較重要的幾點大概是:「猛能知慕容垂之颺叛,不能察
呂光之二心,知人其誠難矣」、「王猛睚眥之忿必報,專教苻堅,以峻法殺人為事」、「
猛教堅以峻刑法殺人,致秦祚不傳世」。以上幾點可以知道王猛治國雖以儒家為主,但是
他的這些措施到後世被認為與法家無異,以嚴刑峻法殺人,而其睚眥之忿必報的性格也被
突顯放大,成為攻擊的內容了。
五、結論:
王猛起貧微之中,鬻畚為業。好兵書,氣度雄遠,懷佐世之才。為世之雄傑人物,不
甘居他人之下。桓溫北伐,捫蝨而談,若無旁人,以豪傑自居,是以敢扣溫門,洋洋而談
。猛有遠見,適桓溫邀其南歸,知晉廷之難為,偏安內鬨於南,遂居留北方,後為符堅所
識,終得以展其文武長才,東略西征,破燕強秦。然其不甘居他人之下,又恩仇必歸其所
,如史記所言之「烈丈夫」。至於陷構慕容垂父子一事,不免遭受後世批評。
要而言之,王猛頗有西漢功臣名將之風,雄傑跋悍,其起於寒微,能習鄙事與漢初雄
傑功臣相似,個性之剛猛亦相去不遠。其人文武合一,可惜死亡過早,不然當在後世有著
更深遠的影響。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75.54.17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