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謬誤與真相”的作者是Thomas Sowell。他是美國經濟學家,曾於康乃爾大學與加州大學任教。這本書分成幾個章節,分別說明政治與媒體報導中常見的一些社會現象,與其背後真正的事實。
全書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收入不平等的論述。
討論收入不平等這章,作者一開始就連續丟出震撼彈。
譬如美國近年來一直討論”貧富差距擴大”的問題。收入最高的1%族群,在整體國民收入占比愈來愈高。
所以有錢人愈有錢,沒錯吧。
其實不完全正確。因為收入最高的1%不是同樣的一群人。
1996收入最高的前1%美國人,十年之後,到了2005,他們的平均收入是下降的。因為有超過一半的人,收入下降,跌出了前1%這個分類。
每一年的收入前1%,其實都是由不完全一樣的人組成。
同樣的,在1996收入屬於底層20%的美國人,他們到了2005,收入平均增加91%。
收入底層,也是由不斷變化的一群人組成的。
富者愈富,窮者愈窮?
有一部分富人跟窮人可能是這樣。
但富者變窮,窮者變富,則是另一些富人與窮人的真實寫照。
另一個對比事實在於家戶收入。作者提到,從1969到1996,美國家戶平均實質收入僅成長6%。所以,一般家庭都沒有什麼收入增長,經濟成長的果實都讓大企業家拿走了?
其實同時期,美國人均實質收入成長51%。
這不是明顯矛盾嗎?
那有個人收入成長,全家收入卻沒什麼成長的道理呢?
這是可能的,只要同期間家戶人口是減少的,就會發生這種狀況。而這的確就是實際發生的狀況。
在特定時間點,收入最高的10%與收入最低10%族群間的倍數差別,反應的是,在收入成長的年代,假如你不從事工作,就無法參與到薪資增長的好處。
對有工作者的獎勵愈大,特別是對具有專門技術工作者的薪資補償愈多,就代表無工作者,或是無法參與到的人,落後就會愈多。
所以作者提到,收入最低的20%的家戶中,多數家庭沒有任何人從事全職工作。其中更有56%的家戶,連從事兼職工作的人都沒有。
經濟成長,有工作收入的人,薪資愈來愈高。沒有收入的人,一直只拿社會救助金,工作收入為零。差距拉大恐怕是可以預見的發展。
另外,統計數字也顯示不同年齡層的平均收入不同。平均收入最高的族群是45-54歲。剛好是工作生涯的黃金年代。不僅有多年的工作經驗,體力也還不錯。
也就是說,大多人年輕時從事的是比較低薪的工作。後來隨著專業技能與經驗的累積,逐漸爬到高收入族群。
作者想要處理的另一個常見謬誤就是常見的”消失的中產階級”的說法。
這個問題的由來在於,把特定收入區間定義為中產階級。譬如年收入四到六萬美金。
在當初這個規則設定的時候,這個範圍可能剛好落在整個收入分布鐘形曲線的中段。也的確是中產。
但隨著經濟進步,收入增長,一國國民收入分布的鐘形曲線會開始向右移。
還一樣用收入四到六萬做為中產階級的定義,會開始落在鐘形曲線左邊愈來愈細的尾巴上面。所以就會得到,”中產階級消失”這樣的結論。
在這章結尾的時候,作者做了一些很直白的陳述。
那就是,收入高低的決定,並不是道德評鑑的結果,而是經濟貢獻的反應。
一個生在富有之家的人,他可以直接繼承家族事業。假如他又經營的特別好,造福了上萬名的消費者與顧客,他為自己創造了豐厚的財富。
一個生在平凡之家的人,他可能經歷比前者多幾倍的努力,才創建了自己的事業。他也是經營的很好,為許多人帶來便利,他也為自己創造了財富。
經濟是以你可以服務多少人,為人們帶來多少的價值來決定你的回報。
社會不會管你是繼承家業還是白手起家。然後說後者比較困難,所以達到一樣的經濟貢獻,後者應該得到比較高的獎勵。
贊同由政府進行收入分配者,有些人似乎持有一種觀點,就是整個社會的收入就是一個定數。應該由”公正的第三方”,通常就是政府,來分配給整體國民。這樣才”公平”。
事實是,大多收入是”賺”來的,不是分配來的。由提供產品跟服務的人創造出來,然後由社會大眾決定這些產品跟服務值多少錢。
這個機制,會鼓舞有能力的人去創造,可為大眾服務,讓他們滿意的產品與服務。
這個機制,也會自動將人力與資源,導向社會大眾重視與在意的服務與產品。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范琪斐,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
消費者族群分類 在 i-Buzz網路口碑研究中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系列講座熱烈報名中
【QuickseeK疫後轉型:消費者「不一樣」了,廣告投放也要輿情數據洞察】
👉本場透過「生技保健,高端醫療服務案例」分享如何 #分類過於複雜的消費族群、 #區分不同動機消費誘因、#行銷對的內容給對的消費者,揭示您的TA在什麼時間,在什麼場合,抱著什麼目的去消費什麼產品,洞察消費者興趣並投其所好,讓每一分行銷預算都能產值最大化!
🎥本講座使用google meet 線上會議工具,完成以下步驟才算報名成功
❶ 粉絲團按讚:https://www.facebook.com/QuickseeKTW
❷ 完成以下報名表:https://forms.gle/NUGkCPpg8bRDGxAH6
【審核通過後,我們將於活動前一天以「電子郵件」寄出日曆提醒通知及活動直播連結】
#你的TA出沒的渠道為何
#能否清楚定義TA輪廓
#TA容易被什麼樣的行銷訊息打動
#尚未掌握以上要點的行銷人歡迎速速來報名💪
#QuickseeK快析輿情資料庫
消費者族群分類 在 行銷女子在日本 Ariel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硬要人選邊站?!日本品牌如何透過製造對立,獲得關注>
還記得曾風靡台灣的日本電視節目『料理東西軍』嗎?節目裡來賓們要從兩道料理中選出喜愛的菜色。長青賀年節目的『紅白歌合戰』也是將男女藝人分為兩隊,用歌藝表演對決。
像這樣讓人選邊站,看似對立的手法其實在日本的行銷活動上也不少見喔!
看看以下日本食物品牌的經典案例,是否能套用在你的品牌吧!
🍄長年對決:香菇山vs竹筍村的巧克力戰爭
明治巧克力旗下產品的香菇山及竹筍村哪個好吃的爭論,吵了40多年,品牌端也多次在行銷活動,讓粉絲去表態自己是哪一派,增加討論度。在2019年甚至將投票設計成選舉,配合競選海報,讓粉絲投給香菇黨或竹筍黨。讓兩邊人馬用購買支持,最終都是明治巧克力獲勝是不是很聰明的手法呢?
🍜 泡麵的戰國時代 赤綠合戰
泡麵品牌的Maruchan的紅色豆皮烏龍麵VS綠色天婦羅蕎麥麵之爭,也是品牌端炒作了好幾十年的行銷活動。在2019年時推出赤綠合戰的投票活動,做出戰國時代兩邊陣營的對決廣告,並舉行全國試吃投票。
比賽後還推出限定產品,將烏龍麵跟蕎麥麵上面的料互相交換,做出世紀和解的炒作。是不是很有趣呢?
🍮布丁吃法大對決
食品品牌固力果的布丁產品『Pucchin』曾推出過讓消費者投票怎麼吃布丁的行銷活動,選項是把布丁倒出來吃,或打開包裝直接吃。
除了讓粉絲在社群透過討論布丁吃法互相交流,企業端也能藉此收集情報作為改善產品的參考。了解消費者使用方法也是重要的行銷策略呢!
🍪零食的世代對決
零食品牌龜田製菓在2017年將旗下公司零食分為兩大派,分別是暢銷30多年16種零食的傳統老牌黨,及近年開始銷售的30種新零食革新新寵黨,讓粉絲選出最喜歡前三名零食。不只是單純的人氣排行投票,透過對立方式,消費者首次意識到每個零食的歷史,也容易投射情感,選擇代表自己族群的產品。
🍫餅乾的口感對決
餅乾品牌bourbon,同樣是將旗下23種餅乾甜點產品分成兩類『酥脆派』或『濃郁派』,讓粉絲投票選出喜歡的餅乾口感。透過分類票選方式,非主力產品也能獲得宣傳的機會呢!
留言跟我分享,吃布丁時會倒在盤子,還是直接吃呢?
ーAriel行銷女子在日本ー
ariel.marketing
住在日本多年的自由工作者&行銷人Ariel經營的知識型帳號。
持續分享以下內容:
・個人品牌經營的知識
・IG經營的技巧
・日本行銷案例介紹
ー如果喜歡我的內容,請追蹤並分享給朋友吧!ー
#個人品牌 #行銷 #日本行銷 #日本文化 #品牌行銷 #日本廣告 #社群行銷 #小編 #靈感 #廣告行銷 #行銷企劃 #艾瑞兒談行銷
消費者族群分類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歡迎收看范琪斐的寰宇漫遊,今天的琪斐大放送我們要來談談,2020美國總統大選民調一面倒的說拜登贏川普一大截,川貴人,這次別選了吧?乖~我待會給你買個....樓?大家好,我是范琪斐。中間偏右的《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聯手中間偏左的《國家廣播公司》(NBC),在「川拜」首場辯論後,到川普確診前這段時間,所做的民調顯示,拜登的支持率高達53%,足足領先川普14個百分點(53%:39%)。真的假的啦~這個幅度也太誇張,我們再參考一下別的。
(10/11公布)美國ABC News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在川普出院後做的最新民調,有54%的選民說會把票投給拜登,大幅領先川普12個百分點(54%:42%)。專門統計各家民調數據的Five Thirty Eight指出,拜登的平均支持率勝過川普10.4個百分點(52.2%:41.9%, 10/10數據)。另一個民調數據集合網站「真清晰政治」(Real Clear Politics)的網站顯示,從10月以來每一家主要民調公司統計出的結果,都是拜登遙遙領先川普,差距在5到16個百分點不等,其中不乏立場較為中間的The Hill和經濟學人。所以平均下來拜登的支持率領先9.8個百分點。(10/9公布)美國權威智庫與民調機構「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做出來的結果是,52%的選民打算把票投給拜登,領先川普10個百分點(52%:42%)。
我們找了很多民調,可是只有很少數的說,川普領先拜登, 說很少數,是怕我們川貴人傷心,其實找來找去只有一個。 (10/5公布)英國《每日快報》聯手英美智庫Democracy Institute做的民調顯示,川普支持率在46%,小勝拜登1個百分點(46%:45%)。不過我還是註明一下,這個《每日快報》是英國的右翼八卦報,民主研究所的民調,也沒有被民調界公信力很高的538列入參考的近500家民調就是了, 所以現在大多數民調都顯示,拜登會獲得壓倒性勝利,但川貴人當然不認為他會選輸啊,最近又在那邊「Fake news」、「Fake polls」喊來喊去,民調統統都是假的!這都是幻覺~嚇不倒我的!
先不要笑,川貴人說的是真的,4年前一直到投票日當天早上,民調都還顯示希拉蕊一定會凍蒜,《紐約時報》做了大半年的民調,到選舉當天早上,還在說希拉蕊有80%以上的勝選機會,結果最後被「逆轉」,搖擺州統統被川貴人拿下!2016年的民調,被很多人認為是「壞掉了」、「走鐘了」,完全無法反映出真實民意,今年隨著大選日逼近,也有越來越多人開始質疑,真的假的啊?這幾年來專家們一直試圖釐清,當年的「希拉蕊慘案」到底是怎麼出現的,總之過去四年民調專家就很努力的要找出,民調為什麼會跟開出來的票差那麼多,但真的非常困難,因為變數實在太多了,我們今天就幫大家整理出幾個專家們認為可能的原因。
(一)手機的普及
還記得去年台灣不是在吵「手機民調要不要納入總統初選民調」嗎?美國其實也有類似的問題。美國現在就跟台灣「人手一機」一樣,有時候還兩三機,越來越少人使用家用電話了,而且年輕人、低收入者以及少數族群,都只用手機而已;反觀年長者和白人族群,就會比較依賴室內電話。大數據分析網站《Datanami》就指出,25歲左右的年輕人看到不認識的電話,幾乎都會pass不接;但70歲的長輩們則是每通必接,因此這樣進行的電話民調就很容易往某一族群傾斜。
那用手機民調不行嗎?根據1991年的《電話消費者保護法》(Telephone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of 1991;TCPA),美國是禁止「自動撥號系統」打電話給手機用戶的,所以如果要打手機做民調,就必須派出「真人」撥號,這有多麻煩呢?數據顯示,你想獲得1,000個回答,就至少得隨機撥號2萬次,其中大部分是空號,因為手機號碼是私人的,根本不會刊登在電話簿上,這實在太勞民傷財了,很想幫做民調的人馬殺雞一下耶,你們辛苦了。
(二)沉默的多數
每次選舉我都很期待接到民調電話,但大多數美國人可不是這麼想的,可能是因為擔憂個資和隱私外洩,導致選民接電話不敢說出真實意見,或者是覺得,蛤~民調很久欸,老娘才沒空理你。1970年代左右,美國「民調回應率」(Polls response rate)高達80%,你只要打過去人家多半都會回答你,但是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最新報告,2018年美國「民調回應率」已經暴跌到6%,等於你打100通電話就只有6個人不掛你電話、願意花時間跟你聊兩句,但你也不知道他是不是講真話。
像2016年的大選,支持川普的選民中,就有一群選前不願意表態的,或者在接受民調時故意說謊的,有些甚至不告訴鄰居他們其實支持川普。《Datanami》表示,這些選民會讓調查的結果失準2%到6%,6%很多欸,根本就是超出誤差範圍了。
(三)網路民調難
啊現在網路那麼發達,用網路做民調不就統統搞定了嗎?事實上恐怕剛好相反。數據顯示美國18-29歲的年輕人,有98%都使用網路,但偏偏這個年齡層的人最不愛投票,拿美國總統大選風向球:2018年美國期中選舉為例,雖然這群年輕人投票率比前一次大幅提高15.7個百分點,但仍是所有年齡層中最低的(35.6%),也就是說,每個人都是「鍵盤投手」,大家網路上搖旗吶喊超熱情,結果投票日當天大家都覺得不差我這一票。另一方面,你在網路上想填幾歲就幾歲,想變性就變性,別國網軍想來帶風向,也不是那麼困難,因此網路民調也非常容易失準。
(四)早期民調誇大
另一個大變數是「早期民調」的準確度很低,因為選民還沒有足夠時間去瞭解候選人到底在幹嘛,但早期民調卻是媒體報導所仰賴的主要資訊來源,結果就是候選人拿來造勢、媒體見獵心喜誇大報導,進而影響到後續選民對候選人表示支持的聲量。例如看到拜登領先,那支持拜登的人講話就會比較大聲,因為他們是「主流」,反之支持川普的人,可能就會比較不敢表達意見,形成「沉默螺旋」。
「皮尤研究中心」也加碼解釋,事實上2016年的全國民調還算準確,(預測希贏3.3%最後贏2.1%),但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為單位,希拉蕊全國總票數高於川普也沒屁用,最後川普拿下所有的搖擺州,入主白宮。而選前的州民調也無法反映出搖擺州的真實民意,地方往往沒有全國性民調那種資源,四年前他們就忽略了在最後關頭,投給川普的搖擺選民數量,也沒有準確掌握未受過大學教育的白人選民,他們到底支持誰,種種因素導致了中西部上演「大驚奇」。還有就是民調公司往往有特定的政黨傾向,最後很可能導向「護主」的結果,讓民調不盡然客觀。
那這些問題2020年還會再重演嗎?老實說,有些變數還是很難避免,《紐約時報》就整理了,和四年前相比,哪些因素可能讓美國民調更精準或更失準。
更精準的第一點就是,搖擺選民減少了。
四年前民調失準的一大因素就是搖擺選民,但今年跟民調人員說:嗯~我還沒想好,的搖擺選民數量變少了,四年前的這個時候,大概還有20%的選民說他們還沒決定要投誰,或是打算投給小黨候選人,但今年這群人的數量只剩一半,而且其中支持川普的人也老早就表態,尤其是搖擺州的白人工人階級選民。
更精準的第二點是,選民教育程度的加權。
大家要有個概念,民調準不準確,完全取決於你抽樣有沒有做到「隨機」,也就是每個族群的意見都要被採納進來,但這真的非常難做到,最後很容易讓民調結果出現偏差。例如在美國,如果你跑去郊區教堂裡做民調,那幾乎可以篤定會獲得一個偏共和黨的結果;但如果你對大學生進行抽樣,最後很可能獲得一個偏民主黨的結果。另外的數據又顯示,受過高等教育的選民,比較願意接受民調訪問,每個都是選我選我~而那些較保守、教育程度較低的選民,他們的聲音就很難反映在民調上,所以如果你沒有按照「教育程度」來做加權,民調就會充斥太多年輕大學生的意見,導致結果偏向民主黨。先前民調機構都不怎麼重視教育程度對選情的影響,結果導致2016「爆冷門」。
有鑑於4年前的「教訓」,今年有越來越多民調機構,把選民教育程度的權重提高了,簡單來說就是把教育程度較高的受訪者音量降低一點,把教育程度較低的受訪者音量調高一點,讓他們各自符合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今年從3月以來,美國各家民調機構做的幾十個調查中,已經有半數增加教育程度的權重,是先前的兩倍多(約20%)。
可能比2016年更糟糕的是,網路民調的增加。我們剛剛已經提過網路民調的準確度有待商榷,但過去幾個月來,越來越多機構採用網路民調的方式,比例佔地方民調總數的一半。他們採用的方法可能太過簡單,就是直接抓一群網路群組成員,然後再根據受訪者的人口統計資料進行分類加權,這樣的作法成本很低又很方便,但非常容易有樣本代表性不足的結果,而且最後民調可能左傾。 (最好的方式是結合電話民調和網路民調,例如AP/NORC/VoteCast的民調,電訪4萬人外加隨機抽樣11萬網友,結果可能較為客觀。
另一個可能不太客觀的做法是:請選民「回想投票」。
目前有越來越多投票機構採取這個方式,也就是要求受訪者回想2016年他把票投給誰,是希拉蕊還是川普呢?然後再依據他們的回答去做選舉意向的加權。這樣做可以讓民調數字看起來比較漂亮,也可以減少錯誤,但卻很難避免系統偏差,導致結果傾向某一政黨。再加上通常大家都會傾向回答,自己是投給獲勝的那一方,沒有人會想承認自己投給輸家嘛!再說這四年來誕生不少首投族,又有不少人往生,像是疫情導致那麼多人死亡,也有很多人搬到別的地方去,硬把2016年的投票意向套用到今年,恐怕不太合適。
所以這個民調到底是能不能看啊?你要是問我,我覺得就別看了 ,這是我們媒體想要預測選舉的結果, 或研究單位拿來做選民行為分析. 但一般選民還是把政策看清楚點比較要緊,你管別人怎麼投
今天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美民調失準
#選情霧茫茫
--------------------------------------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8點55分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的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消費者族群分類 在 Tech Dog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因應多變的拍攝場景與需求,預設的手機鏡頭已經無法支應更專業的追求。我們這次特別針對手機鏡頭知名品牌 Moment ,以及攝影設備知名品牌 SIRUI 思銳,旗下推出的各式手機鏡頭,進行開箱上手。
究竟這樣的拍攝效果如何?這類鏡頭與對應保護殼的做工質感與成像品質,是否能滿足挑剔的消費者族群?且看看我們本次的影片!
若你也有在使用手機鏡頭 ,歡迎留言跟我們討論心得與感想。
本次開箱的搭配手機為 Samsung Galaxy S9+ ,可以參考我們的開箱上手影片:
** Samsung Galaxy S9 Plus 開箱上手影片:https://youtu.be/tfeF-GQ4woA
** 拍攝對照照片: http://bit.ly/2HiQtxw
@感謝 Ai Tec 提供測試品:
MOMENT 全品項:http://bit.ly/2Ji0IUG
思銳手機鏡頭:http://bit.ly/2Ji1WPM
==
快速連結目錄:
1. Moment 手機保護殼開箱
https://youtu.be/UBlbRpEX56Y?t=41s
2. Moment 鏡頭開箱
https://youtu.be/UBlbRpEX56Y?t=1m58s
3.SIRUI 思銳手機萬能夾開箱
https://youtu.be/UBlbRpEX56Y?t=3m
4. SIRUI 思銳手機鏡頭開箱
https://youtu.be/UBlbRpEX56Y?t=3m29s
5. Moment 手機保護殼細部上手
https://youtu.be/UBlbRpEX56Y?t=4m20s
6. 鏡頭與萬用夾安裝使用
https://youtu.be/UBlbRpEX56Y?t=5m53s
7.拍攝照片對照
https://youtu.be/UBlbRpEX56Y?t=7m1s
我們的分類播放清單
#詳細評測
http://bit.ly/2xF87fm
#開箱上手
http://bit.ly/2xIbYZ9
#使用技巧
http://bit.ly/2xKyrVG
如果喜歡我們的影片,想看到更多 3C 開箱、評測,與使用技巧;歡迎訂閱我們並按下小鈴鐺接收通知!
科技狗 3C Dog 的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3cdog/
消費者族群分類 在 掌握四大趨勢,贏得2022數位市場| Meta for Business 的推薦與評價
依據Kantar 的調查,51% 的台灣網路消費者表示會因社群媒體而做出衝動購物的決定,尤其是較年輕的消費族群。掌握衝動購物型消費者的關鍵,是在社群媒體上創造機會讓消費者 ... ... <看更多>
消費者族群分類 在 消費者族群分類 :: 博碩士論文下載網 的推薦與評價
,2008年7月1日—調查結果以相同價值觀歸類2584位受訪者,最後得出台灣粗略可分成六個主要消費族群,分別是天平族(20.3%)、超玩族(18.2%)、搖滾族(17.1%)、古樸族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