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很大,海龜的故事很長.....
───────────────
⠀
▼平安龜播出資訊:
公視頻道 @我們的島 9/6 (一) 22:00
公視頻道 @我們的島 9/13(一) 22:00
海龜,這古老的生物,經過上億年的演化,至今還悠游在這片大海,牠們在棲息與繁殖地之間的洄游距離長達數千公里,幼生期至今仍是未知的謎。牠們是海洋的見證者,然而,在這個世代,牠們想要好好生活並不容易。
塑膠垃圾、海水污染、棲地開發一道道難關,席捲而來。根據海洋保育署統計, 2020年全年度有276隻海龜死亡擱淺、 59隻活體擱淺。種類以綠蠵龜為主。死亡擱淺的海龜,解剖後發現主要受到寄生蟲感染、螺旋槳創傷、疑似遭到撞擊、多重原因致死等等,而活體海龜通報救援的原因則多為漂流、迷航以及混獲。再次顯示人為活動對海龜影響甚大。
我們的島X島嶼注視,即將推出 #平安龜 紀錄片,探尋人與龜的世界,敬請期待。
#世界海龜日 #綠蠵龜 #海龜
#推薦收看
為海龜找生路
https://youtu.be/7aQKnybk8x0
海龜擱淺原因 在 農傳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保署第2季擱淺報告出爐 鯨豚數量減海龜反增】
海洋保育署今(10)日公布第2季鯨豚及海龜擱淺報告,共計通報38隻鯨豚及74隻海龜擱淺,今年第2季鯨豚擱淺通報為近3年最低,但1、2季海龜擱淺通報數量卻是2016年統計以來最多,海保署認為原因雖有待調查,但可能是海龜族群數量增加所致。
海保署副署長吳龍靜指出,目前無法知道海龜擱淺通報數量增加的真正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通報機制的加強,或是海龜族群數量有增加,且人為侵擾因疫情而減少,也增加了海龜靠岸機會。
38隻擱淺鯨豚中,37隻為死亡個體,22隻已腐爛無法判斷死因,3隻冰存待解剖,12隻死因判斷為漁業混獲致死。吳龍靜解釋,從死亡鯨豚身上的傷痕判斷生前曾遭漁具傷害,當漁民誤捕鯨豚時依規定須放回海裡,不排除是因此造成的傷害。
#海龜 #鯨豚 #擱淺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64652
海龜擱淺原因 在 深深愛上愛妮島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百年老麗龜擱淺死亡|😢
昨天20日晚間8:42分,在Nacpan Beach上驚見一隻擱淺的巨大欖蠵龜(Olive Ridley)遺體,我們海龜團隊趕至第一現場處理後,判定死亡時間不久外也沒有外傷,經由專業海洋生物醫生檢查評估後,體並部份無法消化的塑膠或許有影響,但不是構成這宗命案的主因。🧐
欖蠵龜是世界上現存七種海龜中體型最小的海龜,成龜後體長紀錄最高可達62到72公分,體重約45公斤左右。我們發現的這隻雌性欖蠵龜真的非常巨大,應該是我們目前親眼目睹過最大隻的,她全長有40Inches!! 雖然離世界紀錄還有點距離,但不難看得出能長到這麼大隻,也是在大海中活過了不少年頭。
這次死亡主因不是那麼明確,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也是一種可能的因素。希望這隻美麗的欖蠵龜是因年紀大而壽終正寢,願她現在已經到了更美的地方自由翱翔,R.I.P.🙏🏼
⚠️海龜擱淺通常分為:『死亡擱淺』與『活體擱淺』
活體擱淺的海龜,通常是因為漂流、迷航及漁船捕撈作業中意外捕捉又丟回海中的混獲...通常這樣擱淺的海龜都很虛弱或是受傷,我們會經專業評估後看狀況能否現地野放,但大多都是先努力照護後,在幫助海龜安全重返大海。
死亡擱淺是最常遇見的狀況,死亡主因通常包括生病、寄生蟲感染、螺旋槳創傷或遭撞擊、海洋塑料致死(9成海龜或鯨豚死後解剖,體內都含塑料垃圾)...等,以目前我們遇到的種種案件顯示,擱淺的原因幾乎都跟人類活動脫不了關係!😔
這次還是頭一遭不是被船槳破殼打傷跟肚中充滿塑料的死亡案件。
可見疫情確實還給了海洋動物們一點原始的自然空間,但疫情終究會結束,依然呼籲大家一起努力降低人為衝擊與傷害,不出門更能多關注保育及生態環境的資訊,提升我們對尊重愛護自然的意識。🙌🏼
疫情後的人們更該有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意識,大自然不需要人類,人類才需要自然!
《昨晚欖蠵龜遺體擱淺視頻於動態顯示》
==============================
The photo is obtained from the Internet. If there is any infringement, please contact me.
🧜🏼♀️Sylvia個人IG: oceangirl_sylvia
💟深深愛上愛妮島IG: ElNido520
🌐愛妮島最專業的旅遊網:
https://elnidog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