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小組 (#IPCC) 在近日發布了第六次評估報告,距離2014年發布的第五次評估報告中間隔了八年。這份長達3000頁的AR6報告,乃是由234名科學家協力撰寫,檢視了超過1萬4千份與氣候變遷相關的研究文獻後所提出的。
綠盟統整這份報告以下幾個重點:
🔴 人類導致氣候危機已殆無疑義
長久以來,有許多氣候變遷懷疑論者仍然不願面對「氣候變遷是人類造成」的事實,這次IPCC的AR6報告則徹底敲醒了仍不願意面對真相的人們。
#極端氣候 的主要肇因,是人類行為所排放的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地球的二氧化碳濃度已經來到了200萬年以來的最高濃度,甲烷的濃度也達到80萬年新高。
AR6報告指出,從1990年代以來的冰川融化、北極海冰層減少的現象,有高達90%的可能性是來自人類行為所致。報告結論更指出,「毫無疑問,人類使大氣、海洋和陸地暖化(It is unequivocal that human influence has warmed the atmosphere, ocean and land)」。
🔴 極端氣候已經來臨,「明天過後」就是現在
自從1970年代以來,極端氣候已越來越頻繁,這50年中以來的升溫超過了過往歷史上的任何一個時段,過去五年更是1850年以來最熱的五年。此刻全球均溫與跟1850年代相比,已經升溫了1.07度。海平面上升速度是3000年以來最快,科學家也在世界各地觀察到越來越頻繁的熱浪、災難性降雨、乾旱,以及海洋酸化等。
報告也指出,原本每十年才會發生1次的極端高溫事件,在升溫1度的此刻,頻率已提升到每十年發生2.8次,原本「五十年一遇」的事件,現在頻率則提高為約五十年5次。倘若升溫持續且來到4度,那麼「十年一遇」的高溫將成為「每年一遇」,此外包括旱災、水災,也都會越來越頻繁地出現。
種種證據顯示:電影《明天過後》裡的末日景象已經不再是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畫面,氣候危機下的極端氣候如野火、熱浪、旱災、水災、颶風等,早已經在世界各地造成巨大的傷害。
🔴 抑制升溫1.5度目標日益急迫,但仍然有可能
本次IPCC報告的路徑預測採用「共享經濟路徑(Share Social-economy Pathway, #SSP)」,根據未來GDP、人口成長與都市化程度的不同,IPCC報告中共列出了SSP1到SSP5的五種情境。
不論在何種情境之下,在未來20年內,地球升溫都將突破1.5C。倘若我們的經濟仍持續地以化石燃料作為主要驅力,那麼SSP5情境下的升溫甚至會在世紀末來到4.4度。
在諸多情境之中,強調教育普及、人口成長趨緩、低物質消費成長、化石燃料轉移的「永續性路徑」SSP1,是最有可能抑制升溫的路徑。SSP1-1.9情境,雖然同樣會在2040年前達到1.5升溫,但也有機會可以在世紀末將升溫控制在1.5度以內。
🔴 快速大量減少排放,達成淨零碳排,是唯一出路
雖然此次IPCC報告的結論不容樂觀,五個預估情境都會在2040年前突破升溫1.5度的大關,然而這並不意味著未來已經毫無希望,更不代表我們束手無策。
這份報告雖然沒有針對未來的能源配比有多著墨,但毫無疑義地,全世界都需要大量且快速地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尤其是二氧化碳以及甲烷。這份報告強調,「倘若不進行立即性、快速與大規模的溫室氣體減量,那麼要守住升溫1.5度甚至是2度的目標,將困難重重」。
此刻的暖化趨勢是由過去人類活動所排放的 #溫室氣體 累積所造成,雖然已經是不可逆的趨勢,但未來的溫室氣體排放程度仍然決定了未來的升溫趨勢。就如同SSP1永續路徑所呈現的,一個致力於更為公平的永續發展、#淘汰化石燃料 的情境,即使仍未能阻止地球在2040年前升溫1.5度,但最終能夠幫助我們達到世紀末抑制升溫的目標。
🔴 當冬季漸暖,台灣升溫已1.6度
報告中也指出,在東南亞區域觀察到日益增多的熱浪、極端降雨及乾旱,上述這些現象,台灣的民眾也絕對不陌生,過去一年來我們除了迎來史上最高溫,更遭遇了極為嚴重的乾旱,許多水庫亮起了紅燈,嚴重衝擊農業與農民生計。此外,不下雨則已,一下雨便豪雨成災。
根據科技部、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交通部氣象局、台師大地球科學系、國家災防中心所共同發布的資料,台灣的平均氣溫在過去110年之間上升了1.6度,且台灣的冬天長度已由90天縮減至20到40天,夏天長度則是延長至120天到150天。
假如升溫趨勢延續,在碳排最高的SSP5路徑下,台灣在本世紀末的升溫將來到3.8度,且增加48天的36度以上極端高溫天數,世紀末的夏天將長達210,而冬天的天數更將在2060年後歸零。此外,颱風數量將可能在世紀末減少55%,但強颱比例提升50%。
🔴 氣候危機進行式,沒有人是局外人
種種證據皆顯示,面對全球性的氣候危機,台灣毫無置身事外的本錢與藉口。
自從去年開始,各界紛紛提出修改《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的呼籲,包括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在內的眾多環保團體,也已與立法委員洪申翰共同提出《氣候變遷行動法》的草案,幾乎所有主要在野黨也都各自提出相對應的版本,甚至連產業部門也都呼籲加速修法,蔡英文總統也在今年世界地球日時宣示「淨零排放也是台灣的目標」。這顯示「強化台灣氣候治理政策」已經是跨政黨乃至於跨公私部門的共識。
在此難得的高度社會共識之下,綠盟呼籲行政院盡速提出《#溫管法》修法草案,以利民間氣候法版本以及各黨團修法版本可以盡速在立法院審議與通過。今年年底在英國舉行的巴黎協定締約國大會 #COP26,我們希望台灣可以帶著一部具有明確 #2050淨零排放目標、完善治理架構、有效管制工具與調適策略的氣候變遷行動法共襄盛舉,讓世界看到台灣的承諾與決心。
「海平面上升預估」的推薦目錄:
- 關於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Green Citizens' Action Alliance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新聞] 海平面上升衝擊台北盆地學者:審慎思考- 看板Geography 的評價
- 關於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全球海平面上升高度將介於50至140公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 ... 的評價
- 關於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新聞] 最快10年!海平面上升淹台北學者:及早- home-sale 的評價
- 關於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新聞] 海平面上升衝擊台北盆地學者:審慎思考- geography 的評價
- 關於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新聞] 全台四都恐遭淹沒!海平面上升成巨大威脅- Gossiping 的評價
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訂閱【TVBS 文茜的世界周報】YouTube頻道:https://pse.is/3b7x9h
並開啟🔔
《全球暖化加劇極端天氣 經濟學人:增溫3度地球將無安全之地》
{稿頭}
1) COP26
聯合國第26屆氣候變遷高峰會,11月1日在英國格拉斯哥召開。G20環境部長會議7月22、23日在義大利拿坡里召開,會後公報同意努力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限制在攝氏1.5度以內,會加速行動達到目標,是首度G20承認增溫1.5度的緊急性,但就逐步淘汰燃煤發電,或刪除補助化石燃料上,因為中國、印度、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反動,未能達成共識。7月24、25日51國在倫敦召開的氣候會議,同樣未能在淘汰燃煤上達成共識。
2)頻繁極端天氣事件
2021年1月西班牙百年暴雪。三月新南威爾斯百年一遇水災。五月莫斯科創60年高溫紀錄。七月歐洲洪水、北美熱浪野火、鄭州、印度和倫敦暴雨。氣候科學家們承認似乎已無法及時預測極端天氣的強度。
3)全球暖化
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4.9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約1.2度。
加劇極端天氣,7月24號出刊的經濟學人封面報導指出,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3度的話,地球將沒有安全的地方。
氣溫上升3度,植物將停止吸收二氧化碳,碳排量將足以造成,2100年前氣溫再上升1.5度,颶風更強勁,亞洲澳洲和美國東南部城市將面臨毀滅。
氣溫上升4度,南北極冰層消失,雨林變成沙漠,海水上升淹入大陸。人口將移居到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地區,爭奪地球上少數僅存可居住的地方,種族衝突和內戰將不可避免。
二氧化碳排到大氣中的65%到85%,要經過20到200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在大海裡,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可持續上千年。
4)巴黎協定
「氣候行動追蹤組織」指出,2100年氣溫上升要控制在2度內的話,巴黎協定締約國都要達到承諾的減排目標之外,還要實現中國2060年碳中和,美國2050年零碳排。
5)海平面上升
「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6月報告預估即便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內,2100年前海平面恐上升60公分,如果全球前136大的沿岸城市,完全沒有因應全球暖化的措施,到21世紀中葉,損害總計估在1.6到3.2兆美元間,受災最嚴重的將是廣州,其次是孟買。
{內文}
聲音來源:Euronews主播(2021.1.11):「西班牙當局加速清理,超過百年來,該國有紀錄下最高降雪量。」
聲音來源:7News Australiar記者(2021.3.20):「往下游處,位於新南威爾斯中北海岸的塔瑞鎮,淹沒水中,近20個海岸小鎮居民被要求撤離,創紀錄的降雨帶來豪大雨量。」
聲音來源:Arirang News主播 (2021.5.18):「莫斯科5月中旬氣溫,出現60年來最高紀錄,這樣十分異常的亞熱帶高溫,通常出現在俄羅斯南部的夏季中旬。」
聲音來源:ABC News主播 (2021.7.26):「美西野火極度危險,現在13州竄燒85處大型野火,空氣品質警告擴展到東岸,今天(7.26)稍晚波士頓才剛發布空氣品質警告。」
聲音來源:DW News記者(2021.7.26):「在印度下了數週大雨後,吸滿雨水的山坡地液化坍塌,下方村莊整個消失。」
聲音來源:Sky News記者 (2021.7.26):「不到一個月內,倫敦部分地區兩度經歷嚴重淹水,雷暴雨橫掃倫敦南部和東部。」
暴雪、強降雨、野火竄燒、高溫破紀錄,極端天氣事件頻繁占據新聞版面,橫跨南北半球,極端天氣加劇的來源,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就是「全球暖化」,7月24號出刊的經濟學人封面報導就指,如果全球氣溫比工業革命前高出攝氏3度的話,地球將沒有安全的地方。
影片旁白:「氣溫上升3度的話,植物將停止吸收二氧化碳,碳排量將足以造成2100年前氣溫再上升1.5度,地球將瀕臨失控的全球暖化,在這個未來,颶風更強勁,亞洲澳洲和美國東南部城市將面臨毀滅。」
聲音來源: Channel 4 News記者:「北極暖化的速度,比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還快,過去30年來,北極以每10年增加攝氏0.81度的速度暖化,比全球均溫上升快三倍。
氣候科學家 Emily Shuckburgh:「北極冰層融化,北極海洋會淡化,如果淡化後的海水流進北大西洋,會打亂洋流,對整個北半球帶來巨大影響。」
2015年起草的巴黎協定,以工業革命前,也就是1850到1900年為基準,要求全球氣溫和工業革命前相比,上升控制在攝氏2度以內,理想狀況限制在1.5度以下,世界氣象組織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平均氣溫為攝氏14.9度,比工業革命前上升約1.2度。
影片旁白:「工業革命以來已經歷約200年,在這期間,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持續增加,助長地球增溫,溫度上升邁向攝氏2度的半路中。氣候科學家表示超過2度限制的話,將會造成致命熱浪、乾旱和野火更頻繁,地球大部分地區將無法居住。」
聲音來源:France 24記者:「氣候學家表示,如果目前的行為和污染持續不變的話,全球氣溫恐增加攝氏4度,將帶來更凶狠的天氣事件。」
影片旁白:「氣溫上升4度的話,我們將看到一個截然不同的地球,南北極的冰都會消失,雨林變成沙漠,海水上升淹入大陸。人口將移居到最新解凍後的加拿大和西伯利亞地區,但即便在這裡,夏季也熱到無法種植作物,除了沿岸地區以外,沒有東西買,生產者也沒有東西可賣,移民爭奪地球上少數僅存可居住的地方,種族衝突和內戰將不可避免。」
氣溫上升3度的地球,熱帶國家將熱到無法從事戶外活動,兩極冰層縮減無法逆轉,海平面上升的單位將以公尺來計算,上升4度,人類將上演生存大戰,那麼多國在巴黎協定承諾的減碳目標,對控制地球升溫有多少幫助?「氣候行動追蹤組織」估算指出,2100年氣溫上升要控制在2度內的話,巴黎協定締約國都要達到承諾的減排目標之外,中國要實現2060年碳中和,美國2050零碳排也要落實。
影片旁白:「氣候行動追蹤組織」發現兩個顯著的問題,首先國家設定的減排目標,不夠大膽足以符合巴黎協定的目標,且即使所有國家都達到減排目標,氣溫在接下來70年,估仍會上升超過攝氏2度,進入22世紀以後仍會持續增加。再者國家根本沒有達到減排目標,即便是保守的減排目標。」
影片旁白:「如果我們繼續維持過去10年來的做法,地球氣溫最快在2040年就會達到上升2度的限制,可能在2060年達上升3度。唯有盡快大幅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才能落實巴黎協定。」
造成地球升溫的二氧化碳排放,主要來自化石燃料燃燒,包括石油、煤炭和天然氣,在這10年內,全球燃煤發電每年都必須減少14%,才能邁向2050年零碳排的目標,但剔除燃煤發電,一直是國際難以達成共識的議題,7月下旬在義大利拿坡里舉辦的G20環境部長峰會和在英國倫敦舉辦的氣候會議,在逐步淘汰燃煤發電上,都無疾而終。
影片旁白:「燃料燃燒產生的二氧化碳中40%來自煤炭,但氣候變遷還不是唯一的問題,髒空氣每年造成7百萬人死亡,相當於和抽菸一樣致命,燃煤釋放的污染物,會進入人體肺部,經由血管擴散,甚至進入腦部。」
而且二氧化碳也不容易消失,排到大氣中的65%到85%,要經過20到200年的時間,才會分解在大海裡,剩下的有一部分消失在岩層或風化中,要花上萬年的時間,二氧化碳對氣候的影響可持續上千年。
台灣大學氣候變遷中心前主任 柳中明(2010):「未來我們所面臨的頻繁的兩種極端現象,會不斷出現。整體的溫度上升在未來的十年,現在可以預測到2020年,可以看到快速上升的情況。」
2010年公開的氣候變遷紀錄片「正負2度C」,探討全球暖化的衝擊,當時預見的未來,現正發生中。聯合國旗下的「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6月提出的內部報告指出,都會區經歷越來越嚴重的空污和極端高溫,沿岸地區面臨海平面上升和風暴引發的水災加劇。
影片旁白:「還有其他11個沿岸城市,包括美國4個城市,都受到海平面上升嚴重衝擊,印尼首都雅加達已開始下沉,環境學家警告,三分之一的雅加達地區,未來30年內將被淹沒。」
報告還預估即便氣溫上升控制在2度內,2100年前海平面恐上升60公分,且在預期最糟糕的狀況下,如果全球前136大的沿岸城市,完全沒有因應全球暖化的措施,到21世紀中葉,損害總計估在1.6到3.2兆美元間,受災最嚴重的將是廣州,其次是孟買。
印度科學理工學院教授 N.H. Ravindranath:「短期來看,唯有因應氣候變遷做出改變,長期要減緩影響,基於巴黎協定減少碳排。我想唯一辦法就是因應措施,如何進一步改善預警系統,如何提供更好的住房和基礎設施。」
DW記者:「在1990年代遭遇嚴重水災後,荷蘭決定讓河流有更多空間,就像這條在馬斯垂克市旁的河流,在這個地區禁止興建任何工廠和房屋。」
面臨頻發的極端天氣,能適應的國家就能生存下來,全球氣溫上升超過3度的話,地球將面臨無法逆轉的浩劫,無論國家強弱,恐都在劫難逃。
https://youtu.be/8A954Ql6i_c
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海面一公尺 ◎陳易聰
中午光線充足時我們開了一場會議,
提到糧食和供水,加高海堤可行 或不可行?
內政部長的手錶浸水了,她說:
「時間都在我的腦海中轉動!」
踏著水藻走向災區。
城市一片靜默,公海馬在盆栽中產子。
租稅法已經泡爛,但我們透過捐獻
明年可以造一座玻璃的避難所。
死亡率頗高,水面下的記憶緩慢而長久,
淚水與海草暗暗地糾纏。
「我是鰥夫!某次海嘯襲捲後出來競選,
對未來有很多的想法……」
許多年輕人長出鰓,有些有了鱗片。
我想他們會活得比較久,
這是我們這代以上的人造成的,
倖存者要將功贖罪!
晚上去參加一場法會,
紀念過往先人和綠色的故鄉。
沒有燭火和香,海面一公尺以下
人的眼睛會發光。
註:十月十八日的新聞,馬爾地夫在海地召開內閣會議,向全世界傳達海平面上升的嚴重問題。科學家預估,到了二一○○年前海平面至少上升五十公分,最多上升一公尺,屆時許多低窪地區將浸在水裡,目前世界上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居住於此。
--
◎作者簡介:
陳易聰,台南縣善化鎮人,畢業於政大法律研究所,主攻保險法。掌門詩社成員,先後以鷹來、襲問為筆名發表於本社詩刊,另有一筆名海青。
曾獲臺北文學獎(第12屆)、南瀛文學獎(第14屆)、臺北詩歌節文學獎(2006)
--
◎小編 #哲佑 賞析:
氣候暖化是現今人類面臨的最大環境危機,其中又以海平面上升所帶來的災害可能最為嚴重。這首詩設想了一個災難後的情境,以「海面一公尺」為題,寫末日過後的景觀,語言生動活潑,又能造景造境,把批判融入情節之中。此詩在2010獲得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
首段直接以政府會議來開場,凸顯人類的無能顢頇,手錶進水當然是象徵人類的時間,甚至歷史文化已如同泡湯,而「腦海中轉動」同樣也暗諷腦子進水的政府官員。第二段的租稅法已經泡爛,表示那些為個人利益劃分地盤的舉動,在大自然的反撲之下都毫無意義,玻璃的避難所彷彿讓當中的人們承受了某種圈養與物化。「鰥夫」的用法頗為有趣,可能是家人遇難的難民,但鰥做為魚字部的字,難道是說明古人早有水難預警,文明卻還是諷刺的讓這些災難發生?
實際上是,上一代人造的罪,卻要下一代人贖罪承擔。如同最後一段,敘寫海平面上升之後,紀念先人的法會將無法用火;但燭火與香,在喪禮或紀念儀式中,正是象徵著先人的靈魂與精神,意即海水將要把文化的傳承全部淹沒。眼睛發光是深海魚的特徵,這可能是僅存的一點希望,也可能是當海水越來越高,我們只能從無邊的黑暗中,努力尋求同類的一點共鳴。
--
美術設計:花椰菜菜子
https://www.instagram.com/brocccoliiiii/
--
#生態詩 #陳易聰 #海面一公尺 #馬爾地夫 #全球暖化 #海平面上升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6/20210627.html
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全球海平面上升高度將介於50至140公分。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 ... 的推薦與評價
研究:海平面上升速度恐增2倍【中央社華盛頓22日綜合外電報導】 根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今天發布的研究,未來一世紀全球海平面上升高度,將比聯合國(UN)先前的預估 ... ... <看更多>
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新聞] 最快10年!海平面上升淹台北學者:及早- home-sale 的推薦與評價
海平面上升 淹台北學者:及早思考遷都氣候變遷現象近年愈趨明顯,學者指出,台灣海平面上升速率為世界平均值1.5倍至2倍, 最慢30年內將感受到明顯 ... ... <看更多>
海平面上升預估 在 [新聞] 海平面上升衝擊台北盆地學者:審慎思考- 看板Geography 的推薦與評價
海平面上升衝擊台北盆地 學者:審慎思考遷都可能性
https://udn.com/news/story/7266/4806922
2020-08-24 21:48 聯合報 / 記者吳姿賢/台北即時報導
氣候變遷現象近年愈趨明顯,學者指出,台灣海平面上升速率為世界平均值1.5倍至2倍,
最慢30年內將感受到明顯衝擊,尤其台北盆地「水排不掉又不斷進來」,政府有必要審慎
思考遷都的可能性。全球減碳腳步加速,學者也擔憂,台灣與世界潮流脫勾,再不做將來
不及。
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教授汪中和表示,海平面上升速度正在加快,不同學者有不同推估
,但台灣上升速率約為世界平均值的1.5倍至2倍。台灣各地也有區域性差別,東部跟世界
平均值相去不遠,南部則處於海水匯聚之處,進來的海水量跟來源較多,包括黑潮滯留、
南海暖流、北方南下的沿岸流等,海平面上升情況明顯嚴重。
北部海平面上升速度不像南部這麼快,但汪中和示警,台北都會區因盆地地形將受嚴重衝
擊,「裡面的水排不掉,外面的水又不斷進來」,政府可及早思考遷都的可能性,動作愈
快損失愈小,就像「房子已經漏水才搬家根本來不及。」
汪中和指出,最晚30年內台灣就會明顯感受到海平面上升影響,若再加上暴潮等因素,也
許時間會拉快到10年。海平面上升已是無可阻擋趨勢,但世界各國面對氣候變遷的步調不
一致,「要有失敗的心理準備」,應立即採取因應措施,包括加強基礎建設、撤守高危險
地區。
中研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許晃雄表示,歐盟已通過2050年零碳排,歐盟提出綠
色振綱,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也推動綠色新政,全球減碳腳步愈來愈明確,投入更
多經費、訂定氣候變遷法、限制企業行為,「對人類行為是很大的翻轉」,台灣仍沒有足
夠動作,跟世界潮流脫勾。
許晃雄強調,氣候變遷影響長遠,相關政策不是今天做明天就見效,2050年近在眼前,距
離今天僅短短30年,「台灣現在不啟動將來不及」,而且是非作不可沒有轉圜餘地,但若
未訂定清晰的國家藍圖,可能很難達到目標。
交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台灣防災產業協會監事單信瑜建議,政府必須根據可能的氣候變
遷環境提出因應策略,包括減碳程度甚至減碳失敗的情境,據以建立模型,並推演海平面
上升、颱風極端事件、暴潮衝擊等相關影響,才能擬定更具體的防災方案。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7.64.196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eography/M.1598716137.A.6E8.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