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告訴我們你最喜歡哪款香火 T 恤? —◼︎
◼︎— 參與活動:贈送澎哥親手簽名 T 恤 —◼︎
◼︎— 獲得上線最即時通知 7/15 21:00 見 —◼︎
╴╴╴dua bee kang® 【平安服|六福香火T恤】╴╴╴
【信仰X環保-防疫期間神明隨身保佑,給予善意安定的力量!】
地球,人類的家園生病了。環保議題成了全人類注意的焦點,
專家也一直在思索對策,單是一個暖化就傷透腦筋,
做為地球一份子的我們,也都在想如何配合保護地球,
資源回收再利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地球溫度等等……
在台灣,宮廟眾多,代表台灣人敬畏神明,許多心事也會訴諸神明,寄望神明庇護,也得到心裡慰藉。當然宮廟也配合環保政策,減少金紙焚燒及香的減少。
幾位年輕人想出了一個既可以接近神明,又可以做環保的方法,
香灰回收變成T恤上的神明圖騰,一種神明在身上的概念,
6尊神明,各有所司,以滿足個人的需求。
虔誠不變
環保心意無限!
📍取得上線 #即時通知 & 參與活動辦法📍
告訴我們 #你最喜歡哪款香火 T 恤? #名(留一個字就可以囉)
#安:北港朝天宮、#康:士林神農宮 、#財:北港武德宮
#名:神岡順濟宮 、#緣:台北霞海城隍廟 、#福:松柏嶺受天宮
並@兩位好友 (ex: #緣 澎恰恰 @彭XX)
完成以上步驟,我們就會在開賣第一時間用 FB 私訊你贊助連結!
#前800名贊助者,將可以獲得澎哥聯名寶特袋一個
活動截止時間:7/25 18:00
開獎日:7/25 19:00 (六名/不指定款式)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王柏森,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2020 第一屆「臺灣科學節」大型戶外藝術音樂舞台劇 《星空的立法者 - 克卜勒的一生》 克卜勒是近代歐洲科學革命的主要推手之一,十六世紀中葉,天主教會主導世人的宇宙觀,堅持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說」,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雖然往前邁進了一大步,但因為使用的是圓形軌道,...
海哥量地球 在 元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中國工廠託運FedEx大增;美國勞動市場轉悲觀;愚蠢美國政客拒絕撤銷貿易壁壘】
三個新聞擺在一起看:
一、Dow Jones新聞:
"China manufacturing is ramping up and many customers are calling on FedEx aircraft to bring in fresh inventory. The cancellation of European passenger flights to the US has cut out a lot of cargo capacity, helping FedEx planes to fill up. Also, the US Ground business is growing as large retailers are fielding an increase of online orders. But Susquehanna thinks this could be short lived"
這算是此波COVID-19前景擔憂下的好消息,整體狀況我認為依然符合我過去幾篇文章的觀點:
「...股市崩盤不見得是因為實體經濟生產力或總體契約制度有問題。金融市場崩盤也不見得會對後者造成傷害。」(道瓊指數單日暴跌9.99%有感-3/13)
「...a. 本次股市大跌我認為是「貨幣幻覺」的修正,而非實體經濟的制度安排或生產力遭受破壞。
是的,我依然認為COVID-19壓抑了經濟活動,但尚未造成實質性破壞。此病毒本身造成的死亡與傳染狀況,其實都還不如H1N1。許多撐不下去的邊際型企業,多半在疫情爆發之前的體質就已經不佳。這種風落損失的確會淘汰不少這類企業,可是以整體全球經濟活力角度觀之,恆久收入預期改變還不大。
某些不入流的財經專家以為美國面臨經濟危機、即將陷入長期經濟衰退等等看法,我均當做是「看走眼賠太多錢所以被嚇傻的言論」。
b. 然而,媒體販賣恐懼的過度炒作與政府的過度防疫舉措等等的經濟損失仍難以衡量。會不會因此造成恆久收入預期改變?我認為可能性不低。六月底再回頭檢視吧。
c. 印鈔救市,美國本質制度性問題不改,當然成效會有2008年以來的邊際效應遞減問題,同時也極有可能產生「經濟蜂窩性組織炎」的金包銀現象。是我等投資者不可不慎的思考點。
川普年底選情轉壞,亦或美元轉弱勢(見圖),都可能讓美國政府重新在中東或世界某處引發戰爭衝突。但對美國經濟本身而言依然是弊大於利。」(為何此次崩盤黃金也跟著跌?黃金不是避險工具嗎?--3/17)
二、美國勞動市場轉趨悲觀
WSJ: "Call It a Layoff, a Furlough or a Cut Shift: Americans are Losing Work"
1. 根據統計,美國娛樂產業已約有3600名從業人員被資遣;
2. 紐約著名的連鎖咖啡店「Union Square Cafe」關閉多家店面並裁員2000名員工,相當於該公司80%勞動力。
3. 西雅圖的連鎖冰淇淋店Molly Moon’s(共8家店面)預計裁員120~230名員工,並從上週起已經縮減20%工時。
4. Unite Here,一個擁有30萬名會員的工會聲稱,其會員將近80~90%將面臨裁員。
5. 肯德基州的失業補助申請過去維持每週約2000人水平,但這星期二單日即暴增至9000人!
6. 國際大型酒店集團Marriott International Inc宣布全球將有數萬名員工實施無薪假;.Norwegian Air Shuttle計畫裁員7300人;
7. 相反地,Amazon招募10萬名員工以應付暴增的網購訂單,並提高每小時工資$2美元。
三、美國愚蠢政客
WSJ :"Trump Spurns Business Plea to Ease Tariffs Amid Coronavirus"
本週三美國上百個商業組織聯名上書川普總統,要求在經濟與疫情雙重恐慌時期,美國聯邦政府可以高抬貴手「暫停對中國的貿易壁壘」,並指出美國人民一年為政客無聊的貿易戰額外付出至少$750億美元代價,如能暫時取消,則對人民經濟壓力將會是一大紓解。
毫無意外,美國政客一方面慷他人之慨地要從政府國庫或Fed印鈔票,提供幾千億甚至上兆美元紓困,但另一方面卻拒絕停止損人不利人民的貿易壁壘。
-------------------------------------
我的觀點:
1. 在過去許多討論「價格管制」、「基本工資」、「一例一休」或「反托拉斯法」等等制度經濟學範疇的文章我多次反覆強調:給予市場契約自由是維持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侷限條件。
因此過去我即大力稱讚「無薪假」是天才發明,也力主面對不景氣應該給雇主下調薪資的自由,方可保障多數人不失業。
這是經濟學價格理論的基礎應用:若市場無從以價格調整應付新的侷限條件變化,則unemployment必然發生,於人是大規模失業、於物是滯銷、於資金則是爛頭寸。經濟學大師A. A. Alchian在1969年的論文「 Information Costs, Pricing, and Resource Unemployment」說得很清楚。
美國過度的勞工保護法規與工會介入,造成薪資結構彈性僵化與難以調整,使得每一次景氣波動都會出現大量不得不然的解雇潮。為何說「不得不然」?因為不如此,就是大量的企業倒閉潮,是一種更可怕的reources unemployment,從經濟學的角度看,對資源配置重新取得平衡更為不利,整體交易費用更高。
這裡插句題外話:近日崩盤的石油價格被許多經濟邏輯錯誤者誤傳「恐怕引發通貨緊縮」。此論點錯誤在於 -- 無論通貨膨脹或緊縮,都是「純粹的貨幣現象」。整體物價的漲跌不見得就是通膨或通縮,這是很多外行的rookie mistake。
我在「利率倒掛與repo rate」一文闡述的:「短期現金流動性乾涸會引起通縮造成美國國債利率上升」才是正確的貨幣理論邏輯。
而延續前述的「生產要素價格面臨不景氣時如能下調則有助於減緩『不清市』」邏輯,除了人力資源價格如有下調空間會勝於管制,其他重要生產要素價格也是如此。這是說,此段時間的石油價格因供應者競爭而大跌,雖然對局部產業(如石油開採)的收入有害,可能對少數產業大好(例如最近國際海運原油價格倍數上漲);對整體因疫情而需求暫時被壓抑的其他產業實質是利多。這也是我認為此疫情如能在近一兩月內得到緩解,則實體經濟生產力並未受到病毒破壞,現在崩盤的虛擬金融市場不會是大問題。特別美國Fed快速且大量地提供流動性大有幫助。
2. 同樣的價格理論邏輯:「當整體交易費用上漲時,整體經濟活動數量會下降。」
我罵過多次,貿易戰的本質就是強迫人民用更高的代價完成本來的經濟活動。川普難得的放寬法規與減稅措施所帶來的經濟利好將被貿易戰吃掉,而且強度越大,豬羊變色機率越高。
一場並不比SARS強的COVID-19就把美國經濟打回原形,去年被財經魍魅們吹捧的低失業率與節節攀升的股市原來如我們所料地「化妝P圖成分極高」。也是我說過多次:「美國股票上漲主因是貨幣幻覺。」
3. 政客有裝忙、裝著在解決問題的需求,但經濟學實證不斷指出,政客的各種救治方案真正吵完架、能上路時,往往經濟問題早就被市場自己消化解決掉。而民主政治更會強化政客作秀的誘因,使得民主必然無法保障人民自由權與財產權。
我們看到的就是美國政府透過QE強行對人民與他國抽間接稅;啟動各種救市方案時卻暗中提供有關係者尋租的空間與利益;但同時又拒絕直接有利於人民的「降低貿易障礙」。這是說,美國人民不但明著被股市崩盤移轉財富,暗著也被政府剝削財富。
世界銀行前主席 Robert B. Zoellick的投書「川普的貿易壁壘造成美國重要醫療物資短缺(Trump’s Tariffs Leave the U.S. Short on Vital Medical Supplies)」可知,自從美國對中國實施關稅壁壘後,佔美國總進口醫療物資26%的中國製產品轉銷往他國,而同時美國進口商被迫重新從他國進口本來就有的商品,且還需要重走一次FDA認證(往往耗時兩年以上),造成如今面對疫情,許多重要醫療物資卻還躺在FDA審核隊伍之中而無法進口。
川普對全世界宣布的貿易戰,讓美國第二大醫療物資進口國--墨西哥--的廠商並無誘因提高產能來填補中國空缺。
近日美國聯邦政府雖然「暫時性」拿掉對中國醫療物資的進口限制,但在面對全世界疫情爆發,各國需求增加的前提下,中國廠商並沒有優先出口美國的誘因。更糟糕的是,也因此疫情,全世界20幾個國家已經禁止醫療產品出口,這無疑是對美國的短缺現象雪上加霜。
結論:中國復工狀況比我預期得好,現階段是喜事一件。美國的狀況讓我們知道,民主制度毫無優越性可言的同時,政客往往是災難的元兇或幫手,而無助於解決問題。
「美國是自由市場」純粹是可笑的神話,以我在美國法學院的訓練與投資考察經驗可知,事實上美國政府對市場各方面的管制可能比中國來得嚴重且僵化。這點從疫情引發的失業裁員潮和美國驚人的醫療費用,經濟感受佳者可窺知一二。
台灣?台灣世界難波萬,井蛙吱吱們開心就好。用不著浪費時間分析吧。
https://bit.ly/2U9j6qZ
海哥量地球 在 閱讀前哨站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從今年的書單,特別選評10本好書推薦給你!你在2019年讀過最喜歡的書是哪一本呢?迎接2020年想先讀哪一本呢?
🔗圖文好讀:https://readingoutpost.com/2019-favorite-books/
【回顧過去,展望未來】
距離去年分享2018年最喜歡的10本書之後,剛好時隔一年,回顧去年寫下的文字,現在讀來更有感觸「第一次動筆獻給這種主題寫的竟然是書。對於在而立之年以前,渾渾噩噩不太喜歡看書的我,2018年才培養出閱讀的習慣,有種脫胎換骨的感覺。」
2019年接續著這個信念,除了保持閱讀的習慣,也將所學所聞整理成實踐心得和簡單書評,先前分享的這篇心得〈養成這3個習慣,一年讀50本書和40篇書評〉也帶來很多意見回饋和熱烈迴響,算是達成了個人的里程碑。今年,閱讀帶給我的感受,是思想上的「煥然一新」。
以下是今年我閱讀過的59本書裡面,再挑選出10本特別喜歡的書,說明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以及我獲得了哪些思考上的改變。大部分書已經整理成閱讀筆記,底下會附上文章連結,推薦給同樣愛書的讀者朋友們(Google Sheet 書單)。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這本書對我最有幫助的概念,是如何建立「心智模型」(或心智框架)。作者的思考模式,並不是從單點突破,而是像網狀的脈絡,整合不同學科和領域的知識,對於一件事情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思考。為了強調跨學科領域的重要性,這句話在書中大概被提過十次:「在手裡拿著鐵鎚的人眼中,世界就像一根釘子。」
作者還有一個思考模式讓我印象深刻,就是他總喜歡把事情反過來想。例如大部分人好奇的都是:成功的秘訣是什麼?作者想的卻是:失敗的秘訣是什麼?做哪些事情會導致失敗?又該怎麼避免?應用到投資理財上,就是要學習如何避免失敗的投資策略。
《高手思維》裡面的這句話,完美地詮釋這個思考模式:「檢驗一流智力的標準,就是看你能不能在頭腦中同時存在兩種相反的想法,還維持正常行事的能力。」我想毫無疑問地,作者就是那種擁有一流智力的人。
他也極力建議讀者,一定要透過「親自摸索」去搞清楚,而不是透過別人的轉述死記硬背,對那些思想的掌握才會比較牢固。更重要的是,這種樂趣永遠不會枯竭。對我自己而言,消化閱讀的內容後,寫下筆記跟整理成心得,有助於加深理解和強化記憶。
《一個人的獲利模式》
我讀完之後最大的震撼就是,我幾乎挑不出什麼缺點,對於裡面提到的觀念也非常認同。這本書的前身是《獲利時代》,讓我非常讚嘆的地方在於,只要使用很簡單的一張商業模式圖,把九個格子的特性和功能搞懂後,幾乎可以解構任何的商業模式。
這本書則接續這個概念,延伸應用到「個人」,對讀者對自己的內心做更深入的探討。書名乍看之下是在教你,怎麼樣打造自己的賺錢模式。但是更廣義的來說,它真正的功用在於,幫助你找到人生奮鬥的動機,轉換成有機會獲利的模式(無論是金錢或心靈的獲利)。
讀這本書就像在參加一場研習營,透過步驟的引導,我花了週末兩天時間,慢慢地做練習,每一頁都紮實的去做,最後得到滿意的結果。書中帶你從年幼時期開始回顧,一路檢視自己喜歡與擅長的活動,規劃數年後的生活樣貌,甚至定義自己的墓碑要被刻上什麼文字。
前頭說這本書挑不太出缺點,我認為關鍵在於,這本書由全球300多位專家, 在論壇上檢閱各章節初稿、提供案例及洞見。因此這本書是集眾人的智慧,反覆修正與迭代優化後,淬煉而成的工具書。推薦給任何對職場或人生有所迷茫的讀者。
《FBI談判協商術》
市場上很多關於「談判」或「說服」的書,大多在談怎麼建立關係、培養同理心、雙贏、傾聽,但是在這本書面前,顯得在玩扮家家酒。這本書特別的地方在於,作者本身是FBI人質綁架談判的首席專家,他賴以為生的工具就是跟綁匪談判,順利救出還會呼吸的人質。
這本書的情境跟日常生活買賣用到的談判,例如靠殺價圖個便宜是不一樣的情形。殺價你少殺個100元,想說還好吧,這次就這樣吧。人質談判可不一樣,你談失敗,就是一條人命,甚至好幾十條。所以作者在書裡面提到的觀念跟技巧,可說是集實戰經驗於大成,絕對沒有模糊地帶和妥協空間。
書裡面分成10個章節,每個章節作者都會用一個實際的談判故事,帶讀者去學習用哪一些技巧,採取哪些步驟。在部分章節裡面,作者也會分享他曾經失敗的悲慘案例,以及失敗之後,FBI重新學到些什麼,改善了什麼。
這本書傳達觀念,除了包含常見的同理心、真心傾聽、和建立信任感之外,讓我最有收穫的是:「你得懂的透過提問,來營造出對方擁有主導權的氛圍。畢竟,要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讓對方覺得你想要的解決方案,其實是對方自己的主意。」
《原子習慣》
這本書對我幫助最大的地方是,透過書中的步驟,一步步戒掉自己社群媒體成癮的壞習慣,建立持續寫作的習慣。作者在書裡面所教的方法,是經過他多年的實踐經驗,以及對習慣這件事情的廣泛研讀,我敢說對於大部分的習慣改變保證有效。
作者從「為什麼要養成好習慣」講起,到如何戒掉壞習慣、擁抱新習慣,全書以故事和方法交叉描述,可以視為一本改變習慣的完全指南,手把手帶你建立任何習慣。作者引用了許多軼聞趣事,搭配對應的步驟和方法,讓人讀來不失趣味又能學到東西。
我最喜歡書中的一段話是:「決定你成功或失敗的,不是你的目標,而是你的系統。」這裡指的系統就是每天最微不足道的習慣,經年累月下來,決定了你離目標的遠近。正所謂,建立習慣的過程,就是成為自己的過程。
但是,成為理想的自己並不如想像中簡單,當我們猶豫著是否能堅持習慣的時候,就是每天內心最激烈的戰鬥。「改變一切的不是重大行動,而是每天生活中最微小的事情。」對於想要在新的一年改頭換面的讀者,這本書是絕佳的良伴。
《子彈思考整理術》
今年讀過的書裡面,對我帶來最大改變的,莫過於這本書了。其實寫「日記」這件事情,說不定很多人在做了,但是對我而言是滿高的門檻,且不曾認真看待過。但是「子彈筆記」這個方法,大幅降低了門檻,同時提高了樂趣,還成了一種在網路上熱絡的分享活動。
怎麼說呢?子彈筆記融合了目標擬定、任務規劃、定期規律省思,集各種必備的工具於一身,完全體現了「追蹤過去,釐清現在,設計未來」的效果。要不是我自己在感情與工作上遇到挫折,恐怕也不會這麼幸運遇去找到這本書,而且認真去實踐它。
回想當初,在網路上隨意讀到某一句話的時候,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那句話是這麼說的:「我們太害怕去承諾、不曾花時間去定義自己真正想要的。我們拖延了自己的夢想。」現在藉由子彈筆記,掌握有意識、有目標的生活方式,這句話讓我對自己不再那麼慚愧了。
終於到了年底,我也開始把舊的內容跟目標,轉移到另一本新的筆記,在有形與無形之間,我感受到:「新的人生篇章就要開始了。」還有什麼比隨身攜帶一本筆記本更酷的事?
《主管這樣帶人就對了》
這本書是兩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軍官寫的,講述領導人最重要的特質是擁有「絕對責任感」,背景故事情節則圍繞在伊拉克戰爭。這本書的架構非常簡明,10個章節各由戰爭故事、領導理論、企業案例組合而成,你會從每個章節學到一個重要觀念。
我自己開始當主管後,深深體會到責任感的重要性。例如,在某一些老闆的身上,你會看到那種有肩膀、有擔當的樣子,這種人總會讓人死心塌地的追隨,奉獻自我且發揮最大的潛力,不會怕自己做了什麼錯誤而被當成代罪羔羊。但有些老闆就沒有這種責任感,當你出了什麼小差錯,絕對第一個把你推出去送死。
另外,我從書中學到一個很重要的心態,當一個主管,一定要把上級的命令「消化吸收成自己的東西」,絕對不要上面說什麼,你就直接當傳聲筒對下面傳話。人只有在懂得為何戰的時候,才會願意發揮自己最大的潛力,以及保持最佳的動機。為了達成目標,會採取各種不同的手段,有時甚至充滿創意。
面對下屬,書中也給我一個重要的啟發,那就是懂得「虛心受教」。遇到比你專業的同事或下屬,虛心跟他請教,不要裝懂,或者擺官架子,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你在玩哪一招。當一個軍官跟小兵問:「你怎麼做的?可以說明一下原理嗎?我不太懂,你可以教大家嗎?」他得到的只會是尊敬。
《安靜,就是力量》
這本書帶給我許多心靈上的力量,尤其原本就身為內向者的我,對自己以前不是這麼愛發言,稍微有點害羞,一直是成長與求學過程中的難題。總是會有聲音告訴你,你要外向一點,你要活潑一點,你要跟大家打成一片。最後就變成了,戴上一張社交的面具,擠出歡笑,去參與人群,去假裝樂在其中。
讀這本書以前,總會在夜深人靜時,覺得自己好像有點虛假,或者太過客套的自我質疑。讀了這本書之後,看到作者訪談各式各樣的內向人士,聽他們內心的想法與經驗,我才漸漸地感到有點釋懷。原來,「內向不是什麼需要被治療的東西」。內向者有它適合的舞台,也有可以發光發熱的地方。
若應用到職場,其實外向特質在某些情境仍占有優勢。作者鼓勵內向者嘗試一些舒適圈外的外向活動,例如講課教學、公開演講、主持會議討論。為了達成一些目標,仍值得鼓起勇氣跨出這一步去發揮全力,直到精疲力竭後再縮回安靜的地方,靜下心來享受自己的獨處時間。
最後,我很喜歡書中對於內、外向的這段描述:「人的性格並不是非黑即白,內外向反而更像光譜兩端之間,我們會因為不同時刻外在環境和內心想法的差異,而動態地座落在光譜中的區間。」最棒的時刻,或許就在於培養出能力,去決定當下的自己是光譜上的哪個顏色吧。
《為一般人而戰》
本書的作者是個特別的人物,他是美國史上第一位參選總統的華裔候選人,也是一位成功的連續創業家。但他感受到強烈的不安,知道自己活在玻璃泡泡般的菁英階層中,同溫層之厚讓他難以看到世界正在起火燃燒。他對自己拋出兩個問題「美國究竟發生什麼事?」和「為什麼我會成為這樣的一個工具?」
這本書會告訴你他為什麼要出來選,以及他在美國的大小城市之間奔波,實地見到、親身體驗到的真實情形。作者非但不會告訴你世界正在變好,反而點出了很多問題,用很紮實的數據去證明,美國社會的崩壞正在發生,而且絲毫沒有減緩的跡象。
他從實際社會科技的發展狀況看到,自動化大量地取代人力,幾乎是不可回頭的趨勢。人工智慧將掀起的革命,也會顛覆藍領甚至白領階級的許多工作機會,但這些工作正在大舉消失。還有個有趣觀點,並不是每個工作都很適合人類,有些完全規律化、一成不變的工作,根本不符合人性,更不用說提供人生意義。
他的解決方案,是全民基本所得、機器人税…等,也列舉出執行的方針,期望改善這個社會的基本體質。無論你是否支持他最後的政見,都非常推薦讀這本書,看他爬到山頂看到了什麼景象,也看他文字間流露出的人性關懷,這是機器人和人工智慧不會提供給我們的。
《垃圾場長大的自學人生》
這是個乍看之下,非常令人匪夷所思的真人真事:一個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的美國女孩,透過自學而成為劍橋大學歷史博士。發生在作者身上的事情,讓我感到不可思議,怎麼會出了車禍,嚴重燒燙傷,甚至都頭破血流了,父母還堅持不讓自己的家人到醫院接受治療。
作者在原生家庭成長,受到父親不斷地壓抑、貶低、以及喜怒無常的對待,母親想挺身而出但總缺乏最後一絲勇氣,還有會對她施虐的哥哥。她多年來的奮鬥,為的就是要認識世界的道理,去體驗真實的生活,架構出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
從小到大,作者被原生家庭束縛著,沒辦法活出自己最真實,最有好奇心,想探索這個世界的模樣。我很喜歡作者突破繭縛後,體悟到的事情:「不要用別人描述自己的話語,來定自己的人生,而是自己去決定生活的意義,掌握人生的最高話語權。」
讀這本書的時候,就很像進到了一個嚴重扭曲的世界。在這個邊緣世界,從作者的視角體驗她遭遇的一切,去品嘗她的心路歷程,如何承受這麼艱難的心理壓力之下,還能鼓起勇氣探索自我,達到她所謂的蛻變、虛假、背叛。或許,應該稱之為「教育」。
《以母之名》
這本書的作者是美國當紅脫口秀主持人,他是出生於南非的混血兒,但在種族隔離政策下,不同階級的父母生下他的行為,被判定一出生就有罪。他把種族隔離政策,對自己與親人們造成的傷害,描述地極其深刻,讓讀者身歷其境去感受他度過的荒謬生活。
另外讓我感到很衝突的地方在於,儘管生長背景是這麼樣的困苦、挑戰、充滿歧視與偏見,但是透過他幽默自嘲的口吻中,我們卻能像個局外人一樣,用輕鬆有趣的態度,去認識這個對我們來說非常陌生的世界。
書中有一段話讓我印象非常的深刻:「我們總是要別人去作夢,但你只能夢到你可以想像的事情。你從哪裡出生,夢想大小你會因此受限。」我們很可能在狹隘的視野下,就妄想著定出偉大的目標與崇高的理想。
我可以確定的是,在閱讀的這條路上,會吸取許多經驗和知識的養分,不斷地認識以前不曾見過的光景、不曾想像過的世界、不曾在乎的事情。不要讓自己現在的眼界,成為了思想的無形枷鎖而不自覺。最後,推薦這個笑中帶淚的故事,相信你會從作者的詼諧之中,找到屬於自己的溫暖視界。
-
分享完我最喜歡的書了!你今年讀過的書最喜歡哪本呢?
海哥量地球 在 王柏森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 第一屆「臺灣科學節」大型戶外藝術音樂舞台劇
《星空的立法者 - 克卜勒的一生》
克卜勒是近代歐洲科學革命的主要推手之一,十六世紀中葉,天主教會主導世人的宇宙觀,堅持地球是宇宙中心的「地心說」,1543年哥白尼提出了以太陽為中心的「日心說」,雖然往前邁進了一大步,但因為使用的是圓形軌道,預測行星運行的誤差仍然很大。克卜勒承襲了丹麥天文學家第谷觀測火星的豐富數據,刻苦研究,終於發現行星軌道實際上是橢圓,從而歸納出了今天我們熟知的「行星三大運動定律」,結合了「日心說」,終能正確描述太陽系天體的運行,也徹底推翻了天主教會的宇宙觀,因此後世稱克卜勒為「星空的立法者」。
克卜勒的科學貢獻如此巨大,但其一生卻極端坎坷,幼年體弱多病,受人欺凌,及長光輝四射,科學成就令人欽敬,但造化弄人,晚年貧病交加,還需長途跋涉,去找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要回欠發多年的薪水,卻魂斷異鄉,客死在雷根斯堡的小旅館中。死前留下遺言:「我曾測天高,今欲量地深。我的靈魂來自上天,凡俗肉體歸於此地。」
「星空的立法者 - 克卜勒的一生」這齣舞台劇,將結合戲劇、歌唱、舞蹈,和多媒體來呈現歷史上一位偉大科學家的生平。克卜勒孤傲憂鬱,他的老師第谷驕恣跋扈,他最好的朋友法布里卻爽朗明快,三人個性形成強烈對比,充滿戲劇張力。而跨越時空的穿越劇情,更讓整個故事古今交疊,懸疑精彩!這齣戲劇將邀請國內一線的演員、歌手,和舞群參與演出,將科學內涵以藝術方式來表達,為您呈現整晚視覺和聽覺的雙重盛宴!
主辦單位:教育部、文化部
合辦單位:臺北市政府、臺中市政府、高雄市政府、國家表演藝術中心國家兩廳院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臺灣博物館文教基金會、中華電信、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財團法人高雄市文化基金會
承辦單位: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贊助單位:承翰教育公益信託基金、台積電文教基金會、鴻海教育基金會、財團法人恒大文教基金會、磐拓營造有限公司、財團法人吳尊賢文教公益基金會、公益信託大眾教育基金、公益信託王長庚社會福利基金
演員名單
克卜勒 | 王柏森
蘇珊娜(克卜勒之妻) | 羅美玲
法布里 | 陳彥廷
布拉琪(法布里之妻) | 羅香菱
第 谷 | 杜滿生
哥白尼 | 夏治世
丹麥老王/宗教法庭審判官 | 葉子彥
丹麥王子/陪審法官 | 戴立吾
卡塔琳娜(克卜勒之母) | 黃舒湄
小管家 | 彭子緒
日期 : 2020/10/31-2020/11/01
時間 : 19:00-21:00
地點 : 臺北市兩廳院廣場
日期 : 2020/11/07-2020/11/08
時間 : 19:00-21:00
地點 : 高雄市文化中心廣場
日期 : 2020/11/14-2020/11/15
時間 : 19:00-21:00
地點 : 臺中市圓滿劇場
https://tsf.moe.edu.tw/main/2/17?type=event&cid=146
海哥量地球 在 賢賢的奇異世界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亞特蘭提斯 #地心世界 #HenHenTV奇異世界
各位大家好,歡迎來到HenHenTV的奇異世界,我是Tommy.
今天應該是通往地心世界的完結篇,那很多人還是堅信地球是實心的,因為地震儀所得到的數據是實心的,那大家先來了解地震儀是怎樣運作的。那大家知道最早的地震儀是那個國家發明的嗎?答案是中國,在東漢時期,張衡,東漢時期的最偉大的天文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他發明了渾天儀和地動儀,渾天儀就是來觀查天象的儀器,而地動儀則是觀察地震的儀器,這個地動儀叫侯風地動儀,它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都有一個含著龍珠的龍頭,而每個龍頭的下方都有一個蟾蜍在接應,如果龍珠掉進蟾蜍口裡,那就意味著那個方位有可能有地震的發生。
那麼現在的地震儀要怎樣探測地球是實心呢?
地質學家認為,在你腳下可能隱藏著數以千噸的鑽石,在多深之下呢?答案是160千尺下面的克拉通根處,克拉通,來自希臘文的Kratos,這個不是戰神的名字嗎?意思是強度,或是指古大陸,穩定地塊,大陸核心等等。是在五億年裡面沒有變化過的大陸地塊,有些甚至在20億年前已經存在的。
那麼他們是如何知道我們地底裡面這個克拉通根處有著大量的鑽石呢?答案是地震波,那地震波有兩種,一種叫面波,就是大量摧毀地面上建築物的罪魁禍首,另外一種叫體波,則是在地球內部散播,體波有兩種,一種叫P波,一種叫S波,P波則非常的快,而且擴散得非常的快,而S波則慢條斯理的慢慢擴散。P波可以通過固體和液體傳開,但是遇到液體會有折射的現象,而S波則只能在固體中傳開,而遇到液體則會反射回來。
到了這裡,大家應該猜到他們是如何測量地球內部吧,打個比方,如果在地球12點的地方發生地震,那麼大概在三點半到五點這個地方是測量不到P波,是因為p波經過了有液體性的物體,而發生折射的現象,所以在三點半到五點,還有六點半到八點半之間測量不到P波,而S波遇到液體則會反射,因此在11,12,1,2點之間會偵測到S波的反射。那麼用這種方式就可以證明地球是實心嗎?
非也。
在1929年,新西蘭發生大地震,世界各地的地震儀都有記載這次7.3級的大地震,但是奇怪的是原本不應該會測量到P波的影子區,竟然也偵測到微弱的P波,那又要如何解釋呢?
他們就猜測地球中心是液體性,但是中間是有核心,而核心是固體的。那就是說地心可能是有兩層,液體性的一層還有固體性的核心。
如果地心空心的外殼是液體包裹著,而核心是巨大的蓋亞核心,那地震波偵測到的是否不能分辨他是空心和實心呢?
那我們來看世界各地海域的無底洞,什麼?海洋也有無底洞,那麼這些一天高達三萬多噸的水流去哪裡呢?
在印度洋有個海底黑洞,位於北緯5°13′,東經69°27′,半徑大約三個海里,這裡的洋流屬於熱帶洋流,受熱帶的季候風所影響,一年會有兩次流向相反的洋流,而這片海域被偵測到有著異常的振動還有電磁的反應,造成很多船隻在這裡沉沒。在1992年,澳大利亞的探測船哥倫布號在這裡進行探測,證明這是新發現的海底黑洞,它的振動頻率較低但是波長,因此推測它是由中心往外輻射的巨大引力場,到現在為止還沒解開的謎。而在希臘也有發現海底黑洞,每天有將近三萬噸的海水流向無底洞,他們就想偵測那些海水究竟流向哪裡,就用130公斤的塑膠粒子倒進這片海域裡面,他們在想,如果可以發現一些塑膠粒子的行踪,就可以解開海底黑洞的謎,結果他們找了一年都無法找到,據了解,那個海底的無底洞是流向地心裡面,然後消失在裡面,好像一個巨大的漏斗一樣。
莫非這些海水流向地心世界裡面?
人類以為他們解開了一個謎團,但是謎團後面又有另外一個更大的謎團。
那在這裡也回答大家的一些問題。雖然不能全部回答,只能選一部分的來回答。
1. 那地底人會魔法、超能力嗎?
沒有魔法,一些超能力是通過基因編碼所獲得的。
2. 現在還有人魚嗎?而人魚是在海底還是地底裡面呢?
有,在海底,在以色列附近的海域。
3. 能問問他知道伏尼契手稿的用意嗎?
一本草藥書
4. 道西戰爭 費城實驗 蒙托克計劃 彩虹計劃是真的嗎??
真
5. 地底人有無可能幫暖化的地球表面降溫呢?
Maybe
6. 關於伏尼契手稿是不是地底下的植物? 還有為什麽不來帶領或指引我們進入下一個緯度呢?
不是, 是一本草藥書。上面的字母是簡化的希臘字母, 羅馬時期各地開始簡化字母的書寫, 但是沒有完全統一簡化, 有的地方簡化出來的字母和現在使用的羅馬字母不太一樣, 就比如現在俄羅斯使用的希臘字母與希臘現在使用的字母也不完全一樣. 比如波蘭語字母中有 ć ś ż ł ę ,意大利字母沒有 J K W X Y,德語字母中有ß. 部分國家的手寫體與印刷體不一樣,但這些國家都曾經在羅馬帝國版圖中,手稿中使用的是手寫體,部分字母類似現在的法語手寫體.
7. 蜥蜴人不殺戮人類在地心吃什麼!?
通過光明會的人口販賣舉行儀式與克隆。
8. 遽聞蜥蜴人以前是食人的,後來轉變成可以吸食人類的負面能量而存活,又有人說,因為地球昇華了,所以蜥蜴人現在也不食人或吸食負能量(恐懼、恐慌、憤怒、抱怨...等),請問現在的蜥蜴人主要是以什麼能量來存活?
還在食人,吃之前利用儀式讓受害者恐懼釋放出負面能量.
9. 有再講講泰樂斯(桃樂市)城,或者布達拉宮的下面,…………幾個通往地心的入口,地心有多少種族在裏面包括蜥蜴人
主要就兩個,南極北極.種族多少之前說了.
10. 昴宿星人是指利莫理亞嗎 我有時侯會感覺和夢見到玉石神殿和亞特蘭提斯的水晶龍石殿,跟祭司有關嗎? 祂們說的語言是古德語嗎 但是溝通用心靈意識,我有片面的記憶,有時還跟認識的人會有點交流,很神奇到說不出來
雅利安人的語言大部分繼承於lyra,所以德國日爾曼部落的雅利安人的語言類似於lyra,但只有一些日常用語差不多,延伸出來的專業術語不一樣.
11. 新人類(地球人)之前說是有十二個類人族的基因組成,請問是那十二個呢
記不清了.只記得主體.
12. 那個鐵球發出光的原理是什麼 地心裡面用什麼發電的
意識能量自然凝結而成的能量水晶,. 用水晶配合蓋亞核心的光發電.
13. 此外 關於納粹 納粹當年先進的科技是否跟進入地心跟外星人接觸有關呢 網上貌似有一張外星人跟希特勒的握手照片 不過那個好像是小灰人 個子比較矮
那是齊塔灰人,飛行器技術方面的東西和他們有點關系.
14. 漏了一點 德國曾經有一只專門隊伍 主要負責搜索古代文明的文物 比如約櫃什麽的 聽說也到過西藏 至於是不是那兒進入的 就不得而知 不過德國二戰後消失了很多科學家 而南北極德國很早就進入了 至今還有南極基地的傳言 南極也發現過金字塔
南極基地名字似乎叫新柏林,二戰結束後媒體報紙都在宣傳戰爭結束了,實際上沒有結束.美國在南極繼續與希特勒開戰, 還投放了三顆原子彈到南極, 但是在空中就被德軍擊毀了, 這是造成南極臭氧層空洞的真正原因, 並不是表面教科書所說的因為人類使用空調產生的氟利昂造成的.
他們誰勝誰敗這不清楚.在南極的大多數都是希特勒精挑細選出來的雅利安A級人種, 基因高度純種, 為了建設他理想的民族型國家, 他在昴宿星極端主義那裏得知了每個不同人種的基因起源, 因此他的堅決反對跨種混血的,他也恨自己體內有猶太人的基因.
好了,這個通往地心世界的系列就告一段落了,接下來我們會說靈界幽靈邪靈這些無形的世界,敬請期待,我們下個奇異世界見,Bye Bye
海哥量地球 在 alex lam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光隆博物館
如科學館一樣
可以感受地震體驗,強風體驗,冰極體驗
了解到各種天氣變化
颱風風力體驗
獨特設計的風洞環境,可體驗最強每秒三十五公尺的風力,相當於中度颱風等級的風力,在風洞環境中被模擬出來。是非常適合全家大小一同出遊體驗的極端氣候設施,聽從解說員大哥哥、大姊姊的仔細叮嚀,把身上容易掉落的東西收好,眼鏡也要暫時收起來。包包要拉起拉鍊,抓好衣帽,站在特製的體驗安全區網內,開始體驗強風囉。體驗後,記得整理一下頭髮喔。
地震動態情境模擬
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震動,震動期間會產生地震波。地震可由地震儀所測量,地震的震級是用來表示由震源釋放出來的能量,通常以「芮氏地震規模」來表示。烈度則透過「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來表示,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致該地點地殼運動的猛烈程度,是指由震動對個人、傢具、房屋、地質結構等所產生的影響來斷定。在地球的表面,地震會使地面發生震動,有時則會發生地面移動。震動可能引發山泥傾瀉甚或火山活動。如地震在海底發生,海床的移動甚至會引發海嘯。
台灣東部地處菲律賓板塊與歐亞板塊的交界處,地震發生次數頻繁。藉由情境式的動態體驗教育,寓教於樂,幫助參觀的來賓認識地震,並增強防災的意識與觀念。
971花蓮縣新城鄉康樂村加灣1-2號
#花蓮
#光隆博物館
#遊記
http://www.klmm.com.tw/exhibition/exhibition4/
海哥量地球 在 海哥量地球 的推薦與評價
海哥量地球. @haige6875.1K subscribers818 videos. 脚步丈量地球,心灵感悟世界!以纪录片形式呈现地理山川、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记录百姓家常,分享你的故事 ... ... <看更多>
海哥量地球 在 小地方卻聲名遠揚| 山炮成大咖,海哥量地球受邀為家鄉代言 的推薦與評價
Lagi daripada 海哥量地球 ; 啥事大多数是. 23 Feb 2023 · 91 tontonan ; 拒門外,濟公傳說依稀猶在. 3 Jan 2023 · 90 tontonan ; ,27日上午工廠開播. 28 Dis 2022 · 65 ... ... <看更多>
海哥量地球 在 海哥量地球 的推薦與評價
脚步丈量地球,心灵感悟世界!以纪录片形式呈现地理山川、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记录百姓家常,分享你的故事……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