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西之戰中,姜維創下了震動曹魏全國的大功,劉禪也順理成章的任命他為大將軍。
其實說真的,諸葛亮對姜維當然有知遇之恩,但一路提拔姜維的是費禕讓姜維位極人臣(表面而已)的,是劉禪。
姜維人生最後的豪賭,仍不忘與劉禪回報。我想足以證明,至少在姜維眼中,劉禪並不是個沒用的皇帝。
史前文話 的「蜀漢挖挖哇」▶ http://bit.ly/2OkVkY4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GreatKidsLearning,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塞下曲 王昌齡 唐詩欣賞(Tang poetry appreciation)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王昌齡(公元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
「洮西之戰」的推薦目錄:
- 關於洮西之戰 在 英雄故事 HeroStor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洮西之戰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洮西之戰 在 [心得] 淺論姜維洮西會戰- 看板SAN 的評價
- 關於洮西之戰 在 英雄故事HeroStory - 洮西之戰中,姜維創下了震動曹魏全國的 ... 的評價
- 關於洮西之戰 在 [問題] 姜維傳的洮西之戰 - PTT遊戲區 的評價
- 關於洮西之戰 在 Re: [閒聊] 姜維克復中原能有機會成功嗎? PTT推薦- C_Chat 的評價
- 關於洮西之戰 在 Re: [討論] 姜維是蜀漢後期唯一SSR級的人物嗎- c_chat 的評價
洮西之戰 在 GreatKidsLearning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塞下曲 王昌齡 唐詩欣賞(Tang poetry appreciation)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王昌齡(公元698~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王昌齡有“詩家夫子王江甯”之稱,擅長七絕,被後世稱爲“七絕聖手”。
洮西之戰 在 英雄故事HeroStory - 洮西之戰中,姜維創下了震動曹魏全國的 ... 的推薦與評價
洮西之戰 中,姜維創下了震動曹魏全國的大功,劉禪也順理成章的任命他為大將軍。 其實說真的,諸葛亮對姜維當然有知遇之恩,但一路提拔姜維的是費禕讓姜維位極人 ... ... <看更多>
洮西之戰 在 [問題] 姜維傳的洮西之戰 - PTT遊戲區 的推薦與評價
[問題] 姜維傳的洮西之戰. 看板 Old-Games. 作者 PureTrue. 時間 04-06. 留言 10則留言,5人參與討論. 推噓 5 ( 5推 0噓 5→ ). R大的對話單挑表上面寫對話:姜維– 王 ... ... <看更多>
洮西之戰 在 [心得] 淺論姜維洮西會戰- 看板SAN 的推薦與評價
淺論姜維洮西會戰:戰果、魏國所受震撼,及戰後的特別安撫措施
這篇文算是把之前分散在各處討論洮西會戰的文章所做的整理,並加上整理會戰經過
、與分析而成的文章。
一、前言:
許多人在討論姜維北伐時,常常會被陳壽「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眾黷旅,明斷不周
,終致隕斃。」這段評價誤導,進而認為姜維北伐沒啥成果,對於魏國傷害不大,只是單
純的勞民傷財而已,加以北伐最後沒有成功,姜維的才能評價也因此毀譽參半。
但事實上,這是沒有仔細去看姜維北伐成果所產生的錯誤印象,如果細究姜維北伐的史料
,你會很驚訝的發現,跟常見的印象相反,姜維北伐並非沒有成果,實際上反而是戰果驚
人,他不愧孔明對他的重視與培養,跟他的老師一樣,以極為有限的資源,面對遠較強大
的敵人,卻做到幾乎逆天的成就,而這裡面最典型的一例,就是接下來要介紹的這一戰,
應該也是蜀漢立國(以劉備稱帝起算)以來,對外戰爭最大的勝利:洮西會戰。
二、相關史料區:
在討論這一戰之前,讓我們先把三國志內有提到這一戰的史料列出,以便後續的討論。
以下會按蜀方與魏方紀錄分別列出。不過很有趣的是,作為蜀漢最大的勝利,蜀方紀錄卻
是輕描淡寫,對於過程也沒有什麼敘述,不過還好,結果還是有保留下來,而且大家紀錄
一致:大勝。
相對於此,魏方紀錄反而詳盡得多(遺憾的是,獨獨缺乏這一戰魏方主將王經的視角紀錄
,因為王經幾乎沒有什麼資料,只有在夏侯玄傳後面提到一點事蹟。其實王經的生平如果
不看最後面,應該是個蠻勵志的故事,出身農民,卻能被肯定為名士---這簡直是奇蹟,
可見他在經學上應該很有造詣,為人風采大概也很不錯,才能以農民出身而被認定為名士
---,並有貴人不次拔擢。即在洮西大敗後,作為慘敗的主將,也只是被免掉雍州刺史的
職務,但安排他返回中央任尚書,依然頗受重用。我自己猜測,這樣的安排或許代表了王
經在這一戰中指揮並不差,被狂電是因為姜維太高竿,所以戰後沒有重懲),特別是高貴
鄉公(曹髦)紀、陳泰傳,基本上我們對於這一戰的經過、時序、魏軍受到的打擊以及戰
後的影響(受到的打擊及戰後影響還要加上鄧艾傳),可以說是靠這兩傳才知道。戰勝者
輕描淡寫,反倒是戰敗者詳加記錄,這也是很有趣的一件事…
蜀方紀錄:
後主傳:「十八年春,姜維還成都。夏,復率諸軍出狄道,與魏雍州剌史王經戰於洮西,
大破之。經退保狄道城,維卻住鍾題。」
姜維傳:「後十八年,復與車騎將軍夏侯霸等俱出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於洮西,經
眾死者數萬人。經退保狄道城,維圍之。魏徵西將軍陳泰進兵解圍,維卻住鐘題。」
張翼傳:「維至狄道,大破魏雍州刺史王經,經眾死於洮水者以萬計。翼曰:『可止矣,
不宜復進,進或毀此大功。』維大怒。曰:『為蛇畫足。』維竟圍經於狄道,城不能克。
」
魏方紀錄:
高貴鄉公(曹髦)紀:「八月辛亥,蜀大將軍姜維寇狄道,雍州刺史王經與戰洮西,經大
敗,還保狄道城。辛未,以長水校尉鄧艾行安西將軍,與征西將軍陳泰并力拒維。戊辰,
復遣太尉司馬孚為後繼。……(九月)甲辰,姜維退還。冬十月,詔曰:『朕以寡德,不
能式遏寇虐,乃令蜀賊陸梁邊陲。洮西之戰,至取負敗,將士死亡,計以千數,或沒命戰
場,冤魂不反,或牽掣虜手,流離異域,吾深痛愍,為之悼心。其令所在郡典農及安撫夷
二護軍各部大吏慰卹其門戶,無差賦役一年;其力戰死事者,皆如舊科,勿有所漏。』
十一月甲午,以隴右四郡及金城連年受敵,或亡叛投賊,其親戚留在本土者不安,皆特赦
之。癸丑,詔曰:『往者洮西之戰,將吏士民或臨陣戰亡,或沉溺洮水,骸骨不収,棄於
原野,吾常痛之。其告征西、安西將軍,各令部人於戰處及水次鈎求屍喪,収斂藏埋,以
慰存亡。』」
陳泰傳:「淮薨,泰代爲征西將軍,假節都督雍、涼諸軍事。後年,雍州刺史王經白泰,
云姜維、夏侯霸欲三道向祁山、石營、金城,求進兵爲翅,使涼州軍至枹罕,討蜀護軍向
祁山。泰量賊勢終不能三道,且兵勢惡分,涼州未宜越境,報經:『審其定問,知所趣向
,須東西勢合乃進。』時維等將數萬人至枹罕,趣狄道。泰敕經進屯狄道,須軍到,乃規
取之。泰進軍陳倉。會經所統諸軍於故關與賊戰不利,經輒渡洮。泰以經不堅據狄道,必
有他變。並遣五營在前,泰率諸軍繼之。經巳與維戰,大敗,以萬餘人還保狄道城,餘皆
奔散。維乘勝圍狄道。泰軍上邽,分兵守要,晨夜進前。鄧艾、胡奮、王祕亦到,即與艾
、祕等分爲三軍,進到隴西。艾等以爲『王經精卒破衄於西,賊眾大盛,乘勝之兵既不可
當,而將軍以烏合之卒,繼敗軍之後,將士失氣,隴右傾蕩。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
士解其腕。’孫子曰:‘兵有所不擊,地有所不守。’蓋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隴
右之害,過於蝮蛇,狄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謂。姜維之兵,是所辟之鋒。不如割險自保,
觀釁待弊,然後進救,此計之得者也。』泰曰:『姜維提輕兵深入,正欲與我爭鋒原野,
求一戰之利。王經當高壁深壘,挫其銳氣。今乃與戰,使賊得計,走破王經,封之狄道。
若維以戰克之威,進兵東向,據櫟陽積穀之實,放兵收降,招納羌、胡,東爭關、隴,傳
檄四郡,此我之所惡也。而維以乘勝之兵,挫峻城之下,銳氣之卒,屈力致命,攻守勢殊
,客主不同。兵書雲‘脩櫓轒榅,三月乃成,拒堙三月而後已’。誠非輕軍遠入,維之詭
謀倉卒所辦。縣軍遠僑,糧穀不繼,是我速進破賊之時也,所謂疾雷不及掩耳,自然之勢
也。洮水帶其表,維等在其內,今乘高據勢,臨其項領,不戰必走。寇不可縱,圍不可久
,君等何言如此?』遂進軍度高城嶺,潛行,夜至狄道東南高山上,多舉烽火,鳴鼓角。
狄道城中將士見救者至,皆憤踴。維始謂官救兵當須眾集乃發,而卒聞已至,謂有奇變宿
謀,上下震懼。自軍之發隴西也,以山道深險,賊必設伏。泰詭從南道,維果三日施伏。
定軍潛行,卒出其南。維乃緣山突至,泰與交戰,維退還。涼州軍從金城南至沃幹阪。泰
與經共密期,當共向其還路,維等聞之,遂遁,城中將士得出。經歎曰:『糧不至旬,向
不應機,舉城屠裂,覆喪一州矣。』……
初,泰聞經見圍,以州軍將士素皆一心,加得保城,非維所能卒傾。表上進軍晨夜速到還
。眾議以經奔北,城不足自固,維若斷涼州之道,兼四郡民夷,據關、隴之險,敢能沒經
軍而屠隴右。宜須大兵四集,乃致攻討。大將軍司馬文王曰:「昔諸葛亮常有此志,卒亦
不能。事大謀遠,非維所任也。且城非倉卒所拔,而糧少爲急,征西速救,得上策矣。」
泰每以一方有事,輒以虛聲擾動天下,故希簡白上事,驛書不過六百里。司馬文王語荀顗
曰:「玄伯沈勇能斷,荷方伯之重,救將陷之城,而不求益兵,又希簡上事,必能辦賊故
也。都督大將,不當爾邪!」
鄧艾傳:「其年徵拜長水校尉。以破欽等功,進封方城鄉侯,行安西將軍。解雍州刺史王
經圍於狄道,姜維退駐鍾提,乃以艾為安西將軍,假節、領護東羌校尉。議者多以為維力
已竭,未能更出。艾曰:『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百姓流離,幾於
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習,五兵犀利,我將
易兵新,器杖未復,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三也。狄道、隴西、南安、
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四也。從南安、隴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
麥千頃,為之縣餌,五也。賊有黠數,其來必矣。』」
晉書司馬孚傳:「遷司空。代王淩太尉。及蜀將姜維寇隴右,雍州刺史王經戰敗,遣孚西
鎮關中,統諸軍事。征西將軍陳泰與安西將軍鄧艾進擊維,維退。孚還京師,轉太傅。」
三、會戰經過概述:
會戰經過基本上全靠陳泰傳的紀錄,所以接下來的會戰經過概述,是以陳泰傳內容為主,
輔以其他傳的紀錄,分成四個部分介紹如下:
A.公元255年夏天(參照魏方收到敗報是8月,則姜維出兵應該是6~7月的事),姜維、夏
侯霸、張翼(只確定這兩人有參戰)等率數萬人進入隴西,目標直指魏國隴西郡郡治狄道
城。
而魏方收到消息後,即調動部隊準備迎戰。這時,新上任(原西線最高司令官---車騎將
軍、都督雍涼諸軍事---郭淮才剛在今年的1月過世,他死後西線防務由原雍州刺史陳泰接
任,也就是接掌都督雍涼諸軍事職務,而雍州刺史的職位則由王經接手)的雍州刺史王經
向陳泰報告說:「他的情報顯示,姜維、夏侯霸將兵力分成三路,分別指向祁山、石營、
金城,(既然姜維分散兵力)他建議由他率領雍州的州郡兵進駐為翅,請陳泰下令讓涼州
派出援軍進駐枹罕,討蜀護軍指揮的兵力增援祁山加以對抗(因為王經只是雍州刺史,可
以管雍州的州郡兵,但管不了涼州派出來的州郡兵,也管不了討蜀護軍---那應該算是直
接受雍涼都督節制的部隊---,所以要請陳泰命令他們配合作戰)」。
分析:
根據王經的資料,姜維是兵分三路進軍,至於是事先計畫好,故意分成三路,想讓魏方以
為有機可趁而誘出魏軍野戰;還是本無誘敵計畫,但發現王經衝出來後臨機應變,合兵會
戰,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有兩點:
1.姜維應該玩了一手敵前合兵的漂亮調度,成功在王經抵達前將部隊聚攏(這可以從後續
不再看到蜀軍有兵分三路的紀錄得知,蜀軍應該有合兵一處成功)。
2.顯然在王經的情報裡,他手上的部隊數量較姜維有明顯優勢,足以與蜀軍一戰(甚至可
能姜維合兵後,數量都還是比王經少,不然王經應該不敢輕易接受會戰)。
B.而陳泰則認為蜀軍兵力應該沒有多到可以始終分成三路,而且作戰忌諱無謂的分散兵力
,涼州部隊也不方便越境作戰,所以他否決了王經的作戰計畫,回覆說:「要等徹底摸清
楚蜀軍的動向,知道姜維的作戰目標為何,並且我軍各路部隊集中完畢後,再行進軍。」
分析:
其實這段陳泰基本上是在牽拖,而且有的理由蠻爛的(像是涼州軍不方便越境作戰,哇咧
,不就是因為這樣才設置「都督雍涼諸軍事」這一職務以便統籌兩州的資源與部隊,以避
免遺誤戎機的嗎?別人還有資格說這話,就你陳泰沒資格啊XD),歸根結底陳泰的真實意
思其實是這幾點:
1. 他不認為姜維這種名將會犯胡亂分散兵力的低級錯誤,而且蜀軍應該兵力也沒多到可
以兵分三路還每路都有優勢。
2. 關鍵是他還看不透姜維這次的作戰目標為何,看不透就沒把握應付。
3. 既然如此,只好採取最保守(穩妥)的應對方式,一邊集中兵力一邊繼續蒐集情報,
反正魏國資源多,集中兵力後一定可以對蜀軍享有兵力優勢,即使失了先手也有本錢挽回
。
C.後來收到進一步的情報,姜維已經率領數萬人抵達枹罕,並繼續向狄道進軍。陳泰於是
命令王經率部隊增援狄道城,但是不准跟姜維決戰,要等各路援軍抵達後,再來規劃決戰
事宜。當陳泰率軍抵達陳倉時,收到王經指揮的部隊已經在河關與姜維交戰,而且戰況不
利,王經率部渡過洮水。陳泰認為王經不龜在狄道城,反而出兵跟姜維野戰,八成凶多吉
少,於是緊急挑出5個營的部隊先行赴援,陳泰則率各部隨後出發。
這時王經率雍州軍已經在洮水以西跟姜維決戰,結果被姜維狂電,全軍崩潰,陣亡數萬人
。王經只收容殘兵1萬人左右退入狄道城,其餘部隊不是被殲滅就是逃散,而姜維乘勝進
兵圍困狄道城。
分析:
這邊其實就是陳泰本意要王經先龜,等他到來再考慮決戰,可見陳泰在對上姜維時,極其
小心謹慎。
但沒想到他到陳倉時(代表他指揮的部隊正準備穿越隴山,因為陳倉就是關隴大道在隴山
以東的出口之一,隴山很重要,下面再談)就收到王經還是率軍離開狄道與姜維決戰的訊
息。
這邊要討論的是,史料中為什麼會有「會經所統諸軍於故關與賊戰不利,經輒渡洮」這段
,也就是為什麼王經會有部隊在河關(照盧弼說法,故關應為河關之誤,河關是一個縣,
在洮水以西)與蜀軍交戰,而王經又為什麼要違抗陳泰命令渡過洮水(知道戰況不利還渡
洮水)?
我的猜測是:可能姜維進軍速度太快,導致王經主力是在狄道,但是有部隊不及退回,而
在洮水以西被姜維軍團咬住了,而且戰況不利,因此王經率主力離開狄道渡過洮水,可能
是要去救援被咬住的部隊。這樣或可解釋:
1. 為什麼陳泰下令不准決戰,而王經依然決戰。
2. 為什麼前面戰況不利,王經反而還繼續投入部隊(正常的反應是戰況不利會採取比較
保守的方針)。
3. 為什麼在違反陳泰命令,且還慘敗的前提下,戰後王經沒有被嚴懲(如果王經是為了
救援部下而冒險奮戰,不能說是錯的---當然也是因為王經雖敗但還有守住狄道,使局面
沒崩塌殆盡,不然他應該還是會被嚴懲)。
至於會戰過程為何?姜維是怎麼做戰術部署?他又是如何辦到一次殲滅數萬人(而且是精
銳,後面會提)的大勝,很遺憾史料隻字未提。
D.接下來的經過只做簡短翻譯與介紹,至於裡面某些值得分析的地方統一放在四、震撼曹
魏裡提出。
這時候在蜀軍方面,張翼建議見好就收,姜維則認為怎可放過擴張戰果的機會,於是繼續
圍攻狄道。
而魏軍方面反應如下:
中央:在收到戰敗報告後,司馬昭很迅速的做出了反應,除了集結援軍外,並任命鄧艾為
(代理)安西將軍,指揮援軍增援陳泰。但他還是不放心,鄧艾出發後,後續又發表以司
馬孚為西線總指揮,持續率軍增援,並準備讓司馬孚留在關中坐鎮(也就是說,陳泰實際
上失去西線總司令的位子。不過在司馬孚到任前,應該還是以陳泰負責全權指揮,而這也
就成了挽救局面的關鍵)。
前線:陳泰率軍抵達上邽(也就是已經穿過隴山---上邽是隴山西側出口之一---,控制隴
山西側出口,就可以確保魏軍後續援軍可以繼續增援而不會被蜀軍擋在隴山以東)後,判
斷王經應該還可以靠城牆撐一下,於是先暫停前進等待援軍,同時分兵控制各處要隘(推
測是控制隴山各處隘口)後,才又恢復進軍。這時候鄧艾、胡奮、王秘這三支援軍也已趕
到,於是陳泰將援軍納入作戰序列,連同他本來指揮的部隊整編成三軍,並進入隴西郡。
這時候援軍諸將(包括鄧艾喔)出現怯戰心理,認為王經已經把雍州軍的精兵丟光了,蜀
軍現在戰力正強,跟他們打沒把握贏,所以建議先保全自己,等到蜀軍氣勢過了出現破綻
,再行救援(如果那時候還有得救的話,講白了就是放棄救援王經,自保優先,原因是覺
得打不贏姜維)。
但陳泰力排眾議,堅持要進軍救援,於是持續進軍高城嶺。這時候陳泰做了一個精彩的行
動,自率一隻部隊輕裝迂迴,繞過蜀軍的外圍監視部隊(照陳泰傳的說法是伏兵,不過我
覺得這點是陳泰傳在虎爛,裴松之似乎也如此想XD),抵達狄道城東南方的山上,同時舉
火告知狄道城內的殘兵援軍已經趕到。
於是狄道城內守軍士氣大振,而陳泰竟然敢不等集結更多援軍就趕來,而且速度這麼快,
也出乎姜維的預料,但他也迅速做出反應,派軍進擊陳泰的這支部隊,只是被陳泰擊退。
這時涼州軍也已經抵達戰場附近,姜維判斷魏軍援軍將會陸續抵達,而在無法立刻吃掉陳
泰這一部的情況下,已經沒有圍點打援的機會,於是果斷退兵,會戰結束。
姜維退兵後,王經感歎說:「糧剩下不到10日份,要不是援軍趕到,狄道城必然失守,整
個雍州也就完蛋了。」
四、震撼曹魏:
這一段是要分析姜維透過這一戰,對曹魏當下造成了多大的震撼,分析方式基本上會採用
:引述史料-簡短翻譯-加以分析的模式。而要分析的目標就是自曹魏接到敗報開始,從中
央到前線,做出的處置與決策。
1.中央方面:緊急調遣援軍,組成黃金組合(陳泰-鄧艾)及最後調司馬孚出陣
高貴鄉公(曹髦)本紀:「(正元2年,公元255年)八月辛亥,蜀大將軍姜維寇狄道,雍
州刺史王經與戰洮西,經大敗,還保狄道城。辛未,以長水校尉鄧艾行安西將軍,與征西
將軍陳泰並力拒維。戊辰,復遣太尉司馬孚為後繼。……(9月)甲辰,姜維退還。」
這邊先界定日期,根據中研院的中西曆轉換網頁,可以得知:
魏高貴鄉公正元2年8月辛亥=8月2日(西元255年陽曆9月19日)
魏高貴鄉公正元2年8月辛未=8月22日(西元255年陽曆10月9日)
魏高貴鄉公正元2年8月戊辰=8月19日(西元255年陽曆10月6日)
魏高貴鄉公正元2年9月甲辰=9月25日(西元255年陽曆11月11日)
Ps:裡面戊辰日,也就是任命司馬孚增援的日子,換算出來是8月19日,但任命鄧艾增援
日卻是8月22日,鑑於鄧艾增援應當在司馬孚之前(依照史料敘述順序也是如此),可見
兩者日期必有一誤,推測可能是司馬孚的任命日期(戊辰日)記錯了,實際上的任命日期
應該是在8月22日到9月25日之間。不過這不改變司馬孚增援的事實,因為連司馬孚的本傳
也證實了確有其事。
從上可以得知,8月2日曹魏中央收到洮西慘敗的報告,隨即做緊急調度援軍的準備,然後
到8月22日援軍準備完畢,乃任命鄧艾率領增援陳泰。
Ps:魏方為調度大軍增援,前後花費了20天進行軍隊及後勤準備,這是一個很有價值的參
考訊息,因為這告訴我們:
如果西線出現事先未預料到的情況,需要魏國中央調大軍前往隴山以西支援時,從開始集
結援軍,到後勤準備完成,大概需要花費的時間(王經的慘敗絕對是魏國中央事先未預期
到的事件)。
同時這也附帶解開了孔明第一次北伐時,到底魏國有沒有事先準備的爭議。顯然,魏略所
謂的魏國不把孔明準備北伐當一回事,因而沒有準備應該是錯的;孫資傳內提到的曹叡重
視孔明進駐漢中,故而接受孫資建議,早就準備集結部隊應該才是正確的。
理由是:參考這次在沒有事先準備的情況下,光是準備物資與集結部隊就花了20日,而張
郃當時可是要率5萬人的龐大兵力西進,要花費的時間應該不會少於這次,那再加上張郃
行軍的時間,若無事先準備,只怕趕到街亭時,孔明早就把隴山給堵起來了;只有曹叡早
有準備,大幅縮短集結與後勤準備所花費的時間,才更能解釋張郃可以及時趕去街亭作戰
的情況。
照我們後人看來,調鄧艾增援陳泰,有了陳泰-鄧艾的強強聯手,根本是豪華到不行的人
事安排,甚至可以說這就是當時魏國最強的野戰指揮官組合(當然純就威名來說,或許還
沒到這程度,因為鄧艾還沒透過在段谷擊敗姜維來證明他是魏軍西線第一人。但即使如此
,他兩人之前的戰功也已經夠多,至少都足以證明他們是曹魏當時指揮官中的一時之選)
,應該沒有什麼不放心了才對。
但司馬昭以實際行動告訴你,這樣他還是不放心(換句話說,這樣的王牌組合他覺得還沒
有足夠的戰勝把握),因為他又請出司馬孚(司馬懿的三弟)來坐鎮。
相信很多人其實不明白這行為代表的意義,這是因為不瞭解司馬孚的地位、能耐,還有當
主帥的經歷,讓我這樣說吧:
司馬孚是當時司馬氏中輩份最高的長輩,也可以說是除司馬昭以外,最強的司馬家族人(
要比他強,那可能得司馬懿復生才行),事實上如果只考慮軍事眼光的話,司馬昭還未必
贏得了他。
最早提出中央必須成立快速反應部隊2萬人以專責對付孔明(不過理由是孔明太變態,邊
軍根本擋不住,等中軍準備好赴援時,邊軍可能早就被打趴…呃,他是用比較好聽的說法
「失去戰機」)的就是他,第五次北伐秦朗帶去增援的2萬人,很可能就是來自他的建議
;而協助司馬懿完善西線後勤補給,遷冀州5000農民到關中地區屯墾,以增強西線魏軍就
地補給能力的也是他,可以說第五次北伐司馬懿能龜到最後,成為一代龜王…呃,我是說
成功拖到蜀軍撤退,他也是重要功臣之一。
然後,司馬孚當主帥的經歷不多,在這之前只有一次:就是諸葛恪發動20萬人北伐那次(
他其實可以出一本書:教你如何第一次指揮20萬人就上手,應該會大賣XD)。那次司馬師
窩在洛陽調度,而實際上進駐壽春協調各部隊行動,統一指揮魏軍援軍20萬人,最後成功
挫敗諸葛恪的魏軍主帥還是他。
所以,當司馬昭請出司馬孚壓陣時,就反映了三件事:
(1)司馬昭認為局勢嚴峻,光是陳泰+鄧艾還不夠保險,必須司馬孚出馬壓陣,以其優秀
的能力與崇高的威望,確保作戰指揮與意志貫徹不會出問題。
(2)就主帥份量的角度來說,可以說除非司馬昭親自出馬,否則這就是當時曹魏最高層
級的任命。因為你再也找不到比司馬孚更符合兼具威望夠、能力佳、還有司馬昭絕對信任
這三項條件的人物。而洮西這一敗可以讓司馬昭把他請出來擔任主帥,則司馬昭對這一戰
戰敗重視的程度,由此可見。
(3)在司馬昭眼中,姜維這次的威脅,顯然跟諸葛恪20萬人北伐那次是同等級的,儘管
姜維能調動的兵力,可能只有諸葛恪那次的1/4不到。
2. 前線方面:魏軍援軍(包括鄧艾)從上到下的怯戰心理
這要看陳泰傳的紀錄。陳泰傳:「(王)經已與維戰,大敗,以萬餘人還保狄道城,餘皆
奔散。維乘勝圍狄道。泰軍上邽,分兵守要,晨夜進前。鄧艾、胡奮、王祕亦到,即與艾
、祕等分為三軍,進到隴西。
(鄧)艾等以為“王經精卒破衄於西,賊眾大盛,乘勝之兵既不可當,而將軍以烏合之卒
,繼敗軍之後,將士失氣,隴右傾蕩。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其腕。’孫子曰:
‘兵有所不擊,地有所不守。’蓋小有所失而大有所全故也。今隴右之害,過於蝮蛇,狄
道之地,非徒不守之謂。姜維之兵,是所辟之鋒。不如割險自保,觀釁待弊,然後進救,
此計之得者也。
(姜維退兵後,王)經歎曰:“糧不至旬,向不應機,舉城屠裂,覆喪一州矣。”」
翻譯:
王經與姜維會戰,大敗,只撤出萬餘人退守狄道城,其餘的部隊都崩潰散亡了。姜維乘勝
包圍狄道城,陳泰本軍抵達上邽,分遣部隊守住各要點(應該是守隴山的要隘,換言之,
陳泰也有做最壞的打算)後,率軍急速前進,這時鄧艾、胡奮、王祕率領的援軍也趕到了
,所以就整編為三支部隊,繼續前進進入隴西郡。
這時鄧艾等將領認為:「王經手下精銳的雍州邊軍已經在西邊慘敗,敵軍士氣大振,兵鋒
正盛難以對抗;而我軍是從中央調來的各部拼湊起來的部隊,又面對雍州邊軍剛剛慘敗局
面,士氣低落,隴右地區也動盪不安,對我軍沒有信心。古人說:『被毒蛇咬到手,為保
全生命,壯士就只能選擇斬斷手腕』,孫子也說:『有的軍隊是不能攻擊的,有的地方是
不能固守的』,這是因為雖然付出較小的代價,但卻保住了大局啊!
現在隴右地區慘敗後的情況比面對蝮蛇還嚴重,狄道城就是孫子所指無法固守的地方,姜
維軍團就是我們現在應該避開的鋒銳。因此我建議目前應該放棄救援,先保住自己,等到
姜維野戰找不到敵人打擊,因為補給不繼或士氣衰退出現疲態後,我們再考慮進兵救援(
如果還有得救的話XD),這是目前的上策。」
姜維退兵後,王經感歎說:「糧剩下不到10日份,要不是援軍趕到,狄道城必然失守,整
個雍州也就完蛋了。」
魏軍會戰慘敗後,局勢已經嚴峻到連鄧艾都覺得救不了王經,打算放棄救援,只求保住隴
山以東(隴西地區最大的險要就是隴山,要自保最適合的地點就是退守隴山)就好。當時
如果真這樣做,也就是魏軍援軍主力不再向西推進,那可以預見接下來就是狄道城破,王
經殘兵萬人被殲滅(看王經說的內容,如果陳泰接受鄧艾等人的建議,停止救援王經,那
王經自認自己必然完蛋,而且可能整個隴右都會丟掉),接著姜維運用內線作戰的優勢,
擊滅前來增援的涼州軍。倘若如此,那蜀漢就可能真的會拿下整個(東漢概念的)涼州,
達成孔明與姜維一直以來希望做到的目標。
所以陳泰這次冒險進軍救援,可以說是改變局勢的關鍵,要不是他果斷進兵救援,也許姜
維就真的改寫三國歷史了。但即使如此,從連鄧艾這樣的名將都失去救援信心也不難想像
,這場會戰魏軍損失之慘重(應該不會有人懷疑連山都敢爬、敢走無人之地七百里、敢帶
頭用毯子裹著自己滾下山的鄧士載意志堅定程度吧?可當時連他都動搖了)。
讓我們再拿另一個時期做對比,以瞭解這次魏軍怯戰心理的嚴重程度,也就是和孔明第四
、第五次北伐時來做對比。
魏軍將領不是沒有對蜀軍出現怯戰心理過,孔明時代就有,但自從孔明死後,一直到本次
會戰之間,魏軍對蜀軍就沒有出現怯戰心理了,而這次是自從孔明死後,魏軍在迎擊蜀軍
入侵時,第一次出現這樣的反應。而且,嚴格來說,這次的反應又和孔明那時不一樣。
從孔明時代從魏軍內會嘲笑司馬懿「畏蜀如虎」,以及司馬懿必須要搬出曹叡來壓住部下
請戰的意見這兩件事,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
在孔明北伐時,對孔明出現怯戰心理的只有魏軍最高層領導層(曹叡、司馬懿、張郃、郭
淮等),至少在第四次北伐以後,他們一致認為即使有絕對優勢也不要跟孔明決戰,風險
實在太大(請唸成他們判斷「打起來一定會輸」)。所以他們寧願丟臉也要當烏龜;但對
於魏軍其他中、高層軍官與基層將士而言,他們知道高層不願打,但並不能理解這樣的心
理,所以才會出現嘲笑與求戰的聲浪。
但在洮西會戰時則有些不同,照陳泰傳上的紀錄,魏軍諸將可說是普遍性的主張停止救援
,陳泰是力排眾議獨斷堅持救援的,要不是他是雍涼方面的最高主帥,在司馬孚抵達前,
大家都得聽他的,很可能他的意見根本不會被眾人接受。這就反映了在魏軍援軍中,不只
高層將領,可能連中層軍官都對救援成功沒多大信心,所以才會這樣普遍性的想要據險自
保(對比第四次北伐時司馬懿被嘲笑「公畏蜀如虎,奈天下笑何!」,即可知情況落差有
多大),而不是積極求戰。
即使到戰後,魏軍對於蜀軍(或著具體的說,是對姜維)的怯戰心理也沒有消失,這點在
鄧艾傳中得到充分的體現:鄧艾不得不以承認慘敗來敲醒部下面對蜀軍必將再來的現實。
以下引用鄧艾傳內容並加以分析:
鄧艾傳:
議者多以為維力已竭,未能更出。艾曰:『“洮西之敗,非小失也;破軍殺將,倉廩空虛
,百姓流離,幾於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勝之勢,我有虛弱之實,一也。彼上下相習
,五兵犀利,我將易兵新,器杖未複,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陸軍,勞逸不同,三也。狄
道、隴西、南安、祁山,各當有守,彼專為一,我分為四,四也。從南安、隴西,因食羌
穀,若趣祁山,熟麥千頃,為之縣餌,五也。賊有黠數,其來必矣。』」
翻譯:
(姜維退兵後)許多人認為姜維的部隊戰力應該也損耗很大,想來不會再來進攻才是。鄧
艾則聽到後當場打臉說:「洮西會戰對我軍而言,並不是一場小挫敗。將士死傷慘重、物
資消耗殆盡、百姓流離失所,整個局面差點無法挽救。
目前分析起來,蜀軍可以乘勝進攻,士氣高昂,而我軍甫戰敗,狀態正虛弱,這是第一點
。蜀軍經多次實戰磨合,上上下下都熟知彼此的能力與狀態,裝備也良好(應該是指擄獲
很多魏軍裝備吧),而我軍則將領新到,部隊充斥菜鳥(因為熟悉隴右的軍官及老兵已經
在洮西會戰中死得差不多),裝備也還沒補充完,這是第二點。蜀軍乘船,我軍陸上行軍
,他們輕鬆而我們疲累,這是第三點。狄道、隴西、南安、祁山,都是重要據點,必須分
兵防禦,所以我軍分散四地,而蜀軍卻可以集中兵力進攻任何一點,優劣不言而喻,這是
第四點。蜀軍進攻南安、隴西,可以就地獲取羌人的物資,如果攻向祁山,那附近熟麥千
頃,也不乏補給,這是第五點。所以綜合以上因素,蜀軍一定會再次進攻的。
從鄧艾傳這段紀錄,我們可以得知:
(1)洮西會戰魏軍確實損失慘重。
(2)戰後的隴西魏軍瀰漫著期待蜀軍不會再來的意見,而鄧艾不但反對這個看法,還以
承認慘敗的方式來告訴部下:別傻了,姜維一定會再來的!
這裡面值得分析的一點是:為什麼鄧艾要以公然承認慘敗的方式來反駁這個意見(或說期
待)?
因為依照常理,主帥通常都是宣揚己方強而敵方弱,這樣才會給予部下信心,正常來說沒
有人會坦白承認自己會被敵方狂電(那怕才剛被電過,這點去看看南北戰爭北軍前期波多
馬克軍團幾任統帥的言論,或是二戰北非戰場上英、美軍對隆美爾的宣傳評論即知),因
為這不僅面子掛不住,也有損士氣。鄧艾不會不知這個道理,那為何還要坦承慘敗?
顯然是有不得不為的理由。細究他的評論內容,全部圍繞在蜀軍享有哪些優勢,而結論是
蜀軍一定會再來,那麼我想最合理的解釋是,隴西魏軍在戰後瀰漫著期待蜀軍不會再來的
意見,帳面的理由是姜維應該也損失不輕,但實際上期待的原因其實是怯戰心理---試想
,如果蜀軍在洮西會戰戰果普通或損失不輕,那魏軍的反應正常來說應該是巴不得蜀軍趕
快過來,好給他們送人頭、送戰功,怎麼會是期待蜀軍不來?
鄧艾很可能是察覺了這一點,為了不讓部下一廂情願最後在面對現實時崩潰,鄧艾寧可選
擇承認戰敗以損士氣,迫使部下把頭從沙堆抬起來,這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士氣受損可以
用別的方式激勵,部下不肯面對現實,等到姜維真的再來進攻就完了。
而從鄧艾不得不對部下承認魏軍損失慘重,並且告誡部下蜀軍必將再來一事觀之,洮西會
戰造成的心理打擊並不止於高層將領,而是包括中層軍官,甚或基層將士可能多少都產生
了心理打擊,戰後隴西的魏軍完全沒有滅此朝食的氣概,而是滿腦子催眠自己蜀軍不會再
來,這根本是慶幸自己得脫大難的想法,可見當時的動搖程度是普遍性的。所以鄧艾才要
對他們分析情況,告訴他們不要一廂情願的認為蜀軍撤了就沒事了,他們一定會再來的。
3. 附論:姜維與張翼意見之優劣
如果只看張翼傳的內容,又加上姜維後來被迫放棄攻下狄道的結果,很容易會讓人產生張
翼的想法才是對的,姜維太不懂得見好就收了的印象。
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如果你參看曹魏那邊的紀錄,你就會得到一個完全不同的印象,以下
我轉一段以前寫的文章過來說明:
最後,張翼和姜維的意見不同之處在於:
張翼認為,大勝很不容易,既然打贏了就撤退吧,免得偷雞不著蝕把米(還有,張翼本來
就算是不想北伐那派,所以積極性當然不太高)。
姜維則是:王經已經大敗,退守狄道城的是殘兵,士氣不高,只要猛攻是有機會搶在援軍
抵達前攻陷的,這麼好擴張戰果的機會,不能輕易放過。
那姜維的想法對不對呢?我想這段紀錄說明一切:(姜維退兵後,王)經歎曰:“糧不至
旬,向不應機,舉城屠裂,覆喪一州矣。”
也就是說,姜維的判斷是正確的,王經已經快撐不住了,要不是陳泰冒險進兵救援,王經
殘部只有全滅一途。
而且,事實上姜維時機把握的也很好,一發現沒辦法立刻吃掉陳泰,且狄道城殘兵的士氣
已經提高,立即果斷撤退,魏軍不但留不下他,甚至連他就近駐紮在鍾提也無力驅逐(請
參看地圖,看看鍾提離狄道有多近)。
我們可以說,整個洮西會戰姜維除了沒料到陳泰迂迴這件事外,其他都是他在掌握主動權
,要打就打,要撤就撤,魏軍空有優勢力量,卻拿他沒辦法,甚至連給他造成重大損失都
辦不到,只能止血而已。姜維以劣勢之軍面對強敵卻能做到這種程度,實在是非常驚人的
成就。
五、曹魏的戰後安撫措施
姜維退兵後,魏方開始辦理善後,但這次的善後非常的不同,也因此讓我們知道這次會戰
與其他會戰不同的特殊性。
那麼這個特殊是特殊在哪裡呢?這就要去看高貴鄉公(曹髦)紀的紀錄了:
高貴鄉公(曹髦)紀:「(9月)甲辰,姜維退還。冬十月,詔曰:“朕以寡德,不能式
遏寇虐,乃令蜀賊陸梁邊陲。洮西之戰,至取負敗,將士死亡,計以千數,或沒命戰場,
冤魂不反,或牽掣虜手,流離異域,吾深痛湣,為之悼心。其令所在郡典農及安撫夷二護
軍各部大吏慰恤其門戶,無差賦役一年;其力戰死事者,皆如舊科,勿有所漏。”
十一月甲午,以隴右四郡及金城,連年受敵,或亡叛投賊,其親戚留在本土者不安,皆特
赦之。
癸丑,詔曰:“往者洮西之戰,將吏士民或臨陳戰亡,或沈溺洮水,骸骨不收,棄於原野
,吾常痛之。其告征西、安西將軍,各令部人於戰處及水次鉤求屍喪,收斂藏埋,以慰存
亡。”」
同樣的,讓我們透過中研院的中西曆轉換網頁先界定日期後,再來分析:
魏高貴鄉公正元2年9月甲辰=9月25日(西元255年陽曆11月11日)
魏高貴鄉公正元2年11月甲午=11月16日(西元255年陽曆12月31日)
魏高貴鄉公正元2年12月癸丑=12月5日(西元256年陽曆256年1月19日)
翻譯:
9月25日,姜維退兵。10月曹髦下詔:「我的德行不夠,不能阻止賊寇肆虐,所以才讓蜀
漢在邊疆作亂,洮西會戰遭到慘敗,將士陣亡數以千計,有的將士在戰場上陣亡,忠魂都
不能返家;有的將士被蜀軍俘虜,流落異鄉不能返家,這些讓我深感痛心。所以我命令這
些(陣亡與被俘)將士家鄉所在的郡太守、典農校尉及安夷護軍和撫夷護軍(據說是專門
監管內遷的氐族的職務---應該是指曹操放棄漢中時遷來的那批---,性質類似護羌校尉,
然後,由此可見,這一戰魏軍也有徵發氐族人參戰),要派他們麾下的重要官員去那些將
士的家屬那裡撫卹慰問,免除他們1年的賦稅和力役,而力戰陣亡的將士,就按照既有的
規定辦理撫卹,不要有所遺漏。」
11月16日,又下詔:「隴右四郡及金城郡,連年遭到蜀軍進攻,有些人因此投降蜀軍,這
些人的親人還留在本土者因此感到不安(怕魏國清算報復),現在都予以特赦,讓他們不
用擔心。」
12月5日,再次下詔:「之前的洮西會戰,將士、官員與百姓有的在戰場上戰死,有的在
洮水中溺死,他們的屍骸散佈在原野上無人收殮,讓我感到痛心。所以我命令征西將軍(
陳泰)與安西將軍(鄧艾),發動部屬去戰場及洮水邊收殮遺體,以使這些忠勇將士的英
靈及他們的家屬都能得到安慰。」
分析:
從上面的時間點我們可以發現,在短短2個月左右的時間內(10、11、12月各1次),曹髦
他連下三道詔書(其實就是「罪己詔」,關於「罪己詔」的意義,下面再談)撫慰將士與
百姓,在詔書內他說自己品德不夠,不能阻止蜀軍入侵,導致洮西慘敗,將士死傷慘重,
這讓他做為皇帝感到深為痛心,所以要求做好安撫死傷將士家屬、減免他們的賦稅與力役
、特赦投降蜀軍的人的家屬、為陣亡將士收屍…等一系列安撫措施,這是連石亭或東關大
敗時都還沒有的待遇。
做為對比,讓我們看看曹魏其他幾次有名的戰敗時,魏方的本紀內記錄了啥,還有有沒有
提到善後措施,就可以得知洮西大捷對於魏國是不是有著特殊性:
石亭之戰:
明帝紀:「秋九月,曹休率諸軍至皖,與吳將陸議戰於石亭,敗績。」
興勢之戰:
曹芳紀:「五年春二月,詔大將軍曹爽率眾征蜀。……丙午,大將軍曹爽引軍還。」
東關之戰:
曹芳紀:「冬十一月,詔征南大將軍王昶、征東將軍胡遵、鎮南將軍毌丘儉等征吳。十二
月,吳大將軍諸葛恪拒戰,大破眾軍于東關。不利而還。」
襄武之戰:本紀無紀錄...
是的,各位沒看錯,就這樣,沒了。別說罪己詔、別說安撫將士、別說減免傷亡將士賦役
、別說特赦投降將士留在魏國的家屬、別說為陣亡將士收屍,什麼都沒有好嗎!
不管在洮西會戰之前或之後,其他的戰敗不論敗得多慘,損失多大,曹魏從沒有以這樣的
方式來處理善後,僅此即可以證明洮西會戰意義絕對非同小可,非其他會戰可比。洮西大
捷後的2個月內連3道詔書,根本是魏國絕無僅有的紀錄!
當我們證明了洮西會戰善後的特殊性後,我們又要問,為什麼這一戰這麼特殊呢?曹魏並
不是沒有其他損失慘重的戰敗啊?為何差異會這麼大?
關於這一點,我的想法是,可以從罪己詔的定義與使用時機來進行理解:
首先要說明的是,曹髦這三道詔書,第一和第三道其實都可以說是罪己詔,特別是第一道
,因為他直陳自己德行不夠,不能感化賊人,導致治下軍民不幸。
其次,讓我們瞭解罪己詔的定義與使用時機:
罪己詔的簡介: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BD%AA%E5%B7%B1%E8%AF%8F
基本上呢,罪己詔就如同維基上記載的一樣,是君主「進行自我批評的詔書」,使用時機
不一,不過大致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情形:
(1)君主因為某件事(或某些政策)處理不當,於是透過罪己詔表示自己認錯並願意予
以改善。
這個典型的例子就是漢武帝的輪台詔。
(2)重大天災或天有異象。
古人對這個很重視,一般常認為這代表君主或朝廷有失德的行為。
典型例子就是漢明帝因為日蝕,所以下罪己詔並徵求直言。
(3)發生危及政權的重大事故,比如戰爭、叛亂戰況不利,極需收攏人心。
典型例子就是宋徽宗下過的兩次罪己詔:
一次是方臘起事,震動整個東南時,宋徽宗下罪己詔,承諾廢除花石綱,並讓童貫到處宣
揚以挽回人心。
第二次就是金兵南下,宋徽宗沒法解決,於是下罪己詔後把爛攤子丟給宋欽宗,自己跑路
了。
以上這三種情況,除了第一種事情本身是可大可小(大者可以像是輪台詔,是根本改變國
策;小的可能只是皇帝表示一些懺悔,比如李世民對於干預司法一事表示道歉)外,其餘
兩種情況在古代都是非常嚴重的大事,也就是說,一旦皇帝因為後兩種情況而下罪己詔,
就代表發生的事情很嚴重(天有異象在現在未必當回事,但古人是很認真把這當作警示的
,漢代還常因此而換掉三公等級的高官),必須慎重以對,而不得不透過罪己詔來安撫、
收攏人心。
那麼洮西會戰後曹髦的罪己詔是哪一種?很顯然的,是第3種。這可以從以下幾點證明:
(1)魏國從立國到滅亡,不是沒有打過敗仗,損失慘重的敗仗也不是沒有,東關就是,
但因戰敗而下罪己詔的(事實上,曹魏立國46年,這是唯一的一次下罪己詔),只有這次
。
(2)或許有人會說這次曹髦個人想要下,但同樣是曹髦在位期間發生的襄武之戰(精確
的說,應該是發生在曹芳被廢,曹髦上位的前後),也是魏國戰敗,結果魏國連點反應都
沒有(本紀內還沒紀錄)。
(3)詔書內容都很具體的指出因為洮西會戰的失利,所以才會下此詔書並推出諸多安撫
政策(也是魏國從立國到滅亡,從來沒有過的紀錄)。
(4)最重要的是,罪己詔內的這些安撫政策,不但指明就是針對洮西會戰敗後的隴右地
區,同時也是一次性的,以後魏國並沒有把這些安撫政策變成他們的制度,這完全是為洮
西會戰戰敗後的收尾量身定做的。這也足以證明絕對是第3種而非第1種。
也就是說,這應該反映了洮西會戰的戰敗被魏國高層認為是足以動搖政權的大事,甚至其
事態之嚴重還在石亭、興勢、東關這些大敗之上,所以才會決定下罪己詔來安撫民心。
另外,罪己詔是以詔書的形式下達。換言之,不比平常說話可能只有史官會記錄 下來,
這是等於向全天下公告,拿現在來比,可以說就是政府以新聞稿正式對外宣布事情的形式
,所以君主沒事不會喜歡亂發罪己詔的,除非他喜歡整天對全天下公告:我無能、失德,
是個廢物之類。
六、總結:
透過上面的這些分析,我們可以理解到,姜維的北伐絕非無功,也絕不是無意義的行動。
洮西會戰對於蜀漢而言,不是一場普通的勝利;對於魏國而言,也絕不是一場無足輕重的
戰敗。
事實上,這一戰對動搖魏國在隴西地位,以及削弱政權統治力的效果,恐怕較之前諸次北
伐都要高,故而魏國才會推出一系列絕無僅有的措施,並以罪己詔的形式發布,以求穩定
局勢。
若要類比,或許坎尼敗後的羅馬,應該會是一個頗為接近的情形(當然,坎尼的影響某部
分來說應該是更深刻,畢竟那幾乎是搞到羅馬城內家家縞素了,而洮西會戰陣亡的主要是
雍州州郡兵,對於潼關以東地區的影響力,應該相對低得多)。
很可惜的是,就像坎尼敗後的羅馬,不再給漢尼拔打出第二次坎尼會戰的機會,對姜維也
是如此。在之後的段谷之戰,姜維失敗了,所以洮西會戰的影響也就戛然而止,未能延續
下去。
如果姜維能夠再締造2-3場對魏軍的勝利,很可能魏軍就會出現恐姜症(一如二戰北非英
美軍對隆美爾的忌憚),這對北伐非常有利,但老天沒有給姜維機會,就像老天也沒有給
漢尼拔機會一樣。
但儘管如此,這一戰還是給予曹魏高層深刻的印象,因此姜維成為司馬昭在考慮滅蜀時的
頭號大敵,發布的詔書裡,直接挑明蜀漢「蜀所恃賴,唯維而已」,擬定的作戰計畫裡,
明白指出作戰成敗完全取決在「能否絆住(不是擊敗或消滅)姜維」身上,並為此動用最
王牌的將領(鄧艾)、1/3的遠征軍兵力(約6~7萬人)、專門的牽制部署,就為對付他
一人…
附帶一提,雖然說洮西會戰戰果大概是歷次北伐之最,動搖整個魏軍士氣的程度可能也是
最大的一次,不過這並不是說姜維的用兵能力就勝過孔明了。孔明沒能締造出這樣的效果
,不是他打不出來,而是魏軍高層避戰的結果,如果拿漢尼拔戰爭舉例,第五次北伐時的
魏軍高層就如同費比,自知打不贏所以絕不肯決戰,所以漢尼拔還是漢尼拔,但對上費比
時是打不出坎尼會戰的;而王經有點像是法羅,願意出來一戰,所以才會被姜維捕捉到戰
機一舉重創。
--
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用害霸也,用而不能任害霸也,
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參之害霸也。
~~~春秋‧齊國‧管仲~~~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06.104.134.223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AN/M.1539492927.A.45D.html
這是從那看出來的?我完全沒有討論(而且史料也沒有提過)安夷護軍和撫夷護軍的
功能大小,然後史料也沒講說負擔資源是氐人比較多啊?你到底是哪來的依據這樣說?
請問洮西會戰,跟孔明是不是"治實不治名",或有沒有給蔣琬推薦姜維,有什麼關聯?
能不能請閣下先解釋一下,你在討論洮西會戰的文下寫這些東西的意義?以及和文章內
容的關連是?
我覺得不能這樣看,這應該是陳壽個人的資料取捨或多寡問題,而不能推論到當時蜀漢
朝中贊不贊成北伐。
因為按照蜀方資料,這很明顯就只是單純紀錄勝敗結果,非常像是直接照抄史官精簡記
載的結果,而不去使用姜維遞交的正式報告(戰後一定會寫)。
那麼,不使用的可能性有幾個:
1.陳壽手上沒有(可能毀於鍾會死時成都的動亂,或單純陳壽沒有找到資料)。
2.陳壽故意不用(可能是顧忌司馬家態度,也可能是因為譙周的關係不想仔細記錄)。
但,無法從此推論洮西大勝當下蜀漢朝堂上的狀態,也無法以之推論是否因為不贊成
北伐而故意輕描淡寫。
https://www.guoxue123.com/other/map/pic/06/07.jpg
確實很可惜,若是胡濟及時趕到,且夾擊鄧艾成功,很可能就真的出現「恐姜症」
了...
1.孔明除第五次北伐可能有出動到10萬人以上外,應該其他北伐也沒有出動10萬人。
2.有內政加成的原因,不過最大因素應該是孔明軍政權力一把抓,所以能動員舉國力
量北伐,而姜維只有軍權,完全不碰內政,只能靠陳祗幫他代言,這樣動員的力量
與效率當然有差。
打個比方,就像桓溫與劉裕北伐動員力量的差異一樣。桓溫只能動員他自己親自掌
控的力量,而劉裕可以動員整個東晉的力量。這就如同孔明與姜維動員能力的差異
。
人家顯然要問的是費禕死後,姜維主掌軍權的時期,然後你跟他回說因為費禕在壓制
姜維...
閣下是要主張費禕在地府都可以限制姜維的資源是嗎?XD
麻煩把我文章好好看完再來發言好嗎...
看你這發言,顯然根本沒看四、跟五、嘛。
照閣下這樣說,那坎尼會戰漢尼拔也不算大贏,因為羅馬還可以立即動員比坎尼會戰
更多的人力出來堵他。伊索斯會戰亞歷山大也沒贏,因為大流士三世還可以在高格米
拉生出比伊索斯更多的兵力。曹操在官渡之戰也沒贏,因為袁紹回頭還可以繼續生兵
隔年跟他打倉亭,甚至袁紹死後分裂的袁家兄弟都可以讓曹操花了7年才搞定,按閣
下的說法,曹操在官渡鐵定不算大贏了。周瑜在赤壁顯然也沒大贏,你看曹操不但可
以回去,還可以讓曹仁在江陵堵周瑜堵了一年多啊~
嗯,閣下真的確定要用這種邏輯?我以為閣下被人當丁丁看的機率,應該遠高於被人
贊同的機率。
可能網路爽文看太多...
※ 編輯: Hartmann (106.104.134.223), 10/14/2018 22:49:32
.........
如果你的第二點還算有點道理,第一點又是哪來的推論?
我自己的推論,假如陳泰真的停止進軍,那局勢可能這樣演變:
首先是狄道被攻下,王經殘軍全滅;再來是涼州軍被姜維擊破或逼退,姜維乘勢分遣部隊
北上金城郡,脅迫隴右地區在黃河以東的魏國州郡投降。
至於對黃河以西的武威等郡,我認為姜維不會用兵(他沒那個兵力),應該會派人去招撫
,取得他們名義上的臣服,爭取相安無事以節約兵力,只要提供一些戰爭資源(主要是騎
兵)就可以。
順利的話,當這些完成時(也就是蜀漢實質佔領區應該會相當於甘肅省黃河以東的區域
,河西地區則是名義臣服),魏國可能才剛摸清楚停止增援後的隴右概況,但這時要再
進攻,就已經不是最有利的時間了。
再來應該會演變成蜀魏兩軍在隴山沿線對峙,開始爭奪隘口,之後就難以推演了(因為
變數增多,東吳的動向、魏國的決心、隴山兩側豪族與少數民族的動向,還有蜀魏兩軍
交戰的情形,都會影響)。
不過以姜維之能,加上大勝後的威勢,恐怕隴山兩側的豪族及少數民族應該對魏國就不會
那麼安分(也就是第一次北伐游楚和第五次北伐郭淮所擔心的情形),那除非姜維打了大
敗仗,否則我以為魏國應該會就此失去隴山以西的控制權。
當然蜀軍要越隴也不容易,但不管如何,蜀漢局面將會比歷史上好太多。
※ 編輯: Hartmann (106.104.134.223), 10/14/2018 23:24:38
喔,有人除了酸以外(而且還酸得不到位XD)什麼東西都拿不出來,不過不意外啦,
畢竟某人是什麼貨色大家都很清楚啊~XD
※ 編輯: Hartmann (106.104.134.223), 10/14/2018 23:26:29
是嗎?
當姜維出駱谷時,主動權其實在鄧艾那裡(他可以選擇戰或守,而姜維一定只能戰,
無法干預鄧艾的決策),但鄧艾決定龜而不是一戰,請問積極侵略性在哪?
在棉竹,會戰主動權其實本來是在諸葛瞻手上(一樣諸葛瞻可以選擇戰或守,諸葛瞻
做的決定,鄧艾不但無法改變,還只能被動因應),但鄧艾積極求戰,保守在哪?
觀察鄧艾的作風,本質上他是比較勇於積極冒險的,只要他判斷有勝算(所以他敢以
召集的1萬多人不待司馬師主力感到就搶先進據要點;他判斷姜維主力被牽制在劍閣
,而其他蜀將他不放在眼內,而且蜀漢後方應該很空虛---他沒料到他的動向會被蜀
漢把握到)。
但若當下硬碰他覺得無勝算,那他也願意龜,等更好的時機(洮西、段谷前期、長城
---姜維出駱谷那次---諸戰皆如此)。因此真正決定他是否冒險的,其實是他對勝算
的判斷,並不完全是主動權。
真正唯一的例外,應該是棉竹,那是已經被逼上絕路,已經管不了勝算了,只能力拼
,所以當鄧忠說打不下蜀軍陣地時他才會這麼憤怒。
陳泰、鄧艾、曹髦、司馬昭表示:
暴民表示姜維毫無威脅性,不過顯然這四人都不這麼想。
所以陳泰冒著風險也要搶救狄道、鄧艾坦白洮西會戰真的不是一般的損失慘重、
曹髦寧可丟臉到全天下也要下罪己詔安撫隴西、司馬昭更是連三叔都搬出來了...
老話一句,要信當代英傑的判斷,還是1700多年後的鍵盤軍事家不看史料的嘴砲
,應該答案很明確的。
還是老話一句,除非能夠證明發罪己詔可以讓某一方非常爽而且沒有後遺症,否則
懷疑朝內政治角力才發罪己詔的都是沒有意義的猜測。
再引用老文:
權臣也是這個政權的一份子,所以如果政權丟臉,他一樣丟臉,並不會因此而比
較爽好嗎!
最典型的例子,黑船事件,日本天皇固然臉上無光,難道德川家當時就很爽?
你的論點要成立,通常只有在於主君昏庸暴虐,權臣藉機邀買人心時,才有成立的
空間,比如田氏篡齊,一開始就是利用姜齊主君的失政,來藉機收買人心,從而達
到人民心向陳氏(田氏改姓前的原始姓氏)而不滿姜齊的效果。
但是對外戰爭失利?那只會從上到下一起丟臉,特別是如果權臣已經實質掌控所有
權力時,那不好意思,所有人都會知道那傀儡不好過,但權臣更丟臉!所以東關失
敗,司馬師也不得不叫他老弟出來頂鍋,因為誰都明白,仗打輸了最丟臉的是司馬
家而不是曹家。
退一萬步說,就算司馬家把鍋甩給曹家的論點成立好了,那也代表了事情真的很嚴
重,司馬昭才不得已需要用這樣的方式來甩鍋,不然東關也好、襄武也好,怎麼司
馬家都不用這招來敗壞曹家的名望?
所以司馬家故意的說法完全經不起檢驗。
反過來說,曹家故意的說法呢?很簡單,你認為曹髦出面跟全天下說「我沒道德、
品行不佳,行為不當」會有助於大家壓寶曹家,會讓大家覺得曹家真棒,我們要幫
助他對抗司馬家嗎?
應該大家也知道不可能。
還是回到黑船例子。當培理強迫日本開國時,日本是從上到下一起感到丟臉,不會
有天皇暗爽或德川爽翻了的情況出現,因為他們是一起丟臉!
1.「罪己詔昰好普通的詔書」
「很多時候是特大事件中才從史料見到」
一邊說罪己詔很普通,一邊又說很多時候是特大事件,這是已經語無倫次
了?XD
2.喔,照你這樣說中國歷史上敗仗或地方出現災害應該都來個罪己詔嘍,來來來
,請把曹魏所有罪己詔列一下吧,反正看你的意思,很常見嘛(笑)。
3.然後順便論證一下歷代皇帝都有公然罵自己的嗜好吧,反正你都說「罪己詔是好
普通的詔書」嘛XD
每個君主來個3道罪己詔應該不過份吧XD
版大,如果某人連「罪己詔是很普通的詔書」這種話都說出來了,你都還無動於衷
那我真的很懷疑我們這個版是否還應該放在「歷史」版面?
歷史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求真」、「求實」,但某人的行為是嗎?
言論自由固然應該予以保障,但是這跟放任人在版上胡扯,造成厚誣古人、藐視版友
的行為是兩碼子事。
※ 編輯: Hartmann (106.104.134.223), 11/19/2018 23:58:37
... <看更多>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