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思考到寫作與口語表達,需要聚焦你想說什麼(主題),再來如何用吸引人的方式表述出來。
作者凱彥想改善學生口語表達與思考的混亂狀況,他透過說故事的方式來鍛鍊學生的思考肌肉。
有80%的人內容都變成流水帳。通常聽到的內容只是一些片段的情節,句子中會充滿了「然後」、「然後」、「然後」。
他們的問題在於,想全部都講,但卻無法有系統的一項一項講出來。
這樣混亂的思考導致他們會東說一段,西說一段,結果讓我無法將完整的脈絡聽懂,不清楚他們到底想說什麼,當然更記不住這些內容。
我想起我自己的案例,也曾經是那種「什麼都想講,腦子一片混亂」的人。但經過 洪震宇老師在「好好說故事」以及「精準寫作」課程中的「思考肌肉」訓練之後,現在在表達時,可以先聚焦在一件事,想好要講什麼,然後再有情節地把它陳述出來。
https://vocus.cc/@godspeech/5f6388cafd89780001e96619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10的網紅コバにゃんチャンネ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洪震宇 說故事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寫作者最常遇到的問題,不是寫作技巧,而是寫作的主題。
先問自己,你要寫什麼?再來才是怎麼寫。
精準寫作力的進階班「洪門私塾寫作班」,主要就是帶學員思考自己關心什麼主題,從這些主題中找出自己可以發揮的題材,再聚焦到對讀者有感有幫助的內容。
學員凱彥就寫下他遇到的問題,是生活經驗有限,還可以寫什麼主題呢?
我的生活不像商場這麼刺激,也沒有像企業的主管,擁有面對高層與員工間的矛盾。我還有什麼主題可以寫出吸引人的文章呢?
透過洪老師的提問,和同學間討論的激盪,文章主題的來源可以朝這目標前進:
「吸引人的文章就是可以解決人的問題」
洪震宇 說故事 在 洪震宇的田野思考與觀察筆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週五晚上的一場演講,主辦人是江宜樺老師(前院長),當然現場聽者來自各專業領域,媒體、公關、農業與飯店,我們交流很多想法。
江老師寫著:
洪震宇經過多年的摸索、沈澱,堅定地指出地方風土經濟的關鍵在深刻的觀察、思考、提問,並學會融入時間、空間的說故事方式。
我非常贊同震宇的觀點:旅遊的意義不是到處找景點打卡,而是多花一些時間瞭解地方,欣賞地方鮮為人知的特色,並留下真正與地方居民互動的記憶。
如果在疫情過後,旅客及旅宿業者都能試著朝這個方向思考,而不要沈迷於吸引大量人潮,台灣的風土經濟或許才能真正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