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夏天 #UCLA遊學 #19年一瞬
2002 那年是 Ean 人生轉折很大充滿戲劇性的一年。
2001 年底以碩士班三年級高齡拿到中正大學 KTV 第一名,大概隔週又獲得扶輪社十多萬的獎學金,顧不得我還沒開始償還大學三年 + 碩士班三年可用來買一台車的助學貸款,我很任性的把獎學金一次梭哈在當年夏天學校準備首次舉辦的美國 UCLA 遊學團上。
2002.07.25 碩士論文口試完,07.28 我馬上開心的跳上飛機,展開為期近四周的洛杉磯 long stay。當時我還沒去過美國,很單純的我只是想要在美國玩長一些時間,學美語只是附帶,我是該團年紀最長,大部分團員多是當時還念大一、大二的學弟妹。週末不上課之外,周間每日上課只到下午三點,日照很長的加州夏日,還多的是能讓我們到處探索的時間,吃住都是在遊學的 UCLA 裡,當時學生餐廳吃的都是 buffet,可真把我們樂壞了。
當時帶團的陳老師,是當時中正外文系的教授,沒想到幾年後還成了星媽,明星兒子是音樂才子 韋禮安 Weibird ,在那年,還只是位高中生。陳老師像是我們的保姆,每天等我們下課後帶我們去認識洛杉磯,非常用心,除了一些知名景點,我們的步伐還深入農夫市集以及墓園,非常特別、讓我印象深刻。加州陽光很晒,陳老師總是撐把小紅傘在人群中格外顯眼,要找人一眼就能被認出,遊學結束前夕,我和幾位要好的團員一起在當地客製化了一件衣服,把我們幾個人臉連同名字都繡了上去,當然陳老師還多了招牌的一把小紅傘,很可愛。
那時託同行學弟的福,認識他的一位國中同學(還高中?)那時在 LA 念大學,那年暑假正準備轉進 UCLA,幾個週末開車帶我們出去玩,也讓我第一次見識賭城魔幻般的魅力,幾年後,那位朋友回台創立了 EZTABLE - Shop & Book Restaurants,優秀!也很幸運的是,跟我從小一塊長大的表妹,當時定居 LA 並在洛城最高建築裡的建築事務所工作,特別撥空熱心的帶我去了她的母校南加大還有 Outlet 去大採購。
"巧合是上帝保持匿名的方式 — 愛因斯坦"
最近看到這句話讓我很有同感,是啊...生命中沒有任何一件事是偶然,都是有其意義或目的。
結束快四周開心到爆的遊學時光,要離開那日,跟一塊上課的各國同學們相約學生餐廳吃最後晚餐,儘管大夥都知道若沒意外、眼前的這些人一輩子再也碰不到面,但離別情緒還是濃烈的都快滲出淚。日本的女同學問我回台後準備做什麼?我回答十月就要去當兵了,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她馬上面露好擔心的表情並要我一定要小心安全,我心想,她是不是誤會我準備去打仗了?
那是個很棒的夏天,有著舒服溫度與明媚陽光,還有一座像在森林裡的露天大泳池,讓我游在其中彷彿度假。回頭看,很謝謝當時自己的任性,沒想太多就抱著十來萬去購買一趟快四星期的旅行,問我後悔嗎?一點也不!光是那些經歷與回憶就賺翻了!
洛城學校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美國演員康查塔.費雷爾(Conchata Ferrell)辭世,享壽77歲。她的代表作包括情境喜劇《男人兩個半 Two and a Half Men》(2003-2015)以及電影《剪刀手愛德華 Edward Scissorhands》(1990)、《永不妥協 Erin Brockovich》(2000)等作。
.
康查塔.費雷爾出生於西維吉尼亞州的勞德代爾,畢業於馬歇爾大學歷史教育學系。1969年在學校首次登台演出,從此便以戲劇為志向。畢業後,她自外百老匯出道,表演屢獲肯定。七〇年代,她參與了《螢光幕後 Network》(1976)、《Heartland》(1979)等作,並獲得穩定的小螢幕表演機會。
.
九〇年代是她的第一個生涯表演高峰,首先在《剪刀手愛德華》之中飾演鄰居海倫一角,表演稱職。後在1992年以美劇《洛城法網 L.A. Law》(1986-1994)首次提名艾美獎。同一時期的參與作品還包括《絕命大煞星 True Romance》(1993)、《天與地 Heaven & Earth》(1994)等作。
.
2000年之後,在《永不妥協》、《K星異客 K-PAX》(2001)和《凸槌大亨 Mr. Deeds》(2002)等好萊塢主流製作都能見到費雷爾的身影。但真正讓她獲得全國性知名度的角色,還是《男人兩個半》,她在劇中飾演毒舌女傭柏妲,因為表現太受好評,從次要配角被扶正成招牌卡司。費雷爾更以該角色在2005年與2007年兩度提名艾美獎最佳女配角。
.
近年她隨著《男人兩個半》完結後,表演機會銳減。2020年10月12日,她因心臟驟停於加州辭世,生前留下一部名為《Deported》的電影遺作。
.
.
(圖為《永不妥協》中的康查塔.費雷爾。)
洛城學校 在 粘拔的幸福碎碎念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自由的代價
韓裔美籍的評論家Wesley Yang講過一個故事。有一次他搭巴士到加拿大,經過邊界的時候要下車通關,他收東西的時候,加拿大的邊防人員上車,大聲地催促他快點。Wesley Yang火大,「你沒有權力趕我,對我大吼大叫」。邊防無奈地搖搖頭說,「你一定是美國人。」Yang自己也嚇了一跳,一輩子尋求他亞裔身份認同的意義,卻冷不防給一個加拿大人突襲,把他的「美國人」身份給彰顯出來。
這是美國人從小就有的教育,個人的權利通天,你要為自己爭取權利,天皇老子再大,都沒有你的自由大。對比亞洲,甚至是歐陸國家,美國這種個人和政府公權力的關係,是完全巔倒過來的。我們在威權時代長大的人,雖然爭取到了民主,了解了自己的人權,但一碰到權威,連邊防人員這種小官小吏,我們都還是戰戰競競,不管來了美國多久,一旦碰上了,都還是沒有像美國人這麼坦然。所以美國人是這樣的,公權力欺負你了,你不平則鳴,找小官小吏的上司,不行,再找民意代表,還不行,再找律師、找媒體,告死他,一直吵一直鬧,也要取回公道。因為你知道這是有法治的國家,在上位的那些官們,都是你一票一票地投出來的。沒有王侯的共和國裡,因為眾生平等,所以沒有人可以隨意侵害你的自由。
這不是說美國不會有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不然就不會有洛城暴動,還有現在的BLM抗爭。人性本自私,人心又有許多陰暗不堪的角落,誰知道哪個不幸的機緣,就會造成天塌下來的壞事。但是這種由民主共和國立國精神所長期教育出來的國民,大部份都敢直視權威的。而且因為人人都可能是承受權力的對象,也可能是施加權力的對象,因此權力的使用,多半得謹慎小心,得注意因果報應的。這也是我常在開會的時候,感到頭痛的原因。「怎麼每個人都有這麼多話好講?主席你不能盡快裁決嗎?決定的好壞,差別又不大,怎不趕快定板就好?」還真不行,沒有讓想講話的每一個人把意見表達清楚,還真不算完成這民主程序,你不尊重個人,就準備給轟死。
但這種「不自由,毋寧死」的高貴美國心靈,放在冠狀病毒肆虐的當下,就真的是讓一個個無辜的人,因為自由而喪命。
有時候你看著這些「愚民」,打死不願戴口罩,你不禁會想,為什麼這樣子不把性命、公共衛生、科學當一回事的人,也和你一人一票?而且不只這樣,不把瘟疫當一回事的人,不只是愚昧的升斗小民,還是掌握權力的大官們。我們州的教育局,說中小學開學,至少一半要親授,不能全網路上課,教育局還說,「不建議各學區規定戴口罩」。現在的疫情,比三月學校關門的時候,還嚴重,怎麼現在就可以這麼輕鬆地開學?那先前的防備,是在莊孝維嗎?加州的橘郡,也不遑多讓,郡教育局不建議開學要求戴口罩或是社交隔離。而美國現在許多大城強制出門戴口罩,但這些規定,讓不少州長打回,「地方政府沒有權力規定戴口罩」。剎時,你以為口罩是毒品了。
不,口罩是「進化論」,有些人不相信,還不准學校教的。
有很多的理由,科學上、哲理上,甚至是法理上,都很清楚強制戴罩的必要性及合法性,但現在的美國就是做不到,自由比命大呀。
我常想,台灣或是紐西蘭這種規格的防疫,在美國是做不到的。台紐是孤立的海島,邊界可以徹底關閉,可以對每一個入境人士強制隔離檢疫,但美國不成。芝加哥說要疫情嚴重的十幾個州的州民,造訪芝加哥要自主隔離二週。這種命令,通常是自己定來爽的,不但沒有那個能力執行,連誰從外面進到芝加哥,都是沒辦法追踨調查的,隔離,隔個屁。芝加哥不是一個孤島,美國本土四十八州,也都不是。所以美國根本不用想台紐式的防疫政策。
大國如美國,要參考的是中國和德國。中國不用講了,說封城就封城,人民的自由,不在政策考量範圍內,所以現下好像控制住了。但美國不可能做這種事,聯邦主義下的主權分享原則,決定了主要負責防疫的機關是州政府。而就算再左的州長,都不敢搞中國式的封城。那德國總可以參考了吧?也不行,不要忘記八十年前,德國的集體性,造成了什麼恐怖的結果。德國雖然是民主國家,但德國人對官府、對自由的看法,還是和美國人大相逕庭,德國人做得到的事情,有些事,就還真的只有他們做得到。
就像小孩子看到新奇的玩意兒,但大人說危險不要碰,美國人就一定要自己碰碰看,德國人就會乖乖地不要碰,而中國人,因為大人知道沒人管的時候,一定會碰,所以大人先把他手綁了起來。但這世界不是非黑即白,不是非死即生,所以在自由與危險之間的取捨,長期來說,美國的方法才是對的,這也是二百多年的發展下來,美國變成世界最強大的國家的原因。沒有任何的人為障礙,可以擋住億萬美國人想要自由的心靈,想要出人頭地、發揮己長、發財致富、貢獻人群的渴望。自由是創作發達、努力生產的燃料,奴隸是沒有能力和意願生產的,萬年的人類歷史早就告訴我們了。
你會說,開什麼玩笑,現在是講自由的時候嗎?就算是自由,也有限度的,古典自由主義也不主張這種無限制的自由,不是嗎?當不戴口罩的人在街上行走、在學校、辦公室高聲闊談的時候,他就可能散播病毒,這麼明顯的外部性,政府還不干預嗎?
是。但你怎麼知道口罩一定可以防疫?
科學家都告訴你戴口罩可以防疫了,證據都擺在那裡了,還有什麼好討論的?
也許大部份的科學家都同意口罩有用,但「共識」不是科學前進的理由,科學不是投票投出來的,不是你去算一算,支持相對論的物理學家比較多,所以相對論就是對的。科學的發現之所以成為真理,是因為懷疑的人,再沒有任何可以找出來的漏洞,所以才成為共同接受的理論。所以科學,要有人懷疑,還要有人不斷地反證。科學只有真理,沒有共識。因此,當川普總統不戴口罩的時候,科學家的工作,不是訴諸「民主」,不是仰賴「專家共識」,而是把證據丟在他的臉上,讓他吃下去。而川普現在也真的吃下去了,這些不信邪的州長,現在也一個個跪在證據面前,不是嗎?這樣的過程,雖然漫長,但個人的決定,都是思考過而願意信服的。十四億的中國人戴口罩,戴上去很快,但了解口罩的道理的人有多少?
對比美國和中國的防疫的舉措,也許你很容易指出美國的愚蠢,但這個「愚蠢」才是把三億多的人真正當成人,而不是奴隸的正確作法,這個「不相信」的態度,才讓美國變成全世界科學最發達的地方。「爾愛其羊,我愛其禮」,你喜歡瘟疫很快壓下去,但我認為自由是有代價的,美國只是在付這個代價而已,沒什麼了不起,但中國只要還是這個制度,就永遠不會有劃時代的創作發明,也永遠當不了世界第一。
說雖如此,美國好些個笨蛋,有時候還真讓人難以忍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