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的大千世界:俄國一代鋼琴家與教育家 德米特里·巴什基洛夫(Dmitri Bashkirov) 於昨日與世長辭,享年89歲。
https://youtu.be/dyqjY5SR-fY
Dmitri Bashkirov (November 1, 1931 - March 7, 2021) was a Russian pianist and educator.
巴什基洛夫是世界鋼琴界的頂尖人物之一,是俄羅斯鋼琴學派的集大成者。
出生於格魯吉亞首都第比利斯,就讀於莫斯科,跟從偉大的鋼琴家、作曲家和作家亞歷山大·戈登維什求學,而戈登維瑟大師被稱為當代的拉赫瑪尼諾夫和史克里亞賓。因而他成為著名的俄羅斯鋼琴學派的集大成者。1955年,他參加隆-堤博大賽獲得冠軍。
1957年,巴什基洛夫開始在莫斯科音樂學院任教,他與小提琴家貝茲羅德尼及大提琴家科米斯特一起組建了三重奏組,這個組合在1965到1972年之間成為前蘇聯最有影響的室內樂演奏團體。後來,巴什基洛夫開始與鮑羅廷四重奏組以及小提琴家基頓·克萊默同台演奏。他的職業生涯在1980年時有過中斷,因為前蘇聯政府不允許他再到西方去演出。
巴什基洛夫大師與世界頂級的樂團經常合作,這些樂團包括由巴比羅利爵士、巴倫波因、馬澤爾、梅塔、塞爾、薩瓦里希大師率領下的芝加哥交響樂團、舊金山交響樂團、克里夫蘭交響樂團、皇家愛樂樂團、巴黎交響樂團、維也納交響樂團以及以色列愛樂樂團等等。
他的女兒Elena Bashkirova是巴倫波因的現任妻子。
他任教於西班牙馬德里索菲亞王后高等音樂學院以及義大利科莫湖國際大師班教師。他畢業於莫斯科音樂學院,從師俄羅斯音樂家亞歷山大·哥登懷瑟。1955年他獲得隆-堤博國際鋼琴大賽冠軍。他的學生包括鄧泰山、Dmitri Alexeev、Arcadi Volodos、Jonathan Gilad以及Plamena Mangova等。
泰利斯學派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能適當因應壓力可以提升韌性【推薦序】
「困擾人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他們對於事件的看法!」~愛比克泰德(古希臘哲學家)
這是一本談壓力管理的書,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從「思考」切入談紓壓,在研究上相當站得住腳。尤其作者把理情行為治療大師艾利斯他老人家搬出來的時候,讓我心裡一陣歡呼。
因為我在學生時代,第一個接觸的認知行為理論,花最多心思研究的心理治療學派,便是他老人家的ABCDE理論。我第一本看的壓力管理原文書,也是由他老人家所撰寫。雖然他已經過世十幾年了,我依然相當懷念他。
作者把理情行為治療的理論與精神,都融入到這本書中,相當重視思考的力量,而且對於產生改變的行動,態度相當積極。作者尤其花了不少精力,鼓勵讀者採取行動,書裡所引用的名言,也都可以拿來當座右銘。
「我不會感到悲傷。我會思考現在的狀態下可以做什麼,然後把那件事盡力做到最好。」~沙特
「真正的自由是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是什麼都不做。」~蕭伯納
「人生有百分之十取決於你的遭遇,百分之九十取決於你對遭遇的因應。」~盧.霍茲
正面思考是我們平常就可以建立的心理習慣,人生難免有高低起伏,會碰上順境、逆境。在我們還有能量的時候,多做一些心理建設,等面對挫折的時候,才不會一下子被負面思考淹沒而無力振作。
正面思考能提升「恢復力」(resilience)的方法之一,「恢復力」更常被翻譯為「復原力」,或者「韌性」。一般跟大眾溝通的時候,我自己會直接使用「抗壓性」,很快就能被理解。
此外,這本書推薦的另一類方法,正念或內觀,也是這幾年在研究上常被提到的紓壓法寶。適當地呼吸可以調節自律神經,讓副交感神經作用,透過放鬆我們能恢復冷靜,能更理智地應對困境。
呼吸有很多種教法,如果只講「深呼吸」,基本上這是連小朋友都做得到的事情。簡單的原則是,讓吐氣比吸氣長,慢慢地吸吐,注意身體的變化。然後一天多做幾次,一次兩到三分鐘,或者十到十五分鐘也可以,對生活不會有太多的干擾。
如果要進一步練習,便可以觀察我們在當下的「思想、情緒、行為」。譬如,我們正在想什麼?我們正產生什麼感受?我們正在做什麼?
對學校與企業團體,不管在促進專注,或者穩定情緒,都有顯著的成效。在大腦研究中,也能看到正念或內觀對於神經系統的正面助益。
這本書是為了大眾設計的壓力管理書,好懂易讀,不會過於厚重。我想對於被升學主義壓得喘不過氣的學生,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早一點讓孩子接觸這種書籍也好,我們的教育太忽視情緒與壓力的覺察。我常常想,如果我們小時候就多重視這些跟每個人切身相關的概念與知識,是不是會少些遺憾?
壓力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期望藉著這本書,讓我們學會跟壓力共處,並且享受我們的人生。
祝福您!
.
以上文字取自
情緒恢復:告別玻璃心的韌性練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782
泰利斯學派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能適當因應壓力可以提升韌性【推薦序】
「困擾人們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他們對於事件的看法!」~愛比克泰德(古希臘哲學家)
這是一本談壓力管理的書,在篇幅有限的情況下,選擇從「思考」切入談紓壓,在研究上相當站得住腳。尤其作者把理情行為治療大師艾利斯他老人家搬出來的時候,讓我心裡一陣歡呼。
因為我在學生時代,第一個接觸的認知行為理論,花最多心思研究的心理治療學派,便是他老人家的ABCDE理論。我第一本看的壓力管理原文書,也是由他老人家所撰寫。雖然他已經過世十幾年了,我依然相當懷念他。
作者把理情行為治療的理論與精神,都融入到這本書中,相當重視思考的力量,而且對於產生改變的行動,態度相當積極。作者尤其花了不少精力,鼓勵讀者採取行動,書裡所引用的名言,也都可以拿來當座右銘。
「我不會感到悲傷。我會思考現在的狀態下可以做什麼,然後把那件事盡力做到最好。」~沙特
「真正的自由是可以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而不是什麼都不做。」~蕭伯納
「人生有百分之十取決於你的遭遇,百分之九十取決於你對遭遇的因應。」~盧.霍茲
正面思考是我們平常就可以建立的心理習慣,人生難免有高低起伏,會碰上順境、逆境。在我們還有能量的時候,多做一些心理建設,等面對挫折的時候,才不會一下子被負面思考淹沒而無力振作。
正面思考能提升「恢復力」(resilience)的方法之一,「恢復力」更常被翻譯為「復原力」,或者「韌性」。一般跟大眾溝通的時候,我自己會直接使用「抗壓性」,很快就能被理解。
此外,這本書推薦的另一類方法,正念或內觀,也是這幾年在研究上常被提到的紓壓法寶。適當地呼吸可以調節自律神經,讓副交感神經作用,透過放鬆我們能恢復冷靜,能更理智地應對困境。
呼吸有很多種教法,如果只講「深呼吸」,基本上這是連小朋友都做得到的事情。簡單的原則是,讓吐氣比吸氣長,慢慢地吸吐,注意身體的變化。然後一天多做幾次,一次兩到三分鐘,或者十到十五分鐘也可以,對生活不會有太多的干擾。
如果要進一步練習,便可以觀察我們在當下的「思想、情緒、行為」。譬如,我們正在想什麼?我們正產生什麼感受?我們正在做什麼?
對學校與企業團體,不管在促進專注,或者穩定情緒,都有顯著的成效。在大腦研究中,也能看到正念或內觀對於神經系統的正面助益。
這本書是為了大眾設計的壓力管理書,好懂易讀,不會過於厚重。我想對於被升學主義壓得喘不過氣的學生,也會有一定的幫助。
早一點讓孩子接觸這種書籍也好,我們的教育太忽視情緒與壓力的覺察。我常常想,如果我們小時候就多重視這些跟每個人切身相關的概念與知識,是不是會少些遺憾?
壓力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期望藉著這本書,讓我們學會跟壓力共處,並且享受我們的人生。
祝福您!
.
以上文字取自
情緒恢復:告別玻璃心的韌性練習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6782
泰利斯學派 在 泰利斯名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泰利斯 (即泰勒斯),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西方哲學史上第一位哲學家。出身於米利都的名門望族。據說他最早研究天文學,曾預言過公元前585年5月25日的一次日食, ... ... <看更多>
泰利斯學派 在 泰利斯名言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 手搖飲社群資訊站 的推薦與評價
泰利斯 (即泰勒斯),古希臘米利都學派的創始人,西方哲學史上第一位哲學家。出身於米利都的名門望族。據說他最早研究天文學,曾預言過公元前585年5月25日的一次日食, ... ... <看更多>
泰利斯學派 在 世宗法語- Posts 的推薦與評價
【泰利斯(Thales)為何被稱為西方史上第一個「哲學家」】 ... 城邦,而希臘學術之父即是邁立特學派(Milesian School)的建立者泰利斯(Thales, c.640-546BC)。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