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村懷舊散步路線推薦|#台東小鎮 #南迴藝術季順遊
從台9線往南,只要看到一棟彩虹色調的醒目建築,便知道抵達大武村了。除了有全台最迷你的國家步道,可以將整個大武村跟太平洋盡收眼底,漫步在老街上,低矮石瓦屋頂、紅瓦片、水泥花格磚趴配斑駁的木拉門,也很有味道。來看大武村的推薦散步路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https://youtu.be/aF6dUy6ExiI (參考後藏 #6扎什倫布寺昌珠寺與羅布林卡夏宮藏戲 ) 羅布林卡(藏語:ནོར་བུ་གླིང་ཀ,威利:Nor-bu gling-ka,藏語意為「寶貝園林」)是一座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郊的古典園林。建於1740年代。全園占地面積36萬平...
泥 瓦屋 在 民報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呂自揚 詩寫台灣】台灣人最喜歡和親近的野鳥—燕子
冬去春來燕飛翔,銜泥作巢在屋梁;
養子長大皆飛去,明年飛來各成雙。
誰家瓦屋人丁旺,燕來作巢滿屋梁;
瓦老屋空人去後,找人作伴到樓房。
—〈燕子〉
台灣自古是鳥語花香,梅花鹿成群的美麗島,鳥的種類很多。
1686年《台灣府志》,記載平地常見的野鳥,就有鶺鴒、烏秋、烏鴉、老鷹、燕、鳩、白頭翁、白鷺、畫眉、麻雀、黃鶯等27種。
依1980年代的資料,台灣高山平地的野生留棲鳥,至少有150多種。
https://www.peoplenews.tw/news/d1af7ad8-fabb-476d-89a5-117fe7eb79ce
泥 瓦屋 在 蒲公英的飛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工作有點進度,可以寫篇貼文慰勞自己今晚加班辛苦了。
這個月跑了好幾家烘焙坊。這家 拉凡德手作烘焙竹東竹中店 是小孩同學的媽媽推薦的,原以為我比較有機會去新瓦屋附近的竹北店,但沒想到初訪去了竹中店。竹中店門口好停車,是大優點!
那天我12點就到店,才剛開始營業,雖然已有不少麵包上架,但還有很多麵包還沒上架、還沒包裝好、還沒放好標示牌(應該會放標示牌吧?)。那天東夾西夾的,不小心夾超過300元,不是因為東西貴,而是因為....我就不小心夾了不少麵包!
【熔岩草莓】$48,面積大概接近我手指張開的大小,拿起來沉甸甸的,裡面有滿滿的乳酪及草莓醬。【墨魚】$48是黑黑的麵包裡摻了起司,粲粲指定要先吃黑色麵包。這兩款體積較一般麵包大,但價格不超過50,麵包體不是很紮實,算是有彈性的柔軟那種口感。
花在【鹽可頌】上的金額最高,但其實是因為我夾了三個(以前買鹽可頌都夾兩個分食品嚐,但現在都夾三個,一人一個),體積雖然不算大,但跟竹北麵包籽鹽可頌差不多大,可是價格差好多(25與40的差距)。整體是口味還不錯的鹽可頌,沒有被粲粲打槍。
在找尋鹹奶油麵包時,發現一層又一層未上架麵包鐵盤上竟然有肉桂捲,超開心的,馬上請店員讓我直接在鐵盤上夾走一顆。【北歐肉桂千層】$69,是壯碩肉桂捲,又大又高,麵體是酥脆的丹麥麵包,但我回烤後,外層酥脆,中心才比較有柔軟的部分,且層次感愈中心愈明顯。雖然肉桂香氣不濃郁,但甜度適中不甜膩,是一款好吃的甜點,下次會想回購。
那天我選了肉鬆麵包當午餐主角,嗯...肉鬆麵包是這次買到的麵包比較不出色的一款,也許另一款肉脯麵包表現會更好?我喜歡肉鬆,所以看到有肉鬆甚至肉脯口味的麵包,也會想吃吃看~!(冰箱還有芋泥肉鬆麵包還找不到機會吃,好想吃哩!)
【流淚吐司】$50/4厚片。顧名思義(?),好吃到讓人流淚?店家推薦商品之一,真的好吃!動手撕吐司時不會馬上斷,口感柔軟又Q彈,當然不掉屑,還帶有淡淡的...似曾相識的好聞香氣!好吃到我捨不得塗抹醬,只想吃原味!
拉凡德商品種類很多,我有興趣的也很多。初訪我特別推薦【流淚吐司】和【北歐肉桂千層】囉!
-------------
拉凡德手作烘焙竹東竹中店
新竹縣竹東鎮竹中路87號/12:00-21:00(週六公休)
拉凡德手作烘焙坊 竹北文興店
新竹縣竹北市文興路一段62號/12:00-21:00(週六公休)
泥 瓦屋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https://youtu.be/aF6dUy6ExiI (參考後藏 #6扎什倫布寺昌珠寺與羅布林卡夏宮藏戲 )
羅布林卡(藏語:ནོར་བུ་གླིང་ཀ,威利:Nor-bu gling-ka,藏語意為「寶貝園林」)是一座位於西藏自治區拉薩市西郊的古典園林。建於1740年代。全園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主要建築為格桑頗章、措吉頗章、金色頗章、夏典拉康、達旦明久頗章(新宮),有374間房,是西藏人造園林中規模最大、古蹟最多者。自七世達賴之後,歷世達賴在親政之前,均在此習文、學經、修習佛法;親政後每年夏季來此辦公。位於一個人工湖畔的湖心宮,稱得上是羅布林卡最美的地方,這裡古木參天,芳草遍地,宮殿、涼亭、水榭、回廊佈設緊湊,水池、草坪、林木、房舍相得益彰,亭臺樓閣幾乎完全是漢族的建築風格,走進這裡,仿佛走進了蘇州園林湖心宮也叫措吉頗章,主要建築物包括湖心宮和龍王宮。湖心宮平面為一長條形水池,但在這個大水池之內,又南北分為三個方形小島,在島的周圍和池塘繞以石欄杆,頗似漢地古典園林中“一池三島”的佈局方式。水池中造有湖心宮和龍王宮,通過跨水石橋既相連接兩宮,又可從中心島通達兩岸,體現了漢式園林小橋流水的意境。湖心宮南側一個小島則孤立于池中,島上只種植一些樹木以保持其自然生長的野趣,這與北京頤和園有些類似。湖心宮的屋頂採用了歇山式,黃琉璃瓦屋面。其建築細部,如青灰大理石雕刻的欄板、望柱、木雕的門窗、隔扇、以及彩繪幾乎都使用了漢族的傳統營造手法。湖心宮北面的龍王宮是漢、藏風格的混合結構,在攢尖屋頂的下部採用了漢式的斗拱結構,屋頂飛簷翹角,漢藏建築藝術在此結合的巧妙而自然。湖心宮水榭西面,有幢兩層樓的仲增頗章,這是達賴喇嘛讀書的地方。
青藏鐵路(藏語:མཚོ་བོད་ལྕགས་ལམ་,威利:mtsho bod lcags lam)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青海省西寧市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的鐵路,全長1956公里,為II級單線鐵路,由青藏鐵路公司管理及營運。鐵路沿線共設有45個車站,位於西藏境內的車站均充滿了藏族特色,且無一相同。全線橋隧總長約占路線總長的8%,格爾木至拉薩段的凍土層行車時速最高為90公里,非凍土層時速最高160公里。目前旅客列車全程行車時間約為25小時。青藏鐵路沿線地質情況十分複雜,海拔4000多米以上路段共佔960公里,年連續凍土的地段有550公里,還有部分地段為島狀凍土及深季節凍土的地段。在這裡修鐵路有幾大難題:
高寒缺氧:青藏鐵路沿線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氣溫最低可達−40℃。每吸一口氣得到的氧氣只有平地上的40%左右。為避免惡劣環境危害施工人員安全,青藏線沿途建立了高壓氧艙,和17座製氧站。施工期間未發生一例高原病死亡事故。
多年凍土:這裡的凍土不像美國阿拉斯加的那樣常年不化,而是在夏天地表凍土就融化成爛泥。青藏鐵路相應採取的設計準則為「主動降溫、冷卻地基、保護凍土」,儘量繞避有不良凍土現象的地段,建橋墩直通地底深處的高架橋、長達111公里的片石通風路基、路基上插灌有液氨的熱導管和水平的通風水泥管、路基上覆蓋遮陽板等。
生態脆弱:鐵路選線儘量避開野生動物棲息、活動區域,沿途修建了33個野生動物遷徙的通道。路基附近進行了草皮移植。
地震帶:唐古拉山地區是地震高發地區。鐵路沿途修建了幾十個自動地震監視器。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2w_fkz62To4/hqdefault.jpg?sqp=-oaymwEZCNACELwBSFXyq4qpAwsIARUAAIhCGAFwAQ==&rs=AOn4CLBmKIjaGXa1L5FpRSAeJ6Umid9-BQ)
泥 瓦屋 在 Meck大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景點名:深坑老街|Shenkeng's Street Of Old
電話:886-2-26623116 ( 深坑區公所 )
地址:新北市深坑區深坑老街
開發時間:全年開放(依店家營業時間為主)
關於:
早在清代時期嘉慶年間就有深坑市街的出現,陸路方面為清代時期臺北往返宜蘭的淡蘭古道必經之處,街上昔日是販賣茶葉及染料的臨溪集散市集;深坑北臨臺北盆地,位居景美溪中游北岸,水路則經由渡船頭運往艋舺等地,為早期文山地區的茶葉在景美溪集散的重要轉運站。深坑老街長度約有300公尺,道路是一條寬兩公尺的泥土路面,兩旁皆為草厝,在街上中段有一間王爺公廟。有一次的廟會活動因為燃燒紙錢不慎起火,將整條街的草厝燒毀,事後民房重建時皆蓋成瓦屋,牆壁使用土角磚、地板則為水石構造,這些構造是為了用來防火而闢建的,即稱「土角厝」。日治時代1915年起,日本人實施市區改正計劃才將深坑街拓寬,兩邊街屋也改建成有亭仔腳的立面街屋,至今也是老街上最具代表性的建築物。
深坑地理位置四面環山,為深坑區主要的商圈,主要販售豆腐相關美食、芋圓、肉粽等,亦有古早味十足的童玩店供民眾參觀選購。 老街全長約三百公尺,以純手工製作的方式加以鹽滷的「深坑豆腐」聞名全國,現今隨處可見各式豆腐衍生商品。每年市政府文化局都舉辦「深坑四寶文化節 」以豆腐、綠竹筍、黑豬肉、茶葉等四樣在地名產為地方行銷。
2008年起為重現深坑街早年古樸風貌,新北市政府將深坑街列於歷史風貌特定專用區,重現古蹟保留及現代生活的融合與共存,城鄉局針對騎牌樓保存與修復,因為街屋是不可切割,針對私人的土地及建物部份,城鄉局擬定獎補助辦法,希望以獎勵的方式鼓勵老街的居民踴躍參與整條老街的風貌保存,復舊工程於2012年9月順利完工。在近年也因為觀光熱潮興起,加上國道三號與國道五號的開通,使得深坑老街的旅遊再度興起,新北市政府為了有效彌補現行跨越景美溪僅依賴中正橋與昇高橋的不足,興建平埔橋從平埔街往南跨越景美溪,再銜接文山路二段,加快聯繫國道的時間。
深坑街與北深路交會處有棵茄冬老樹,其樹枝葉茂密、樹形優美,早已是深坑老街最顯著的地標。據當地居民表示,位於交會處圓環內的茄苳老樹年齡約有一百多歲,樹下圓環設有座椅供人休憩,是鄰居們聊天和遊客歇腳休息的場所。1981年,公所興建中正橋並欲拓寬深坑街時,計劃砍除在路中央的老樹,幸而當時蔣經國總統至深坑地區巡視,居民陳情希望保留這棵老樹,於是總統指示公所加以保護,老樹才得以保存下來
#Meck大叔#深坑老街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Uy_VIqRQ9g/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