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請將步行當日常】- 正確走路4步驟,讓步行更輕鬆: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的定義,台灣在 2018 已正式步入「高齡社會」了,標準為 65 歲以上的老年人口銀髮族,佔總人口比例達 14 %,若達到 20% 則稱為「超高齡社會」[1]。
台灣少子化、高齡化的趨勢難以逆轉,國發會於2020年公布最新人口推估報告,預估2025年台灣就會進入進入超高齡社會、每5人有1位是65歲以上老人,到了2034年,全國一半以上都是中高齡、超過50歲。[2]
因此,與老人相關的各種資訊也成為愈來愈多人關心的議題,尤其是健康層面,因為身體老化後難免會有病痛,且容易受傷或行動不便。但其實銀髮族可以靠自己努力,儘可能地遠離病痛,或延緩病痛的到來。
運動就是很重要的關鍵,可以幫助銀髮族更有效地避免受傷和生病,不管運動的強度高低都有用。所以,銀髮族要多動,才能讓美好人生維持得更久![1]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說,邁入50 歲,走路就是最好的運動。
娃森解釋,走路幾乎人人辦得到,而且隨時可上路,最容易執行。她建議所有不愛運動的人,想要無痛鍛鍊身體,第一步就是常走路:「事實上,走路和其他任何形式的有氧運動一樣好處多多。」
隨著年齡增加,運動強度可能有所受限。不過,依據個別體能、年齡,走路也有多元選擇,從散步、北歐式健走到超慢跑,你可以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步行方式。
■低強度:散步的速度,每天走半小時
一項針對全球17國、13萬人進行的研究顯示,每週走路5天、每天30分鐘,就能有強健心臟、減少心臟病發的效果。
研究成員之一的加拿大醫師雷爾(Scott Lear)表示,最好將散步自然融入日常生活。例如在辦公室不同部門間多走動,或是爬樓梯、起身到茶水間倒咖啡,都有益心臟健康。
▶另外,雖然一般印象要「日行萬步」,但2019年美國一項研究顯示,每天走4,400步就能降低死亡風險。
▶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
哈佛大學醫學院附屬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預防醫學科流行病學李宜敏(I-Min Lee)教授,2019年5月29日發表[3]在《美國醫學會-內科學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一項針對年長女性的最新研究發現,每天平均步行達4,400步者,比起每日平均步行2,700步的人,就能降低41%的死亡率,而每日步行8,400步者,更能降低死亡率達58%。
精密計算後得知每日步行7,500步左右,死亡率即趨於穩定,也就是說,即使走到萬歩,效果攀升有限,因此如果運動時間緊湊,每天只需走4,400步就有明顯效果了[4]。
■中強度:北歐式健走,可活動全身80%肌肉
體能狀況比較好、覺得散步無聊的人可以進階一級,挑戰斜坡快步走、或背負重物走路,也可以採取仿滑雪運動的北歐式健走(Nordic Walking)。北歐式健走不但促進熱量消耗,同時還能活動全身80%的肌肉。
▶北歐式健走:
想像一下,廣闊的雪地配上清澈的藍天,空氣冷冽又清爽,你穿上全套滑雪裝備、準備衝入一片銀白,展開一整天的越野滑雪之旅。然後再想像一下,你在自家附近模仿越野滑雪的動作,一邊在人行道或小徑上走路,一邊用「健走杖[5]」帶動身體前行;這就是北歐式健走。
麻省總醫院心臟科專家巴吉許(Aaron Baggish)醫師,非常支持這種運動方式。北歐式健走就是雙手各握一支「健走杖」,往前走的同時,上半身與手臂施力下壓健走杖,用力推動身體往前進。法國健康及運動醫學研究學院(IRBMS)巴蓋特(Patrick Bacquaert)博士說,健走杖可幫助身體平衡,能減少關節負擔,也可減輕背痛。
這套專業的健走技巧是由運動生理學、健身專家共同開發,原本是專為患有足底筋膜炎的族群設計,比起一般的走路,需要出更多力,能消耗較多熱量,加上健走杖強化穩定性,因此包括腿部有宿疾的人和老人家都適合。
北歐式健走不但是種心血管運動,也能訓練肩部、手臂、核心和腿部肌肉。巴吉許醫師解釋,「行走時不使用健走杖,只會啟動腰部以下的肌肉;如果加上健走杖,就會同時啟動上半身的全部肌肉。使用80-90%、而非50%的肌肉,可以提供相當可觀的熱量燃燒益處。」
許多證據顯示,北歐式健走燃燒的熱量高於一般行走,增幅介於18-67%。與北歐式健走具關聯性的事物,還包括減少脂肪、「不良的」低密度膽固醇、三酸甘油酯、憂鬱、焦慮、長期疼痛、腰圍,以及增加「有益的」高密度膽固醇、耐力、肌肉強度、柔軟度、步行距離、心血管適能和生活品質。
巴吉許醫師表示,它還有另一個好處:「使用健走杖時會更加穩定,因為與地面有更多接觸點,而非僅止倚賴雙腳。」[6]
■高強度:碎步般的超慢跑,燃脂效果比健走更好
如果上述的健走對你來說還是太輕鬆,不妨轉攻「長距離慢跑( Long Slow Distance)」,也稱作「超慢跑」。超慢跑顧名思義比一般比慢跑速度慢、步幅也比較小。由於比較不容易感到疲累,反而能跑比較久,照樣能達到燃燒脂肪、改善心肺功能的效果。
超慢跑有個「微笑速度」的定義,也就是邊跑還能邊微笑,不僅不會臉紅氣喘,甚至還能邊跑邊聊天。換算成時速大約是5至6公里,雖然只比健走的4公里快一些,消耗的熱量卻多很多,原因在於,即使速度超慢,但「跑步」時仍有雙腳同時離地的時間,會比永遠有一隻腳撐地的健走使用更多肌肉。
超慢跑發明人德國醫師亞肯(Ernst van Aaken)強調,超慢跑是步行與慢跑的結合體,看重時間長度,而非距離長度。不妨從1天15分鐘開始入門,再慢慢增加到1小時,長期鍛鍊下來,成效相當顯著[7]。
■物理治療師傳授「正確走路4步驟」,矯正姿勢後走起來可以更輕鬆
走路姿勢錯誤,除了讓人走不了多久就會累,嚴重的話還可能產生足底筋膜炎,或是造成其他身體上的病痛,為了讓大家不為「走路」所苦,物理治療師「詹珞瑤」整理出正確走路4步驟,只要確實執行,7天後就能看出成效,想要「走」回正軌很簡單。
【步驟1】:遵循腳跟滾到腳尖的原理。
正確走路第1步:重點在從腳跟到腳尖的順序施力,讓腳底自然帶動身體產生向前動力。
【步驟2】:運用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往前推。
正確走路第2步:使用到大腿後側和臀部肌肉,腿部就能自然抬起,輕鬆走路。
【步驟3】: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
正確走路第3步:要微縮小腹穩住身體核心,走路時下肢肌肉才不會過勞。
【步驟4】:雙手要擺動。
正確走路第4步:注意雙手有沒有自然擺動,若無就得回頭檢查,下半身推進力是否出現問題。
詹珞瑤強調,其實對姿勢正常的人來說「走路是不費力的」,只要連續7天確實執行上述4步驟,身體就會明顯感受到變化,走路會變得愈來愈輕鬆[8]。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預防性心臟學專家娃森(Karol Watson)呼籲, 50歲之後,一定要多走路。雖然走路人人都會,但依強度可再分成散步、北歐式健走和超慢跑,走對了,心臟自然好[7]。
■「維持規律的運動」- 銀髮族保健之道
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可以降低心臟病死亡的風險,也減少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的發生。適合老年人的運動以對關節沒有太大壓力的有氧運動為原則,如快走、游泳、騎固定式腳踏車、打太極拳等都是很好的有氧運動。
運動的強度以中等運動強度為原則,運動頻率建議每週三至五次,亦可搭配肌力訓練、柔軟度訓練的運動,每次運動持續的時間建議30分鐘以上,如果較高齡或體力無法負荷的長者,可以一天分開數次來運動,加起來的時間超過30分鐘亦可。
總括來說,維持規律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日常生活活動是最簡單有效的運動,如果能夠每天做體操等適度的柔軟度運動,加上每週兩次的肌力訓練,對健康的好處更多[9]。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Hello醫師)「銀髮族動起來!簡單動跟病痛說掰掰」:https://helloyishi.com.tw/senior-healthcare/active-aging/exercise-is-important-for-the-elderly/
∎[2] (中央社新聞粉絲團)「台灣人口提前進入負成長 2025年邁向超高齡社會」: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008180215.aspx
∎[3]Lee I, Shiroma EJ, Kamada M, Bassett DR, Matthews CE, Buring JE. Association of Step Volume and Intensity With All-Cause Mortality in Older Women. JAMA Intern Med. 2019;179(8):1105–1112. doi:10.1001/jamainternmed.2019.0899
▸ https://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internalmedicine/article-abstract/2734709
∎[4] (健康遠見 - 對身體好!)「年長女性每天只需步行4400步,死亡風險就能降四成」:https://health.gvm.com.tw/article/66871
∎[5] 健走杖與登山杖不同;登山杖附有可以套上手腕的腕帶,健走杖則是附有類似手套的特殊系統。巴吉許醫師解釋,「你是將手部滑進去,然後利用掌心而非手指,將力量傳至健走杖並帶動身體向前。」
∎[6] (天下雜誌)「不只是走路 歐美健身新趨勢,「北歐式健走」是什麼?」:https://www.cw.com.tw/article/5098350
∎[7] (大人社團 - 與你一起實踐美好生活)「50歲後想要有顆「強心臟」,醫生:請將步行當日常」:https://club.commonhealth.com.tw/article/2834?utm_source=fb_ch&utm_medium=social&utm_campaign=dailypost-04-30-dgt
∎[8]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注意4重點,執行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430W0122
▸ ( YouTube / 民視新聞)90%的人都錯了!正確走路姿勢4重點 7天就能「走」回正軌:https://youtu.be/iZG87bzP0Co
∎[9]2016年8月臺大醫院健康電子報-【銀髮族保健之道】(作者:臺大醫院老年醫學部溫瓊容主治醫師):https://epaper.ntuh.gov.tw/health/201608/project_2.html
➤➤照片
∎(康健雜誌)【劉秀枝專欄】熟年要「腳勤」健身健腦又舒心: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82374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運動 #老齡化 #長者 #高齡化 #步行 #走路 #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 #散步 #北歐式健走 #超慢跑
JAMA Internal Medicin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法國醫院心臟科醫生邊個好」的推薦目錄:
法國醫院心臟科醫生邊個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文茜的世界周報》
【在控制輸入型病例的同時,德國限制措施發揮了作用,德國的新增感染人數正在趨平,另一個現象是,《紐約時報》報導說,過去歐洲人對口罩太不熟悉,要求戴口罩難度太大。不過,這種文化上的禁忌,正隨著疫情擴散而迅速消失,不只在法國,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這種做法在防控疫情是是有效的。奧地利成為繼捷克、斯洛伐克和土耳其之後,第4個要求在公共場合戴口罩的歐洲國家,位於巴黎南部的小城Sceaux則成為法國第一個要求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的城市,法國南部城市尼斯與疫情最嚴重義大利北部倫巴第市,也強制人們在戶外佩戴口罩。從 2月底至今,義大利疫情慘重,但目前單日新增確診病例,已大幅放慢。義大利總理孔蒂表示,怕疫情再升高,一個月的封鎖令考慮延長到5月初。】
{內文}
這是一個不可思議的鏡頭,空蕩蕩的病房和擺滿了空床的醫院走廊。
(德國Halle市立醫院副院長/Hendrik Liedtke)
這裡有40張準備好的床,但是現在你們什麼也看不到,因為還沒有病人
這家德國醫院早就好整以暇的,把原來的婦產科改為重症病房,同樣是一條走廊,西班牙馬德里一家醫院裡的情況,在兩條走廊之間,卻是相差一萬兩千條人命的天壤之別。
(新聞旁白)
心臟科的醫師正在學習怎麼操作呼吸機,一般非緊急性的手術被往後推遲,奇怪的是醫護人員反倒比平時更少
(德國Halle市立醫院副院長/Hendrik Liedtke)
一些護理人員先在家中休息,之後才能全力治療新冠肺炎的患者
在短短幾週內,德國把原來的重症病床增加了一倍,目前仍可提供2萬8千個床位,超過法國(7000) 義大利(4000) 西班牙(4000)加起來重症病床的總數,德國也大方地提供ICU病床,給已經飽和了的法國和義大利醫院。
(新聞旁白)
3月21日,他陷入昏迷狀態,而醫院的ICU病房已經不夠了,他被插管後由這架直昇機運往德國Fribourg市的醫院,當他再醒來,他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那裡
(法國新冠肺炎治癒病患/Jean Marc)
我用法文問 我在哪裡 護士回答我她不會說法文
(新聞旁白)
他相信是因為即時被送到德國醫院,他因此獲得最好的治療,救了他一命
(法國新冠肺炎治癒病患/Jean Marc)
我現在才意識到我的運氣....
德國除了不缺ICU病床,也選擇了進行大規模的測試,聯邦政府已經完成125萬個測試,例如擴大到以速食漢堡店的Drive in作為檢測站,儘量減輕醫院及診所的負擔和避免感染醫護人員,但是這個被認為歐洲防疫成功的模式,並沒有讓德國覺得可以鬆懈。
(德國Robert Koch疾病控制研究所長/LOTHAR WIELER)
正如我們預期的那樣,感染率仍在增加,我認為死亡率會進一步上升
大規模進行測試,也讓德國確診人數超過11萬人次,躍居全世界第四高,德國確診病例的平均年齡為45歲,但是因新冠肺炎死亡的平均年齡則為81歲,德國的老人和歐洲其他疫情嚴重的國家一樣脆弱堪憂,這是為什麼德國死亡人數也在繼續攀升的原因,截至4月11日中午12時,德國因新冠肺炎而死亡的病患已經超過2500人。
(新聞旁白)
德國政府完全不敢自滿,衛生當局繼續做足防疫準備,例如這所正在柏林附近的商展中心進行改裝的方艙醫院
德國還有超過兩萬張重症病床,就已經未雨綢繆的趕建方艙醫院,義大利 西班牙 英國也都在短時間內,趕工完成了大型的方艙醫院,但是和德國最大的差別,是義大利 西班牙 英國和法國在趕建方艙醫院的同時,還必須緊急地安排太平間。位於巴黎南部,世界最大的新鮮農產品批發市場的一個冷藏倉庫,被緊急改建為臨時太平間。
(新聞旁白)
2003年夏天致命的熱浪造成了200多人喪生,這裡曾經臨時安置了200多具屍體,17年之後,警察局徵用了一整棟的生鮮冷藏倉庫,來安置不斷增加新冠肺炎的死者
4月8日,武漢正式解除76天封城的同一天,法國成為歐洲第三個新冠肺炎死亡人數破萬的國家。
(法國公共衛生署署長/Jerome Salomon)
醫院以及老人療養院中的死亡人數,我們對總數為12,210人的死亡感到遺憾(4/10)
其中高達三分之一,4166人的死亡人數來自老人療養院,迫使法國政府終於做出要對境內一萬多所老人療養院,包括醫護及長照工作人員進行全面性測試的決定,但是法國的重症病患資料顯示,年紀並不是造成死亡的唯一原因。
(巴黎市Pitie-Salpetriere醫院ICU病房醫師/Matthieu Schmidt)
所有法國的ICU好幾週以來都顯示了一樣的結果,我們絕大多數的新冠肺炎重症患者都是體重超重或是有肥胖症
但是除了體重之外還有其他的因素。
(巴黎市Pitie-Salpetriere醫院ICU病房醫師/Matthieu Schmidt)
目前可以清楚辨識的特徵是,四分之三的病患為男性,主要是高血壓患者,這是一個義大利最近發表的報告,差不多是重症病患比例的50%,然後就是糖尿病
(法國公共衛生署署長/Jereme Salomon)
ICU病房的新進患者與離開ICU患者之間的差數,昨天首次略微為負數,少了82位患者
我們很難評估這是不是一個進入高原期的指標。
(法國公共衛生署署長/Jerome Salomon)
有7,066名病情嚴重的患者需要重症醫護,顯然這遠超過法國所擁有的5,000張病的醫療能力
因此必須借助直接由中央指揮調度的軍方支援,緊急從飽和的東部及巴黎地區的醫院向外疏散,但是法國引以為傲的軍事優勢,也逃不過新冠病毒威脅,今年一月就開始出航執行任務的戴高樂號,是法國最大的航空母艦船上共有1,700名水手,40多人出現了疑似新冠病毒的症狀。
(新聞旁白)
戴高樂號要改變路線回到Toulon 港,一個醫療團隊搭乘直昇機來到戴高樂號艦上,正在對這40幾個疑似新冠病毒的病例進行測試,也進一步了解病毒如何進入這艘航空母艦的
有疑似新冠肺炎症狀的水手全部被安排在航母的前段,戴高樂號上備有病床 人工呼吸器 還有CT掃描,國防部表示並沒有發現病情惡化的患者,但是面對嚴峻的疫情,改變路線的豈止僅有戴高樂號。
(法國衛生部長/Olivier Veran)
沒有人需要戴口罩,除非醫生要求你戴口罩
(法國總理/菲利普)
不建議戴口罩是因為沒有效果,而且它會剝奪了那些真正需要戴口罩的醫護人員
法國政府一直強調一次性的外科手術口罩,應該保留給確診病患,及有被傳染風險的人和 醫護人員。
(新聞旁白)
法國醫學科學院建議在實施禁足令期間,應該要強制性要求大家出門時一定要戴上口罩,大眾式的口罩,也就是替代性的口罩
正如同奧地利政府上週所頒布的新規定。
(新聞旁白)
從今天早上開始(4/2),在奧地利超市裡必須要強制戴口罩
(奧地利總理/Sebastian Kurz)
我很清楚這不屬於我們的文化,我們比較習慣看到在飛機上亞洲人戴口罩,或者是觀光客
奧地利是第一個要求在公共場所,必須要戴口罩的歐洲國家,和丹麥分別同時宣佈,將從四月中開始逐漸取消封城禁足令,短短幾天之內,是整個歐洲從不戴口罩,到捧著鈔票排隊向中國買整飛機的口罩,加入了全世界搶口罩大戰。
(法國衛生部長/Olivier Veran)
我們訂購了超過十億個口罩
衛生當局也不得不昨是今非的大轉彎,肯定口罩的保護效益,義大利倫巴底地區也在4月6號由地區省長宣佈,該地區的一千萬居民出門購物的時候,甚至只要出門在外都必須要戴口罩
(義大利倫巴底地區主席/Atilio Fontana)
如果你要離開家外出,就有義務要遮住你的臉和口鼻,不管是用什麼方法
歐洲疫情最嚴重的義大利和西班牙,每天死亡人數仍然在繼續波動,但新冠病毒的傳播速度確實正在放緩
(馬德里方艙醫院醫護人員)
最近幾天,我們都有朋友在各個醫院工作,你可以說逐漸比較明顯的是,我們開始看到隧道盡頭的亮光了,很多病人從這裡離開,這樣就空出了很多ICU病床
大家對於西班牙已經熬過疫情巔峰抱有希望,這是西班牙第四天疫情持續放緩。
(西班牙衛生緊急委員會召集人/Maria Jose Sierra)
已經有超過40,000多人出院了,這已經佔報告病例的近30%,而且這個百分比每天繼續在增加
西班牙總理桑切斯將禁足令延長到4月26日,這個看起來空蕩蕩的議會其實暗濤洶湧,因為西班牙的死亡人數已經突破一萬五千人次,總理桑切斯的危機領導被嚴重抨擊。
(衛生工會代表護理師/Guillen Del Barrio)
我覺得這是政府的失敗,這就是為甚麼西班牙醫護人員高比例被感染的情況,簡直是個醜聞
西班牙醫護人員被感染的比例高達20%,為全歐洲最高比例。
(護理師/Hugo Bermudez Rilo)
同一個口罩我們得用好幾次,為了維持口罩的保護作用應該每天用完就要丟棄,但是我們至少要用上兩三天,我們起碼有聊勝於無的保護
政府最後動員了軍隊來消毒老人院,清理安置被工作人員棄之不顧死去的老人遺體,西班牙政府緊急向中國訂購了大量的防護器材。
(西班牙衛生部長/Salvador Illa)
西班牙和中國簽約,訂購了高達4.3億歐元的防護器材
但是在這些箱子裡,有些器材是有缺陷的,社會黨內閣承認其中有6萬6千個測試劑是沒法使用的,引起了極大反彈。
( Volpopuli 日報主編/Alvaro Nieto)
我們發現到這是一個非常弱勢的聯合內閣,毫無做出重要政策所需要的勇氣
所有的防疫措施和禁足令都被認為為時已晚,這場公衛危機正在西班牙轉為政治危機,相反的,義大利雖然是歐洲疫情最為慘重的國家,但是義大利無疑是歐洲的疫情實驗室,原來並不被看好的孔蒂內閣,被認為即時做出了停航停課及封城的重要決定,在封城禁足整整四個星期之後,義大利重症病患的人數終於開始下降了。
(貝加莫醫院ICU主任/Luca Lorini)
現在的病人平均年齡較輕但是症狀比較嚴重,絕大多數在50歲左右,最少需要20天的ICU治療時間
經歷了疫情海嘯的震撼之後,義大利也開始做出解除封城禁足的準備。
(新聞旁白)
這是歐洲的第一個實驗,富有許多重要資訊,義大利Robbio鎮的兩千名居民,同意接受驗血來檢測她們身體裡,是否已經有了新冠病毒的抗體
這個驗血測試費用每人為45歐元,健保並不給付 是由參加者自行支付。
(驗血檢測計畫負責人/Andrea Adessi)
目前的檢測結果顯示,大概只有13%-14%比例的人體內有抗體
之前曾經大量進行病毒篩檢而避免淪為重災區,也就是威尼斯所屬的威尼托地區,計畫於4月中對全區市民進行驗血測試,因為目前義大利全國封城的期限到4月12號為止,驗血測試有助於了解病毒傳播以及群眾免疫的情況,才能避免第二波的感染,義大利預計全國性禁足令將再延兩周。
(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
義大利和西班牙之受疫情重創最嚴重的國家,我們和他們一同哀悼,我們的生活有了戲劇性的變化,成千上萬的人沒法工作,但是他們還是必須繼續買菜和付帳單
歐洲大陸已經死了超過6萬人,但是歐盟在哪裡,在另一條義大利北邊大橋坍塌的同一天,歐盟在27個不同螢幕的會議室裡。
(歐元區主席/MARIO CENTENO)
今天我們同意疫情大流行性危機提供支援,幅度占成員國GDP的2%,接近2400億歐元,這是在危機時期對所有歐元區國家的重要保障
另外對歐洲中小企業,提供防止倒閉的保證金2000億歐元,以及1000億歐元對短期的失業補助,總共超過五千四百億歐元的疫情紓困基金,但是法國 義大利和西班牙三個重災國,大力推動的互相擔保的「新冠債券」,是一條德國 荷蘭和奧地利堅持不同意的紅線,2020的四月,不是歐洲的人間四月天,而是一個沒有葬禮的清明,
是羅馬空蕩華麗的教堂裡孤伶伶的教宗。
(法國科西嘉島Bastia教堂神父/Georges Nicoli)
我的教堂滿滿的全是人,這是我第一次(復活節)在彌撒兩天之前,就有天主教徒在教堂裡等待了。他在臉書上邀請大家把照片傳給他,他把這些教徒的照片貼在教堂的座椅上。他們的手機沒有一直響,他們很準時,而且不交頭接耳講話 哈哈
是的 歐洲的角落裡,依然藏著復活節的彩蛋,和相信疫情總會過去的樂觀。
法國醫院心臟科醫生邊個好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文茜的世界周報》梅克爾:面臨二戰後最大挑戰;馬克洪:向新冠病毒開戰
【沒有把中國防疫經驗,當成是一部真人實事的預告片,錯過了分秒必爭,應該爭取的寶貴準備時間,德國和法國雖然在第一時間,追溯並且治療了兩國的零號病人,但是並沒有真正提高防疫警覺,科隆二月份的嘉年華狂歡節,法國東部山區兩千名教友的密集聚會,後來都成了兩國噴井式的大型社區感染源。德法兩國共同宣示,要對抗這個無形的敵人,”第三次世界大戰”已開打】
(法國總統/馬克洪)
我們開戰了,當然這是一場健康保衛戰,我們作戰的對象,不是一支軍隊也不是另一個國家,但是敵人在這裡,它是看不見的,無法觸及的 它正在擴散
(德國總理/梅克爾)
自從德國統一以來,不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我們國家不曾面對過如此之大的挑戰
3月17日和3月18日,馬克洪和梅克爾各自在國內,發表不尋常的電視演說,馬克洪正式宣戰,梅克爾稱之為最大挑戰,這是有史以來,德法兩國同時有一個共同的敵人,這個經歷過真槍實彈的老大陸,正在面臨毫無預警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新聞旁白)
疫情繼續擴散,國家決定動員空軍軍機支援Mulhouse地區,軍方將6名重症病患撤離運往Toulon,軍方也將協助搭建臨時鄉間醫院,安置更多的病人
(新聞旁白)
今天下午空軍一架330空中巴士,將撤離新冠病毒患者,Mulhouse的6位重症病患,將被這架醫療專機運往Toulon
這架法國軍用專機,原來是用於運送戰爭受傷的士兵,這是首次在法國境內使用於民間病患,動員軍隊是為了搶救,已經飽和的東部重災區醫院,截至3/20法國已經有372人死於新冠肺炎。
(德國國防部長/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我們正在準備,一旦民用醫療資源達到極限,德國軍隊將提供軍用資源來支援
政策上採取大量測試篩檢的德國,截至3月20日已經有超過一萬五千名確診病例,超過選擇不篩檢的法國,但是死亡人數只有44人,儘管如此,德國政府也不敢大意,專家評估,時間上法國只比義大利晚了8到10天,而德國也可能在三週後成為義大利。
(法國Ambroise-Pare心臟科醫師/Fabien Guez)
這是3月18日早上收到的影片,是來自義大利威尼斯地區的衛生署長Giovanni Pavesi
這是義大利醫生向歐洲其他同事傳遞的影片,在威尼斯地區最大的醫院裡,人滿為患的實際情況,義大利死亡人數已經在3月20號超越中國。
(法國Ambroise-Pare心臟科醫師/Fabien Guez)
(這些景象令人怵目驚心)是的 沒有足夠床位,(病人們不但在走廊上甚至在辦公室裡),(我們看到他們周圍的桌上是文件),(他看起來狀況很嚴重),(因為他們都有人工呼吸器),是的,他們的狀況很嚴重
距離威尼斯不遠的倫巴底地區疫情更為慘重,這個Bergamo 小鎮3月18號一天之內,死亡人數高達475人,已經超過了二戰時的死亡人數。
(新聞旁白)
一個癱瘓的醫療單位,在這裡必須要選擇醫治存活率比較高的病人,高齡而脆弱的老人是最先死亡的,Bergamo醫院非常現代 設備非常好,一個富裕繁榮的12萬人的小城
醫療癱瘓的義大利疫情重災區,不但是義大利經濟的火車頭,也是全歐洲最富裕繁榮的地區之一。
(義大利新聞報駐法記者/Paolo Levi)
Bergamo的醫院是在倫巴底地區,這是義大利最富有,醫療保健系統最先進的地區
義大利醫療系統面對疫情的失守,也預告了歐洲其他國家,醫療系統指日可待的癱瘓,原來世衛組織所擔心的大流行,沒有發生在非洲和南半球,而是發生在醫療系統相當完善的歐洲,這是怎麼發生的。
(西班牙總理/桑切斯)
一個不分國界 不分膚色 不分語言的全球公共衛生威脅, 一項非凡的挑戰要求我們採取特殊行動
當西班牙總理在3月18日,面對一個空蕩蕩的國會發表2020全會演說時,西班牙的確診人數已經逼近兩萬人,死亡人數超過830人,但是在西班牙總理強調新冠病毒是一個, 「不分國界不分膚色」,「不分語言的全球公共衛生威脅」之前,新冠肺炎一直被認為,是一個只屬於中國人的「黃禍」。
(新聞旁白)
「我不是一個病毒」這是一個在臉書發起的呼籲,發起人是一個受到種族歧視羞辱的年輕女性,自從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在中國爆發以來,亞洲族群成了眾矢之的
難以想像的是一股強烈的排華氛圍,社群網站上盡是華人被霸凌的親身經歷。
(新聞旁白)
我坐上公車要回家,我聽到了什麼,「混帳 是一個中國人」,「她會感染我們」或是「讓她滾回中國去!」,你們不能想像這多麼嚴重。今天在Auchan超市,有一個亞裔的收銀員當場崩潰痛哭,因為顧客拒絕她的服務,而且要她滾回中國
歧視亞洲人的同時,對於習近平親自上陣指揮,大規模的武漢封城,中國以螞蟻雄兵在幾天之內,完成武漢方艙醫院的震撼,以及難以想像的中國各大城市,空無一人的離奇街景,中國大刀闊斧的防疫經過,從歐洲遠看,就像一部好萊塢製作的豪華災難片,是電影 不是真實人生。
(免疫學教授/Jean Francois Defraissy)
這真的很可怕,您可以想像嗎?這個科學顧問理事會成立才不到一個星期,您也看到了根據我們的建議,進而制定的政策,15天之前誰能想像事情會演變到這種地步
誰也沒有把中國防疫經驗,當成是一部真人實事的預告片,錯過了分秒必爭,應該爭取的寶貴準備時間,德國和法國雖然在第一時間,追溯並且治療了兩國的零號病人,但是並沒有真正提高防疫警覺,科隆二月份的嘉年華狂歡節,法國東部山區兩千名教友的密集聚會,後來都成了兩國噴井式的大型社區感染源。
(前義大利總理/倫齊)
義大利人做了錯誤的決定,我們停止了從中國來的直航班機,但是我們因此失去了那些,經由其他地方來的人的紀錄,從北京出發,人們繞道莫斯科或是阿布達比,還是杜拜 倫敦 或是巴黎
義大利在1月30號宣佈停航中國,但是卻成為中國以外最嚴重的疫情災區,停航不但降低了義大利的警覺心,也錯失了追蹤感染源的名單和機會。
(法國公共衛生經濟學家/FredericBizard)
一個政治上的角力,倫巴底和威尼托是由極右派的北聯黨執政,所以一開始地方不希望中央插手,所以沒有把資訊上傳,(指義大利的政治危機催化了公衛危機),是的
在義大利重災區倫巴底地區的危機管理失敗,「零號病人」沒有被識別和隔離,引發了數天的連續感染,而當局沒有採取任何行動,導致第一線被感染的醫護人員高達10%,義大利在中央與地方對立的情況下,資訊沒有及時公開上傳,防疫措施未能充分協調。
(新聞旁白)
法國東部的醫院全部達到飽和臨界點,Mulhouse已經在第一線苦撐了兩週,缺人工呼吸器 缺護理人員 也缺口罩,這裡的52張重症病床已經全滿了
(Mulhouse地區急診部門主任/Marc Noizet)
我們急診部門的醫療系統當然可以應付危機,但是,是臨時性的危機,不是這種長期持續性的危機
這裡是法國東部二月中,因為兩千名教友聚會而爆發社區感染的地區,軍方支援撤離6名重症病患的目的,只是空出6張立刻被佔滿的重症床位,和爭取一點時間。
(德國國防部長/ANNEGRET KRAMP-KARRENBAUER)
德國的目標是將病床數量增加,並將重症監護床位加倍,達到5萬6千張床位
根據經合組織2018年的數據,德國平均每千人只有6張重症病床全世界排名第三,僅次於日本每千人7.8張病床,與韓國每千人7.1張病床,而法國僅有每千人,多於義大利的2.6 和西班牙的2.4張病床。
(新聞旁白)
在Muhouse軍方將支援建一座田野醫院,大概會蓋在重症病房旁邊的停車場上,預計會搭建20座帳篷,30張寶貴的重症病床,加上十幾位軍醫和護理人員
(新聞旁白)
馬克洪承諾在未來幾天之內會有這座臨時醫院,但是最快也要到3月27日才能蓋好,對這裡的醫護人員而言,太晚了
而且30張重症病床就夠了嗎?因為每位新冠肺炎的重症病患,平均需要3 週的插管治療,通常一般心肺慢性疾病只需要使用4天左右,但是這些慢性疾病,不會因為新冠肺炎就突然消失,但是新冠肺炎會嚴重影響慢性病的治療。
(Colmar巴斯德醫院急診室主治醫師/Eric Thibaud)
我們現在最缺的是重症病房,但是這不是一個行政命令就可以辦到的,這個決定應該早在幾個月前就應該做出來的,現在已經太晚了 危機已經擋不住了,以後再來算帳
擁有全歐陸最強大軍備,包括核子武器的法國,卻一共只有五千多張重症病床。
(新聞旁白)
截至3月18日晚上,全國已經有931名重症病患,其中有一半在60歲以下,很多醫院已經沒有重症病床了
但是嚴重短缺的何止是重症病床。
(EHPAD法國老人安養院醫師/Jean-Louis Roy)
馬克洪總統在他的演說中,重複了六次這是一場戰爭,我們進入戰爭了,我聽到了,但是當我們打仗的時候,應該要有槍砲子彈,我們要製造武器和彈藥,現在我們正在打的這場健康保衛戰,我們應該要自製口罩和乾洗手酒精
德國的確診人數遠遠超過法國,但是新冠病毒的死亡人數只有44人,除了重症病床數量的巨幅差距之外,德國選擇了大幅篩檢的政策,雖然提高了確診病例的數據,但是也因此得以進行有效的感染源隔離。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
如果我們不知道誰被感染,我們就無法制止這種大流行,我們向所有國家 地區
傳達了一條簡單的信息,測試 測試 測試
相較於德國每天進行一萬兩千個確診測試,法國每天只有2000個測試,保留給發病症狀非常明顯的個案,西班牙平均每天3000個。
(France2電視台新聞主播/Anne-Sophie Lapix)
教授先生我們很難理解,德國只有0.2%的死亡率,法國是2%,這是不是因為一開始的時候,採取了不同篩檢策略的結果
(免疫學教授/Jean Francois Defraissy)
如果我們沒有選擇進行大幅篩檢測試,是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
一開始沒有能力辨識感染源頭進行圍堵,後期沒有足夠的重症病床進行必要的插管醫治,但是這還不是最糟糕的。
(法國全科家庭醫生聯盟理事長/Jean-Paul Hamon)
(您是站在第一線的全科家庭醫生),是的,但是幾乎是光著身子,(為什麼)因為沒有口罩 沒有防護器材
這位從二月底就在法國各大媒體警告,缺少口罩的全科家庭醫師,在3月19日確診新冠肺炎之後自行隔離。
(法國全科家庭醫生聯盟理事長/Jean-Paul Hamon)
政府已經承諾我們不知道多久的口罩,到現在為止一直都沒有到,政府將來要為沒有本事保護醫護人員負責
進入防疫第三階段之後,這些全科家庭醫生是歐洲醫療體系裡的最前線,由他們來決定是不是把病人送往醫院,但是因為最基本的防護器材嚴重短缺,越來越多的全科家庭醫生被感染。
(巴黎Saint-Ouen區全科家庭醫生/Maite Puyuelo-Cuesta)
我看診的時候當然必須要靠近病人,如果她咳嗽而我要保護自己,當然最好是她有戴口罩 我也戴口罩,(這沒辦法嗎)我們真的口罩不夠
(EHPAD法國老人安養院護理師/Emmanuelle Eude)
我很樂意照顧病人,這不是問題這是我份內的工作,我需要手套和其他一堆我應該要有的防護器材,我要口罩,我他X的需要口罩!
(免疫學教授/Jean Francois Defraissy)
二月中的時候,我已經得到了所有來自中國的資料,但是我們也許忽略了這件事的嚴重性,我簡單的這麼說,我謙卑的這麼說
這位免疫學教授,是馬克洪關於新冠肺炎疫情的首席顧問,麥克阿瑟曾說,所有失敗的戰役都只有一個原因,為時已晚。
(法國總統/馬克洪)
我們會打勝,這段時間教會我們很多事,很多我們一向的堅持和信念將會被推翻
馬克洪宣佈勝利的口氣,像吞下一場還沒開打就已經全盤皆輸的敗仗,歐洲面對的是一場一開始沒有準備,之後沒有足夠的武器子彈,卻逃不掉的第三次世界大戰。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lSJls4jGYk
法國醫院心臟科醫生邊個好 在 推薦不錯的北市心臟科醫院 - Mobile01 的推薦與評價
因為家族有心臟遺傳疾病,親人阿嬤,爸等都是去那邊開刀, 您可以上網搜尋(心臟權威醫院)就會有相關留言, 祝您家人一切安好。 ... <看更多>
法國醫院心臟科醫生邊個好 在 橙新聞 - YouTube 的推薦與評價
橙新聞致力為讀者提供優質新聞及觀點,跟進社會、時政、財經最新動態,介紹各類優質生活、文化藝術資訊。 ... <看更多>
法國醫院心臟科醫生邊個好 在 王子說Prince Say-心臟科王子林醫師 - Facebook 的推薦與評價
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歐洲心臟學會院士現任台灣心臟超音波學會理事現任台灣介入 ... 5/10星期三至5/13星期六此期間門診休診,將前往法國 魯恩大學附設醫院跟A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