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備戰
身為一名醫師,這3天的數據顯示了所有人必須要做好疫情已進入下一階段的認知!!!
不需恐慌,但是信心喊話(兩週解除三級)真是個不切實際的夢想!
資訊很多,幫大家消化了一些重點~~~
*
*
*
1.目前感染現況及預估
我同學許醫師,身處萬華疫情最前線:中興醫院的急診,昨天180例確診中,中興醫院就佔100位以上,讓人憂心的數字是: 在525人中,中興醫院快篩有46位陽性,剝皮寮快篩有16人,篩檢陽性率高達11.8%。今天的陽性篩檢率也是破10%
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數字,表示區域疫情並不樂觀,可推估社區當中還有很多未篩檢的個案,表示這病毒來勢洶洶,醫護已經開始備戰。
政府還不敢全面升級是因為影響經濟太大太多考量,但是升級是遲早的事,政策速度追不上病毒擴散,自己開始超前部署,現在是很需要的了!
*
*
*
2. 黃醫師 :疫苗打不打? 打哪牌比較好?
原本這是這禮拜被所有親友,客人問最多的問題,但是隨著疫苗庫存的不足,目前打聽到政府似乎徵收僅存疫苗到抗疫前線了,中南部醫院就算已預約,這幾天也被簡訊通知取消施打。
所以答案傾向Yes,雖然疫苗不完美,打任何一支都比不打好,不管美國法國的數據也顯示大幅施打顯著減少病患住院率和重症比率。比起大約3天的副作用: 發燒疲倦肌肉痛,和非常小的血栓機率,接受疫苗還是比感染武漢喪命的風險小的多。疫情漸趨嚴峻之時,沒空間給你挑疫苗廠牌,早打早好大概是全世界醫界的共識~~~ 已經接種AZ第一劑的,間隔3個月再打第二劑刺激可得到最好免疫力。
不過反正現在誰都預約不到,只能希望6月的五百萬份默德納能夠準時到達開打。國產疫苗預計7月,或是輝瑞年底的口服劑型。
*
*
*
3.經過了一年,全世界對Covid的治療經驗是?
(由有治療經驗的美籍醫師 張凱銘醫師分享)
a.感染前,最有效的預防就是疫苗。
b. 被感染一開始,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中和病毒。
c. 病毒進來了,用抗病毒藥物Remdesivir治療。
d. 逐漸缺氧,病毒開始導致破壞跟發炎反應,用類固醇Dexamethasone減緩免疫反應持續。
e. 需要高氧氣濃度,即將面臨插管,用IL-6 inhibitor (Tocilizumab)阻斷發炎風暴,希望可以避免走上插管這一途。
f. 不幸插管,肺部嚴重損害,接下來已經沒有COVID的事了,很不幸這時候不一定有什麼有效治療藥物,只能面對眾多ICU併發症,菌血症、黴菌感染、細菌性肺炎、泌尿道感染等,接受一大堆的抗生素對抗次發的感染病症。
對抗COVID,最有效的還是第一個步驟 打疫苗(任何一個疫苗都有60-70%以上的保護力)。等被感染後面的藥物效果沒有一個有效率到50%。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目前還沒有治療方法
*
*
*
4.大家現在該怎麼辦?
和當年SARS不同,COVID沒有症狀沒有發燒也會傳染給別人,5/14台灣新增29例。無明顯症狀六人20.7%,沒發燒有感冒症狀七人24.1%,沒發燒十五人51.7%(小兒科 簡又新醫師提供)
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有用。大規模噴灑消毒液其實也沒有直接證據顯示有用。
確診者的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之前境外確診者CT值>30表示很久以前被感染,幾乎沒有傳染力,但是這次社區感染篩檢出的CT值是低的(15~20),可見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這次印度變異病毒症狀還有改變,新增了結膜炎,皮疹,手腳變色等。
所以大家戴好口罩(美國甚至建議外層再加一層布口罩增加貼合度)
隨手多消毒少亂摸少摸臉之外,
1.減少多人社交,群聚用餐的場合,減少被飛沫感染,多做事少說話
2️.減少生食,注意餐點在運送或製造過程中被污染。
3.適量的儲備食材與泡麵,自己開伙最安全。
4.等下一批疫苗開放預約的時候去預約,尤其是50歲以上的人,重症機率較高,特別建議提早施打。
這一年來,美國日本印度曾歷經或正在醫療崩潰,傳染病常是等比級數瞬間暴增,讓人措手不及。現在這階段疫調和軌跡已經慢慢不太重要,中央開始分配快篩檢驗量能、補充基層診所防疫資源,掌控輕症重症人數,染疫數量真的大增時,輕症可能要安排在家隔離,而不排擠有限的重症醫療資源。圖示補充如果是確診患者或同住家人該如何因應。
迎戰新冠,我們得做「最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
一起加油,歡迎分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3萬的網紅Coco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生BB,訓完氧氣箱,再照燈。直接挑戰銀包的底線! 訂閲我的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c/cocogor?sub_confirmation=1...
法國醫院兒科預約 在 巴黎不打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巴黎日常 |
週五在雨中、車陣中接女兒放學,回到辦公室時,我的胃翻攪想吐。我家爸爸是個孝女,最近每天早晚接女兒上下學,因為女兒最近腰痠背痛。
2020這一年,女兒在封城中吃飽睡足長高了十多公分,但也完全沒有運動的情況下,我發現她後背脊椎二側的肌肉明顯不對稱,有脊椎側彎的可能。上週末問了我大姑醫生一家,得到了一個巴黎兒科脊椎醫師的名字。
網路上說可以預約,但預約鍵按下去顯示「目前無法預約,請隔幾分鐘再試」,我就這樣從早上開始每隔幾分鐘再試,到剛剛忍不住打電話,原來今年疫情以來就無法網路預約。
現在打電話預約要明年九月份才能看診,然後電話中還遇到一個態度極差的醫院預約人員,他說:「您現在可以約的是9月...日。」我的辦公室是石造老房子,行動電話收訊常常很差聽不清楚,我重問了一次日期,對方說:「....日」我還是聽不清楚,再問一次,電話那頭吼:「9月16日!」ㄟㄟㄟ,是怎樣,我馬上說:「我電話聽不清楚,你有必要用吼的嗎?」
然後一連串的預約過程都是這樣,我不是念醫科,我有必要認識「脊椎側彎」的法文專有名詞嗎?地方媽媽抱持著老娘的心態,就是要對方給我把話講清楚,我就是聽不懂,怎樣?醫生姓什麼?怎麼拼?你拼得太快了再來一次!第一次看診要帶什麼?說得太快了再說一次!還有「什麼」是什麼?請解釋清楚!
事實上,對付這種人就是要這樣,我就差沒說出口:「你要是對你的工作不滿意,就去求助心理醫生或換個工作!」外子在一旁還要我問對方這個醫生怎麼樣,這個人態度那麼差,我話都懶得跟他說。
掛了電話我跟外子抱怨,泡杯茶後繼續靠北這個人的態度,我已經很久沒遇到這種法國人了,外子說:「為了這樣一顆屎,妳要浪費多少時間?」口亨,我轉身打電話給常常遇到這種事的台灣朋友抱怨,在法國生活過的台灣人都知道這種事。
朋友問我怎麼沒有把電話交給我另一半?當然不啊!遇到機車人,就是要用我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機車方法,那這麼容易就讓他下班?
這就是地方媽媽的巴黎日常,今天還寫信給大樓管理委員會,我們家的水費連著二年被超收三倍,還有一年超收四倍。而我家爸爸就是帳單來了,看也不看明細就開支票付錢那種,三年的水費一共超收了1200歐!
剛好今天看到台灣有一則新聞,一名老翁去超商買三杯咖啡被算了五杯的價錢,然後超商就有可能因此吃上官司。想想我們在法國每次買完東西都要檢查收據帳單,真是一刻都不能放鬆!
下圖:今晨蒙馬特的階梯。大家知道為何我要運動健身了吧?在巴黎的生活隨時都在戰鬥啊!
法國醫院兒科預約 在 Paris Eye 看巴黎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關於法國醫生的三兩事
你們有注意到在巴黎街道上完全沒看見診所、醫院等。大家有好奇巴黎人都去哪看病嗎?
其實家庭醫師、牙醫、個人開業診所都在每次經過的路上,只是招牌實在太低調,根本無從注意。他們的招牌都在門口的一小塊黃銅上,上有醫生的名字,標示著家醫、皮膚科醫生、小兒科、心理醫生等等(律師也是一樣的招牌)。但是雖然有招牌,也無法像台灣一樣走進去直接掛號😳
🤷♂️要怎麼才能見到醫生一面?!
在網路還沒盛行時,家家戶戶都有一本「黃曆」pages jaunes 上面會有巴黎各區的家醫電話,然後得打電話去掛號,現在感謝google可以更輕鬆地找到家裡附近的醫生,不過很多老一輩的人還是習慣找黃曆看醫生喔!,
少部分醫生願意接受臨時預約,一般來說都得要提前電話預約才行,牙醫和眼科都是很搶手的,眼科醫生小巴目前聽到的都得等兩個月以上。。。。等到預約時間眼睛不是已經好了就是瞎了吧😅
法國很重視醫療分級,基本上有什麼小感冒不舒服都是先往藥局詢問,嚴重的話會尋找家醫,然後再由家醫診斷評估是否需要再前往專科醫生。
是說小巴的家庭醫生暑假也度假去了,一直無法解決尋麻疹的問題,所以最近粉絲頁更新的斷斷續續、私訊也不能及時回覆大家,希望大家不要介意😓
另外法國這幾月也有好幾次醫護人員上街抗議、急診醫療人員罷工,抗議工作時數超時,人手不足。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急診病患,但是急診室的醫療人員數量卻沒有增加,每個工作人員要負擔的工作量劇增。
「 醫生歇業度假 」、「 急診醫療人員罷工 」,在台灣很難想像吧?尤其是急診罷工,因為緊急才去的急診,現場卻沒有醫護人員!
當然在法國也引起討論,不過普遍法國民眾還是支持的。小巴內心是相當佩服有勇氣罷工的醫療人員和願意接受急診罷工的法國人!
這時候就非常羨慕在台灣的大家,看病非常方便,而且醫生都很專業,這種便利性是建立在很多醫療人員辛苦付出才有的。謝謝你們❤️
給台灣第一線的醫療人員,有時候也要給自己放個假,休息一下,只有你們健康了,才能守護國人的健康啊。
#法國百工百業
法國醫院兒科預約 在 Coco哥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生BB,訓完氧氣箱,再照燈。直接挑戰銀包的底線!
訂閲我的頻道 ▶ https://www.youtube.com/c/cocogor?sub_confirmation=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qDdRN0l7Pts/hqdefault.jpg)